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地震相分析专题.ppt

    • 资源ID:2901587       资源大小:10.71M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震相分析专题.ppt

    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地震相分析专题,2023年3月1日星期三,Boundary of lithofacies,Divergent,Progradational,Onlap,Downlap,Truncation,2023年3月1日星期三,1、概念,地震相是由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正如Sheriff(1982)所说“地震相是由沉积环境(如海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Mitchum(1977)认为“一个地震相单元是可以制图的单元,该单元的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与其相邻单元不同”。地震相是地震层序或亚层序的次级单元,一个层序或亚层序中可包括若干种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往往是一定沉积相或成因地层单元的响应。,2023年3月1日星期三,研究地震相的目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重塑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史预测生、储油相带地层、岩性圈闭。,2023年3月1日星期三,简单地说地震相分析就是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按一定程序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并解释这些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地震相分析包括对地震资料的识别和沉积环境的理解,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二个方面:地震相分析必须掌握沉积体系在三维空间分布的特点,了解各种沉积环境模式、地层组合模式、沉积发育模式等等,才能进行地震地层学的解释。地震相分析的另一个基础是要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了解各项地震参数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地震参数主要指反射结构、连续性、外部几何形态、振幅、频率、层速度等。地震相分析的目的是进行区域地层解释,确定沉积体系、岩相特征和解释沉积发育史,最后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相带。,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地震相参数及其地质意义,地震相参数是识别地震相的标志,也是判断沉积相的地球物理标志。最常用的标志包括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等。这些地震参数(地震相标志)按其属性可分为四大类:几何参数:反射结构、外形;物理参数:反射连续性、振幅、频率、波的特点;关系参数:平面组合关系;速度岩性参数:层速度、岩性指数、砂岩含量。,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Parallel subparallel)最简单最常见的结构,反射层为平直或微微起伏波状。它们往往出现在席状、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并可据反射连续性和振幅进一步划分。反映均匀沉降的陆棚、滨浅湖或盆地中的均速沉积作用。反映稳定低能环境,常出现于深湖、半深湖等匀速沉积体系。,发散反射结构(Divergent)往往出现在楔形单元中,反射层在楔形体收敛方向上常出现非系统性终止现象(内部收敛),向发散方向反射层增多并加厚。它反映了由于沉积速度的变化造成的不均衡沉积或沉积界面逐渐倾斜,反映沉积时基底的差异沉降,常出现于古隆起的翼部,盆地边缘、或同生断层下降盘,盐丘翼部,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一、内部反射结构(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物源方向、沉积过程、侵蚀作用、古地理、流体界面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aS形前积(Sigmoid),总体为中间厚两头薄的梭状,前积反射层呈S形,近端整一或顶超,远端下超,一般具完整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振幅中到高,连续性中到好。