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论余雨散文的排比运用——以《文化苦旅》为例.doc
论余秋雨散文的排比运用以文化苦旅为例2010年第10期第28卷(总第123期)毕节学院JOURNALOFBHIEUNIVERSITYNO.10,2010Vo1.28GeneraNo.123论余秋雨散文的排比运用以文化苦旅为例李华(中南民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文化苦旅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语言具有华美,豪放的风格特征.这与余秋雨大量的辞格,比喻,排比,拟人,拟物,反问,对比,反复,夸张,通感等表现力较强的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是密不可分的.纵观此书,我们发现,余秋雨善用排比辞格,而且形势多样,紧扣主题,使文章文气贯通,语义连绵.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排比;文化苦旅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059(2010)10-000707着名文化史学家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文化散文”“大散文”的口号随之而出.作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审视.用委婉俊逸的文笔,描画了华夏文化艰苦行进的历史旅程,文笔滔滔,文采斐然,反映了余先生宽阔的思路与横溢的才情.文化苦旅像一条长河穿梭在星光灿烂的中国散文的天空里,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文化苦旅题材独特,思想深邃,视角敏锐,作者寄情山水名胜,追怀和反思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探询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其散文语言气魄宏大,豪放华美,典雅庄重,特别是排比句式的随处可见,更加体现出余秋雨散文大气的文笔,斐然的文采,以及寓新奇于平易,寓诗情于哲理的审美特征.下面我们将着重从结构形态,修辞功能,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研究学习文化苦旅中排比的运用.一,结构形态余秋雨散文常用排比句式,且具多种结构形态.这些排比或是铺陈史料,或是抒发感情,或是阐述哲理,这就使余秋雨的散文的语言汪洋恣肆,如大浪阵阵时刻震颤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排比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辞格11.余秋雨散文中排比形式多样,下面做一个简单的分类:1,多项结构相似,语义相关的语句的排比句,我们算作”一般排比句”.如:(1)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议论着学术课题(莫高窟)(2)它成了民族心底的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莫高窟)(3)出来,就是要自由地享用这个宽阔的空间;出来,就是要让每个生灵从精神到筋骨都能舒展;出来,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蒸发出自己的世界.(白莲洞)例(1)用排比写出游客们参观莫高窟时的状态.例(2)用排比辞格突显莫高窟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例(3)用排比说明了纵使洞是先民生态的载体,人类还是要挣脱出来,享受个体生命的张扬.收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李华(1985一),女,山东烟台人,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字学O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修辞.?7?2,构成排比句的每一项都是辞格,即由辞格构成排比句.我们称之为”层次排比句”.如:(4)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莫高窟)(5)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洗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沙原隐泉)(6)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都江堰)(7)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期盼,付之于众目睽睽.(都江堰)例(4)整个句群层次是排比结构,而每个分句是拟人的辞格.排比加拟人写出了莫高窟独特的文化魅力.例(5)整个句群层次是排比结构,而每个分句是反问的辞格.排比加反问写出了作者对于月牙泉顽强的生命力的疑惑和由衷的赞叹.例(6)排比加比喻的辞格将都江堰的急流浩荡,雄浑气势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极具视觉和心灵的冲击力.例(7)是包含着局部排比的比喻句,写景文字,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以描写为基础,适当掺合议论,长短句参差错落,角度不时变换,句式跳脱灵动,叫人有如临其境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3,先由一句话总起,然后用排比句分承,这样的排比句我们叫做”总分排比句”.如:(8)这便是唐人的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阳关雪)(9)假释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废墟)(10)海内美景多的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白发苏州)例(8)第一句话总说.后面分述了唐人送别挚友时的理智与洒脱.凸显了唐人独有的放达与豪迈.例(9)第一句话总说.后面分述还事实以事实的重要性.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声疾呼:废墟是历史车轮留下的痕迹,废墟不能重建.(10)第一句话总起.后面分述苏州种种的好,用词精确,语言鲜活灵动,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接受,使读者和作者在苏州的审美情感上产生共鸣.4,用了一组排比,又用一组排比,而且后一组排比跟前一组在语义上没有变化.我们把它叫做“卒充j比句”.女口:f111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的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废墟)(12)有了它,反会漏进来户外的劲风,传进门口的喧嚣,扰乱了房主的宁静.