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巩武天交响乐赏析论文.doc
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音乐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1、 序号_(交论文时看名单填写) 2、 姓名_ 3、 学号_ 4、 班级_ 5、 周几上课(按原选课名单填) 6、手机 _ 第一次课感受2012.9.10 这一次课,主要讲解了什么是交响乐,以及简单的学习了交响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说实话,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音乐细胞,所以这是第一次细致具体的接触到有关交响乐的东西。也寄希望于能提升一下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内涵修养。那到底什么是交响乐呢?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主要有5种乐器参与演奏: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钢琴、竖琴)。世界音乐被划分出5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这节课,我们聆听了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它分为“春天”、“酒”、“爱”三个主题,作者在继承古典作曲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式旋律,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运用了新原始主义元素,在节奏上加重了打击乐的成分,充分体现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的美感。 交响乐叩门之旅就这样徐徐拉开大幕,可是它给我的感觉还是朦朦胧胧的,也许这就是初次体验一门艺术的感觉。单个音符铺印在纸上,白与黑的对比,给人一种冷傲孤寂之感,但从音乐家的乐器中排队跳跃出来时,却成为了世间最能打动人,引起人共鸣的存在。现在开始,我就要踏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开始接受灵魂的洗礼。 第二课感受2012.9.17 开启了交响乐的神秘面纱后,这次课我主要学习了主调音乐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及它的特点风格。主调音乐的出现标志了巴罗克音乐风格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到和声性的转变。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特点是以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其它声部为之伴奏、衬托,形式与复调音乐相对。巴洛克音乐是指在1600年至1750年间的150年的巴罗克时期萌芽并发展的一种音乐形式。它蕴涵丰富的精神与情感内容,但多是抽象化的“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而非私有的“我的精神与情感”;语意信息比较淡泊,一般很少有造型性描写(维瓦尔第的四季是个例外),它多表现一种结构和音响色彩上的谐美,以及乐思发展的逻辑性和旋律线条的流畅。巴洛克音乐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 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试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巴洛克音乐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即兴演奏,在多种音乐题材中都加以了运用。巴洛克音乐的题体裁分为变奏曲、鸣奏曲、协奏曲、古代组曲、赋格等。本次课主要从奏鸣曲和赋格两方面着重介绍。浪漫派主义时期的奏鸣曲,重视感情表达、旋律优美、和声色彩浓郁、节奏富于变化、演奏技巧有重大发展,像法国弗朗克的小提琴奏鸣曲等,都充分发挥了古典奏鸣曲严密的形式感与浪漫主义音乐情思奔放的特点。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复杂而又严谨的曲体形式,基本特点是声部之间连续不断地进行模仿式对位。我们聆听了巴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一首富有自由即兴性的乐曲,初听就被它宏伟磅礴的气势震住了,但是带着些许的悲壮氛围,尤其是厚重的琴管音。随着渐进,紧张感油然而生,乐曲尾声成为了托卡塔戏剧冲突的最高峰。从头听到尾,我的情绪完全被这首曲子带动了,直到结束后,还有种余音绕梁的感觉。或许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便是交响乐的魅力所在吧! 第三课感受2012.9.24 在之前两节课的学习后,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巴洛克音乐中的协奏曲部分,至此,早期交响乐的欣赏已渐入尾声。协奏曲,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是巴罗克时期大型乐队音乐的主要体裁。我们今天聆听了意大利作曲家维尔瓦第的著名作品四季,这套四季是协奏曲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还有一首十四行短诗用以简单描述每一个音乐乐章的大致内容,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的快板最为著名,音乐展开轻快愉悦的旋律,带给人春季万物复苏的生命力;夏则出乎意料之外,不太快的快板,柔板转急板以及最后的急板都表现出夏天的燥热、疲倦以及人们的不耐烦;秋描写的是收获季节中,农民们饮酒作乐、庆祝丰收的快活景象,第一乐章气氛欢乐活泼;冬描写人们了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整体之感,还是 一个欢乐的冬天。一套交响乐,无数音符的堆积,但描述出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从音乐到图片的转化,是一个人的思想感官与艺术产生共鸣之时,继续带着好奇去感悟交响乐的奇妙吧! 第四次课感受2012.10.8在欣赏完早期交响乐后,这次课开启了古典音乐赏析的新篇章,也带给我感受颇丰。何为古典主义?即形成于古罗马文化的鼎盛时期,古典主义艺术特征是强调理想的形式美、展示精巧的技艺和传达理性的明晰。古典主义时期指在欧洲音乐史上十八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至十九世纪最初的二十五年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古典乐派”时期。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舒柏特,其交响乐和室内乐属于古典主义性质的。古典主义音乐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情感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由此,古典音乐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海顿是“交响乐之父”,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 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海顿的小夜曲色彩鲜明,轻快动听,表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意境。时钟乐曲节奏稳健,有主次性,主题以断奏形式演奏,令人联想到时钟的钟声。我们欣赏了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这首乐曲采用了三部曲式,优雅,柔和舒展,最后在明快的节奏中结束。土耳其进行曲,主题简洁而富有节奏化,仿佛有童真般的单纯,朴实。