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doc

    • 资源ID:2921995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doc

    浅谈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周逸彬 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 节拍和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有着重大意义。节拍和节奏在音乐中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存在和特点决定了音乐的风格和灵魂。音的不同长短形成了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动力,它推动了音乐的前进,给音乐以律动,这种律动体现着音乐的性格(摘自乐理基础及其应用)。诚然,音乐如同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的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节奏的存在让音乐拥有生命,拥有自己的“特性”,比如现代摇滚乐,R&B,以及各种传统音乐,都是以它们独特的节奏特性而成为音乐海洋中独特的那一部分。节奏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的音乐只是一堆音符的集合,只有通过节奏的“统领”,音符才真正组成了音乐。节拍是通过有重音及无重音的相同时间片段,按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有了节拍,音乐更加的有序而稳健,拥有了所谓的“节奏感”。并且节拍能通过强弱的变化,与听者产生共鸣,从而形成音乐的不同风格,令人铭记。不同的节拍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作用,赋予音乐不同的特殊活力。轻快的节拍和舒缓的节拍营造出的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从某方面来说,节拍定下了音乐的基调。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想来十分奇妙,节奏的变幻无穷象征了音乐的自由不羁,但其实音乐又被“约束”在节拍中,看似矛盾的二者却和谐地共存于音乐之中,看来,这正是音乐的奇妙魅力所在了。中国乐理与西洋乐理的比较黄国俊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人们自古就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中国和西方欧洲的国家历史都相当悠久,文化也随着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经过了许多改进的过程。不过两者分离于东西两地,自然各不相同。从最明显的区别开始,我们可以看见或听见两者用的乐器截然不同,中国乐理中常常使用的乐器有:琵琶,古筝,二胡等等;而西方常用的乐器有钢琴,小提琴等等。虽然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类似,但是音色和使用方法截然不同。乐器上的区别十分容易指出。但我们还可以在谱上面看出许多相同之处,如西欧谱上的“do, re, mi, fa, sol, la, si”在中国公尺谱上有类似的“上、尺、工、凡、六、五、乙”;西欧乐理中有4/4、2/4拍,中国音乐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后来中国乐理采用了西方引进的简谱,用的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代表“do, re, mi, fa, sol, la, si”。简谱的好处是写起来很方便,只需写数字,比公尺谱上的字笔画少很多;读起来也是很方便的,不需要数音符在第几线或第几间。虽然中国乐理和西方乐理的发展史不相同,每个都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如今很多音乐都采用了两种的特色,结合了两者的优势,这样一来就可以写出更好的音乐。所以只要我们也能够掌握这些的话,一样也能够写出很好的歌的。对中国乐理的认识 张茜 (安泰)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中国乐理是指我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众所周知,乐音有四种基本的物理性质:音高、时值、强弱和音色,而前两种又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关音高的概念有三:“声”“音”“律”。“律”是衡量乐音的绝对音高标准。关于“声”和“音”,郑玄在史记·乐书·集解中说: “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声”在中国传统的工尺谱中是用工尺字来代表的。“音”是集体概念,声是个体概念,即单个的音级。 “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就是这种遗制。再说说时值吧,中国乐理中衡量节奏的时值单位是 “拍”。“拍节”就是“板眼”。板眼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作为衡量乐音长度的量器而存在。在有板有眼的各种板式中,板、眼所代表的“拍”“节”基本上是等值的、相对不变的一种尺度,而由长短不同的乐音、噪音及休止结合形成的节奏作为“被量之物”是非等值的、极为活跃和多变的。均、宫、调是中国乐理中有关宫调理论的三个概念。选定一个律高,以它为始发律位,按五度链关系连续派生7律,再将此7律按音级由低到高排列起来,便可成为一均。根据三种七声音阶的不同音程构成关系,把每一个由“宫”所率的音阶放入相应的律位上,正好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由一个固定音列所率三种七声音阶的系统,称作“同均三宫”。