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doc

    • 资源ID:2920084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doc

    浅析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佛教造像、青州风格 论文内容摘要: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讨论了典型青州风格形成时期,广义青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青州地区继续吸收外部因素,和青州风格对外部的影响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青州为中心的山东北部区域,出土了数批北朝隋代佛教造像,引起学术界密切关注。这一区域,即大体相当于北朝齐州、青州、光州范围的佛教造像,在雕刻形式与样式方面,有别于山东西部、南部地区以及山东以外地方,可以界定为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也就是说。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不限于狭义的青州一地,而是泛指山东北部具有明显当地特征的佛教造像。此前,笔者对佛教造像的青州风格略有阐述,尔后,学者们相继提出一些有见地看法。所谓青州风格,可以分为造像样式与造像形式两个层面。造像样式主要针对佛像、菩萨像的躯体造型,造像形式则侧重于背光图样。此稿着眼于构成青州风格佛教造像重要特征的,由龙、缠枝莲花、化生、飞天、弦纹带,和火焰纹组合的背光图样模式,以期深化对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与发展问题的认识。 一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前期阶段 从已发现的作品推断,典型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约形成于北魏正光(520525年)前后。在此之前,青州风格佛教造像还经历了一个前期阶段。 目前,能够确定为山东520年以前的纪年佛教造像计17例,均为金铜佛像。其中山东北部,即属于广义青州范围的占16例,分别为博兴10、惠民1、诸城2、高青1、淄博1、莱州1例。16例作品中含禅定佛坐像4、释迦多宝佛并坐像4、佛立像(含释迦、弥勒和尊格不明者)5、莲花手观世音菩萨立像2、普通观世音菩萨立像1例。除淄博的1例佛立像外,与此前及同时期广义定州区域流行的金铜佛像基本一致。可以说,山东北部金铜佛像是在定州影响下产生的,上述佛教造像的分布地点,也大体反映了由西向东波及的倾向,博兴一带似为当时金铜佛像的重要铸造地。这些金铜佛像呈现出一些地方特征,如人体造型朴拙、施用细隆线法雕刻衣纹以及多不镏金等,而这些特征与此后形成的青州风格没有内在联系。由此看来,尚须从青州以外作品探索青州风格的来源问题。 在山东520年以前的纪年佛教造像中,1984年泰安汶口村南汶河边出土北魏太和十八年(494)比丘尼妙音造释迦佛金铜像,特别值得重视。出土时仅存光背,高47厘米,如果附加上台座,造像总高约70厘米左右,为一中型金铜佛像。由光背上的铆孔与身光纹样推测,光背前下方原嵌有一主尊并二胁侍三身立像。光背内区由主尊的头光和身光组成。头光部分,正中高浮雕一上面观开敷大莲花,莲花之外表现五圈同心弦纹带,弦纹带外围高浮雕五身化佛,由身光向头光曲折伸延的缠枝莲花,将莲花化生佛串连起来。身光部分,内侧为五圈纵向外弧的弦纹带,外侧为侧面观缠枝莲花。在光背外区,上部两侧各高浮雕一举长幡的飞天,装饰浅浮雕火焰纹地纹。二飞天之下,两侧各高浮雕一上面观开敷莲花。光背外缘有突出于光背的铆孔(两侧各4个,现存6个,疑残缺的顶部原来也有一个),当初可能用于安装飞天或莲花等。造像记云:“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八日,太山郡奉高县(今泰安市东)法林寺尼妙音,为第(弟)子法达敬造释迦像。愿眷属、师僧父母及一切众生,在所生处,因庄严净,面奉圣容,仰诸道教,一闻法言,位登无生。脱落行口,堕于非口者,夜遇观音大圣,速令解脱,所愿如此。此像之口建虽是妙音,成犹众助,名多难列,一豪之福,功弥于上,所愿如是。”据北齐魏收魏书·地形志,太山郡隶属兖州,辖县奉高在邻接泰山的东部,铭文所见地望与该像的出土地点符合。 十六国时期金铜佛像背光上,已经装饰有莲花、化佛、飞天和火焰纹,然此像表现的缠枝莲花以及由之连接起来的化生佛,是新出现造型。