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举隅(级;中国古代文学3) .doc
一、填空1.柳永,字 景庄、柳七,词集称 乐章集 。2.“中兴(南渡)四大家”中以 陆游 的成就最高,于诗史贡献最大。3.宋元话本小说主要保存于 清平山堂话本 、 京本通俗小说等典籍中。4“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指的是 杜甫 (祖)和 黄庭坚、 陈师道 、 陈与义 三人。5.马致远杂剧的代表作是汉宫秋,取材于昭君出塞 的故事。6.“西崑体”因 杨亿 所编的 西昆酬唱集而得名。7.“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见于 姜夔 的自度曲扬州慢。8“话本”是指宋代的_讲话底本_ _(填文体名),其意指 以民间口语为主写成的白话小说。9.救风尘的作者是_关汉卿_;墙头马上的作者是_白朴。10.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11.金代最著名的诗人是 元好问 。12.“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 苏舜钦 和 梅尧臣 。13.“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 苏轼 、张耒和 晁补之。14.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15.“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 苏轼 、张耒和 晁补之 。16.白石道人是 姜夔 的号,其词风格 清空高洁 。17.南戏是 南曲戏文_的简称;南戏代表作是 张协状元。18.北宋诗坛“苏梅”并举。苏诗风格 豪迈 ,梅诗风格 精微 。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19.南宋“中兴四大家”指的是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 和 尤袤 。20.辛派词人的主要作家有 陈亮 和 刘过 等。21.南宋词人姜夔的自度曲暗香、疏影词牌名取自 林逋 (填诗人名)的 山园小梅。22.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南戏是_南曲戏文_的简称。二、名词解释1.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2. 西崑派:由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得名,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全部为近体律诗,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3. 婉约派:中国宋词的流派之一婉约派诗词以柔美见长,侧重闺情绮怨,结构缜密,音律和谐,语言清润。在宋词词坛上较豪放派更据支配地位。以晚唐诗人温庭筠、韦庄为先驱,为花间派鼻祖。宋词中的代表有李清照的漱玉集等。 有宋代柳永、秦观等等5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摆脱前人的藩篱,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人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取材主要是自然景物,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语言自然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妙趣。它把江西诗派的师法古人、艰涩奇峭变为师法自然、自然平易,在创作方向上是对江西诗派的一个变革。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是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7.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8.书会才人:指中国宋元南戏与早期元杂剧的编撰者。书会原为读书场所,至南宋遂演变为伎艺人编写话本、戏曲、曲艺之所。书会里的编撰者称为才人,大多是出身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以在勾栏、瓦舍编写话本、戏曲谋生9.南戏:也称“戏文”,宋元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戏曲艺术。因最初形成于温州,故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宋杂剧等影响。北宋末、南宋初已形成,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音乐上以南曲为主。剧本约二百种,全本留传的仅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等十多种。10.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由正旦所唱的本子叫做“旦本”,由正末所唱的本子叫做“末本”。11.屯田家法:又称 “屯田蹊径”,指柳永在慢词中“善于铺叙”而又“有过前人”之处的“以赋为词”。屯田家法的本质是把异时性和叙事性注入到以抒情为本位的词体之中,使词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或逐次燃亮,或今昔互映,又巧妙地对景物、情感、事件、人物进行选择性对接,使整首词情景交融,人事对映,过渡自然,从而将情感的抒发推到极致。周邦彦对此予以全盘继承,而且还进行了变化与发展,使之成为清真词的一大艺术法门。 三、默写并赏析1.默写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并赏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想象丰富,历来广为传诵。2. 默写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并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集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是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如这首如梦令,便是一首“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地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叙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3. 默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全词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将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融为一体,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上片侧重写天上,反映了作者“遁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但“入世”思想战胜了“遁世 ”思想; 下片侧重写人间,反映了作者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但理智战胜了情感。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词人似与明月对谈,探讨人生的意义,最终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摆脱了苦恼,实现了旷达。全词构思奇逸飘渺,内容丰富多彩,意境空灵豪迈,风格旷达飘逸。 4. 默写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并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5. 默写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并鉴赏。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6. 