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审美解读电影《阿甘正传》 .doc
审美解读电影阿甘正传2011年1月第17卷第1期湖北成人教育学院JournalofHuBeiAdultEducationInstituteJan,2011VOl_17NO.1审美解读电影阿甘正传赵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有着积极的人生取向和独特的美学追求.本文通过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j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关键词阿甘正传;叙事;语言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878(2011)O10o8402阿甘正传在1995年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最终以取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六项大奖而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以智障儿童阿甘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的电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展示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世态人情,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包含着的体验人生,积极向前的高昂基调,通过阿甘的人生历程向世人释放了一种平民化的人生见解:平静,坚毅地面对日常人生的悲欢离合,执着,诚挚地投人生活和现实,直面人世的沦桑.当时,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一度颇有市场,然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并没有其他同时代的一些影片那样大肆渲染后工业时代的人的毁灭,或是竭力突出人生的无奈,无序和无可把握,而是鲜明地表现出了对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坚守和对崇高,完美人生境界的追索,处处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很是具有审美价值.本文试着从影片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来赏析这部大片背后的隐喻和象征的美学追求.一,叙事技巧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亍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使影片更具灵性和形而上的意味,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表现出了对叙述距离的刻意营构,采取了一种消隐作者主观情绪的冷静客观的叙收稿日期20100720?84?述手法,力图造成一种距离感.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一方面.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实现了叙述者的退场,让故事自行展现,消隐了作者的主观情绪,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此在”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正是这种叙事距离的设计使电影从一开始就笼上了淡淡的诗韵,正与影片的诗性人生主旨相对应.电影另一个重要的叙事策略是对历史情境和人生努力给予了虚拟化手法的处理:对美国一系列历时了几十年的历史事件,仅勾勒出一个粗略的时间框架,使日常人生的景观显现出来;对战争只做简略虚化的处理,弱化了战争给人的残酷感,防止了影片局部情景与总体艺术风格的不协调;并通过对阿甘奔跑的传奇化处理,实现了阿甘体验人生,关注生活的积极人生取向;还有丹上尉与风暴的奋勇搏斗的场景则是向生活灾难抗争的强劲人生态度的象征性表现.而布巴对虾的痴迷实际上是热爱人生,专注生活的寓言式的体现.主角阿甘作为一名”弱智”的边缘性人物,在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那充满好莱坞叙事头脑的精心把握之下,被牢牢地定位成具有主流性品格和美德的”普通”美国人:作为阿甘性格外包装部分的残疾和弱智,在心理背景下变成了一种每个普通人都会有的弱点的隐喻;阿甘所代表的曾经的现实和现在的幻想,象征着每一个美国人心中所珍藏着的美国梦阿甘既让人看到了奇迹的发生,又以他生理上的缺陷填平了这个神话与现实,英雄与凡人之间的鸿沟.由此影片对传统的英雄神话和社会寓言进行了颠覆和解构,一个意味深长的讽刺产生了,同时也成功地显现了一种世俗人生智慧即”阿甘哲学”.影片中对人生的无序无奈的揭示与其对希望存在的坚信并不矛盾,相反它代表着一种公众心理.它”以一种反智倾向映照着人们期待返朴归真的期望.它以一种自然纯朴的人生欲求来对照当代人类被现代文明所激起的五花八门的欲望和复杂的生存状态通过阿甘,被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搞得身心疲惫而又不得不常常去自作聪明的人类似乎终于找到了重新回归简朴的希望”.电影=阿甘正传对现实人生进行描述时也大量采取了白描,淡化的手法,对历史情境做了虚化的处理,带着强烈的传奇化,寓言化倾向,有效地超脱了对生活琐事的影像复制,从而提供了一种诗意的静美.这些叙事手法显示了普通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涌荡着一种平民化的人生理解,一个恒定的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主题在经久不息地回荡着:一片轻洁柔软的洁白羽毛.从遥远而未知的天际飘来,在城市上空悠悠地飘荡,它飘过屋顶,越过树梢,穿过街道,缓缓地滑过汽车表面,最终轻落在正坐在巴士停靠站候车椅上的阿甘的脚边接着以阿甘穿针引线的追忆配合镜头长时间闪回阿甘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铺陈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故事在影片的最后.