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氏家训》谈谈当今人们的家庭关系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论文.doc
-
资源ID:2914804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从《颜氏家训》谈谈当今人们的家庭关系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论文.doc
家之戒从颜氏家训谈谈当今人们的家庭关系The family exhortingFamily relation from talking about people in the nowadays "Admonitions of the Yan Family "目 录一、内容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颜氏家训简介 2(一)教子之方 3(二)兄弟之亲 5(三)后娶之慎 7(四)治家之道 8(五)总结之言 11四、参考文献 11五、英文摘要 11【内容摘要】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古往今来素有重视家庭关系的传统。社会是、由千万个大大小小的家庭所组成的,因此老百姓对于“家庭”二字往往看得最重、讲得最多。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方式,这个话题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热议的焦点。由此引出的很多有关于“家庭关系论”的文字就跃然纸上,而在这些学者所提出的“家庭关系论”中,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彰显别具一格的特点。颜氏家训是一部集立身治家、人际交往、修身养性、出仕为官、为文从艺为一体的教育类丛书。其中,对“治家”这方面,颜真卿又有其独到见解,他列举许多具体实例,以事实说服人。通过研究该书阐述的南北朝时期,家庭关系的概况,映射出当今人们家庭关系的现状。【关 键 词】 颜氏家训 ;颜之推 ;家庭关系 ;告诫 【Content abstract】 China is the country of etiquette , the tradition usually having take seriously family something to do through the ages. Society is that are what the family in various size is composed of from ten million, therefore common people sometimes, two characters watching the heaviest , talking the most to the "family". As the saying goes but: Each family has its own problems, that every family all way , this topic of conversation having self is the focal point that people fever discusses from time immemorial all in the field of the relation handling a family. From this drawing off many characters having about "family relationism " stands vividly revealed in pages right away , "Admonitions of the Yan Family " that only Yan Zhi pushes in relationism brought forward by these scholars", commends but the peculiar obvious characteristic. "Admonitions of the Yan Family " be that a volume collection conducts self managing a household , human communication , the education cultivating mental character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 becoming an official for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 learning performance for culture for an integral whole are similar to collection. "Manage a household" among them , face to face this aspect, Yan Zhen Qing has whose original view , he lists a lot of concrete example , persuade person with fact. By study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wing a book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ts period , family relation expounding, shine upon out people in the nowadays family relation current situation.【Key word】 "Admonitions of the Yan Family " Yan Zhi pushes; Family relation; Exhort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人们给家庭的定义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几千年来,中国的朝代、政权在不断的变化,相应的家庭关系的构成元素也在不断变化着。古代家庭往往是族内合居为主,其关系复杂多样,不仅有父子、夫妻,兄弟等基本关系,还有一些例如翁姑、娣姒、主奴等关系。在当今社会,父子、夫妻关系已经成为了各个家庭的主导,计划生育使得兄弟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而由“翁姑”引申出来的婆媳关系也成了当今家庭关系之热点。