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哲学历史]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doc

    • 资源ID:2917638       资源大小:2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哲学历史]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doc

    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摘 要:本文试图对维吾尔族经典著作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进行阐释。主要论述了后世的幸福比来世幸福更加重要的两世幸福观以及实现两世幸福的条件和两世幸福观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两世幸福、知识、知足福乐智慧一书于公元十一世纪产生于我国西域的喀喇汗王朝,是作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回历462年用回鹘语写成的一部带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哲理长诗。优素甫在文章开头就表明“我把书名叫做福乐智慧,愿它为读者导向幸福。”(350行)他在诗中对幸福的来源,如何获得幸福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一、两世幸福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受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影响。福乐智慧是在喀拉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第一部系统地运用伊斯兰教的道德标准来宣扬怎样做人的道理的伦理作品。作者优素福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作者在福乐智慧中开篇就写道:“我以真主的名义开始讲述,是他创造、养育、赦宥了万物。”(1行)因此,作者的幸福观是建立在伊斯兰教幸福观的基础上的。一方面,伊斯兰教是入世的宗教,首先“认主独一”是它的信仰和基础。伊斯兰的教义,神话传说等都体现了它对超自然、超现实的实体真主安拉的信仰。这就是说,在穆斯林的思想观念中,他们相信在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超时空、永恒的力量即真主安拉的存在,并认为真主至仁至善,是造化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宇宙本体。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存在都是安拉安排定了的。其次,伊斯兰教认为:死对于穆斯林的生命个体而言,只是意味着今世生活的结束,而后世生活的开始才是真正幸福的开端。它要求穆斯林的幸福标准就是追求“两世吉庆”为目标的幸福观。古兰经中明确指出“谁想获得今世的报酬,我给谁今世的报酬;谁想获得后世的报酬,我给谁后世的报酬。”(3:145),“在今世和后世,我们都是你们的保护者。你们在乐园里将享受你们所爱好的一切,你们在乐园里将享受你们所要求的一切。”(41:31)。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也体现了这种两世幸福的思想。如诗中这样写道:“今生行善,你不会有损失,来世必有好处,请信我言。”(915行)“你在今生作恶而享乐,来世将受罪,后悔难言。”(918行)“赐给仆民两只手臂,一只抓今生,一只抓来世。”(3658行)“赐给人两只脚是为行走奔腾,一只踏在今世,一只迈向未来。”(3659行)这都体现了两世幸福观的思想。作者在文中还强调到:与今世幸福相比,后世幸福更加重要。文中写道“真主创造今世和来世,得到了今世,还须将来世追寻。”(第3662行)总之,作为伦理道德规范,伊斯兰教提倡教徒为获取两世的幸福而努力,鼓励教徒在积极追求今世、过好今世生活的同时,时刻不忘来世的永恒享受,并在今世为将来进入来世的天国乐园、永享福乐而多举善事,广积善德,创造条件。伊斯兰教关于今世与来世的伦理观,完全被福乐智慧所接受,成为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伊斯兰教的幸福观又不同于禁欲主义幸福观和享乐主义幸福观,即伊斯兰教幸福观既不排斥物质需求的适当满足,又高度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物质需求是维持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幸福得以产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物质条件低下,甚至缺乏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保障,那么怎么还有幸福可言。“生活中绝不可缺少这两样:身穿的衣裳和口吃的粮食。”(3656行)“正当的钱财应该享用”(3666行)作者认为安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条件,就是让人类合理享用的。但是这种单纯的物质享受并不是幸福的主要因素,并非真正的完整的幸福。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优素甫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来自于精神的满足而不是来自于财富。财多不算富,心富才是富。没有什么比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为痛苦。因此,作者认为充实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二、实现两世幸福的条件既然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福乐智慧中大臣月圆对日出王建议道:“若要以美德去束缚幸福,它便难以逃逸。”可见,优素甫认为美德是束缚福运的缰绳,只有具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但是,美德又是如何获得的呢?优素甫在第一节就说:“美德离不开知识,有知识的人才有美德”因此, 优素甫认为只有获得了知识,方能获得幸福。诗文中这样写道:“具有知识就是美德”(2719行)“获得知识,就会获得幸福”(1814行)“幸福与智者相伴”(1778行)“一切善事全得益于知识,有了知识,好比找到了上天的阶梯。”(208行)“世人学得了知识美德,自能行为善良,品性端正。”(1824行)所以,善才是幸福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人若要企求生活的欢乐,行为正直,才能够如愿;人若要企求发财致富,持身以正,方可获得福缘;人若要企求高官厚禄,正道直行,才能够实现;人若是品性端正温善,两世的日子会光辉灿烂。”(1291-1294行)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合乎善呢?优素甫认为:无私慷慨的行为是善的;正直守信的行为是善的;崇尚荣誉的行为是善的。诗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三件事使人两世获益,其一是良好温善的秉性;第二是知耻,第三是正直,上述三事给人带来幸运。