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17500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

    【标题】 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两部作品中流露出广博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它们的作者为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维克多?雨果、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 那么,什么是人道主义?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核心是什么?人道主义即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广义而言,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人有权过正常人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的全面地发展。目前,关于雨果的人道主义研究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轨迹、论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雨果小说的灵魂、试论雨果小说中神父形象的人道主义内涵等学术论文;关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研究也有一些成果,如双城记所体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初探、现实主义的人民性 试析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等学术论文。这就为我们比较他们人道主义的异同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他们人道主义异同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两位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人道主义精神有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仁爱精神,他们提倡平等、自由、仁慈、博爱、宽恕,鼓吹爱的神奇力量和伟大。他们认为,唯有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应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才能医治社会的痼疾。他们的人道主义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和他们改良社会的良苦用心。但受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及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他们的人道主义具有空想性。因此,他们的美好愿望,注定是实行不通的。一他们同处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受当时的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人道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美好的愿望和仁爱的思想使他们人道主义思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点。1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和空想性质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洋溢着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具有空想主义的性质。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关于阶级调和、阶级互爱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不失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好办法。雨果继承了启蒙主义放眼未来的传统,满怀乐观积极的信念,相信人类有个美好的明天。他在对当时社会比较全面的揭露与批判中,通过不同人物把自己对未来的向往热情澎湃的表现出来。如:关伯伦尽管生活在悲惨的处境之中,仍坚信着:“黎明是不可能被战胜的,黎明将要到来。黎明能够投射出无可抵抗的光明。谁能阻止黎明的太阳投射到天空?”。1共和主义者安灼拉也大声向街垒的战士们说道:“公民们,你们展望过未来的世界没有?”“到了未来不再有黑暗,不再有雷击,不会再有野蛮的愚昧,也不再有流血的肉刑。”。2郭文对未来的信念更是坚如磐石:“我的想法是:永远前进。我们必须永远朝着黎明、青春和生命方面看。”。3正因为雨果创作中充满这种乐观情绪,尽管他笔下揭露了那么多罪恶、描绘了那么多的苦难,并且结局都是悲惨的,而作品却没有令人窒息的悲观沉重气息,而是让读者在这当中看到了美好未来的曙光。狄更斯也同样具有乐观主义的向上精神。在他的世界中,一边是仁慈善良的好人,另一边是凶相毕露的恶棍。他在作品中采取藐视敌人、调侃坏人的办法,好人始终在战胜恶人,道德最终必将胜利。如双城记中露茜一家的幸福结局,博兹特写集中洋溢着生气勃勃的情调,狄更斯相信善良必将战胜社会罪恶势力。在狄更斯心中,人生是一幅妙不可言的景象。他认为,一个立身敌对世界中的人,应该像密考伯先生一样,尽管被债主重重包围,也仍信心十足的憧憬未来,密考伯是最典型的狄更斯人物。狄更斯“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就是:“要有信心,永远乐观。谁胸有成竹,高高兴兴地区征服世界,世界就属于谁。”。4雨果和狄更斯都鼓吹仁爱万能的思想。提倡以仁爱代替压迫、和平改造社会,提倡上层人物对下层人民的关心,以教育感化和慈善福利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这些都带有明显的空想性质。特别是主张通过阶级调和,从而建立平等、自由、互爱的世界,更说明了他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空想性。这一切只能代表他们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狄更斯和雨果他们人道主义的这种空想性质,与当时宗教、政治、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根基是建立在虚幻的“宗教天国”的理想上。他们宣扬的“爱”的精神,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基督教中宣扬的“爱上帝”、“爱人类”。这种“爱”在基督教中表现为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神圣权威和信仰,在雨果和狄更斯人道主义文学中则表现为对正义道德、仁爱的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认为社会的善恶斗争最终可以归结为人性的善恶的斗争,因此他们在作品中对一切善良、正直、诚实等美好东西进行歌颂,对丑恶、虚伪、残暴的事物现象进行鞭挞。