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民俗博物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可编辑) .doc

    • 资源ID:2920422       资源大小:50.50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俗博物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可编辑) .doc

    民俗博物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项目法人代表:高成 (四)建设地址:萧县白土镇费村行政村(原戴村和尚林)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17385平方米(26亩),建筑面积14451平方米,建筑密度33.6%,容积率1.2,绿化率18.2%。 文物收藏、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 (六)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9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7、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委 发改办20052297号文件; 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萧县建设、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审批材料、证明材料等。 (二)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0)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萧县没有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空白,在满足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承接展销会,交易会,各类大、中、小型会议接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重点宣传萧县、推介皖北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萧县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内容单位规模说明1用地面积平方米173852建筑面积平方米14451其中:主展馆 三层平方米8235(包括一层附属用房)东展馆 二层平方米912西展馆 二层平方米912商业楼及大门 二层米43923容积率:%33.64建筑密度:%83.15总投资万元19456建设期月122012.10-2013.10 五、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利用民俗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萧县的民俗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萧县、推广和营销萧县,推动本区域乃至安徽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萧县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俗研究的热潮。民俗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蔡洼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把萧县这一张张名片打出去,打出萧县在国内的知名度、国际的知名度,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对萧县的远书画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城市发展文化等,用一种建设浓缩城市的民俗灵魂,展现城市的民俗形象,决定建设一座综合类民俗博物馆,使之成为皖北明珠?萧县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由此,提出本项目即萧县皇藏峪民俗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民俗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民俗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俗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民俗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俗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民俗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民俗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民俗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民俗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民俗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民俗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二)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民俗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三)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在民俗博物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过程中,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得到伴随体现,博物馆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提升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密切了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拓展了文化市场,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以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民俗博物馆全面开放实际上是强化了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因为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于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从其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区域吸引力所谓软实力上体现出来。 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民俗博物馆主要是以“引擎”的形式存在,即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民俗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四)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得益于可移动文物体积较小、便于复制的特点,很多民俗博物馆在发展艺术复制品方面大获成功,极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的充足,各具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可以摆脱产品内容单一的弱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文化产业带动艺术品的收藏、鉴别、欣赏等文化活动,满足一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遗憾,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目前,西方国家民俗博物馆发达的会员组织往往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商品维系着博物馆与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会员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购买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在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还发展了“博物馆网上商店”,甚至开始在博物馆外建立商品分店,更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者。国外的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博物馆商店,有的规模很大。 博物馆商店收入相当可观。如瑞士运输博物馆1982年其商店收入占总收入的21%,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93年经营收入达300万美元,其中门票款约100万美元,博物馆商店收入为200万美元。上述数据表明了不失时机地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应该为我国的博物馆所借鉴。 目前,我国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正显示出蓬勃朝气,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在传播文化知识,扩大民俗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俗博物馆通过“与民俗博物馆相关”的商品销售,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民俗博物馆会员群体,增加了参观者民俗对民俗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拓展了民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增强了民俗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是在这种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民俗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五)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拉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在民俗博物馆旅游方面,民俗博物馆对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为了民俗博物馆具有持续吸引力的特点也强化民俗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200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地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旅游”。