它意味着较低的沉积物供给速度及较快的盆地沉降,或快速的水面上升,使前积层得到完整保存,代表较低水流能量的沉积环境,如代表较低能的富泥河控三角洲更常见三角洲朵状体间沉积。,bS形斜交复合前积(complex sigmoid-oblique),它以S形与斜交形前积反射交互出现为特征,顶积层常不发育,底积层发育,振幅中到高,连续性好。它是由物源供给充足的高能沉积作用与物源供给较少的低能沉积作用或水流过路冲刷作用周期性交替造成的。顶积层不发育可能与水流过路冲刷作用有关。该类前积结构代表的水流能量高于S形,但低于斜交形。,c斜交形前积(oblique),包括切线斜交和平行斜交两种。切线斜交无顶积层,只保留底积层,其低角度切线状下超;平行斜交即无顶积层,也没底积层,具高角度下超,它由很多相对倾斜而又相互平行的反射组成,其上倾方向对上界面顶超或削截,下界面下超于下界面之上。两种斜交形前积反射的视倾角为520,振幅中到高,连续性中到好。都代表沉积物供给速度快的强水流环境,由于沉积物供给快,造成盆地沉降相对缓慢,沉积物接近或超过基准面,在水流过路冲刷作用下,使顶积层得不到保存。斜交前积往往代表强水流河控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平行斜交比切线斜交堆积速度更快,代表的水流能量更强。,d叠瓦状前积(shingled),它表现为在上下平行反射之间的一系列叠瓦状倾斜反射,这些斜反射层延伸不远,相互之间部分重叠。它代表斜坡区浅水环境中的强水流进积作用,是河流、缓坡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的特征。也称之为羽状前积。在同一三角洲沉积中,不同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前积。如受主分支河道控制的建设性三角洲朵状体可能表现为斜交前积,无顶积层也无底积层,只有前积层,较低能的朵状体侧缘或朵状体之间可能呈现S形前积。前积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表现不同,倾向剖面表现为前积,走向剖面表现为丘形。,前积反射结构(Progradational)由沉积物定向进积作用产生的,为一套倾斜的反射层,与层序顶底界呈角度相交,每个反射层代表某地质时期的等时界面并指示前积单元的古地形和古水流方向。在前积反射的上部和下部常有水平或微倾斜的顶积层和底积层,常见近端顶超和远端下超。代表三角洲沉积。上部是浅水沉积,下部则是深水沉积。,2023年3月1日星期三,S形,切线+S形,平行斜交,S形+斜交,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乱岗状反射结构(hummocky)它是由不规则、连续性差的反射段组成,常有非系统性反射终止的同相轴分叉现象。常出现在丘形或透镜状反射单元中。维尔把它解释为三角洲或三角洲间湾沉积的反射特征,代表分散性弱水流沉积。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中也会出现这种反射结构。乱岗结构的波状起伏幅度较小,接近于地震分辨率极限(乱中有规则),乱岗状与杂乱反射的名称易混淆,在实际上有很大差别,有人亦称之为波状反射。,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杂乱状反射结构(chaotic)它是一种不规则、不连续反射。它可以是高能不稳定环境的沉积作用,如浊流沉积;也可是同生变形或构造变形造成。滑塌、浊流、泥石流、河道及峡谷充填、大断裂及褶皱等均可造成这种反射结构。另外,许多火成岩体、盐丘、泥丘、礁等地质体,也可由于内部成层性差或不均质性造成杂乱反射。空白或无反射结构(Reflection free)由于缺乏反射界面造成的。表明地层或地质体是均质体,如快速堆积的厚层砂岩或泥岩、厚层碳酸盐岩、盐丘、泥丘、火成岩等,其顶底界往往有强反射。,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二、外部几何形态(Exterior Geometrical Shape)指某种反射结构地震相单元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况可提供水动力、几何形态、物源及古地理等信息,席状(sheet)席状是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常具平行结构,前积结构,乱岗状结构,也可是发散结构。席状的特点是反射单元的上下界平行或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一般出现在均匀、稳定的较深水沉积区,如深湖、陆棚、陆坡及深海盆地。,席状披盖(sheet drape)它的特点是反射单元的上下界面是平行,但整体呈弯曲状披盖在下伏不整合表面上,内部结构也常由平行反射组成。