狄更斯人道主义创作的社会根基,与他在革命的无产阶级准备及初次独立发动的时代中成长起来有事实联系。这使狄更斯常拿劳动者同资产者作对比、并阐明前者胜过后者,这成为他全部创作的不变特征。他主张采取和平的途径来解决阶级冲突,往往把这种解决转移到道德领域上去,这使狄更斯人道主义具有空想的特征。此外,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雨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解决社会矛盾的软弱无力、对阶级调和的幻想的这种文学打下了烙印,并残留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痕迹。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关于阶级调和阶级互爱的思想,对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以此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好办法。当雨果发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便将其人道主义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揉和,以调和阶级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恩格斯在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中说过: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和工人的社会主义都宣传将来会解脱奴隶和贫困;基督教是在死后的彼岸生活中,在天国寻求这种解脱,而社会主义则在这个世界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这种解脱。”5雨果和狄理斯的人道主义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则是在这个世界里,在社会改造中寻求这种解脱”这句话。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空想性质,使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2提倡恕,以实现阶级对话和调和,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雨果曾说:“恕是人类所有语言中最美的一个字”。 6在具体的创作中,宽恕、忍让成了雨果和狄更斯笔下理想人物不可或缺的品质, 这一类人物形象就成了作家推崇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标本。所谓恕,即原谅、宽恕;它针对的对象广泛,包括你的仇人、敌人甚至蓄意伤害你的人。他们将基督教中抽象的对上帝的爱,拓展为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他们心目中,“恕”是爱的最高境界和实现爱的一个途径。因此,雨果、狄更斯十分看重自我牺牲、利他主义的品质。双城记中的卡尔登甘愿代替代尔那走上断头台,换来露茜一家人幸福的团圆;悲惨世界中的米里哀主教,一再宽恕冉阿让,最终是冉阿让在米里哀主教的“恕”的感召下,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并在“恕”的境界中关爱他人;以及巴黎圣母院中的主教米里哀和冉阿让也是利他主义、自我牺牲品质的典型。十九世纪,法、英两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又由于雨果和狄更斯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越出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所在。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恕”来实现阶级对话和调和。他们一方面对劳动人民的处境充满了同情;另一方面又站在资产阶级营垒中反对无产阶级的暴动起义。他们指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其批判尺度不过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愤怒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社会,又迷信法律和教育以及阶级调和可以改善人类的处境;维护被压迫民族和下层人民的利益,却又热切希望战争将有一天会消失,人类将更为美好。他们既排斥严厉残酷的资产阶级法律,又否定暴风骤雨式的大革命;主张用“恕”让有罪之人自省、以此来消除仇恨、作为指导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主张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主张用博爱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战争的思想。他们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注定他们改良社会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3以仁爱为核心思想,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         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以仁慈、博爱为核心,希望以此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理想社会状态。雨果在著名的悲惨世界序言里论述道:"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7对于狄更斯,我们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狄更斯是个捍卫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进行斗争,向虚伪和伪善进行讨伐的战士。”。 他们同情下层民众,关注社会现实。雨果在小说死囚的末日、政论教皇揭露了司法当局的腐败,批判不合理的法律制度;至高的怜悯和戏剧玛丽?都铎、吕意?布拉斯批判教会神权,反对封建专制;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境遇对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雨果企图以此说明封建专制是反“人性”的、是一切正常关系和正常情感的灾星。戏剧玛丽蓉?德洛麦鼓吹以平等、博爱的道德力量改良社会。狄更斯在小杜丽中批判国家机器、揭发社会丑恶;董贝父子和马丁?朱述尔维特揭示金钱崇拜恶劣现象,批判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丧失人性的行径;老古玩店反映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他们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他们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勾勒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充满了仁爱,没有财富地位的不平等,没有虚伪、残酷的道德和法律,没有仇恨,人们互助相爱的生活。