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

    • 资源ID:2915513       资源大小:7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

    中国器乐艺术(一)-民乐独奏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与了解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对这些乐器的沿革历史、结构特征、音色特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几首优秀的传统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包括结构、旋律、调性等特点。二、重点与难点:1.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2.民族吹管乐器的分类3.二胡曲二泉映月和琵琶曲霸王卸甲的乐曲赏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法展示乐器的基本形状以及赏析乐曲。有条件可事先准备笛子、唢呐、二胡等小件乐器实物。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课时)(一)古琴音乐教师导入:请一名学生讲讲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1. 古琴乐器特点(多媒体展示:古琴照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传说原始时代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式样”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根据琴体的“项”和“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2、古琴音乐的概况古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泛音、散音、按音。古琴音乐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这仿佛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反映。古琴音乐传统演奏形式有琴曲独奏、琴歌和琴箫合奏等。琴曲独奏是指古琴的纯器乐独奏曲,可依长度及段数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是长一、二分钟,二、三段的短曲。琴歌是附有歌词,边弹边唱的乐曲,而琴箫合奏是以低沉深远的洞箫来配合古琴的演奏。3、古琴曲的“打谱”古琴音乐打谱的主要使命,是将一首久已失响的琴曲近乎原貌地展示出来。并将其曲谱转译成现代通行的乐谱,以供研究、教学、演奏、创作之用。当然,由于琴曲通常只用减字谱记录,而不必译成他谱,因此,古琴界历来无“译谱”之说,而叫打谱。古琴谱是以记写演奏技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乐谱是通过文字对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叙述,间接反映出乐曲的音高与时值的谱式,故名文字谱。乐谱没有具体音高标记,只有按演奏技法的记载去弹奏后才出现音高。4、代表作品及其文化内涵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谱中分段小标题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内容大致为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多媒体放映:广陵散)琴者,情也;琴者,禁也。中国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古琴中所蕴含的瑰宝,远超音乐的本身,达到身、心、灵各方面自我调和的精神层面。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二)民族管乐独奏曲1、民族管乐器概况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因其形制、结构及材质的不同,在音色特点,音乐表现力上十分丰富。各种吹管乐器,依其发音原理的不同,我们大体可以分为:(1)不带簧哨的吹管乐器(2)带哨的吹管乐器(3)簧管乐器2、民族管乐独奏曲(1)笛子独奏音乐(实物展示笛子并问学生是什么乐器)笛子的种类很多,现在常见是为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伴奏过的笛子区分,可以习惯称为“曲笛”和“梆笛”。前者发音园润、饱满,后者发音清脆、灵巧。笛子的主要演奏技巧有花舌音、滑音、垛音、历音、迭音、打音、颤音、所颤音、顿音、吐音、泛音等。南方曲笛多使用气颤音、泛音、迭音、打音等。北方梆笛多使用花舌音、顿音、颤音、吐音等多媒体放映:鹧鸪飞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是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乐曲运用多种笛子技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鹧鸪展翅飞翔的种种姿态,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五梆子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冯子存根据华北民间乐曲器乐曲牌碰梆子改编,乐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2)唢呐、管子的独奏音乐导入:实物展示唢呐,并请学生回答乐器名称。唢呐于金、元时代传入我国。唢呐的演奏风格分为南北两派。俗称“喇叭”。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管子古称“筚篥”,源于波斯,汉代传入,唐朝相当流行,宋代亦自成一部,现在我国民间仍相当流行。管子古时称“筚篥”,又称“悲栗”或“笳管”,簧管乐器唐代,随着音乐文化的东渐,他也传入朝鲜、日本。今日本奈良正仓院中仍珍藏着唐代的筚篥。宋以后,流入民间。现主要在我国北方民间流行,南方主要在广东、福建一代使用。管的声调高亢,音质坚实,近人声,管有双簧哨子(芦苇制)和杆子(多用红木,也有用铅或锡制成的)两部分构成,杆上共八孔。另外,还有一种两只管子并列吹奏。称为“双管”。观的演奏技巧与唢呐大致相同,但其勇气较唢呐吃力。