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有一种脑残叫鳌太穿越.doc

    • 资源ID:2915096       资源大小:71.6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一种脑残叫鳌太穿越.doc

    有一种脑残叫鳌太穿越从来没有一次行走让我如此想念城市生活,即便是6月底我孤独无助的站在马尼干戈的三岔口茫然无措时,也没有急于奔向大城市的渴望。可连续六天的高海拔无人区无补给负重穿越,每一天都让我崩溃,但每一天又都会生出新的勇气和毅力,身体和心灵在大自然面前可以脆弱到不堪一击,也可以被激发出无限潜力。我几次三番的吟诵着李白前辈的“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满脑子里都是疑问,李老先生,您是这么攀的么,我们也是西上太白峰,也是从早到晚整天整天的穷登攀啊。     相对于旅行而言,这种穿越更是一种苦旅,需要苦中作乐,需要不停挑战自己,需要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坦诚相对。     忘不了浑身湿透彻骨冰冷,忘不了满身泥泞衣履皆冰     忘不了导航架下辽阔晶莹,忘不了无涯石海埋头攀登     忘不了队友相携一路同行,忘不了至今想起来仍有些反胃的腊肉焖饭     忘不了老罗的笑脸、背夫的身影;     忘不了雄性大气的鳌山大梁,忘不了冰清玉洁美如圆镜的大爷海     忘不了金色太白杉,忘不了冷峻拨仙台     忘不了  美哉!秦岭!    其实 9月初,我还在为去青海还是穿鳌太而犹豫,所以当夏耳巴发来那个让我联系向导的信息时,心里本能的生出些抵触,只是答应了这个邀请很久,再加上太白确实是多年来心中的一个结,几番踌躇之后,还是硬起头皮,套用高太尉的话,鳌太!走!有酒,有朋友!          我是从9月中旬起才大肆在网上搜索鳌太的资料和攻略的,几乎每一个帖子都做过下面这段介绍:    “鳌山太白穿越称的上是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 鳌山,也称西太白。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秦岭第二高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秦岭最高峰。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户外称为“鳌太穿越”。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多公里,实际穿越行程在150公里左右。 鳌太穿越是陕西户外的顶级线路,是国内最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向往的圣地。 整个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需用时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此线路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     所以,我只能默默祷告我这一年多没锻炼过的臭皮囊,一不要走丢,二不要走残。月30号临晨点多才装好包,称了称,15公斤多一点,有点沮丧,我能背着它连翻十几座海拔以上的山么?这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较量,我为什么这么跟自己过不去,我想打退堂鼓,我想打退堂鼓,我真想打退堂鼓。买了月号中午点太原到西安的汽车票,快点半才走出家门,慌慌张张跑下楼,又转回头叫老妈看看我屋里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在路口足足等了分钟才打上车,还好路上没有堵,总算在开车前安安稳稳的坐在了座位上。