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毕业论文.doc
题 目: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姓 名: 学 号: 200901010169 系 别: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 2009级4班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10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论文题目: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摘 要1 Abstract1一、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掀起热潮的根源2(一)接受土壤2(二)接受主体3二、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3(一)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情况3(二)近代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汉译本特点4参考文献9致谢10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摘 要:十九世纪末期,外国小说被大量译入中国,其中翻译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当属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系列。虽然侦探小说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但它一经译介到中国,就掀起了一股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翻译热潮。本文主要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广大读者群体的需要两方面入手剖析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掀起热潮的根源;继而介绍了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情况,进一步探讨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汉译本的特点,系统地总结了晚清时期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汉译本的翻译特点。关键词:福尔摩斯;侦探小说;译介Sherlock Holmes Detective Novels Translation in Modern ChinaAbstract: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foreign novels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which translat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impact is most critical Conan Doyle's Sherlock Holmes detective novel series. Although detective fiction is a new literary genre for Chinese readers, but it is a Translation to China, set off a Sherlock Holmes novel translation boom. In this paper, both from China's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groups of readers need to start parsing Sherlock Holmes novel source of Modern China set off an upsurge. Then proceeded to describe Sherlock Holmes in modern Chinese Translation,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the Sherlock Holmes novel Chinese Translations, systematically summed up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inese translation Sherlock Holmes novel features of this translation.Key words:Sherlock Holmes; detective novels; translation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是以案件发生和推理侦破过程为主要描写领域的小说类型。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他所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一经问世就迅速风靡全球,其中塑造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虚构人物。1896年,时务报刊登了张坤德译著的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这是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读者面前的首次亮相,很快就吸引大批中国读者,在国内掀起了一阵侦探小说翻译热潮。191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程小青等十人所编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共收福尔摩斯探案44篇,成为当时最为系统、成熟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将以1896年至1916年间所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的译介情况。一、 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掀起热潮的根源(一)接受土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从丧权辱国之中反思觉醒,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也在此之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统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濒临土崩瓦解,中国传统的旧文学体系也面临着新文学的冲击。1896年之前的翻译大都集中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小说的翻译寥寥无几,直至戊戌变法前这种现象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开始译入中国,掀起了一场文学翻译热潮。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为了开启民智,开始极力推广和译介外国小说作品,强调外国小说的教化功能。