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认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夫妇、父子、兄弟之关系,这也是当今家庭关系中三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分析颜之推的思想,先要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颜之推,字介,生于公元530年,卒于591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书香世家,先世随晋南渡,几经播迁,寓居建康(今江苏南京)。颜之推身处社会动荡的年代,一生经历梁周齐隋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阅历之丰富,遭遇的坎坷挫折自不待言,以至于晚年有了看破红尘之感。”【南北朝】颜之推 著M 曾德明注译颜氏家训 崇文书局 2007年版(前言、P4-P30)颜之推学识广博,见解独到,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对于家庭关系的看法也颇为耐人寻味,他用一种近乎于告诫后人的口吻,摆出了很多具体的例子,然后根据这些例子表明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的阐述自己的立场,使后人能够直观的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颜氏家训是一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家训,分七卷,共二十篇。其中,有关于阐述家庭关系的就有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就让我们先从教子篇说起。一、育子之方有人可能会认为,教子不是与家庭教育有关吗?怎么会纳入家庭关系的范畴呢?其实换一个角度就好理解为什么会纳入家庭关系的范畴了,我们来看“教子”二字,从这两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暗含的一个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他暗含着父子这么一个家庭关系。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父亲来说,能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功才是其真正的成功。当然,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在于教育,而是分析“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社会的全部伦理道德是在三纲五伦的基础上展开的。三纲分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刘海鸥 著M 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P35)其不难看出,在三纲五伦中,都对“父与子”的关系做了一个强调。这充分说明了“父子关系”在家庭伦理中的重要地位。颜之推认为:“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这几句大意为,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过于亲昵,子女对至亲的爱不可以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怠慢之心。其中不得不谈到“父慈子孝”这个问题。在传统家训中国所强调的是父慈子孝,既注重子女对长辈行“孝”道,也强调长辈对子女的抚养、关心和爱护。要做到父慈子孝,首先要生儿有养,当子女还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时,父母有义务抚养他们,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在当今社会中有不少人对于生儿养女看得很不慎重,弃婴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既然能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就有义务去抚养其长大成人,不能因为孩子天生残缺或者家庭贫困之类的理由而丢弃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是极不人道的,也是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相反,我很佩服一些父母,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天生有残疾或者一些严重的疾病的时候,还是坚持把他们抚养成人,我认为这些父母才是天底下最合格的父母。其次要慈爱得法,不溺爱,不骗宠。溺爱子女,实为祸害,如颜氏家训·教子所言:“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绝大多数城市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个孩子往往得到爸爸、妈妈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疼爱,甚至于溺爱的程度,造成了孩子从小就成了小少爷、小公主,全家人都要围着他(她)转的局面,在这样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放到室外就会显得弱不禁风,经不起考验。出到社会上工作,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而且被家庭过于溺爱的孩子,在心里上也会产生自我为中心、孤僻高傲的性格和一些叛逆的情绪。在教子篇中,颜之推也用了一个事例很巧妙的从侧面揭露了父母溺爱子女造成的不良后果。说的是梁元帝时有一个学士,聪明机敏而有才华,从小得到父亲的娇宠,缺乏教育。他说一句好话,父亲就到处宣扬,他犯了一件错事,父亲就极力为其遮掩。等到这个学士长大后,就开始变得粗暴蛮横并触犯了周逖,被周逖抽出肠子。还有一个故事是琅琊王高俨从小受武成帝和胡皇后的喜爱,不论吃穿都要与太子相同,因而从小养成了蛮横无理的性格。当太子登基做皇帝时他仍然不肯收敛,最终落得个被皇帝秘密杀害的下场。在教子的篇末,用一个故事旗帜鲜明的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说的是齐朝一士大夫吹捧自己的儿子,想让自己儿子利用自己的那些特长为王公大臣们服务,而作者对这种做法产生了强烈的反感。颜之推用这些事例强有力地告诫了后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味溺爱是帮不了他们的,反而会害了孩子。再次是要重视家教,这是父之慈最根本的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必须使自身言行端正,以身作则。子女年少时,神情未定,容易为周围环境所感染熏陶,因此,父母还应注意子女成长时所处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这个道理。”