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西合浦廉州方言的形成的调查报告.doc

    • 资源ID:2919894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合浦廉州方言的形成的调查报告.doc

    广西合浦廉州话形成原因的调查报告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因此,在不同的地方,通常都会有不同的方言。而研究自己家乡方言的形成发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笔者在暑期于2009年7月20日至8月10日到合浦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了跟班实习,重点对合浦廉州话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查阅了汉书、合浦县志、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浅说历代在合浦任职的清官、试谈合浦海洋文化、南珠与南珠文化等相关文献资料,并走访了相关资深人士,整理完成了这篇调查报告。笔者的家乡广西合浦县,古属廉州府,因此,当地方言被称为廉州话。廉州话是合浦县的主要方言,通行于廉州、环城、党江、沙岗、西场、乌家、石湾、石康等乡镇和常乐镇、闸口镇以及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的部分地区,与合浦县毗邻的北海、浦北、钦州、防城、博白、灵山等市县的部分地区也有部分人讲廉州话。合浦县历史悠久,在古代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长期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移民,所操的语言各相殊异。明清时期,廉州与广州贸易极度频繁,大批客廉粤商云集廉州,使广府话终于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最大优势。在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发弥漫于合浦城乡的广府话,经过吸收部分古越语的“积淀”和受周边的客家话、福州话、闽南话等方言的影响,使其自身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形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新的汉语方言。那么,廉州话具体是怎样发展形成的呢?这就是笔者所要调查研究的内容。一、古越语与廉州话的形成发展要研究廉州话的发展形成,首先就要知道廉州话最早的形态。合浦古属“百越之地”。但是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那么,合浦又属于哪一个种姓呢?汉书·地理志记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三国志·吴书·士燮传又记载:“权(孙权)以交趾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合浦县汉时本属交州,三国吴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可知,合浦古为“交广之界”。而据南方异物志记载:“交、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可见,合浦古代属于乌浒。那么,乌浒人作为合浦的土著居民,乌浒话就应该是廉州话最早的形态。又,根据壮族通史考证,乌浒人,乃是壮族的先民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定,廉州话最早的形态,就是乌浒话,即古壮语。而实际上,现在的廉州话,也还保留有壮语的成分,如:娜(母亲)/na1/,老娜(母亲)/lou3na1/,老吒/lou3ja1/(父亲),腩(腹面)/nam3/,凸欂(柚子)/de3bo7/,菠萝(凤梨)/bo1lo2/,马蹄子(荸荠)/ma3tei2ji3/,巴渣(形容人仪容不整)/ba4ja1/等等。二、中原人南迁对廉州话发展的影响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又,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中原人第一次迁移到合浦地区。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征集“楼船十万人”,水陆并进,“会至合浦,征西瓯”,并留下部分军队戍边定居。这是中原人第二次迁移到合浦。东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征交趾时,也留下部分军队戍边。这是中原人第三次迁徙合浦。唐朝咸通年间,高骈征南诏,曾屯兵三万于合浦时,也留下了不少军队戍边定居于合浦。当然,也有因为朝廷的调任或者贬谪、流放,而来到合浦的官员、文人及其亲属。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史记述:“根据史籍的不完全统计,汉代贬徙合浦的官员中,有皇后1名,国丈2名,封侯者12名,驸马都尉1名,尚书、京兆尹至抬手以上的高级官员8名,郡功曹、黄门郎、郎中令各1名,还有1人是篡汉建立新朝称帝的王莽侄子的大舅父。”而汉朝以后,被调任、贬谪、流放到合浦的官员、文人著名的有宋代苏轼、危佑,明代李逊、王鉴,清代康基田等。除了上述因为政策迁徙、军队戍边、官员调任、贬谪或流放而到合浦定居的外,由于中原战乱,也有不少中原人迁徙到合浦。总共有四次之多,计有: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唐末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时期;南宋末年以及明末清初。以上从中原迁徙到合浦的中原人,即后世所谓“客家人”。随着客家人大量地迁入合浦,在客家人与合浦人的交往中,廉州话也受到了客家话的影响,夹杂了不少客家话的因素。直至今日,廉州话也夹杂了一些客家话的词汇,如:屋(房子)/og5/,跌(遗失)/did5/,暗(黑)/em2/,乜人(谁)/med1gnen2/等等。当然,也因此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如:行(走)/hoeng2/,企(站)/ki4/,着(穿)/joeg5/,抌(用拳头捶打)/dem3/,抝(折)/ao3/,索(绳子)/sag3/,膝头(膝盖)/sed5tou2/,日头(太阳)/gned2tou2/,老成(成熟)/lou3xen2/,大虫(老虎)/tai4qong2/等等。