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谈青海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 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15100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青海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 毕业论文.doc

    青海民族大学辅 修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 浅谈青海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教 授 院 系: 政治学院 专业班级:08政治与行政专业(主修)09文学文秘专业(辅修) 二 一二 年 四 月 五 日 浅谈青海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内容摘要:蒙古族的敖包祭祀仪式源远流长,从氏族社会延传至今,它是遍布蒙古族分布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蒙古族信仰习俗的主要一环。敖包祭祀源于祖先祭祀,是古老的萨满教“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入,敖包祭祀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与文化内涵。蒙古人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变迁与敖包祭祀变迁是息息相关的。敖包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不断的反映着每一时期蒙古族的文化特征。关键词:青海 蒙古族 敖包祭祀一、青海蒙古族简介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约在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主要分布在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市和都兰、乌兰县,黄南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州的祁连县、海晏县和门源县,以及西宁市、海南州、海东地区、大通县和部分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蒙古语属蒙古语卫拉特方言,同以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为标准的蒙古语相比较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文字使用“胡图木”蒙古文,即同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使用同一文字。青海蒙古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聚居的3万多蒙古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全面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完全保留着传统的蒙古语言文字;海北藏族自治州聚居的1.5万多蒙古族基本操持蒙古语言,兼通藏汉语文,不使用蒙古文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聚居的2.8万蒙古族因历史原因和环境影响,转用藏族语言文字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该地区会讲蒙古语言的约有500人,能听懂的约2000人;大通、乐都等农业区聚住的1.5万多蒙古族早已使用汉语文。因为这部分蒙古族进入青海时间最早,在农业区同汉族杂居时间长,所以失去本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时间也很长”齐·布仁巴雅尔青海蒙古族概况综合性资料辞书。青海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逐水草而牧,经营绵羊、山羊、马、牦牛、骆驼等,居住园型毡帐“蒙古包”以及黑色牛毛毡帐篷,冬暖夏凉,便于移动和抵御烈日风寒;部分在小块农业区和东部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居住庄廓院式的土木结构房屋。其服饰由于长期与藏、汉族交错居住,因而形成既不同于藏族而又有别于内蒙古蒙古族的特点。男女冬季均穿“德吾日”(长皮袍),多用绒布做衣面,夏秋季则穿“拉吾谢格”(夹袍),节日或做客穿“吾齐”,是羔皮长袍,以绸缎或平绒做面,镶水獭皮边或彩色氆氇镶边。从事畜牧生产的蒙古族,以牛羊肉、乳制品为主要食物;从事农业生产的则以粮食、蔬菜为主要食物。饮茶是蒙古族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青海蒙古族能歌善舞,豪爽好客,喜摔跤、赛马;信仰佛教,普遍崇奉藏传佛教格鲁派,“自17世纪上半叶,黄教(格鲁派)成为蒙古全民信奉的宗教,其势力已经从俺答汗控制的蒙古右翼(土默特、鄂尔多斯部)地区深入到漠南、漠北和漠西等广大蒙古地区” 宝贵贞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二、蒙古族“敖包”的形状和起源“敖包”是蒙古语音译,汉语意思是“堆子”,用土、石块堆成,是蒙古族祭祀天地、祖先或英雄人物的祭坛。在茫茫的草原上,只要有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筑于草原的山顶或丘陵之上,在圆坛上面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重叠作圆锥体,高约十余丈的人工堆积而成的石堆。分为单独敖包和群体敖包,单独敖包就是在山顶的最高点只有一个独立的石堆,单个敖包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两种:具有多层台阶的祭坛式敖包和无台阶呈圆包状敖包。而群体敖包就是在山梁上有大大小小的很多石堆或土堆,敖包还有男敖包和女敖包之分;群体敖包最少要有三个,这与蒙古族信仰佛教有极大的关系,通常还有七个、九个、十三个等敖包群,亦有二十八个或上百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位置及布局多呈主敖包位于中心点,其余敖包以主敖包为中心排列成单行或十字形顺序,形成一种深具象征含义的敖包群图式。敖包是一个时空坐标,也是草原文化体系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现象。   关于敖包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1.敖包原先是立于游牧交界处及道路旁以做标记的石堆。清会典载:“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但史料记载敖包早在元朝时就已存在。宋代张氏岭北行记里就有“马头山敖包”的记载,此敖包正好位于驿道侧。 2.敖包源于山岩崇拜,蒙古人“万物有灵”的萨满信仰。3. 蒙古人的敖包祭祀起源于蒙古先民的祖先崇拜。敖包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即坟墓。4“受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蒙古族的祭敖包、汉族的祭表木和朝山会都属于这种性质的信仰活动和祭祀节日,但由于文化的地方性差异,信仰的主旨、趋向、目的以及仪式程序、参加人数和性别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且深受当地宗教文化的侵染,内容十分复杂” 李朝 诗性高原青藏地区民俗文化审美。5、关于敖包的起源上述四种观点为学者们普遍认可,但本人觉得敖包还有一种存在的可能,在青海蒙古族的敖包都是在山顶或山梁上,蒙古人的萨满信仰中有对天的图腾,“可可腾格儿”是最圣神的,然而山顶或山梁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敖包就是蒙古人用来祭天的平台。