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word格式]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doc

    • 资源ID:2921939       资源大小:34.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word格式]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doc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2011年7月第33卷第4期三峡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u1.2011Vo1.33No.4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陈廷亮,陈奥琳(1.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2;2.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淳朴,厚实,粗犷和豪放的性格及其民俗风情创造了古老文明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土家族舞蹈更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特征的展现与结晶.关键词: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毛古斯;撒叶儿嗬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11)04001606土家族世居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的武陵山区,千百年来,世居于此的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同时在长期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也吸取了其他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的精髓.土家族民俗为土家族舞蹈提供了广泛的舞台,也为它增添了民族文化色彩.关于民俗文化的种类,已故民俗学家张紫晨把它划分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岁时节令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商业贸易民俗,文艺游艺民俗等十种类型.土家族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习俗,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民间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本文就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作一粗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一,土家族舞蹈展现民俗精髓我国着名舞蹈史学家孙景琛先生曾说过:”艺术包括舞蹈在内,都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认识现实,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生活是舞蹈的唯一源泉,舞蹈则是生活的反应,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L1¨土家族舞蹈的起源亦是如此.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如”摆手舞”,”毛古斯”,”撒叶儿嗬(跳丧)”等都集中反映了土家族民俗文化精髓,大多为土家族生产生活民俗的艺术再现.(一)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土家族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艺术的标志之一.土家族摆手舞实际上是由”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不同类型的舞蹈组成的,”大摆手”土家语称”jethixe(叶梯嘿)”,”ie.就是汉语的”神”的意思,“thi55就是汉语”敬”的意思,因此,”je.thixe弱(叶梯嘿)”可译成汉语就是”敬神之舞”之意;”小摆手”土家语称为”sepazi(舍巴日)”,或”sepaketsi(舍巴格茨)”.”se”是土家语,即汉语”你们”的意思,”pa”就是汉语”看”的意思,直译成汉语就是”看你们做(跳)”或”看你们玩”,意即跳摆手或玩摆手.在武陵地区的土家山寨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摆手堂(舍巴堂),土家语称其为”ieZHo(即神堂)”,就是专门为供奉土家族远祖八部大王(“GauZHauXOse(敖朝河舍)”,”CitHilau.(西梯佬)”,”li53tu(里都”),”SUtu(苏都)”,”laumi.(那乌米)”-i”loGZHieXUSUeZHoG(拢此也夫苏耶冲)”,”ciXOlau(西呵佬”,”Qeexuelaxeile.e(借耶夫耶那黑列耶)”)或近祖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的祭祀祠堂.