我们有两湖和四川盆地的天然粮食,上海又递缴不了多少稻米;我们有数不清的淡水河网,上海有再多的海水也不能食用:我们有三山五岳安驻自己的宗教和美景,上海连个像样的峰峦都找不到;我们有纵横九州的宽阔官道.绕到上海还要兜点远路;我们有许多名垂千古的文物之邦,上海连个县的资格都年龄太轻(上海人)例(11)前一组排比选取世界着名古迹遗址,凸显废墟不能重建,否则将是对古老文明在现代遗留的最大亵渎.后一组排比选取中国古代珍惜的文化继续补充说明保存废墟,才是构建现代文明的起点.例(12)前一组排比阐明了上海如一个关死了的门框,于中国有害而无益,因此在地理位置上也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后一组排比更是通过与其他省市的比较突出上海并无优势可言.5,排比段群余秋雨散文善用排比,最突出的表现是使用大量的排比段落,气势恢弘,波澜起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R?f13)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关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莫高窟)(14)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西湖梦)(15)终于,有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终于.有了胡适之和白话文.终于.有了留学生和”烟土披里纯”.终于.有了化学分子式和数学定理.(笔墨祭)例(13)整个段群是排比辞格,而段落内部又是多种辞格的叠加.正如第一,二段分别又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辞格.排比段群的使用使得散文语言更加肆意汪洋,抒发了作者心中对莫高窟,对敦煌学的赞誉和顶礼膜拜.也显示出敦煌学在人类学,宗教,哲学,美学上的研究价值,与读者产生共鸣.排比辞格的多用和善用,增强了余秋雨散文的表达气势,形成了余秋雨豪放的言语风格.例(14)整个段群是排比辞格,作者通过排比表达了现代人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糟蹋古代文人才华的激愤之情,直逼读者心灵,使读者有所震撼,有所警觉,有所忏悔.例(15)一系列的”终于”,写出了作者对于社会整体性变革的渴望,既照顾到各个层面,又简单明了.二,修辞功能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我国着名学者陈骥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也就是说排比的作用.在行文中,有的内容,不能总括叙述,只能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够总括叙述,却故意列举叙述,构成排比,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景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的切当不切当,用的切当就是美,用的不切当就是丑”纵观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他多用辞格,善用辞格,辞格使用繁复而且恰当,修辞效果达到了最佳的审美境地.从修辞功能上看,余秋雨散文中的排比使文章语意畅达,感情洋溢,而且史料语言平易化,哲理语言诗意化.1,语意畅达运用排比能将语意内容表达得流畅自如,一气呵成,富有气势.(16)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进发,火烫的情怀.(夜雨诗意)(17)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悔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救令收回了,船揖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夜雨诗意)?9?例(16)排比句旋律流畅自如,节奏铿锵有力,而且与拟人辞格一起,探寻了夜雨的魅力,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例(17)排比,语势喷涌,一泻千里.气势恢宏,令读者屏住呼吸,自愿与作者一起共同走进悄悄改变中国历史步伐的雨夜,去体会那种紧张与刺激.2,感情洋溢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大散文.其独特之处在于:作品赋予其中的不是个人的恩恩怨怨,或小情小调,而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深沉悠远的民族之情.敦煌,阳关,避暑山庄,”宁古塔”,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天柱山,苏州,杭州,江南小镇,黄州赤壁,千年庭院,天一阁,吴江船,酒公墓这一个个历史遗迹,无不笼罩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意绪,飘拂着古代文化人那苦难的生命情丝.灿烂辉煌的山水文化风景背后,掩映着的原是一个个让人倍感沉重的苦难灵魂.他纵横古今,领引读者探索历史,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因由所在.他努力地寻求中国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向自立.他的文章处处包含着对中国古代文人命运的思考,彰显着对中国文明未来走向的关注.感情真实,厚重深沉.(18)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流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快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莫高窟)(19)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沙原隐泉)(2O)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未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五城记南京例(18)整个句群层次是排比结构,写出了大唐盛事在莫高窟敦煌文化上的体现.盛赞了大唐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感叹了安静祥和的文化环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繁荣的文化景观.快乐自豪的感情随着排比汪洋肆溢,传达给了读者,流到了读者心中,使读者想与壁画上的人物一起翩翩起舞,庆祝中国古人绝世的才华,华夏文明独领风骚.例(19)余秋雨用了三组排比,明快简约,晓畅明白,自然朴素,毫无雕琢之感地表达了他对鸣沙山,对月芽泉的喜爱之情.后面推衍到世界,人生,历史,又典雅华丽,造语新奇,给人生以启迪.