安魂曲,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首创作乐曲,了却一生的尾曲,令我肃然起敬。第40号交响曲,是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之一,热情洋溢,充满感情,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他的英雄交响曲也被视作浪漫主义音乐的开端。个人感觉,古典主义音乐是现金生活中传播最广泛的的音乐之一,不仅是因为创作者的妙笔生花,更多的应该是古典音乐的经典和带给人内心上的震感。这次课的古典音乐算是正式开启了我对交响乐的兴趣之门。 第五次课感受2012.10.22触动于上次课的古典主义音乐,心中的震撼感还未褪去过多。 这次课主要欣赏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d小调第九交响曲,此曲被后世诸多音乐家和乐团演绎,是交响乐演奏表演中的宠儿。之后我们欣赏了一下他的第九号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这首曲子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于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一次课,带给心灵的震颤久久不能平复,尽管在离开教室之后的数十分钟里,耳旁还不时响起音乐的旋律,这就是音乐的力量,久久不会褪去的震撼力! 第六次课感受 2012.10.29之前古典音乐带来的震撼,让我的心境经历了很大的起伏变化,也对交响乐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走过古典主义的音乐殿堂,即将踏入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圣殿,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在这次课上,老师邀请了另外一位来为我们展现萨克斯,再配合上钢琴,一下把课堂的气氛引致高潮,我还录像留念了,如此近距离的欣赏乐器表演,使我兴奋不已。每一种乐器之间都是有交流的,所以乐团多重奏是会比独奏是更好听,更壮观。这种教学方式十分受我们的欢迎。虽然我以前只听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完全陌生,但现在我觉得古典音乐历经了岁月考验,久盛不衰,定是有它的魅力之所在。以后,尤其在心烦意乱之时,不妨可以听几首舒缓的古典音乐,平复一下内心的烦躁。而且乐器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仿佛带有灵性,是演奏家和音符之间的纽带桥梁,正是有了这一发声器,音乐的情感才能传达到我们心里。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在高于生活,我觉得唯有真正能引发人类情感共鸣的反映生活的艺术,才可以经久流传,让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经久流传,让我们像这样的艺术家致敬! 第七次课感受2012.11.5不知不觉,课已经进行了一半,然而我却觉得对交响乐的欣赏才刚刚开始,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交响乐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这次课我们我们主要学习了浪漫主义音乐。着重学习了标题音乐和纯音乐。在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乐派开始于十九世纪20年代,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实际上,贝多芬晚期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就已拉开了浪漫主义音乐开始的序幕。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纯音乐是指与标题音乐相对称的不依赖文字说明具体内容的音乐,又称“绝对音乐”。标题音乐是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的作者是以标题为经纬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情节。19世纪以前的欧洲器乐基本上是纯音乐,其语意信息淡泊,那么到了19世纪,器乐多是标题音乐或者说是文学性的,语意信息非常丰富。即便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也会使听者感受到非常清晰的情感。我们在课上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 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次课没有古典主义音乐的震撼,有的是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情肠暗诉,以音达意。浪漫主义音乐充满情感,深深让听者为之动容! 第八次课感受2012.11.12结束了之前的较长时间的无人声音乐的欣赏,这次课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部分,主要即是歌剧的欣赏,也进入了本课程的有人声音乐赏析的新阶段。艺术歌曲是唱出来的诗。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歌德和海涅的诗篇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抒情诗开始兴起,它们与音乐相结合,便产生了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它多以独唱的形式出现,但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歌剧起源于佛罗伦萨,是将各种基本情感典型化的表现出来一种艺术形式,是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多种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多种样式和体裁。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在歌剧中并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要求演员必须兼有歌唱与表演才能,根据剧本与歌曲来塑造人物形象。 这次课上,老师为了活跃气氛,带着我们一同演唱了欢乐颂,通过手势配合气息声音的强弱变化,教会了我们怎么把欢乐颂这种乐曲唱的带有情感。听到全班的和声,我也感受到了有起伏变化的合唱的魅力所在,也改变了以前那种毫无变化的演唱习惯。我们之后还欣赏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这首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我并非第一次听到,但是这一次听还是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第一幕中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支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第四幕的结尾,正像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歌剧是我眼中最高雅的艺术,也许在一些人眼中他们复杂难懂,但是因为掺入了剧情表演成分,才使得它更加有趣,不枯燥。我以后有机会会多多欣赏歌剧,因为真的很有意思! 第九次课感受 2012.11.19在结束了上次课有趣的歌剧后,这次课主要学习了浪漫主义民族音乐。民族乐派是在浪漫主义的整体风格下产生出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个性和斗争性的乐派,主要以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的事迹为题材来创作。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浸含着对自己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歌颂之情。