此像背光图样已形成后来青州风格图样模式的雏形,这种缠枝莲花与莲花化生佛组合及其后出现的龙,共同构成了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本质因素。缠枝莲花与莲花化生佛组合,不见于此前的定州佛教造像,因此,妙音造像的光背图样构成,一定另有来源。 太和十八年,正值北魏由平城(今大同)向洛阳迁都之际,龙门石窟尚未开凿,须将目光投向更远的云冈石窟和南朝地区。约在5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前半营造的云冈第11窟和第6窟中,见有与妙音造像背光近似图样。如云冈第6窟中心柱南面上层佛立像的背光,由莲花、化佛、飞天和火焰纹组成,除没有缠枝莲花及弦纹外,与妙音造像非常接近。缠枝莲花见于云冈第11窟南壁下层西部二佛并坐龛的龛楣,尤其缠枝莲花上开始表现化佛,龛楣上方还见有飞天。妙音造像出现的长幡不见于其他金铜佛像,云冈第11窟南壁上层东部多宝塔的相轮上则有类似图像。幡主要用来庄严佛事,出现在象征法华经的多宝塔上,似乎还有称扬法华经或大乘佛法的作用。可见,妙音造像背光所见诸图样因素,均在稍前的云冈石窟出现。 北魏太和十七年至十九年(493495),随着都城南迁,平城也带到洛阳。在龙门古阳洞南北两壁迁都后几年内开凿的诸龛像中,可以见到上述云冈石窟中的图样。如古阳洞南壁第三段第一龛惠珍造像的背光图样,开敷莲花、化佛、飞天、火焰纹俱全,与云冈石窟有明显承袭关系。不过,妙音造像的太和十八年,洛阳的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古阳洞最早龛像也是这年开凿的。而且,古阳洞最早开凿的一批龛像中都不见缠枝莲花。因此,难以说妙音造像背光图样来源于洛阳。这样看来,妙音造像图样因素主要反映了与平城的联系。尽管如此,在云冈石窟造像中,却不见头光装饰一圈缠枝莲花的造像实例。而且,在永靖炳灵寺西秦、北朝石窟,敦煌莫高窟北凉、北朝石窟,以及麦积山北朝石窟中,也全无踪影。头光装饰缠枝莲花为印度笈多朝佛像通行式样,妙音造像头光装饰缠枝莲花作法与前者别无两样,只是细部表现有所不同。应该考虑妙音造像光装饰缠枝莲花受到印度方面的影响,问题在于怎样的途径。如上所述,由西域传来的可能性不大,遗憾的是四川南朝造像中也不存在这种表现,只能另外考虑。 妙音造像出现的南朝因素尤其值得注意。佛像身光上表现的侧面观缠枝莲花,在北方佛教造像上从未出现过,类似表现见于常州南郊戚家村南朝墓画像砖。戚家村墓画像砖上,表现出从覆莲中央伸出一把茎上附着莲蕾、小覆莲花与扇形荷叶的图样,诸要素则与妙音造像的缠枝莲花大体一致。类似的莲花纹样还见于其他南朝墓,这种情况反映出缠枝莲花纹样由南朝向北朝传播的线索。据魏书·帝纪,5世纪60年代末,北魏刚刚从南朝宋的版图掠取并拥有兖州及山东北部地区。相对定州、洛阳等地方,可以说南朝文化对广义青州区域的影响更为深远。妙音造像所在的兖州临近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并且造像年代距离南朝势力退出该地区仅20余年,南朝文化的影响力可以想见。值得注意的是,妙音造像头光装饰缠枝莲花与身光两侧的缠枝莲花,均作形象的侧面观表现。在中国,侧面观缠枝莲花最早出现在长江下游的南朝,应自印度经南海传来。从520年前后开始,广义青州地区的金铜佛像和石刻佛象,头光与身光两侧普遍装饰侧面观缠枝莲花,又呈现向中原腹地扩展的倾向。这样看来,侧面观缠枝莲花很可能由印度,经长江下游地区传播而来,从而在山东尤其广义青州地区获得巨大发展。 综上所述,妙音造像背光纹样多可以在云冈石窟中找到来源,同时也见有南朝因素,是北魏首都平城因素与南朝因素的融合体。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背光纹样,与后来的青州风格造像比较,唯少一龙的要素,已经构成青州风格造像的雏形。 此外,前述淄博金铜佛像,即日本藤田馆藏刻太和年间(477499)齐州魏郡铭立佛,人物造型与同时期北魏造像大体一致,其宽阔背光则不同于其他北魏造像,圆锥体覆莲座也有别于四足方座式北魏金铜佛像,不应归入定州因素影响下的山东金铜佛像组群。而且,上述妙音造像的出土地也发现圆锥体覆莲座,发掘者判断与妙音造像同体。诸城林家村出土北魏末期金铜佛像依然保留着这些特征。南朝前期金铜佛像所存甚少,宽阔背光与圆锥体覆莲座,可见于故宫藏传世的南朝·梁大同三年(537)金铜佛像。梁大同三年佛像尽管年代较晚,却为探索宽阔背光与圆锥体覆莲座因素的来源,提供了间接依据。这些特征,均被520年前后兴起的青州风格石刻造像继承下来。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