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doc

    • 资源ID:2919734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do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指 导 老 师 : 学 生 姓 名 : 学 号 : 院 系 : 专 业 : 毕 业 时 间 :2011年7月目 录摘要 IAbstract 一、引论 1二、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异同 2 1、曹七巧和白流苏形象和性格的差异 32、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爱情的差异 33、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金钱的差异 34、曹七巧和白流苏命运结局的差异 4三、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 4四、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摘要曹七巧和白流苏分别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二者虽然在形象性格、对待爱情与金钱的态度以及彼此的命运结局存在差异,但是都突出地体现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绝望苍凉。关键词:曹七巧 白流苏 女性意识 绝望苍凉AbstractCao Qi-Qiao and Bai liusu are the gold lock in mind and Zhang ailing's novels in the lov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 women. Although, the image of the two personalities,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money, as well as each other's fate outcomes is vary, but all of them embody outstand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Zhang ailing's works, which is the bleak despair.Key words:Cao Qi-Qiao Bai liusu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 bleak despair 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摘 要:曹七巧和白流苏分别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二者虽然在形象性格、对待爱情与金钱的态度以及彼此的命运结局存在差异,但是都突出地体现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绝望苍凉。关键词:曹七巧 白流苏 女性意识 绝望苍凉一、引论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1943年, 张爱玲作品中的两部力作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相继问世,二者均发表于杂志期刊。张爱玲是天才,深得红楼梦真传的金锁记问世后,一向以苛刻闻名的傅雷称“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是“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而夏志清教授亦盛赞金锁记:“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文人们则将此篇小说称为“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而倾城之恋则是张爱玲真正的成名作。小说刊登后,在当时赢得了读者群极大的回响。而其在1944年改编成话剧上演之后,更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盛况。倾城之恋不仅在当时使张爱玲的声誉达到高峰,并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与当时血与火的中国关系不大,与日寇的侵占香港和上海的沦陷也不大沾边,作品中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绪和抗战气氛。她的作品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这种故事一方面能为日伪统治的文坛所见容,另一发面也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她的作品,像忧伤的蓝调而缠绵。那些忧伤的调子,像在回忆着什么,令人眷恋,让人寒瑟。“透支的美好只会让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正因为张爱玲这样认为,所以她的主题才无法脱离苍凉。而这荒凉和旧上海的华灯璀璨映射出的人性世俗的迷茫十分相称。尽管张爱玲在小说中反映了旧文化的衰落,反映了旧的生活方式的崩溃,这一切对于她都不过是舞台上的布景,她的最高命意不是鞭挞和批判,而是在这布景下上演普遍的、永恒的人生悲、喜剧。在张爱玲看来,她的布置那个新旧交替中的时代,那种没落的文化恰好使人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人性,包含人性善与人性恶两大类,在现代的作家中,沈从文是一位擅长于写人性善的作家,而张爱玲则是一位专写人性恶的作家。她致力于挖掘人灵魂的阴暗面。张爱玲认为我国的文学“向来是注意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 她认为人生飞扬的一面固然可以写,但安稳是飞扬的基础,没有安稳便没有飞扬,而且她深信“安稳”是具有“永恒意味的”,“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所谓求“安稳”,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终身有托。