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深度小尺寸电容屏:机遇远大于挑战研究0327.ppt

    • 资源ID:2910321       资源大小:552.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深度小尺寸电容屏:机遇远大于挑战研究0327.ppt

    ,-9%,0%,-18%,-27%,PE,”、”、,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由“看好”维持“看好”,行业深度 研究报告2012-3-13,小尺寸电容屏:机遇远大于挑战,行业内重点公司推介公司代码 公司名称000823 超声电子,投资评级推荐,报告要点,002456300256,欧菲光星星科技,推荐推荐,In-Cell 触控技术 2-3 年内难以对外挂式(On-Cell)电容触控技术形成,000012,南玻 A,推荐,实质性替代威胁。未来几年电容触控屏市场需求规模庞大,成长迅速,主要驱动力来自:第一,低价智能手机普及化对电容触控屏的增量需求;第二,平板电,脑等中大尺寸电子终端产品的需求。,行业相对市场表现(近 12 个月),我们经过测算认为,中尺寸(10 寸)电容触控屏 2014 年前可能供过,9%,于求,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小尺寸(3.5/4.0 寸)电容触控屏从 2012年开始供不应求,最具投资价值。-36%,电容触控屏技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电容触控屏轻薄化趋势明显;传,-45%2011/3,2011/6,2011/9,2011/12,统电容触控屏产业链正在走向系统整合;厂商正积极研发新材料以降,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沪深300,低生产成本;台韩厂商正积极导入 OGS 技术。资料来源:Wind 资讯,国内电容触控行业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与台湾领先厂商的差距正明显缩小,生产良率稳步提升,国内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已经来临,国内一些领先企业将明显受益,因此我们重点推荐“超声电子(000823)“欧菲光(002456)“星星科技(300256)”以及“南,行业内跟踪公司比较PBEV/EBITDA,玻 A”。PEPBEV/EBITDA相关研究流量经营:基业常青之路2011-11-24计算机行业 2012 投资策略-在政府投资&IT 服务领域寻找机会2011-12-5分析师:陈志坚(8621)执业证书编号:S0490510120018联系人:高小强(8621)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2,正文目录,电容触控技术短期内被替代的可能性不大.4,In-Cell 技术短期内难以对 On-Cell 形成重大威胁.4电容触控屏(外挂式)轻薄化是未来主要趋势.5,电容触控屏潜在市场规模庞大.6,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演进激发小尺寸电容屏需求.7平板电脑市场拉动中尺寸电容屏需求.8,小尺寸电容触控屏最具投资价值.8,行业景气上扬,厂商大幅扩产.8电容触控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9中尺寸(10 寸)电容屏 2014 年前可能供过于求.10小尺寸(3.5/4)电容屏最具投资价值.10,电容触控屏系统整合、轻薄化趋势明显.12,传统电容触控屏产业链正在走向系统整合.12台湾厂商技术及规模相对领先.12电容触控屏厂商上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14厂商正积极研发新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14台韩厂商正积极导入 OGS 技术.15,重点推荐公司主要优势分析.16,超声电子(000823):触控屏业务可能超预期.16欧菲光(002456):打破日商 ITO Film 材料垄断,进口替代加速.16星星科技(300256):国内技术领先的 Cover Lens 供应商.16南玻 A(000012):超薄玻璃投产打破海外垄断.17,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3,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图表目录,图 1:传统电容触控屏结构.5图 2:单片玻璃电容触控屏(OGS)结构.6图 3:2010 年全球主要电子终端产品出货量(百万台).7图 4:2011-2015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测(百万台).7图 5:2010-2015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百万台).8图 6:2010-2015 年全球中尺寸电容屏供需分析(百万片/年).10图 7:2010-2015 年全球小尺寸电容屏供需分析(百万片/年).11图 8:2010 年全球平板电脑品牌(销量)市占率.11图 9:2010 年全球智能手机品牌(销量)市占率.11图 