它反映了静水低能环境中的均一垂向加积,一般沉积厚度不大。礁体、盐丘等地貌单元之上常出现席状披盖。,楔形(Wedge)楔形常具发散结构,前积杂乱和无反射,主要特点是在倾向上其厚度向一个方面逐渐增厚,向相反方向减薄后突然终止,在走向上则是席状的、丘状,代表一种快速、不均匀下沉作用,楔形往往出现在滨浅湖、陆棚、陆坡及海底扇同生断层的下降盘等环境中。,滩状(bank)楔形的变种,顶部平坦,边缘一侧反射的上界面微微下倾。一般出现在斜坡区或水下隆起边缘。,透镜状(lens)有人称为“眼球状”或“梭状”。它的主要特点是呈中部厚两侧薄的双凸形。常具有S形前积或乱岗结构。河道充填、沿岸砂坝、小型礁等可形成透镜状反射。有时在沉积斜坡可见透镜体。,丘形(mound)一种凸层或层状地层上隆,高出于周围地层的外部几何形态,与透镜状的区别是底平顶凸,周围反射从两侧向上超覆或披盖。内部反射结构常见有双向前积、乱岗等。丘形常出现在扇三角洲。礁、火山锥、盐丘泥丘、海(湖)底扇等沉积环境和岩体中,大多数丘是碎屑岩或火山碎屑的快速堆积形成的正地形,又可分简单扇形复合体,复杂扇形复合体,重力流滑塌块、等高流丘、岩隆等。,充填型(fill)这是一个特殊的不规范的术语,前6种无成因意义,本术语具成因意义。指充填在下伏地层的低洼地形上的各种反射,按沉积环境分河道或峡谷充填、海槽充填、盆地充填、斜坡前缘充填等,按内部结构可分上超、丘形上超、发散、前积、杂乱和复合充填等。丘形充填往往与沉积物两侧斜坡的重力下滑、丘形体中心与两翼沉积物的压实有关,由于沉积物局部堆积过快、过多。前积充填往往和扇或三角洲有关,应摆脱单纯的形态分类,深入分析其成因特征。,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席状披盖,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长度标准,三、反射连续性(Continuity of Lineups)具可对比意义并可追踪的反射同相轴的延伸长度。与地层本身的连续性有关,反映了不同沉积条件下地层的连续程度及沉积条件的变化,连续性好反映稳定的低能环境。,丰度标准,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四、反射波振幅(Amplitude)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直接有关。振幅中包括反射界面上下层岩性、岩层厚度、孔隙度及所含流体性质等方面信息,可用来预测横向岩性变化和直接检测烃类。但由于振幅还受地震激发与接收系统、大地衰减及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使用振幅时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强度标准:强振幅剖面上相邻地震道振幅值重迭在一起,无法分辨中振幅相邻地震道部分重迭,但可用肉眼分辨弱振幅相邻地震道相互分离丰度标准:在地震相中,强振幅同相轴占70以上为强振幅地震相;弱振幅占70以上为弱振幅地震相;两者之间为中振幅地震相振幅的强弱变化指示沉积环境,振幅快速变化指示高能环境、地质性质变化大,相反指示低能环境、岩性和物性横向变化不大。,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五、频率(Frequency)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和地质因素有关,如反射层间距、层速度变化等。但它与激发条件、埋藏深度、处理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在地震相分析中仅可做为辅助参数。频率横向变化快说明岩性变化大,为高能环境,反之为低能。高频:相邻同相轴紧密排列“能量团”前部呈“尖峰状”中频:相邻同相轴间距相等“能量团”前部较钝。低频:相邻同相轴间距稀疏“能量团”前部钝圆。,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六、波形排列(Arrange of Lineups)同相轴排列的形状,它反映了互相接近的地层间的沉积环境,波形排列在横向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表示地层变化不大,为低能环境,反之,为高能环境:如河道、浊流沉积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七、层速度(Velocity)层速受地层的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解释岩性,是划分地震相的一个重要参数。八、地震相单元的平面组合关系同一地震层序内地震相在平面上的分布关系平面上分析地震相的组合关系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地质背景、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及沉积体系的展布,还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地震相分析,从而正确恢复沉积体系。