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核说明.doc

    • 资源ID:2917228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核说明.doc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核说明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带有作品研读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复习要求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类型,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名著原文,又有阅读提示、扩展性阅读书目、参考书目。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王宁宁主编的世纪中国文学名著选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年月出版)为基本教材。(二)IP课件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本星期共9节课,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陈婕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学生通过网上的实时与非实时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三)网上辅导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供学生学习参考。1 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2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考试题型与方式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以20计入期末总成绩。终结性考核为开卷考试,题型为简答题60、分析题40。第二部分 复习内容 现代文学部分:一、小说部分1掌握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潜在作者与叙述者、人物的关系。体会“老梅”描写的精妙处。“表现的深切” 独特的题材: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 “病苦”。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命。独特的小说结构模式:归乡表现了无家可归、无可附着的漂泊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探索将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的叙述者“我”与吕纬甫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全篇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老梅”一段描写的精妙之处也在于此。2掌握铸剑体现的鲁迅的语言风格,“两种调子”。前后两个高潮之间的关系,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铸剑的前半部是一个悲壮、崇高的复仇故事,小说结尾复仇完成“以后”,出现了“万民观瞻”的“狂欢节”场面:复仇者与暴君的头骨混在一起,同被展览,复仇的神圣也被消解为无。尽管鲁迅在感情上始终倾心于复仇,但他仍以怀疑的眼光,将在看客面前,复仇必然的无效、无意义揭示给人们看。“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或语调或显或隐,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3掌握废名体现在作品中的语言特点。菱荡以情景进行组织。特点:大量的景物描写和随意的人物点染,语言清新流利。桥极端俭省的文字使意象繁密、跳跃。莫须有先生传用放肆的语言进行叙述,毫无节制。纺纸记.楔子晦涩难懂,但语言风行水上,起落无痕。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散文化小说,返璞归真,语言平易。 废名小说其实是供人鉴赏的小品和诗。他写生活的欢乐和苦涩,静温和忧郁,寂寞和无奈,咀嚼并表现着身边的悲欢,间或发出声声叹息。作者未必具有反礼教的意图,真正看重的乃是诗情和意趣。4 握子夜选读的象征意义,语言的节奏感。小说匠心独运地以吴老太爷因害怕土匪嚣张、共产党红军的燎原之势,而来到上海起笔,在土地革命的背景下,以吴老太爷的猝死象征封建地主阶级旧的一章已经结束,开始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新的历史悲喜剧。这一章在小说缜密的结构中起序幕作用。 语言节奏感强,声色变幻剧烈。5 掌握边城语言明静的美,体会作者对悲剧的感悟、湘西地域文化与沈从文小说的关系。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湘西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融进了他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的情感爱惜、他的理想与追求。它由沉沦的都市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这对比强烈的两大乐章构成。 他又融汇西方各现代艺术流派的表现方法,组成自己作品艺术创造的有机血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潜意识与变态心理描写在他作品里都留有印痕。6掌握骆驼祥子中语言的特点。骆驼祥子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点是不以情节故事取胜,只用朴实的叙述完成人物性格创造和主题表达。与此相适应,在语言上表现为质朴无华、干净利落,散发着北京地方语言的乡土味。小说结构单纯、紧凑,线索清晰。 7掌握正红旗下的叙述风格、语言的特点。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很值得称道,老舍把理性的反思融入形象的描绘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的讽刺笔调,特别适合小说所要表现的民族风习与反思国民性的需要。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8掌握倾城之恋选读中体现的张爱玲小说的叙述风格。用其泛着色彩的惊艳文字,刻画出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当时社会中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没落的芸芸众生相,她的作品笼罩着苍凉的气氛。我们可以通过她的作品体会到张爱玲独有的从容、散淡的丰韵、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 古典小说的根底,市井小说的色彩,西方现代小说的情调。 新、旧、雅、俗。9施蛰存:梅雨之夕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10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 作者的叙述出入于成年与童年的不同视角,都市与乡村的不同情境之间。二、散文部分1 理解野草“死火”。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反常识、反常规的想象与描写。2 掌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语感。爽朗而多嘴的长妈妈,富有个性的人物,这篇散文是一幅浓淡相间、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或世态画。