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仔猪生产刘声.ppt
规模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禾丰集团技术服务中心 刘声,规模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仔猪生产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首要环节,提高仔猪生产能力是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高的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及大的断奶重是每个饲养者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禾丰公司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规模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介绍如下.,规模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母猪生产是仔猪生产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其次做好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再其次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最后做好疾病控制工作,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营养妊娠初期(配种21天),为胚胎损失期和胚胎附植期。若饲粮营养水平过高则可降低胚胎存活率。日喂20千克,即可满足母猪的营养需要。除非是过瘦母猪,否则不要让母猪摄入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中期(2295天)为胎儿器官形成期,胎儿增重很慢,胎龄95天时胎重平均550克左右(约占初生重的40)。此期应供给母猪略高于其维持需要的饲粮.视母猪膘情日喂2022千克。同时,适当提高饲粮的粗纤维水平,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减少胚胎死亡。,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后期(95-114天)为胎儿快速生长期,通常胎儿在此期的增重占初生重的60左右。因此对此期的母猪。不但要增加饲喂量,还应喂以高营养水平和必需氨基酸平衡的饲粮日喂3045千克。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均匀度。产前2天应减少日喂量,以防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以及避免因过度采食而引起哺乳期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掉膘过多,影响仔猪生长及母猪产后发情。,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哺乳期的饲养目标是促进母猪采食,提高泌乳能力,减少母猪掉膘。母猪哺乳期的营养需要与其泌乳量密切相关哺乳母猪每天摄入的能量几乎75用于泌乳。当营养摄入不足而不能满足泌乳需要时母猪就会动用体脂。从而导致母猪掉膘,这直接影响到母猪下一胎的生产成绩,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期哺乳期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母猪采食。对哺乳母猪应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代谢能1339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7.5)。母猪分娩后23天内要适当控制采食量。从第3天开始逐步加料,第5天起可让母猪自由采食,日采食量(千克)=(母猪体重l)+(05仔猪头数),最高日采食量可达67千克。,母猪的繁殖生理,母猪排卵后,大部分与精细胞结合,但有10%受精失败,45%附植失败,30%在发育过程中死亡,15%在出生时死亡,10%在哺乳期死亡(Whittemore,1993).由此可见胚胎死亡是影响出生活仔数的关键因素。后备母猪配种前1214天将采食量提高到3.5千克,可以提高排卵数。,母猪的饲养管理,小母猪在一产哺乳结束后,体重损失过大,出现过瘦现象.会影响母猪连续生产性能.解决方案;断奶后第一次发情不配种,21天后第二次发情再配种.“修整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在“修整期使哺乳期过多失重得以补偿,对母猪一生的连续生产性能有良好的影响.这种方法可使第二产母猪产仔数增加1.5头,提高产仔数15%左右.配种期的管理;在后备母猪第三情期配种前10天,增加50%的喂料量,可以增加排卵2个而导致产仔数增加.“加料催情”或短期优饲.,母猪的饲养管理,配种期配种前的母猪应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即断奶后不换料,继续饲喂哺乳期饲粮,断奶当天喂不减料,然后每天喂34千克。连喂57天进行催情补饲。以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并可缩短断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和增加下一胎的产仔数。,母猪管理,配种管理适时配种是增加母猪产仔数的关键。配种过早或过迟都会降低受精卵的数量,从而降低产仔数。母猪断奶后应放到有室外运动场的猪栏群饲,使其接受阳光照射,以促进发情,并让母猪每天与公猪接触23次以进行发情鉴定。一般在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后进行第1次配种。间隔1224小时再配1次。,母猪管理,配种管理母猪配种后3天内赶入定位栏或单栏,单独饲养,使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利受精。对与配公猪应定期检查精液质量,做好配种记录,一般成年公猪每周可配种23次。