民族乐派分为多种,其中俄罗斯是民族乐派最早发起的国家,其乐派的奠基者是格林卡,代表作曲家还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廷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相比较,其风格、内容乃至形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如把描述性、幻想性以及极具个性的音乐语言渗透到传统的框架之中,采用更广泛的调性对比,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经常变化乐章的数目等。19世纪7080年代开始出现的并非由“古代舞曲”所构成的新型组曲被称为近代组曲。在近代组曲中,交响组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配剧音乐、舞剧、歌剧、电影音乐或配乐朗通等音乐中选编而成的集锦式组曲。如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格里格的彼尔英特组曲、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等。二是具有较强的幻想性和叙事性独立的标题性组曲。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等。交响舞曲较为大众化的交响乐体裁,以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圆 舞曲等为典范。代表性的作品有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等。音乐无国界,民族音乐也许就是这句话最典型的代表,他可以穿越种族、国界、宗教和时空的壁垒,进入每个听者的心灵,感受那个民族的情感跌宕。 第十次课感受2012.11.26上一次课带给我们的是民族情感充沛的民族主义音乐,民族乐派。这一次课我们又学习了印象主义音乐。象主义音乐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他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微妙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给他以很大启迪。这次课我们主要欣赏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这首曲子十分梦幻,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仿佛描绘了一幅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在树荫下休息的的画面,音乐也随着牧神的想法展开,幻想爱情,回归孤寂。而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 带有更强烈的印象主义元素,又仿佛再次用画面描绘出了一幅雾气蒙蒙灰色调的海景,显得随意不经心。德彪西的大海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的乐章组成,但又不失内在联系,充分表现出大海迷人的景色和富有变化的性格特点,里面充满幻想,用短小的旋律,新颖的和声,整曲自由发展进行,将形容的客观物表现的淋漓尽致。德彪西音乐的美感就在于对刻画物体的细致描述,不仅有风景意境,还描绘出物质的特点,给人以画面感。也许印象主义音乐就印象主义画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第十一次课感受2012.12.3在之前系统,分类清晰的学习之后,我们这次课主要学习了现代主义音乐。这一时期是有创造性的时期,其中的许多作品在现在频频被引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和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音乐不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风格也十分多样化。在现代的经济、政治、科学以及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不同流派之间、作曲家之间以及作品之间都呈现出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面貌。弗洛伊德曾说过:艺术是本能的花朵。的确,人们在生活中都无 时不刻的展现着每个人眼中的艺术美感。具体音乐,从用生活器具锅碗瓢盆演奏出的神奇旋律,再到米莉凯奇的无声音乐。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展现着创作的高度理性。但是它的表现手法和内容高度都是非理性的。这次课我们主要欣赏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部从传统意义上进行编舞的作品,它在音乐、节奏、合奏方面等诸多因素都切断了与古典主义音乐的联系,也标志了他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创作。斯特拉文斯基的母剧、交响舞曲,是表现主义、原始主义和序列主义的发展。这曲春之祭描写了俄罗斯描绘了俄罗斯原始部族庆祝春天的祭礼,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也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的色彩。它给人一种阴森隐晦的感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通过它古怪的旋律展现出来,让人觉得有些害怕。不由得发现,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音乐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复杂,旋律复杂。这种变化并非是音符产生了变化,而是我觉得是在社会影响下创作人内心的变化。希望音乐还能在人的反省中回归到以往的纯净。 第十二次课感受2012.12.10一学期时间过得真快,交响乐赏析已经到了尾声,不得不说,原先对交响乐就是模糊加陌生的,但是现在我开始对它,尤其是 歌剧,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至少我现在对交响乐有了一个结构较为清晰的认识。最后这次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传统交响乐,虽然我们的起步晚,发展过程曲折艰辛,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风格的建立。这次课我们主要欣赏了谭盾的地图协奏曲,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在45分钟的时间里,仿佛穿越了时空地域和灵魂,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旅程。这部协奏曲将湘西的乡情、人文特点用现代艺术的手法变现出来。谭盾先生为创作的实地采风所作的录像也充满了艺术感,体现了音乐本身的纯粹。大提琴部分的音乐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激越猛进,在和谐欢快中也不失去音乐本身的严肃。这是一部有灵性的作品,听到它,仿佛就进入了湘西的地界,原始迷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感还体现在它的中和之美,“礼忠于情,善终于情”,温良敦厚,正体现着“乐而不宜,哀而不分”这句话。之后老师还大量的跟我们交流了周杰伦的一些民族风歌曲的旋律和演唱方法,我以菊花台作例,老师教我们用手去感受自己的气息变化,伴以对场景的想象而去改变演唱的强弱部分,亲身实践证明,的确这样唱出来的效果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充满了情感,也显得好听动人。这是这个选修课的最后一次课,有些小感慨,小留恋,它虽然并未持续很长时间,但是至少开启了我对交响乐的认知兴趣之门,也会成为之后丰富自身内涵的一种办法,音乐带给我的不仅 是一些情感上的共鸣,也是一种对心情的平复,对灵魂的洗涤,至少可以在匆行疲惫时,让我慢下来,静下来,带给我一些心灵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