三、敖包祭祀仪式的方式及过程“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人聚居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祀敖包。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包海青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 血祭,据传蒙古族在游牧时代,各家所有的牲畜系天地所赐,因此,为了报答诸神的恩赐宰杀牲畜,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据传天地诸神不仅喜欢食肉,也喜欢饮酒喝奶子。故在祭祀时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据传蒙古族认为火可驱逐一切烦恼于邪恶。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祭时牧民走近火堆(燃烧牛羊粪)边念着自家的姓氏,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投祭品于火中。玉祭,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古代蒙古族有用玉做为供品的礼仪,而现代因玉价值昂贵,现用宝珠或硬币炒米代替。祭敖包的规模、形式多种多样。在青海有蒙古族聚居区敖包,也有自治乡敖包,自治村敖包。祭祀时,不论官吏还是平民一同进行礼仪活动。先请喇嘛烧香点火、诵经说文,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绕圈磕头、祈祷。蒙古族祭祀敖包,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召开。农历五月,绿草遍野,燕子北归,蒙古族聚居区的县、乡或村的蒙古族牧民就要举行祭敖包活动。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敖包下,用松柏、麻柳、五彩花卉将敖包装饰起来,在敖包前摆设奶制品、“夏木儿”、糕点等供品,有的正面桌上还要摆放全羊。祭祀仪式由德高望众的长者主持,主持人亲自向敖包焚香、敬酒、献哈达、唱祭歌,并请喇嘛念太平经。此时,漫山遍野前来祭祀的人们跪伏于地,三拜九叩,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万事吉利”。同时,“女性有专属的敖包,主要用于祈祷生育和健康,但妇女不能参加其他形式的祭敖包”。李朝诗性高原青藏地区民俗文化审美祭奠仪式完毕,主持人(喇嘛)将供品分送大家享用。通常还会举行被称作是蒙古族“男儿三大竞技”的骑马、射箭、摔跤(蒙古语谓博克)等传统民族体育竞技运动。现在在敖包祭祀仪式的当天会展开一些列的民族体育竞技比赛外,还会进行文艺活动及商品贸易活动。 四、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的时代变迁 “古代,蒙古族祭天,先要树起神竿,蒙语叫“玛尼杆”高约束4-5米,粗0.2米,多用桦木、松木。杆顶上安有铁制的长神,祭祀时,在蒙古包前,先要树起二根神竿,二根之间扯起一条绳,挂红、黄、监、白、绿五面彩旗,有的挂上经幡,绣上六字真言的梵文。有的还把干净的肉挂在竿上,然后洒马奶、谷物等,并对天祝祷,祝祷时所祈求的事,往往由萨满或年长者作为上帝的旨意而传给群众。后来萨满教不祭,祭天活动由萨满主持。他们祭天的供品有乳制品和肉制品,摆在供桌上,直接上供祭天。这项活动,由男萨满(波)率领,呼叫天的祷词,众人相合。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说“木和黎吉我以天神所选之谶兆”。古代蒙古族祭天无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四月、八月、十二月等月份。元史关于元朝蒙古族皇帝祭天的记载,以这几个月者为最多。除一般的祭祀之外,特殊情况也要祭天,如忽必烈在中统二年亲征北方室,就亲自“躬祀天于旧桓州之西达北”。天旱祈雨时也祭天,黑鞑事略和辍耕录中皆有关于向天祈雨的记载,其法是“惟取净水盆,浸石子数枚而已,其大者如鸡卵,小者不等,然后默咒。”后来此俗一般人家都在农历年三十夜里举行祭天仪式。”王其格祭坛与敖包的起源参考文献:1芈一之青海蒙古族简史2芈一之民族历史研究文集3荆玄生青海蒙古族的过去与现在4包海青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5王其格祭坛与敖包的起源 6李 朝诗性高原青藏地区民俗文化审美 7 齐·布仁巴雅尔青海蒙古族概况 旧时,蒙古族祭敖包的仪式,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间举行。一般为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敖包。届时,敖包附近设置无数临时蒙古包,远近牧民皆全家以赴。喇嘛传入后,把萨满教的杀生祭改为果祭,一般人家搭的临时蒙古包内也挂佛像,摆牛羊肉及奶食和酒类供品,并焚香点烛。正式举行祭祀仪式时,活佛或有高位的喇嘛带领众多喇嘛绕敖包颂经,群众随行(此时妇女不能参加)。祭敖包时还要取所谓“阿尔山”(即圣水),并用这圣水洒注畜群。祭祀仪式结束后,开始娱乐。按照民间风俗有赛马、射箭、摔跤和宴会,同时,开展贸易活动。后娱乐项目不断增加,男女均可参加,称“敖包乃日”(乃日,蒙古语,意为盛会),并逐渐变成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现在,敖包祭祀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敖包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同样地具有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文化成分。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有很多敖包均恢复了多年没有举行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在原有的祭祀活动得到充分保留继承的同时,娱乐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更加浓烈地表现出来,而且在这两方面又有许多时代性的文化成分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新鲜感和实用的内容,倍受牧民的欢迎,这样,就将敖包活动由固有的传统文化氛围,扩展到贴近现代文明的轨迹。现代蒙古族人祭祀敖包,时间一般选择在水草旺盛的六七月份,也有的选在春秋吉日。祭祀之前,先要对敖包进行维修和装饰,现代祭祀敖包实质上就是传统祭祀神灵赐福消灾习俗的传承,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宗教色彩。礼仪毕,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众歌群舞。 蒙古人不断为敖包祭祀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敖包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敖包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同样地具有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文化成分。敖包祭祀活动在保留其独特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被注入风土人情、生态保护意识、和谐理念以及竞技比赛、群众文化、生产生活技巧等广泛的内容,对建设和谐新牧区有积极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青海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 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