晚上点半到达西安,点半与夏耳巴和小徐汇合(感谢老夏同学利用西安出差之便利,为我们提前采购好各项物资并友情提供住宿),次日清晨点,与重庆来的两对夫妇胜利会师,秦岭,这次没忽悠,我真得来了!       10月1日,西安太白县塘口村2900营地,车子出城往西驶去,天有些阴,然后越走越黑     途经眉县,吃了碗岐山臊子面,路旁有条不怎么起眼的河,据说就是鼎鼎大名的渭河    大概十点多到达塘口,天在下雨,不大,但也不能说是小雨    与事先联系好的向导和背夫将各色物品分配整合,从今往后的六天里,我们在一起     开始的开始,像一条乡间小路    带着我,缓缓爬升在寂静山林    我努力适应,安静行走    雨一直下,路有些湿滑            初次上路,总是有些兴奋    湿润的空气,夹杂泥土和青草,在雨中散发出有点腥的味道    北方的十月,草木开始凋零    但    总有蓬勃的生命    一段紧急的攀升,正是所谓的练驴坡     看到山上下来三三两两的村民,背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    装着松子儿,满载而归    相遇时说的最多的话是:下雨天你们还爬山?我总是笑笑点头,我喜欢笑,那是最好的语言    一位老陕经过我身旁,用浓重的乡音说:回家去!   我说,我才来,怎能回去?       老陕说:回去就说你来过                真是可爱又朴实的人儿   午餐是在半山腰一个岩壁形成的凹槽内解决的,其实也算不上午餐,就是吃了口干粮气温太低,只要停止运动就冷的瑟瑟发抖,谁也不愿停留太久雨没有停的意思,阴沉沉的天气完全感受不到时间的变化,走着走着就有些兴味索然右脚感觉有些异样,是鞋子在慢慢渗水,跟随我三年多走南闯北的狗踢死,终于在关键时刻抛弃了我,我真是心都要碎了到达药棚时,看到迷雾中的针叶林,墨绿,金黄,还有,潺潺的水声很冷,一刻不停的走,湿透的身体却仍旧冰凉 听说我们是下午4点半左右抵达2900营地的,到达时只有两顶帐蓬,哆哆嗦嗦开始扎营,手指僵的都不太会打弯了 脚却很不争气的打着滑,然后,我狠狠地摔了一跤,跌坐在泥地上,透心凉 杭州一哥们儿正好赶上来,把登山杖往我面前一杵,我伸手抓了一下,摇头,松开了,这不是个好办法 那朋友也豪爽,迈了个弓步,直接把腿伸在我面前,好吧,就借这个力站起来 扎好营,把湿漉漉的衣服换下,大家都有些失温,钻进睡袋,很快就迷糊着了,迷糊中听到陆陆续续上来好多人 西西他们在做晚饭了,我一点也不想出去,又湿又冷;但饭总得吃的,天完全黑下来时才开始爬出帐篷 我们三个带的高压锅出了问题,老夏和小徐折腾了半天,终于把聋子治成了哑子锅成功的变成了瓢 好在西西他们的饭剩了很多,第一天的腊肉糯米饭,拌着辣椒酱和咸菜,吃起来还是挺香的 这个夜晚有点吵,一些队伍很晚才上来,讲述着各自的遭遇,听着还真有些刺激 我浑身冰冷的缩在睡袋里,暗自思忖,我这一路怎么这么平淡?10月2日  2900营地鳌山导航架药王庙麦秸岭水窝子营地清晨,恍惚听到鸟的叫声,一时间有点不知身在何处影影绰绰的光,愈来愈亮,是雨过天晴脚居然还是凉的,我想赖着不起,就这样晒一天太阳,晒去满身的潮湿和冰凉但 营地渐渐沸腾,新的一天总给人以新的希望 昨夜的气温肯定很低很低,鞋子冻的硬邦邦,外面结了层薄薄的冰, 纠结着换了双干净袜子,将脚左扭右拐的塞进湿又凉的鞋里 帐篷外满是因夜太漫长而凝结成的霜    再抬头时,看到太阳斜射在对面的山上,温暖,明亮; 原来,身体冰冷,心一样可以沐浴阳光 有人在营地边烧垃圾,有人凑着那火取暖、烤装备、吃饭吹牛、插科打诨 天气好了,一切都变得生龙活虎 天空很晴朗,蓝得有些刺目 吃过早饭,就是昨晚的剩饭熬成了粥,拔营,9点40出发,向鳌山导航架 还是缓慢的爬升,觉得包比昨天沉,难道是那身湿衣服增加了重量? 