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doc

    • 资源ID:2924677       资源大小:11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谈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 姓 名: 崔罡敏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21班 学 号: 2222125 指导教师: 朱娅 职称: 讲师 2006年5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浅谈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 旅游管理专业 崔罡敏指导教师 朱娅摘要:明孝陵作为南京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得到了公众的热切关注。本文就明孝陵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所开展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通过三年来的规划保护,明孝陵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和研究,旅游、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但是,目前的工作仍然存在着法制建设薄弱,管理的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这是明孝陵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本文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对明孝陵的保护利用提出建议和意见,期望完善明孝陵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使得明孝陵保持真实性、完整性,实现世界遗产旅游业的永续经营。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保护和利用Shallowly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world inheritance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ui Gang minTutor Zhu Ya Abstract: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is the only world cultures inheritance in Nanjing, the situation of protection and obtained earnest attention by publics. The protect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using the work which this article succeeds develops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has carried on the reorganization and the summary through for three years plan protection, was under the good management and the research. The traveling, the history, the cultural value obtains fully unfolds. But, the present work still has the legislative work weakly, the management breadth, the depths are insufficient and so on the question, this was one of the developments noticeabl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xperience summary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protection use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and the opinion, expected consummates in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management system , causes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maintenance authenticity, the integrity, the realization world inheritance tourism to continue forever.Key words: World culture inheritance; The tomb of Xiao Ling of Ming density; Protection and use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名胜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南京做为六朝古都,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中又以明朝历史文化遗迹最为突出,明孝陵更是其中的闪光点。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在中国陵寝文化史上有着极高地位,影响着明、清两代皇家帝王陵寝的建造格局。2003年7月,明孝陵因其在历史、文化、艺术等诸方面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说,明孝陵是古都南京明文化的代表,具有非凡的科研意义和旅游价值。作为南京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正逐渐成为古都的代表,也是公众了解南京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展示南京的城市文化底蕴,更能够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指导我国今后的世界遗产管理工作,也可以为南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典范。                             一、明孝陵概况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的陵寝。陵墓里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等人,历时修建长达32年之久,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玄宫所在的宝城,纵深约2620米。沿线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以下马坊为起点,至大金门为导引部分;接着推进的是神道石刻;自金水桥至宝顶,有陵宫门、享殿前门、享殿、东、西配殿、大石桥、方城及明楼等建筑。从导引部分至宝顶的建筑和神道石刻,或依地形蜿蜒分布,或以中轴线规整排列,由南向北,自外向内,先疏后密,从低到高,主次分明,层层推进,构成了规模宏大的陵区。在最后部分(后寝)形成建筑体量、营造法式、高程和密度上的最高潮。明孝陵的陵寝布局,堪称天才的创造性杰作。(见图1)朱元璋不仅在国家的统治和管理上多有新政,在陵墓的营造上同样是独树一帜。明孝陵陵区的布局设计,自由与规整相结合,陵宫部分规整划一,神道则蜿蜒曲折,一改历代帝陵仅为中轴对称的布局。同时还新创“前朝后寝”、第一代皇帝陵寝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等制度。明孝陵体现出来的思想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建造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可以说,明、清帝王陵寝制度、营建理念和营造规模,建立和奠定于明孝陵。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1。巍峨的钟山有东、中、西三峰,中峰为主峰,明孝陵以钟山为背屏,这与“华盖三台,尊极帝位” 之说相合。独龙阜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山脊,南偏西为前湖;北部有位于钟山主峰之下的玩珠峰。这龙山、虎山、前湖和玩珠峰,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正前方有梅花山作为“前案”,更远处有方山呈俯伏拜揖之状,表示“远朝”。