土家人每逢年节或重大活动都要在摆手堂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每当庄重的祭祀祖先的仪式结束后,所有参收稿日期:201010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土家族舞蹈生态学研究”(10YJA760007);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家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研究”(104022).作者简介:陈廷亮,男,土家族,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武陵民族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土家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陈奥琳,女,土家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l6加祭祀的土家人都要唱摆手歌,跳摆手舞,土家人称之为”jethiXe.(叶梯嘿)”或”Sepazi(舍巴日)”.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面十分壮观,规模宏大,正如清代同治年间永顺县土家族文人彭司铎竹枝词所云:”福石城中锦做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L3关于摆手舞的历史在湘西地区的有关县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清光绪龙山县志载:”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日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人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唱歌,竞数夕乃止,其间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这段记载说明了摆手舞作为土家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大型民间群众舞蹈在清代就已在湘西相当盛行了.如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农车乡的马蹄寨,永顺县大坝乡的双凤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舍米湖村等地都有成百上千人齐聚摆手堂前”男女相携,翩跹进退”跳摆手舞的场景.每年春节后的正月初三至十五(有的地方也在“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摆手活动持续数日,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小伙背上鸟枪大刀,肩扛龙凤彩旗,妇孺耆老带上水酒,猎物等供品,齐聚摆手堂前,燃起熊熊篝火,敲起深沉的摆手锣鼓,奏起清脆悠扬的”咚咚喹”,三眼炮齐鸣,由头戴凤冠,身穿八幅罗裙,手持牛角,司刀的”tHi酆ma”(梯玛土家族职业巫师)率领,祭祀祖先,大家围着火堆跳起欢乐的摆手舞,唱起雄浑婉转的摆手歌.在舞蹈动作中摆手舞中有表现土家人”siQe(食姐)”(即赶肉或打猎),”soGtso(送坐)”(摸鱼)的”渔猎舞”;有表现土家人庆祝丰收和从事农事活动的”lika”(里嘎)(挖土),“$ielani.(捏拉乙)”(撒种),”lipui(立布乙)”(洒谷种),”silise(丝力舍)”(插秧),”liPU(里铺”)(除草),”Qpupie(齐补撇)”(扯黄豆),”li35puxa(立布哈)”(打谷子),”oGpa.xa(翁巴哈)”(打高梁),”tsek,utse(扯库彻”)(绩麻)等”农事舞”;有表现求出猎有所收获,表现狩猎的“打猎舞”;有表现土家先民反抗民族压迫的”军事舞”;有表现土家人日常生活,如游戏,婚嫁,社交等情趣的”k,eQt.pakutu.(克其巴库吐)”(跳蛤蟆),“zuanpataQi(软巴打几)”(水牛打架),”pikaXlt(撇嘎哈)”(打蚊子),”laka2p(拉嘎皮)”(冰口痛)等动作的”生活舞”.可见,整个摆手舞(小摆手)的每个动作都是一幅土家族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场景的风俗画,摆手舞就是土家族生产生活民俗的生动艺术再现.(二)毛古斯舞是土家族古老的舞蹈,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也是土家族”Sepazi(舍巴日)”活动的内容之一.在”摆手舞”进行过程中,选一批表演能力很强的青年化装成”毛古斯”.其中,有毛古斯人和小毛古斯若干人,他们浑身扎绑茅草,树叶和稻草,头扎五条大棕叶辨子,俗称”毛人”.湘西土家族毛古斯演出一般都是在”Sepazi(舍巴日)”(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跳摆手舞中穿插进行.毛古斯一般是在跳摆手舞的第三个晚上开始演出,即从正月初三开始,逢单日跳毛古斯,直至正月十五结束.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地毛古斯演出的场次大同小异.如龙山县坡脚乡(现属靛房镇)的毛古斯演出场次或剧目有(1)”Qei郢(借日)”(做阳春),(2)”soGZo,Ceti(送坐,些的)”(捕鱼,打铁),(3)”siQie.(食姐)”(打猎),(4)”kHapHutHas(卡普他)”(织土花布),(5)”poZopo,soGkapu.(玻左玻,送嘎布)”(推磨,舂碓),(6)“lokaNiayi(罗嘎尼啊乙)”(抢亲),(7)扫堂送驾.永顺县双凤村毛古斯的场次内容也差不多.有的村寨还有”ZHoli(搓你)”或”oGCili(翁习你)”(找住处),”lili(里你)”(找地),”XOsaka(火畲嘎)”(砍火畲),”mieZa(灭扎)”(纺棉纱),“seZotia(色左第阿)”(请药匠),”tsftu(痴吐)”(读书)等场次J.