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幼儿绘画赏析与辅导.ppt

    • 资源ID:2903762       资源大小:754.51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绘画赏析与辅导.ppt

    第七章,幼兒繪畫賞析與輔導,一、學校方面的幼兒繪畫賞析,個案一儂儂是很聰明懂事的小般小女孩,先前在台北市唸一家私立幼稚園,之後因為其母工作上的調動,不得不跟隨母親到附近的幼稚園就讀,此幼生是個性活潑伶俐,然而剛到新的幼稚園的前兩星期,她常孤單的呆坐一旁,偶爾還吵著要媽媽,向她的母親訴苦說她沒有朋友,沒有人跟她玩,她好想念小婷和小威等以前的朋友,於是母親和老師都進行幫忙她學習適應新環境。下列圖片即可看出此幼生的適應新環境的心情轉變。,圖4-1和圖4-2,她以擬人畫的方法來描述自己在新的幼稚園的心情,她說這些花都好可愛好快樂的住在花園裡,可是她們不跟其中一朵花玩,所以哭了。其實那朵哭的花兒,正是她自己的替身。她哭得好傷心,眼淚都飛上天了。圖4-3和圖4-4,儂儂的母親曾提早到幼稚園,且多陪她一會兒,帶她走走認識新環境,老師也多花了一點的時間來照顧這位新的小朋友。儂儂逐漸地恢復了昔日活潑快樂的神情,瞧瞧這花兒快活多了。圖4-5,看見儂儂的這張畫,真令人感到她的天真和歡樂,她經常喜不自勝地告訴我們有關她在幼稚園的事,她有了好朋友,一如所畫的一樣,她不在有適應上的問題,她喜愛新的學習環境了。,個案二小孩與大人一樣,對於不舒服或難過的感受,會外顯出來,使用語言或是行為動作來表現。然而透過繪畫也可以探知孩子心理一些難以啟齒的感受。如圖4-6這是一位大班女生所畫的,很明顯的她已經意識到她的性別,尤其是性特徵明明白白的畫出來,這種對自己性別的心理意識,以學齡前的幼兒而言,似乎很少會如此表達出來,除非受到外在言語刻意的說明或一些行為刺激。她之所以會如此畫出,原因某一天在班上活動時,一位小男生跟她玩,看見她穿著可愛的短裙子,一時好玩(也許是好奇)的衝動下,他故意挑逗她且要摸她的下體,她試著躲他且蹲下來,以迴避他的性騷擾之舉動。,之後她返家後,一直向她的母親囔著要洗澡,要把衣服包括圍兜都要洗一洗,其母親覺得很異常的行為,於是問老師她在學校的情況,以便了解原因。同時她的老師向我提起此事,我們一起進行輔導以引導她把內心不舒服的感受能釋放出來。很高興的是她能在引導下把她那難言的感覺表達了,更期望的是希望能減低或完全地排除這件無心的創傷。一般幼兒期對於自身或是異性的性遊戲,以個體好奇心與遊戲好玩的意味為多,而不是成人的性愛或性慾的需要,不當給予孩子太多有色的眼光來看孩子的性遊戲。而需以個體健康與學習自我保護的教育態度為出發點。,個案三現代父母都非常地忙碌,因此也造成幼兒大都的時間不是在幼稚園唸全天班,就是課後到才藝中心。孩子的生活似乎被安排的很充實、很豐富,事實上孩子的心靈上似乎也有如大人一樣的孤獨和寂寞。我曾到某一幼稚園收集了一班將近三十位小朋友的畫,發現一個共同點畫中很少畫出爸爸或媽媽,或者爸媽都沒有畫,好像爸媽離他們的世界很遠,以下列出四張圖畫略作分析:,圖4-7和圖4-8,都是大班男生所畫的,他唸全天班,在班上活潑且略為頑皮的小孩,父母都在忙著公司裡的業務,此幼生課後還要被接到才藝班,直到八點後父母才能去接他回家。從圖4-7畫來說,他說他們全家人一起吃飯,然而很難令人置信的是家中的每個人個別地使用桌子,而不是大家共聚在一張桌子吃飯,彼此之間有分距離隔開彼此,看不出有任何互動的關係,可能幼生有經常性的一人在桌上使用他的餐點,而忙碌的父母難得與他聚在一塊共用餐點,似乎是說桌子是一樣的,但是大家使用的時間都分開了,再看右側,他與父母的房間也是分得遠遠的。整張畫直覺上他是孤獨的。,圖4-8,一個家用兩個房子的方式畫出,左邊的房子是他和父母在一起,但是他自己一個人在吃飯,而父母在看電視。右邊的房子裡也是父母在看電視,而他省略畫自己,說是他去上廁所。兩個房子裡的兩件事都是缺少關聯性,可看出親子之間的互動是為較差。,圖4-9和圖4-10,是全天班的小女生所畫的,其情況與上述男孩雷同。在她的畫中不容易看到她畫出雙親,偶爾會畫上媽媽,以這兩張畫的內容而言,是她在家中與哥哥和媽媽玩跳棋,與其說她和媽媽玩不如說是她渴望媽媽能撥出時間和她玩跳棋,是一種心中的期待心情之呈現。雙薪家庭是現代生活的趨勢,但是也是一種父母與子女之間親情的危機,根據梅茵與威司騰(MainWeston,1981)的研究指出,發現幼兒與雙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比較與雙親之一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或與雙親毫無建立依附關係的幼兒,其社會適應和反應能力最好,所以多與孩子相處,真正的關心不是買他們喜愛的衣服和玩具,而是多聽他的傾吐,多看他的生活世界,愛他就是試著瞭解他。