(多媒体放映管子照片)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是一首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 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该曲由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使乐曲结构更为合理、更富有层次,同时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了特殊循环换气法,补充了快板尾段,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多媒体放映百鸟朝凤)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他有感于自己在解放后从一个民间艺人成为一位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艺术生涯,深深感到这是党对他的培养。为了抒发这样的心怀,他着手编写了这首独奏曲。乐曲的构思如下:“旧社会,路旁花,风吹雨打受摧折。新社会,一枝花,工农兵群众喜爱她。” (多媒体放映一枝花)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作品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多媒体放映江河水)(三)民族弦乐独奏曲1、民族弦乐器概况民族弦乐器按照演奏方式可以分为拉奏乐器与弹弦乐器。2、民族弦乐独奏曲(1)二胡独奏作品赏析导入:多媒体放映二泉映月请学生回答作品名称及演奏乐器和作者名字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二泉映月为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光明行由作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作于1931年4月。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中,相当一部分是表现忧郁、伤感、傍徨、苦闷的情绪,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痛苦遭遇。而光明行却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表现了旧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行”是国古代乐的一种弦曲体裁,“光明行”就是“光明之歌”的意思。(多媒体放映光明行并解说)(二)琵琶独奏作品赏析 琵琶又称“批把”,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设问:请学生回答同样都是描写楚汉之争的武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回答:从名字上可看出两个作品表现的人物不同,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霸王卸甲这个曲子取材垓下之战,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全曲共分十六段:(一)营鼓 (二)开帐 (三)点将一 (四)整队(五)点将二 (六)出阵一 (七)出阵二 (八)接战 (九)垓下酣战 (十)楚歌(十一)别姬 (十二)鼓角甲声(十三)出围 (十四)追兵(十五)逐骑 (十六)众军归里 其中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霸王卸甲一曲,在写实性、叙事性很强的琵琶武曲中,特别侧重了内在情意的表现。从全曲的三个主要段落"营鼓""升帐""别姬"来看,乐曲的着重点不是对垓下大战过程的描绘,而是在垓下大战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从不同侧面揭示与刻划了项羽的精神气质。(多媒体展示:霸王卸甲)青莲乐府是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华秋萍的琵琶谱中有清平词、凤求凰、三跳涧、玉连环四首独立的文板小曲。后李芳园在其琵琶谱中将这四首小曲连成一套,分为四段:清平词、举杯邀月、风入松、石上流泉。伪托“青莲居士”李白所作,即名青莲乐府。(多媒体放映青莲乐府)五、课外作业:1、欣赏酒狂、高山流水等古琴曲,谈一谈对古琴音乐内涵的认识。2、通过对比欣赏,谈一谈对弦乐作品与管乐作品的音色特点的认识,选择一首作品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乐评。中国器乐艺术(二)-丝竹与吹打音乐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聆听,使学生们了解丝竹乐的艺术形式、吹打乐和清锣鼓的类别。增进学生们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二、重点难点:1、掌握丝竹乐的艺术形式。2、把握吹打乐的类别。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聆听具体的作品,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丝竹乐和吹打乐典型代表类型的不同风格;通过对丝竹乐和吹打乐历史追溯的讲述,增进学生们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学时):“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丝竹音乐的特点是小、轻、细、雅。丝竹音乐是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汉乐府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魏晋南北朝时,丝竹音乐形式除伴奏歌唱外,还单独演奏。明清以来,因戏曲、曲艺的蓬勃发展,丝竹乐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一、江南丝竹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因此得名。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已在民间流行。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江南丝竹曲目丰富。 (一)音乐特点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江南丝竹的曲式结构上分为三类:一是基本曲调的变奏;二是类似西洋音乐回旋曲式的循环式结构;三是多曲牌联奏的套曲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为:“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笛、箫、笙;“其它”板、板鼓、碰铃。