10:传统触控产业链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虚线为传统的供应链关系).12图 11:全球主要电容触控屏厂商营收市占率.13图 12:全球主要 ITO Film 厂商市场份额.14,表 1:各类触控面板技术特点.4表 2:On-Cell 与 In-Cell 触控技术比较.5表 3:2010-2015 年全球电容触控屏(玻璃基)产能预计(百万片/年).9表 4:2008-2015 年全球电容触控屏(玻璃基)市场需求估计(百万台或片/年).9表 5:国内主要电容触控模组厂商产能状况.13表 6:电容触控屏上游材料主要供应商.14表 7:3.5 寸电容触控模组采用新材料或新结构后的成本变化.15行业重点上市公司估值指标与评级变化.17,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优,优,4,电容触控技术短期内被替代的可能性不大In-Cell 技术短期内难以对 On-Cell 形成重大威胁各类触控技术比较1980 年代,触控技术开始商用;1993 年,苹果首次将触控技术应用于 PDA 上;2007 年 6月,iPhone 上市,投射电容触控技术开始规模商用;2009 年电阻式、电容式触控模组销量之和占各类触控模组出货总量的 98%,其中电阻式占全部出货量的 74%;2011 年,投射电容屏产值将占触控屏全行业的 70%,电容触控屏时代正式来临。不同的触控技术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因而应用领域存在明显差异。中小尺寸(10 寸以下)触控屏以电阻式和投射电容式为主,大尺寸触控屏(例如 POS 机、ATM 等)多采用红外线式、表面电容式、表面声波式、光学式等技术。内嵌式(In-cell)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表 1:各类触控面板技术特点,比较项目,4W 电阻式,表面式电容,投射式电容,红外线式,光学式,表面声,内嵌式,波式,尺寸(寸)成本($/寸),1-201,10-2010,2-154-5,20-15015,19-25010,10-3612,全尺寸依良率,而定,耐 用 度/易 尚可/ITO 膜损度,优/玻璃镀膜 优/玻璃镀膜 优/LED 寿命,视原理而定,分 辨 率/影 优/触控介质 好/接触点电容,尚可/控制,不佳/红外,好/光线,好/音波,优/传感,响因素,点面积,面积,IC 优劣,线接触面 侦测密度,侦测面,器密度,积,积,透 光 率/光 85%/多层膜,85%91%玻 95%/多层膜 100%玻璃,100%玻,98%玻 100%/开,损因素,片,璃镀膜,片,璃,璃,口率,手写辨识多点触控,优视设计而定,好无,好有,不好有,好有,尚可无,优有,输入介质,手或其它,手/导电体,手/导电体,可挡光介 可挡光介,不全反,各原理,质,质,射介质,不同,缺点,耐用度低 抗干扰差/精度,必须以导电,异物易接,体积大,异物易,产品良,差,介质操作 触;外框厚,误触不,率低,耐脏污,优点,成本低/良率高,高透/大尺寸/精度高/抗干易制作 扰强/速度快,大尺寸/工 设计简单艺简单/宽,光学性能好/抗,面板集成,温,干扰,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In-Cell 技术未来 1-2 年内难以克服干扰问题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的接合方式来看,触控技术又可分为 On-Cell 和 In-Cell。On-Cell 又称为外挂式触控技术,即将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模组贴合在 TFT-LCD 显示面板的外部,从而形成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目前手机、平板电脑上用的触控屏几乎都是采用 On-Cell 方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5,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式。所以,On-Cell 触控屏需要先制造触控模组,然后再贴合在显示屏表面。目前,On-Cell触控屏以投射电容式为主(本文都简称电容触控屏)。In-Cell 技术则是直接将触控感测器(Sensor)直接植入 LCD Cell 结构中,Sensor 的制造成为面板生产中的一道工序。这样,面板厂商生产的显示屏同时就具备了触控功能,不再需要在显示器表面贴合触控模组,可以减少面板的厚度,提高透光率,简化触控屏的结构。显然,面板厂商最具动力发展 In-Cell 技术。然而,In-Cell 结构中 Sensor 极易受到面板的信号干扰,所以良率很低(大约 30-50%)。In-Cell 触控技术最早由日本的 TMD 在 2005 年发布,韩国三星在 2008 年少量生产(内嵌电容式触控面板)。台湾友达目前也有少量出货。截止目前为止,In-Cell 触控面板出货量很少。On-Cell 和 In-Cell 触控面板生产的良率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On-Cell 触控模组一旦报废,损失的仅是模组本身,而 In-Cell 触控面板一旦不合格,损失的将是整个触控 Sensor 和 TFT液晶面板。另外,In-Cell 触控面板也需要保护玻璃,成本未必能有大幅下降。因此,我们预计未来 1-2 年内,In-Cell 触控技术难以成为市场主流。