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法毕业论文.doc
图书分类号:密 级: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法学生姓名班 级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所拥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浅析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风格及演奏技法摘要:莫扎特的作品优美、动听,神奇地创作出全世界听众都能接受并喜爱的国际化音乐语言,他的作品风格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亲切、委婉、平易近人的。情感和理性完美的统一,在这些看似简单清新的音符里面蕴藏着浓厚典雅的美。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75年,是当今被演奏最多的十大小提琴作品之一。该曲具有优美的旋律、细致,而并且热情、动力,展现了音乐家对于艺术的追求,奋不顾身之情。关键字: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艺术特色Summary:Beautiful Mozart, sounds, magically create a worldwide audience can accept and love the international musical language, his work style to the world the impression that kind, tactful, approachabl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perfect unity, in which these seemingly simple fresh note bears a strong and elegant beauty. Mozart Violin Concerto was written in 1775, is today one of the top ten most played by violin works. The song is not only a beautiful melody, delicate and full of passion, energy, fully embodies the young Mozart music for unique artistic pursuit.Keywords: Mozart; Violin Concerto; Art Features目录绪论31.1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31.2 艺术价值4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特点52.1 欢快爽朗的旋律基调52.2 古典主义的音乐结构62.3 传统严谨的伴奏音型73.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处理73.1 音准与节奏的准确73.2 装饰音与华彩乐段的演奏83.3 和弦的奏法83.4 弓法的运用94.总结9参考文献:10绪论1.1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莫扎特(1756年至1791年)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莫扎特是历史上罕见的音乐天才,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父亲列奥波德是一个小有才华和著名的作曲家。沃尔夫冈的童年就显露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然而为了生活进行繁重的创作,表演以及贫穷损害了他的健康,这样他年仅35岁却已经去了天堂。他的乐章成为了音乐的宝贵遗产珍品。这些珍品包括:22部歌剧,交响乐41首,27首钢琴协奏曲,17首钢琴奏鸣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35首钢琴奏鸣曲,23首弦乐四重奏,1首安魂曲,此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器乐和声乐作品。事实上,莫扎特的艺术成就不都是来源于他的天赋,他也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来写音乐,努力学习,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音乐展现出来。这也是在莫扎特的音乐永恒的一个重要因素。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A.Wolfgang Amadeus Mozart),意思是“上帝的宠儿”,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音乐学校的代表表演家。 1791年12月5日在维也纳去世。从小在3岁的时候显露过人的音乐天赋; 5岁的时候成为作曲家。据悉演奏技巧仿佛天生一般,学习音乐时的进步是惊人的。 截至1773年年底,17岁的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他父亲的指导下,进行了被旅行演出中断了的音乐学习和文化研究,同时沉淀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和材料的优势,创造了一大批作品的,成年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仆人地位不满的状态。为了个人和创作自由,他一次又一次经历了激烈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大主教的同意。在九月1777年,与她的母亲进行两年的巡回演出,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为了永远离开萨萨尔茨堡。