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04.ppt
中国经济史,刘金山,第四章 明朝中兴与李约瑟之谜,明代内阁制度,皇帝大权集中 秘书处内阁内阁大学士朝事繁多皇帝松懈内阁权重内阁首辅主政太监上下其手首辅与太监结合张居正与冯保,科举制度,县考 秀才省试 举人会试 进士读书三年 考试 翰林院大官物色人才与培植人才,为何采用八股文?,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张居正在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明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拒不缴税,严重影响国家收入。土地兼并、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为自救,当权人物选择了改革政治,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推行。,“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黄宗羲定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中阐述了自唐以后我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唐初的租庸调制本来分为土地税(租)、人头税(庸)和户税(调),晚唐杨炎的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征税标准,虽然没有了人头税和户税,其实这两项已并入到土地税中。宋代,一直没有从中减去人头税和户税,却又开征了新的人头税。明代,“一条鞭法”把两税、丁税、差役和各项杂税合并到一起征收,原来每十年征一次的差役现在变为每年征收,这实际上把“力差”和“银差”又归并到了两税中。明末,朝廷又先后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后把三饷归合为一并入了正税(两税)。,从赋税制度的演变,黄宗羲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后人称为“黄宗羲定律”。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李约瑟之谜,李约瑟(Joseph Needham)是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困挠着无数人且至今难解的“李约瑟之谜”: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但是为什么近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高水平均衡陷阱,Elvin(1973)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后期的滞后源于人地比例失调。由于是人地比例失调,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导致农业剩余不足。同时人口的过剩,导致对劳力节约型技术的发明和创造缺乏激励。而较高的人地比率耗尽了作为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的农业剩余。这样就使得中国工业革命由于资本的缺乏而与之失之交臂。,林毅夫(1999)指出“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科举制度,它使知识分子无心去投资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减低了”。,古代的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工匠、农夫的经验和少数天才的敏锐观察,中国因为人口众多而占据优势,所以一度在科技和经济上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以来发明创造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科学试验来获得。根据我们的解释,各个领域的权威错置,导致中国缺乏独立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专业的科研人才,从而在技术进步方面落后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