送儿子上了校车之后,阿甘坐在一截低矮的树桩上,默默地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随着镜头的缓缓下移,定格在他脚边的那片羽毛,被一阵风吹起,徐徐上升越飞越高,越飘越远,飘荡在丛林上空.然后缓缓飘向遥远而未知的天际这开头结尾的两个镜头被称为”羽毛主题”,相似的情景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有时是原型,有时是根据剧情需要的变型.这片的羽毛无论在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有既重复封闭又变化开放的表现.充满了深意的美感和韵味.所有的故事就在这羽毛的自由飞扬中开始.人生就象根羽毛在风中.在最后的镜头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荡的象征,贝完成了对人生这一主题的思考.整个影片宛如一首轻灵淡雅,略带感伤气息的清曲.观众也似乎达到了对人生的形而上的理解和把握.二,语言风格语言作为影视艺术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影视的其他艺术表现手段可以相融合.语言其特定的韵味,语音的色彩基调,语法结构模式以及语言思维结构等.呈现在影视艺术中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审美深蕴,建构出多姿多采的审美世界,而语言所具有的叙述作用,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和客观上揭示话语发出者思想性格的作用等.也可以塑造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并且展现出电影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不仅仅被认为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识和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语言暗含着隐喻和象征意义,更是用简单的话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85?对人物本色语言的运用,因音调,音色,力度,速度和节奏等要素.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创造特定的审美空问,并增添审美意象的活力.影片阿甘正传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不论是在词汇,句法的层面上还是在语用的层面上都显示出了语言设计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一方面可以制造出一定的幽默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英语语言的文化特点.阿甘是一名弱智者,在设计这一关键人物的语言时显然是巧妙的:阿甘在长凳上的对话基本上是没有回应的,好像是在和他人对话,其实却是自说自话,通过这些对往事陈述式的回忆,似乎可以读出阿甘现在内心的平和;阿甘在和总统对话时.回答问话时就没有考虑当时的语境,直来直去的回答虽然令人啼笑皆非,但却是他当时最真实的感受;阿甘在长跑时面对媒体的追问,只是直接说出自己想法,没有冗余的话语去客套,没有复杂的思想去掩饰这些异于常人的言谈,展现了人物的简单,真诚,纯洁,成功地塑造出了阿甘这个艺术形象.在电影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出现了两次:”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aregoingtOget.”一次是在开场阿甘的自述中.另一次出现在阿甘母亲临终的遗言中.在以前,美国人常吃的一种每盒有十几块颜色,形状和味道上都不同的巧克力.想要知道每个是什么味道的,就只能去亲自尝尝.但在影片中”ehodate”隐喻了当时风起云涌的复杂社会一反战,吸毒.性解放,嘻皮士,黑人民权斗争,妇女解放运动.水门事件.而阿甘母亲的这句看似简单的语言就道出了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困惑.阿甘的母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告诉阿甘人生的哲学: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人生是不可能预测的.电影<阿甘正传以阿甘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世态人情.影片的整体风格像是一部充满了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以阿甘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意识,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诚实善良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影片用技巧的叙事和语言方式.完成了美国人在上个世纪的历史传记.隐喻象征了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的忠诚,守信,执着,友善等宝贵品质.表达了对生命执着和生活希望的美学追求.电影中的人生哲学与美学追求和艺术运思是水乳交融的,美学追求源于积极的人生态度.而高超的艺术运思又使其美学追求得以圆满完成.参考文献:1徐晓东.两种说谎的艺术欧荚影片主体定为比较J.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02).2埃?罗斯.石语译.阿甘正传(电影剧本)J.电影,1998,(03).3罗艳丽.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J.电影评介,2006,(19).4潘桦.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胡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