表 2:On-Cell 与 In-Cell 触控技术比较,产品应用技术特点透光度优点缺点,On-Cell电阻式、电容式双层结构95%左右技术成熟厚重,需要外挂触控模组,In-Cell内嵌光学式、内嵌电容式、内嵌电阻式单层结构,不需要触控模组和贴合100%轻薄、结构简化良率低,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电容触控屏(外挂式)轻薄化是未来主要趋势由于进入门槛低、触控感知灵敏度差、使用寿命短,电阻式触控屏走向衰落已成定局,电容触控屏已经城外挂式触控技术的主流。按照 Sensor 用的底板不同,电容触控屏又可分为Glass-Glass、Glass-Film、Film-Film。Glass 型电容触控屏透光率高,反应速度快,但成本相对较高。Film 型透光率较差,ITO 阻抗大且一致性差,但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目前在小尺寸上成本优势不明显)。电容触控屏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磁控溅射(生产 ITO Glass 或者 ITO Flim)、黄光蚀刻(在ITO Glass/Film 上制作图案)、软板与保护玻璃等压合(制作模组)、触控模组与液晶面板压合等工序。传统的电容触控屏一般是三层结构。以三层 Film 触控屏为例,在显示面板(一般为液晶面板)表面先贴一层屏蔽层,然后再贴上、下两层 Sensor,最后再将软板、触控 IC、保护玻璃等压合,形成触控模组。图 1:传统电容触控屏结构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6,装饰油墨图案软 板(控 制 IC)压合粘胶,保护玻璃ITO PET薄 膜(上 层)ITO PET薄 膜(下 层)ITO PET薄 膜(屏 蔽层),(ACF)光 学 透 明 胶(OCA)液 态 光 学 胶(LAL)液晶面板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厚度,电容触控屏正在向单片玻璃电容屏(OGS,One Glass Solution)技术演进。和传统的电容触控模组需要两片玻璃作为 Sensor 不同,OGS 触控模组少了一片玻璃,将 Sensor 直接制作在保护玻璃(或称为表面玻璃、Cover Lens),保护玻璃兼具保护及 Sensor 基板的双重作用,从而可以实现轻薄化。但是,OGS 触控技术目前仍需解决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保护玻璃一般是钢化玻璃,切割的挑战也较大。图 2:单片玻璃电容触控屏(OGS)结构,装饰油墨图案,保护玻璃,软板(控制IC)玻璃触控传感器压合粘胶(ACF)光学透明胶(OCA)液态光学胶(LAL)液晶面板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目前,台湾和我国的触控屏厂商都在积极开发 OGS 触控面板,其中以台湾的胜华、TPK 等厂商最为积极,有望在 2012 年导入量产。电容触控屏潜在市场规模庞大触控因为其方便、新颖的输入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喜爱。如果所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都使用触控功能,那么全球一年就需要 24 亿片触控面板(2010 年电容触控屏出货量仅 1.5 亿片),潜在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机,书,D,电,脑,电,视,电,脑,相,机,戏,机,手,子,PN,像,机,电,板,晶,个,人,码,传,统,便,携,式,游,平,液,数,摄,7,行业研究(深度报告)目前市场对触控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小尺寸便携式电子产品(主要是手机和平板电脑),而笔记本电脑、AIO、台式电脑、液晶电视等大尺寸应用才刚刚开始。图 3:2010 年全球主要电子终端产品出货量(百万台)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资料来源:Gartner,长江证券研究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演进激发小尺寸电容屏需求从 iPhone 问世以来,激发了一波触控屏需求高潮,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中高端智能手机产品。相对而言,中高端产品的出货相对较小。2011 年 9 月,联发科发布了第一款低价智能手机方案,拉开了智能手机平民化的序幕,展讯、高通等公司相继也推出了各自的低价方案,低价智能机市场将从 2012 年开始爆发,这样的变化对于电容触控屏而言意义重大:全球每年 16 亿部手机出货中,超过 10 亿部是功能手机,这还不包括一部分智能手机用的是电阻屏,这 10 多亿部功能手机最终将被低价智能手机替换,而电容触控屏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按触控模组每块 60-70 元计算,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就是 600-700 亿元。