所有参数中反射结构和外形最可靠。,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根据一系列地震反射参数,按一定程序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并解释这些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就是利用地震相参数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面资料对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解释,主要包括地震相识别、地震相图的编制和地震相的地质解释三大部分。,2023年3月1日星期三,(1)、地震相识别原则,地震相命名时以结构和外形为主,辅以连续性、振幅、频率等。分布较局限,具特殊反射结构或外形的地震相,可单独以结构或外形命名,如充填相、丘状相、前积相等。也可将连续性、振幅等作为修饰词放在前面,如强振幅中连续前积相。分布面积较广,外形为席状,反射结构为平行亚平行时,主要用连续性和振幅命名,如强振幅高连续地震相。正常深海泥。地震相名称既要简单又要能反映其本质,选择特征性地震相参数。命名一般顺序为:振连结构(外形)。在地震相命名,除单独分析各地震相特征外,应特别注意同一层序内各地震相的相互关系及组合形式。,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地震相图的编制,A、地震相参数图:该方法繁琐且不便计算,目前很少使用。B、地震相特征参数图:突出了主要参数,直接与地质紧密结合,很受欢迎。C、巴博(Bobb)编码图:反映了地震相单元的内部结构和底顶界接触关系。用 表示其中:A地震相单元与上部边界的接触关系,削截(Tr),顶超时Top),整一(C)B地震相单元与下部边界的接触关系,上超(On),下超(Dwn),整一(C)C地震相单元与内部反射结构:平行(),发散(D),杂乱(Ch),波状(W),丘形(M),无反射(Rf),斜交前积(Ob),S前积(Sg),迭瓦(Sh),发散丘状(Dm),(11)乱岗(Hd)。,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地震相地质解释地震相分析的关键所在,转相原则:a充分利用已有钻井、测井等资料,尤其是岩心分析资料,同地质相、测井相相互配合印证。b选择具特征反射结构和外形的地震相单元,它们往往代表沉积盆地中的骨架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岩相意义简单明了,如前积、丘形地震相等。c对有井区或过井剖面进行分析,确定地震相所代表的沉积相,后在平面展开、闭合。d考虑地震相的古地理位置及各地震相的组合,结合层序内的地层等厚图。以沉积相共生组合关系和沉积体系理论为指导,恢复盆地内体系类型与分布。,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制作钻井地震相剖面步骤1,选择钻井剖面、井位应在测线上或靠近测线,并尽可能是深井2,将各井的测井曲线和取心位置,按实际深度标在地震剖面相应位置上。对不在测线上的井,取其投影点3,将地震剖面上的层序及亚层序界面作时深转换,变成深度剖面。各井的反射层位深度必须对准(必要时应使用全盛地震记录);4,标出各层序或亚层序界面上的反射终端(上超、下超、顶超、削截)位置,并用地质符号表述之(如超覆、不整合、断层);5,将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综合分析确定沉积相名称,并恢复沉积体形态。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6,检查沉积相横向及纵向组合的合理性,必要时修改解释方案。,2023年3月1日星期三,钻井地震相剖面较之常规的钻井岩相剖面一个突出的优点是解决了定量对比问题。利用层序或亚层序界面的年代地层性质,可以避免将岩性相同而时代不同的沉积物划归同一地层单元,从而减少了沉积相分析的失误。利用地震等时性,在井间小层对比时参考地层反射层的产状和变化,可使对比合理化,避免盲目性。钻井地震相剖面的主要用途是从纵向上揭示各种沉积体的形态、演变及其相互关系,为制作沉积相平面图作准备。经适当选择、穿过盆地内部的钻井地震相剖面,还能重塑盆地发育过程,识别沉积旋回。由于这种图件表达了盆地岩相组合关系,恢复了砂体迁移的“轨迹”,因而对早期资源评价和寻找地层、岩性圈闭也有重要意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 把单个或局部的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的过程。它的综合表达和最终成果就是沉积相图或沉积环境图。