悲惨世界的主人公苦役犯冉阿让受主教的仁爱感化了,又反过来把仁爱给了别人,他开办工厂、救济穷人、替死去的芳汀把珂赛特抚养大。在作品中表现为人人都有受教育和健康的劳动生活的权利。他在描写马德兰的工厂和劳动者的“厂里分为两个大车间,这一乡已经没有空到一文钱也没有的口袋,也没有苦到一点欢乐也没有的人家。”。由于冉阿让给大家提供健康的劳动生活的机会,使“欣欣向荣的气象广被一乡,渗透一切”。他显然把马德兰作为自己理想的化身、加上光环扩大人物的力量,借此宣扬资产阶级企业施行仁慈爱人的企图,这样的人物无疑是现实中残酷、贪婪、自私的资本家的一个参照。这在当时许许多多的“冉阿让”、“芳汀”们根本没有条件受教育的情况下,大力提倡兴办义务教育,表明了雨果对充满仁爱、互助互爱的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匹克威克外传里对理想的华尔多先生的庄园丁格莱德尔庄园的描写,表明狄更斯认为善良和同情心应该决定着人们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快乐和幸福。雨果和狄更斯之所以提倡以仁爱为核心思想,主张建立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这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雨果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那是一个历经风云变幻的时代。从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起,到1870年普法战争止,短短70年间,法国历经了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及第三共和国。在这样的政治状况下,普通人民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且无法摆脱这种悲惨命运,雨果对社会现实的洞悉使他对底层弱者充满了同情。狄更斯一家的生活是在艰难的谋生挣扎中,贫穷经常威胁并设法避免破产徒然中渡过的。他在十岁时,由于父亲被拘捕而开始担当独立劳动,和很多穷孩子一块儿做工,每天从早到深夜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给鞋油罐上粘贴商标签。这段苦难的童年经历使他看到了穷人最悲惨、最贫困的生活景况,亲身体验到劳动者每天都要忍受的紧张而疲劳的工作,切身体验使他对下层阶级产生深切的同情。他们对下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使仁爱成为他们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初形态和基本层面,并成为其作品中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的最初形式和贯穿始终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导致雨果与狄更斯由最初对下层民众的同情,而最终转化为以仁爱为核心、希望人们平等自由、互助互爱的人道主义理想呢?那就是宗教的影响,确切的说是基督教的影响。人道主义精神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博爱精神,这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基督教爱理念的世俗化。基督教中宣扬的爱是一种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精神之爱,它以上帝为中心,从人类对上帝的共同之爱推广为人类之间的同类之爱。正如基督教箴言所说“你应当全心全意的爱上帝、爱你周围的人,犹如爱自己。”。9雨果和狄更斯在对基督教的继承中,扬弃了中世纪基督教中原罪苦、来世福等违反人性的成分;而对基督的爱理念大加张扬,把爱看作是基督教的真谛;基督教中宣扬的同类之爱则成为对弱小者的人文关怀、人类之间超阶级的兄弟姐妹之爱。这使正处于十九世纪欧洲的雨果和狄更斯的思想有了博爱的基奠,为他们仁爱、平等、自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供了思想依据、并进一步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人道主义观。二雨果和狄更斯虽同为十九世纪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但由于自身经历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原因的不同,他们的人道主义又是不同的。雨果认为:革命是正确的,在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人道主义。狄更斯则认为:革命是雇主与有产者逼迫穷人而引起的,然而,暴力也会良莠不分的引起伤亡和城乡玉石俱焚。狄更斯还认为:资本家、贵族、工人、农民中都有善者与恶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1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不同雨果和狄更斯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小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博爱的伟大力量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心灵美。雨果在海上劳工的序言中写道:“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人生的神秘苦难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人类进步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法律和自然的桎梏。”10这三方面是雨果小说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雨果人道主义的核心,因为雨果的人道主义已经超越了个体、现在、历史和现实的,是广泛的、面现未来的,这使雨果人道主义思想更显得博大、非凡和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雨果把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归结为宗教、社会、自然三个方面。在宗教因素方面,雨果小说表现了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社会因素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抒发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实现人们平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以及鼓吹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大自然因素方面,雨果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他的小说主人公如冉阿让、吉利亚特、关伯仑、郭文等都有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是忘我无私的殉道者,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一种震憾人心的崇高的道德力量。