图 4:2011-2015 年全球手机出货量预测(百万台)25002000150010005000,2011E,2012F,2013F,2014F,2015F,资料来源:Gartner,IDC,长江证券研究部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功能手机,智能手机,8,平板电脑市场拉动中尺寸电容屏需求iPad 的成功,使得平板电脑这一新产品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外其他厂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由于竞争加剧,我们预计 iPad 在平板电脑市场的的占有率将从 2010 年的 87%下降到 2015 年的 37.3%。但是,短期来看,苹果在平板市场上仍将占据超高的市场份额。后续平板电脑市场将出现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苹果为代表的高端产品路线,一是以亚马逊为代表的低端产品路线。但是,无论选择那种路线,单纯卖硬件将越来越难获得利润,产品加应用服务将最终成为平板电脑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在苹果强大的产品感召力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之下,平板电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的便携式多媒体娱乐终端,未来 2-3 年有望保持高速的成长态势,其对 7-10 寸电容触控屏的需求也将保持同步增长。图 5:2010-2015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预测(百万台),180.0160.0140.0120.0,100.0%90.0%80.0%70.0%,60.0%100.050.0%80.040.0%,60.040.020.00.0,30.0%20.0%10.0%0.0%,2010,2011F,2012F,2013F,2014F,2015F,iPad,Other Media Tablets,iPad Percentage,资料来源:iSuppli,长江证券研究部小尺寸电容触控屏最具投资价值行业景气上扬,厂商大幅扩产由于看好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市场对电容触控屏的庞大潜在需求,全球领先的电容触控屏厂商在 2011 年纷纷大幅扩产。其中,胜华、奇美的 3.5/4 寸触控屏(玻璃基)产能增加 100%,华映新增 85%,TPK、胜华、和鑫、奇美的 10 寸触控屏(玻璃基)2011-2012 年新增产能为 100%-170%。对于电容触控屏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一般都要经历 1-1.5 年的“学习曲线”才能将良率提升到比较高的水平。触控屏要经过多道贴合工序,每道工序对于气泡、杂质、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整个工序的综合良率达到一定高度,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各工序之间的密切支持,技术难度要对较高。之前有些做电阻式触控屏的台湾大厂转做电容触控屏,花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9,行业研究(深度报告)了将近 2 年的时间,综合良率才能达到 50-60%,显然这样的生产良率是很难赚到钱的。因此,2011 年开始建设的大量新增产能,预计会在 2013 年才会开始有效释放,届时可能会出现激烈的价格战。我们假设 2010-2015 年小尺寸电容触控屏的平均良率是 80%、80%、90%、90%、90%,中尺寸屏的平均良率是 60%、70%、80%、85%、85%,然后根据主要大厂的产能规划,可以计算出 2011-2015 年全球小尺寸(3.5/4)和中尺寸(10 寸)电容触控屏(玻璃基板)的年度供应量。表 3:2010-2015 年全球电容触控屏(玻璃基)产能预计(百万片/年),厂商,产线(G)尺寸(寸),2010,2011F,2012F 2013F,2014F 2015F,TPK胜华奇美华映合计,2/2.52.52.54.5N/A,3.53.53.54N/A,84604840.8232.8,1021209675.6393.6,12012012075.6435.6,12012012075.6435.6,12012012075.6435.6,12012012075.6435.6,按设定良率计算,N/A,N/A 186.24,314.88,392.04 392.04,392.04 392.04,TPK胜华和鑫达虹奇美合计按设定良率计算,3.03.05/5.53.5/4.54.5N/AN/A,1010101010N/AN/A,14.425.21814.407243.2,25.268.432.421.618165.6115.92,3668.456.432.436229.2183.36,3668.456.437.236234198.9,3668.456.437.236234198.9,3668.456.437.236234198.9,资料来源:各厂商,长江证券研究部电容触控屏需求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从长期来看,数码相机、PND、游戏机、电脑、电视都是电容触控屏的潜在应用市场,但目前的需求量还不大。未来 2-3 年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仍将是电容屏主要的应用市场,我们可以主要依据这两种移动终端的需求大致估算出电容屏的市场容量。