绘制沉积相图时,除沉积相的平面组合关系的合理性外,最重要是确定各类沉积体及沉积体内部相带的边界。确定沉积相边界的方法包括:1,用反射结构边界,如据前积结构分析范围确定三角洲范围;2,用具有特殊外形的地震相单元边界。如根据丘状体分布范围确定浊积扇边界;3,用反射振幅、频率和连续性的变化。具平行、发散结构的地震相大多采用这种办法;4,速度岩性参数的变化。砂岩百分比图上的砂岩百分比高值区(带)在沉积体厚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都反映了偏砂沉积体的砂体格架。通常反映沉积体的砂岩尖灭带;5,在地震信息难以有效运用的构造复杂带,可使用传统的根据钻井资料外推或内插的方法;6,在地震和钻井资料都不足的地区,为保持相图完整性,可根据地质背景和沃尔索相律从已知区外推。这种方法确定的相界可靠性最差,成图时必须注明。,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地质解释可解决的地质问题1)沉积相类型2)古地理背景3)古水流体系4)能量环境5)物源方向分析6)盆地内生储油的综合分析,(4)、地震相分析方法和步骤,1)寻找前积反射结构2)划分非前积反射结构3)确定反射结构的外部几何形态4)反射结构与外形组合的合理性分析5)连续性、振幅和频率分析6)边界断层作图,2023年3月1日星期三,(5)、地震相分析中需注意的问题,坚持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1,特殊地震相在地震剖面上容易识别;2,特殊地震相的沉积环境和岩相意义比较简单明了,为其它反射物理特征的解释提供了线索;3,特殊地震相常构成盆地的地震相格架,指示物源位置和水流方向。可有效地指导周围一般地震相的解释选择合理的地震相标志排除构造假象和地震陷井上超与下超的识别1,下超一般为前积结构所伴生;2,从湖盆边缘向湖心的底超一般为下超;3,向湖盆边缘或内部隆起的底超,若不出现在前积体内部,一般都是上超;4,反射另一端可追踪到顶超的为下超;5,若底超层层面上有披盖反射为下超。,2023年3月1日星期三,4、地震相模式是沉积盆地中地震相类型及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地震相模式的建立是地震相分析的基础,这里主要介绍国内学者在研究陆相断陷盆地的基础上提出的几种地震相模式和沉积体系模式。A、陆相断陷湖盆模式(袁秉衡等)5种环境,14类地震相 地震相划分的依据是箕状断陷的古地貌单元,同时从中国的实际找油的情况出发,强调了三角洲环境和盐湖环境,但在发展演化方面强调不够。,2023年3月1日星期三,A、陡岸环境断陷湖盆边界断层下侧的长条地带,包括地堑的两侧,箕状断陷陡岸。该环境以冲积扇、湖底扇、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体为特征,且以前两者为主,往往相互叠覆形成粗碎屑岩体,且长轴沿断层延伸,可以是有一定距离的单体,形成平稳湖湾。斜方形地震相:依附于边界断面波之上的杂乱或空白反射区。丘状地震相:外形为丘状,杂乱或空白反射,连续性差,顶界清楚,底界为平层或上凸或下凹。a丘状地震相:顶平可能是洪积锥体暴露于大气中,受风雨等外力改造的结果。b陡丘:因无潮汐、风浪小而保存的水下塌积体凹凸不平的原始表面,2023年3月1日星期三,B、缓坡及沿岸环境反射结构简单但反射丰富,品质较好,因坡度、宽度、古地貌、母岩性质及湖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不同沉积相,地震相亦有所差异。齿状披盖地震相:沿断陷缓坡基底,自上而下,披盖着一个低频强振幅“短轴”反射单元,朝断陷中部反射呈齿状消失,是披盖在斜坡上的砾石与角砾石的反映。席状披盖地震相:基岩波以上的平行结构的反射层,层层缓超于缓坡之上,往往为席状滩砂,有时为坝砂,砂泥岩互层是其典型特征。席状强振幅地震相:分布于距斜坡基底较远的上部反射层之中,分布广泛,主要为薄层灰岩,生物灰岩,薄层白云岩及油页岩等“第三系特征岩性段”的生物化学岩。C、三角洲环境高斜交地震相:沿古水流方向具明显的顶底界线和较明确的顶超和下超点,代表断陷陡侧的三角洲,且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层序。低斜交地震相:规模不大。迭瓦状地震相:内部反射有规律平缓倾斜,相互平行,互相迭覆状似迭瓦,反映缓坡三角洲,是浅水环境的产物,面积小,厚度小。,2023年3月1日星期三,D深湖环境地震相非常丰富席状弱振幅空白地震相:厚层泥岩的反映:缺乏波阻抗差,粘土为主,颜色深,生物发育。迭瓦状地震相:与三角洲迭瓦状外表无区别,靠地理位置区分,主要为浊积成因。席状强振幅地震相:多期薄浊积岩迭覆,分布面积大。透镜状地震相:反映浊积水道的横剖面。E盐湖环境 席状强振幅地震相:封闭环境,加之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于供给量,层速度不随深度变化是其典型特征。,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B、陆相断陷盆地成因模式 张万选等据盆地发展演化在研究廊固和束鹿凹陷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的。