体现在曹七巧与白流苏身上的便是白流苏的依赖性与曹七巧被扭曲被摧残了的人性。白流苏的曲折而苍凉的恋爱历程,正是一场求安稳的爱情冒险。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住在娘家,1兄嫂骗光了她所有的积蓄后就排挤她。这迫使她与范柳原恋爱,投入柳原的怀抱,就算是当情妇也在所不惜。白流苏住在娘家,本来就是自己的家,但她呆不下去,这是她求安稳的一股社会外驱力,她的恋爱受了许多委屈,也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然而她还是不由自主地往这条路上滑下去,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她,这是求安稳的内驱力。在那动荡的,人心叵测的世界里,她好像作了一个梦似的,她感到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靠得住的还是“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张爱玲以她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在小说中借白流苏的感情矛盾,半推半就,若即若离,游戏式的恋爱婚姻,细腻地剖析了妇女身上的这种特性。体现在曹七巧身上,更多的还是她被扭曲,被摧残的人性。曹七巧是出生在麻油店的下层妇女,偏偏嫁到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丈夫骨痨结婚等于守寡,面对朝思暮想的小叔子姜季泽却无法遂愿。假如说在作品的前半段中,张爱玲侧重表现的是金钱欲对曹七巧的控制和左右的话,那么后半部分,则侧重写难以压抑的情欲对她的肆虐和操纵。七巧在一个死亡枯萎的世界中,终生陪伴着没有生命的肉体,在畸形的夫妻关系禁锢下,从未享受过生命的真正快乐。超极限的性压抑,更加刺激了她的性心理,使她的性欲不可遏制地变态地表现出来,尽管做了婆婆也没有减弱。入夜,七巧让儿子通宵达旦地陪她烧烟泡,讨论“东邻西舍的隐私”,造根究底地盘问媳妇的性生活,听得“又是咬牙,又是笑,又是喃喃咒骂”。次日,七巧邀请亲家母及亲朋好友打牌,“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她儿子亲口招供的媳妇的秘密宣布出来,略加渲染,越发有声有色,众人竭力的打岔,然而说不上两句闲话,七巧笑嘻嘻的转了个弯,又回到媳妇身上了”。逼得亲家母脸皮紫胀,媳妇几乎发疯。七巧却得到压抑的宣泄与欲望的满足。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性压抑,造成了七巧意识中的乱伦意念。“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一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在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七巧这样想着,就“把一只脚搁在他肩膀上,不住的轻轻踢着他的脖子。”七巧在潜意识中是把儿子当作一个真正的男人看待的。既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于是她干涉儿媳的床笫之欢,整夜整夜地令长白为她烧烟,明了还要嘲弄挖苦媳妇。“白哥儿给我烧了两口烟,害得我们少奶奶一宿没睡觉,半夜三更点着灯等他回来少不了他吗! ” 为了让长白整天守着自己,七巧变着法又是哄他吃烟,又是给他娶新姨太太,而新姨太太不过是儿媳的“替身”。不到一年,两位女性终被残酷的精神折磨而死。“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个丈夫,婆婆不像个婆婆。”如果说对媳妇的折磨是为了发泄同性的嫉妒,变相占有儿子,那么对女儿婚事的破坏则是为了满足其施虐欲,女儿的新式恋爱及爱情带来的精神变化与七巧的不幸形成强烈反差。她把对生活的怨恨发泄到女儿身上,羞辱挖苦女儿急着要嫁是“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火烧眉目等不及地要过门? ”最后虚设圈套,在漫不经心中用一句谎话断送了女儿的婚事。张爱玲以性匮乏为依据,表现曹七巧一步一步走向性变态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令人憎恨又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为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文学典型。二、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异同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是她的两部名篇,影响深远,其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和白流苏更是历来为人评头论足的两个人物。她们生活在没落的时代,文化没落,人性没落,女子地位低下。作为女性,生存在当时的社会中,注定是要承受苦难的,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阶层。而她们在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所表现出对金钱与爱情的利益追逐,便成为了她们悲苦的生存环境中必然缔造出不同的命运,却承受着相同的苦难。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出身贫穷,市侩,整日抛头露面,是“麻油店的活招牌”,她被贪婪的兄嫂卖给患有骨痨的姜家二少爷作媳妇,在姜家既得不到丈夫之爱,又遭众人,包括婢女们的瞧不起。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无所慰藉,空虚寂寞。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出身没落的旧式家庭,但为门第所限,她们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她顺着这条出路,嫁给了一个还算门第相当的人家,但她的婚姻失败了,不得不寄居娘家,遭2人白眼,日子实在没法过,所以她要寻求新的出路。