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doc格式 苏东坡的常州情缘.doc

    • 资源ID:2917621       资源大小:39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oc格式 苏东坡的常州情缘.doc

    苏东坡的常州情缘第26卷第4期常州工学院(社科版)Vo1.26No.42008年8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Aug.2008苏东坡的常州情缘陈弼(常州日报社,江苏常州213003)摘要:文章主要论述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有一个由少年憧憬到科考结缘,后因实地访览而进一步迷恋常州,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阳羡买田,中年两次”乞居常州”,一度恩准居常及晚年终老常州,是苏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指出,苏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由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因素促成,而人和是苏东坡深情钟爱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关键词:苏东坡;常州情缘;人和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08)04000108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山,一生宦海浮沉,颠沛流离,奉命流寓多处,惟有中年”乞居常州”和晚年终老常州是他自己的选择.因此说东坡对常州情有独钟,并不为过.元丰七年(1084年),东坡49岁,他在常州写下名篇楚颂帖,此文开头说:“吾来阳羡,船人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誓)将归老,殆是前缘.”东坡认为自己与常州有缘.此缘非别,实系情缘.东坡与常州因何结缘?其与常州的深厚情缘反映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东坡钟情而乞居,终老于常州?这些问题很值得深入研讨,爰抒浅见,意在抛砖引玉.一,年少憧憬幸会结缘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而且爱或情一般总有一个由萌芽到成长(发展),由相识到相知,由浅人深的过程.东坡与常州的情缘,也有一个由憧憬到结缘,进而逐步加深,直至形成情结,终生不渝的历程.早在求学时期,少年东坡读书勤奋,博览群籍,通过阅读春秋,史记,文选,唐诗等典籍诗文,对江南常州的历史,人文,风光,物产等就有所了解,怀有好感,甚至心驰神往.常州是吴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它最早的古名叫延陵.春秋收稿日期20080512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因让王位受封于延陵,史称”延陵季子”.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礼记,史记等载有季札让国,观乐,冢树挂剑,救陈,守仁等史迹.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完吴国历史后,还特地写了一段热情颂赞季札的话:”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季札乃儒学先驱,其治世思想,政治实践,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受到孔子的高度尊崇.东坡年长后曾撰延州来季子赞并叙(按:州来即今安徽凤台,也曾是季札的封地,季札被人们尊称为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盛赞季札继承发扬光大先祖泰伯之贤德,三让王位,弃国如遗,并称颂他是“古之真人,有化无死”.东坡在其它一些诗文中,也曾赞扬过季札,并在为人处世中以季札为表率,崇尚仁义,诚信.由此可见,东坡对这位常州最早的开拓者,人文始祖是十分敬仰的.南朝齐梁时期,常州出了文采风流的”诗人皇帝”梁武帝萧衍和编纂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的昭明太子萧统,东坡早年读过文选等典籍,对他们也都留有印象,后在多篇诗文中提及这两位常州先贤圆.