,個案四從畫的筆觸和內容來分析,直覺上這位大班小男孩,心理狀況是平穩的、滿足且愉快的,其家庭氣氛挺不錯,可能非常喜愛與父母享受其在家的時刻,或父母為其烹調食物,他以X光的透視畫法,畫出自己、弟弟和媽媽坐在一張沙發椅上,由於學齡前的孩子仍未完全脫離自我為中心的概念,所以他把自己畫在母親的身邊,而把年幼的弟弟畫在離母親較遠些,似乎說明了其內心的嫉妒,也藉以滿足了佔有慾。一般幼兒若其家中有添增弟妹時,除了言行上表現醋意與佔有慾之外,在圖畫上也會像這位小朋友一樣。,在班上他是令人頭痛的孩子,可是從這畫中所使用線條的質感,我並不覺得他的問題很大,顯現的主要症狀是焦慮症罷了!孩子之所以會畫這張畫,因為原班老師有事要忙,而他又是班上愛滋事生非份子,所以請周老師看顧一下。然而一到辦公室很自然地東摸摸西摸摸,周老師先以接納他這個人為先,而展開彼此是好朋友的態度和口氣進行一番談天,周老師告訴他彼此當好朋友要注意的禮貌和尊重,如拿老師的東西要先問一問,要分享彼此的感受等等。,問他班上有沒有好朋友,他倒是很直接的說:沒有!因為老師說我會打其他小朋友,所以他們就不愛和我做朋友,可是小朋友可以叫我不要打他呀!當好朋友不能欺負對方呀!他似乎接納與瞭解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同時與周老師的距離近了。之後周老師問他要不要畫畫,他馬上說:我不會畫畫,因為我畫得不好。那麼你喜歡畫畫嗎?我是你的好朋友,不管你畫得怎樣,我都會很喜歡的。於是他就在這樣被肯定被接納被讚美的氣氛下,愉快的畫了與他在班上不同的畫,很明顯地表現出一幅有自信、愉快的畫。,從他和周老師接觸到相處短短的幾個小時中,整個過程,所幸周老師對這個孩子沒有任何的刻板印象,而使用了一些輔導原理,不僅接納他的人,也接納他的行為,同時也引導他來了解自己所做的行為後果。我想孩子的畫不該是重視其內容,而是整個心路過程,不該是一味的要求孩子畫出像樣的內容,也許畫畫之前的溝通談話或遊戲活動,都有可能引導孩子較自信地從事畫畫或其他活動。現在的孩子似乎會在不同的對象和環境來表達或隱藏其情感,因此一張小小的畫說明了一些背後與畫毫無相關的事,也許這麼一張畫使得他重拾信心。此畫讓我警覺一事:你給孩子什麼的情感,孩子也將回饋你一樣的情愛。,二、家庭方面的幼兒繪畫賞析,個案一這四張畫圖4-12至4-15很難令人相信是一位大班的男生所畫得。四章所畫的都是蠻不錯且很漂亮的公主或姑娘,直覺上蠻富有女孩子氣的一幅畫。個案是一個非常清秀,幾乎是人見人愛很漂亮的小男孩,在三歲以前油箱下的祖父母和親戚照顧,因父母生意忙碌而無暇照顧。,爾後,其父母接他回台北唸幼稚園,一上幼稚園後就很經常性的繪畫公主、女孩或其他有關女孩方面的內容,個性溫馴乖巧,行為舉止也像女孩一樣撒嬌,同時也很喜歡與班上的女生一起遊戲玩耍,而不喜歡與男生一起玩或從事男生的活動,如很喜歡到娃娃家玩。放學後由唸小學三年級的姊姊和一位年輕的保母陪他,同時在家中他也喜歡玩姊姊的玩具,或穿戴姊姊的衣物。,總之他這種行為傾向已經是多年了,而在三歲以前他的言行舉止都非常像小男生,且愛和其他男孩一起遊戲,然而回到台北父母的身旁,進入幼稚園唸小班時,如一般小男生一樣,但是到了中班他開始喜愛女生得打扮及物品,無形當中,他的言行及人格表現女孩子的傾向,是因為姊姊長得聰穎活潑,人見人愛人誇的小女孩,且父母常拿姊姊與他做比較,因此造成他一種變相的競爭心態,為姊姊的影子,以博取母親更多的關愛。此外夫親經常日夜奔波在外頭,而疏忽了父親(男性)角色在孩子心目中認同作用的重要性。從他長久來的圖畫現象,可以窺知他是多麼期待一種被視為女生的關愛,一般小孩所畫的公主、女孩或花朵的圖畫,都意味著被人所愛的投射作用。,對於這位小朋友,我們針對他的現象進行一些別的活動或遊戲,以加強他在男性角色上的認同作用,期待他較有屬於他年齡及性別的人格成長,也冀望其父母,尤其是父親能撥空多一些時間幫助其成長更愉快。因為有些現象或問題絕對不是長大就會好的,若稍掉以輕心,可能會導致成人其的人格異常及社會問題。透過繪畫,可以從孩童很直接、毫無掩飾的表達,得到來自內心的訊息,以發現一些現象,且協助其克服或減輕一些較可能成為問題的現象。在幼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覺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現象。為人師長父母者,應該注意孩子以圖畫式來表達的心理語言,以避免孩子心理上的困擾,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愈加嚴重的可能性。,個案二孩子的畫其實是話的陳述,經常是其情緒感受可以毫無顧忌的流露,也可以滿足其一些內心期許或怨恨的表達。因此畫畫或其他的美術活動對孩子的精神衛生而言有很大的益處。