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它以二胡、笛子为两件主要乐器,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二)代表曲目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三)作品赏析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人丁兴旺、多子多孙,能够几代人和睦共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江南丝竹的民间艺人们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的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等,组合成套时称为五代同堂,就是人们将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延伸到了曲名当中,寓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取其吉利之意,也顺便表明了五曲同出一宗之意。其中的中花六板,更以其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而列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形成了与原曲有一定对比的新曲调。一般以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少量乐器演奏,格调雅致,沁人心脾,是江南丝竹文曲中的代表。二、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亦称粤乐,是我国地方民间音乐中的瑰宝,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曲种。形成乐种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属新兴地方民间音乐乐种。它的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能独立演奏的器乐曲种。(一)音乐特点广东音乐是从广东小曲演变发展而来的,它不仅在民族音乐中独占鳌头,而且对当时的流行音乐也有较深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处沿海,这里的人们得风气之先,在改良问题上最少保守思想,广东音乐的发展也体现这个特点。艺人们思想解放,善于吸收,勇于改革,在乐队编制上有时还加上几件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木琴等,为了迎合时尚和潮流,甚至借鉴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因此很快在全国盛极一时,对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传统的广东音乐,乐队一般由五件乐器组成,俗称“五架头”,即二胡、提琴、三弦、月琴、横箫(笛)。独奏则多用琵琶、扬琴等。广东音乐的曲调特点是流畅、自然,多用繁复的装饰音。尤其是拉弦乐器的“滑指”、“花指”,使得乐曲更显精致细腻、婉转动人。旋律中还多用八度跳跃。粤剧的过场音乐、牌子曲等是早期广东音乐的基本曲目,后来,一些外省曲目也逐渐被引入,而广东本土音乐家的创作,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了。为广东音乐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应首推吕文成,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创作乐曲达百余首,还演奏、录制了大量的广东音乐唱片。其中的很多乐曲都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品而流传至今,如步步高、平湖秋月、蕉石鸣琴、渔歌晚唱、岐山凤、银河会等。吕文成的最大贡献在于改革了现今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高胡,并开创性地完善了高胡的演奏艺术,自他以后,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新的“五件头”组合形式诞生了。除了吕文成,同时代的名人、名曲还有严老烈的旱天雷、连环扣,何柳堂的赛龙夺锦,丘鹤俦的狮子滚球,易剑泉的鸟投林,何大傻的孔雀开屏。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杰出的乐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广东音乐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二)代表曲目: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有: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汉宫秋月等,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2006年5月20日,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作品赏析 广东音乐雨打芭蕉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点打在芭蕉叶子上所发出的淅沥之声,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极富南国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活泼的风格特点。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据传说是何柳堂作曲。乐曲的材料源于民间乐曲“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以短小的句幅、顿挫的节奏、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传递,再加上节奏的顿挫,连、断的对比,使乐曲形象生动,优美动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雨打芭蕉曾一度被更名为蕉林喜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复名为雨打芭蕉二、吹打乐中国传统吹打音乐有吹管、打击两类乐器演奏形式,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如十番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鼓乐、山东鼓吹等。吹打乐历史悠久,在一些流传至今的民间吹打乐中,可以看到在乐曲形式及曲牌名称方面与唐、宋音乐的联系。吹打乐的演奏有坐乐、行乐两种。坐乐演奏于室内,常演奏需时间较长的全套曲目;行乐演奏于室外,经常在道路行进时边走边演奏。行乐一般只演奏全套曲目的一部分(一)河北吹打吹歌音乐遍布河北全省,各地对吹打音乐班社组织的称谓不一,有吹歌会、吹管会、吹鼓乐、吹打班、为乐会、安乐会、南乐会等名称。