宋代常州经济蓬勃发展,文教繁荣,人才辈出,时称”二浙文物之富,甲于天下,而常独冠诸2常州工学院(社科版)2008年郡”.据贾志扬统计,常州在宋代进士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从地域风貌来说,常州地处江南,唐宋时期,常州辖武进,晋陵,无锡,义兴(宜兴),江阴五县,襟江带湖,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这在唐人诗词中有许多非常动人的反映.据常州府志记载:杜牧曾寓居宜兴,筑有水榭.他的名篇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诗人对包括常州在内的整个江南美妙春光的高度艺术概括和热情颂赞.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名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曾被收入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其中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等佳句,把位于江尾海头的常州春景描绘得明媚靓丽,十分迷人.白居易年轻时漫游江南,晚年曾深情吟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他还曾吟叹:”闻道毗陵(常州)诗酒兴“少年东坡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前人诗词名篇烂熟于心,很自然地会受其感染,从而对吴地江南及其”中吴要辅”常州生发憧憬,向往之情.正由于上述情由,嘉韦占二年(1057年)东坡22岁进士及第,与来自江南的三位常州籍进士宜兴县蒋之奇,单锡和晋陵县胡完夫一见如故,莫逆于心,又共赴琼林苑盛宴,同席畅叙,自此结缘.在那次琼林宴上,蒋之奇等夸赞常州宜兴的风光人情,力邀东坡前往游赏,东坡听了不禁被陶醉,即订下”鸡黍之约”.此后东坡与这三位同科进士时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27年后,即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次韵蒋颖叔中写道:”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蒋诗记及第时琼林苑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后两句意谓:鸡黍之约还不到时候,现朝廷正需要你.此诗说明苏轼对那次琼林宴欢叙记忆犹新.这里,有必要对这三位常州进士和东坡的有关诗文作一简介.蒋之奇号颖叔,举贤良方正.神宗初为殿中侍御史.后为淮东转运副使,时岁恶民流,他募集流民兴修水利,政绩卓着,升江淮荆浙发运使.徽宗时为观文殿学士.苏轼送,贺颖叔诗作较多,今存送蒋颖叔帅熙河诗等l8首.苏轼在诗中称颖叔为”益友”,”高才”.颖叔出使临洮,苏轼与穆父,仲至一起饯行,后赋诗一首,东坡赞他”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并在再送二首中云:“使君九万击鹏鲲,肯为阳关一断魂.不用宽心九千里,安西都护国西门.”对颖叔勇挑帅熙河护国门的重任寄予厚望.东坡还撰有蒋之奇天章阁待制知潭州,蒋之奇集贤殿修撰知广州等文,赞扬他”少以奇才,辅之博学,艺于从政,敏而有功.使之治剧于一方,固当坐啸以终日”.单锡,字君赐,苏轼爱其贤能,将外甥女(胞姐之女)嫁给了他.苏轼每次去宜兴,总到单家巷探亲.苏轼祭单君赐文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内齐于家,外敏于官.民谓父兄,吏莫容奸.信于朋友,人得其欢.博学工诗,数术精研.人涉其一,君有其全.”东坡还曾在常州撰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以新颖绝妙之词,写高楼”聚远”之意.清王文诰说:”此七字(按:指首句”云山烟水苦难亲”)已将作聚远之意拘到笔下.”常州旧有此诗石刻.单锡弟单锷,嘉韦占进士,博学不就官,关注国计民生,尤留心于吴中水利,经三十余年实地调研,着吴中水利书.当时外任杭州的苏轼首先给予支持,他把单锷请去具体商讨,在元韦占六年(1091年)七月二日写了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上奏皇帝请求施行.常州武阳水利书作者王铭西说过:”昔单锷作水利书,东坡先生上之朝,请行之,东南之水利以兴.”胡完夫,名宗愈,北宋常州籍大学士胡宿的从子.从胡宿开始,常州胡氏家族在整个宋代出了24名进士,故有”天下甲族”,”江左衣冠之冠”之称.胡宿,宋史有传.嘉韦占六年,苏轼应仁宗御试,胡宿为首席考官.胡宿和胡完夫叔侄两代继为宰执,胡宿,胡完夫,胡交修,胡世将四代相继掌修内外制.