圖4-16是一位大班的男生所畫的,圖中的女人是媽媽,但是他卻說:媽媽好兇,好愛罵我管我,我要把她的頭上畫得長出花來,媽媽好愛睡覺,我要把她的鼻子畫得像豬鼻子一樣。我懊惱的是媽媽身上那一團黑黑的圖畫是什麼,他卻很俏皮地回答說:那是電視上阿信肚子上的帶子啊,我希望媽媽像阿信一樣愛我。之後他一面畫著房子一面說:我和姊姊在家裡,有小偷來我們家,我好害怕,所以我拿了一個真正的鱷魚牙齒來保護家,那是真的鱷魚牙齒呀!那的確是很可怕的牙齒,小偷呢?他馬上又畫了一個沒頭髮、沒眼睛、沒嘴巴的人,很得意地告訴我說:他的頭都快被我厲害的鱷魚牙齒吃掉了。之後我就打電話叫披薩,電話好瑪在阿信旁邊。,從這一張畫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對於母親較嚴格的管教方法,一種不滿的報仇情緒宣洩以及對母親期待的角色扮演都已流露在紙張上,一份沒有安全感的心理現象,而藉著自己發明的鱷魚牙齒和小偷事件,得到了移情作用之效。孩子的畫一定有他的意義存在,細心些、耐心些、去欣賞他的畫,關愛他的話,那麼孩子的心理垃圾會因不斷的清除,而日漸活潑開朗而有更快樂的童年記憶。,個案三Lowenfeld和Britain說:與其說孩子畫他們所看到的,不如說是畫出他們所經驗的。大人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找尋發洩的方法,不管使用言語的或非語言的,物質的或精神的,使心中的抑鬱和不悅抒發出來。但是對於一個稚嫩的小孩面對其心情不好時,可能在語言表達上的有限,因而可能跟隨著一些行為問題或情緒困擾的現象發生。一旦大人不以於理會,或給予責罵限制等回應,孩子的情緒不得抒發而成為師長的頭痛人物。,事實上大人和小孩一樣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等情緒,他們的感覺是值得被尊重的。圖4-17,這位小女孩心中充滿許多的不滿、委屈和怨恨,她討厭弟弟和妹妹,是因為他們已經把媽媽的關愛搶走了,與母親之間的依附關係以逐漸冷淡了,在生活上媽媽似乎不太可能像從前把大部份的愛顧放在她的身上,因此她內心好不舒服,索性把原先畫好的弟妹亂塗一番以消心頭之怨氣。她將一些在她目前生活中,令她厭惡的朋友和壞人都畫在紙張上。在繪畫發展上是屬於一種報仇式的發洩畫法。其實也是孩子以畫來道出心事的手法,大有益於小孩的情緒發展和心理衛生的功能。,當然,父母不妨給當大姊姊的她多一些關愛和鼓勵,也許她會以當大姊姊為榮為樂。此外老師需留意一下她畫中所討厭的同學之原因,以便給予開導及關懷。孩子的一時之畫,是在相當的衝動所蘊育之下行程的,只要多留心些,孩子的心事就會表露在畫其間。圖4-18,是大班小男生畫的,他的牙齒疼痛得不得了,似乎沒人能真正瞭解他牙疼之苦,看看在他可愛的臉頰上,掛了兩行大大的淚珠兒,牙疼得無法把嘴巴闔上。無可否認,這是一張非常寫實的心情圖畫,令人由然生起愛憐之心啊!也讓我們明白孩子的感受,不僅僅是會用有限的言詞來表達,同時也會藉著圖畫來描寫其心理語言。,個案四許多孩子的心理適應問題,也許不易被父母師長所重視或被察覺,而較容易認為等一段時日會好些,或長大後就沒事的。事實上,一旦是造成孩子身心上的壓力、煩悶或苦痛之事,他們除了以哭鬧等不被大人接受的行為表現之外,也會尋求一種是屬於他們自己宣洩情緒、感受的管道。,圖4-19是個大班男生所畫的,一張八開大的紙張,他將整張畫設計為一幅像他家裡一樣的兩樓空間,但是在偏右下方,他畫了哥哥、姊姊和他自己等小小的人物畫,父母都不在他的圖畫中。原因是其父在一周前意外事故而死亡,而其母在喪夫之痛,鎮日忙著處理其夫之後事與日後這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們,而無暇來關照其孩子們一如大人一般的創痛。他以塗鴉的線條畫出了小小的人物,又將自己與其兄姊分開畫,一間偌大的空間只有他和兄姊,視覺上就讓人感受到一股孤單冷清感。依據伯恩斯的繪畫分析理論,此幼兒那一段期間的確呈現一種焦慮且孤獨不安的心。,畫紙就像孩子的心靈世界,當他快活時所表現的內容或色彩一定也是易帶動欣賞者快樂的心境;一旦孩子內心有所抑鬱之事,畫面上的表現可能也充滿著抑鬱沮喪的氣氛,因為孩子的畫是畫他所知道的,而不是畫他所看到的。圖畫一如鏡子反應著孩子心理感受的,孩子能自由自在地圖畫或進行其他美術活動的創作是相當有益孩子的心理衛生,而得到紓解的效果。,個案五較成熟的孩子會用言辭來表達其心理的感受,同樣地也會學習一種自我保護心態,然而口頭上的表達,可能會遭受到指責,於是會轉向一些搗蛋的言行或藉著圖畫來闡述一己之心聲,因此繪畫的過程是一種自發性與自制性的行為,從中可降低其自我防衛的意識,而較自在地讓潛意識的內容流露出來。一張孩子的畫,似乎蘊含著的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令人深思的心事,有時候這種心事往往是大人不經意所造成的,甚至是大人根本不在乎的事件。