每一均的始发律,称为“均主”。三种七声音阶的三个宫声代表了一均中的三个不同音高的“宫”的位置。其中每个七声音阶就叫一“宫”,而音阶中的宫声则称为“音主”。在每一个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上都可以构成一个“调”,每调为主的声称为“调头”。“音主”作为一宫之首统领着许多不同的“调头”及由它们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五个调。因此,同宫各调就属于一个“宫调”,“宫”指示各调所在的音高,“宫”位既定,所有调中的各声也都随之而定。“宫调”即是以宫为首领的许多调的统称。“调头”作为一调之首,是该调的核心,常起“起调毕曲”之作用。中国乐理中有许多概括宫调转换的术语,最早见于典籍的是“旋宫”和“转调”。“旋宫”就是音主的改变,“转调”系指“调头”的改变。有人以为“旋宫”必和“转调”联系。其实,“旋宫”和“转调”在中国乐理中是两个概念。如果在“旋宫”的同时“调头”也改变了,是“旋宫”又“转调”。如果只是“旋宫”而作为“调头”的那一声并没有改变,是只“旋宫”而不“转调”。 由于中国乐理充满了辩证精神,“声可无定高”“拍可无定值”,不定中有定,定中又有不定;强弱拍可以易位,强中有弱,弱中有强;曲调可自由地“旋宫”“转调”,“正声”变“偏音”,“偏音”变“正声”,中国传统音乐就形成了一个活的、开放性的表叙系统。就连中国音乐的乐谱也只是一个“框格”,必须“死谱活奏”“死音活唱”才行。虽然定谱不定音,定板不定“腔”,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传统音乐是“无处不活”的。 浅谈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张靖 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 节奏包括节拍和速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 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它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慢、快和适中。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股地说,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则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的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浅谈对西方乐理的认识李光道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作为一位大一新生,很荣幸选到了李金叶老师的中西乐理课。自己以前对乐理一无所知,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对乐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渐渐培养起了自己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西方乐理,更是使我获益匪浅。西方乐理博大精深,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刚刚开始学习时很吃不消,可能是学习理科太多了。比如在学习最基本的五线谱时,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唱谱时,看到某个音时,反应不过来它对应于哪个音,总是要慢一拍,这就为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我看来,西方乐理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它如同楼阁般的细致,那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系统。基音与泛音,音高,音色,附点,休止符,连音符,每一个细节无论大小都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每一个概念都为这个楼阁增添了美妙的一笔,每一个希望提升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的人都能得到满足。学习相对枯燥的乐理累了的时候,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哼唱五线谱,虽说会跟不上,心里却很惬意。这就是西方乐理带给我的,不仅有知识,还有一个宁静的世界。很遗憾自己对西方乐理的认识大多来自感性,对于理论方面实在是说不出所以然来。但我知道,音乐是我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学习乐理自然能提高我对音乐的认知,帮助我从音乐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在此谢过老师的耐心讲授。我对学习西洋乐理的认识林洁雯(外国语学院)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我从小对音乐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手风琴之后让我对西洋乐理有了较深的认识。一开始学习西洋乐理,我认为这很难掌握,面对错综复杂的曲谱,我无从下手。直到有了老师的指导,我才渐渐开始熟悉五线谱。一开始见到五线谱觉得它复杂但存在着美感。那一个个的音符仿佛在跳舞,时而华丽、时而活泼、时而庄重、时而优雅总之,就如同西洋音乐给我们的感觉灵动而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要学好西洋乐理,必须先熟悉五线谱。先从音的高低、长短入手,以一些简单的乐谱为例,熟悉五线谱上音的变化。一般学习音的高低都是从音阶开始的吧。记得第一次看到C大调的音阶,只有8个音,整齐规律地排列着。所以也出奇的好记。之后又是一些简单的曲子什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啊铃儿响叮当啊雪绒花啊之类的云云。