由于河北流行的吹打音乐以吹管乐器为主,其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所以“吹歌会”是人们较多的一种称呼。本节所用“河北吹歌”是泛指流行于河北省的吹打音乐。 演奏乐器根据对定县、安平、沧县、唐山、乐亭、徐水等地吹歌会的调查所知,吹歌会以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定县子位村吹歌会所用乐器有,吹管乐器:大笙、管、海笛、梆笛、口笛;打击乐器:小鼓、大鼓、小钹、铙、小铛铛、云锣、梆子;弦乐器:梆胡、胡琴、龙头胡琴等。唐山吹歌会所用乐器有,吹管乐器:唢呐、小唢呐、笙;打击乐器:大鼓兼堂鼓、大铙兼大锣、小镲、大钹。以上是河北吹歌有代表性的两种乐队组合形式。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以丝弦;另一以唢呐为主,如唐山吹歌会以大唢呐为主,常用一对,一为上手,一为下手,上下对答呼应,表现生动、活泼。音乐特点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音乐格调清新刚健,生气勃勃。富有地方色彩,且各地的乐队组合没有统一的编制。代表曲目:河北吹歌常用曲目除二十四糊涂、摘棉花、四贝儿上工、花鼓曲、据缸等近代流行民歌外,还有不少与元明时南北曲同名的曲牌。如青天歌、豆叶黄、金字经等;民间器乐曲牌有放驴、小二番、小开门、八板等;僧道用的曲目有焚香倡、聚魂祭、五供养、大赞、大祝筵、三献等;“咔戏”曲目通常采用河北梆子、京剧、评剧、哈哈腔、柳子调等剧种的一些传统剧目。(二)、苏南吹打苏南吹打是流行于苏南地区无锡、苏州、宜兴一带的吹打音乐。乐队组合苏南吹打的乐队组合有:十番鼓以鼓为主(独奏乐器),另有板和云锣,其余都是丝竹乐器;十番锣鼓它在“十番鼓”乐队的基础上,加大锣、喜锣、齐钹、小钹、双星等打击乐器;粗吹锣鼓;清锣鼓等种类。 结构特征苏南吹打乐曲多为结构庞大的大型“套头”,由多个散曲组合而成,套头分正套和散套两种:所谓正套,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固定的结构样式,所选用曲牌和编排顺序都是严格固定的。所谓散套,是指组成套头的曲牌多少和编排顺序无严格规定,可随着演奏场合需要作自由地即兴编排。演出时,乐队组合的不同,其套头特征亦不相同。 “十番鼓”套头以三个独立完整的慢鼓段、中鼓段、快鼓段为中心,把若干曲牌按一定结构程式联缀而成。 “十番锣鼓”套头以锣鼓段为中心,把若干曲牌按一定结构程式联缀而成, “十番锣鼓”曲中的锣鼓段多数由“七”、“五”、“三”、“一”等句式作各种不同的组合构成。打击乐配器严格按照“七、内、同、王”四种音色的排列次序作循环变换。作品赏析 苏南吹打将军令将军令常用于戏曲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民间艺人也常吹奏此曲以增加节日气氛。演奏时常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这是乐曲的前奏部分。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充分掌握原曲速度的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等特点,将乐曲的结构合理分层,运用配器手段。并充分发挥唢呐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打击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等等。使音乐抑扬顿挫有序,音浪错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动力。流行曲黄霑填词成龙演唱的男儿当自强就是根据这个曲子改编的。五、课外作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在对其进行完整和反复的欣赏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整理成一篇小论文。中国器乐艺术(三)-民族管弦乐曲及其他器乐作品 一、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器乐艺术表现形式和民族器乐事业发展状况。各地的民族管弦乐队都是在继承民族音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器乐艺术欣赏方向。二、重点与难点:1.我国传统乐种中的民乐合奏,以小型多样,地域性强,地方特色浓郁。2.民族管弦乐曲的特色。3.中国音乐的多元化。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为主、视听感受为辅。利用视频和音频文件传达音乐信息。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课时) 民族器乐艺术作为我国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在学生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基础,正确引导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以正面与健康的文化形式去满足精神需求,可以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一)民族管弦乐曲1.民族管弦乐曲概述我国传统乐种中的民乐合奏,以小型多样,地域性强,地方特色浓郁为特点。早起民族器乐事业发展很快,在搜集整理传统乐谱和研究传统民乐的同时,各地纷纷建立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并创作、演奏了大量乐曲。但都是在继承民族音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经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作曲家们对新型的民族管弦乐队还很不熟悉。因而从事民族管弦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也不多。民族管弦乐曲的创作、改编者大部分是从事该项事业的演奏家或指挥家,他们的改编或创作受到一定的限制。1976年以来的大型民族器乐合奏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深入挖掘传统音乐以发展民族乐队艺术的,第二类是努力借鉴西方经验以完美民族乐队艺术的。这两类作品在实际上无法绝然分开,因为大多数作品都是在挖掘传统和借鉴国外这两方面寻找沟通点。我国当代民族管弦乐队建设经历了四十年的历程。其发展的轨迹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曲线;五十年代主要成就是中、小型的合奏作品。以翻身的日子和喜洋洋等为代表,六七十年代在左倾文艺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之下。