(1)断陷盆地早期地震相模式区域背景:边界断层开始,箕状湖盆小而浅,气候干热,封闭式水系,众多小物源从四周向湖盆提供沉积物。陡坡区:楔形杂乱相为主;有时出现楔形空白相。向湖盆延伸不远,走向及斜交剖面呈丘状形态或为相同的相。沉积物为砾岩、砂砾岩混杂堆积,内部缺少层理,代表冲积扇或塌积锥。缓坡区:楔形杂乱相和楔形乱岗状相。前者与陡坡区的楔形杂乱相只是形态上的差别,后者内部的乱岗状反射形似蠕虫,反映了多变而不规则的层面,强水流作用的特征明显。两者都是冲积扇的地震响应。湖心区:一般为低连续,变振幅或弱振幅相,属冲积平原相或滨浅湖相;若出现高连续强振幅席状相,常反映干盐湖的存在。,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断陷盆地中期地震相模式区域背景:边界断层活动剧烈,湖水变深,湖盆扩张,水系由封闭转向开放,长轴方向有较大河流入湖。陡坡区:楔形杂乱相重要性下降,出现楔形帚状前积、杂乱前积和前积退积相。内部层理的存在反映了在深水环境下泥岩夹层增多,是近岸水下扇的典型地震响应。缓坡区:边缘为楔形乱岗状相和强振幅发散相,前者为冲积平原相或砂泥冲积扇,后者为砾岩冲积扇,坡度平缓处出现三角洲的S形前相积或斜交前积相,迭瓦状相反映浅水流作用。顺倾向迭瓦状相为破坏性三角洲或水退型滩坝相沉积;逆倾向迭瓦状相可能代表水进型滩坝沉积。长轴入口区:三角洲的中型或大型前积结构(斜交或S形斜交复合型),走向剖面显示平缓丘状,与陡坡区地震相相互穿插。湖心区:大套暗色泥质沉积,中(高)连续中振幅席状相或弱振幅(空白)相。席状相内部或席状相之间常夹丘状相,结构有杂乱或空白丘状相、双向下超丘状相。上倾方向有时能发现水道充填相。它们是浊流沉积物。浊流层系有时还反映为S形前积相或斜交前积相。,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断陷盆地晚期地震相模式区域背景:边界断层活动逐渐停止,湖水变浅,湖盆进一步扩大,继续保持开放水系,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大河流同时入湖。陡坡区:各种楔状相继续存在,但变小变少。在主河流入口处发育大型扇三角洲的S形前积结构,其走向剖面为平缓丘状或与其它相相互穿插。缓坡区:楔形乱岗状相扩展,代表广阔的冲积平原;在主河流入湖处,可见大型扇三角洲或三角洲的S形前积相或斜交前积相,其走向剖面为平缓丘状。长轴入口区:与断陷湖盆中期地震相模式相同,但规模往往更大。湖心区:以中(低)连续中振幅席状相为主,后期过渡为低连续变振幅席状相。低连续和变振幅反映滨、浅湖相带砂体频繁迁移。,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按盆地演化划分的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C、常见陆相沉积体系地震相特征,2023年3月1日星期三,(1)冲积扇体系是山间及山麓坡脚处形成的由砾、砂、泥混杂堆积的扇形堆积体,是一种近源堆积,以间歇性洪水沉积为主,常见陡岸一侧。,2023年3月1日星期三,a扇根:以泥石流为主,砂、砾、泥混杂,成层性差,分选极差,为无反射或杂乱短反射。b扇中:漫流和河床充填沉积为主,分选好,成层性好,振:可变,连:中好,平行,发散结构,偶见前积。c扇端:漫流形式形成的薄砂泥岩互层,高频,中低振幅,中低连续。冲积扇在走向上整体呈丘形,平面呈扇形,倾向上呈楔形。,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扇三角洲体系指进积到海或湖中的冲积扇,是以三角洲占优的冲积扇三角洲复合体系,平面上呈扇形,分布在断陷湖盆陡岸一侧,呈裙带状出现。a扇根:粗粒状砂砾岩,成层性差,低频杂乱反射,或无反射。b扇中:砂泥岩互层,砂约3050,成层性和连续性好,中强振,较连,中低频,前积或发散。c扇缘:薄砂泥岩互层,砂岩约2030,低中振,连续,平行反射。扇三角洲整体上,走向呈丘形或透镜状,倾向呈丘形或楔形,平面呈扇形。,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近岸水下扇体系近岸水下扇是我国东部第三纪断陷湖盆中发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沉积体系。这种近岸水下扇不同于扇三角洲,它主要由密度流沉积物组成,整个沉积全部位于水下,不发育陆上冲积平原沉积。近岸水下扇分布在近源的湖盆陡岸侧,平面上呈扇形或朵状,自湖岸向湖心依次为扇根(内扇)、扇中(中扇)和扇端(外扇)。剖面形态呈楔形或透镜状。扇根是近岸水下扇主河道发育区,主河道由水上延伸到水下,当山洪暴发时,洪水携带大量混杂碎屑物质经短距离搬运后通过主河道进入湖水中,主河道中以块状和递变层理砂、砾岩为主。扇中发育水下网状水道及水道间沉积,水道中仍以块状或递变层理砂砾岩为主,但粒度变细,水道间为粉砂岩和泥岩沉积,扇端位于水下网状水道出口处或前方,以低密度浊流或悬浮沉积为主,形成具有不完整包玛序列粉、细砂岩与泥岩沉积。