出于谨慎考虑,我们假设并非所有智能手机都需要配备电容触控屏,虽然电容屏目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标准配置。表 4:2008-2015 年全球电容触控屏(玻璃基)市场需求估计(百万台或片/年),2008,2009,2010,2011F,2012F 2013F,2014F 2015F,智能手机,145,173,300,490,645,806,953,1,100,增长率,14.0%,19.3%,73.4%,63.3%,31.6%25.0%,18.2%15.4%,智能手机对 PCT 需求其他小尺寸产品需求3.5/4 寸总需求,14923,511869,10825133,24432276,37040410,52048568,65055705,77060830,增长率,200.0%,92.8%,107.5%,48.6%38.5%,24.1%17.7%,平板电脑,苹果非苹果10 寸总需求,15217,401959,6358121,81111192,90148238,98165263,增长率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247.1%105.1%58.7%,24.0%10.5%,10,资料来源:IDC,iSuppli,长江证券研究部中尺寸(10 寸)电容屏 2014 年前可能供过于求按照现有产能规划,即使按照 50-60%的生产良率进行折算,中尺寸(10 寸)电容触控屏的供应量在 2010-2013 年间可能会远远大于需求量,从 2014 年开始情况才会好转。如果实际情况真是如此,那么未来 1-2 年内中尺寸电容触控屏的市场价格将会出现明显下滑,从而快速侵蚀生产厂商的毛利率。触控厂商对平板电脑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导致产能激增,是中尺寸电容触控屏供应可能严重过剩的主要原因。图 6:2010-2015 年全球中尺寸电容屏供需分析(百万片/年)300250200150100500,2010,2011F,2012F,2013F,2014F,2015F,供给,需求,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小尺寸(3.5/4)电容屏最具投资价值小尺寸电容屏的供需状况与中尺寸存在较大差异。2011 年小尺寸电容屏供给大于需求,但从 2012 年开始供给开始不足(从数据上看需求略大于供给,但根据我们目前从行业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2012 年供给可能会明显小于需求)。如果维持现有的扩产计划不变,从 13年开始小尺寸产能将严重不足。当然,如果 12 年的产能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的话,相信会有更多的扩产计划出台。因此,可以合理推断,小尺寸电容屏的市场价格未来将保持稳定甚至会上扬,小尺寸触控屏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风险不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于中尺寸电容屏行业而言,小尺寸行业更具投资价值。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智能手机市场实际增长状况与预测状况基本吻合的假设之上。如果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速度慢于我们的预期,那么供给不足问题可能就没有我们估计的那么严重。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1,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图 7:2010-2015 年全球小尺寸电容屏供需分析(百万片/年)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2010,2011F,2012F,2013F,2014F,2015F,供给,需求,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另外,小尺寸电容屏厂商可能比中尺寸厂商具有更大的市场机会。在未来 2-3 年内,苹果公司很可能依然占据全球主要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中尺寸屏供应商只有能够进入苹果的供应链,才能真正地吃到平板电脑市场快速扩张的“蛋糕”。然而,从目前来看,除了 TPK、胜华和奇美之外,其他厂商可能很难杀入苹果的触控屏供应链。,图 8:2010 年全球平板电脑品牌(销量)市占率,图 9:2010 年全球智能手机品牌(销量)市占率,苹果,非苹果品牌,诺基亚,苹果,RIM,三星,HTC,其他,资料来源:IDC,长江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IDC,长江证券研究部,但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则完全不同。最早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家独大。后来,苹果、三星、HTC、RIM 等厂商逐渐蚕食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这还不包括中兴、华为等中国手机厂商正在快速崛起。