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银行风险管理.ppt
第二章 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约束,引言,资本管理不是简单的某一项资本的计算,而是涉及上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发展目标、风险偏好和业务政策,下接业务前中后台的各项日常经营,横跨各条业务线和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国际银行业通常把资本管理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决策系统、信息技术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资本管理框架是否完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运作以及信息技术系统是否先进和有效,决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效率。,内容提要,资本的定义资本的功能与构成巴塞尔协议与资本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第一节 资本的功能与构成,一、资本的界定(一)账面资本与市值资本(二)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二、资本的功能营业的功能为银行的经营提供物质基础与条件;树立银行的形象,保持公众的信心;保护的功能弥补银行风险损失的最后准备;减少银行倒闭的可能性;管理的功能监管当局管理银行的重要工具;规范银行的增长,实现银行持续发展。,损失概率,损失量,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意外损失(巨额)(风险准备金抵御)(资本抵御)(压力测试、保险),银行风险损失及其抵御,预期损失:是指银行从事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可以通过对银行损失的历史数据统计得出,相对于非预期损失,它是发生概率相对较大的损失。从统计学看,预期损失是损失分布的期望值。对银行来说,是资产业务组合损失的统计平均值。主要通过准备金计提弥补。预期损失要直接列支成本,直接从收益当中减除。,信用风险的预期损失=PD LGD EADEAD:违约风险暴露额(风险敞口)PD:客户违约率(客户评级)LGD:违约损失率(债项评级),非预期损失:是指银行实际损失超过上述平均损失以上的损失,它是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标准偏差。非预期损失需要由银行的资本来抵御。非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不能完全从历史统计中得出,它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政策性。主要决定因素包括:银行的风险和安全系数取向,银行的外部评级目标,资本成本,杠杆率选定,监管和评级机构要求等。主要通过分配资本抵御。,异常损失:一种特殊的损失灾难性损失。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损失巨大。不可通过资本抵御,需要利用保险或压力测试方法。,三、资本的构成(一)股本:普通股与优先股(二)盈余: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重估储备盈余公积: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三)债务性资本:资本性票据(57年)与资本性债券(10年以上),第二节巴赛尔协议与监管资本,一、资本协议(1988-1998年),背景与过程:巴赛尔委员会成立: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与美国富兰克林银行倒闭,为银行监管敲响警钟。1974年末,十国集团(现为十三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国际清算银行的组织下,在瑞士的巴赛尔召开会议,会后成立了“巴赛尔委员会”。委员会起初讨论银行国际合作的问题,长期致力于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问题。,1987年制定协议,在成员国内讨论1988、7正式实施,要求四年内达标1996年,出台修正案,增加三级资本与市场风险的资本计量1997年,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巴赛尔协议出台的原因:(1)资本标准不统一:日本与美欧之间的资本标准与构成和争论;(2)国际银行风险的传递性(3)美洲国家八十年代的债务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银行出现大量呆坏账(4)表外业务风险需要资本抵御,内容(一)银行有哪些风险需要资本抵御?(二)什么是银行的合格资本?(三)有多少资本才是合格银行?,(一)需要用资本抵御的银行风险信用风险(88年协议)市场风险(96年修正),(二)资本的定义与构成:1、一级资本(核心资本):股本与公开储备。股本:已完全实收的普通股与非累积优先股;公开储备:税后利润积累,来源于银行盈利。,2、二级资本(附属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普通贷款准备、混合资本工具(优先股、可转债)、长期次级债券。*未公开储备:与公开储备的来源相同,只是未在公开的报表中反映。*重估储备:对股本与物业的重估,增值部分按55%计入资本中;*一般准备金/普通贷款准备:按一定比例提取的风险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具有债券与资本双重功能的资本工具,如加拿大长期优先债券、英国永久性债券、美国的可转换债券等。*长期次级债务:无担保的、期限至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工具。,3、三级资本:银行发行的短期次级债券。(1996年修正案,引入三级资本的概念)三级资本应具备的条件:(1)短期(初始期限不低于两年)次级债务,且无担保、次级性、已全额实收;(2)未以监管当局的许可,在协定期限内不得偿付;(3)受锁定条款(lock-in clause)的约束,如果偿还利息或本金(即使在到期日)会导致银行资本降到最低要求之下,则不得偿还。(4)只用于抵御市场风险,数量上不超过一级资本抵御市场风险资本的250%。,4、扣除项目: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从全部资本中扣除不合并列账的附属机构或其它机构的投资。,(三)资本充足率(银行最低资本要求)1、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表内表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额)8表内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各项资产信用风险权数)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合约额信用转换系数对等的资产信用风险权数)衍生工具风险加权资产(合约金额信用转换系数重置成本)对等的资产风险权数,1996年对资本协议进行补充;增加三级资本,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畴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表内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8%,2、信用风险权数(1)表内资产的信用风险权数(0、20、50、100)(2)表外项目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0、20、50、100)(3)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0、0.5、1、5),(1)表内资产信用风险权数:0%:现金;以本国货币为面值的对本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对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债权;用OECD国家中央政府的证券担保的或由其中央政府担保的债权;,20%:对多边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亚行、非行、欧洲投资银行)的债权,及由这些银行担保或这些银行发行的债权作抵押的债权:对在OECD国家注册的银行的债权及由其担保的贷款;对非OECD国家注册的银行余期内的债权及由其担保的贷款;对非OECD国家公共部门的债权及由其担保的贷款;托收中的现金;,50%:完全以居住为用途的房产抵押的贷款100%:对私人部门的债权;对非OECD国家法人银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权;对非OECD国家中央政府的债权(本币面值除外);对公共附属的商业公司的债权;房产、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动产和其它投资;其他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2)表外项目风险转换系数:0%:期限在一年内,或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20%:短期的具有自我清偿能力的与贸易有关的项目,如有优先索偿权的装运货物作抵押的跟单信用证;50%:与贸易有关的或有项目、票据发行便利、期限一年以上的承诺;,100%:直接信用替代工具如银行担保或承兑、回购或有追索权的资产出售、远期资产购买、承诺承担一定损失的的部分付款的股票与债券。