转过一个小弯,山上的松林一片雪白 哦,昨晚的山上下了雪,松树林看起来层次分明,我很通感的想到了沁人心脾这个词 所谓玉树琼枝,是这样吧 即使是自小在北方长大的我,也没有见过这等景象 我置身在一个童话世界 那些披着银色外衣的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分明是一个个精灵  穿出松树林,往上是一片高山草甸 路相对平坦,覆盖着积雪,走起来吱嘎作响 慢慢慢慢,开始上鳌山大梁 好大一片石海,并不算难走,只是有些石块上的雪结成冰,滑. 石海是第四季冰川的遗迹,而这遗迹,居然贯穿了整个西东太白 导航架下,很不起眼的地方,绑着这个牌匾 09年选出的十大非著名山峰,使得鳌山声名雀起 线路再远再艰苦,也挡不住人们践踏的脚步 西跑马梁上,远眺东太白拔仙台两眼茫茫皆不见只看到山峦的颜色,渐变雪白,黛青,赭石    跑马梁是个很形像的名字,平坦,辽阔 让我想起芦芽山的马仑草原 如果天气不好,恐怕很容易迷路,基本找不到什么参照物   药王庙,大大小小的石头垒就,人工亦或者天然  不知是不是供奉的孙思邈  我们在这里修整了一下,等待落在后面且联系不到的队员  老夏和小徐跳到最高的石头上,对着手台一遍一遍用土豆呼唤着地瓜  我坐在避风的地方,一边把湿衣服拿出来,在石头上晾晒  一边唠叨着包包的背负系统,觉得平时自我感觉良好的背包,这次背起来异常的沉重  躺在旁边大石上悠然晒着太阳的西安驴友接茬道:再好的背负,那些东西不还是全都在你身上?         向导老罗     这里是麦秸岭,山势陡峭,还有大片的石海  需要在山脊下的坡面斜切而过  这路,很有气势,看久了便觉喘不上气  远远的移动的小点,是走在前面的人  而我,如何走出去 当你别无选择时,怕是会生出些勇气来 那些看上去无法完成的困难,其实需要的只是跨出一步,再跨出一步 终于翻过了麦秸岭,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我以为这一定是最艰难的一段 向导老罗笑着说,才刚刚开始,明天要翻三个这样的山。 噢,买疙瘩!我竟然有些抗拒明天的到来 下山时,天已经擦黑了,右膝盖好生难受,但通往营地的大片石头海,还在等待着我 磨磨蹭蹭走在最后,太阳一下山就冷的要命,鞋子仍旧是湿的 水窝子营地很开阔,我们下来的晚,营地基本上扎满了,只好扎在边缘不太平整的地方 水窝子,大概是因水得名,一个石罅中的泉水,甘冽,冰凉 气温极低,打回来准备做饭的水,只一会就结了层冰 我想我要感冒了,一刻不停的发抖,双脚彻骨的冷,钻进睡袋,许久都没暖过来 西西今天也不舒服,只剩老夏小徐和咕咕在外面生火做饭 腊肉焖饭,紫菜汤,就了两口白酒,寒意居然一点都没褪去 天已经黑透了,回头还能看到山上星星点点的灯光,有些驴友正陆续下到营地 我无法理解他们是如何在黑暗中翻过令人崩溃麦秸岭,难道是因为看不清楚,反而少了很多顾虑? 地不平,头高脚低,身体总往下溜,整夜都是姿势不对,起来重睡 10月3日  水窝子营地梁1、2、3峰2800营地还没睁眼就听说昨天有人在麦秸岭上过夜了额滴神啊,这位兄台,岭上可有能放平您身体的地方?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账篷外结了层薄薄的冰,重复昨早的纠结,换了最后一双干净袜子,塞进邦邦硬的鞋里一股凉气迅速从脚底贯穿全身,吸走少的可怜的体温我忍不住骂了句“狗日的鳌太”,用以表达对这条线路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早餐是面条,高海拔,煮得短了怕不熟,煮得久了就变浆糊这样的路途,讲究得是吃饱,味道自然就顾不了太多看着因为参考别人攻略而采购的坨坨馍,至今都没怎么吃过实在是它太过顽强,对于不甚强壮的牙齿和咀嚼肌来说,那是个恶梦9点多一点,开始爬升至飞机梁路有些陡,有点雪山的感觉了  站在梁上远眺,还是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 想起给乾坤湾的老程师傅录的那首民歌 “三十里的山路,二十里的坡,五十里的路上哥哥看妹妹 一个月跑了十五回,你把哥哥跑成了罗呀罗圈腿” 要是遇上这样的山路,哥哥还不得跑断了腿?