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ppt.ppt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外国语学院 1110113班01号 耿歌,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的背景,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的意义,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的影响与结果,背景的差别,明治维新: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武士和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国外:1853年佩里叩关,1854的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这是近代日本被迫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的条约),使日本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冲击了日本社会,动摇了幕府统治。同时,先进思想传入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戊戌变法: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内容的差别,明治维新,戊戌变法,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2.经济殖产兴业内容: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措施:引进技术等,建立样板企业;建设交通通信事业;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内容:教育: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大学 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内容:军事上:创办军工企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设立军事 5.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内容:政体:人民权利:议会:内阁。,1.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意义的差别,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富国强兵,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结果与影响的差别,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总体来说,明治维新是成功的。体现在: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局限性 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原属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仍占统治地位,议会形同虚设;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消极影响: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并未成功。原因是: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不可能成功 2.对外国侵略者带有幻想,具有依赖性 3.没有也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就是说必须进行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同时,它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谢谢观看,外国语学院 1110113班01号 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