,圖4-20這張畫是一位雙胞胎(女孩正就讀國小一年級)中的姊姊所畫的,另外她有一位較年長的大姊。基本上這個孩子的學習認知和空間感都不錯,也是一位很細心且有點過敏型的小女生。認真的分析這張畫,孩子要說明的不是她自己,而是表白了家中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在展開分析過程,先介紹其畫中的人物:1號是雙胞胎中的妹妹;2號是雙胞胎中的姊姊;3號是母親;4號是其大姊;5號是父親;6號是奶奶。再看到1號和2號是雙胞胎之故,所以衣著上有雷同的款式漂亮的蝴蝶結和百摺裙,因為作者是2號,所以把自己裝扮的像個漂亮的小公主,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是不是2號和3號母親的臉部表情很像呢?正因為其母較疼她,親子關係較好之故,再看1號和6號奶奶的神情頗為相似,原來是奶奶疼愛妹妹,於是乾脆把奶奶畫得離妹妹遠些,以抒發其心中的不滿;另外父親的姿態、方向完全地朝向4號大姊的身上,也許是大姊的模樣與父親很像,平日易較得其父的關愛。,事實上,整個家庭份子的互動關係正式如此,某個大人疼愛某個小孩,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或家中其他長輩給予小孩的關愛,一旦有了貧富不均的現象,孩子的人格成長會受其影響,而有所偏差。,同時若是父母與長輩會因為所愛或所惡的對象而給以不同的讚美或懲罰,對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待遇,無形中留下一個很要不得的刻板印象會因不同的大人而表現自己或隱藏自己,甚至於也會因有所靠山而膽敢妄為,而忽視了其他的人可能性教導或規勸。總之家庭中每一個成人都賦有教育其家庭中的幼小孩子,然而給孩子一致性的教育態度,將是引導孩子有待人處事原則可遵循。,個案六美國美術評論家,李德哈巴特(Read,H.1958)說要傳達思想(意見或觀念)語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傳達感情,繪畫(色彩和線條)是最好的手段。幼兒期的孩子是充滿著幻想和創造能力的時期,會很積極地表達自己所見所知的,也許憑藉著一張白紙,孩子能盡情盡興地展現他那無邊無際的夢想,或是從中得到一份非可言喻的滿足,因此幼兒的繪畫或其他美術活動的心路過程,很值得我們去關心與瞭解其之所以如此行為的思考過程。,基本上,學齡前的幼兒畫的是他們所知所感受的,而不是畫他們所見的,一張孩子的畫不再是大人所認為是一張簡單、隨便而沒內容、信筆塗鴉的畫了。讓我們來欣賞四張畫,這是由一位大班男生(沒上過才藝班)所畫的,從圖4-21的當中可以很明顯的察覺他是一個相當聰明可愛的孩子,整個畫的空間感、物品的佈置擺設,以及人物與家具的描繪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再認真的看他所畫的鐘,每一個鐘都是設計不同的款式。無可否認,他是一個想像力很豐富的孩子。,但是與圖4-22,令人心中充滿訝異、震囁和矛盾,第一張畫的事父親在看報紙,第二章圖畫的涵意竟是父親過世了?與其指導老師約談後,才明白他的父親早在他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過世了。而他對父親的愛戀、思念之情完全地寫在紙上,藉著畫出父親家居生活樣,以慰藉失悎之痛,年幼無父對其父親的形貌根本沒有印象,於是以自己的模樣畫了父親的遺像,蠻令人感觸難過。圖4-23可以看出其手足的情感很不錯,他有三位姊姊,但是也許大姊(就讀北一女)的年齡差距較大,所以在其繪畫的世界中較不易有深刻的印象,而已年齡相近的姊姊相投。,圖4-24只畫了母親在廚房工作,是一種意味著渴望得到母親一些生理上的關愛和滿足,再看每張畫的內容中,都畫了又大又亮的燈或鍋裡食物卯出暖暖的蒸氣,都暗示著其心理上渴望著一份愛,尤其是心理的愛。也許是單親家庭,由一位柔弱女性辛勤工作以維持家計,的確是很令人佩服感動。但是每一天若能給於孩子一些擁抱、談話、傾聽,孩子所需要的也許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一份很溫馨很暖和的相聚時光。此外,在學校方面,老師若能多給予一些角色扮演,讓其去感受去模仿男性的言談舉止,可以抒發其內心這份不易被人知曉的情感。,個案七圖4-25是作者將整個人物以側身的手法表現,頭上帶著很特別的東西,他說那是一頂帽子,他好希望有一頂帽子上有羽毛、看起來好神氣的帽子,爸爸和媽媽一直都忘了買給他。也許其父母曾經答應要買個帽子給他,但是忙碌而忘了,也可能當時的哄騙,但是對孩子而言,他會牢記大人曾經的許諾,所以成人的言行都是一種身教。