胡完夫在神宗时任职同知谏院.后出判真州.元韦占初为御史中丞.英宗曾问胡宿“子弟谁可继者”,胡宿便以侄胡完夫对.哲宗问朋党之弊,胡完夫具君子无党论以进.曾受到“殿上虎”刘安世等攻击,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颇得民心,召为吏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胡宿,胡完夫同人宋元学案.东坡撰有次韵胡完夫,再次韵答完夫穆父,并在第4期陈弼:苏东坡的常卅r隋缘3京城撰有七律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诗云: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雪芽是阳羡(宜兴)名茶,乳水指煮茶上好之水,制革指制作公文,”问里”在此代指家乡.这时东坡与完夫正同在京城,他要想麻烦家乡人,把家乡茶,家乡水带到京城来;他已把常州的宜兴县,无锡县(有惠山”二泉”)看作家乡了.由此可见苏轼与胡完夫情谊非同一般.苏轼在诗题中说“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按:庐里之约指卜居结邻),时在元韦占年间.他晚年北归定居常州时,完夫已先他而逝;苏轼归老常州,如约而至,岂非如季子挂剑徐君墓树?苏轼曾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撰挽词,中有”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句.胡完夫任尚书右丞期间,曾多次请辞未准,苏轼文集中收有关于胡完夫请辞不允诏五篇,诏文中有”雅望在人,既非一日之积;历试而用,亦自群言之公”,“卿雅望在人,纯忠护国,既以汇进,胡为力辞”等好评.胡完夫侄,常州才子胡仁修是东坡的侄女婿(苏辙婿).东坡晚年终老处孙氏馆,是由苏轼挚友,常州人钱济明与胡仁修合力落实的.二,实地访览形成情结一个人主观认识的深化与符合客观实际,必须经过调查研究,亲身感受与验证.东坡后来因经过实地考察,游览而进一步加深对常州的感情,更加迷恋,钟爱常卅l,从而形成”常州情结”.东坡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这3O年间,曾来常州13次,其中有史料明确记载其具体活动的为5次.熙宁四年,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六月离京贬任杭州通判,乘船赴杭第一次经过常州.东坡第二次来常是熙宁六年(1073年)年底.他奉转运司命由杭赴常州,润州救灾赈饥.来时经苏州到常州无锡县,再由无锡到常州城,一路深入农村,处理赈灾事务.到常州城东郊正值除夕之夜,因任务紧迫,急欲赶往润州,舣舟常州通吴门外京杭大运河畔,没有上岸惊动地方官员和百姓,在船上过了一个寒冷,孤寂的除夕之夜.此时他身处逆境,犹能抱病恪尽职守(诗中有”病眼不眠非守岁”,”霜雪偏寻病客须”句),这充分反映了东坡时刻惦记百姓,竭力救助民困的高风亮节.这次在常留下名篇除夜野宿常州城#1-首,两首都是七律,第一首云: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此诗首句通过途中吟叹,旷野悲哭反映出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严重灾情;结尾”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从中依稀能让人感觉到他对常州的一种依恋之情.20年后东坡在广东惠州守岁时曾将这首诗书录给儿子苏过,并题跋云:”仆时三十九岁,润州道中,值除夜而作.后二十年,在惠州守岁,录付过.”可见东坡对此诗的珍重.关于这首诗,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四说:”令节羁情,孤灯遥夜,所感怆者深,而以温柔敦厚出之,依依脉脉,味似淡而弥长.”香岩批纪评苏诗卷一说:”结意沉痛.”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卷一中说:”每当孤舟旅泊时披读一过,觉陇水巴猿,未是断肠声也.”可见此名篇屡获好评.熙宁五年(1072年),东坡任杭州通判的第二年,夫人王闰之生第三子苏过.宜兴的甥婿单锡等专程赴杭拜访,按宜兴地方习俗”送汤”祝贺,并热情邀请东坡到宜兴游览.熙宁六年(1073年)冬东坡奉命前往常润地区赈济,慰问灾民,公事办完已是熙宁七年(1074年)的阳春三月.东坡与杭州太守陈襄(述古)交厚,修书陈襄后直奔宜兴,在湖汶单家巷单锡家一住就是两个多月.单锡陪同东坡在宜兴游遍了秀丽溪山(张公洞,玉女潭,张渚桃溪,善卷洞等名胜),览赏了丰美物产,感受了淳朴民风,促使东坡下决心卜居宜兴,退隐田园.他委托蒋之奇在善卷洞附近的黄墅(一说黄土村)购买一份田产,此前他与单锡一起前往踏勘过.