飞机梁上一片晶莹,我落在整个队伍的后边老杜说过,背包游荡是种方式,埋头苦走也是种结果只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的这么久,这么远我们与陌生人为伍,却没有陌生的感觉平静孤独,快乐幸福 过了飞机梁,就是梁氏三兄弟的地盘了 三兄弟体型相似,都披着石盔石甲 人在自然间,多么渺小 花花绿绿的身影,散落其间,只是对平淡色调的点缀 不记得这是梁几峰了,已经在石海中苦旅了好几个小时 所以,过这座山时选择了山的背阴面,陡则陡矣,只石头少了许多 但陡峭的山体和巨石,对我这等身矮腿短的人来讲,又是另一番考验 天气真好,是晒衣服的好日子,今天背包外面的装饰物是湿了两天的袜子 恼人的梁氏三兄弟一点都不懂得怜香惜玉,但我还是把他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前面黄绿相间的山梁下就是今天的宿营地 此时海拔大概2900左右 植被从针叶林向阔叶林过渡   海拔逐渐下降,便是茂密的阔叶林了   缓慢下坡,一直穿梭的林间   有僵而未死的小虫,还有弥漫四周的腐叶   我想唱歌,唱那首游击队之歌 下午5点到达2800营地,太阳还没下山,晒的暖洋洋 赶紧拿出装备晾晒,营地有很厚的草甸子,只是凹凸不平 老罗下来说咕咕有些高反,吐了几次,老夏赶紧跑去接应 我和小徐安营扎寨,把水和做晚饭的东西全都准备好 咕咕抵达营地时,面色苍白,显得很虚弱,很快钻进帐篷休息了  晚餐是什锦紫菜汤和腊肠焖饭,腊肠是西西的母亲自己做的 将排骨灌到肠衣里,让我这个北方人真是惊叹不已 我已经不能再吃辣酱了,鼻子和嘴唇开始火辣辣的烧     太阳散尽了最后一抹余晖,寒意笼罩大地   天边的云彩或许也可称之为晚霞   没有浓墨重彩   轻描淡写  是另一种夺目,美丽    夜晚依旧寒冷,看到别的驴友燃起篝火我和西西忍不住跑过去凑了热闹无奈人生不能两全,面对火焰的一面暖烘烘,背对火焰的一面似冰窖这就是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临睡前我想试着解决一下人生大事,9月30号出门至今,已经第四天了,我,居然没有解过一次大手西西陪着我在黑漆漆的树林里酝酿了半天,罢了!有些事真是强求不来!想想老夏每天早晨都能按时搞搞行为艺术,心中不知生出多少羡慕之情来10月4日,2800营地金字塔垭口西塬垭口营地这个早晨天气非常好,难得的不冷,外帐完全是干燥的鞋和袜子经过昨天不懈的努力终于该捂的捂干该晾的晾干咕咕看起来好了许多,基本没有什么不适我却感冒了,鼻子不通气儿,咳嗽饭后,出发,听说今天翻的是三座金字塔型的山峰 ,不会比前两天轻松一点来吧,让大石海来的更猛烈些吧大概是身体已经习惯了,又或者知道不走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心里没有恐慌,没有抗拒,没有绝望依旧是山高路遥,依旧是石海纵横依旧是在山脚下仰望是山顶,山顶上再望,还是山顶  我身后的山尖,就是金字塔之一  午餐是坐在塔尖尖上解决的,太刺激了      我说,我们一定是脑残了   跑到这里折磨自己,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风景   对于我来说,仅仅依靠四肢想要翻过一片又一片的石海,是困难的   采用厚道的“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势,就好了很多    翻过金字塔垭口,又是斜切山坡的路 脚就没放平过,一直是一边高一边低, 脚踝倍受折磨 距离西塬垭口大概1个小时路的地方,有几股小小的泉水 用对讲通知后面的小徐,走到这里把水打上,今天的营地没有水源 我很无耻的把灌得满满三升的水袋,交给老夏 看他在我前面飞奔,渐渐消失在去西塬垭口的路上    一个人悠哉悠哉的走着,在夕阳中翻了一座又一座小山  不时的咳嗽几声,这个海拔,我不会是肺水肿  到达营地时,脚掌开始痛了,晚上睡觉时看看,谢天谢地,没有起泡  