毛古斯表演别具一格,具有特色.表演时曲膝抖身,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的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如”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毛古斯舞最突出的特色是服饰原始,身披毛草,粽叶或稻草,古老大方,颇有原始人类的形象;表演者的动作古朴,对话时要求变腔怪调,含混不清,使观者很难辨认鉴出表演者真实相貌.可见,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的内容生动反映了土家族原始耕猎民俗以及土家族生产生活民俗的历史变迁.(三)”跳丧”又称”打丧鼓”,土家语叫”sajexe(撒叶嗬或撒叶儿嗬)”,据着名土家语研究专家叶德书先生考证,”sa”就是”se(即死之意)”的音变,因此,”sajexe(撒叶嗬或撒叶儿嗬)”就是”死神之舞”.”sajexe(撒叶嗬或撒叶儿嗬)”是流传于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在土家族聚居的湖北清江流域,土家老人去世,被认为是走的”顺头路”,是白喜事,某家中老人去世后,认为越热闹越好,若冷冷清清则被认为是对老人不孝.因此,土家山寨一旦有老人寿终正寝,整个村寨甚至临17近的村寨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赶来跳”撒JL嗬”.一般是死者人殓后的夜晚,棺材前供上灵牌,在紧靠的棺左边,放置一面直径一尺二三寸,高二尺多的自制牛皮大鼓(丧鼓的周围一般漆称黑色),灵柩前的空地就是跳”撒叶儿嗬”之处.每当大葬夜幕降临,门外三声三眼铳响,一位歌技,舞技,鼓技都很娴熟的歌师站在灵柩左侧擂响丧鼓,”咚”“咚”“咚”三声鼓响,歌师领唱道:”我打起鼓来,你出台!”“撒叶儿嗬哩!”,其余二人或四人(一般为男性)齐声吆喝,和着鼓点节奏,踏踢起舞,整个场面随歌师的鼓点和唱腔随时变奏节和曲牌.情绪激昂处,掌鼓者还会离开鼓边唱与舞者一起手舞足蹈.正如清长阳县志所载:”临葬夜,来客群挤丧次,一人擂大鼓,互唱俚歌,名日唱丧鼓,又日打丧鼓.”撒叶尔嗬的鼓点及舞蹈动作因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异.按跳丧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么连嗬”,”跳丧”,”摇丧”,”打丧”,“哭丧”,”穿丧”,”退丧”等30多种套式.其舞蹈的基本动律是双膝弯曲,双脚紧贴大地,前胸轻扣,两肘微屈.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一整套以拢,顺,颤为风格的舞蹈语汇.”撒叶儿嗬”舞蹈的动作多是模拟动物的形象,如”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虎抱头”,”猴子爬岩”,”牛擦痒”,”狗撒尿”,”狗连裆”,”燕儿含泥”,”白鹤闪翅”,”鹞子翻身”,”狗舂碓”等.这也正如笔者曾在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一文所说”土家族人与所有人类一样都具有模拟本色.在原始社会,土家先民以采集,狩猎为主,贴近大自然的内容是他们舞蹈中的主要形式,与其朝夕相处的鸟兽更是被他们所熟悉.因此,土家先民模仿大自然中的鸟兽情态,将其融人到自己的舞蹈语汇中去.这类舞蹈具有较明确的动作性,有一定的外形模拟,有性格化的情趣和内容,并有较浓郁的民族色彩.”_9田万振先生更是认为”撒尔嗬舞蹈艺术原生形态应是模仿虎的动作,是土家先民虎崇拜的产物.可见.”sajexe(撒叶嗬或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丧葬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二,土家族舞蹈体现土家人鲜明的民族性格如上所述,绚丽多姿的土家族民间舞蹈都是土家族生产生活习俗的艺术再现,正如着名舞蹈史学家孙景琛所言:”舞蹈诗人的创造,是劳动的产物.”从土家族舞蹈我们可以看出土家人鲜明的民族性格:181.勤劳,团结,勇敢的民族精神勤劳,团结,勇敢是土家族人的精神.土家人多居住在大山之中,崇山峻岭,行走和生产活动大多是在高山陡坡和悬崖峭壁之上,因此,要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中生息繁衍,就必须具备勇敢沉着和不畏艰险的心理素质.土家族人民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存艰辛劳作,抗御旱涝灾害,刀耕火种,猎耕互济,世代保持着这种民俗文化美德.土家人不但在民族内部互帮互敬,和谐相处,对外来客人更是热情好客,一旦有贵客临门,就会用大块肉,大碗酒招待.正如清来凤县志?风俗所云:“隶土籍者,悍而直.”“邑中风气,乡村厚于城市.过客不裹粮投宿寻饭者无不应者.人山愈深,其俗愈厚.”l13土家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风俗至今犹存,而且越是偏僻闭塞的土家山寨保持越完整.土家人总喜欢在那种”耕凿相安,两无猜忌”的古朴敦厚的文化背景下悠然地生活.灿烂的民族文化铸造了优良的民族特性.土家族人天性劲勇,体魄健壮;履险如夷,捷足如飞;渔猎牧耕,不畏风霜,不避雨雷,骁勇异常.为人淳谦朴实,忠厚善良;交朋结友,重情重义;磊落光明,守信自约;生活崇俭朴,鄙视淫逸奢侈,贵名节如生命,热情大方,尽管终年所食多为荞麦,包谷等杂粮,但如有贵客来访,定煮大米,捕鱼猎禽,杀鸡宰鸭,备酒招待.不问客人好不好酒,善不善饮,非斟上三大碗以表情深意厚.遇上竖屋安居,婚丧寿诞,乡邻亲友,慷慨解囊相助,毫不吝啬,颇有纯朴之风.至于农耕守牧,劳弱力薄之家,群相代耕,不计劳酬,团结互助之美德,世代承袭,善歌善舞,好挑花绣织,成为民族审美情操的优良风习.