曹七巧和白流苏,虽然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却都不能逃脱婚姻的失败,不同的是七巧选择的是苦苦维持下去,而流苏不能忍受,决然离婚,然而离婚后她面对的依然是痛苦。1、曹七巧和白流苏形象和性格的差异曹七巧精明强悍,泼辣风骚,口没遮拦,她曾经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她悲伤、不平、自卑,寻求命运的依靠。她寻找金钱,牺牲了一生,金钱的枷锁扭曲了她的灵魂,乃至让她成了一个阴鸷毒辣的“母亲”。强烈的占有欲,疯狂的报复欲,是这个人物的基本特征。对金钱要占有,对子女要占有。她没有缠绵悱恻、温情脉脉的男女情爱,没有无私的、崇高的、血浓于水的亲子之爱,她的人性被扭曲。因此,她是孤独的,凄凉的,仇恨的,嫉妒的。白流苏拥有“娇小的身躯”,“小小的脸”,“滴滴娇的清水眼”,“半透明的轻清的玉脸”她是弱质女流,拥有纤弱的外表,始终保持淑女的身份,然而这个弱女子身上竟有着男人都不及的果断与心计。当她看穿了所谓爱情、亲情的虚伪无力时,毅然把生活的希望由求助于家人转向依靠自己。“依靠自己”是一个女人最痛彻的感悟,最清醒的认识。于是,她和她,一个是悍妇,一个是弱女子;一个以强示人,步步紧逼,一个以弱示人,似退实进;真正是大愚若智和大智若愚的鲜明较量。2、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爱情的差异曹七巧苦守着一个无爱的婚姻,还要遭受周遭人的冷眼相待。她和丈夫没有爱情,有的只是痛苦无望,她承受着身心俱伤的痛苦。她将小叔子作为自己单相思或者说是幻想的对象,以此作为自己荒芜的精神世界的支柱和依托,这是她最后的爱情。然而,小叔子虽在外花天酒地,却“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何况七巧的嘴这样敞,脾气这样暴,如何瞒得了人”?于是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当最后的爱情都无望时,七巧渐而沦为金钱的奴隶,她明白靠得住的只是钱,因而拼命捍卫着这份家产。多年以后,当小叔子造访,七巧揭露了其真正目的之后,怒不可遏,“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掷去”,自此就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男人。然而这样似乎还不够,当自己的爱情彻底死亡时,她开始扼杀子女的爱情,以致儿子的两个老婆相继死去,女儿的大好姻缘也被她亲自葬送。或许这是因为她对爱情太过绝望了,不相信世上有真正的爱情,即使有,她体内的嫉妒因子也会跑出来作祟。她变得如此残忍,母性在她身上已经变质了。白流苏是所谓的新女性,她摆脱了半死不活的婚姻,毅然决绝地离了婚,然而等待她的仍然是“找人”的工作,而不是“找事”做的生存方式。她继续寻找着自己的爱情,希望能依附爱情继续生活下去。幸而,她成功了。她是另类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认命,不服输,凭借机智狡黠与男人周旋较量,将命运的舵盘掌控在自己手中。她很清楚范柳原是一个花花公子,不会甘心为爱情走进婚姻的围城,于是在和范柳原交往中,她多采取以静制动的方式,这或许是一种被动的等待,但试问那时的她又能做什么呢?她了解范柳原的为人,逼之太急反而会适得其反,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静静地等待这段爱情的慢慢升温。显然,她是聪明的终于,“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她胜利了。七巧和流苏,一个因爱情而走向极端,人性扭曲;一个却得到了羡煞旁人的倾城之恋。3、曹七巧和白流苏对待金钱的差异曹七巧丧失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她明白自己能够仰仗的只有钱,钱是最可靠的。在姜老太太死后,七巧终于以她的精明,赢得了一份丰厚的家产。然而,她又害怕财产落入他人之手,处处提防,小心捍卫:对于小叔子的阴谋,怒不可遏;侄子也成了她怀疑企图谋夺家产的对象,将3其赶出家门;对于女儿的婚姻,连出身世家的童世舫也被怀疑是意图谋夺家产,外强中干。七巧在没有任何可以信赖、依靠的困境下陷入对金钱的迷恋。她很富有,却也很贫穷。白流苏对于金钱似乎没有过多的奢求,否则她也不会把自己的私房钱假手他人做金子、做股票。对于金钱,她最多就是追寻物质的保障,并且在追寻这份物质保障时得到了自己的爱情,她没有迷失于金钱游戏中。4、曹七巧和白流苏命运结局的差异曹七巧:“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黄金的枷锁把昔日温情脉脉的曹大姑娘最终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复仇者。她最终凄惨地离开了。或许对她而言,这也是一种解脱。白流苏:“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现在,她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她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赢。不管是曹七巧抑或白流苏,生存在那个旧礼教盛行的社会,不可能做一个真正的新女性,她们或多或少都会对某物、某人有所依赖,那是时代造成的,是时代特殊的印记。然而,同处一个时代,女性还是能有所小为的,即使不能彻底的解放,也要寻求另一种相对安全、相对合适的生存状态,正如白流苏。我们也许会为白流苏的结局暗暗欢喜,至少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可是细细想来,却又生出一丝哀伤。要知道白流苏苦苦算计,一心求取的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婚姻嫁娶。白流苏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又何尝能够摆脱这个宿命呢?用婚姻来拴住一个男人的心,通过婚姻来求取一份现实的安稳,几千年的传统思维依然禁锢了现代女性的意识。不是吗?就算是有经济能力支撑自己的女子,婚姻里最注重的还是经济条件。为爱情而结婚的又有几个人呢?