总体看,自扇根到扇端、层层变薄,岩性变细,砂泥比降低。,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梁家楼,2023年3月1日星期三,(4)河流体系陆相最常见的沉积体系之一,但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的往往只有河道砂体(坝、滩等)。对规模较大的河道砂体,在剖面上显示顶平底凸的充填型,平行,亚平行或杂乱反射。强振、低频,向边缘上超,边界清晰,下伏层“上拉”,但陆相少见。规模较小河道砂体,受分辨率限制,只表现为强振幅异常,供特殊手段可以识别。,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D地震层切面显示的曲流河道,Texas 中西部,石炭系,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5)三角洲体系具典型三层结构,一般认为:顶积层河流,三角洲平原,前积层三角洲前缘,底积层前三角洲,在分辨率范围内,可分如下地震相。a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振幅强,连续,平行,亚平行反射。b前三角洲:复合倾斜反射,强振幅,中低连续。当顶积层没有足够厚度时,三角洲体系为典型斜交前积,所以认为前积层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具三角洲前缘砂位于斜交前积上倾端。,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东营三角洲,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6)浊积扇体系常与三角洲伴生,分布在三角洲斜坡底部或下倾方向的深水中,往往是三角洲沉积滑塌形成的浊流或洪水浊流沉积。间歇性滑塌浊流形成的浊积砂体与深互泥岩互层,形成短的强反射段。a浊积水道砂(根):位于浊积扇上倾方向,规模较大的扇可形成类似河道充填的透镜反射或“豆荚”状反射。b浊积扇(中):分布在洼陷低洼处,起伏较大的扇可形成明显丘形反射,而规模较小时,只表现为同相轴增多或振幅异常,须借助特殊手段加以识别。c浊积砂透镜体(缘):分布在三角洲斜坡下部或底积层中,较大规模透镜体可形成强振幅短反射段,可先找三角洲前积或浊积扇丘形,下倾方面找局部强反射。,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大型浊积水道复合体(time window image),2023年3月1日星期三,D、特殊岩体的地震相特征,(1)火山岩a按火山岩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喷发相:火山锥的熔岩形成的,极强振幅,连续,层速度高,频率变化。火山通道相:火山通道,垂直剖面上为一长条状杂乱或无反射区。次火山岩相:侵入岩,丘、柱形,杂乱或无反射,顶部有强振幅不规则反射,具“W”结构。,2023年3月1日星期三,b按火山岩的产状,形态不同,可分为板状地震相:由几个同相轴组成,呈平行反射,向两侧突然中止或减弱,是常见的典型的火山岩地震相,是层状火山岩的反映,代表与沉积岩互层的层状喷发岩。弧形地震相:由两三个相位的弧形反射组成,两侧基本对称,其下部常因屏蔽而呈空白或杂乱反射,与绕射波区别是两侧对称发育强反射,能量不衰减。蘑菇状地震相:顶界连续、振幅强的丘形反射,上部有披盖或超覆反射底界明显平直,或无明显底界(屏蔽),两侧反射突然中止,内部杂乱或空白,为火山碎屑锥的反映。宝塔状地震相:由若干纵向迭置的弧形反射组成,与周围水平反射呈角度相交,顶界明显,下伏层由于屏蔽而杂乱或无反射,反映了多期火山喷发而被连续掩埋的火山锥体,顶界中部轻微下凹是最后一次火山口。,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盐丘和泥丘 塑性物质在重力或不均衡压力作用下向上流动,使上覆岩层发生上拱变形形成穹窿或背斜构造,而形成盐丘和泥质,两者地震特征如下。a外形呈丘状、锥状、柱状或不规则蘑菇状,向下延伸较深b两侧地层反射中断,围岩层有上超现象c盐丘外部有绕射:顶部由于溶解塌陷,形成相交呈“”的两条绕射波,泥丘无d盐丘溶解,顶界稍凹,泥丘没有e内部反射为杂乱或空白f盐丘底出现“上提”现象,泥丘则不会,有时甚至出现“下拉”现象。,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3)生物礁与生物丘地貌相对隆起,强振幅丘形反射,低频。,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2023年3月1日星期三,北非:丘形、披盖、速度异常,油藏厚293米,4万桶/天,储量15亿桶,2023年3月1日星期三,曾母盆地中新世的碳酸盐岩隆,

    注意事项

    本文(地震相分析专题.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