陵宫东、南两面有“冠带水”自东北向西南潺潺流淌。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思维模式对这些地理特征赋予 图1 明孝陵布局图很深的文化内涵。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已推荐明清皇家陵寝中的明十三陵、明显陵、清东陵、西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7月,明孝陵以其在皇家陵寝上的重要地位、在美学上的独特体现、文化内涵上的丰富体现,被选入世界遗产第26号“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古都南京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二、保护利用现状 自从1929年,明孝陵纳入中山陵园管理区之后,明孝陵的保护管理工作一直是由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1961年,明孝陵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制定的明孝陵保护规划让明孝陵的保护工作进入到了规范化、法制化阶段。2003年“申遗”成功后,对明孝陵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管理部门做出了迅速反应。(一) 遗产保护现状1.重视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作为开创明清皇家陵寝风格的“奠基之作”,明孝陵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管理部门深入挖掘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丰富内涵,进行科学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2003年7月,南京市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保护管理专家论坛暨明孝陵史话首发式”活动,国家文物局、省市的文物、古建筑专家,发表了他们对“申遗”成功后保护明孝陵的真知灼见。2004年3月,又与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世界遗产论坛中国明清皇家陵寝”专题学术研讨会。8月,与中国明史学会共同举办了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学者近200人,对明孝陵历史文化价值及地位作了深入探讨2。2.遗产保护更多运用科技手段“申遗”成功以来,管理部门通过采用先进的3S森林管理系统、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景区安全保卫监控中心、文物建筑监测体系,实施景区客流调查和电脑分析,建立起科学、准确、动态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2003年9月,和南京大学签订了关于世界遗产明孝陵综合研究科研合作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计划用3年时间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还与东南大学建筑系合作,目前已取得了明孝陵大金门、明楼文物建筑监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科研合作为世界遗产地保护引入高校的专业力量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同时也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创建了新的模式。3.实现政府承诺,加大对明孝陵陵区的保护力度南京市为落实国际承诺,保护明孝陵陵区,计划投资1亿元,在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手表厂厂区的拆迁、绿化和下马坊至大金门神道的恢复工作。拟将全长1.1公里的下马坊至大金门神道中轴线全部退让出来,并对下马坊三组石刻进行抢险加固、石刻修补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以恢复历史原貌。2004年以来,南京市人民政府全面启动了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计划投入资金20多亿元,用4年时间完成330万平方米13个自然村、9个居民片总计3729户居(农)民和31家工企单位的拆迁,拆迁的建筑总面积共约70多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拆建还绿、退耕还林,使景区新增绿地7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实施拆建还绿、荒地补绿,凸显风景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二)遗产开发利用现状1.以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示遗产的文化内涵是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之一。明孝陵“申遗”成功后,为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明代丰富的文化内涵,管理部门组织了一批史学研究人员和文艺界专业人士,推出了大型明文化展演大明华章。通过近百名演员的表演和优美的旁白、垫乐,将明代文化特色与南京地方特色充分融合。自2003年国庆期间首次公开演出,至今已表演超百场,成为一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牌演出。同时,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明孝陵,还在景区推出许多主题展览,策划出版了一批文史、旅游新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游客领略了世界遗产明孝陵的独特风韵和历史价值。2.丰富世界遗产的现代旅游内涵明孝陵“申遗”成功后,管理部门还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反响强烈的大型活动,来丰富遗产旅游的内容。2003年7月6日,一台庆祝明孝陵“申遗”成功的烟火晚会吸引了数万南京市民前来观赏。2004年4月10日,为配合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宣传,在明孝陵举办了由大、中、小学生参加的我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大型诗歌散文朗诵会,提高了社会公众对世界遗产明孝陵的认知度。7月3日,是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一周年纪念日,举办了“庆祝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明文化月”大型活动。在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世界遗产日到来之际,明孝陵与其他遗产文化联手,通过晚会、实景现场演出等形式,使游客在欣赏独特风光的同时,能以更直观的方式领略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动人魅力。三、问题与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知名度的提高,加快了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景区内外的环境,促使经济健康快效发展。自2003年7月明孝陵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经管理部门初步统计,2003年7月至9月间,明孝陵游客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近30%,国庆黄金周期间,其游客量更是达历史记录近1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67%。2004年,游客量更是达到80万人次,2005年则为76.52万人次。明孝陵已经成为南京市文物旅游业新的亮点和标志品牌,众多旅游团队慕名纷至沓来。经济的发展给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财力,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地保护,有效地保护又为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目前明孝陵的发展状况上来说,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得使比较协调的,并且也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然有着一些问题需要处理与改进,才能发展得更好。