初步敲定后,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踏莎行词: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4常州工学院(社科版)2008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说尽功名话.在此期间,东坡还曾写过五首怀念杭州太守陈襄的诗,其中一首云: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着腐儒.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第三句表明自己有在此溪山秀丽,物产丰美之地归田之意,第四句是征询对方愿来作伴否,第五六句是说,常州这地方不可能容留下您的高车华盖,可这儿民风俭朴,对自己倒是十分适宜的.最后两旬进一步表明:别怪我在常州地区停留太久,我正经营自己的”一生之计”呢!苏轼诗集在这首诗的注中指出:”赋诗b居,权舆(按:即开始)于此.”这是符合实际的.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曾两度来常,且逗留较长时间,除上述诗词外,还曾留下多篇诗文佳作.其中应予特别重视的是钱君倚哀词(苏轼文集第五册,第1964页).钱君倚,名公辅,武进人,仁宗时探花,历任越州通判,开封府推官,集贤殿校理,后调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英宗即位时,陈”治平十议”,遭谪.神宗时拜天章阁待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江宁府,改扬州知州,后改提举崇福观.他还是散文家,古文观止里收了他一篇表彰范仲淹高尚行为的义田记.钱氏也是常州名族,公辅父钱治为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公辅为皇韦占三年(1051年)一甲第三,兄钱公瑾也为同年进士.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钱公辅在常州家中逝世,东坡因在朝中就对他十分敬佩,其子钱世雄(字济明)在杭州又为同僚加好友(东坡存世的致钱济明函有16封),故亲往吊唁,并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以赋体作哀词.钱君倚哀词全文如下(括号内为试释):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常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我奔走四方而没有归处,决心要在这块土地上憩息.逝即誓.)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难道别的地方不能养活我吗,是由于人际关系难合吧?)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要不是只有饭吃而无好的人缘相处这个问题,我哪儿不可以去呢?)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我徘徊在这片土地不愿离去,是由于眷恋它有众多人格高尚的人.)有美一人兮,了然而清,颀然而瘦.(有这样一位很美的君子,为人清白,个子高高的,面容清瘦.)亮直多闻兮,古之益友.(他正直,诚信,见闻广博,多么像古时的益友啊!)带规矩而蹈绳墨兮,佩芝兰而服明月.(他的行为有规矩而合原则,佩带芝兰的花环,穿着缀明珠的衣服.)栽而之世之人兮,世扞坚而不答.(他坐着车来到世上,而当世对他却十分冷漠,他的美好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报答.)虽不答其何丧兮,超彷徉而自得.(虽得不到朝廷的理解,又有什么妨害呢,他仍显得自由自在,潇洒不羁.)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我将观察你的进退以估测自己的命运,端详你的行为举止以验清浊.)子奄勿而不返兮,世混混吾焉则?(可是你却忽然离开人世而不回来了,在这浑浊纷乱的社会,我以谁来作榜样呢?)升空堂而挹遗像兮,吊凝尘于几席.(我现在走进你的灵堂,只能在沾满灰尘的几席上拜谒你的遗像了.)苟律我者之信亡兮,吾居此其何益.(假如规范我的行为的人真的已离开人世,我居住在这块土地上又有什么益处呢?)行彷徨而无徒兮,悼舍此而奚向.(我因失去朋友而心神不宁,除了这里常州我又走向哪里呢?)岂存者之举无其人兮,辽辽如晨星之相望.(难道活着的人中就完全没有这样的人了吗?那么我只有像看遥远的晨星那样来看望君了.)吾比年而三哭兮,堂堂皆国之英.(我近年已为三个朋友而痛哭了,都是堂堂的国家精英.)苟处世之恃友兮,几如是而吾不亡.