,(四)缺陷:1、没有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只强调信用风险;2、风险权重对风险程度不敏感,国家主权风险以是否为OECD国家为划分标准,对非OECD成员国有歧视待遇。3、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不一致,金融创新成为规避资本监管的规则,降低协议的有效性。,4、忽略了对银行管理能力、客户特征的区别,不能激励银行提高管理水平。5、协议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与市场运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的局面。,二、资本协议,(一)产生过程:1998年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资本协议;1999年6月,提出新巴塞尔协议草案第一稿;2001年1月公布草案第二稿,增加对操作风险的资本监管,在全球范围内征求银行界与监管部门的意见;2003年4月公布协议第三稿;2004年6月公布新资本协议终稿,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二)特点覆盖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对风险与资本的监管体现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为银行量化监管资本提供了灵活性与多样性;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上的最新发展,如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等风险缓释技术;协议的复杂性与广泛的国际争议性。,(三)内容:三大支柱1、资本充足率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3、市场纪律(信息披露),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管,市场纪律,资本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标准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基本指标法,内部模型法,内部评级法,标准法,1、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标准法,外部评级风险权数,穆迪公司对我国银行的评级(2002年),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IRB)初级法与高级法,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划分:公司、零售、国家、银行、股票、项目融资。风险要素:借款人违约概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债项的特定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 default)、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债项到期时间M(remaining maturity)(假设为3年)、预期损失EL(Expected loss)与非预期损失UL(Unxpected loss),IRB初级法与高级法的区别,初级法与高级法的区别:初级法中 LGD、EAD、M由监管机构确定,高级法允许银行采用内部评级系统的结果计算。数据 IRB初级法 IRB高级法违约概率PD 银行提供估计值 银行提供估计值违约损失率LGD 监管当局规定 银行提供估计值违约风险暴露EAD监管当局规定 银行提供估计值期限M 监管当局规定银行提供估计值,IRB要满足的条件,银行的评级系统必须是两维的:对客户的情况测定PD;某一债项测定清偿率LGD;有5年的数据估计违约率PD;使用高级法的银行有7年的数据估计LGD;内部评级法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并经监管部门批准才能使用;评级系统要经常更新,保证系统的实时性与正确性。,我国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难点,企业历史数据过短,有效数据缺乏连续性,难以建立定量模型;整个社会信用文化缺乏,财务数据不准确;现有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监管要求:评级方法过于简单,(打分)得不到新协议要求的PD与LGD的估计值;,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与信贷文化;五级分类标准过粗,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满足信贷管理的需要;未建立根据经济周期变化对债务人债项进行压力测试的办法。,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市场风险:因商品价格变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与利率有关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整个银行的外汇风险与商品风险。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标准法、内部市场模型法。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市场风险VAR值*风险权数标准法,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计量,操作风险: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计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基本指标法: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GI)/nGI:前三年中各年为正的总收入:15%n:前三年收入为正的年数,标准法:将银行的产品线分业经营为八类公司融资、交易和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和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和零售经纪,根据每个业务线的风险因子,计量资本要求。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GI1-81-8)/3GI1-8是八类产品线中每个产品线过去三年中某年的决收入。如果某年的总收入为负,该年的资本要求为零。1-8是设定的系数,表示各产品线总收入与资本要求之间的关系。高级计量法:银行采用自己的内部数据来确定监管资本。,2、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四项指导原则:(1)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资本评估程序;(2)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战略、确保银行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3)监管当局可采取几种手段,确保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如对银行进行分类,资本雄厚、资本充足、资本不足;(4)监管当局的监管应当有预警性。,监督内容:(1)审核并批准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制度;(2)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将商业银行分为资本充足银行、资本不足银行、资本严重不足银行,分别采取措施监管。