王长金 著M 传统家训思想通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P114)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一个纪实报道,说的是广东东莞的一所民办中学的学生赌球的事件。共有30多名学生参与赌球,赌球的总金额高达140万元。通过对一些学生的采访可以得知,他们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做生意,对子女缺少关心和教育,直接把学生全权托付给学校管理,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生钻了学校管理疏忽的空子,参与了这种非法活动。还有一些学生的家长本来就经常参与赌球活动,导致了他们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仿效了家长的不良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这些原本天真的孩子走上了邪道。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轨迹。“育子”已经是当代中国家庭所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很多家庭以抓家教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看待。从一些为人处事中可以看出,从严格家教家庭出来的孩子,做事稳重,循规蹈矩,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家教宽松的家庭的孩子,往往体现出一些例如行为轻浮,做事不知轻重,不会尊重别人,自以为是的特点。正所谓育子如有方,社会就健康。二、兄弟之亲颜之推认为“夫有人民而后又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其意思是,先有人类而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而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而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只有这三种关系。这三者在颜氏家训中被称之为“三亲”,颜之推认为,家庭的成员,直至所谓九族,都源于“三亲”,“三亲”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三亲中的兄弟关系,除了血缘之外还有游处伙伴之意,比起父子,尤少禁忌,故其亲密程度,又教父子为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J中国哲学史 2003年第二期(P55)兄弟之爱是子侄关系、妯娌关系、奴仆关系的基础。如果兄弟不睦,就会淡漠以上各种关系,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所以尤需着力维护。”兄弟是一母所生,流着相同的血液,因此,颜之推认为兄弟间应互相扶持,相亲相爱。这就让我想起了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三纲五伦”中的兄弟之论。当今社会,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在城市里几乎每家都是独生子女,这对于“兄弟”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现在说的兄弟一般都是指“堂兄弟”或者“表兄弟”,一个母亲生出来的“亲兄弟”已经不再是兄弟关系的唯一代言。首先,兄弟乃形体不同而气息相同之人,从小就“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然而到他们成家的时候,两者就成了妯娌关系,感情就开始慢慢的疏远了。所以兄弟之间要互相爱护,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把“堂兄弟”或“表兄弟”之间的关系纳入讨论的范围中。其次,父母去世之后,兄弟间更应相濡以沫,而不是彼此疏远,漠不关心,更不应妯娌或者奴仆而拉远彼此的感情。这里颜之推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一间房子,如果有个洞马上堵塞住,有条缝隙就马上涂盖住,那么这房子就不用担心会倒塌。如果对麻雀、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防范,那当墙倒柱断时,就无法补救了。比比起雀鼠和风雨,仆妾和妻子的危害会更加厉害。如今,人们在处理妯娌关系上已经不如南北朝那时那么棘手,因为现在的家庭之中,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亲兄弟已经是少数家庭才有的,所以在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时,只要秉公处理,且能谅解对方,很多复杂的家事自然迎刃而解。我认为,兄弟关系处理的好坏还围绕着一个“孝”字,能够孝敬父母的,才能对自己的兄弟恭敬相对。当前,媳妇嫌弃老人赶公公、婆婆出家门,或者两兄弟(姐妹)之间为彼此的一点利益而大动干戈的事情大有存在,这些都是当今人们在处理家庭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兄弟之间不和睦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在颜氏家训中就有对这种情况的劝诫,树立优秀的例子予以示范,提出反面教材予以警戒。这里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沛国的刘琎,对于他哥哥刘瓛之呼态度冷漠;还有就是江陵人王玄绍和他两个弟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生死关头想着怎样保护自己的兄弟的故事。两个故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关照,而不是冷面相待的道理。有句古话说得好:兄弟同心,其力断金。说明兄弟之间只要团结一致,没有神战胜不了的困难。而反观当今社会,一些兄弟因不愿赡养父母推卸责任,而却为争夺财产反目成仇;两兄弟为了一点小事互不来往,过年过节都不聚在一起。想想真为这些人而感到可悲。颜氏家训有云:“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兄弟间如果不和睦,那么子侄间就不会爱护,子侄不相爱护,就会使族群子弟疏远,这样的后果的很严重的。