使读者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例(20)作者用富有理性思辩色彩的语言把南京城的”奇崛”和”异质汇聚”表现得一览无遗,新奇传神,并且排比的运用将南京的人文魅力和古典魅力汇集,适时适宜地洋溢着作者对南京的喜爱.3,史料语言平易化余秋雨的散文所涉及的内容是人文山水,他主要是关注山水背后的人文和历史.我们在阅读余秋雨的散文时,通常会感受到,他在讲述历史文化时所使用的语言总是通俗易懂,他的”讲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借小说,戏剧等表现手法重新叙述的历史故事,通常采用平易化的语言,即通俗性词语的使用,口语性的句子,生活化的语言,简单平实的话语,语气助词的广泛应用等,给人亲切的感觉.而不会像史书所使用的语言那样使人产生疏离感.(21)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滴官职,利用着,挖了并,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脾.毕竟劳累,在47岁上死去.柳侯祠(22)这种人必得长期为官,有足够的资财可以搜集书籍;这种人为官又最好各地迁移,使他们.】0.有可能搜集到散落四处的版本;这种人必须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对各种图书的价值有迅捷的敏感;这种人必须有清晰的管理头脑.从建藏书楼到设计书橱都有精明的考虑,从借阅规则到防火措施都有周密的安排:这种人还必须有超越时间的深入谋划,对如何使自己的后代把藏书保存下去有预先的构想.(风雨天一阁)例(21)五个语气词”了”的连续使用,把柳宗元为柳州百姓所做的事一一罗列出来,显得亲切自然.例(22)余秋雨在遵照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运用平易化的语言对历史事实进行现实的还原和解构,把对于现代人来说深奥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比较通俗的白话文.从而使读者明白一个藏书家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条件.有一个评论家这样说道:”(他)放弃了令平民望而生畏的学术表达,转而用一种散文化的形式利用他的知识积累在单一纯粹的抒情化主题和文化主体上,倾注审美激情,从而满足大众对文化和历史的知情权,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一种广泛的,沟通极为通畅的,文化和知识乃至正义和真理的能量传递.”4,哲理语言诗意化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本身在根本意义上是诗”.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是对海德格尔话语的最好阐释.余秋雨的散文是诗情和理性的完美结合.孙绍振曾经说过余秋雨:”他的聪明就在于他只精选了有限的自然景观,结合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为他内在独特的意寻找到了独特的象,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将此二者进行双向的相互阐释,这就使得现成的抒情话语在感性和智性的语义上发生了深度的变异.”31余秋雨以文化遗址为依托,以文化反思为旨归,以情感叹喟为动力,于平易处见真情,于哲理处见诗意.(23)这里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f阳关雪)(24)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联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风雨天一阁)例(23)把一切与边塞有关的意象通过排比一一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仿佛置身千年之远的古战场,一眼望不到边的坟墓,让余秋雨仿佛来到了荒原,也带领读者来到心灵崩溃的边缘,无论战争是成是败,战士们的人生都壮美元比;无论战争给统治者带来了多少财富和疆域,他们的双手都沾满血腥,他们的心灵都肮脏无比.纵是残酷的事实.余秋雨依然用近乎诗意的方式传达给我们反战与和平的真理.例(24)用排比阐明了书籍对于追寻历史,汇聚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意义,诗意昂然.新颖脱俗.余光中曾称赞余秋雨的散文说:”中国作家擅用感性的风景来象征文化与历史.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41知性和感性的融合,哲理和诗意的组合,让余秋雨的散文更具文化散文的特色,更显豪放华美的语言个性.三,风格特点语言风格是作家运用语言时一系列语言特点的综合表现.余秋雨在散文中善于而且大量运用排比的辞格充分张扬了其华美,豪放的语言风格,对读者具有极强的艺术吸引力与感召力.余秋雨散文的排比用得非常频繁,无论是对事物的铺陈描述,还是感情的抒发,余秋雨都善于运用排比,这样就使文章流畅自如,洋洋洒洒,形成余秋雨散文的独特风格.例如:(25)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靓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的滔滔江流.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日渐减弱,他们的船辑时时搁浅,他们的衣袋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三峡)?11?(26)因此,南京的气魄,无以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膝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式千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水远是那样令人心醉.(五城记南京)例(25)三次排比,余秋雨把白帝城描绘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白帝城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它也需时刻等待着战火的纷扰,当诗情与战火相碰撞,白帝城为历史文化留下了废墟,同时,也传承了诗情的画意和永恒.连续的排比,流畅放达,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余秋雨的语言风格.例(26)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把南京城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一向读者娓娓道来,南京城的文化底蕴被作者如数家珍般地阐释出来.典雅华美的语言,豪放的气势,体现了余秋雨博大的人文胸怀,极大地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让读者立刻产生一种想去南京看看的想法.排比作为一种整句形式,在结构上具有均衡性,余秋雨散文中的排比,既注意了排比在语言形式上的整齐,均衡的特征,又兼具典雅,诗意的特色,充分体现了他豪放,华美的风格特征.