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全).ppt
,东海日出,新疆喀纳斯湖早晨,吐鲁番丰收的葡萄,呼伦贝尔草原,现代化的哈尔滨市,美丽的海南岛风光,雄伟的雪域高原,美丽的九寨沟,攀枝花夜景,江南水乡,西双版纳傣族竹楼,陕北黄土窑洞,区域发展差异(一),预习检测,1.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_,_,_和_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其中东部包括_12个(写简称),中部包括_9个,西部_ _10个.2.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带_和_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_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就工业而言具有_,_的基本特征.东部地带以_或_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_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预习检测,3.我国东部地带_企业,_企业,_企业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_产业逢勃发展.而西部地带仍然是_型工业为主.从城市化水平看,东部地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带,_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问题一,看图说出我国的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区,问题一:看图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暂未包括港、澳、台),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问题二:读图分析,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原因:(1)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越,濒临海洋,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差,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2)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东部好于中西部地带。(3)历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里特征也有差异,东部地带的人们在经济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强。,改进对策: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问题三:读图结合课本文字(P16),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以及工业部门的差异。,工业化进程:东部中部西部,工业部门:东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比重大;中西部仍以 传统工业为主体。,工业产值:东部中部西部,问题四:读图结合课本文字,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密度等的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 中西部,城市密度:东部 中部西部,城市综合经济能力:东部 中西部,(补充材料)教材P17-18“阅读”,问题五:读图结合课本文字,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东、中、西部地区的时空差异。,时间差异:1978年提出对外开放,1980年起步于设立的东部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空间差异: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城市、边境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探究活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季风区,湿润,雨热同期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 等资源丰富,较高 较低,发达 落后,高 较低,较好 较差,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海陆空都比较发达,相对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较高 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2.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经济原因 技术原因 A.B.C.D.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A,D,四、课堂训练,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五、完全达标教学,(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五、完全达标教学,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在逐年增加,而_和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五、完全达标教学,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五、完全达标教学,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二),预习检测,1、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和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2、为了_,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1999年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_10个,中部地带的_2个和_ _ _三个自治洲.,3、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学习目标,1.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在自然和经济经济条件的差异2.了解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目的.优劣势.方向.意义,一、南方与北方,看图,说出南方和北方地形的差异及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北方以高原、平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1、地形差异,问题一:,北方某地气候资料,南方某地气候资料,读图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2.气候差异,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C,0C,800mm,800mm,2.气候差异,大,小,小,大,小,大,无,有,自南向北逐渐增长,3.河流水文特征差异,(续表),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北方,南方,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小,旱地为主,生产规模大,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4.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单击图片放大,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发展重工业,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5.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主要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路、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很发达,开放程度较低,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相对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外向型经济成就突出,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 南方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地形破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北方 限制: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二、西部大开发,“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指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及目的?,问题二:,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面积约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2002年,总人口约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西部地区与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千米,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有大陆海岸线1595千米,约占全国总海岸线的10%。,知识拓展:西部地区地理概况,问题三:西部地区的优势、劣势与发展方向?,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方向:依靠资源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经济意义:1、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2、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政治意义: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问题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大意义呢?,1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C,2、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 有色金属丰富 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A,课堂练习,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 个汛期(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D,B,B,(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A,完全教学达标,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区域发展差异/课堂巩固,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在逐年增加,而_和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的差异在进一步拉大。,小,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材料1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材料2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发,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范围.目的.优劣势.方向.意义,区 域 发 展 的 差 异,本节课知识结构,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完成学案练习2、预习“区域经济联系”内容,并完成学案预习检测,单击图片返回,单击图片返回,单击图片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