三、经商贸易对廉州话发展的影响合浦县是南珠之乡。珍珠是一种比较美丽而稀少、具有观赏价值的宝物,因此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自汉代起就成为商人们用于交换的重要对象。而明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指出:“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可见,南珠更是珍珠中的佼佼者。早在西汉时期,合浦人便以采珠为业,并已将珍珠用于商业交易。而有些采珠之户,往往暴发成为巨富之家。汉书·王章传载:“成帝时,王章死,妻子皆徙合浦。王商辅曰:还章妻,子故乡,其家属皆采珠,致产数百万。”到了东汉时候,合浦郡的珍珠买卖已经很盛。后汉书·循吏列传载:“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常通商贩,贸籴粮食。”晋书·陶璜传载:“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商贾去来,以珠贸米。”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越俗以珠为宝,合浦有珠市。”珠市即珍珠买卖交易的场所。唐朝时候,也允许珍珠的自由买卖,项斯在蛮家诗里就有“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边”的句子。冯梦龙喻世明言开篇之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也记载了宋朝湖北商人蒋兴哥到合浦做珍珠生意的故事。到了明清时期,合浦珠市更是与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浮药市并称“广东四市”。可见,古代合浦县的珍珠贸易之发达。正因为合浦珠市如此兴旺发达,各地的商人都有到合浦做生意。而廉州话也正因为长期与各地人群的频繁交往中,相互影响、吸收,在廉州话中,也夹杂了毗邻的福州话、闽南话等方言的词汇。与福州话相同读音的,如:天暗(天黑)/tin1em2/,汗衫/han4xam1/,下底(下面)/ha4dei3/,粥(稀饭)/jog5/,箸(筷子)/qu4/等等;与闽南话相同读音的,如:祖公(祖宗)/ju3gong1/,阿公(祖父)/a1gong1/,金瓜(南瓜)/gem1gwa1/,菜头(萝卜)/qoi2tou2/,衫(衣服)/xam1/等等。到了明清时期,廉州与广州交通贸易极度频繁,大批客廉粤商云集廉州,使廉州话深受广州话的影响,从而使廉州话也夹杂了大量广州话的词汇,如:马骝(猴子)/ma3lou1/,餸(菜)/song2/,翻风(刮风)/fan1fong1/,倾偈(聊天)/ken1gei 4/,搵(寻找,例句:“我搵你。”即“我在找你。”)/vem3/,仔(指儿子,或是男孩子)/jai3/,车大炮(吹牛)/qe1tai4pao2/,衰(倒霉)/xoi1/,呃(欺骗、哄骗,例句:“你呃我。”即“你骗我。”)/ngoeg5/,遮(伞)/ja1/,蒌(大衣)/lou2/等等。四、外来词与廉州话的发展近百年来,西风东渐,各种各样的洋货挟同西方文化浸灌祖国大地、廉州古城,并不例外地蒙受外来事物的深刻影响,这无疑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廉州话的发展形成,致使廉州话的日常用语中,新增添了一些音译的意译的外来词成分。有如:波(球类)/bo1/,领肽(领带)/len3tai1/等等。也有一些舶来品,廉州话习惯上在前面加一个“洋+”或“番+”、“西+”,如:洋烛/ying2jog5/,洋遮(伞)/ying2je1/,西医/sei1yi1/,西餐/sei1qan1/,番笔/fan1bed5/等等。五、小结廉州话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一说为廉州话即马留话;一说为廉州话是由广州话蜕变而来;再一说为廉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乌浒话为基础,夹杂了大量其他方言而成。廉州话即马留话说。马留话,又作麻佬话。马留话与麻佬话却是两种不同的说法。马留话,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时,将带来的军队留守在这里,才流传下来的,故称马留话。桂海虞衡志记载:“马援还,留不去者,才十户,隋末滋衍至三百,皆姓马。俗从其寓,故号马留人。”在当地及一些地方客家方言中,因此认为说廉州话的人即马留人,廉州话即马留话。但是,马留话,是马援的军队流传下来的,而马援的军队又是中原人,那么,马留话应该属于客家话,因此,说廉州话即马留话,是不妥当的。而麻佬话,是因为合浦土著以麻布为衣,故而,被从中原迁来的客家人称为麻佬,他们的语言,即是麻佬话。那么,廉州话即麻佬话,似乎就顺理成章。但是,我们对麻佬话所认知,也仅此而已。这样,麻佬话也只能作为廉州话的别称来看待了。广州话蜕变说。但是,经过了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廉州话最先是以乌浒话,也就是今天的壮语为基础,受到了秦汉以后不断南迁的中原人的客家话的影响,后来又受到了毗邻的广州话、福州话、闽南话等等方言的影响,多种方言夹杂糅合而形成的,并不是简单地由广州话蜕变而来的。当然,必须指出,明清时期,由于廉州与广州交通贸易极度频繁,大批客廉粤商云集廉州,使廉州话深受广州话的影响,因此,广州话仍是对廉州话的形成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乌浒话为基础、各种方言夹杂糅合说。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说法。正如前面推翻广州话蜕变说时所论述,廉州话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是以乌浒话为基础,受客家话、广州话、福州话、闽南话等诸多方言的影响,又加入了从西方传进来的外来词的因素而形成的。综上所述,廉州话的形成,漫长而又复杂,影响它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以乌浒话(古壮语)为基础,主要受到了广州话、客家话的影响,又夹杂了一些福州话、闽南话、外来词综合而形成。可见,在诸多不同方言的混合下,才形成了这种新的独特的汉语方言廉州话。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合浦廉州方言的形成的调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