,再看看房子,許多小小的田字窗是根據樓梯而使用以S型的設計,小小的窗戶一如他自己的內心之窗,期盼多一些人關愛他,就如陽光照進窗子來一樣。又說爸爸媽媽住在黃色的那一樓,因為爸爸很少在家陪媽媽,而他自己住在藍色的閣樓上,從畫和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感覺這個孩子其心思是相當的細膩而有點多愁善感,這個孩子是早熟型,他明白父母之間的情感不似別的小朋友的父母一樣恩愛,而能常常相處在一起。,事實上其父遠在異國工作,幾乎半年返國一次,停留時間很短,來去匆匆之際,也許給孩子一種可能的物質或心理上補償,然而一次很短暫的父子相聚,是溫馨熱情的,同樣地也給予孩子另一種負面的情緒,因為他意識到父母婚姻的危機,他擔心爸爸離台後會不會再回來呢?一種大人不以為孩子會憂慮、會難過的心情在他心中潛伏著。很少看到孩子把門畫在邊邊,又以鉛筆畫個黑門,以繪畫心理來分析,意識著他焦慮著這個家,也想逃避這種氣氛。,兩隻似飛機般的大鳥很醒目,先前他說藍色的是一隻大鳥,後面的是一架飛機,一會兒後,他又說藍色的是很厲害的戰鬥機,飛得好快,後面那架怎麼追都追不上。兩架飛機是他父親和自己的投射作用,他眷戀著父親,渴望父親能夠常在家中,寧願其父是開著車子,而不要飛得那麼遠。,現代的親子教育已不再是只有女性要負責任了,父親在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男性的角色認同作用,深深地影響幼兒的人格成長,忙碌父母們,別忘了溫馨親情關係乃是人生的至上財富。,個案八小孩天生就是喜愛亂塗亂抹的傾向,這種行為在大人的眼中,可能是無意義且無聊,祇是孩子在消磨時間而已。然而孩子藉著亂塗亂抹的塗鴉,他們表現了其充沛的想像世界,描述了其所知的世界,學習了繪畫的最基本條件控制了線條,運用了線條來象徵其思考,以及不斷的熟練手眼協調的功能。塗鴉是孩子第一次使用繪畫來與大人溝通的表現。,往往許多的父母師長為較大幼兒仍停滯再塗鴉階段而苦惱或責備幼兒。四張圖畫是一位中班的男生所畫的,四張圖畫直覺上易造成一種錯覺,及感覺統合上的問題,但經過與其老師詳談與瞭解其家庭對此幼兒的管教方式,原因是幼兒較缺乏充分的亂塗亂抹的塗鴉練習,父母也許給予較多的無微不至呵護,因此聰明的他正處在思考快於表現,感覺經驗先於視覺的表達。,圖4-26:一團的塗鴉線條,又是火箭、地球,好不容易圈圈的塗鴉練習,覺得似人的模樣,於是以此圈圈符號來象徵其爸媽。圖4-27:一個一個的像是花,又是太陽,而他說是美麗的煙火和燈,中間的線條圖畫表現人的特徵更具體、更寫實了。,圖4-28:先前柵欄似的樓梯也可以變成鐵軌,像人一樣的圈圈畫也可以把它連結起來像火車一樣,亂七八糟的線條就是可怕的龍捲風,人物畫在其心目中似乎是難了一些與不是那麼的重要。圖4-29:孩子的思考與不具體的、是零亂沒組織的。他畫他的家,有柵欄似的樓梯,有電風扇,有人物在其中,整個人物畫的表現,他的確不斷地在找尋、在練習,左下方的畫是他自己已經畫出一隻手來了。,總之繪畫是一種孩子的意識表達,切莫因為孩子所畫得不易看懂而傷腦筋,他們像小小的建築師一樣,不斷地嚐試錯誤的建構,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架構,一筆一畫對孩子而言都是很重要的練習,塗鴉是幼兒成長的必需過程,也是影響幼兒人格發展、動作發展和繪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幼兒若是在讚美、鼓勵與肯定,以及安全感的氣氛下進行塗鴉過程,他們學會了欣賞和自信。鼓勵孩子盡心盡性的塗鴉,也就是幫忙他們順利的發展下一階段的學習。,個案九幼兒期的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時期,感情的抒發也是直接而不掩飾的,同時此時期的幼兒心中許多的恐懼也許來自於一種無知的幻想,或是模仿行為,因此孩子很容易對討厭的人事物,不經判斷或理解而心升恐懼或排拒。成人有責任對孩子做適當的解說或輔導。,盼盼是我家的小姪兒,生性聰明但十分膽小,經常在看到一些小動物如蟑螂、老鼠和小蟲都會尖叫不已,一點都不像一般小男生一樣地英勇要把看到的小動物抓起來玩或打死。我們常在一起聊天畫畫,一則我希望他能藉著畫畫與我分享他的內心世界,另外我希望他得以有個抒發情感的管道。他告訴我他不喜歡老鼠,老鼠好討厭、好恐怖,我轉移話題,問他看過可愛的天竺鼠嗎?頓時他臉上的厭惡和恐懼消失不少,同時他自己主動的要求畫一個老鼠的故事。敘述如下:,圖4-30:畫面上有六隻小老鼠正在忙著搬家,因為原先住的樹快要死掉了,所以要搬走,這時候遠遠的天空中有一隻黃色的大老鷹飛來了。圖4-31:這些小老鼠好害怕,因為老鷹把一隻小雞抓走了,於是牠們逃到灌木叢裡躲起來,但是牠們的尾巴太長,所以露出來了。圖4-32:這些小老鼠害怕也被老鷹抓去,於是決定要一起建個房子住,牠們利用那刻枯死的樹來當材料,牠們一直工作到天黑才休息。