但是却让我很好的掌握了西洋乐理的基础。之后的音程和调都让我感到有些难以掌握,但是乐理乐理,有个“理”字,总是和理科有些关系的,我的逻辑还不错。找到了规律,有些音程和调上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学习乐理找规律是很重要的。看着比较难,但当你明白了其中的变化规律,只要按照规律去寻找,自然就会找到答案。虽然我学艺不精,只学习了些皮毛,但我相信对我有所帮助。我喜欢学习西洋乐理,一个是因为比较熟悉,还有就是因为我喜欢西洋音乐。相信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后,会更好地领会音乐。中国乐理与西方乐理的相似,不同点 李文善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乐理,顾名思义,就是关于音乐的理论。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也就应该有不同的音乐理论。从表面上看,中国音乐也有五声七音十二律,也有很多与西方音乐相同之处,但在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氛围中形成的中国音乐则和西方音乐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音乐理论遵循的是“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完全是由音乐人自己去塑造音乐的形象,所以说中国音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西方音乐理论讲究的则是“音高和音值是构造旋律的基本要素,演奏时必须按谱演奏,任何改变音高或者音值的做法都将改变音乐形象”。所以西方音乐是一个封闭的音乐体系。 也因为如此两个体系各有各的特点:中国音乐尊重音乐人的第二次创作,因为它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而西方音乐则强调原创作者的劳动,因为它是文化遗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西方音乐人在演奏时,不同的音乐人在对同一首歌进行演奏时会演奏出不同的风格。开放的音乐体系使得初学者无从下手,例如:学习民族音乐的人,必须置身于他所学习的音乐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熏陶才能逐渐掌握,这就限制了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提高。这里就体现出封闭的西方音乐体系的独特优越性,实用性。所以使得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几乎毫无例外的采用西方的音乐体系。 我们在学习西方乐理的同时也要去了解认识中国乐理,因为不管它复杂与否,它都是我们自己民族所创造出来的。当今世界上也有很多中华歌手努力着将中国乐理中的元素融入进西方乐理中。例如世界闻名的华人歌手王力宏,他将京剧,中国乐理中的五声调式等融入进西方的R&B,HipHop中 创造出自己特殊的音乐调式:Chink-out。我们应该多跟他这种精神学习,将自己民族的音乐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浅谈西洋乐理与中国乐理的差异王闯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西洋乐理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西方的”景教”圣咏诵唱就已传入中国。至元代,明代,则天主教士向朝廷进贡了大键琴等西方乐器。明末清初时期,德籍传教士向中国朝廷介绍古钢琴的构造和演奏方法。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音乐学界在较长历史时期対西洋基本乐理学科的建设重视不够,在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还有不少弊端,如教学方法单一,观念更新慢,教材缺乏中国音乐的特色内容等等。中国乐理中的基本概念体现了我国先秦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辩证法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易经中就已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到了春秋时代,老子则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中的对立转化规律。老子认为矛盾着的双方是互为依存的,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还指出事物都向着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所谓“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反者道之动”22。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便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中国乐理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由于有充满了辩证法精神基本概念:“声可无定高”、“拍可无定值”、“死谱活奏”、“死音活唱”,中国音乐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与中国乐理相比,1800年以后的西洋乐理则是一个封闭性的操作系统:音有定高、拍有定值、强弱有定、定谱演奏。前者无处不活,后者无处不死。中国乐理和西方乐理应同时并举,不可偏废。但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中国人便用西方乐理来教授学生。