(要是人活在世上要依靠朋友,我的朋友又痛失了几个,而我倒怎么没有走呢?)临大江而长叹兮,吾不济其有命.(我望着浩淼的大江而深深叹息,我不准备离开常州而渡过江去,差不多是命运吧.)这篇哀词感情真挚,平易流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天马行空,变幻跌宕,深刻而又生动地体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急切呼唤,对真诚友谊的热情颂扬,对人情和美的殷切企盼;也反映了东坡通过考察,游览后进一步热爱这方宝地而形成的第4期陈弼:苏东坡的常州情缘5“常州情结”.”吾行四方而无归兮,誓将此焉止息.”东坡当时39岁,在这里又一次由衷抒发了决意将来居常终老的心愿.他还表明了深深眷恋常州的缘由:”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然而,这篇哀词的深意妙旨与精湛艺技,似乎历来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应视作东坡具代表性的又一名篇.三,两度定居终老常州东坡的常州情缘,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两次”乞居常州”,中年一度居常和晚年又定居终老常州.熙宁七年(1074年),东坡在寄陈述古诗中曾提及”卖剑买牛吾欲老”,但这个愿望当时未能实现.过了将近十年,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之后,于元丰七年(1084年)量移汝州团练副使.东坡赴汝途中不顾路途遥远绕道江南来常州,在宜兴处理黄土村田产纠纷,又因”未足伏腊”,为维持全家生计,与蒋之奇同往宜兴闸口(和桥南新街涌湖边)塘头南庄买了一份田产.由此可见东坡在历经仕途坎坷,磨难以后归田常州的急迫心情.是年十月二日,东坡在宜兴舟中,书陶渊明“丈夫志四海”诗并跋后,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撰书超逸豪迈的名篇楚颂帖: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日:楚颂.元丰七年十月二日书.此帖仅105字,是一篇绝妙小品,既反映了东坡”誓将归老”阳羡,”如惬平生之欲”的无比欢愉的心情,又体现了他终生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师表,追求人格精神自我独立的崇高境界.如今在宜兴东坡书院的碑廊里,可一睹这一千古名篇书法杰作的神韵风采.撰书楚颂帖后不久,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十九日,东坡在扬州上表,乞居常州,不料似石沉大海,以后方知是”奏邸拘微文,不肯投进”.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四离泗州,他未见朝廷回音,再次上表乞居常州,表云:”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链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时值神宗病危之际,此表”朝人,夕报可”.东坡在表中禀告哀情,词意恳切,“以薄田粗给链粥”,不愧为清廉刚正,两袖清风的一代清官.金人赵秉文题东坡乞常州奏草中云:”天留此二帖以警世贪饕之徒耳.然则无德而千驷者,亦可悲也夫!”当东坡获准常州居住后,当即作满庭芳词一首,词的序言中说:”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郡(今河南商丘),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词中唱出了“归去来兮”的调子,向往过”千缕挂烟蓑”的田园生涯.是年三月,东坡离南郡,赴常州;四月末经扬州,五月一日欣然作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第一首云:”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意谓:回四Jll的梦已无法实现,此行去常州,因在那儿买了田宅,真可以做田舍翁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扬州竹西寺蜀冈(井名,唐陆羽评为”天下第五泉”)新汲的带有故乡风味的水携到常州去.这次东坡到常州后,便写了常州贬所进上谢表.其时心绪欢愉,曾先在常州城逗留数日,留下许多诗文.