圖4-33:好不容易他們把房子蓋好了,小老鼠們便邀請他們的好朋友一塊到家裡來慶祝新房子的完成。,盼盼畫完後,整個心情愉快多,也告訴我他喜歡小老鼠,要畫更多小老鼠的故事來與我分享,藉著一媒介物陶土、黏土、繪畫、玩偶和神話、童話故事等都可以幫助孩子抒發其在生活中所面臨的恐懼害怕、緊張、恐懼和衝突等心理現象。蹤之孩子一如大人有喜怒哀樂愛惡慾,也需要尋找方法釋放。幼兒更需要成人的關懷愛心下成長!,三、輔導個案,個案輔導一性別:男孩(大班,半天班)五足歲就讀學校:南港區私立幼稚園排行:獨生子孩子的行為特徵:1.非常聰明伶俐的孩子,獨立性很強。2.較自我為中心,人際互動很差。3.活潑好動,偶而動作粗魯而弄傷其他小朋友。4.常說英語而不說國語,大多的國語聽的懂。5.拒絕進教室和參與活動,喜歡一個人玩耍。6.很喜歡畫畫。,家庭背景:父親:43歲 博士 職業:教授母親:39歲 碩士 職業:貿易公司主管住處:台北市個案在美國出生且曾經在幼稚園就讀,隨著父母返國定居,於八十二年十月到距離其父親工作單位較近的幼稚園就讀,主要的問題所在是其適應上的困難。與祖父母住在一起,其父母工作非常的忙碌,因此大部分的時間是其祖父母照顧,個案相當頑皮,許多行為令其祖父母頭痛不已,但與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不錯。,治療目標:1.協助其抒發內心對新環境的不安情緒,以獲得較好的適應心情。2.培養其有較好的人際互動關係,與主動參與活動。時間:82年10月至83年3月治療方式:1.以一對一的晤談方式,傾聽其和所談的任何事,以協助其適應不良的情緒發洩。2.增強個案正面的人格特質和優點。,由於個案的負面情緒,或攻擊行為的產生,是因為適應困難所產生的後遺症。因此我為了表現對他的關愛,只好使用英語與他做溝通,過了幾天我們之間建立了友誼,他會主動地到我的辦公室談他的心情和懷念在美國的生活,他是一個想像力很豐富,表達能力很強的孩子,經常我們再依起的時候是一邊談話一邊畫畫,漸漸地從他豐富的繪畫內容中,我欣賞到他的世界是多彩多姿,從他那錯綜複雜的線條圖畫,我感受到他內心不安與焦慮。,他經常在畫好了整個與我分享經驗後,他便使勁地亂塗鴉一番,然後深深的嘆一口氣。問他怎麼一回事,他卻笑瞇瞇地回答:I am so happy!(我很快樂啊)此外我與他班上的老師都極力幫助他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以及建立友伴關係,同時肯定他的優點獨立、非常有創造力地畫畫。大約一個月後,他告訴我他和班上一位又小又安靜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再過了一兩個月後,他在班上會演唱英文兒歌和參與部分活動,也開始用生澀又簡短的國語和老師交談。,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他表現很合作以及進展很快,數個月後,他有了許多好朋友,也常和其他幼兒一起玩鬧以及使用國語溝通,一切對他而言不再是那麼陌生而不安的環境了。很高興他能藉著畫畫來抒發其內心的情緒,而得到一種屬於他自己調適環境的方法。,治療過程與圖畫分析,圖4-34至圖4-36,是他在美國唸幼稚園畫的,整張畫表現著豐富孩子的天真稚氣,洋溢著活潑快樂的氣氛。圖4-37,是他第一次在輔導的過程中,很投入的一張畫,作畫中,他一邊畫一邊說,同時肢體語言也很豐富。從這張畫可以感受到他心緒的紊亂無序,好似在走迷宮一樣地茫然無主,瞧瞧所畫船上的人,有如他自己到一個陌生的世界,茫茫大海無所適從,許多的魚兒與他遠遠的,好似他在班上如獨行俠一樣。畫完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它使用了紅色的蠟筆,把整張鉛筆畫塗得一團亂,似乎否定眼前所存在的一切,與說明對新環境的不滿和不適。,圖4-38和圖4-39,我們經常在談天,畫的時候倒減少了,再來他非常重視自己的畫,畫好僅與我分享內容,而一定要把畫拿回去,而且摺小小的藏起來,因此在過程中我所收集的相當有限。但是無可否認,漸漸地從他的日記圖或其他畫畫中,發現塗鴉的線條已不斷地減少了,畫面上呈現的是越來越清朗,內容也生動活潑及了。,圖4-40,整個畫面上很有動感,他說他與父親一起去放風箏,人物畫以側面手法表現得不錯。但是看看左邊兩棵樹,樹幹的筆觸相當俐落,根據Buck(1948)樹房子人(TreeHousePerson)的研究指出,數是反映著較深的自我投射現象,與個體人格特質的潛意識面有關,一般樹幹被認為是反應個體基本力量和心理發展的情形,一但個體過去曾經驗過一些難過或創傷的事,都會在樹幹上做記號,如畫圈圈式的圖案。此個案在回國的那一個暑假,疼愛他的小叔在他生日那天送蛋糕前往他家慶生,然而在路途上車禍死亡,此事對其是一種創傷。,圖4-41,此畫的內容是他去拜訪國王,國王的廚師做了好吃的點心來招待他,於是香味竟然沖上天空太陽的臉上。