默写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赏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片通过赞扬孙权、刘裕,表达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妁历史事实,忠告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达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决心。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正确使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7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并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8默写陆游游山西村并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明丽的山村风光景物,反映了农民待客的真诚热情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表现出诗人与农民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本诗善于抓住农村具有典型特征的事物,来表现农村生活,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此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生动的语言、明丽的色彩,写出了浙东一带丘峦起伏、河流纵横、道路曲折、花柳交映的美好景色,表现了作者又惊又喜的心情,写得流畅生动,富于理趣,是被人传诵的写景寓理名句。9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并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是他在赶赴救灾的路途中,目击人民苦难而写成的。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感叹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实际上却是哀痛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和动乱中所遭遇的深重苦难,揭示出统治者的更替和享乐是人民苦难的根源,传达了人民的呼声。全曲感情深沉,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特别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二句,8个字写出了千百年封建社会的共同特点,警示千古!10.默写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并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马致远、也是元代小令中最著名、最受人称道的一支,虽只有5句,28个字,篇幅短到不能再短,却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野夕照图,被誉为“秋思之祖”。 小令前3句,由9个不同事物组成,全为名词没有动词,却刻划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渲染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作者从近处写到远处,从景物写到人,从外界写到内心。篇末一句,感情凝聚,点出主题:“断肠人在天涯”。全曲都是写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孤独悲愤之情从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意境清新悲凉,语言音节和谐 ,画面色彩鲜明,确是一首绝妙好词。11.默写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并赏析。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之曲。作者在曲中抒发了统治者穷奢极欲,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曲子对于项羽、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仍的元朝社会,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积极意义。这首开头也是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乌江岸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这是一;二是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感慨,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12.默写乔吉中吕卖花声(悟世)并赏析。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卖花声·悟世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散曲。此令开篇,即用一个简洁的鼎足对,指出作者的意志犹如久经锤炼的钢铁,而富贵功名则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虚幻缥缈。作者在后半部分直言隐居时困顿窘迫的生活:一幢破旧的竹篱茅舍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屋内残酒剩菜,寒气逼人。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一边用剩酒残羹果腹,一边则只能在竹篱茅舍中,在如豆青灯之下苦读。作者宁愿清贫,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节操,表现了元代士人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取向。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柳永词在题材方面的开拓。(1)展示了广阔而丰富多彩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如望海潮 (2)写羁旅行役之苦和身世之感。如入声甘州 (3)大写特写下层歌妓的生活和感情 (4)完成了由士大夫词向市民之词的转变2.简析柳永雨霖铃融情入景的笔法。这首词采用融情入景的笔法,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上阕借“寒蝉凄切”、“都门帐饮”等饯行时的环境和场面,抒发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有意境。3.分析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句的艺术魅力。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画龙点睛之笔,把整阙词的主旨格调拔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于婉约情思中现豪迈气骨。正是这句体现了词人的爱情观:何必感伤别离的愁绪,何必在乎非得朝共暮处的长相厮守,只要两情心心相印,天长地久。这样的爱情才是人间至情、至爱,更为感天动地。这种独具丰采的构思,别出心裁的意境,给读者以旷达高亢的心灵启迪和回味绵长的情感回荡。因此这句爱情名言,流传千古,呈现出历史弥新的艺术魅力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何被称为“创意出奇如此”?答:这句话采用了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寻寻觅觅”表现的是动作,体现了若有所失的惆怅,“冷冷清清”表现自己是环境,表现了寻而不得的无奈,“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作者凄若愁绝,血泪交流的内心感受。这14个音节都为齿音,增强了凄清的气质。