如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句有”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他重游太平寺,留下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蘑萄亭醉题,内言”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并作赠常州报恩寺长老等诗和阳羡帖.尽兴后,方携全家去宜兴.此前滕元发的一个亲戚已在宜兴独山为东坡找到一处田庄.东坡把全家迁来独山,筑草堂于山坳.东坡兴致勃勃地说“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改名为蜀山.东坡在宜兴曾作菩萨蛮词一首: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6常州工学院(社科版)2008正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懒着,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然而,东坡这次居常不久,告下复朝奉郎,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下旬,他离常赴登州任.此时东坡对刚安顿下来的宜兴田园生活和异常秀丽的青山绿水十分眷恋,曾作蝶恋花抒怀: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闲中趣.东坡借溪叟对话,对”苦要为官去”进行自嘲,但他内心钟情荆溪,依然向往”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取闲中趣”的田园生活.此后东坡又经历宦海浮沉,晚年竟远贬惠州,儋州.他仅带tJ,JL子苏过和侍妾朝云赴岭南,将全家安顿在宜兴,常州成了东坡家人赖以存活之地.东坡在惠州时,宜兴籍卓契顺捎钱济明书和守钦长老诗,从苏州万里跋涉赴岭南探望东坡,他曾和守钦诗8首.卓契顺临行前,东坡顾虑牵累守钦,忍痛烧毁,岂料不幸而中(后守钦遭牵连,冤死寿州).作为对挚友的怀念,东坡北归途中收到钱济明信后,仿春秋季札”挂剑于徐君之墓”,郑重抄录和守钦诗,转寄钱济明留作纪念.元符二年(1099年),常州江阴县望族葛延之,不避嫌疑,不远万里赴海南求教东坡,并代表常州人民献赠龟冠,东坡深受感动,破例留住一月,授以作文,写字之法,并赠诗.常州学子万里拜师,传为文坛佳话.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东坡遇赦北归.三月底船抵南康军(今九江)后,东坡致函时任两浙路监司的表弟程之元,相约同游金山.这时钱济明的常州专使也寻到东坡船只,除书信外,还转呈两首迎候诗.东坡阅后极为感动,即寄11首诗赠钱济明,并约他与程之元一起不久在金山相聚.五月初抵金陵,收到钱济明喜讯,报知已借到常州顾塘桥畔的孙氏馆,盼东坡早日来常.五月末,东坡从仪真渡江去金山,按约与程之元,钱济明等相聚,得知京师政治风向又转,程,钱等为东坡考虑,热情挽留他定居江南,远离京城.斟酌再三,东坡放弃去颍昌(今许昌)与弟相聚的心愿,决定下月中旬赴常州定居,并将实情函告弟苏辙:”适值程德孺(程之元字)过金山,往会之,并一二亲故皆在坐,颇闻北方事,有决不可往颍昌近地居者.事皆可信.人所报,大抵相忌安排攻击者众.北行渐近,决不静耳.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氏宅,极佳!浙人相喜(按:常州曾属浙江西道),决不失所也不得老境兄弟相聚,此天也,吾其如天何!”并在复章致平信中说:“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憩,此我里.”六月十五日,舟赴常州,时值下午,乡民闻知东坡船到来,千万人冒暑夹岸欢呼,随瞻风采.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东坡白海外归毗陵;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东坡日:莫看煞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五,毗陵苏氏宗谱卷十二亦及此事.船至奔牛镇时,钱济明已在迎候,见到老友,东坡欣喜若狂,随即要将三部历经渡海艰险,”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的力作郑重交托给他,并紧握着他的手说:”某前在海外,了得易,书,论语三书,今尽以付子,愿勿以示人,三十年后会有知者.”(何蘧春渚纪闻卷六)后易传曾以毗陵易传之名悄然行世.东坡船泊真州时曾中暑,住进孙氏馆后,钱济明,胡仁修和晋陵县令陆元光等常去探望.为让坡翁早日痊愈,一天济明特蒸了和钦子送去,东坡破例收下,并说:”诸亲知所饷,无一留者,特拜蒸作之馈,望止此而已.”七月十二日,东坡病情减轻,为济明书写了五首作于惠州的江月诗.在惠州时,东坡曾以小楷书桂酒颂赠济明,十三日又作一跋相赠.