也許是他久居國外,所以房舍的表現較西方味道,這階段的他適應上已經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再鬧情緒,且與其他小朋友互動起來了。,個案輔導二性別:中班(四足歲)女孩就讀學校:台北市某市立托兒所排行:老大,有一位弟弟(小其兩歲)個案的行為特徵概述:1.行動較為粗魯,且很自我為中心,而無視於其他小朋友存在。2.攻擊行為較經常性的出現,如故意碰撞別人或拿取甚至於強取別人的物品、或破壞物品,偶爾會咬人,尤其在二至三歲的時候。3.佔有慾很強,難有與別人分享的經驗。4.喜歡尖叫或刻意做出一些引起注意的行為舉動。,5.情緒起伏很大,喜怒較無常。6.較難遵守與老師的約定,且愛打小報告。7.很難入睡,常常需要摸弄老師的手或要他人哄她才能入睡。8.喜歡畫畫。9.愛吃零食,且常要求他人給予物質的東西。家庭背景:父親:35歲 高中肄業 職業:工母親:28歲 高中畢業 職業:商住處:台北市,父母親之間的感情不太和諧,經常爭吵,其父親也愛喝酒,便失去理性而打罵其母,因此其母經常藉故外出或打牌而很晚才返家,因此兩人的關係一直是起伏變化很大,曾在去年(83年)十二月彼此爭吵要離婚,之後母親曾憤憤離家一段時日,然而這樣爭吵的情況持續至今,其父母並未離婚。另外其母親亦經常當眾處罰責備個案。平日大都是外祖父母照顧她,也是令其祖父母頭痛的人物。,治療的目標:減少個案在園之攻擊行為,為增強其利社會行為。培養個案正面情緒的發展,以建立在園較良好的人際互動。個案的人格特質較傾向不信賴他人和沒安全感,因此人格和情緒較傾向負面性發展,以攻擊性的行為來自我保護;又以各種搗蛋式的方式來引起來老師的注意。因為個案的家庭親子關係和父母的婚姻都非良好狀況,無形中給於個案相當多負面的影響,較難執行所謂的親子教育。,因此我們所能執行的部份只能在幼稚園提供一個可配合整個治療過程的目標而盡心盡力。當然感謝其老師一份菩薩心腸,想幫助孩子有更好的童年、更正常的人格成長,而時常與我共同討論執行過程。事實上,整個的治療過程的重點在於以真誠的心去接納這個孩子的人,也以包容的心去接受其行為,以建立似好朋友的親近關係,同時使用正增強作用,如鼓勵、讚美和獎品,以建立更友好與信任的情感關係,來發展其有較好的人際互動關係。,治療方式:1.以團體同儕的力量來限制或制止其攻擊性的行為發生。2.以一對一個人交談方式,以協助其內心或潛意識的表現與抒發。時間:83年10月至84年3月,治療過程和圖畫分析,圖4-42,這是在過程中的第一張畫,在紙張的底部畫了一個很大的房子,又在房子的外部畫了像似尖尖如刺一樣的圖樣,整幅畫象徵著她自我防衛意念很強,沒有安全感、充滿著敵意、攻擊性和一份焦慮不安。圖4-43,我們引導她用鉛筆畫一張全家人動態的畫。從這張畫中,可知其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關係較差,一個小小的我且又畫在邊邊,意味著自我概念較差,整個房子的線條並非紮實,又以錯畫(塗鴉)的線條出現在房子的結構中,似乎掛慮著這個家可能性的變化。,圖4-44,孩子是畫她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畫她所見的,這也是一張家庭動態繪畫,畫的內容是爸媽在睡覺,她和弟弟在外面玩,被風吹到天空中,而大聲的叫,爸媽聽到了,媽媽便飛上天救他們。先從線條上的質而言,以粗黑的錯畫線條畫出很大的爸媽圖形,意味著其對父母的態度是充滿著相當地焦慮不安,而左上畫了兩個小小的人兒就是自己和弟弟,距離爸媽是那麼地遙遠,暗示著父母親與子女的關係亦是如此,整張畫不外乎說明了他對這個家的不安全感。圖4-45,整張看起來很刺眼、很激烈的情緒,房子使用殷紅的顏色,外型畫了許多像似煙囪又似火焰般的造型,顯示著家裡的不安氣氛。,圖4-46,畫了一個好大好大的太陽,而陽光的光芒照射整個大房子,意味著其渴望著擁有家庭的溫暖和被接納的意識。一般太陽又是父親的象徵意義,無可否認她很在意父親對這個家庭的態度,又把太陽的嘴巴畫了好像牙齒的圖形,雖然說是她自己牙疼,不如說是她在意其父愛喝酒的現象。圖4-47,這也是家庭動態繪畫,很明顯的看出其依據性別畫在房子的各兩旁,親子之間的互動仍差,父母之間的關係一如所畫的一樣分離的。至於她把弟弟和父親畫成女生的模樣,也許是基於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希望父親和弟弟跟她一樣,而形成的補償心理作用。,圖4-48,整張畫畫好了,之後,使用了藍色蓋滿先前所畫的內容,一種好似掉進大海或被水淹沒般的無助感,在看畫中的內容,自己、弟弟和父親畫在右側,而母親獨自在左側,是因曾父母爭吵,而其母欲離家一段時間,且叮嚀要好好照顧弟弟,所以她把自己和弟弟畫得較靠近。