正如雨果所说,他“歌颂人的意志、忠诚、使人变得伟大的那种精神。”仁爱使爱斯梅哈达以德报怨,得到乞丐王国和加西莫多的敬爱;仁爱改变了加西莫多的愚顽,使自然形体的丑转化为不可企及的社会的心灵美;仁爱使冉阿让由以恶与社会抗争转变为以善向社会赎罪;仁爱使杀人不眨眼的朗德纳克从大火中救出三个孩子、使郭文放走共和国和敌人,这种高于一切的仁慈博爱的精神感化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相对雨果只是面向了现实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解决办法就构成了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圣诞精神。圣诞精神即以仁慈为核心,用爱消灭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替代阶级对抗。这样使狄更斯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反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主张捍卫人的尊严,认为人人都有从事劳动、享受和平和幸福的权利。他们人道主义思想同中有异,却都不约而同的受到当时的宗教、哲学影响。雨果的人道主义文学发展观、审美理想、创作实践都受到基督教人文精神的影响。雨果对基督精神的肯定,是以现实对伟大的人性、人道主义精神的礼赞为目的的。雨果从原始宗教的肯定到“近代社会”基督精神的崇尚,在他的宗教世界观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即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的膜拜和呼唤,这构成了雨果人道主义最核心和最全面的概括。 雨果是唯心主义的人性论者,把一切社会矛盾,包括阶级斗争在内,都视为伦理道德范畴内的人性的“善”与“恶”的斗争。并依据这种认识通过创作来宣扬一种超越一切阶级、高居于一切阶级之上的人类之“爱”。十九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就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法国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若干重要原则写进人权宣言(1789),它规定了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推崇个人幸福、个人尊严、个性发展的思想。人权宣言中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旗帜,雨果就是在这一旗帜下从事意识形态的创作,他的思想、论著和作品归根结底都没超出人权宣言的范围。受之影响,使雨果以资产阶级的仁爱为核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成为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概括。十九世纪法国的政局变幻频繁、无产阶级崛起和发动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使雨果担心法国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所以雨果的人道主义的内涵显得更为宽泛和深远。狄更斯的宗教思想是在宗教世俗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也是朴素的,它的宗教思想只是表明一种对待宗教的立场和态度,关心穷人、关心现世、自由信奉是狄更斯宗教思想的三大特点。并极力主张基督的人道主义关怀,强调世人要在上帝的感召下相互关爱,减少对穷人的冷漠和歧视,注重爱心的传播。他充满穷人情结的宗教观,对他以仁慈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在对待人道主义原则与革命暴力实践的冲突上,雨果和狄更斯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九三年是雨果对革命暴力的态度最明确、最突出的显示。雨果以法国大革命1793年的革命史实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肯定和对封建阶级的无情抨击;同时又在革命的题材中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出了他对革命暴力和人道主义关系的看法。雨果重现了历史上两个阶级“野蛮对付兽性”的生死搏斗的真实情景:一方面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把成群的在疯狂挣扎和反扑的贵族吊死,奉行“不能宽大,不能饶恕”的政策;11另一方面,保皇党发起旺岱叛乱,“纵火焚烧城市,把所有居民都活活烧死在家里”。残酷枪杀被俘的共和士兵,疯狂叫嚣“杀掉,烧掉,绝不饶恕!”借以说明共和国对企图东山再起的封建贵族进行无情镇压乃是长期以来封建压迫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揭示了人民革命的必然性。雨果在1848年六月起义失败后,力所能及地帮助流亡的社员。这些说明雨果对革命暴力是持肯定态度的。但雨果在肯定革命暴力的同时,对于革命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认真的思索,他思想中最深刻的矛盾通过郭文、西穆尔和朗德?纳克三个形象体现出来。郭文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但并不完全赞同革命暴力,而主张宽恕、主张“打掉一切王冠,但要保护人头,革命是和谐,不是恐怖” 12的共和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它是雨果理想中的英雄。西穆尔具有英勇献身的精神,是道德的化身和人民的公仆;他在革命中具有铁面无私、不可磨蚀的革命家形象。朗德纳克是对革命既恐怖又仇恨的匪首,是反动势力的代表、共和国的死敌、卖国者,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这三个非凡的人物的结局是:朗德纳克因救三个孩子而自投罗网,人性战胜了他这个人;郭文放走了朗德纳克,在良心得到满足时,知罪自刎;西穆尔登监斩了如儿子般心爱的学生后痛不欲生而饮弹身亡。这非凡的结局凝聚着雨果深沉的思索。他认为革命需要暴力,但暴力却非万能。因为革命不仅仅要在肉体上消灭敌人,更要在精神上和道义上战胜敌人。可见雨果肯定革命、反对暴力,在革命暴力和人道主义原则上更趋向于人道主义。狄更斯在探讨人民革命的原因时,站在人民一边,对人民的苦难表示真正的同情;但当人民群众起来革命要用暴力手段对付统治阶级时,他又站在反对的立场上。他的这种矛盾态度很清楚地表现在双城记中得伐石太太形象的塑造上。在小说前半部分中,得伐石太太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女性形象,她的不畏艰险和毫不动摇为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在后来革命爆发后,她开始复仇,她冷酷无情,嗜杀成性,她的所有行为都被贬低为为报一己私仇。