民族乐队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大断层,民族乐队在长期沉寂之后,迎来了八十年代的飞速崛起,其主要的成就是大型合奏作品和民族打击乐艺术的振兴,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创业;与世界各民族和地区的民族乐队相比。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乐器、独特音色、独特表现力和独特风格的独特乐队。它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殊品格。进一步向西方交响乐队和各国民族乐队的优秀经验学习,同时进一步摆脱交响乐队模式的影响,进一步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和音乐观念,同时进一步突破西方音乐思维对民族音乐的制约,这双向的任务应该同等受到注重。2. 民族管弦乐曲赏析瑶族舞曲赏析民族管弦乐,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乐曲开始,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即将开始。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徐缓地奏出柔和委婉的主题,似见一位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妮娜多姿。然后管子、笙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加入舞队,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入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舞列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力度增强,渲染了热烈欢快的舞蹈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这时乐曲由d羽转为D宫,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 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笙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恰似一对恋人在轻歌曼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未来。第三大段是再现部。乐队进入全奏,把音乐往高潮推进。最后的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表现了人们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结束。达勃河随想曲赏析民族管弦乐,何训田作曲,乐曲描绘了达勃河畔的奇丽风光和达勃人聚集在河边草地欢庆节日的情景,充满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作于1982年。达勃河位于四川涪江上游,居住在两岸的达勃人(亦称“白马藏族”)能歌善舞,跳舞时仅以人声和一两件打击乐器伴和,旋律、节奏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把这些特点融入这部作品中,描绘出一幅充满乡土气息的、色彩斑斓的达勃族风情画。该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 乐曲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描绘了夏日黄昏的达勃河畔雾霭迷濛,静谧迷人的奇丽风光。第二乐章:是一首狂欢的回旋曲。描绘了节日之夜的达勃人聚集在河边草地,围着熊熊篝火尽情歌舞的场面。最后,主部和两个插部叠置在一起,人声乐声融成一体,情绪热烈欢腾,达到了全曲的高潮,生动地刻画了达勃人豪放、热情、乐观的性格(二)中国的西乐创作作品1.钢琴源自西方的钢琴,现已成为世界各地最为普遍的乐器。就中国人而言,钢琴并非为本民族一件色彩性乐器,但它的音色具有的可塑性,再配上特色的调式旋律、和声及装饰音的使用,往往能产生独特的民族风味钢琴作品,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系列作品,法雅创作的一系列模仿西班牙吉他效果的钢琴曲,巴托克创作的许多民间舞曲性质的钢琴作品,等等,都是成功的钢琴作品。这样一种西洋乐器,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精华通过钢琴音响加以发挥,无疑是超越了传统民族音乐的范畴,且提升至更为艺术化及国际化的领域。对中国钢琴曲的定义在于乐曲中流露出中国音乐的特质,显示与民族传统音乐的关系,愈是具体便愈是明晰和有说服力。牧童短笛赏析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即车列普宁)在国立上海音专委托时任院长的萧友梅举行了一次“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堪称中国钢琴音乐史上一次意义非凡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获奖的作品就有贺绿汀的这首牧童短笛(获头奖)。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成功地将中国旋律与西方复调音乐技法巧妙结合起来,优美清新的曲调有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以及极具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夕阳箫鼓赏析黎英海根据同名民间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描绘了中国秀丽的山川景色,音乐飘逸潇洒,风格新颖别致,是一首富于东方情调的夜曲。目前发现这首乐曲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是鞠士林(约1736一1825年)传抄的琵琶谱,可知实际产生的年代要早得多。此后相继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版本,旋律有不同的变体,曲名也改用过浔阳曲浔阳琵琶和春江花月夜。钢琴曲是参考几种版本及演奏谱改编的。夕阳箫鼓原曲是我国古典器乐曲之一。钢琴曲夕阳箫鼓比起原曲,给人以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为丰富、感情更为之激动的深刻印象,从而给人以新的、美的感受。同时,这新的美感仍然保持着传统、古雅的情趣。这显然是对原曲美的蕴藏的深入领会,对现代作曲技巧的娴熟运用,以及对“钢琴语言”的自如掌握并将这一切融会贯通的结果。让我们对印象最深的几点稍加探讨。浏阳河赏析钢琴小曲系陈静斋根据一首流传甚广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这首歌曲原是为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创作的。