目前,民俗博物馆旅游除了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俗博物馆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充分显现,几倍甚至十几倍参观人数的增长证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在国内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欧洲著名旅游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博物馆早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顶级旅游目的地。法国凡尔赛宫每年的游客可达200万人,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年入馆量都已超过1000万人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甚至还出现了博物馆专线旅游。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A级及以上景区2474家,其中,博物馆119家5A级3家,4A级54家,3A级28家,2A级31家,A级3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4.8%,其中级别较高的3A级以上博物馆占到71.4%。此外,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铁岭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上海地质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还入选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都说明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旅游功能。 总之,民俗博物馆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提升区域吸引力,并衍生出大量超出博物馆财务分析范围的经济效益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随着全国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对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探索,文化遗产事业尤其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不断强化,并对其他功能的发挥也产生了较强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有助于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于萧县白土镇费村行政村(原戴村和尚林),占地面积26亩。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实施条件 1、地形地貌:项目实施地点场地平整,交通方便。 2、地质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为6度以下地震区,不需抗震设防。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 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二)水文条件 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但对砼及钢筋基本不具腐蚀性。 (三)气候条件 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 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萧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统领,着力营造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已形成了煤炭及矿山开发、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轻等四大产业集群。2010年,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和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下,萧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增长44.2%;增加值完成34.5亿元,增长2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8家,总数达到14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6家,新增9家,5亿元以上企业9家,新增2家,对经济社会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被省命名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 “十二五”期间,萧县将围绕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五年翻两番”的工业扩张目标,全面实施“4565”工程,着力培育四大百亿元产业,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建设六个工业集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十二五”末,建成150条陶瓷生产线、200条合成革生产线,4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00万吨造纸业生产能力,200万吨小麦加工和200万吨淀粉生产能力,4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力争在煤电化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煤电化总产值实现100亿元。 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正在吸引国内外广大客商投资兴业。 (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萧县是农业大县,110万农业人口,耕地170万亩,人均1.54亩。近年来,萧县始终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5.7%。粮食丰产丰收,总产72万吨,增长3.4%。 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5.49亿元,同比增长33.7%。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小麦和玉米良种化率达100%,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涌现了丰顺菜业、天之润、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典型。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萧县雨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实施了新庄、杨楼、酒店等一批基本农田治理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三)旅游资源丰富 萧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全县古迹遍布,有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迹等。 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2008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 萧县是文化部命名、名闻遐迩的书画艺术之乡。 五、城市交通区位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农业不断发展,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县紧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江苏省徐州市仅仅只有15公里,市民高档消费一般都是徐州市或距离20公里的淮北市,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新建的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在萧县新建萧县北站,并在徐州高铁站与京沪高铁相连。新规划的徐州-萧县-淮北-宿州城际铁路也将从新建的萧县北站引出。萧县东临老京沪铁路,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过,G30(连霍)、G3(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十分便利。 六、项目所在镇概况 白土镇位于萧县县城东南15公里,连霍、合徐高束公路在镇内交汇;全镇总人口3.6万、土地总面积6541公顷,其中耕地3万亩,山林坡地4万亩;境内山石、煤矿、高岭土等资源丰富;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产品主要以杏、石榴、枣、柿子等干杂果为主;境内峰峦俊秀、山峰险峻、树茂林丰、古刹掩映,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千年古刹天门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地花甲寺、宋代萧窑遗址地及汉墓群、费村倒流河农家乐等;全竟竟风纯朴、物产丰富、风景宜人。 七、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项目四周环境优美,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全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八、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难度较小,本地的施工队伍可满足施工需要。 石料、砂、砾料、石灰、水泥、钢材等材料:项目区周围市场丰富,运输距离较短,可满足供应。 项目选址,场地条件和地块配套满足规划展示馆的建设要求和功能要求。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T753-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公共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07?01 城镇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0 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消防、环境保护等各项规定、规范、条例以及国家和当地的现行有关规划设计的规定和其它规范。