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点(李谊).ppt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李谊Email:Tel:010-518740792009年4月,主要介绍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基本概念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及编制要点案例分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并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分析与测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卫生辅助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验收评价,并作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论。,可研,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设计阶段,验收阶段,施工阶段,立项,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及评价,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防患于未然,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必要性,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必须通过法治手段强化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最积极、最有效措施。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最佳途径可以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技术保障。,职业病危害评价原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关系到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能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工程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建设项目为基础,以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和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始终遵循严肃性、严谨性、公正性、可行性的原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一)总论:项目背景、评价依据、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二)企业概况:适用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三)工程分析: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四)类比调查:类比企业的选择、类比调查内容、类比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七)职业病危害评价(八)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九)评价结论与建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内容,(一)总论:项目背景、评价依据、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二)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三)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五)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六)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七)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八)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九)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与评价(十)评价结论与建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项目背景,预评价建设单位性质、主要业务范围建设项目意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由来控制效果评价建设单位性质、主要业务范围建设项目意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由来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概况,职业病危害类别与预评价时相比,项目的变更内容存在问题照搬可研,无关的内容引用太多,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GBZ1、GBZ2.1、GBZ2.2、GBZ158、GBZ159、GBZ/T160、.GBZ/T205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等基础依据预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合同、委托书等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技术资料、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审查文件其他依据为完成评价报告书参阅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等支持性文件照搬可研。,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依据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引用的部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非现行有效;引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不全或过多;相应行业标准未引用或引用不全;职业卫生标准理解、应用出现偏差,影响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目的,预评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控制效果评价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单位职业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范围,评价范围是评价单位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之一,项目组应在进行现场调查及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工程组成及工程的主要内容,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随时加以关注和核实。预评价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到工程组成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不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应对利旧内容进行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范围存在问题,范围界定不清,描述不准确,笼统不具体。在界定工程组成及主要内容时,除了包括生产工艺系统,还应包括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内容,预评价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控制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必要时还应对项目选址进行评价。注意事项按评价内容逐项撰写不要遗漏。,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方法,预评价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法经验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调查定量分级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分析法,评价方法介绍-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的水平。,评价方法介绍-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它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评价方法介绍-检查表法,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叫检查表法。它的应用可克服其它方法不系统、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等缺点,作为一种定性识别的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缺点是检查表的通用性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容的检查表,且编制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该法适用于对传统行业传统工艺项目的识别,并应结合经验法一同使用。,评价方法介绍-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互相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义,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可靠。也即“专家权重法”,评价方法介绍-系统工程分析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是采用工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必须从系统工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剖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现场调研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到位,否则会因为某些粗心或疏漏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准确性。,评价方法介绍-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识别;也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性识别;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同样也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所得结果客观真实,往往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论和卫生监督结论的重要依据。缺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大、时间长,测定项目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漏。,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预评价程序,准备阶段接受委托、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初步工程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及技术评审、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进行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修改提交正式报告。,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拟订预评价方案,确定预评价方案,质控审查,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汇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编制预评价报告书,提交正式报告,专家评审,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准备阶段接受委托,收集和研读预评价报告书、初步设计、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及相关资料,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及技术评审,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实施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修改并提交正式报告。,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完成阶段,-,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评价委托书项目的立项文件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情况 生产工艺情况生产设备情况 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 有关设计图 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 有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评价委托书项目的立项文件、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意见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预评价报告书项目试运行情况项目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情况有关设计图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资料的确认,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程度是由于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和详实而直接影响。如果建设单位提供的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控制的技术资料错 误,可能直接影响评价结论,也可能存在中毒事故隐患。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应由建设单位盖章确认。,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预评价方案,建设项目概况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类比检测项目、检测点及检测时间组织计划: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建设项目概况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初步工程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现场检测项目、检测点及检测时间组织计划、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从收集资料、现场/类比调查、工程分析、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案编制与审核、委托协议书的审核与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类比检测检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测定、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建设单位校核、评价技术资料归档等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工程分析,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公辅设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工程分析,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选址:包括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重点关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夏季最小风频、气温度、降水)、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周边环境(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等。总体布局:包括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工程分析,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工程分析,原辅料: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通风、空调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公辅设施:供水、供电、三废处理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工程分析中存在问题,仅是可研资料的堆砌和罗列,未经加工整理分析;工艺流程分析不到位;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环节描述得不够详细,如加料、物料运输、作业方式等;公辅设施分析得不够全面、具体。,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类比调查,通过与建设项目相同或相似企业的资料,来推测、论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类比原则: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2.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3.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4.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类比性分析:要阐明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类比调查,类比调查内容:类比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有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等情况。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类比调查,注意事项:选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除了对生产规模、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类比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等进行类比调查时,还要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尤其是卫生工程技术措施进行调查,加上严密的逻辑判断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足:类比调查的方案设计的再全面、调查的过程再认真,类比调查取得的资料也不能准确的表达拟建项目建成运行时的职业卫生状况,因此,不能完全依赖类比调查资料对拟建项目进行评价,只能把类比调查资料作为评价过程的佐证。