由于我们对欧洲音乐的了解并不全面, 对全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也缺乏了解, 所以我们错误地把1800年到1900年这一阶段的欧洲音乐理论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够概括全人类各种音乐文化的理论。同时,我们还用这种理论来衡量、规范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了许多问题。 对学习中国乐理的认识杨泽浩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选择李老师的这门“中西乐理及其应用”,一是出于对于乐理学习的热情;二是因为之前也学习过一门西方乐器:小号,主要是想丰富自己对于中国乐理的认识。中国乐理是指我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理论。经过学习,我逐渐发现中国与西方乐理有许多相近或相同之处。如在乐音体系方面,中西乐理中都有7个基本音级;在时值方面,西方乐理中有4/4、2/4拍,中国音乐中也用类似的时值记拍;西方乐理中有“do、re、mi、fa、so、la、si”这些唱名,而中国传统的工尺谱中也有“上、尺、工、凡、六、五、乙”这些谱字。于是,我在课后查阅了资料,发现因为中西乐理有这些神合之处,我国在西学东渐后,便在音乐教育中普遍采用了西方乐理的教学方法。而后,研究中国乐理的理论家们也对西欧乐理进行了若干改良和改造,加上了“五声音阶”、“民族调式”这些相对新进的说法。然而这些改良和改造并没有改变西方乐理的根本部分,所以便产生了许多头尾不合的现象。因此,我还一度认为中国传统音乐与朝、韩、日这些东亚音乐中的游移音是没有唱准或奏准的音,后来随着发现各种乐曲中都存在这一现象才逐渐明白这是一种风格,但是大多数乐谱上都无法标记如何用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来演奏这些传统音乐。现在我终于了解,中国乐理实际上是与西方乐理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论模式。因为中国乐理与西方乐理对于其各自的根本部分几乎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我才会发现之前学习过的西方乐理知识与现在学习的中国乐理知识格格不入,作为中国人,对东亚的音乐反而感到陌生、反而发现无法理解。但是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中国乐理越发感到亲切,不仅明白了“宫商角徵羽”这些耳熟的词汇的真实意义,还能略微明白中国传统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与老师悉心的教学十分不开的。学习这门课程,收获真的很大。浅析中西音乐的差异 肖扬 中西乐理-李金叶老师班我们常常会发现,中国音乐如行云流水,情感丰富而意蕴深长;西方音乐铿锵有力,形式丰富而奇幻神秘。这种风格上的巨大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两个不同区域的民族不同的宇宙观和世界观。西方的音乐注重和谐,而中国的音乐注重情韵。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的弥撒曲还是古典浪漫主义宏伟的交响乐和动听的协奏曲,西方音乐在音的时值、节奏、调式、声部、乐章的安排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种规定甚至可以用数学工具来进行刻画。因此,西方音乐秉承了西方理性、协调性等方面的优点,使其旋律优美,和谐动听。而中国音乐继承了先秦诸子的思想,讲求“物我不分,浑然天成”,演奏者的情感对音乐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音乐旷达幽深,情景交融,无论是无声调式还是七声调式的音乐作品都有此特点。总的来说,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例如弦乐,下面就拿著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中国的二泉映月做一个对比。作为经典曲目,14分钟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节奏明快、急促、音域比较宽广,曲调明朗,开头和结尾情绪激昂,中间“诡秘”的八组琶音,巧妙的二重奏以及神秘并带有一丝忧郁的曲风令人印象深刻。同样是经典曲目,二泉映月从头到位主要是二胡的独奏,那略带嘶哑的琴声,凄凉悲惨的旋律和忽快忽慢的节奏,则让人彻底看见的作曲家的内心深处的悲凉之情。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这6分钟的曲子是华彦君(阿炳)的即兴演奏,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评价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从这个对比看来,中国人认为单音最和谐,八度重音以及和弦次之,而西方人认为重音与和弦能让旋律更丰满;中国人认为节奏随着情感的变化应该是连贯的,而西方人认为节奏应较为固定,变化时也是按照既定规则变化。由此,中西音乐的差异可见一斑。不过中西音乐仍有许都共同点。如十二平均律理论是中西方音乐家几乎同时创造的;西方的e小调和在中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七声“角”调式是相同的,其乐曲都有着悲壮、凄凉、阴郁的特点;中国乐曲用西洋乐器有着惊人的效果,如陈刚、何占豪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等。由此看来,二者的相同点也不容忽视。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音乐的差异客观存在而且必须存在;但是如果二者能够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那么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就指日可待。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