正如清代湘西永顺县土家族文人彭勇行在竹枝词中写道:”苗民土客至溪州,质朴纯良境最幽;听得康衢歌一曲,采风人爱古风流.”由于土家族所处的武陵山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山地耕猎,信息闭塞的生计方式,使土家族人总是显得朴实敦厚,睦邻友好,和谐相处.因为在没有商品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的氛围中,人们需要互相协作,围猎赶仗,樵采渔猎,修房建屋等都需要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在人类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E13131.土家族民间也有”人死众人哀,不请也自来”,”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的俗语.清来凤县志云:”四五月耘草,数家共趋一家,多至三四十人,一家耘毕,复趋一家.一人击鼓以作足力,一人鸣钲,以节劳逸,随耘随歌,谓之薅草歌.”土家族地区的赶仗(土家语称为”siQe”)也是一种体现团结协作的集体狩猎活动,实行”山上赶仗,见者有份”的原始平均分配原则.使民族内部始终保持着团结与和谐,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土家族人民抵御自然灾害,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土家族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延续种群,并长期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民族优良传统起着极大的维系作用.同时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树立了典范.2.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土家族文化是具有感知和想象的经验文化,巍峨的群山,陡峭的峡谷,九曲蜿蜒的河流,云雾缠绕的山峰,使认识能力低下和缺乏科学思辩的土家先民产生了许多奇异丰富的联想,秀美的山光水色,使土家人总是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生活,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使土家先民们产生了奇妙的幻想;生活的自由性和居住的分散性也为思想的自由浪漫创造了条件;山水阻隔,远离中原,中央王朝的统治也是鞭长莫及,汉文化的渗透总是显得十分迟缓,这也为土家先民的思想自由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富有浪漫色彩的楚文化与土家文化长期交融,互有渗透,相互影响,也造就了土家族文化的浪漫色彩.在土家族的特质和精神生活中,无处不是充满着浪漫色彩.提前过年(土家年)的仪式,土家女儿会中姑娘们大胆追求情哥,清脆婉转的土家山歌,激励先进,鞭策懒惰的薅草锣鼓,悦耳动听的木叶情歌,如泣如诉的哭嫁歌,高亢嘹亮的丧鼓歌等都以浪漫洒脱为旋律特征.土家人就连吃饭喝酒也富有浪漫色彩.土家族招待客人要用大块肉,叫镰刀肉,喝酒有咂酒的习惯,即将酒置人坛中,用一竹管大家轮流吸饮.龙潭安抚司田某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砸酒诗:”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长阳土家族诗人彭淦也有一首专写砸酒的竹枝词:”蛮酒酿成扑鼻香,竹杆一吸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长妇开坛劝君尝.”土家人这种饮酒吃肉的场面是何等乐观,豪放.三,土家族舞蹈体现宗教民俗文化特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与社会力量,对人类一直产生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它反映了土家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心理结构和思维能力,至今仍作为历史遗存和变异了的宗教意识形态_】,或多或少影响着许多土家山民的意识心态和价值取向,其生活习俗和社会性风尚中烙有深刻的印记.土家族舞蹈多体现了该民族的宗教民俗文化特征.1.自然崇拜土家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有八部大神,土王,廪君,向王天子,”阿密麻玛”,“痴帕八”等,这些都是土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在土家山寨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如日,月,星,辰,雷电,风雨等等.另外还信仰”梅嫦神”等,狩猎时要拜祭;土地神,岩石神,火神,水神等等.在土家人心目中,一棵大树,一块大石头,为了某种需要即可奉为”神”加以膜拜.土家族的信仰极为庞杂,原始宗教,鬼神,道教,佛教以及近代从国外传人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在土家山寨都有人信仰.土家族”撒叶儿嗬”,”摆手舞”等作为一种祭祀歌舞表达土家族人观念信仰的行为活动,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现象,它所表达的深层变化却是土家族的观念意识和宗教信仰等.从土家族的祭祀舞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家人浓厚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宗教意识.