营就扎在九层石海下面,抬头可看几个小小黑点在缓慢移动,有些人大概今晚要去有水的东塬扎营  可是天色渐黑,山的身躯如此高大伟岸,不知他们能否安全到达  晚餐,跟这石头海一样,几天不变,腊肉焖饭,我有点爱不起来了  饭后把水烧开,按人头平均分配,每个人大概都不足一升,明天必须到大石河补水  睡觉得地方是个坡,睡得真累 10月5日,西塬垭口太白梁拔仙台大爷海 通往太白梁的路称为九层石海,望不到顶的山上完全无路可循只是不停在石头上蹦来跳去,曲折迂回为了节约时间,老夏做为先锋队员冲到最前面,为大家寻找水源这段路程我爬得很慢,登山杖时不时就插进石头的缝隙中,水也所剩不多,开始吃雪来解渴 一大块平坦的石头,遇到了上海的一位驴友,盘脚坐在上面,说一点水都没有了,只好用炉头化雪打过招呼,继续向上,快到梁顶的一个峭壁下,仅能侧身我扒在上面,大口喘气,抓起石头上的雪块塞进嘴里抬头看到右侧上方的厦门朋友,很有默契的同我一个姿势只是我吃雪需用“吞”来形容,而他就应当是比较斯文的“品”了他笑着冲我说:“难道我们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爬这些石头?”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回首来时路,我真得走过群山峻岭  大太白梁一马平川,一路都走在山脊上视野很开阔,海拔也渐次下降脚下从光秃秃的大石头,变成草甸,再走,偶尔能看到几株太白杉接着看到半山腰明显的植被分界线,线下是茂密的松林谷底是大石河,那里有大家盼望已久的水源 大队人马都是在松林之上的山坡横切,那两个厦门朋友却早早钻进了松林 我犹豫了一下,既然要下到谷底,就跟着他俩纵入松林好了 他们的速度很快,我努力的在后面跟着,只怕一个不溜神,迷了路 十几分钟后穿出树林,老夏和教授就坐在路口烧水,真嗨皮啊真嗨皮 厦门的两位兄弟看到我出来,说你走的挺快呀 我心里琢磨,想甩我?没那么容易,吼吼  众人守着一眼泉,吃饭,烧水,洗漱 一个老大哥从树林里气喘吁吁的钻出来,看着我刚舀上来的一锅水说:太渴了,能给我喝口吗?我说,这水是生的;他摆摆手,没关系!慌忙不迭的递过去,看他咕嘟咕嘟的喝下,我想,应该是如饮甘霖    大石河至万仙阵一段,回忆起来,是此次穿越中最让我崩溃的路程    没有成片成片的石海,也不见连绵的山峰    需要的只是不停的向上向上,再向上    每一次我以为看到的就是山巅,每一次都是眼睛在欺骗自己    几次三番,身体和意志都倍受打击,让人觉得  无望    整个山坡上毫无规则的散落着来自祖国各地的驴友    没有明显的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走着    我越走越慢,腿软,饿了,决定坚持到万仙阵再吃东西    一个身影蹿到我前面,没走几步,连人带包的坐在草地上,脸和手上都是血    他流鼻血了!不知是哪个队伍的背夫,我紧走了两步,把纸巾给他    看他扬起头,直至血止,他说:可能是这些天走的上火了,谢谢你啊,辣妹子    我起身走人,笑着告诉他,我是如假包换的北方人   万仙阵上,西西夫妻俩,教授,小徐都到了,只剩夏耳巴在后面陪着不太舒服的咕咕    这里摆满了形状各异的玛尼堆,但应该与宗教无关   对面不时走来南北或南南穿越太白的队伍   坐在一处石堆旁吃了几口饼干,回头四顾,刚才还热热闹闹的万仙阵,转眼就没几个人了   教授过来催促我:赶紧走,撒开了走,我在这里等老夏和咕咕,很快就能追上你们    万仙阵经东跑马梁至拔仙台,是相对成熟的穿越线路    每隔几米就有前人用红色油漆划下的方向指示    路还算平坦,天高云也淡    我很听教授的话,一个人走的飞快   这里貌似是雷公庙   路上已经看不到人影了,难道大家经过几天的辛苦跋涉,都练就了一身飞毛腿的功夫?   