春渚纪闻卷六坡仙之终引钱济明跋施纯叟藏东坡先生帖后云:”先生迁寓孙氏馆,日往造见,见必移时,慨然追论往事,且及人,间出岭海诗文相示,时发一笑,觉眉宇间秀爽之气照映坐人.”东坡被贬惠州时,常州多名因苏案株连者披枷挂牌示众,胡宿的孙女胡淑修(胡仁修的堂妹)曾主动站出来自愿加入挂牌示众的行列.她激昂地说:”我重其人,慕其义,心领其神久矣,自愿同罪,使天下知世之尊苏者非只须眉也!”也正是这位有远见卓识的才女,出于对常州子孙后代文脉绵延,文风更盛的考虑,力主邀北归的坡公定居常第4期陈弼:苏东坡的常州情缘7州,她三次追船,为赴虔州迎候东坡的专使送行,并一再拜托说:”端明学士,器识宏伟,得此人物,植根乡里,树一代学风,开启民智,后世子孙将受惠无穷,万望体此而再致意.”(东坡轶事)东坡北归住进孙氏馆后,有太守诰命夫人之尊的胡淑修,曾多次前往掌厨烹调,改善饮食,问学聆教.东坡初到孙氏馆,精神尚佳,曾手植紫藤,香海棠,辟设洗砚池,挥毫书赠友人,并满怀热情奖掖后进.七月中旬病情趋重,直至呼吸渐弱,弥留之际,由杭赴常的径山维琳在旁说偈,东坡躺在陆元光所赠的嫩板上喃喃轻和:”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随意乱说)!”(见宋?傅藻东坡纪年录)钱济明问:”端明平生学佛,此日如何?”他答:”此语亦不受.”(见宋?惠洪跋李豸吊东坡文)七月二十八日(丁亥),东坡仙逝,四方震悼.“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亡兄子瞻墓志铭)常州满城上下,悲痛至极,一批批人潮涌向孙氏馆,争相见坡公最后一面,拜别一代文豪.四,广义情缘简略析因前面主要从纵向角度,探析了东坡常州情缘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述及阳羡买田,两度定居,终老常州,这既是东坡常州情缘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常州情缘的主要表现.从广义的层面来看,东坡的常州情缘还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大量诗文,情系常州.关于东坡常州诗文,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东坡全部着作来说,虽是一小部分,但数量也相当可观.这方面的诗文,前面已叙及一些,据笔者初步统计,东坡有关常州地区人物,风情,经历,感怀等方面的诗文计有200多篇,还有毗陵易传等重要论着.东坡有大量情系常州的佳作传世,这是他常州情缘的生动体现,也是他眷恋,钟情常州的重要实证,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尤应引起人们珍视的是他病故前所作的绝笔诗梦寄朱行中,诗云: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玛瑶.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相如起睨柱,头璧与俱还.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朱行中,广州太守,东坡北归途中,曾与他就为官清廉之道作过推心置腹的探讨.这首五言诗,寓丰富内涵于平淡自然之中,颇具陶诗韵味.一共十二句,用了五个典故,既慨叹楚人卞和及赵人蔺相如的轻身重玉,又赞扬郑子产和韩宣子轻宝重义.以议论为主,富有理趣,发人深思,集中展示了东坡一生的崇高品格与远大追求.第二,遗址胜地,流芳千秋.东坡钟情常州,多次来常,赈灾救饥,探亲访友,参观游览,授业讲学,又两度定居,终老于斯,常州地区遍布了他的足迹,遗址胜迹甚多.如常武地区有东坡舣舟亭,东坡洗砚池,藤花旧馆,东坡书院,苏公祠,香泉井,香泉亭,够爬桥,晚步村,涌滩,太平寺,报恩寺(后移建为清凉寺)等胜迹遗址,有关与后建的还有御碑亭,仰苏阁,东坡古渡,御码头等;宜兴有蜀山东坡书院,东坡海棠园(内存东坡手迹”天远堂”匾)等;无锡有惠山泉,惠山寺(山顶有东坡诗手迹石刻);江阴有香山梅花堂(寺名,明徐霞客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中说:”堂颜为坡仙笔,坡仙爱梅以名堂.”),东坡洗砚池,苏墅镇(因万历间岸边拆得”东坡田舍”碑而得名,今要塞璜大村有东坡后裔),苏圩村,马嘶桥等.江阴杨舍原暨阳文社魁星阁有苏东坡塑像.关于宜兴闸口海棠园,主人邵民瞻是北宋着名理学家邵雍之侄,原居洛阳,东坡每赴京城,必去洛阳看望邵雍,民瞻.邵雍生前曾嘱子侄远离京城,民瞻早知东坡有卜居阳羡之意,故迁居宜兴闸口.民瞻东苑建成,东坡即携来蜀本西府海棠植于苑中,并题书”天远堂”相赠.此外,相传东坡有个堂妹嫁在江阴马驮沙(明成化七年设靖江县),东坡曾多次去马驮沙看望堂妹.(此堂妹有可能即东坡伯父涣之女,嫁给柳仲远,生子柳闳,字子文,柳家或原先在马驮沙,后迁润州.苏轼文集卷六十三有祭柳仲远文)这许多遗址胜地可谓东坡”常州情结”的”活化石”,永远供后人瞻仰,缅怀,游览和纪念.