梁启超指出,中国的传统小说“不出诲淫诲盗两端”1,无甚可取之处,为了介绍西方的先进文化,翻译域外小说便成了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为主笔,是当时维新派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最早译入中国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就刊登于此。由于时务报在当时的发行量极大,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中国得以迅速传播。(二)接受主体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被译介到一个国家,并且要在新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除了文体本身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之外,也必定离不开接受者的支持。侦探小说在近代中国的兴起繁荣,甚至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首先要归功于广大的读者群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扩大了市民阶层,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之余也对精神食粮产生了需要。近代译介到中国的域外小说,只有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最受欢迎。政治小说和科学小说都被译者赋予了极其强烈的个人和政治色彩,侦探小说却因为它本身的政治性少得可怜,与当时的“改良群治”关系甚微。虽然没有特别大的政治功用,对侦探小说的翻译却并没有消减,由于侦探小说内容新颖、情节离奇,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和期待视野,获得了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热烈追捧。如陈平原所言:“就文学趣味而言,侦探小说是晚清介绍进来的所有小说类型中,最对中国人胃口的。”2二、 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一)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中国译介的情况1896年,梁启超主办的上海时务报首次刊登了本报英文编辑张坤德译著的题为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的四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这是最早译入中国的侦探小说。这四篇小说分别名为英包探勘盗密约案(今译海军协定)、记伛者复仇事(今译驼背人)、继父诳女破案(今译分身案)、呵尔唔斯缉案被戕(今译最后一案)。3由于刊登在时务报这样一份在当时影响力很大的刊物之上,使得福尔摩斯探案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1899年,张坤德所译这四篇加上英国包探访喀迭医生奇案被命名为新译包探案,由上海素隐书屋出版。新译包探案中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科学严密的逻辑推理,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中国读者。除了时务报和素隐书屋的译本外,1901年,黄鼎和张在新合译了福尔摩斯探案小说集泰西说部丛书之一,包括柯南·道尔的七篇侦探小说:毒蛇案(今译斑点带子案)、宝石冠(今译绿玉皇冠案)、拔斯夸姆命案(今译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希腊舌人(今译希腊译员)、红发会、绅士(今译贵族单身汉案)、海姆。根据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记载,1902年,黄鼎、张在新又翻译出版了柯南道尔的议探案,但一直未见原本,不提。1902年,文明书局出版了续译华生包探案,译者署名为警察学生,共收探案七篇。1903年,商务印书馆又译印了六篇探案小说,名为补译华生包探案,但都均未注明译者。1904至1906,周桂笙、奚若又翻译了福尔摩斯再生案,全书共13案,但周桂笙所译的后3案不详。4此外,还有许多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译入中国,1901年汤心存、戴鸿蕖合译的红发案(今译红发会),1904年小说林社刊登的奚若、黄人合译的大复仇(柯南道尔第一篇侦探小说,今译血字的研究),等等,大都是单篇发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而后来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半农主编、程小青等10人所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可谓集晚清通俗小说作家大成之作。全书共十二册,收录福尔摩斯探案44篇。郭延礼说:“探案的译文均系浅近的文言,虽然语言风格不尽一致,但大体比较通畅,亦较忠实于原著,此可谓五四前福尔摩斯探案翻译的集大成之书了。”3根据陈平原的统计,1896至1916年出版的翻译小说中,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数量居于第一,达32种之多。阿英也在晚清小说史中说:“当时的翻译家,与侦探小说不发生关系的,到后来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如果说当时翻译小说有千种,翻译侦探占五百部以上。”5(二)近代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汉译本特点中华书局1916年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系列诸多译本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版本,由刘半农主编,程小青、周瘦鹃、陈小蝶、严独鹤等当时著名的翻译家译著,共收录福尔摩斯探案44篇,全集用浅近的文言翻译,体例完备,较忠实于原著。我们就以中华书局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为主要参考译本,对比首次刊登于1896年上海时务报的版本,从篇目名称的翻译、故事情节的增删、叙事模式的处理、人物形象的改造等方面探讨近代翻译的风格和特点,挖掘形成此种特征的原因。1篇目名称的翻译题目是一篇小说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判断小说是否吸引人的首要因素。近代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篇目名称的翻译大多与原著篇名相去甚远,有着中国本土化的特色。1896年上海时务报刊登的张坤德的四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名为英包探勘盗密约案(The Naval Treaty今译海军协定)、记伛者复仇事(The Crooked Man今译驼背人)、继父诳女破案(A Case of Identity今译分身案)、呵尔唔斯缉案被戕(The Final Problem今译最后一案)。不难看出,这些题目都是译者煞费苦心,依据小说内容提炼而得,但是这或多或少透漏出的故事情节反而破坏了侦探小说的悬疑性。因为毕竟这种新型的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译者也是为了迎合广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题目模式,仔细揣摩拟定的。如继父诳女破案很显然就是在告诉读者故事在讲述继父如何诓骗女孩的。起伏跌宕、惊险神秘是福尔摩斯探案小说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吸引大批读者的关键,但张坤德所译这些小说从题目上就暴露了案情。