圖4-49,如上圖一樣的畫法,唯獨房子未塗上藍色,雖然說其母喜歡這個樣子,不如說是蠻希望這個家庭能夠不掉進大海,即是脫離爭吵的氣氛,這兩張畫說明其很在意父母感情和家庭氣氛。,圖4-50,三棵大大的樹除了說明釋字我為中心之外,亦是一種攻擊性、支配他人的象徵。樹上又畫了三個大洞,說是有蛇、老鷹和老鼠在裡面。這三種動物都是令人討厭恐懼的,依賴性較重的她,期望能躲開生活中一些討厭恐懼的事,一種自我保護的心態,而畫了如子宮般的洞,希望暫時得到安全和溫暖。同時也意味著其早期的社會依附模式發展較差和囤積行為或個性,及個體的安全感建立在所擁有的物質上,且較少的社會行為。,圖4-51,這張畫的內容是放鞭炮時鞭炮弄到房子了,而爸爸也被弄死了,也許孩子經常處在大人的爭吵中,一如炮聲連連的令人苦痛,可能母親與她關係較好,因此一種似乎很天真的同理心,那就是父親被鞭炮弄死了,媽媽就不會那麼難過了,而採用了類似報仇式的畫法,將畫好的父親塗上了一堆線條,隱隱的暗示對父親的厭惡和不滿。,圖4-52,前後畫這些畫的時候,正是父母之間的衝突較多的時候,母親也曾負氣離家一兩天,此畫與其說明她與母親一同到店裡買食物,不如說是她渴望著得到較多一些的關懷和照顧,再看右上方的三棵樹,根據巴克(John N.Buck)的樹房子人的心理投射分析,樹是代表個體的呈現,樹上有許多的洞洞狀是象徵其內心早已蒙受蠻多成長的不愉快和焦慮。,我們嘗試鼓勵其表現對家的不滿或不愉快的表現,同時也加強她自我的肯定度,引導她與人互動的利社會行為表現,最重要的是攻擊行為的減少,因此我們期望她所畫的內容呈現是逐漸充滿快樂的、美好的,事實上,孩子絕對會在有愛心的大人指導下,慢慢的建立安全感和信心,以及較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看看圖4-53至圖4-56,整個畫面所使用的色彩較為溫和與喜悅,運用的筆觸較柔和,而不再是那麼地激烈混亂,尤其是圖4-56,似乎是她在這段輔導過程中,第一次以男性的樣子來畫出父親,感覺上其家庭的氣氛,對父親的接納與認同較好多了。,整個繪畫賞析和輔導,其原班老師給以持之以恆的愛心和耐心,以一種穩定的關愛,使其在園內的生活中不斷的隨機教育和潛移默化,如果其父母也有意識到孩子的現象,而共同參與輔導計畫的話,整個過程將會事半功倍之效,這個繪畫分析和輔導絕不是一勞永逸,同時也很需要園內的每一個教職員工的配合與支持,目前我們執行的過程中,所遭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是個案在園內早已被冠上壞孩子的標記,同時大家亦缺乏一種共識以繪畫分析和輔導來了解孩子且幫忙孩子。,個案輔導三性別:大班男孩(五足歲)就讀學校:台北市中正區國小附設幼稚園排行:老大,有一位妹妹(一歲左右)個案的行為特徵概述:1.內向、沉默寡言,言談時音量很小。2.獨來獨往,較少與同儕有互動的行為表現,但人際關係尚好。3.個人情感如歡喜或不高興,都不易顯露於外,較為壓抑的情況。,4.很喜歡畫畫。5.進行戶外活動時,如到公園玩,表現如脫韁野馬,樂不自勝,與平日的行為有天壤之別。6.不常與同儕爭吵,在班上較常被欺負的對象,但個案沒多大的反應。家庭背景:父親:三十多歲 職業:補習班主任母親:三十多歲 職業:家庭主婦,個案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很開放,父母感情融洽美滿,舉手投足都是輕聲細語,父親較為嚴格些,且工作性質的關係,與孩子的互動時間少。母親脾氣好,與祖父母一起住,祖父母感情不合,祖父較疼此孩子,祖母性情較嚴肅,不愛笑且怕吵鬧聲,對小孩子言行的要求較多,祖父於兩年前過世,祖母近年來罹患中風,數個月前家中再添一個女娃兒。個案在家中話很多,常會說故事,與在園內的表現迴然不同。,治療目標:1.增強個案的人際互動表現。2.建立個案在園內積極、活潑的行為。3.鼓勵個案勇於自我表達情感。治療方式:1.以一對一的方式與個案對談,以刺激其內心的情緒、感受的表達。2.設計遊戲活動以促進其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機會,以建立活潑的人際關係。,採用家庭動力繪畫(KFD)的過程來誘發個案畫出心聲,並且主動地親近孩子與其聊天,當個案一但有與同儕互動之行為表現,馬上給以鼓勵、讚美。且設計一些遊戲活動,以給予個案多發表、多參與的機會,同時也運用同儕的力量,如安排平日較活潑、主動、積極表現的小朋友與他同一組,進行活動或遊戲,來影響個案沉默、孤獨的行為。此外並將個案在校表現,尤其是進步的現象與其家長分享,並適時地給以建議,以配合與支持整個輔導計畫。治療時間:84年3月至84年6月,治療過程與圖片分析,圖4-57至圖4-6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绘画赏析与辅导.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