他曾在慕尼黑,曼海姆教学,表演,进一步深化认识不平等社会的现状。 1778年3月23日,莫扎特和母亲抵达巴黎,当时的巴黎处于两派人马抄的人仰马翻的混乱历史,谁也没有留意非神童莫扎特的情绪。莫扎特找工作,但充其量只能在凡尔赛宫演奏管风琴,这使得他心情极度郁闷。同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7月3日,这是一个年轻的莫扎特这样经历的家庭最可怕的打击,感情的受挫,未能寻求理想的就业机会,使莫扎特对当时的社会具有透彻理解。他不得不在1779年1月中旬回到萨尔茨堡,重新担任了当地大主教处的乐队长这一职务。在萨尔茨堡的几年,莫扎特在作曲风格逐渐形成,如歌的旋律,风格热情,广泛的流派。正是因为这样的音乐风格,在国内音乐诠释出众,评论家开始关注莫扎特的音乐。隐藏在音乐又突然消失了的小调,不经意的和炫,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在叙述着一个开朗的故事,但经过莫扎特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好像这些情绪猛地出现,又立刻被欢快,和谐的音乐情绪再次淹没了,而这种风格的音乐出现最为明显出现于在他母亲去世后。本文所述的这部作品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作者十九岁时完成的,和A大调第五协奏曲,共同被世界称赞为最完美的两部作品。莫扎特的作品塑造的任务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使人们心情愉快,格调高雅构成莫扎特的主基调,在他的艺术表演作品也充分体现了乐观,鼓舞人民的精神。31.2 艺术价值莫扎特的小提琴曲目具有抒情风格,作品优雅,充满强烈的旋律,大多适合唱歌,充分发挥并丰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表现了莫式特有浪漫、甜美地抒情表达方式,显明地展示了莫扎特独特的风格,在莫扎特充满歌剧化的音乐语言里,包含着某种戏剧性的情节,情感的变化显得敏感而多元化。音旋律就像在多种多样的交流,不同的情感的旋律特点,出现各种能力二重唱。在莫扎特的作品不是只打每个部分的乐器,而是每个角色的歌唱形式的交换过程。显示的独奏乐器和特征的形式采用全频段之间的对话,乐队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独奏乐器的伴奏,而是采用回声试节奏风格的音乐来表现出来。所以,想要演奏好莫扎特协奏曲,需要视听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并且能了解歌剧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情绪起伏的变化,通过这种途径,更能在演奏中准确地表达出莫扎特作品歌剧性。具有法国歌曲的强烈色彩。作品在第二乐章慢板,是法国著名协奏曲舒缓的音乐风格,具有典型的法式风格,简单明快的旋律的第一乐章作,也表现出了法式风格的旋律。此曲包含在内的三首作品“萨尔茨堡协奏曲”是迄今为止演奏频繁、颇受欢迎的曲目,作品形式完整、内容丰富。主题乐句委婉动听,甜美清新,让人听起来颇为沉醉。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特点2.1 欢快爽朗的旋律基调莫扎特的音乐质朴、纯粹,干净,没有杂音,突显了其性格的纯真。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多采用欢快、爽利的旋律,整个乐队最开始奏出G大调主和弦,展现出主题的饱满精神,呈现出第一个部分。而后主奏小提琴在第38小节又以同样的主和弦出现,将主题略加装饰地进行演奏。曲谱(1)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快板,主奏小提琴与乐队在欢快的旋律中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如同稚子般纯真嬉闹,将莫扎特的童趣表现得酣畅淋漓。曲谱(2)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是 G 大调, 3/8 拍子, 快板, 回旋曲式。以下是曲式结构图:A + B(连接) + A + C(华彩) + A(连接) + D (华彩) + A40 80 16 77 16 125 56G大调 D大调 G大调 e小调 G 大调 g小-G 大 G 大调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在主部和插部之间增加了连接部和华彩乐段, 运用连接部的方法能使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自然柔顺。华彩乐段是让独奏者单独即兴演奏由乐章主题发展出来的富有技巧性的乐段, 这时乐队暂停演奏, 在这里独奏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技巧和创造力;可惜的是莫扎特自己的即兴演奏没能保存下来, 现代小提琴家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段大多是由后来的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填写的, 如约阿希姆、 弗兰科、 克莱斯勒、 奥依斯特拉赫等小提琴家都曾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写过华彩乐段。 在第二插部 C 和第三插部 D的结尾处插入华彩乐段, 起到了连接部的作用。主部主题轻巧典雅, 富有一种三拍子舞曲的律动。2.2 古典主义的音乐结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所演绎的音乐结构是具有古典色彩的传统的西欧古典式的音乐结构,是规规矩矩的三个乐章的乐曲结构:第第一乐章协奏型奏鸣曲式的快板 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双呈示部,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主调为主要主题和副主题保持,独奏乐器演奏第二个呈示部,副部主题转入属调。