中华书局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虽然已经比较忠实于原著,但是在篇目名称的翻译上仍与原作大相径庭。如佛国宝(The Sign of Four今译四签名),情影(A Scandal in Bohemia今译作波希米亚丑闻),失马得马(Silver Blaze今译作银色马)等,假若不注明原文,单看这些篇名,根本无法分辨是柯南道尔的哪一篇侦探小说。还有的如剖腹藏珠(The Adventure of Six Napoleons今译作六座拿破仑半身像),弑父案(The Boscombe Valley Mystery今译作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等仍暴露了故事的线索,但较之前已经大为改观。由于过于强调翻译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教化功能,译者们反而忽略了侦探小说悬疑性的重要特质,其娱乐性和阅读性也因此大打折扣,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这种做法也是有情可原的。2.对故事情节的增删清末民初,对原文随意增删和改窜是较为普遍的翻译方法,虽然现在看来这样做有悖翻译原则,但是这在当时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的。譬如原文中的福尔摩斯有吸食毒品的习惯,他认为毒品能提神并且可以带来灵感,而鸦片战争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深重灾难,毒品也被广大中国民众认为是罪恶之源,译者又怎能让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沾染上如此恶习呢。不过相对来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翻译对故事的基本情节改动不大,大多只是增删用处不大的文字,如部分环境描写和人物性格描写,因为侦探小说要求有周密的逻辑推理,故事情节都是环环紧扣的,想要过多增删并非易事,所以译者想要改写只能选择一些次要的情节。在The Red-Headed League(今译红发会)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The road in which we found ourselves as we turned round the corner from the retired Saxe-Coburg Square presented as great a contrast to it as the front of a picture does to the back.It was one of the main arteries which conveyed the traffic of the City to zhe immense stream of commerce flowing in a double tide inward and outward,while the footpaths were black with the hurrying swarm of pedestrians. 6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余如语乃循阶而行,既至,余乃大诧,盖其地实为一热闹之场。7红发会(中华书局,1916)由此可见,原作中对环境的大量描写,中华书局版只以“盖其地实为一热闹之场”一言代之。这样改写虽然对整个故事情节影响甚微,但是熙来攘往的立体场景感却被大大削弱了。纵观晚清时期翻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翻译家们都采取“意译不译辞”的方法,译本多是以意译为主。近代译介小说最初是为了“改良群治”和“输入文明” 8,翻译家们看重的只是原作的精神内容和思想意义,而不是叙事模式和遣词造句,因此译者在翻译小说时,会将原文中有用的内容保留,将一些有悖于自己思想的内容删减,将原作进行一番改造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另外,译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千方百计揣摩读者的心理,会删去不合本国风俗习惯的内容,增加国人所推崇的思想。加上翻译家们的英语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也都良莠不齐,遗漏和失误更是在所难免。3.叙事模式的处理中国传统小说多采取由一个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剖白人物内心活动的叙事模式。而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大都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近代翻译学家面对这种迥然不同的叙事技巧,也经历了改编重构到接受引入的转变。时务报最早刊登的张坤德所译的福尔摩斯探案,有意将之类比为中国的文言笔记小说,从而获取国人的认同。9从第二篇开始,记伛者复仇事署名为“译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此书滑震所作”,译者将讲述者的角色交予滑震。接下来的两篇译作里,第一人称“余”才正式成为故事的叙述者。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也不像我国传统小说那样采取直线型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呈现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倒叙,能制造悬疑的气氛。倒叙作为西方文学的传统叙事手法,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很少出现,因而最初译者在翻译福尔摩斯探案时,往往将倒叙改写为顺叙。在译介过程中,译者逐步意识倒叙这种叙事手法的优越性,是按事件发展的顺叙手法所不及的,从而使用到实际翻译之中。如The Adventure of the Engineers Thumb(今译工程师大拇指案)开头:At the time the circumstances made a deep impression upon me,and the lapse of two years has hardly served to weaken the effect. 6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此事去今虽已两年,思之尤历历在目,盖已深印脑海,固未尝为思潮所汩灭也。7机械之指(中华书局,1916)4.人物形象的改写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如性格古怪、骄傲果敢的私人侦探福尔摩斯,温和谦卑、谨慎细心的医生华生,各色离奇案件的当事人等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鲜明。中华书局版的福尔摩斯探案与之前的各种版本相较更忠实于原著,但在翻译人物形象方面仍做了一些改造。首先是大侦探福尔摩斯。在原著中,福尔摩斯是一个冷静理智到近乎排斥感情的形象,但是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译者为他们心目中的福尔摩斯增添了几分感情色彩,使大侦探的形象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对女性形象的改写。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中有不少出色的女性,睿智、坚韧、独立,但在译者的笔下,摇身变成了谦卑、柔弱的中国传统女性。这无疑是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女性的地位仍未得到真正的改变,因此对这些女性的翻译连外貌形态也做了较大的改变。