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非遗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doc

    • 资源ID:2920636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非遗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doc

    非遗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摘 要:本文以徽州民歌为研究主体,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理和方法论来分析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徽州民歌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非遗;徽州民歌;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46-03 在中国民间音乐概述中,民歌的定义是:“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锻炼,具有集体创作、口头创作,在口头传播中不断变异,并能表达人民心声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音乐卷中对民歌的解释是:“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定义民歌为:“民歌(folksong)指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 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自公元1121年设立徽州府开始,所辖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六县。徽州文化自南宋崛起,在明清达到鼎盛,清末以后衰退。徽州文化以学术思想、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为内涵,以学术、艺术流派为主体。徽州文化的内容广博深邃,经历了上千年的积累沉淀,至今徽州文化资源大量遗存。其中,徽州民歌作为徽州文化资源的精神化形态,反映着徽州的风俗文化、社会历史、宗教及人们的审美习惯,是老百姓千百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徽州民歌作为本地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一、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现状的分析 (一)徽州民歌的保护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国内音乐界一直认为徽州无民歌。这主要与徽州社会封闭、地理位置偏僻、语言难懂、专业人才缺乏有直接的关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民歌的抢救运动。当时徽州地区的文化部门认为这是抢救和保护徽州民歌的契机,决定成立徽州民歌保护小组,由现任黄山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刘凡带队,走遍徽州的山山水水,不辞辛劳,采用一歌引一歌的交流方式,搜集了徽州各地民歌100首。他们将这些徽州民歌记录乐谱,将现场的录音转制成磁带。现在均存放在徽州博物馆内。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2004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会议和200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之后,全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黄山市政府决定将徽州民歌作为黄山市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凡、汪继长等老一辈文化工作者重新梳理资料,填写申报书,负责指导拍摄申报片等工作,2006年,徽州民歌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徽州民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展开,操明花、凌志远成为第一批省级徽州民歌传承人。 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在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到:“保护不只是意味着在书斋里对历史资料进行研究,也不是为了向博物馆提供一些展品,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徽州民歌从申遗至今,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当年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采集的一手资料已经发黄,磁带也已经退磁,急需要进行徽州民歌的再保护。 (二)徽州民歌的传承现状 经过笔者针对项目开展的田野工作发现,徽州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传承和家族传承。 1.自然传承 民歌的自然传承笔者的理解是在生产生活中,由于听得多,看得多,自然就学会了演唱,不存在人与人间的固定的教学关系,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徽州民歌集中的歙县的南乡和黟县的龙池湾地区,男女老少皆是歌手。笔者随便问及他们的歌曲是跟谁学的,问答几乎一致:“不知不觉就会唱了。”事实上,徽州人在田间山头劳动就是学歌的大讲堂。每年采茶季节、插秧季节,全村的人在劳动中你唱一句,我接一句,一来一往,自然而来大家都学会了歌唱。另外,依照封建社会徽州当地的风俗,未婚女人不能与外人接触,已婚女人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因而,徽州民歌中的情歌、出嫁歌和表达徽州女人生活情感的歌曲只有从父母或公婆那里学得,无法进行其它的传承。 2.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是指包括父子、母女或其他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传承民歌的方式。这也是徽州民歌传承的主要方式。笔者以一次调研个案为例:徽州区瓦村余雪堂一家三口都会演唱多首徽州民歌,女儿余立瑛的演唱都是跟父亲余雪堂、母亲徐莲花学得。访问得知,平日里,一家三口一起做家务,一起出农活时都有歌唱。余立瑛告诉笔者,她现在会唱的徽州民歌中的儿歌磨米磨沫,就是她妈妈在她上学时一句句的教她演唱的,至今都没有忘记。这类简单的曲调通过耳濡目染即可学会,篇幅较大,曲调复杂的民歌还需要通过口传心授来教给后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居住在田间山头的徽州人开始来到城镇居住和工作,年老一代相继离世,年轻一代外出务工,民歌传承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种传承方式的弱化和蜕变给徽州民歌传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三)新时期徽州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对策 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新媒体社会,如何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科学的举措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徽州民歌,让这一徽州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1.立法保护 徽州民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人们保护意识还未树立起来的时候,通过立法来保护格外重要。黄山市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该针对徽州民歌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规律探索、建立和颁布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保护政策,为徽州民歌的保护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注意事项

    本文(非遗视野下徽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