第二,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由独奏乐器演奏等。全曲一直保持着主题由乐队奏完,小提琴主奏再略加修饰地再现主题。主部是单二部曲式, 乐段结束时用收拢性和声;主部在第一次、第二次再现时压缩为乐段结构, 第三次再现时进行了扩充, 就是说主部三次再现都是变化再现, 但调性始终都在主调上。插部的篇幅比主部大, 第一插部 B 和第二插部 C 是展开性质的, 即用主部主题的音调进行变化发展。 第三插部 D 的结构比第一、 第二插部大, 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比性质的插部, 调性转为 g 小调 (主调的同主音小调), 速度由原来的快板转换为行板, 在徐缓速度的弦乐器组拨奏的八分音符的背景上, 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非常优美的以颤音点缀的轻巧华美的旋律, 这个主题源自法国民间一种古老的双人舞曲音调。第二部分的速度转为小快板, 调性回到主调 G 大调, 这是一段以四分音符弱奏与八分音符三连音强奏为对比的热情洋溢的 “斯特拉斯堡” 民间舞曲旋律, 这一部分的音乐与主部音乐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 而同时又与第一插部和第二插部的音调形成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插部主题的变化再现, 起连接过渡的作用。三个插部结束时的和声都是开放性的半终止, 在演奏形式上基本承袭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方式, 即由乐队奏出主部, 而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插部。乐队编制除了弦乐器组外, 还用了两支双簧管和两支圆号。2.3 传统严谨的伴奏音型莫扎特的音乐的特点是他的的节奏。它有一个严格的,保守的伴奏音型。莫扎特在交响乐队伴奏中经常出现连续切分节奏,高音声部演奏连续切分,陪衬以低音声部稳定的十六分音符作为,使高音声部能很好的掌控节拍。十六分音符的伴奏音型(是古典主义时期经常运用的伴奏音型,节奏型稳定。这两种节奏是莫扎特音乐节奏中最常用到的伴奏音型,在和弦与音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音响听觉。两种节奏型既简单明了,又能具有鲜明的节拍,能起到很好的伴奏作用。3. 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处理3.1 音准与节奏的准确莫扎特作品中,旋律清晰,乐句结构规整,必须保持精确度很高的音准,需要把每个音都表现的清新透明,不可出现任意的滑音、杂音,换把准确干净,莫式作品大多采用主调的风格,音乐语言和音乐的形式相对较为简洁,虽没有高难度的炫技,变化复杂的节奏性,看似不难掌握但这种错觉会使演奏者不知不觉地偏离了莫扎特音乐的轨道。对比标准节奏,在莫扎特作品中小快板、快板部分,四分、八分音符的演奏的实值要稍短一些,并且要变得更富有弹性,如果在八分音符上出现带点的记号,则应该使用“抛跳弓”出现在十六分音符上却使用“跳弓”。这也是不同于巴洛克时期之后浪漫主义之前,古典主义时期的一大特点,这种演奏方式,给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增加了生机勃勃的艺术活力,突出了莫氏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风格。3.2 装饰音与华彩乐段的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最宏伟,无比辉煌,这些再加上各种修饰是与他的创作密切相关的的,一些音节作为装饰点缀,往往巧妙地展现令人惊讶的艺术效果,在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常见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是两个,非常独特。在作品中倚音是要占时值的,通常情况是占主音的一半时值,演奏时可以表现的实在些;颤音也是突出音乐表现力的一种特殊手法,它是莫式小提琴曲里不可缺少的装饰音,莫扎特作品中密度适中,演奏要求平均、清晰。演奏好华彩乐段,首先就是要有技术上的保障,特别是左手机能有一定要求,双音的音准和一部分特殊的运弓技巧,都需要加强练习。复杂的双音进行中,保持敏锐的听觉,清楚地抓住主旋律的线条,主动有意识地控制好音准。要注意旋律乐句的处理,由于华彩部分无一例外地突出炫技性,因此更加注意在音乐表现上的处理,不可将华彩乐段当作单纯的炫技,那会降低作品的艺术内涵,华彩乐段是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升华。3.3 和弦的奏法第一乐章一开头便出现了一个和弦,乐手在演奏时需要干净利落,三个音同时弹出,干净纯粹。和旋的重点应用在第三乐章快板 G大调,乐章开头是一首轻快的回旋曲。弦乐五个声部首先奏出主题,在曲子后半部分加入了圆号和双簧管的演奏,反复后,快速音群紧随其后,第一小提琴演奏活跃跳动的旋律与管弦乐的交相辉映,在二声部的重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了微微带些惆怅的副主题。之后回归主奏小提琴上用来奏出副主题,在快速的音组群消失后,再现副主题的旋律,在第二小提琴声部的伴奏下奏出主题,放缓速度,进入行板。采用民歌调,充满着日耳曼或者奥地利民歌的韵味。紧接还是以主奏小提琴为主。演奏出小快板主题曲,在后半部转为三连音拨奏也分解和弦,双簧管再现主题旋律,主奏小提琴奏出新的音型。快板在斯特拉斯堡主题曲听起来像旧时代,它被称为“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乐章最后回到了乐曲开头的快板,再现主奏小提琴和乐队的追逐呼应的演奏方式,天真明朗的大调旋律又重新回来,最终在双簧管和圆号的音乐中平静地结束。3.4 弓法的运用演奏莫扎特作品时,需注意着重表现其作品风格的细腻度和内在典维的特征,这就要求演奏者拥有很好的运弓控制能力,细致地掌握好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莫扎特所标的连音符号,是代表语气和发音方面的含义的,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弓法记号。