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总是把爱情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可是当人想要得到更多的时候,首先放弃的就是爱情。爱情从来都是被当作换取物质的筹码,还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作赌注,把一切压在一个经济尚好的男人身上。这就是女人的悲哀。时光错落,白流苏只不过是换了名字,在我们的时代里继续上演着她的爱情攻守战。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有前瞻性的作家,在她的时代就可以写出如此只有女性意识的作品,塑造了这样有生命力的说不尽的形象。三、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张爱玲有着显赫的家世、贵族的血统,但这些却都随着没落封建王朝的灭亡而失去了价值。本来就应该是锦衣玉食的千金小姐却不得不在乱世中为了生存而挣扎着。衰败的家族、暴戾乖张的父亲、冷漠自私的母亲,这一切在张爱玲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冷漠与苍凉成为她小说不变的基调。抽鸦片的父亲宁可花钱去捧戏子娶姨太太,也不愿花一分钱在女儿的教育上。因为继母的诬告,亲生的父亲竟然声称要打死女儿。一路从父亲的家里逃出来,逃到母亲的洋楼里,母亲却说:“你要想好了,回去可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分钱也没有的。”这就是自己的母亲,自小就抛弃了自己、远赴法国的母亲,对挨了打几乎死去、前来投奔自己的女儿所说的话。虽然张爱玲在成年后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并没有怨言,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她的私语中看到当时的情景对她的伤害有多深:“我站在天空下象一个等待判决的囚犯”。靠着自己的写作天分与勤奋努力,她在上海一举成名。成名之后的张爱玲在自己的公寓里过起了自己想过的生活,穿最独特的衣服,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与自己中意的男人谈恋爱,肆意地绽放着自己。外面的世界是战火硝烟,她却是做起了最小资的女人。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漫漫的人生中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笔下的女主人公个个都秉承了一个原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尽管她们的争取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琐碎、那么的易逝,可她们总不肯放弃,总想去抓住什么。居高的贵族出身、文化教养,演绎着偷欢、变态、由妾而寡、由良而娼的命运轨迹。连百姓人家的女儿出嫁、生子、从一而终的平实生活都过不上,这种出身教养与命运的落差,形成了张爱玲女性形象的苍凉。曹七巧的婚姻在她的眼里只是一个买卖,她只是以青春为代价,卖掉了自己的一生,得到的只是一点金钱。因此,她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当然是金钱而不会是家庭与爱情。而当她与季泽的爱情化4为泡影后,特别是当她看清楚了季泽重新找上门来的目的是在算计她的财产时,她对所有的男性都绝望了,因而对整个世界都绝望了。她得到的结论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个疯狂的世界”!所有的大都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人的命是天定的,是不能自己左右的。这就是张爱玲所要表现的“传奇”故事,所要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白流苏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范柳源,成功的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消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苍凉感。白流苏逃出了旧的家庭,又进入了另一个家庭,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虽然战争加快和简化了许多人的正式成婚的速度,但这种婚姻靠得住吗?曹七巧,傅雷先生曾称之为够格的悲剧人物;白流苏,传奇中唯一以大团圆结局收场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个是曾有着青春温情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毒辣、凶狠残酷的姜老太婆; 一个是没落旧式家庭的女儿,经恋爱“智斗”后获得圆满结局的范夫人,最终都逃不出苍凉的阴影笼罩。张爱玲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那种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命运极为关注。她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真切地传达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主要就在于她既关注女性,又不满女性的生存状态。这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却都以悲剧收场的原因。表面上看,好像她对她们充满怨恨,不肯给她们一点幸福,不肯给她们指点一条光明的道路;实际上她并没有看到哪里有这样一条路,自己虽然做了职业妇女,但她并不认为这就是一条比结婚更好的出路,因为社会上人心险恶,家庭比社会相比更适于女性。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女性。这些女性虽然性格迥异、生活环境不同、命运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她们是谁、处在哪种境地,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打算,都是为生活而不计一切手段的。