尤其是叠字的运用,拉长了体验,言有尽而意无穷。5.简析周邦彦在词史上的贡献。周邦彦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和才能,在词史上的贡献颇多。一是整理了一些古词谱,还创制了许多慢曲新调;二是作词不仅讲平仄,有时还严守四声,音节和婉,歌、诵皆宜;三是善于运用去声字,以振起声调,有时又夹以句中韵,读来显得和婉;四是精于炼句,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总之,周邦彦在词的艺术表现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既为北宋词艺术作了总结,又为南宋词开了先河。6.简述苏轼前赤壁赋的主旨及主要表现手法。主旨:前赤壁赋写明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情,探索人生与宇宙哲理。文章表达了作者在被贬的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心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表现手法:前赤壁赋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曲尽其妙。 7.分析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写作特点。一是句句转折。首句写世人定论,孟尝君能得士;次句给以否定,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第三句假设,擅齐之强,得一士则可打败秦国;第四句结论,因为有鸡鸣狗盗之徒,所以不能得士。句句转折,起伏跌宕。二是文短气雄,全文不足百字,却一扫千年定论,推陈出新,表现了政治家的非凡见识和气魄。三是言简意赅,虽只寥寥数语,却是起承转合,表意周全,可谓字字玑珠,句句锦绣。8.简析杨万里诗歌的写作特点。一是构思巧妙奇特,想象丰富多彩;二是语言通俗活泼,笔调幽默诙谐;三是风格浏亮轻快,意境亲切感人。如小池,描写小池景色,巧妙地捕捉了富有生机的细节,加以点缀,诗句脱口而出,口语灵活自然,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美感,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更是写得形象生动,清新自然,令人玩味。9.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概括对举了哪些内容,来构成威武雄壮的出征图幅的?这联全由名词构成,楼船和铁马是作战的主体,夜雪和秋风是描绘了作战的背景。瓜舟渡和大散关点明了作战的地点,读者通过这些画面也就想象出士兵作战的情景。10、简析窦娥形象。11.简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点。艺术特点:(1)、以景达情,融情于景。前三句写游子秋日黄昏旅途所见之景,每句并置三样景物,构成一幅萧瑟苍凉的图景,描绘了游子骑着瘦马在茫茫古道上踽踽独行的形象,让读者从这独特意境中想象游子漂泊天涯的苦情。第四句再把这幅图景置于“夕阳西下”的凄凉迷背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题,把前面各个景点联成一体,使景语皆成情语,令人回味无穷。(2)、善用反衬比照。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凄凉暗淡,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迷茫悲凄,而第二句“小桥水人家”却是安闲温暖色调,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这使画面富于变化,而意境仍是和谐统一的。(3)妙语天成,前三句每句三个名词组成,每一个词表现一个意象,其间不着一个关联词语,以游子羁旅愁情把一个个意象串联起来,妙合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流转自如,“深得唐人绝句妙境”。12.简析高祖还乡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强烈的讽刺性,嬉笑怒骂,象一出滑稽可笑的讽刺喜剧。(1)、新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作品运用代言体的方式从一个乡民的角度去写,用乡民眼睛观察,用乡民口吻叙述,具有极强的讽刺喜剧效果。(2)、语言俚俗生动,幽默诙谐,比喻新颖,妙趣横生,大大增强了讽刺力量和喜剧色彩。 13.简要说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艺术风格。一是情景交融。其中有的曲词句句景语,字字含情,如端正好,前三句写景,通过对暮秋时节的蓝天、白云、西风、大雁等萧瑟凄凉的景象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崔、张依依惜别的情景,更衬托出了莺莺痛苦欲绝的心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二是情深而词透。如快活三先一句“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已刻画出了莺莺感觉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心情, 接着再补写一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通过莺莺酒食还不如泥土感觉,更深入一层地写出了莺莺因痛苦欲绝而心如死灰的心情。 三是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将莺莺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等心情通过14.简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有以下6点:一是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增,为杂剧的繁荣创造了物质和群众基础;二是统治者的爱好、需要和利用,直接促进了杂剧的发展;三是新型剧作家群的出现、思想控制的相对宽松、“书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繁荣剧本创作和提高质量;四是中外文化交流,北方民族音乐传入,有助于丰富杂剧表演;五是能反映生活和人民意愿,为人民所关注和热爱;六是戏剧艺术经过长期孕育而趋于成熟。15.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1)结构:四折一楔(xi)子;(2)演唱形式:一角主唱;(3)剧本形式:题目、曲、白、科五、论述题1.试论述欧阳修在领导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主要贡献。在理论上,他们始终尊韩崇儒,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在创作上,涌现了众多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如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洵六国论、苏轼喜雨亭记等等,都是千古名作。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完成了韩柳的未竟事业,使奇句单行的散文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从而奠定了宋代以后的文章风貌,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与“唐音”迥然有别的“宋调”,并影响了词、赋的创作,使词风向疏隽豪放的方向发展,对宋代及其后世文学,影响深远。(1)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与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很大,足以与韩愈想媲美(2)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之文弊,他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3)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4)将建立流利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使宋代古文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济的成熟风格。