土家族以本土原始宗教为主,兼容多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文化观念.从”撒叶儿嗬”唱词看,湖北长阳县境内的”撒叶儿嗬”舞蹈就有大量模仿虎的动作,如”虎抱头”,”猛虎下山”等都是典型的白虎图腾崇拜遗迹在舞蹈艺术中的生动体现.湘西自治州古丈县断龙山乡田家洞土家族在社Et(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要举行降重的”出社”,以杀猪宰羊跳“扎巴日”(即”摆手舞”笔者另文有述)的形式娱神,以示敬仰之意.2.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人类初民的信仰,盛行远古而遗风今日犹存.土家族先民曾经盛行生殖崇拜也是确定无疑,这在土家族舞蹈中也有生动体现.在”撒叶儿嗬”仪式中,生殖崇拜也是引人注目,如”撒叶儿嗬”中的“狗连档”,”狗撒尿”,”大姑娘想郎”等生殖动作,生殖暗示以及丧鼓歌中大量的反映男女之事的”性暗语”,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洋溢着的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宗教激情.土家族毛古斯舞种还表现出典型的生殖崇拜.表演者无论祖辈儿孙,浑身都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着,在毛古斯”甩火把”一场表演中,毛古斯们在档下都夹有一根直径约3厘米,长约30厘米的粗木棍,其顶端以土红(一种疏松质地的红色石块)之红汁涂染,或以红布包裹的”粗鲁棍”,表演时做出“示雄”,”转臀”,”甩摆”,”挺腹送胯”,”左右抖摆”,“打露水”,”掸肩背”等夸张,炫耀的舞蹈动作.这显然是土家先民为祈求”种的繁衍”的表示,是土家族原】9始男性生殖崇拜的艺术展示,”粗鲁棍”就是男根生殖崇拜的象征物.在土家族舞蹈中的”调情”,逗乐的生殖动作,生殖语言和生殖暗示正是民族繁衍意识的表露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四,土家族舞蹈体现土家族物质和语言文化特征第一,从物质文化看,土家族舞蹈体现了土家族民俗文化,同时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土家族舞蹈中的服饰是土家族原有的民族特色”色彩斑斓”.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黑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服饰一般通过蜡染,刺绣,挑花,编织等,具有传承性和审美心理的独特性.聪明的土家族姑娘一方面随着物质文化提高,接受新的文化,创造了新的服饰艺术,另一方面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基因,使古老文化得以继承.沿袭至今,土家族的舞蹈服饰还仍能保持其独特风格,使其结构不断完善和丰富.土家族”梯玛”在跳”八宝铜铃舞”时,土老司头戴法帽凰冠,身穿八幅罗裙,手拿八宝铜铃,边摇铃边舞蹈边念唱咒语神歌,见隙间,来吹牛角,烘托气氛.它们的裙子喜用天蓝色,但每件裙子用八幅缝成,每幅合缝处,均镶上黄蓝色小花条,腰上不缝死,用两对扣子和两根带子系腰;前后左右六幅均折成皱纹水波;裙下面黄,蓝色小花条,花条宽约三四寸;还有百褶裙,大而长,喜用红绸缎作,边镶四寸以上的青布边,离边半寸,镶黄色小花条;另有背小孩的背裙,长而大,长至膝,后有背兜,兜上绣有花,装有花,装有两根背带,带宽三寸,尽绣花草.土家族的服饰,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变化着,而且较为显着.汉代以前,土家族先民之一的”寅人”就开始织造一种斑斓多彩的”寅布”,又名”兰干细布”,俗称”斑布”.采山里之葛,缫染成黄丝绩织而成.宋代以后,土家族纺织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景象.清乾隆永顺府志-物产志载:”土妇颇善纺织布用麻等.”清实行改土归流,派来的满汉流官对土家族男女服饰,发髻部分很看不顺眼;于是制定和颁布了所谓禁革”陋习”条款:”土人宜令剃头”,服饰宜分男女等等,使土家族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男子不再穿八幅罗裙和佩戴耳环首饰了,也不”编发”,”椎髻”,而是剃光头了.但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习俗,只要这个民族存在,民族服饰特色仍很鲜明.如今,土家人在跳摆手舞,撒叶儿嗬时仍然还穿戴着自己民族的服饰.20第二,从语言上看,土家族舞蹈的表演体现出土家族自己的语言.土家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如今除在湖南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境内偏僻的土家山寨的部分土家人还保留土家语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已使用汉语,可见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包括语言文化)也在一步步变迁.但是,在土家族舞蹈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土家语舞蹈语汇.如前所述,土家族的摆手舞,跳丧舞,毛古斯舞等就都有土家语的名称,而在土家族舞蹈语汇中也还保留着大量的土家语词汇.特别是毛古斯舞表演一出场“ka.mekHa(嘎麦卡)”(土王)和”pHapHuka(拔铺嘎)”(老公公)的装扮者老毛古斯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是土家族舞蹈中土家语舞蹈语汇的典型代表:嘎麦卡:pHapHuka,sekHeile铂el1z?(老公公,你们从哪里来的?)拔铺嘎:anasaQleenZi.(我从岩坎下过来的.)