1951年移植到歌舞剧双送粮中,并在晋京汇报演出后获奖。1963年被电影怒潮选为插曲。正当这首歌曲深受群众喜爱而风靡全国的时候,作者却被错划成右派蒙冤入狱。从此以后,他的名字从唱片、出版物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湖南民歌”。60年代,湖南省文工团歌舞队集体署名修改了歌词。目前通行的版本共有五段歌词,用分节歌的形式演唱。原歌曲旋律是在民间歌曲孟姜女前两个乐句的基础上用自由变奏的手法发展起来的。全曲在情绪上始终保持一致,深刻、细腻地表达了土改后贫苦农民对毛主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这首歌曲由于乡土气息浓郁而又富有激情,曾先后被改编成合唱、钢琴协奏曲和琵琶独奏曲,并被我国歌唱家、演奏家带到几十个国家演出,博得了外国听众的喜爱。2.小提琴小提琴的前身是十五世纪的古提琴"viole da braccio",一种放在肩上用弓拉奏的弦乐器。至於制造小提琴的发源地,最着名的首推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克来摩纳(Cremona)。演奏小提琴除了用弓拉奏之外,间中亦以手指弹拨弦线,这技巧称为拨弦("pizzicato")。小提琴是一种表情丰富的弦乐器,它除了能表达优美如诗般的情感外,亦能拉奏出澎湃、扣人心弦的气势。在大部份的管弦乐曲中,小提琴均担当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首演于上海音乐舞蹈会演并获得好评。这部富于戏剧性的标题协奏曲,取材于中国一个古老而家喻户晓、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却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后他们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这部作品以浙江地区民间戏曲越剧中的曲调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草桥结拜、梁祝相爱、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坟前化蝶的情感与意境。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思乡曲赏析 这首写于1937年的思乡曲,是著名的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1937年中国正处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铁蹄之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增加了乐曲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思乡曲取材于内蒙河套地区的一首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主题的音乐性格与原民歌是一致的。曲子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祖国、对家乡人民的亲切思念之情。瑞丽江边赏析施光南是以声乐体裁的音乐创作蜚声乐坛的,但他在器乐领域的创作也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就是他最重要的器乐作品之一。瑞丽江边以连绵不绝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纳入到简洁的奏鸣曲式框架之中,描绘了云南边疆绮丽的风光,刻画了傣族人民愉快幸福的生活和年轻人纯真、热烈的爱情,是一曲宁静和平生活的赞歌。瑞丽江边这首小提琴曲主要以声乐化的旋律为基础,因而能充分发挥小提琴如歌的音色特点。与此同时,作曲家也根据音乐的情绪发展变化,发挥了小提琴的跳弓、双音、泛音等演奏技巧。这首精致、动听的作品,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为数不多的艺术性较高、具有抒情气质的小提琴作品。3.室内乐与西洋管弦乐樱花赏析这是根据日本民歌编配的新笛、扬琴、筝室内乐三重奏曲。全曲可分为引子与主题两段。引子以筝为主,音乐轻起,在扬琴衬音的基础上,筝演奏了三组琶音,展示 原曲最有代表性的首句旋律。接着筝的长乐句独奏,扬琴与新笛相继进入。引子部分虽然不长,但在音量与 演奏速度方面变化较大,在排演时应予以充分重视。春节序曲赏析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焕之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套作品取材于作者早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李焕之先生通过乐曲向大家展现了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人们对这首气氛欢快、情绪激昂曲目的喜爱程度绝对是中国交响作品历史上空前的。1989年,春节序曲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1993年6月,春节组曲等作品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足见其魅力所在。北京喜讯到边寨赏析北京喜讯到边寨原是一首管乐合奏曲,由郑路创作于1976年10月,后来郑路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曲。是一首形象鲜明、热情奔放的乐曲,其取材于苗族和彝族民歌的新颖主题曲调,始终贯穿以舞蹈性伴奏音型。它采用了主题并置的写法,有“苗岭风情”,亦有“阿西跳月”,各显情趣,但风格统一。乐曲以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民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情景。此曲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创作一等奖。此曲结构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部曲式。五、课外作业:1.任选一首课堂欣赏作品,写一篇赏析(500800字)2.思考以下问题:中国民族器乐的特色?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器乐艺术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音乐欣赏课程 考试试卷(第1卷)考试专业班级 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分钟考试学期考试类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器乐艺术 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