MTK、高通等芯片厂商已经推出了 total-solution 的低价智能手机方案,中国大量的中小手机厂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能手机也许会像之前的“山寨手机”一样,形成星火燎原的普及之势。因此,大量的手机厂商以及相对分散的市场份额为小尺寸电容屏厂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商机。最后,由于下游客户众多,小尺寸电容屏生产商要比中尺寸厂商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综合而言,相对于中尺寸电容触控屏,小尺寸行业目前更具投资价值。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系统集成,12,电容触控屏系统整合、轻薄化趋势明显传统电容触控屏产业链正在走向系统整合传统的电容触控屏产业链包括 ITO 玻璃/ITO Film 生产、触控感测器(Sensor)、触控模组、系统整合(显示屏与触控模组贴合)等工序,不同厂商位于其中的不同工序。例如,长信科技、莱宝高科、达虹、和鑫等原来的彩色滤光片(CF)厂之所以能够很容易转向触控 Sensor的生产,是因为原有的镀膜工艺和生产线可以容易的转化为 ITO 玻璃(玻璃基板上镀 ITO)膜生产线,购买黄光设备就可以进一步生产触控 Sensor。而另一些模组厂可以外购触控Sensor、各种胶材及化学材料、软板、触控 IC、保护玻璃(Cover Lens)等贴合成触控模组,系统集成厂商可以外购触控模组以及显示屏(例如 TFT-LCD 显示屏)贴合成触控屏,再销售给终端(手机等)组装厂。但是,这样的产业分工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以台湾的 TPK 为例,TPK 最初有很小一部分触控 Sensor 是自己生产的,大部分外购,本身主要做模组以及提供触控模组和显示屏的贴合服务。去年,TPK 收购了达虹,意味着大部分 Sensor 是自己生产的。同时,TPK 开始外购TFT-LCD 显示屏,用自己生产的模组和这些外购的显示屏贴合,直接绕过原来的系统集成厂商直接向终端生产厂商供货,触控屏(触控模组+显示屏)的出货量目前已经超过了触控模组。一些系统集成厂商也开始自己生产触控模组,以降低触控屏生产成本。一些面板厂商开始研发 in-cell 技术,试图将整个触控产业链变成自己面板生产线上的一道工序。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表明,国际大厂一直试图主导整个触控产业链。从长期来看,只做触控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的厂商可能会逐步丧失竞争力,而之前的上下游供应关系正在变成一种竞争关系。图 10:传统触控产业链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虚线为传统的供应链关系)由上游材料进入触控面板生产:液晶面板材料厂着有化学日前在韩国建OLED触控面板生产线供应三星(手机),2012Q1量产,玻璃基板ITO玻璃/膜显示面板专业触控厂走向集成商:TPK 2010年Q3之前80%的产品仍是触控模组,而目前50%以上的,PET膜胶材等化学材料触控传感器,ITO靶材触控IC保护玻璃系统集成商自制触控模组:仁宝收购华映4.5代CF厂,与华映共建保护玻璃加工厂,增资旗下触控面板厂恒颢科技,提高自制率,降低外购成本,产品是触控显示屏,手机、平板电脑、PMP、DSC、NB、TV等终端厂商,显示面板厂走向系统集成商:除了上游材料以外,国际显示面板大厂可以提供触控所需所有部件,而且在积极推动in-cell这种集成度更高的触控显示技术,例如友达、三星等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台湾厂商技术及规模相对领先电容触控屏是随着 iPhone 手机的问世而迅速在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普及的,而最早为苹果提供电容触控屏的厂商就是台湾的 TPK(辰鸿),TPK 同时也依靠苹果迅速发展,目前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3,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容触控屏生产商。同时,台湾的胜华、奇美也相继杀入了苹果的触控供应链,一些 CF 大厂也纷纷转产生产触控 Sensor,而原来全球最大的电阻式触控屏厂商洋华、界面业以及转型为电容屏厂商。国内的电容触控屏厂商和台湾厂商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技术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图 11:全球主要电容触控屏厂商营收市占率,TPK,胜华,奇美,洋华,和鑫,达虹,界面,其他,资料来源:各厂商,长江证券研究部国内的电容触控屏(产业链上各环节)厂商主要包括莱宝高科、长信科技、超声电子、欧菲光、南玻 A、宇顺电子、比亚迪、华映科技、方兴科技、信利、万德宏等公司。其中,莱宝高科、长信科技、方兴科技主要是生产 ITO 玻璃(其中一部分用于 STN/TN 显示屏)以及触控 Sensor,长信科技后续无意进入后端模组组装,而莱宝高科已经进入后端模组生产。而超声电子、欧菲光、宇顺电子、南玻 A、华映科技、比亚迪等公司主要做触控 Sensor 的生产以及模组加工。