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件事,王氏的两兄弟本来是感情很好的兄弟,他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过世了,父亲就靠家里仅有的几亩地把哥俩拉扯到大,可是一切就在他们父亲去世那时发生了变化,两兄弟为了家里财产的分割产生了分歧,还闹到了法庭,从此两家互不联系。更可悲的是,两家的孩子见了面都当作不认识对方,由此可以看到两兄弟矛盾,不仅影响到彼此的关系,还影响到了自己孩子对于亲人之情的冷漠。要处理兄弟之间的矛盾,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互相理解,彼此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既然称为兄弟,那就代表他们关系之不一般,现在很多人把兄弟关系看得和朋友关系等同,或者还不如朋友,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亲兄弟本来就是一家人,凡事都好商量,如果为一点小事而影响了之间的亲情,那就太不值得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就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理应相亲相爱,而不是彼此猜疑或仇恨。所以,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个重要成份,兄弟的手足之情更要分外珍惜啊。三、后娶之慎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但是这一般是来形容亲生母亲的。而遇到了后妈,有些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前妻所生的孩子被后妈虐待的事情屡见不鲜。颜氏家训的第四篇后娶,就开门见山的罗列出了后娶的几个例子:一是尹吉甫,他是一位贤明的父亲,伯奇则是一个孝子,但是由于吉甫的后妻挑拨父子的感情,使得伯奇被父亲放逐;二是曾参、王骏丧妻之后都没再娶,并拒绝别人介绍的再娶对象。列举完这两个鲜活的例子后,作者用了一个重复感叹句“慎之哉!慎之哉!”以劝诫那些有后娶想法的人要谨慎对待这个问题。可见作者对于后娶这个问题上是持有一定的反对态度,他认为,后娶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其有可能造成家庭破裂,妻儿不合,争夺财产等不良后果。所以,颜之推在对于“后娶”这个事情的分析上,告诫后人一定要慎重,不然难免会遇到以上所说的那些后果。后汉书有提到“安帝时,汝南薛包孟尝,好学笃行,丧母,以至孝闻。及夫娶后妻而憎包,分出之。”这个事例,说薛包这个人因孝顺而出名,但是父亲后娶之后,却把他赶出了家门,这种事情不仅仅只发生在薛包一个人的身上,它映射了后娶造成家庭不和的事实。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颜氏家训对于后父与后母的说法有这么一段:“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这句话我觉得颜之推总结得很有道理。前夫的子女,不敢与后夫的子女争夺家产,在这种情况下,后父从小照顾抚养他,日子一长自然就会产生爱心,以后后父就宠爱他。前妻的孩子,年龄和地位一般都在自己生的子女之上,无论做官、读书还是娶妻出嫁,没有一样不提防的,所以后母很可能虐待他。一方面说了继父会宠爱前夫的子女的原因;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后母为何对前妻子女进行迫害。但是,这两者都是家庭的灾祸,父母宠爱异性的孩子会招致自己孩子的怨恨,而继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则会使兄弟之间反目成仇。进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这些话即使到了现在还是不无道理的。在当今社会中,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后父一般比较疼爱前夫的子女,而后母却喜欢虐待前妻的子女,这些都是有许多具体实例得出的结论。我认为这也是和中国一贯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传统有关的,因此古代人们总结出来的一些家庭论理论到了现今仍然受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现代人在想的问题,古代人同样在想,而表现出来的客观事实与行动自然也不尽相同。小时候,我的妈妈就和我说过一些后母虐待子女的故事。例如,有个后母很刁蛮,经常看不惯前妻的孩子,每天不仅要他们包揽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事,还不给他们吃饱穿暖,吃饭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看菜,吃饭”,其中的意思就是要他们只吃白饭,不能动菜,而对她自己的孩子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吃得好穿得好。以前听了这些,我不禁毛骨悚然,期盼自己的生活中不要有后母的出现。虽然那些事情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中给我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后娶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很不利的因素。当然,事事无绝对,有些后母对前妻子女比对自己的子女还好,这样的人也是有的,不过在对于“后娶”这个问题上,古人和今人的观点还是基本一致的,就是颜氏家训中所提到的那句“慎之哉”。 后娶不可怕,可怕的是娶到刁蛮、贪婪的后妻,那才是家庭的一大不幸啊!四、治家之道颜氏家训的第五篇治家篇,是分析研究家庭关系的核心与关键,其涵盖了有关治理家庭内部关系的方方面面,给后人处理家庭关系点亮了一盏明确的指路之灯,也是后人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个标准和典范,同时也对后人予以告诫治家要讲究方法。我个人认为,有国必有家,一个大国家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庭组成的。所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从治理每一个小家做起。“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凡是治家有道着,治理国家自然不在话下,而连自己家都治理不好,谈何去治理偌大的国家?颜氏家训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治家的关键,并暗地里告诫后人治家的重要性。从颜氏家训·治家这篇的篇幅来说,就足以看出颜之推对于治家的重视,前面说过的教子、兄弟、后娶三篇的字数分别为1068字、745字和824字,而治家这篇却用了1469字来阐述治家之理。