(一) 完善法制建设,加强交流合作,大力开展社会保护1.努力完善法制建设,争取规范司法保护 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我国采取的是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方式。国家性关于世界遗产的法规目前没有制定,可用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较多,但对专用于如何规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世界遗产的法律法规欠缺。对于明孝陵来说,目前实施的只有中山陵园管理局在2003年12月颁布的保护世界遗产明孝陵管理办法。此法对保护世界遗产明孝陵而言,法律效力显然不够,不足以应付明孝陵长久发展的需求。在未来法制社会中,只有靠法制措施才能使保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2.加强互相交流与合作,呼吁国家重视保护作为“明清皇家陵寝”项目中的重要一员,明孝陵应该与其他世界遗产展开共同的宣传活动,呼吁国家尽快重视世界遗产问题,出台制定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规范遗产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世界遗产得到最好的法律保护4。今后,明孝陵还应重视各个遗产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互通信息,相互合作。一方面,在遗产地组建世界遗产地保护协会、保护组织等多种合作形式是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举措,可以增强各遗产地彼此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各遗产地之间要多进行相互间管理经验的交流,或互遣管理人员考察和学习,实现遗产地信息互享, 共同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共谋遗产地的整体发展与保护工作新途径8。3.激发公众爱护意识,开展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动员社会的参与,社会的舆论,公众的态度,直接表达了民意 和呼声,能够引起行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因此,明孝陵在不断提升知名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宣传,激发社会公众对爱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大力宣传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容易理会,加深印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充分体会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面对遗迹遗址,自然引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在目前欠缺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于明孝陵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减少人为破坏可能性,同时也能做好景区与社会大环境的公共关系,为景区的永续经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2。(二)建立整体保护体系,从长远角度上进行规划和管理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中必须要树立宏观保护的意识,以开放的眼光,以长远观点、整体观点来考虑遗产的保护问题。在遗产保护方面涉及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等重大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以有利于遗产保护的方案为主,宁可牺牲目前可观的经济收益。文化遗产明孝陵的保护也要用长远和整体观念,不仅要划分核心保护区,规划控制区,而且要制定操作性强的保护方案和办法。1.划分保护区范围,保持好治理成果当前,中山陵园管理局已经按照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对整个钟山风景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并且也已经初见成效。钟山风景区综合治理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明孝陵的原初地域空间和生态环境,因此对于明孝陵来说,如何保持好治理的成果显得更为重要,治理成果的保持情况是明孝陵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明孝陵保护区(120公顷)范围内,严格保护景物、景点及其环境风貌的完整性,严禁增建与原建筑性质无关的任何工程项目;在明孝陵缓冲区(180公顷)范围内,不准建设与风景旅游无关的建筑,严格控制改建原建筑,只准外迁,不准增建。.2.建立整体保护体系,完善保护范围明孝陵目前的保护主要集中在陵寝建筑群范围内,然而,作为一个皇家陵寝,明孝陵所包含的自然、人文内涵都是相当广阔的。核心保护区内的众多古树名木不仅有助于营造明孝陵古朴厚重的历史氛围,也是明孝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历史演进中的真实性见证。除了地面建筑上的成就外,明孝陵在风水文化层面上的成就也是十分可观的,可以说风水文化内涵是明孝陵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对于今天仍然存在的,在风水文化层面上又重要意义的“朱雀象”前湖及江宁的“远朝”方山等也是应该引起重视加以保护的。所以,明孝陵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建立一个整体保护体系,尽可能把与明孝陵有关而又具有自然或历史文化价值的要素都纳入到保护区范围之内,不要等到若干年之后,它们只是我们口中所谈的明孝陵独特东方文化内涵中的一个抽象符号。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一个真实、完整的明孝陵5。3.进行最大承载量先行预测,适时进行游客分流对世界遗产明孝陵而言,尽管申报成功后,人流量有明显增加,但目前尚不存在控制客流量的问题。随着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作用的发挥,明孝陵客流量的增加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对明孝陵的最大承载量先行预测是必要的。这将会避免明孝陵因客流量过大而对文物、环境造成压力问题。目前,明孝陵人流量过分集中在文武方门后的陵宫区,虽然目前还不存在控制人流量的问题,但随着明孝陵的发展,游客蜂拥而至又过分集中的话,会对明孝陵的保护工作产生极大不利。因此,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开发和挖掘一批新的旅游景点来补充和丰富游览活动,已达到分流游客的目的。离陵宫区较远的四方城、神道等景点要多宣传,多开展活动,吸引游客多前往,让游客能体会到完整的明孝陵。在明孝陵周围的紫霞湖、梅花山、定林山庄、明东陵以及孝陵博物馆等景点也都可以作为游客分流区来加以宣传和打造。同时,还可以考虑探测、发掘灵谷寺第一次迁移时的基址,与现在的灵谷寺相呼应,以形成明孝陵除陵宫建筑群之外新的旅游亮点群。(三)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展现代文化旅游目前,明孝陵的旅游体验形式教为单一,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给游客的文化体验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有限,与遗产文化所应达到的传播,弘扬程度相去甚远。随着社会的发展,游客对文化需求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明孝陵要在尊重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放开眼光,充分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做足“文化”文章,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方式。文化遗产旅游应该在从传统形式的“问物旅游”向现代的“文化旅游”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当主力军6。1.充分发挥孝陵博物馆的科教、展示作用,拉近游客与遗产文化距离明孝陵作为明代帝王朱元璋的陵寝,在今天已失去了原初的政治功能,而只是古代建筑、思想文明的一个见证。我们需要正确解读其当代意义,并传播给社会公众。