秉性善良,人人喜爱,行为正直,受人尊敬。廉耻阻止人去干坏事,寡廉鲜耻是人之大病。人若能秉性善良,行为正直,两世里都会福星照临。正直、知耻和善良秉性,三者兼有则福乐无穷”(1659-1664行)总之,优素甫认为只有有知识的人才能够辨明善与恶;辨明善与恶之后才能从善而行;只有从善而行的人才具有美德;而往往具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幸福。所以,只要人们能掌握知识,就能间接地明了善,从而也就寻觅到了通向幸福的途径。那么在获得幸福之后,怎样才能保证我们获得的幸福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呢?知足便是一条捷径。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欲望得不到,则不可能不去追求,如果追求的过分而无节制,那么就会出现纷争。很多社会问题都源于人们物欲的膨胀,源于人们的不知足。正如作者优素甫所说,社会中的动荡、不安定都是源于不知足,不知足是很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优素甫首先列举了欲望带给人的种种不利“身心的享乐会将你摧毁,欲念对于你是不尽的苦难”(701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感觉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知足者说些什么,请听,知足乃是富足之本:贪婪者攫取了整个宇宙,也难以把他称作富翁。”(5385行)“贪婪者占有全世界仍嫌不够,知足者在福乐中度过一生。”(5389行)“莫因财富如山而傲慢无礼,莫因兵马众多而不可一世。你瞧那自恃力大而趾高气扬之徒,面对一群蚊蝇却无所措手足。”(679行)优素甫认为贪婪、欲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智,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痛苦,因此他在文中多次谈到人们要节制享乐,抑制欲念,莫受情欲、物欲的左右。“要知足,知耻,态度和蔼,语言和举止要正大光明。”(266行)优素甫所提倡的节制欲望的观点是以伊斯兰教的中正原则为基础的。伊斯兰教要求人在一切交往活动中,情感活动中,既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及,而应保持其中间性。过度和不及都是过错,唯有中正才是德行,才是善。凡是合于中正德行的行为就是不偏不激,能够促使心灵愉悦的行为。诗文中最后一个出场的人物“觉醒”就象征着“知足”。他是优素甫心中的道德楷模,虽然觉醒的人生态度具有明显的禁欲主义的色彩,但是他身上的自律性又是优素甫所提倡的。觉醒反对贪婪享乐的不良之气。觉醒认为“勿寻欢作乐,要珍爱自身,勿贪图享乐,余生已有限。”(5284行)“欢愉享乐是昏昧的表征,昏昧能毁了人的一生。”(5270行)正因为鉴于这些享乐的痛苦后果,他对国王说道:“国君啊,你应当感恩知足,应当温和仁慈地对待真主的奴仆。”(5194行)由此可见,优素甫认为知足是人内心德性的体现,是一种理智的人生态度,是幸福之路得以畅通的通行证。三、两世幸福观的现实意义福乐智慧的历史意义在于应时代的要求对伊斯兰文化和维吾尔传统文化进行整合,而现今维吾尔文化同整个中华文化一样也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新的文化整合。从福乐智慧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角度出发研究,既可以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维吾尔族新时期的文化整合提供历史的经验,可以给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借鉴和启迪。一方面,在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价值观的导向,不少人在幸福问题的追求上走了弯路:有的人认为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的满足就是幸福。因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现代社会滋生蔓延、愈演愈烈;有的人认为荣誉、权利就是幸福,为了获得荣誉权利,不折手段以至于危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些不合理的幸福观念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生活的真实幸福感,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阻碍了社会的稳步和谐发展。其实,金钱、荣誉、权利等外在利益,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承认幸福离不开适当的财富与人们欲望的合理满足,但同时我们强调人们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上还应保持适度原则也就是遵循中正之道。另一方面,福乐智慧中所体现的两世幸福观是鼓励人们以今世的努力求取后世的幸福,这可以促使人们在今世更为积极地行善,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有益于社会道德的发展。伊斯兰教提倡人们享受今世的快乐,反对禁欲,这一点比起基督教、佛教提倡在今世要忍耐、克制,具有现实性也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更符合人们的现实需求。注释:福乐智慧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 郝关中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第49页 注:后文引文后括号中出现的“行”均指的是源自此书的行数,就不再一一标注出处。伊斯兰伦理学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413页参考文献:1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著 郝关中,张宏超,刘兵译,福乐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2 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 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族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4努尔曼·马贤,伊卜拉欣·马效智. 伊斯兰伦理学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5郎樱.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6狄世民译. 古代维吾尔诗歌选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7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福乐智慧研究译文选(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注意事项

    本文(哲学历史]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