此外,东坡还留有众多佳话,轶闻,永远为人们所传颂;东坡文化对常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此不赘述.8常州工学院(社科版)2008年第三,子孙人籍,世代繁衍.崇祯辛未重修毗陵苏氏宗谱序(刊毗陵苏氏宗谱)中说,苏轼”原籍眉山,后奏居常州,终老于是,而子孙入籍毗陵焉”.南宋周省斋集?乾道丁亥泛舟游山录云:”昔东坡买田阳羡,凡九百斛,三子之裔共享之,故(苏)岘居此.”舒大刚着三苏后代研究(巴蜀书社,1995年l2月版)还指出:”自北宋末苏轼购田于宜兴,购房于常州,至绍兴年间,其子孙即聚居于彼.”关于东坡后裔在常州的分布情况,在湖庄与前舍分修跋中说得很清楚,一支为长子苏迈后裔,原居常州城内白云尖(今市区前后北岸,藤花旧馆一带),在元末明初因战乱迁于常州西北郊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部分住西门外石晖桥,共计有族人I500余名,因这支苏氏后裔大部分住常州西郊,世称”西苏”;另一支为幼子苏过后裔,原来也在常州城内白云渡,到七世孙乾行迁居无锡兰溪,太湖阳湾,吴县洞庭西山等地,后来一支又从无锡迁回常武地区,这支苏氏后裔包括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族人共2400余名,因大部分居常州东郊,世称“东苏”.数百年来,常州苏氏后裔世代繁衍,并有不少人走出常州甚至走向世界.他们有的到浙江,福建,湖南,广东,苏南苏北广大地区(现属上海的南汇I10岁老诗人,书法家苏局仙,也是根在常州的东坡后裔);有的到香港,台湾;还有的到了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地.近几年,常有苏氏后人回常州寻根问祖,从而加深了爱国爱乡的情怀.关于东坡缘何钟情而乞居,终老于常州,依据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可作如下概括:(I)人和.”眷此邦之多君子”,”浙人相喜,决不失所”.此邦君子多,民风淳,人际关系和美,东坡的至亲好友初步统计有20余名.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东坡钟情并乞居,终老于常州的主要条件和根本原因.(2)地利.”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常州襟江带湖,山明水秀,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气候温和,真可谓颐养天年的”宜居”宝地.(3)天时.东坡自少就”奋厉有当世志”,奈因仕途坎坷,无法施展抱负,中年就萌生归耕田园之想.”此天也,吾其如天何!”这既表示因政治原因不能兄弟联床的遗憾,又说明终老常州正是“天缘”,”顺天应人”,了却前缘.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中说:东坡”盖出处穷达三十年间,未尝一日忘吾州者.”东坡钟情,迷恋常州,常州人民将永远敬仰,怀念东坡!注释:如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风,雅,颂.”苏轼与王敏仲十八首函之”十六”中说:”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于海外,庶几延陵季子赢博之义,父既可施之子,子独不可施之父乎?生不挈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苏轼曾撰书文选后,<文选去取失当,<书谢瞻诗(赞赏李善注<文选),答刘沔都曹书,与朱康叔二十首之十三(“请以<文选及本传考之,方知字字皆非创入也.”)多数是对文选的评议.另,苏轼<广武叹,食鸡卵说,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题王逸少帖,均提及梁武帝萧衍.对于杜牧的宜兴水榭,唐人韩翎,元人张雨,倪瓒,明人许大就等均有诗作咏颂.吴文化发祥地史称”三吴”,一般认为,东吴指苏州,中吴指常州,西吴指湖州.据汤虎君:苏东坡与阳羡茶,苏学通讯第26期,2007年3月25日.试释部分曾参阅陈肃注释.苏东坡研究第l辑,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6月.赵秉文:滏水集卷2O,据曾枣庄主编:<苏文汇评,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88页.据周惠成:<东坡书院随想,<苏学通讯第27期,2007年5月25日.责任编辑:庄亚华

    注意事项

    本文(doc格式 苏东坡的常州情缘.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