(5)确立了散体文的地位,从而发扬光大,避免了重蹈覆辙。(6)以宋诗发展的角度看,当时有不少诗人团结在他的周围,朋辈如梅尧臣、苏舜饮,后学如曾巩、王安石、苏轼等,继承了发展诗文的创新精神。(7)他大力彰扬的是梅尧臣的“诗穷而后工”的奇峭以及苏舜饮诗的豪放,他自己写诗也带有韩愈那种浩荡变怪的散文化倾向,好议论,重气格,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2.试论述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的主旨及主要表现手法。作品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怀念北方故土,渴望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出对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极度不满。 (1)寓情于景,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突出的表现在作品的上阙,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 (2)妙用典故抒情言志是这首词作艺术上的另一个特色,词的下阙连用三个典故说明自己的心境,此典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朝政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尽管壮志难酬,但也不愿学张翰弃官归隐。 (3)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领袖,这首词写的慷慨悲壮,体现了辛词豪放沉雄的风格。3举例阐述苏轼诗歌议论化的特点。结合形象融入有感情的议论,对抒写的自由和行文的流畅有所帮助。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颇具理趣的指出了人生的暂短性、流逝性,虽有议论成分,然而由于比喻贴切,却不会令人生厌。苏东坡的哲理诗则是哲理和形象的结合,理和情的统一,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借庐山景,引发了一个令人深省的哲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以议传理,理趣理深 议论和意象相结合,意理相得益彰 议论带情韵以行,情理交融 4.试析关汉卿窦娥冤的艺术风格。窦娥冤在艺术上也是很成功的,整个戏中规中矩,是元代杂剧艺术的典范性作品。(1)全剧戏剧矛盾尖锐集中,冲突始终围绕着主人公窦娥展开,重点在表现窦娥的“冤”。全剧层次分明,不枝不蔓,过场戏十分简洁,非急需交代的问题一概予以省略,如关于窦娥结婚及婚后情况,剧本都省略不写,甚至连窦娥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剧作都有没有提到。除用楔子交待窦娥童年身世外,帷幕启处见冲突,第一折即展开张驴儿逼婚情节,第二折写冤狱的形成,第三折高潮。(2)剧作的语言也是很感人的,几乎看不到雕琢的痕迹,许多说白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口语化,那样自然流畅。唱辞虽然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却真切生动,不事藻绘,通俗生动,充分表现了关汉卿作为元曲本色派语言大师的本色,真已做到写景如在目前,叙事如其口出,本色、自然而生动。5.为什么说陆游的诗歌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他的现实主义精神颇接近杜甫,也有“诗史”之称,主要表现在他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诗材,全面深刻地表现那个时代,表达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但他重抒情,不重叙事;重主观,不重客观描写。夜读有感“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南宋的现实正是如此。 陆游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他对于理想的追求。他毕生盼望恢复中原,国家统一。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始终保持着满腔的热情。雄放磅礴的气势,是陆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特别是他的古诗,笔墨淋漓,意气酣畅,雷厉风行,极有气魄。胡无人 、出塞曲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如出塞曲“千骑为一队,万骑为一军。朝践狼山雪,暮宿榆关云。将军羽箭不虚发,直到祁连无雁群。隆隆春雷收阵鼓,蜿蜿惊蛇射生弩” ,写出了进军神速、声势凌厉、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这些诗歌,既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又有虚构、想象和夸张,是表现时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题的抒情艺术,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6.赵五娘形象分析。一是民间妇女性格。赵五娘的民间妇女性格表现在“糟糠自厌”、“祝发买葬”等民间类型的故事情节之中。 这种民间妇女的性格主要是那种勇于承担苦难的自我牺牲精神,那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爱情,那种不受功名利禄引诱的纯洁朴实的生活理想。 二是艰苦斗争的性格。赵五娘在重重艰难困苦中苦苦挣扎,吃糠咽菜,饥寒交加,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三是双重性格。 一方面,赵五娘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克己待人,勤苦自立的传统美德和坚韧不拔、忘我牺牲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她身上不可避免地也留有时代的印记:奴隶式的驯服,一鞍一马,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7.试述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的性格特点及文学意义。红娘是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她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是非分明。红娘语重心长地教诲张生,不能一味沉湎在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之中,不要因为爱情婚姻忘记了男儿的鸿鹄大志。这里的大志,指的是封建社会的仕途。从这里看出这位侍候小姐生活的丫头,是位头脑清醒、心胸开阔、是非分明、有远见卓识的女子。 二是机智过人。如拷红中,红娘在与夫人争辩时,对老夫人晓之以理,机智过人,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是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典型。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应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几句话,使老夫人心服口服,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机智聪明,有勇有谋。其文学意义是:红娘这个艺术形象,打破了俾女对主人逆来顺受、百依百顺的传统,塑造了一个是非分明、机智勇敢,敢于与主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并取得胜利的形象,无论在思想意义和艺术描写上都达到最高的成就,只有红楼梦中的丫环艺术形象才能与其前后辉映和互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