散文家曹靖华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应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顺口,不至于佶屈聱牙,闻之刺耳,给人以不快之感.所以即便是散文,作者也会通过巧妙的平仄安排,构成和谐的音律,达到一定的表达目的.”51余秋雨的散文语言平仄交错.可以称得上声韵谐美.(27)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丽,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道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白发苏州)例(27)停顿处(除”丽”“劲”外)”清”,”艳”,”人”,”甜”,”俏”,”多”,”密”,“音”构成了平仄交错的格局,给人整齐的美感.悯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121,铿锵有力.“太”口语化的副词更是形象地表现了苏州的风俗和历史.使语言更加通俗,明快.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难以阻挡其魅力.四字格是中国喜闻乐见的言语形式,使文章语言匀称,和谐优美.特别是四字成语的运用更使散文语言显现出典雅的风格特色.余秋雨散文就有四字格排比的运用.如:(28)可惜,讥讽上海人的锋芒,常常来自一种更落后的规范: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各行其是,离经叛道;要上海人重归朴拙,重返驯顺,重组一统.(上海人)(29)客寓柳州,住宿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柳侯祠例(28)两组四字格的排比连用,使语意连贯,富有气势.结构均衡,形式整齐,体现了余秋雨散文豪放的风格特色.例(29)排比项全部由四字格连缀成句.音律和谐,整齐简约,富有韵味.作者以一夜之间,寸步之遥穿越时空.节奏短促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这种冷落荒凉的感受.通过变换排比项的结构形式,使排比语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于平常中见新奇,更好地体现余秋雨的语言风格特色.f3O)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应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应为处处漂泊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废墟)(31)是历史,是无数双远去的脚,是一代代人攀登的虔诚,把这条山道连结得那么通畅,踩踏得那么殷实,流转得那么潇洒自如.(寂寞天柱山)(32)上海人不喜欢大请客,酒海肉山;不喜欢”侃大山”,神聊通宵;不喜欢连续几天伴陪着一位外地朋友,以示自己对友情的忠诚;不喜欢听大报告,自己也不愿意作长篇发言;上海的文化沙龙怎么也搞不起来,因为参加者一估算,赔上那么多时间得不偿失;上海人外出即使有条件也不太乐意住豪华宾馆,因为这对哪一方面都没有实际利益(上海人)?12?例(30)前一组排比项是两句互相排比,后一组排比项是因果复句.长短搭配,错落有致,体现余秋雨散文的风格特色.例(31)前面一组排比项,是主语排比,而后一组排比项是谓语排比,而且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山道”加以描绘,整个结构发生变化,语言表达灵活自如,别有风味.例(32)前面一组排比项,是单句中的动词谓语句,后一组排比项是因果复句,句子结构多样,鲜活灵动地表现了余秋雨豪放华美的风格特色.总之,余秋雨开拓了散文诗化的新时代,他的文化苦旅极具修辞艺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苦旅”无一句无修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散文中的排比形式多样,极具修辞特色,而且他以文化反思为旨归,风格豪迈华美,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6.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9.【3孙绍振.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论余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fJ1.当代作家评论.2000(6):28.4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M.杭州I: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23.【5曹靖华.谈散文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293.【6冯广艺.语言和谐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2.UseofParallelisminYuqiuyusProse”CulturalJourneyasAnExampleLIHua(Lingguistics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Hubei430074,China)Abstract:Themainvirtueof”CulturalJourney”istofindthesouloffolkmusicandthetruemeaningoflife,andtoexplorethehistoryofthefateofChinesecultureandtheconstitutionoftheChinesescholarspersonality.ItslanguagestylefeaturesareHaofangandHuamei.ItisinseparablethatYuQiuyuusesalotofanalogy,parallelism,personification,ask,contrast,repeated,exaggerated,expressivesynaesthesiaandmoreextensiveuseofrhetoricalmeans.Throughoutthisbook,wefindthatYumakesthebestuseofparallelism,anditssituationvaried,itssubjectisSOcloselythatgasthroughthearticlesemanticlycontinu?OUS,momentum,theatmospheresuchasthemajesticwaterfallpoursoutOkawa,livesreaderssoul,andresonateswithourreaders.Keywords:Yuqiuyu;ProseParallelism;”CulturalJourney”(责编:罗明责校:张永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