嘎麦卡:pHa2pHuka2,seNipHelankHeiNiela?(老公公,你们昨夜睡在哪里?)拔铺嘎:anNipHailankHuZOkHa.moG.OitHa21Niela53.1asa53tie引a21sa21Qi.tHaNie.la.(我们昨晚睡在棕树下面,有的还睡在岩坎下面.)嘎麦卡:pHapHuka,seNi.pHelanQHeye.kala?(老公公,你们吃的什么?)拔铺嘎:anNi.pHailankHuZOpulikala!(我们昨晚吃的棕树籽籽!)嘎麦卡:seNi.pHelan.QHeCi.XUla?(你们昨晚喝的什么?)拔铺嘎:anNipHailanaQanZHe.1XUla.(我们昨晚喝的岩浆水.)可见,语言是识别一个民族依据之一,也是该民族舞蹈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土家族舞蹈的表演在动态中进行传承,特定的环境,气氛(包括非节日的欢聚场合)激发着所有在场者都投入舞蹈的活动,热烈的鼓乐,精彩的表演,欢呼助兴的观众,交织成令人陶醉的景象,无异于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表演者的舞蹈形象即刻成为所有在场的心象,深深地印人人们的脑海,不论是当时,还是以后的表演中,这些心象都会鼓动人们去模拟与再创造.每当听到这种特定的音响,看到那种色彩时,心象又会浮现出来,使人跃跃欲试,或引起无穷的回味;即使是当时来自外地旁观者,也会产生了遐想.如土家族”跳马舞”起源于湘西古丈县的热溪一带,据老艺人说:很久以前,向家祖公公从沅陵清水莲花池搬到热溪,曾家的祖公公从石马潭搬到热溪,这里山高林密,显得十分阴森,每到晚上,山中时常出现兰火光(磷光),人们便认为这里山鬼子在烧火弄吃的,寨上若有不吉利的事就认为是山鬼子在作怪,为了使山鬼不作怪,人们就决定敬他们,经过商量,大家认为马是最好的祭物,于是便兴起了扎马,敬马,以求得平安吉利的跳马活动.凡是那一年村里碰到了不吉利的事,如遭病,遭灾等等,村上就要”许马”,每家派一个代表,由村上有威望的人领着,跑在土地堂前卜卦问,要多少匹马敬给山鬼子才能免灾,由八区马敬问起,如果不是顺卦还要加马数匹翻一翻(阴卦)就表示神已经同意,(一般最多为十二匹),确定数目以后,就由领头人向各家各户派款(买香,纸,油以及为亲朋备酒备菜等等).跳马舞中的道具是用一个纱摇做马头,既在纱摇的外面蒙上纸,然后画出马的轮廊,并插上枇杷叶做耳朵,再用一个纱摇做马颈,披上棕做的马鬃,另用背笼做马臀,用棕做马尾,以篾条和竹棒将马颈和马臀连起,中间空着站人,竹棒上搭上被单,表示是马皮,将人的下半身遮住,人站在中间象似着骑马,每匹马都由三人组成,一人骑马(主掌道具),另有一人牵马,一人赶马,表演时牵马和赶马的人主要是配合骑马的人的动作而即兴舞动和表演.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文化和审美情趣.五,结语土家族舞蹈在传承的基础上,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应有的升华.在发掘舞蹈的深层民俗文化并通过自己全身投入后的感受与创造,使它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升华为新的文化艺术成果.土家族舞蹈文化的特殊性,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是土家族精神文化的再现,其舞蹈符合人们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探索其民俗文化特征对土家族舞蹈的承传,创作和发展都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陈廷亮,陈奥琳.土家族摆手舞的祭祀功能初探土家族民间舞蹈文化系列研究之八M.三峡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3彭南均.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4龙山县志:卷十一?风俗M.光绪戊寅年刻本.5卢兵.体育文化视阈下的摆手舞刍议对湖北省来凤县舍米湖摆手舞的再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陈廷亮,王庆.土家族毛古斯舞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7叶德书.土家语”撒叶嗬(sajeXe)”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8长阳县志:卷三?丧俗M.道光版.9陈廷亮,李蕾.土家族舞蹈中的动物仿生学J.湖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O田万振.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1来凤县志?风俗M.同治版.12彭南均.溪州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注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1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彭曲.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巫文化研究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之二J.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责任编辑:刘自兵21

    注意事项

    本文([word格式] 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文化特征.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