孝陵博物馆是明孝陵遗产文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科研、教育和启智方面的功能。由于孝陵地宫尚未打开,在展示孝陵价值和内涵方面,孝陵博物馆缺乏文物的支撑。博物馆要结合现代科技和文献资料,以宣传片、文献复原以及古代场景展示等方式尽可能把明孝陵的价值展示给公众5。在文物的陈列上,要具有个性化,走出小面积,单一品种的老路子。油画,国画,铜版画,雕塑,丝毯壁画,包括木雕,石雕等工艺品和超级仿真蜡像等等,都可以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与明孝陵以及朱元璋有关的诗词曲赋也是让公众了解明孝陵的重要途径,可以请书法家书写,制成青铜挂件上墙,也是耐人寻味的陈列品。同时,作为科教场所,应把宣传世界遗产法规和知识作为陈列展出的内容之一,要宣传保护遗产的理念,使参观的游客树立自觉保护遗产的观念和意识。2. 不断创新,开发多样化文化产品 遗产文化产品有助于旅游者认识和了解遗产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产品开发中,在注重产品内容同时,应考虑表现形式,考虑游览者的承受度和接受度6。当前,明孝陵文化产品品种较少,大多数形势雷同,以书籍、纪念邮册等传统文化产品为主,缺少特色。因此,可以考虑在陵墓主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身上做文章,开发一些与他们有关的能彰显特色的文化产品,如:朱元璋诗词挂件、家训警言条幅等。除此以外,已经开发的以文艺演出展示明文化的形式是很好的尝试,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可以在景区中进行专场文艺演出,演出的内容除了明文化外,还可以扩展到江苏的一些珍贵文化资源上,例如:昆曲、地方戏曲、古乐演奏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公众中扩大影响,增强游客对文化遗产体验的可视性、观赏性和感受力。(四)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影响力,发挥更大作用明孝陵虽然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以来其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就目前而言,明孝陵尚需在宣传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省外和国际市场上。明孝陵与紧邻的中山陵无论在客流量还是知名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因为中山陵与明孝陵同属于陵寝文化的代表作,且空间距离太近。资源的雷同和近距离重复,使得明孝陵影响力大大降低,长期以来被笼罩在中山陵的阴影中。然而,在南京这个明文化之都,还有着众多的明代文化遗迹。南京市的明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格局,其对外旅游促销的影响已初见成效,并被广泛认同和肯定。南京明文化旅游中以物质形态体现的有明孝陵、明城墙、明故宫、明代开国功臣墓、郑和墓、勃泥国王墓、阳山牌材以及新建景点如云锦博物馆、阅江楼、明文化村等,随着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其明文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因此,完全可以抓住明孝陵申遗成功这个良好契机,将这些旅游资源整合和重组,大力发展以明孝陵为龙头的明文化旅游,真正形成规模,使之成为能够与民国旅游并驾齐驱的南京旅游市场主力军。“龙头动,则全身活。”南京市“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巩固现有有影响的人文景观外,应找准热点、卖点,有计划地开发新的旅游景区、景点,形成整体合力,如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宝船遗址、静海寺-天妃宫的景点开发等。要全面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攻势,按照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并举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活动,使世界人民真正认识了解南京的明文化及其龙头明孝陵的历史、文化价值9。这样,既可以彰现明孝陵特色,与其他类似景点相区别开,提高影响力,同时也能推动南京特色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南京知名度、开放度,广泛吸引国内外游人来南京游览观光、投资兴业,让明孝陵在南京旅游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结束语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沉淀和各种文明的纪念碑,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反应了一个地区整体的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10。这些美丽的历史文明瑰宝不只属于我们当代,更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财富,因为“只有文化的生存,才有国家的生存”8 。明孝陵在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之后,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旅游资源,更肩负着文化精神内涵传承的使命,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明孝陵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它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而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利用3。致 谢 四年时光匆匆而过,很快我的大学生活就要画上句号。很幸运能在南京农业大学这个美丽的地方绽放青春,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感谢老师对我的付出与关心,感谢我的同学们陪我一起走过青春的喜怒哀乐,感谢所有爱我、关心我的人们。参考文献:1 中山陵园管理局.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报告R.2003.2 朱启新.重视对“世界遗产”文化内涵的揭示J.中国文物,2004,(3).3 孝陵博物馆.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J.世界遗产通讯,2003,(10).4 徐崇龄.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J.旅游学刊,2003,(4).5 孝陵博物馆.世界遗产论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张祖群.文化遗产:内涵、保护、优化利用及“申遗”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6,(1)7 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园林,2005,(7).8 李星.中国保护世界遗产任重而道远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4).9 梁霖.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如何打好“明文化”旅游牌J.南京社会科学,2004,(1).10 保继刚.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桂林)”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1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4 Bill· Faulkner. 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 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15 Moscardo G, Pearce P L. Presenting destinations: Marketing host communities A.Tourism in Destination CommunitiesC.CAB International 2003.2003.265-266.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世界遗产明孝陵的保护和利用.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