本项目红线图 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一)项目规划总体要求 1、民俗博物馆,应体现和符合萧县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规划将适当采用高科技手段,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基础上,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入多项展示环节,全面展示萧县的民俗风情。 3、规划上,注重人流动线的科学设计,注重参观者的参与互动,让参观者在轻松的心情下认识规划、了解规划、参与规划,极具专业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二)项目规划设计条件 1、满足项目所在景区,整体的现代、简洁风格特点; 2、满足民俗展示等功能要求基础上,用地应经济; 3、满足建筑和功能要求基础上,用材应合理。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 本着满足功能齐全、兼容性强的要求,考虑整体布局,能使用有限的土地和一定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平面功能要求 本项目建设用地呈长方形,由于北侧面临城市主干道,因此将博物馆场地的主出入口安排在北侧。消防通道环绕建筑一周。 2、形象与空间设计 民俗博物馆的形体为四合院风格,南楼为主展览部分,西楼为念佛堂部分。东楼一楼为书画展览部分,二楼为音乐茶座。北楼中间8米宽大门,两侧为民俗商品销售商业门面。整个大院为仿古四合院风格。院内设喷泉雕塑,植高乔木树种。 雕塑感的形体是设计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主展览部分的入口楼梯,临时展厅的疏散楼梯,办公部分入口楼梯都在造型上进行了表现性的处理,在各个关键点与整体呼应。最终造就一个艺术的形象。 三、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 (一)项目设计标准 1、建筑类别为多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三级。 2、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项目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计算和设防。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4、项目场地土类别按类场地计算。 5、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6、结构选型为框架结构。 (二)项目设计原则 民俗博物馆建设设计理念是“简洁、美观、经济、适用”,建筑方案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技术进步。 2、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远期与近期、安全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社会需要、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行及建成后经济适用。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性质、要求,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做到先进、适应、可靠,注重美观。 5、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符合国家和萧县规定的节能、环保设计标准与要求,节约用地,符合萧县当地在规划展示、展览展示、交易展示的实际要求。 6、建筑方案设计严格遵守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规范标准。 7、经济安全适应。建筑设计标准科学,平面布局合理,各项功能完备,结构技术可靠,建筑施工可行,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提高利用率,满足使用要求。 8、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应用节能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做到绿色环保节能,在总体设计上要与周边环境同步协调。 9、设施先进。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先进设施、设备的配套应用,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 10、突出特色。立面造型要有创意、有品位,富有时代感,做到“庄重、大方、高雅、得体”。 四、工程建设方案 (一)建筑概况 城市:萧县北纬33.98°,东经116.71° 气候分区:夏热冬冷 建筑朝向:南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体形系数:0.25 建筑层数:最高3 建筑物高度:12.30m (二)主楼功能设计 主楼建筑面积8235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8200平方米。有效布展面积约8200平方米,共分为3层、16个展区。 1、第一层设古石碑展区、碑文拓片展区、雕塑展区、萧县民俗风情历史资料、摄影图片展区; 2、第二层萧县民俗风情服饰展区、家具展区、农耕机械展区、古钱币展区、古陶瓷展区、古兵器展区、古乐器展区、古运输机械展区。萧县之旅4D影厅。设置发光地图,配合灯光演示; 3、第三层设萧县历史名人展区、萧县之旅4D影厅、电子商务室。 (三)立面造型 为了体现民俗展览馆文化建筑气氛,皇藏峪民俗博物馆在造型上采用现代风格的设计手法,通过大面积虚实的对比和窗的组合变化、点线面的灵活运用,以及建筑材质的合理选取和应用,使得整个建筑的透视感和立体感得到强烈的表现,体现了建筑的艺术美。 外墙采用灰色花岗岩,暗灰色彩铝百页和浅灰色面砖,结合深色的金属窗框,在体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又不失简洁明快的现代感。 富于现代感的形象:使用暗灰色百叶、透明玻璃和钢结构玻璃栏杆来强调建筑透明和轻快的现代气息。形象的焦点:展示馆主入口作为重点处理,体量简洁大方,比例协调。 (四)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一般说明及主要设计参数 (1)本工程结构形式:砌体结构。 (2)民俗博物馆工程建筑结构及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 (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物按其重要性分类,本项目属于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7度进行抗震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4)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项目各建筑单体安全等级为二级。 (5)民俗博物馆工程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 (6)砼的环境类别为一类,结构设计依次确定构件主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7)民俗博物馆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风压为0.3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为0.30KN/m2。 3、建筑材料 (1)墙体采用Mu10页岩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 (2)混凝土:梁、柱采用C30砼,地圈梁、现浇屋面板采用C25砼;楼层圈梁、改造柱、压顶、栏杆、扶手等采用C20砼。外加圈梁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销键构造截面为240X80mm,入墙深度为180mm,混凝土强度为C25砼,销键必须与外加柱同时浇注;圈梁为现浇,与墙体采用销键连接。 (3)钢筋及焊条 钢筋采用级钢筋(HPB235,fy210Mpa)及级(HRB35,fy300Mpa;E43型焊条用于级钢筋,E50型焊条用于级钢筋。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堆放及安装应符合所引用的图集及相关规范。 (5)所有的各项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材料的检测,加工以及试块的制作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六)展示厅设计 展示艺术是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里通过艺术和技术的手段向参观者传达资讯,交流信息,因此设计的最终点要落实到展位空间的布局上。 展示空间由各种功能空间组成,如造型空间、陈列空间、表演空间、咨询空间、洽谈空间、辅助空间、储藏空间、交通空间、公共空间等等,处理好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统一地作好展示设计。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和位置向参观者呈现产品的面貌是展览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将现场空间的条件和展示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其相对的展示空间。 为产生最大的展示效果,应设计布置焦点,也就是集中展示某一部分,形成重点。比如造型可以是焦点,运用舞台灯光的效果,使其在光线的营造中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展品可以是焦点,通过位置、布置、灯光等手段突出重点品质。咨询台可以是焦点,靠近通道的位置能够零距离接近参观者。声像设备也可以是焦点,动态的画面和声音会很容易地吸引参观者。但是焦点不可多,通常只设一个。焦点过多容易分散参观者的注意,减弱整体印象。 (七)色彩设计 色彩表现分为调和方式和对比方式。调和方式是将多种色彩相互融合,形成互相渗透,有同类色相色彩调和,类似色相色彩调和,互补色相色彩调和几种。同类色相色彩调和的渐变,能营造出高贵、典雅的气氛;类似色相色彩调和的交织,能产生出跳动、欢快的美感;互补色相色彩调和的对比,能挥发出明亮、刺激的光效。 对比方式是将不同色彩对应排列,形成互相映衬,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等。色相对比是因色彩相貌差别而相成的对比,差别大的成为对比色对比,具有鲜明、强烈的视觉感受,差别小的称为同类色对比,具有淡雅、柔和的形象特点。明度对比是因色彩明度不同而产生的对比,差别大的成为强对比,差别小的成为弱对比,对比度越强所产生的效果就越醒目、明快,反之越柔和。冷暖对比是按照人们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联想和感受产生的对比,比如暖色中的红色联想到火焰,给人热烈和激情,冷色中的蓝色联想到冰雪,使人沉静和稳定。 色彩的情感表现,一方面靠人们的主观联想而得到,一方面受企业的形象色彩所限制。比如:红色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并由此产生温暖和激情;蓝色使人畅想到大海、天空,并由此焕发清爽和深邃;白色象征纯洁、淡雅;黑色表现庄严、肃穆;绿色洋溢青春、生命;橙色展现热烈、辉煌等等。同时,有些企业本身还有特定的形象识

    注意事项

    本文(民俗博物馆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可编辑) .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