,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类比调查存在的问题,类比项目选择不恰当,类比项目与拟评价项目职业病危害相差甚远;缺乏可比性分析,要找到完全具有可比性的企业比较困难;对类比检测条件等未进行分析描述;类比检测数据过少;类比检测数据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单元的划分,作为评价对象的建设项目、装置(系统),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子系统、单元)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存在的物质及可能产生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均不尽相同。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有限、确定范围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再综合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评价。将建设项目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方法、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而且有助于对建设项目提出真实、客观的评价结论,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由于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用的“规则”来规范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评价人员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划分出不同的评价单元的现象。由于评价目标不同、各评价方法均有自身的特点,只要达到评价目的,评价单元划分并不要求绝对一致。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往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也可按照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的分布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 以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等综合方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宜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共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分为一个单元。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按工艺功能划分 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基本概念: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可分为:定性识别:是识别的基础,多用于全面识别 定量识别:进一步明确其危害程度,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分类: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射频辐射、激光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放射性同位素与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如137Cs、85kr、60Co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4)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体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注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按所致职业病种类的种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生产性粉尘;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有毒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不良环境因素,不良工作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正常运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异常运行和设备检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事实上有些职业病发病原因并非正常工作状况所致,特别是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都发生在非正常生产情况下。据调查资料揭示,我国近年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频发,究其原因,50以上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此外,还有很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和设备维修等情况下。因此,特殊情况下、特殊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两方面:1)缺氧窒息密闭空间在通风不良状况下,下列原因可能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或容器壁本身的氧化反应导致对空气中氧的消耗;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氮气吹扫置换后残留比例过大;劳动者在密闭空间中从事电焊、动火等耗氧作业;工作人员置留时间过长,自身耗氧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急性职业中毒密闭空间中有毒物质可由下列原因产生:盛装有毒物质的罐槽等容器未能彻底清洗,残留液体蒸发,或残留气体未被吹扫置换;密闭空间内残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毒物的聚集;密闭空间内残留化学物质吸潮后产生有毒物质;密闭空间内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如硫化氢、氨气等有毒物质;密闭空间内进行电焊等维修作业产生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密闭空间内进行油漆作业产生大量的有机溶剂气体;周围比重较大的有毒气体向密闭空间内聚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要点,1)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 应对密闭空间有效容量大小、形状、进出口大小、自然通风情况及有无机械通风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以判断该空间通风换气的能力。2)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 应从密闭空间建造材料、可能残留物、外来物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及微生物作用等多方面考虑,分析有毒化学物质产生和聚集的机理。如通风不良的化粪池、下水道集水井易导致硫化氢气体聚集;含砷矿渣遇水后产生砷化氢气体;容器内从事电焊维修导致氮氧化物聚集等。3)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 如果密闭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产生有害气体的条件,应考虑有害气体向密闭空间聚集的可能,特别是比重较大的硫化氢气体较易向低洼的密闭空间沉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试生产阶段 在生产线(装置)试生产或调试期间,往往存在特殊的职业病危害问题,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就发生在此阶段。试生产或调试期间职业病危害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泄漏、仪表失灵、连锁装置异常、卫生防护设施运转不正常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问题。应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和个人防护。,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二)异常开车与停车 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生产工艺参数的波动,从而导致一些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根据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等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连续生产的化工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泄险容器和设备。对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处置能力和防护设施的承受能力问题,根据各种假设的异常情况逐项排查,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三)设备事故 某些设备事故往往伴随有毒物质的异常泄漏与扩散,成为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重点予以辨识。通过查阅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找出设备事故的类型及可能导致的毒物泄漏与扩散情况,并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如有毒气体半球扩散数学模型)等评估事故导致有毒物质泄漏影响的范围与现场浓度(即定量识别),为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四)维修作业 随着生产装置技术进步,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的增高,很多生产装置在正常生产工况下职业病危害能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设备装置维修时却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如目前现代化的燃煤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和粉尘职业病危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还存在锅炉维修时矽尘、氢氟酸、亚硝酸、放射线和高温等多种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应予重视。,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类比法、经验法、检验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系统工程法等。评价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方法应用呆板,未结合评价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2)工程分析不到位,影响评价方法的应用。,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危险性 接触方式:连续、偶然、途径 接触时间: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接触人数:人数越多,危险性越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识别与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或过多,会出现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缺失或防护过度,误导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目标;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识别,但未做分析评价,或是有评价,但不做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环节有遗漏,出现重要环节未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损害劳动者健康;未结合工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分析或分析不完善,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或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分析出现重大遗漏,导致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识别与分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接触限值引用错误或引用不准确;未按照评价单元进行分析;未结合工作场所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强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未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质的职业健康损害进行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如防尘,防毒,防噪声、振动,防暑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学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列出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防毒、防噪、防振、防暑、防寒、防潮、防辐射危害、防生物危害等。辅助用室: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应急救援设施:列出为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件,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措施;主要包括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急救场所、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事故通风设施、救援装备、防护装备和警示标识等。(不存在导致突发职业危害事件的建设项目,可省略),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设置警示标识及说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专项经费总额;卫生防护设施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及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专项经费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等。,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存在问题,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针对性差;防护设施的选型、数量不明确;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与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之间关联不清;对拟采取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缺少科学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职业病危害评价,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选址评价,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选址应避免自然疫源地;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选址评价,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必须避免选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业企业严禁设在市区内;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产生交叉污染;食品工业和精密电子仪表等工业应设在环境洁净,绿化条件好、水源清洁的区域。,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总平面布局评价,工业企业的生产区、生活区,住宅小区、生活饮用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点、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以及各类卫生防护、辅助用室等工程用地,应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布局。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应按照厂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更衣室、盥洗室外,不得设置非生产用房。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将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生产车间与设备布局评价,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生产车间与设备布局评价,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45度。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和工业窑炉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上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建筑卫生学评价,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墙面、地面等特殊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建筑卫生学评价,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季度调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1.2m。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自然通风应有足够的进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布置上应以其最大边作为外墙。如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措施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编制要点-建筑卫生学评价,采用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的车间,其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鲜空气的补充量应达到30m3/h人的标准。工作场所每名工人所占容积小于20m3的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的新鲜空气量;如所占容积为2040m3时,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20m3的新鲜空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