语感:“憎恶”中见出温馨,充满幽默感。3 掌握灯下漫笔中的逻辑与抒情。漫笔之一:三个升级的论断。漫笔之二:前面所有文字“蓄势”,引出最后的高潮。4 掌握女吊体现的作者的匠心独运。大量铺垫,议论与叙述交叉。5 掌握苦雨中的周作人风格。他的随笔体散文(雨天的书、泽泻集是其代表)大都跳不出身边琐事的圈子:“谈酒”、“喝茶”、“苦雨”、“怀旧”、“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技巧娴熟而意味消沉、哀愁,借物咏怀。书信体,娓娓而谈。6 比较水里的东西与女吊。水里的东西 旁征博引,议论,富有诗意。女吊大量铺垫,议论与叙述交叉。7 比较苦雨与金鱼文字的异同。金鱼 嬉笑怒骂,出语辛辣。主张文学表达个人情感。 苦雨书信体,娓娓而谈。8 掌握儿女的写作笔法。儿女平铺直叙,但真诚叙事。9.理解独语、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烛虚节选、更衣记各自的写作特点。独语:以想象为材料,但好用修饰语,略伤华丽。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都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相映照。烛虚:抽象的抒情。10.更衣记各自的写作特点。以不同时期的服饰写出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取喻用词灵动而准确。 11胡适:追悼志摩 领会学者散文的特点。三诗歌部分1 掌握天狗、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闻一多诗二首、戴望舒诗二首卞之琳诗二首、艾青诗二首、冯至诗二首、穆旦诗三首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天狗:充满了诗人自我崇拜、自我赞美的激情,有时也表现着他自我解剖、自我改造的思索。无羁的想象。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 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 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 发现:表现了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托物寄情,讲究比喻的使用。提出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主张。戴望舒诗二首: 戴望舒的诗集中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后某些知识分子的浓重的幻灭感和失落感。浓烈诗情的象征意象。讲求曲折地表现现实情绪。卞之琳诗二首:诗的小说化和戏剧化,乡愁。 艾青诗三首:艾青的诗虽然不拘形式,但却十分重视技巧, 讲究艺术性。艾青诗歌以散文美, 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注意意象的捕捉,诗意含蓄, 绝少直抒胸臆之作。冯至诗二首: “诗与思的结合”,“沉思的诗”的特点。穆旦诗三首: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四戏剧部分1 掌握酒后的戏剧语言和戏剧结构特点。潜台词,精巧的戏剧结构。2 掌握日出的台词特点与戏剧冲突。把“有余”和“不足”两个世界的景象都展示在观众面前, 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里外两面, 态度鲜明地突出了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的主题。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 充分的性格化和动作性。3 掌握雷雨的人物关系与性格。现代文学部分:一、 小说部分1,汪曾祺:故里三陈 1、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每篇写一位有特殊技能的故乡人物。小说并没有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直接描写,更没有刻意设计情节和矛盾冲突来加强故事性,但人物的基本特征却并没有因此淡化,反而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此,汪曾祺曾认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选择另外一些写人物的小说来与故里三陈比较,领会这篇小说在表现人物上的独特手法。2、第二篇陈四直接写到人物的部分非常少,大量的笔墨都在描写迎神赛会的情景,详细地介绍了“迎会”的各个队列安排、着装、表演等,对于陈四的介绍只限于小说结尾的段落。你怎么理解小说的这种安排?你认为民间风俗是否可以作为小说的独立因素?结合这些问题来理解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2,方方:风景,阿城:棋王(节选) 1、小说主人公王一生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下棋”。你如何理解作品的这种安排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注意联系作品写作的背景来思考。 2、小说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的白描,略带幽默感,避免情感的过分外露。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品大量使用动词,很少用形容词;句式简短,避免用长句有关。试以相关段落为例,分析这种语言风格。4,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1、小说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金色的红萝卜”。联系这一意象 感受小说所传达的情绪、感觉。注意体味小说结尾时直接透露出的情感“他恍惚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象遍地是火苗子”“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里,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让人难受”“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一条鱼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由“阳光”、“通红”的土地、“孩子”以及“寻找”的动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区别于一般以“故事”为主的小说,这篇小说着重表达的是“感觉”。这主要是通过小精灵般的黑孩的眼睛和感官印象呈现出来的。这使小说具有“超现实”的诗化色彩。但与此同时,小说并没有放弃关于现实的描写,如小石匠、菊儿、小铁匠、老铁匠等人的故事。你认为将“透明的红萝卜”呈现于这样的现实中有何意味? 5,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节选) 1、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虚构自己”的小说,即以“小说”这一艺术虚构形式讲述作家本人的故事。注意小说整体结构安排上的“装饰感”:即第一、三、五、七、九章从横向上讲述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第二、四、六、八、十章从纵向上讲述母系、父系的家族历史。基本的叙事方式,是为“有限的个体经验性存在”寻求“无限的抽象关联”,或者说,是为“具体的景观”寻找“抽象的虚构”。比如,在谈及个人的爱情经历时,小说不断地上升为对“爱情关系”的抽象议论。你如何理解这一试图融汇写实/象征、纪实/虚构、经验/理性的“古典主义”创作倾向? 2、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自传性”小说。