她们没有更多的思想束缚,不避讳任何的闲言碎语,她们只为自己而活,目标明确而实际,没有人可以左右她们的生活。她们只接受现实的一切,善于在无奈的现实中为自己寻出一条路,只要认准了一条路,她们就会一路走下去,不肯回头。她们没有女人的道德廉耻,只是求取实际的好处,就像水一样,随物赋形,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诚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虞姬的自杀是因为她不想永远做项羽的附属,她要做回真实的自己。她在夜半代项羽巡逻时做的思考和那句结尾:“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收鞘”,就说明了这点。张爱玲借着这个历史故事探讨了女性的处境:她们意识到自己对那人的依附,洞悉了这依附后面的空虚,却又无力摆脱这种依附,她们就在这两难之境中苦苦挣扎。曹七巧嫁入姜家固然有兄嫂的原因,但还有一点是她坚信自己嫁到姜家是为了爱,为了姜季泽,只不过残酷的现实一点点地扼杀了她的爱。白流苏在那样的年代就敢离婚,她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敢于果断地结束。后来离家去做范柳原的情妇也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葛薇龙,还有曼桢,她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一份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们有着一份让人佩服的执著,一种韧性。张爱玲以淡漠的口吻,讲述着她们的故事,但在骨子里张爱玲是深深地同情着她们,正如她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作者的理解与怜惜。夏志清曾指出:“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是同时又是一个活泼讽刺的作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实而又宽厚的历史学家。”“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隽永的讽刺,一方面是压抑了的悲哀。这两种性质巧妙的融合,使得这些小说都有一种苍凉之感。”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女人有透彻的了解,女人的小奸小坏、女人的小聪明、女人的自私、女人骨子里的贱,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明白作为女人,她们凭尽全力,算尽机关,把自己的一生赔进去,只是为自己毫无指望的一生所营造的一点点的美丽而已,说白了所为的只是生计。幸福极其渺小、极其微弱,而痛苦却伴随一生,让人无处躲藏,可怜的女人!能说她们什么呢?人都想让自己滋润地活着,这有什么错呢?至少她们还是凭着一口气在挣扎,不想腐烂掉啊。命运的拨弄、人事的磨难、生存的不易已经让这些女人们苟延残喘了,又何苦再去责难她们呢?所以张爱玲是隐忍而含蓄的。她的女性意识就是源于这种明了。也只有女人才能如此深刻犀利的一眼5就看穿另一个女人心底那些泛着泡沫的苦海里时刻隐现的欲望,那些在命运里极其迷茫、极其无助的挣扎,并用一种极浅极浅的口吻平静地讲述出那些故事,让你感觉张爱玲对这个世界的悲观、无奈,看到张爱玲内心深处对女人的可怜。一个作家只有看透了才可以把笔下的人物写得如此“活色生香”、令人叫绝,让后来者无法望其项背。四、结论当翻阅她的作品,所有的小说作品无一例外地都写到了女人,写她们的悲欢离合、她们的内心世界,写尽了不同女人在不同背景下的起承转合。她的作品之所以在若干年后还如此被人关注,笔者认为是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征服了读者的心。纵观现代文学史,除了张爱玲之外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如此长久而深刻地写出女人的万千世界。本文中所论述的曹七巧、白流苏不过是她笔下众多女性中的两个代表,隔了几十年的路依然走到了我们眼前,仅此,你就不得不佩服张爱玲的前瞻性和洞察力。6参考文献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万象第3卷11期(上海),1944年5月,前言。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343页。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317页。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317页。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50页。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51页。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51页。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40页。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选,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33页。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356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7致谢词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冯波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给予我细心的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陈慕洁3月10日8

    注意事项

    本文(绝望苍凉的女性意识——试论曹七巧和白流苏的形象塑造.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