,3、信息披露,(1)资本、资本结构(2)风险状况的评估及管理程序(3)资本充足状况;(4)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并表范围;,三、巴赛尔协议的影响,(一)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为我国银行的改革带来动力与压力;为银行的改革,尤其是资本金的作用与银行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是否接受新协议,我国面临国家声誉风险;面临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壁垒的风险;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二)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建立了国际银行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屏障对监管当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国际金融业的反应与担心世界银行、IMF等的反应:支持、接受相应的评判标准美联储官员宣称只有小部分的银行将实施新协议,大约有1020家银行;英国银行希望能够降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按现有规定运行到2010年;只有38的金融高级官员相信并希望能够金融业在2007年推行新巴塞尔协议做好准备。,普华永道:21家欧洲银行将精力放在支柱1上,但如果支柱2缺乏足够的投入,支柱1的利得也会消失。发展中国家:引入新资本协议将会不恰当地提高贷款成本,提高贷款难度,作为整体,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求将提高12。美国的统计:实施新协议的最初5年里,每银行每年要多投资12亿美元。,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一、监管历程,1、1995年,商业银行法原则上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2、1996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在规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时,对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计提严重不足,导致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估。此外,对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也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管措施。,3、2004年3月1日施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先执行1988年协议的标准内容,至2007年1月1日,确保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可以达到或超过8%;同时鼓励大银行开发内部评级体系,条件成熟时采取内部评级法监管资本。4、2007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1)指导意见的原则:分类实施的原则:对不同银行应区别对待,将银行分为新协议银行与其他银行。分层推进的原则:允许各家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时间先后有别,分步达标的原则:国内大型银行应先开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计量模型;信用风险,现阶段应以信贷业务(包括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为重点推进内部评级体系建设。,(2)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银监会将于2008年底前,修订现行资本监管规定,征求意见。银监会将于2009年,评估新资本协议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新资本协议银行从2010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不得迟于2013年底。,其他商业银行自2010年底开始实施经修订后的资本监管规定,2011年后提出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申请。,5、2008年9月1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第一批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包括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简称5个监管指引)。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二、我国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的内容,(一)资本构成1、核心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2、附属资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券。,(二)风险衡量方法,1、表内外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计量: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法(新资本协议银行)。2、市场风险资本计提:标准法。交易账户总头寸高于表内外总资产的10%或超过85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须计提市场风险资本。3、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标准法、替代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新资本协议银行),(三)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1、董事会承担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最终职责;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实施工作。2、银监会对资本充足实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3、根据资本充足率状况,划分商业银行类型,监管措施不同:,美国商业银行分类,(1)对于资本充足的银行,要鼓励优先发展,扩大信贷规模;(2)对资本不足的银行,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限制其资产扩张,督促其调整资产结构,尽快补充资本,建立审慎经营机制;(3)对资本严重不足的银行,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以警示其它机构,促使其稳健经营。,我国银行资本管理的现状,1、资本不足的问题仍突出2、资本构成不合理:核心资本占主要部分,附属资本单一3、资本补充的来源不足4、不良贷款率高,三、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一)资本充足性衡量标准1、资本数量的充足性:最低注册资本、最低资本比率影响资本数量的因素:资产质量与流动性、盈利水平、负债结构、银行管理水平、经济周期与市场状况。2、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构成合理,(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措施1、增加资本分子对策内源资本:增加税后利润留存比率外源资本:财政增资、发行股票、发行资本性债券、资产出售或售后回租、股票债券转换。,2、降低银行风险分母对策*从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减少银行资产规模(不常用)*调整银行资产风险权重,3、提高监管机关的监管能力4、强化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并表范围、资本、资本充足率、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无法披露的项目,商业银行可披露项目的总体情况,并解释特殊项目无法披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