表 5:国内主要电容触控模组厂商产能状况,厂商,产品类型,尺寸,月产能(万片),备注,超声电子 G+F,小尺寸,200,已量产,2013 年预计年新增 3150 万片,欧菲光,G+FG+F,小尺寸(4 寸)中尺寸(10 寸),33325,已量产已量产,南玻 A,G+F/G+G 小尺寸,60,已量产,莱宝高科 G+GG+G宇顺电子 G+G,小尺寸中尺寸小尺寸,5067150,已量产已量产已量产,比亚迪,G+F,小尺寸,已量产,资料来源:各厂商,长江证券研究部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4,电容触控屏厂商上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电容触控屏关键的上游材料主要包括超薄玻璃基板以及 PET Flim、ITO 靶材以及导电胶等化学材料。超薄玻璃基板供应目前主要是美国的康宁和日本的旭硝子等少数企业垄断。美国康宁的 Gorilla 玻璃长期以来独占全球触控屏用玻璃市场,市场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全球第二大玻璃基板厂旭硝子(AGC)去年宣布已开始生产全球最薄触控屏专用玻璃(厚度仅0.28mm)。由于看到超薄玻璃市场潜力巨大,国内的南玻在河北投建的超薄玻璃生产线(0.33-0.7mm)2011 年底已经建成投产,台湾的平板玻璃龙头台玻集团也已经开始增加超薄玻璃生产线。PET 膜、ITO 靶材以及导电胶等材料主要也是日本企业控制。由于上游材料供应商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很高,所以电容触控屏厂商上游材料议价能力较弱。表 6:电容触控屏上游材料主要供应商,上游产业链电容触 玻璃基板控屏上游关键 ITO Film,产业特点集中度高,积极扩张触控专用玻璃产能基本掌握全球供应,主要厂商康宁、旭硝子、板硝子日东电工、尾池工业、帝人化成,材料,ITO 靶材导电胶等材料,掌握中高端产品供应基本掌握全球供应,日本能源、东曹、三井物产三键公司、藤仓、住友,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日本能源、东曹、三井物产三家公司控制着全球 80%以上的 ITO 靶材市场,而日东电工、尾迟工业、帝人化成、东洋纺四家公司供应着全球 83%的 ITO Film。图 12:全球主要 ITO Film 厂商市场份额,日东电工,尾迟工业,帝人化成,东洋纺,其他,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厂商正积极研发新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由于 ITO 材料属于稀缺资源,长期以来供应短缺,超薄玻璃由于生产难度高长期以来也是由极少数国际厂商把持,而电容触控屏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零组件长期来看价格是不断下降的。所以,为了获得合理的利润水平,有一些厂商开始研发新型替代材料(精磁科技、胜华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5,行业研究(深度报告)等)或者新的结构来降低触控屏材料成本。如果能达到商用水平,将大幅降低触控模组的材料成本。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研发还没有规模商用。表 7:3.5 寸电容触控模组采用新材料或新结构后的成本变化,比较项目,控制前(美元),控制后(美元),触控感测器,ITO 薄膜,1.65,4.33,TCP 膜,-20%,30%,银浆OCA蚀刻材料工艺费用良率,0.220.4210.690%,保护玻璃,钢化玻璃,2.4,塑胶材料,-70%,兼作感测器,-90%,FPCB控制 IC合计,0.518.23,0.513.84.6,资料来源:Displaybank,长江证券研究部台韩厂商正积极导入 OGS 技术OGS 技术基本属于电容触控技术,它是将 ITO 感测线路制作于表面玻璃上(非面对使用者的那一面),因此可以省掉额外的一片传感器基板。除了潜在成本优势(如果良率得宜)外,厚度与重量的降低是下游的终端品牌商青睐该技术的重要原因。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 估算,2011 年采用单片式玻璃触控结构(OGS)的主要电容触控模组厂商是胜华(Wintek)、达虹(Cando)与和鑫光电(HannsTouch),预计出货量约为 1600 万片左右,主要的出货应用是 3 寸以上的智能手机,如 HTC 的 Wildfire S 类产品。目前几乎所有单片式玻璃触控模组均采用所谓的“大片制程”(Sheet Type)生产:即先将整片玻璃基板予以强化、并以整片基板的大小进行 ITO 线路蚀刻后,再切成所需要的表面玻璃大小。这样做的好处是,以整片基板大小来进行蚀刻制程时,产出比较有效率,感应线路良率也比较高;然而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强化后的玻璃一经再次切割,其切割成形后的玻璃表面会产生许多看不见的细微损伤,而这些细微损伤正是造成日后玻璃强度弱化、易于破裂的主因。另外,由于投射式电容技术侦测的是电容值的变化,而液晶面板电子线路运作时,就容易对传感器造成信号干扰;若是控制芯片无法梳理出有效的触控讯号、过滤掉干扰讯号的话,触控的灵敏度就会受到影响。单片式玻璃触控结构可能会让感应线路更靠近面板,干扰的机会也一并升高。