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读后感.doc
政治科学读后感 政治科学读后感 华夏出版社01年出版的由迈克尔.罗金斯等著作的政治科学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该书可以说是教科书的经典之作,它采取兼容并包的方法,而不刻意去兜售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概念框架或范式,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在认可美国民主体制的同时,更一针见血地批判了美国现实政治的弊端。全书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阅读此书,给我留下很多的思考空间,使我受益匪浅。 本书的著者把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各个政治主体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争。基本上它集中于这样两个方面:领导者为何能做决定、又如何做决定?为什么公民有时遵守又有时不遵守决定?这一界定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将政治科学对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态度、政府机构等的研究与公共政策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初读此书时,我根据序言对该书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后又仔细翻阅,对书中的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从精英统治,公民文化的理解来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精英与大众之间政治参与的差异是民主的一个主要悖论。理论上政治是对民主政体中所有人开放的。但是,理论往往是完美的,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更多的则是像罗伯特?达尔所说的那样主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决定都是有极少数人做出的在大型政治系统中要想以其它方式来取代它是困难的,也是不可能的,(第五章中有所谈到)统治一个国家的往往是有着良好教育和经济状况的的人,正如罗金斯在第十二章提到的那样:有高收入的人比不是那么富有的人更有可能投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比高中时辍学的人更有可能投票,而往往也就是这些人成为了精英阶层。 虽然精英决策彻底否定民主政治制度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作用,贬低民众的力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任何制度下,不管社会标榜的有多么民主,总是由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精英决策是不可避免的。 罗金斯在第七章政治文化中引用一个概念公民文化,初读时我很迷惑,我对政治文化与公民文化这两个概念有点模糊不清。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中指出公民文化适合于保持一种稳定的和有效的民主政治过程,能有效地平衡政府的权力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张力。公民文化最早由阿尔蒙德提出。这个概念建立在政治文化研究基础之上。在公民文化一书中,政治文化被定义为针对政治客体(政党、法院、宪法、政府等)的取向性模式,包括对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方面,以及作为政治角色作出自我认知与感情的和评价的种种取向。作为人们的政治取向模式,阿尔蒙德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地域型文化、臣民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他们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罗金斯认为只有在三种政治文化的结合中,民主才能找到稳定点:地区型关注于家庭、教会、个人的工作;臣属型给予政治体系以服从和支持;参与型则使领袖倍加小心,时刻注意着人民的态度。 公民文化将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冷静地看成平等的主体,重视从微观层面解析并承认个人对政治系统的影响。再加之其参与意识、混合性和异质性,所以特别适合民主政治系统,并成为对政府权力进行匡约的软机制。 根据社会契约理论,民主政府一方面必须对公民负责以确保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它必须拥有权力以确保行政的顺畅。从政府权力的来源和政府责任的角度出发,政府必然会对民主系统的公民提出某些要求,即政府责任的实现要求普通公民是理性主动型。从政府权力运行来看,政府的精英却希望普通公民具有相反的态度和行为。他们希望普通公民乖顺地把权力交给精英,并服从精英的统治。可见,政府权力与责任间的张力要求公民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既是卷入的,又是服从的。公民性是一种法权身份,一个人只有当他拥有并能自由行使公民政治的最高法律(宪法) 所赋于他的全部权利时,他才具有公民性。一个具有公民性政治取向的公民,他不仅参与政治输入过程,也关注政治输出结果,而且这种参与和关注都是有影响的,对政府权力持有者形成一种无形却明显能够感知的压力,从而使得政府精英在压力下小心谨慎地行使权力而不敢妄为。公民文化中的臣民性则倾向于对输出结果感兴趣,而不是对输入过程敏感。他关心谁赢得了选举,而不关心选举如何进行;他留意谁在政府决策中受益,而不在乎政府决策是怎样通过的。作为一个臣民,他不企图影响政府的决策,但会试图弄明白一旦决定作出后,他必须做什么,什么是他应该得到的。公民文化中的臣民性为政府权力的有效行使和贯彻奠定了社会心理根基。因此,公民文化中公民性政治取向与臣民性政治取向间的张力正好吻合了政府权力与责任达到平衡的诉求。 罗金斯在第七章美国的政治参与这一节中提出要使民主正常运作,参与应该是间歇的和潜在的。实际上,他们用的是民主政治中睡着的狗这一说法。起先读到这里不理解为什么是睡着的狗,后翻看资料得知,在西方,有公民就是一些睡着的狗的比喻。之所以公民被喻为睡着的狗,是因为公民的积极卷入是潜在的。政府精英其实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公民并不关心政治,对政治的敏感度就如一只睡着的狗。但睡着的狗一旦被具体的事件唤醒,便对政府精英的权力构成现实的挑战和威胁。因此政府精英总是力图使公民处于睡着状态,避免可能吵醒睡狗事件的发生。基于此,政府精英们更多地是采取积极负责的行动,不是因为公民积极的要求,而是为了防止公民们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公民文化作为村民初级的政治取向、臣民消极的政治取向和公民积极的政治取向的混和,是确保政府权力高效行使与责任有效实现的隐性机制。把公民文化理论引入政府权力制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宪政制约理论中由于权利主体缺位而产生的代理人风险,从而使得整个制约系统更加完整流畅,更加有道德感,也使民主找到了一个切合点。 这又使我想到我国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部追求公民权利的宪法,有了立法、行政、司法各司其职的政府框架结构,也有了一套倾向于民主的选举法。总的说来,民主宪政所要求的必要硬件设施已经有所积累。然而无限政府仍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英格尔斯指出: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于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惨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公民文化匡约政府权力的思路为当代中国政府有效保持权力与责任平衡提供了另一理论路径。参考文献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