我有点心虚,狂奔了一阵后,结识了来自浙江金华的九片   在通往拔仙台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两人就参加此次穿越的缘起、经过、装备、补给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磋商   分享了彼此行程中的艰难困苦和欢欣喜悦   二爷海和三爷海 其实在二爷海时,我上山的步伐还只能用“挪”这个字形容 但看到拔仙台门口的小徐和教授后 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居然一鼓作气马不停蹄的登上了顶 拔仙台,遗世独立,和敬清寂 没有停留很久,天马上要黑了,冷,老夏着急了,必须马上下到大爷海    大爷海,终于看到现代文明的痕迹  有房了,有床了,有电了,有洗手间了  可以选择自己做饭还是下馆子了  每个人都很轻松,因为走到这里,穿越就可以算做是成功了  大家开心的聊着天,营地一片欢声笑语  看来神仙的日子不好过,还是人间适合我多一些   没有选择床铺,继续扎帐篷今天可以躺平了,不用一晚上起来N多次的调整睡姿 晚餐是米饭炒菜,还有一锅番茄蛋汤只是这锅汤从色泽到实质,都没有西红柿的影子,老板娘一定是错把茄子当番茄但这些,都不重要对于多日缺乏蔬菜和热水的我们来说,这一桌分量少价格高的饭,就是美味佳肴了  10月6日,大爷海小文公庙下、上板寺汤峪西安  穿越的最后一天,下山的日子这次走鳌太的驴友很多,前几天的路程大家都有重合下山却各有不同,有些从鹦鸽下,有些从厚畛子下,我们从汤峪下 出发时大概8点20,看天边的朝霞,还有天光倾泄而下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与我们相向而行我们已经进入太白山景区了  途中下了一阵雪,下得我很是兴奋 来是雨,去是雪 秦岭,待我们不薄   祖国,侬好! 太白山,侬好!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风景确实美 到处是金黄金黄的太白杉 国庆长假的第六天,还是游人如织 我们的装扮很扎眼,不仅回头率高,还不停的被人品头论足 更有人直接上来问我们打哪来,到哪去,在山上浪荡了多久? 那些眼神里有惊奇、困惑、佩服和不解 我在这些目光的注视下,不停地告诉自己:淡定,淡定 但心里小小的虚荣和满足感还是会时不时的崩出来       上板寺坐缆车下山,到汤峪  下汤峪的路真是九曲十八弯然后乘车到西安 ,  一路上我都在睡,眼皮沉重的睁都睁不开。原本跟西西约好到了西安逛夜市,吃小吃,可洗完澡之后,觉得没有比一头栽倒在床上睡觉来的更舒服的事。哪儿哪儿都不去,我要睡觉。10月7号,下午2点30分,离开西安,晚上9点多回到温暖的家。 鼻子晒曝了皮,脚磨起了大泡,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因干燥和缺乏维生素裂了好几个大口子,生疼.回家后数日内,下肢肿胀,右脚无名趾趾甲盖脱落,右脚跟踺有疼感上周在上述症状都消失以后,很嗨皮的去打球,运动太剧烈,右脚跟踺又杯具了         鳌太确实是一条不同一般的路,对体力和毅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摧残,身在其中时,急切的想要离开,但回来不足一月,我已经开始想念;这一路没有太多的故事,没有惊险刺激的遭遇,平淡到只是不停的行走和攀爬,可那平淡才是真实。我看到蔚蓝的天空,单纯的坚持,人生的渺小,沧海一粟。        你为什么行走,你有一颗不安份的心,你的心停不住,你的脚也停不住,你看到时光如浮云般流逝,关于远方和梦想就那么渐渐渐渐悄无声息了,只剩下疲惫的自己,在流年光影中,老去。我不停行走,我有一颗不安份的心,我需要那些距离我遥远的生活和广博的自然提醒我,人生可以有别样的精彩。       关于秦岭,关于鳌太,那些与崩溃和脑残相伴的日子,留在记忆里。        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注意事项

    本文(有一种脑残叫鳌太穿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