尽管 OGS 技术还存在诸多挑战,但是还是有更多的厂商在 2012 年将导入 OGS 生产。TPK、友达、奇美等厂商正积极导入 OGS 生产,韩国三星及其国内的供应商日前也在计划建设新的 OGS 生产线,并积极构建相关的策略供应链。因此,OGS 是外挂式电容触控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6,重点推荐公司主要优势分析,超声电子(000823):触控屏业务可能超预期,在去年 7 月公司投产触控模组(含 Sensor 生产)之前,超声电子还是一家印制电路板厂商,在 2011 年中,其印制电路板和覆铜板业务总共占据 68%的份额。但是,由于需求旺盛,今年以来,公司的触控模组产能和收入提升很快,产能从最初的 50 万片/月,提升到目前的200 万片/月,触控业务在今年 2 月已经成为公司收入最大的产品部门,公司正在由一家印制电路板厂商转型为触控屏厂商。对于新的触控技术 OGS,公司两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发,目前已经给 intel 送样,随时可以量产。,按公司目前的产能测算,理想状况下,2012 年公司仅触控屏业务收入就可能达到 1.32 亿元,EPS 可以增厚 0.39 元。由于主业发生重要变化,公司的估值也应该得到提升。,和其他触控屏厂商相比,超声还有一大突出的优势:和国内外主要手机厂商已经有长达 10多年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使得公司的触控产品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而且超声电子一直专注于通信领域,除了可以提供手机用的触控模组,还可以提供 HDI 手机板、手机显示屏等配套产品。,欧菲光(002456):打破日商 ITO Film 材料垄断,进口替代加速,长期以来,日本厂商一直垄断触控屏用 ITO Film 材料供应。欧菲光经过长期的技术研发的积累,ITO Film 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良率获得大幅提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和玻璃基的触控(ITO Glass)技术相比,ITO Film 基板的触控技术虽然在显示效果、反应速度方面稍有不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适用于低价智能手机使用。在目前价低智能机需求开始爆发性成长、电容触控屏供应不足的阶段,ITO Film 基板的触控屏需求将大幅增加。从上游材料到模组生产,在国内的电容触控屏厂商中,欧菲光的产业链最为完整,材料供应受限最少,因此竞争优势明显。,2011 年,由于南昌子公司 ITO Film 项目尚处在筹建初期,调试、试产、效率等未达正常标准,技术升级的研发费用投入大,产品生产良率较低,导致业绩表现较差。但是今年以来,公司生产良率提升很快,预计 Film 基板的电容触控屏毛利率将明显改善,也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星星科技(300256):国内技术领先的 Cover Lens 供应商,不论触控技术如何演变,保护玻璃(又可称为表面玻璃,Cover Lens)总是不可或缺。正是看到这一特点,台湾的触控屏大厂和国内的触控厂商目前开始纷纷加大 Cover Lens 的投资力度。但是,Cover lens 的生产难度很高,要经过 20 道左右的生产工序,所以如果要实现较高的综合生产良率,就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保持很高的良率水平才行,这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因此,虽然投入的厂商越来越多,但是短期内,综合生产良率提高是新进入者难以逾越的障碍。,星星科技是国内最早从事手机 Cover Lens 研发生产的少数公司之一,已经和诺基亚、摩托罗拉、RIM 等众多国际手机大厂以及 TPK、胜华等触控屏大厂建立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在Cover Lens 生产技术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生产良率不断提升。随着低价智能手机市场的大爆发,Cover Lens 的供应可能会出现不足,星星科技的业绩将会得到明显提升。,请阅读最后一页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17,行业研究(深度报告)南玻 A(000012):超薄玻璃投产打破海外垄断目前全球电容触控屏用玻璃材料主要由康宁、旭硝子等个别企业供应。和一般平板玻璃相比,液晶面板用的玻璃基板以及电容屏用的玻璃基板在材料、性能要求方面差别很大。其中,电容触控屏用的玻璃要求轻薄(0.3-0.7mm 厚度),具有一定柔韧性,电阻较大。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国内之前没有企业能够量产厚度 1mm 以下的超薄玻璃。南玻是国内玻璃行业的龙头厂商,特别在精细玻璃方面已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深度小尺寸电容屏:机遇远大于挑战研究0327.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