可见,治家这篇可视为我们研究家庭关系的重中之重。颜之推以为,治理好一个家庭,必须规定每个家庭成员所要承担的责任,而先人长者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这是所谓的齐家之道。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颜之推开篇即提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这三句话可以这样来解释:有关风俗教化的问题,是又上至下,由先人至后人来推行,也就是说,在治理家庭关系中,往往是又先者或者尊者作为榜样,从而推及到后人予以效仿和遵循。接着,颜之推就列举了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三个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说的是,父亲如果不慈爱,子女就不孝顺;兄长如果不友爱,弟弟妹妹就会不恭敬;而丈夫如果不讲情义,那么妻子就会不温顺。这一句告诫我们,作为长辈或者地位高的,必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同时也要会运用家法管理好家庭内部,光是靠引导和感化是远远不够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凶恶之徒(文章中提到的“逆子”、“顽弟”、“悍妇”),只能用刑罚去威慑他们,期望通过教育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治理家庭必须有制定一个长期而有效的规定,恩威并施,通过不断的感化以及适当的惩罚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使他们能依照一定的规则来履行自己在家庭中的义务。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乃立家之本也。”张艳国 编著M 家训辑览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P69)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天下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恰如其分的反映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治家就如同治理国家一样,要制定一个系统完整并有一定约束力的规定,使得一些天性刁蛮之人能够在这样的规定下得以约束,通俗来说就是让他们能够乖乖听话。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很多家庭已经摒弃了前人定下的家规,由此造成了家庭内部出现混乱时不知道该遵从怎样的原则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众多家庭矛盾从中的滋生。同样,一个国家没有系统完善的法律来约束国民,就会造成国家秩序的混乱。治理家庭一定要严,但是如果太过于严苛,往往会适得其反。颜之推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梁朝孝元帝时,有一个中书舍人,治家有失法度,过于严厉苛刻,他的妻妾就共同收买刺客,趁他喝醉时把他杀了。用这个事例告诫后人,必须正持家有度,管理有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家庭内部安定和谐。当今社会,也不乏如此事例,很多由家庭暴力事件所酿成的悲剧,都是因治理家庭关系不当所造成的。现在的妻子不满丈夫的残暴而杀害丈夫的事件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这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俗话说,兔子惹急了也会咬人,这句话说得不错,如果两夫妻间给彼此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这样的悲剧就不会那么频繁发生了。颜之推除了提到如何治理家庭的矛盾,还提到了他对妇女主持家务的反对态度。他认为一个国家不可以让妇女干预国政,一个家庭不可以让妇女掌管家政。如果有聪明能干、通晓古今的妇女,应当辅佐好自己的丈夫,弥补他的不足,这样自然就不会有 “牝鸡晨鸣”的悲剧发生了。当然,他的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要知道,现在女性撑起了半边天,一些国家的首脑还是女性,如德国女总理默尔克,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等,都说明了当今妇女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重男轻女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所以我们不光要学习古人优秀的传统理念,还要摒弃他们的腐朽局限的思想,这样我们的思想才会不断进步,与时俱进。要知道,每个家庭都有其不同的情况,已经不能用一条或几条规定来给治家做一个条条框框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迎合时代的要求,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管理好我们的“家”。五、总结之言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中,我们的家庭观念也在接受着不同文思想文化的冲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古人给我们的告诫,不要忘记颜之推给我们的谆谆告诫。颜之推作为早期研究家庭关系学说的先驱,给后人提出了不少和缓家庭矛盾,平息家庭纷争的意见和建议,对后人研究家庭关系铺垫了坚硬的基石。虽然颜氏家训中有很多诸如因果报应、听天由命、男尊女卑等时代局限性观点,但是它其中的一些优秀的精神及有说服力的理论还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发扬和学习的。参考文献 1 张艳国 编著M 家训辑览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2 卢正言 主编M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学林出版社 2004年版3 王长金 著M 传统家训思想通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4 刘海鸥 著M 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5 卢建荣 编撰M 一位父亲的叮咛 颜氏家训 东方出版社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