她利用当年梅尼特医生在狱中写的控告信,不仅要杀掉当年厄弗里蒙底侯爵的侄儿、无罪的代尔那,而且还想把代尔那的妻子、女儿即梅尼特医生的女儿路茜和外孙女也送上断头台,是何其的愚昧残暴。在狄更斯笔下,整个革命都被描写成一片混乱,绰号叫“甲克三”和“复仇”的女人等革命者,他们只知道杀人,也不问是好人还是坏人,使他们都成为了一些愚昧、盲目、残忍的恶人;他们只会发疯的毁灭,而不管毁灭的东西是否对人民有用。由于复仇心理和滥施暴力,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玉石俱焚的恶果。他完全否定革命暴力的观点在巴纳比?洛治中也得到了反映。它以1870年英国发生的“戈登暴动”为题材,描写了人民起义运动的情况,狄更斯一方面认为人民群众反抗压迫与社会不平等的动机是有充分理由的;另一方面又对群众的暴力行为表示不满,他称起义者为“暴民”,起义运动的领导者被他描绘成恶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正处于高潮时期的宪章运动的消极态度。狄更斯认为革命一旦爆发就会失去一切控制,势必酿成不可收拾的全社会的灾难。因此,他在描写革命运动的残酷时,不仅包含着对统治阶级的警告,同时也包含着对想以暴力反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警告。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对待革命暴力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反对一切敌对的暴力以及一切形式的压迫,既反对封建贵族又反对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贵族阶级的专政;他对暴力革命不理解,感到恐惧、害怕。他希望用人道主义来缓和矛盾斗争,用道德改良去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雨果和狄更斯虽然在对待革命暴力的态度完全不同,但他们对于革命暴力的态度都受到了空想社会主义不同方面上的影响。狄更斯受到其人道主义的空想性影响,他尽管承认起义群众愤怒的正义性,却始终指责把革命当儿戏改造社会现实的方法。他往往把这些问题和矛盾转移到道德领域上去,主张采取和平的途径来解决阶级冲突,妄图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去化解一切。十九世纪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不同,它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关系确立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发展的结果。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作为反映劳苦群众解放的愿望和意识的形态,它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提出抗议、对资本社会的黑暗进行揭露和抨击,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被表现得具体动人。这对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使他同情下层民众、反映社会黑暗的同时也有正义的革命暴力的肯定。3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现实性与批判性,狄更斯却宣扬善恶有报寄希望于天理的公道他们虽然都在其作品中批判黑暗,同情下层民众。但狄更斯在其作品中更多的是宣扬善恶有报,即主人公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必将得到报偿,一切“坏蛋”自应受到惩罚。如双城记中厄弗里蒙底侯爵兄弟,他们宣称“压迫是唯一不朽的哲学”,在行动上专横暴虐,手段狠毒、残酷,视人命如儿戏,迫害德伐石太太一家,诬陷梅尼特医生使他家破人亡,而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正直善良的梅尼特医生在受尽折磨后终于和女儿团聚并过上幸福的生活。小杜丽中主人公楠姆和小杜丽最后结成了幸福的婚姻。董贝中也是这样,因而,阿 ?马 ?高尔基就正确指出了董贝结局时彻底转变的虚伪做作:“狄更斯为了道德的胜利,为了证明抑制利己主义的必要,把董贝给毁了。”13别林斯基看出这点是狄更斯对于他道德人物的让步:善良应该获得胜利。雨果他自己曾说,他是“通过想象和十九世纪的三棱镜”来反映世界的。14雨果的作品遵从于现实性,从而更具有批判性。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为纯朴善良的敲钟人和吉普赛女郎、邪恶狡诈的教士和弓箭队长都安排了毁灭的结局,把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感人肺腑又引人深思。当爱斯梅哈达陷入法庭可怕的落网时发出绝望的呼号:“这真是地狱呀!” 。15最后一卷对她被捕的描写加强了揭露力量,安排即将被绞刑的阿斯梅哈达此时找到了自己的生母,欢乐的相逢立刻变成悲痛欲绝的死别。雨果以人道主义思想描写绝望中的母爱,更激起读者对封建统治的憎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雨果和狄更斯的这种差异,来源于他们当时所受的文化政治、及其个人思想认识的不同而造成。 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中产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观念论。它继承了十八世纪孔狄克的感觉学说,其代表人物德拉西表现了对十八世纪哲学的某种背离,预示着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向唯心主义转折。雨果受其影响,有着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他的人道主义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人性观之上的,雨果受到当时法国上升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并用此原则来衡量社会, 19世纪的法国,王权、霸权更替的同时雨果政治立场也不断反复,他从一个保皇党发展到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斗士的思想路程。1848后,雨果逐渐成为一民坚定的共和主义者。这一切使雨果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更具彻底性的现实性。 三 雨果、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使其在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性,由于自身阶级和时代限制又带有局限性和空想性。他们通过人道主义思想创作展示了十九世纪真实的生存图景和广阔和社会画面,其仁慈博爱的核心,对现在乃至人类永远都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注意事项

    本文(论雨果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