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教学教学案.doc
鲁人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教学教学案【单元导读】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兴象玲珑的优美华章与风骨遒劲的壮丽交响,融会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意象与意境是形成古典诗歌艺术美的重要因素。它们使得诗歌摇曳着言外之意与景外之韵,朦胧着一种蕴藉隽永、余味无穷的美感。本单元我们将从意象与意境出发,去领略诗歌长于抒情的魅力。让我们由此认识唐朝的诗,也由此认识诗的唐朝。【学习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并进一步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3、理解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初步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4、用评点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总体设计】唐诗宋词(选读)将唐诗分为气象恢弘的初盛唐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所以总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能够对初盛唐诗歌的“气象恢弘”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李杜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是无人能够逾越的高峰,二是学生初中背过多首两人的诗歌,对二人也比较熟悉。因此,将第一单元设为李白和杜甫两个专题去学习。以李白专题为例,讲读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在诵读和赏析中初步感知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然后组织一个学生活动,梳理出学生初高中学过的所有诗歌,以意象和意境为切入点品味体悟李白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我心目中的李白/杜甫”。两个专题之后,仍然是一个学生活动,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赏析春江花月夜,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训练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这一思路的设计就是想在唐诗宋词的学习中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悟,读出他们的感受,写出他们的思考,真正学会去品味唐诗宋词的魅力。【课时安排】总计9课时,讲读篇目4课时,学生活动5课时。【学案示例】将进酒【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属甘肃)。先世罪迁中亚碎叶,后随父迁居四川绵州隆昌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号青莲居士。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蜀中时期(705724)这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和漫游的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曾游历青城、峨眉山等地,也曾隐居岷山。(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李白离开四川,漫游洞庭、江浙一带。后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定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730)前后,初入长安,隐居终南山。李白不愿意走应试入仕之路,而是希望通过扩大自己的声名以一鸣惊人。这一时期,他四处漫游,广泛结交著名文人和道士,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名动京师,上达天子。(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征召入京,虽优宠有加,供奉翰林,但不过是被当作宫廷侍臣,根本无权过问朝廷政事,抱负无由施用。加上亲眼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愤懑不平,于是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谗毁,请求放还,于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这是李白生活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汴梁、齐鲁、江浙、燕赵。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还到过幽蓟等地。这一时期的创作集中抒发了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忧虑时局所产生的强烈的悲愤孤傲之情。(五)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于庐山。至德元年(756)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含冤下狱,后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放还。宝应元年(762)到安徽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上元二年(761)秋,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途中因病折回,次年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2、将进酒题解“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二)字词落实1、给加点字注音将进酒 金樽 岑夫子 馔玉 欢谑 沽取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高堂明镜悲白发(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径须沽取对君酌(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主人何为言少钱( )3、读准、解释下面的“将”将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三)诗歌印象赏析将进酒中你最喜欢的一句。 【课堂探究】1、理清诗歌情感脉络。 2、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4、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这首诗歌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的。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 【课后作业】比较阅读 从内容、情感角度比较比较赏析两首将进酒。 将进酒 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脉络,复述大意。鉴赏梦境,品评名句。体会诗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的傲岸情怀,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1、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2、梦游天姥吟留别题解 “吟”本指吟咏,古诗一种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留别”即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那么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呢?结合背景注释。3、诵读指导“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这首诗形式上就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这是诵读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点。例如,第一段前四句交错使用五、七言句,这种节奏的诗句要读得轻快些。此外应注意的是,我国古代诗歌以两句为一联,已成一种定式,一出一对,上下呼应,读起来自有和谐之美,意思也完整。但个别也有“三句一意”的,如这首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读时须气势连贯,不宜在第二句后断开,以免破坏诗意的完整。(二)字词落实1、通假字列缺霹雳: 2、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 势拔五岳掩赤城: 3、词类活用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4、词语注音、解释天姥: 瀛洲: 云霓: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暝: 殷岩泉: 栗深林: 水澹澹: 訇然: 青冥: 鸾回车: 魂悸: 恍惊起而长嗟: (三)诗歌印象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课堂探究】1、找出关键句,理清脉络。填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 2、诗人登山天姥山之后,见到了那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3、描绘梦境的手法。 4、如此壮观奇伟、富丽堂皇的神仙境地应该说是作者所向往的,但他为什么会从梦中惊醒?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并评价最后一段诗的情感倾向. 【课后作业】阅读拓展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学习活动一代诗仙【活动目标】结合初高中所学诗歌,梳理归纳李白诗歌特点,体会其浪漫主义风格。走近诗人,品味其独立的人格,体悟其不朽的魅力。【知识储备】1、唐之韵·一代诗仙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名字。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是对外地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表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的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的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从这此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是水;必须奔向大海的去扬起海上狂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 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有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湾,由来征战,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关山月>>).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这种诗李白也有.对酒不觉螟,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床前明月光,颖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偏生又这么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束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孟浩然的诗将田园生活写的那么有滋有味.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大不相同.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游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黄色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刀,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就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必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尺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进,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黄恩浩荡了。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唐玄宗赏牡丹来了。名话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三首说:“名花清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意识终生迎合、于是众生应和,都来助兴。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亭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这话其实信不得。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许此生。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再这里遇见了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嶙奉命征讨判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帐下。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劣乱如麻,四海难笨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带他大显身手了。谁知李磷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涉又不了了之。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 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负一杯,我醉欲眠氢且去,明朝有意抱起来。(山中与幽人对饮) 他喝的醉醺醺的 ,陶然自动的睡下了。望着敬亭山,他会象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净亭山。"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象孩子一样透着傻气。他一路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来,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声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就象老朋友分升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一点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神情。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田地泣鬼神的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的喘不过气来得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去有无力抗争,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出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分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伺御虚舟)。算不得多麽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未必真那麽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海客谈瀛洲,烟淘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我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发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锱别>>);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者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 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琅琅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者2、形象意象意境形象是指客观的景、物、人;当客观形象蕴藉了诗人主观的情感,那么,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了意象或意境;形象和意象或意境(“意”就是主观方面的东西)的区别主要看有无主观的感情色彩,因为写入诗中的景物或人必然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所以,我们谈到诗中形象往往说“意象”或“意境”,而不用“形象”二字。那么,意象和意境怎么区别呢?简言之,意象是指单一的突出的包含感情的形象,意境是指几个包含感情的形象组合而成的情境,这两者区别的关键是看诗中的“形象”是单一的还是多个的。单一可以是一首诗总的形象,如现代诗人戴望舒雨巷中打雨伞的女郎,又如托物言志诗中的“物”,像下面这首诗中的小松形象就是意象: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意象还可能是意境中某一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歌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合下一起(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就是意境,如果一一考察小令中诸如“枯藤”等某一单一的形象,那就是意象。对意象或意境要善于把握客观的景物特点和主观的情感内含。也就是说,诗歌意象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往往表现为对人物年龄外貌等外部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诗歌选读】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蜀道难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鉴赏品味】请认真研读李白的上述作品,体味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李白诗歌选取的意象及其特点。 2、李白诗歌意境上的特点。 3、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