但与其他的同类小说不同的是,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对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有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即,它不仅告诉我们她经历了什么,而且告诉我们她在如何“叙述”这一经历。找一两篇自传性小说,进行分析比较。 3、重点阅读“第九章”。体味小说的标题“纪实和虚构”以及副标题“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这既是对作家创作经历的反省,也是对“写作”这一行为的思考和反省。“写作”为什么被称为“在纸上造房子”,同时又被称为“带有自传性的记录”? 6,王安忆长恨歌 7,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一、小说讲述的是许三观一生中的卖血经历,从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到60岁时再也卖不了血。促使许三观卖血的动机,与一个普通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相连,如结婚、性爱纠葛等,也与当代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重点阅读第十八、二十五章,注意“历史”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许三观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物的对话和语言做了最大限度的实验。人物的对话和语言不仅是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境和结构转换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形式上采取了多种重复的方式。如“他们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等在不同段落中反复出现。这种有意强化对话并重复使用同样的语句的做法,在小说结构和节奏上造成了一种“复沓”的效果。这篇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有控制力的冷静、朴素的叙述风格,即得益于此。阅读小说时注意体会小说的这一特点。 三、重点阅读第二十九章。此前的卖血情境都呈现于琐屑日常生活情境中,并采取一种略带幽默的叙述语调。而这一段落则采取了与圣经中漫游经历相仿的写法,从而使“卖血”的苦难性质表现出来。这是小说的“高潮”段落,就象一个在此前间隔地回旋的音符,在这一段落中密集出现。注意体味这种情节、节奏、叙述方式等在整体上造成的形式意味。二散文部分1,*巴金:十年一梦 十年一梦写于1981年,是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第三卷真话集中的一篇。随想录的核心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所做的回顾和批判,十年一梦是反映这一主题思想的代表性作品。 1,注意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注意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如何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 2,注意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 3,更深入的第三点,是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 2,杨绛:隐身衣 1、隐身衣是杨绛散文集将饮茶中的最后一篇,也称废话或代后记。文章值得注意的第一个层面,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即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2、第二个层面,是由这种人生态度所构成的观察世界和人生的基点和境界,并由此形成的叙述风格。作品在关于“隐身衣”故事的讲述中,温婉而简约地刻画出“世态人情的真相”以及作者的人生态度。对于人世的争端和艰难,文章基本上采取的是走出事态之外的平静审视,既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获得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效果。试比较杨绛的这种叙述风格与巴金文章的差别,并谈谈你对这两种风格的理解。 3,贾平凹:商州又录 这是80年代前期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前有商州初录,后有商州再录,故这一篇称商州又录。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季节的时序只是一个大致的线索,更象是由11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用心体味每一段落营造的画面感极强的意境:注意用字(如“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中的“红”、“绿”、“瘦”字);注意以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的感觉(如“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他的脚印”);注意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包括人与物,物与物),尤其注意其中视点的转换或无主体的句式造成的透视效果。 4,杨朔荔枝蜜 5,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地坛”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 体味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注意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氛围。 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认真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残疾、幸运/不幸、生/死、苦难/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注意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6,韩少功:灵魂的声音 这是韩少功写于1991年的一篇议论性的随笔,在对小说创作的整体现状做了一番描述和评价之后,作者认为对于小说来说真正重要的是“重新获得灵魂”和“精神自由”。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90年代社会心态和文化氛围的颇为尖锐的批判。注意作者在作出类似描述时所采取的基本立场及其所持的文学观念,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文章提到了当代两位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可参考其中的观点来加深你对这两位作家的理解。 7,*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这篇随笔和王小波的大部分文章一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社会、思想问题而发,并在戏噱笑骂间表明自己的态度。注意体味文章的这种批判性。 注意论述过程中议论和叙述的有机结合。文中有大量随机引入的个人经历或有趣的故事,论述者的观点和态度即蕴涵在这些叙述性的段落之中。 注意体会作者如何游刃有余地使用多种“反讽”性语言。例如“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是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一个”略带夸张的形容词“痛苦”、“坚强”等,调侃性的语意转换:“的确不够但绝不是”,共同构成“反讽”的多意性和暧昧性。