巴洛克式的作品,它通常第一个音符的音色稍微强调线,最后一个音符都会有一点跳跃的感觉,发挥比前一音符略短,连奏连接需要内非常干净和纯洁,如丝般光滑。在莫扎特快板,快板部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比标准的上场时间的作品时需要的节奏略短,也需要更加灵活,如果颤声点符号出现在八分音符上,应使用“抛跳弓“出现在第十六分音符上应使用”跳弓“。这也是不同于巴洛克时期之后浪漫主义之前,古典主义时期的一大特点,这种演奏方式,给莫扎特小提琴作品增加了生机勃勃的艺术活力,突出了莫氏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风格。4.总结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是亲切、活泼的。他一生的创作受到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在他委婉的音乐旋律中,充满了浓浓人情的温暖,包含着人道主义思想,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后人要完善自己的小提琴作品的演绎,展现其传达的丰富的内容,不仅要逐步提高演奏技巧,而且要不断提高音乐的品质,这是我们可以享受莫扎特完美的小提琴作品并将之欢畅淋漓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参考文献:1陈欢.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漫谈J. 艺海,2009,06:52.2翁葵. 论莫扎特的歌剧特征及其演唱风格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291-292.3林思名. 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看莫扎特的创作特征J. 大舞台,2010,01:86-87.4贾晓程. 弓法在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2:185-188.5蔡蕴苹.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艺术特色研究J. 大众文艺,2012,11:31-32.6马达. 从四部名作看小提琴协奏曲中回旋曲式的历史衍变J. 中国音乐学,2000,01:110-121.7刘阿瑟.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技法分析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03:70-77.8唐薇. 从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中去体会其装饰音的奏法J. 黄河之声,2014,12:33-34.9乐玫. 浅谈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学习与演奏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2:115-117.10涂茹. 谈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J. 东方艺术,2011,S1:126-127. 1 Chen Huan Mozart Violin Concerto Talk J Yihai, 2009,06: 52. 2 Weng Kwai on Mozart's opera singing style and feature J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 S1:. 291-292. 3 Lynn name from the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Mozart's look at the creation of feature J big stage, 2010,01: 86-87. 4 JIA Xiao Cheng bowing Mozart violin concerto in the use of J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2010,02: 185-188. 5 Cai Yun Ping Mozart's "G major Violin Concerto"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J. Popular Literature, 2012,11: 31-32. 6 motor see masterpieces from four violin concerto rondo Historical Development J Chinese Music, 2000,01: 110-121. 7 Arthur Liu Mozart "A fifth major Violin Concerto" techniques J. Guizhou University (Art Edition), 2003,03: 70-77. 8 Briggs from Mozart violin concerto to understand its decorative style tone playing method J sound of the Yellow River, 2014,12: 33-34. 9 Le Rose of Mozart Violin Concerto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J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 2006,02: 115-117. 10 On Tu Ru Mozart Violin Concerto J Oriental Art, 2011, S1:.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