如The Naval Treaty(今译海军协定)中对菲尔普斯的未婚妻安娜的描写:She was a striking-looking woman,a little short and thick for symmetry,but with a beautiful olive complexion,large,dark,Italian eyes,and a wealth of deep black hair. 6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文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安娜貌颇逸丽,肤色雪白柔腻如凝脂,双眸点漆,似意大利产。斜波流媚,轻盈动人,而卷发压额,厥色深墨,状尤美观。惟体略短削,微显美中不足。7海军密约(中华书局,1916)原文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的异族女人,但在译文中变成了一个楚楚动人的中国古典美女。对于这样的改写,绝不能单纯的归结于译者的英文水平,而是出于对中国读者审美标准的考虑。由此可见,在近代福尔摩斯探案译介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本土文化的影响,以及出于对读者阅读习惯的考虑,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增删和改造,但在主体部分的翻译还是比较忠实于原著的。作为西方通俗小说的一种,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大量译入,并且掀起一股侦探小说翻译热潮,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的。它本身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新鲜刺激的神秘感也大大满足了广大读者好奇心的需求,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当时甚至现今都炙手可热的读物。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制约,加上译者翻译水平不一,所翻译的作品也都良莠不齐,出现了一些误译和再创造的现象,例如对篇目名称的翻译、故事情节的增删、叙事模式的处理和对人物形象的改写等,但总体来看,已经与原文相去无几。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小说类型,情节曲折离奇、艺术特色独特,对中国小说的创作模式和本土文学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基本是采用将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者的全知叙事模式,福尔摩斯探案的传入,打破了这种传统观的叙事方法,小说家们开始学习侦探小说中的叙事方法,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限知叙事视角,采用倒叙或插叙法进行创作。10福尔摩斯侦探小说这种新颖的文体结构使人眼前一亮,众多译者在翻译这些侦探小说之时,也开始跃跃欲试,试图创造出“中国的福尔摩斯”,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到民国时期,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侦探小说便大量涌现出来了,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应属“中国侦探小说巨匠”程小青,他创造的霍桑探案系列中的主人公霍桑与福尔摩斯的形象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见,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译介对中国本土侦探小说的形成功不可没。另外,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译介,使广大中国读者认识到域外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形成了一股期待阅读、欣赏外国文学的忠实读者群,为“五四”时期大量译介外国文学名著打下了基础。福尔摩斯探案在近代中国的译介,除了对中国文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外,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理性和法律意识也促进了进步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参考文献1梁启超.中国历代文论选译印政治小说序J.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5.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41-151.4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204.5阿英.晚清小说史J.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6阿瑟·柯南·道尔.The Best of Sherlock Holmes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7刘半农,程小青,严独鹤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M.中华书局,1916.8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J.新小说,1902,(1).9孟丽.翻译小说对西方叙事模式的接受与应变以时务报刊登的侦探小说为例J.西安:理论导刊,2007,(11).10毛莉.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翻译、接受与影响研究J.社科纵横,2008,(5).致谢三年半之前的我,怀揣着对文学的喜爱,来到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到如今将满四年,在带着满满的收获即将离开周师之时,不得不将感激之情一一表达。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马衡,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我的指导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循循善诱,严格把关,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想向马衡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谢谢你,马老师!感谢四年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你们的学识和风度让我难忘,感谢你们为我传道解惑;感谢我的室友、同学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今后人生旅程中的宝贵记忆;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你们无微不至的爱护免去我学习生涯的后顾之忧,你们的爱,是我坚持与不放弃的力量源泉,我爱你们。几个月的论文写作看似艰辛和漫长,有幸一路走过,我从来都不是孤单一人,再一次向所有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朋友、家人致以深深的谢意。祝你们幸福、安康!201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