三 诗歌部分 1,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这首诗借助一棵被伐倒的枫树,寄托诗人所体验到的人生的创伤和痛苦,具有咏物诗的传统表现方式。但是诗的情感,与作为情感、经验的寄托和构形物的枫树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比喻性质的关系,而能够在主观与客观的相互投射中,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复杂的情境之中。注意领会这首诗如何以客观的物象表现主观情感,从而,“伐倒了/一棵枫树”在诗句的结尾时上升为“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参阅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的相关部分。2,闻捷苹果树下3,北岛:走向冬天、古寺 注意体会诗歌意象的象征性内涵,如“冬天”、“乌鸦”、“月亮”、“石头”、“钟声”等。这些意象在诗中往往蕴涵着某种对比性的价值取向,如“理想”/“现实”、“合理的人性”/“破坏人性的力量”等。意象间的对比和撞击造成了一种悖论性的情境,以表达叙说者复杂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冲突。 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理解为何在走向冬天的结尾处,要以“而冰山连绵不断/成为一代人的雕像”来概括全诗表达的情绪。古寺写到了荒凉古寺中的蛛网、暗哑的铃铛、荒草、残缺的石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废墟场景。注意体味其中的象征内涵。4,*舒婷:致橡树5,翟永明:母亲 一、这是翟永明1984年写作的由21首诗组成的结构完整的组诗女人中的一首。注意理清这首诗的语义脉络,并从生与死、母女代代相袭的命运等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痛楚情感。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结合女人组诗,并细读母亲这首诗,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 二、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仔细体味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6,海子:麦地与诗人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的诗歌创作分为短诗和长篇史诗两种。他的短诗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并在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上别具一格。他的抒情短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能引起普遍的共鸣。这一方面得益于语言上的精当和表现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诗歌作用于某种集体无意识性质的普遍心理共识。 麦地与诗人:注意构成海子诗歌中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麦地”。这一由诗人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验而获得的形象,在诗歌中凝结为象征性的生存本体。1、仔细体味“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分析诗句如何把单一的诗歌意象转化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主观情境;2、这首诗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联系最后一句“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思考麦地所问的是什么,而诗人的回答又是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是海子最后一首抒情短诗,注意分析这首诗怎样以“十个海子”这种抒情主体自我分裂的意象,传达伤痛而荒凉的心境。“春天”、“十个海子”、“光明的景色”、“跳舞,唱歌”等外化或戏剧化的情境,是怎样被用来表达难以言说的情绪的?7,于坚:尚义街六号 这首诗发表于1986年11月号的诗刊,曾引起被文学史称为“第三代”或“后朦胧诗”诗人的口语写作。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中,于坚曾说明,尚义街6号是他大学时代和一群被称为“大学才子”的朋友们聚集的地方,因此尚义街6号和诗中写到的那些人都是对于真实经验的记录。对于这种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纳入到诗歌写作的诗,你认为和你所读到的许多兼有抒情性的叙事诗在所传达的“诗意”上有什么不同?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把口语作为主要的诗歌语言。这些口语是直白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词,与我们所熟悉的隐喻性的诗化语词相比,它们往往不负载双重或多重语义,而只是对日常经验的平实记录。但是一旦日常语言转化为“诗”,它显然又具有了不同于“真实经验”的更多内涵。注意结合“第三代”诗人所倡导的“诗到语言为止”、“回到日常生活”等观念,来体味这首诗在诗学观念所做的尝试。四 戏剧部分1,老舍:茶馆(节选) 茶馆(第一幕)是中国话剧史空前的一幕,出场人物之众多、对白之精到是中外话剧罕见的。这有赖于剧作家老舍、导演焦菊隐以及满台好演员的“绝配”。现从剧本角度提几个可供分析的问题: 1、欣赏剧本主要是看对话如何展现人物性格和推进戏剧冲突,本剧出色之处也在人物对话,比如台词最多的王利发与最少的马五爷,都能以极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们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马五爷开口三次,台词一共三十个字,却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请为每个角色找一句最能体现性格的台词。 2、角色众多,满台都是人,不可能同时参与对话,本幕可分数节,每节以几个人为主,发展一个冲突。请为划分段落,并体会如何过渡,以哪个角色“串场”。*3、茶馆曾拍成电影,有条件可以一看,注意舞台设计、演员调度等细节,并与剧本比较异同。思考题: 一小说部分1理解民间风俗是否可以作为小说的独立因素。2联系故里三陈,分析汪曾祺小说特点。3怎样理解作品中王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吃”与“下棋”之间的关系?理解透明的红箩卜“超现实”诗化色彩。把握王安忆小说“古典主义”创作倾向。分析王安忆小说对个人经验的虚构以及对虚构行为纪实性的呈现。分析许三观卖血记的叙述风格。 二散文部分1理解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有何特点?2理解汪曾祺散文午门忆旧在状物、叙事时文字的特色。3理解王晓波随笔思维的乐趣中“反讽”性语言的运用的意义。联系隐身衣,比较杨绛、巴金散文的叙述风格。理解贾平凹商洲又录中特有的传统文化韵味。三。诗歌部分1理解牛汉“咏物诗”的特点。理解母亲一诗的抒情特点。理解春天,十个海子的意象运用。分析北岛、舒婷诗歌的象征、意象的运用。四戏剧部分1阅读、理解茶馆的台词,戏剧冲突。2分析茶馆中对话是如何推进戏剧冲突的?你认为民间风俗是否可以作为小说的独立因素?

    注意事项

    本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考核说明.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