,母猪管理,生物安全 规模化猪场必须坚持自繁自养,以防场外疾病传入。从场外引种时须将引进种猪隔离观察40天以上,保证引进种猪健康无病。平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种猪在配种前进行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母猪淘汰与更新,母猪淘汰与更新 母猪的更新问题,不能得到足够重视。也是管理上一个严重缺欠 表1是母猪不同产次的产仔数 产次 1 2 3 4 5 6 7 8 9 10产仔数 10.7 11.2 12.4 12.5 12.3 12.1 11.6 10.9 10.1 9.4 母猪淘汰的原因1 乳房发育不良,泌乳不正常。2 连续23个情期配种均不能受3 断奶后已一个月不表现发情应作淘汰处理4 7胎以上的老龄母猪5 由于 肢蹄病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母猪管理,淘汰原则泌乳能力差、跛行、患病久治不愈、或流产、患子宫炎经处理效果不佳的母猪则淘汰,对断奶后50天内不发情,经3个情期仍配不上种,3年以上的老母猪也要予以淘汰。平时应做好每头母猪的生产记录,对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亦应及时淘汰。母猪年淘汰率一般在30左右。,理想母猪群的年龄构成,产次 1 2 3 4 5 6 7 8 9不同产次%18 17 15 15 14 13 8评 语:对一个成熟母猪群而言,是一个理想状况不同产次%38 21 14 10 12 5评 语:初产比例过高,一产到三产比例差距大,平均产仔数少不同产次%8 7 10 14 15 12 13 13 10评 语:母猪群老化,死产率生高,会出现许多繁殖疾病不同产次 5 12 43 40评 语:半年前才开始生产,生产成绩比成熟母猪群好繁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母猪质量,延长使用年限让大部分母猪都有希望生产到第七胎日,尽量减少导致母猪过早淘汰的各种因素。,母猪管理,接产 产房应出空后及时清洗、消毒,并空栏1周。母猪上产床前下腹部及外阴清洗后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分娩时,要有人在现场接产。需助产时,要严格消毒手和接产用具。助产后的母猪,应肌注抗菌剂(如长效抗菌剂德利先等),以预防感染。还应注意母猪产后几天内的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母猪管理,环境控制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如采取滴水降温、雾化降温或水帘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铺垫稻草或木屑,产床要保持干燥,因为湿冷的地面极易引起仔猪下痢。清扫产房时,要先清扫健康栏再清扫发病栏,对有仔猪下痢的栏,要在栏内撒干性消毒剂(如漂白粉、石灰粉),15分钟后再清扫。,哺乳母猪采食量低原因及解决方法,进入分娩舍的母猪过肥。分娩舍的温度太高。料槽不合理。每天至少饲喂四次空气质量差会影响采食量红外线加热灯放置不合适,母猪感觉过热,把哺乳母猪料的含盐量提高到0.6-0.7,注意母猪饮水条件。,营养达标的哺乳母猪料,母猪管理,预防便秘 加大糠麸等高纤维饲料在饲粮中的比例,使妊娠母猪饲粮中的粗纤维水平达到810(一般前期10,后期9);对哺乳母猪,饲粮粗纤维水平要降至5左右,适当添加0.3%小苏打,保证充足饮水,有条件的可补饲青饲料。据报道,妊娠母猪采食高纤维饲粮不但能预防便秘,还能增加初生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平均各增加0.3头),提高仔猪断奶重(平均每头增加04千克)。,建议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乳脂率,夏天分娩舍过热时可以减少机体热应激,降低消化过程的产热,改善将来的繁殖性能。建议添加量3-5%。可以使体重小的仔猪成活率提高.,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待产与产中护理产房经清洗消毒后,母猪于产前1周转入产房,产前2周要驱除母猪体外寄生虫。在母猪产仔期间应提供安静、清洁的环境,以减少胎儿的死亡。母猪临产时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乳头,同时备好干毛巾、保温箱及碘酒、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仔猪产出后应立即用抹布去除口腔、鼻和体表的黏液,脐带用2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母猪难产时要及时进行人工助产。,问题一,仔猪初生重小(1.2-1.35kg)目标:(1.5kg-1.6),后果 一些不争的事实,初生重小断奶重小。断奶重小断奶过渡难度大。断奶重小育肥期增重慢,出栏时间延长。出生重每增加100克,断奶重增加0.35-1.07千克。,原因,对出生重小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把难产当成了主要矛盾。不知道怎样才能提高初生重。忽视妊娠母猪后期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环境温度 母猪的最适环境温度为16-20左右,而初生仔猪为3032,给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养好仔猪的关键。因此,冬、春季节应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主要措施有:1)在即将临产的母猪外阴后面铺上一块地毯,以阻挡经漏缝地板吹上来的贼风同时也有利于仔猪体表干燥。母猪产仔完毕就可将地毯取走,洗刷、干燥以便下一头即将临产的母猪使用。,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措施使用热源灯来创造一个温暖的小环境。可以设两个热源灯,一个设在补料区,以吸引仔猪在该区活动。避免被母猪压死。另一个设在分娩栏的后部,使仔猪一出生就处在合适的环境温度下而不致受凉。由于仔猪比较喜欢红灯,不喜欢白灯,因此建议在分娩栏的后部安白炽灯,在补料区安红外灯。,新生仔猪的保温问题,1 新生仔猪的保温是仔猪成活的关键.2新生仔猪机体脂肪含量少于2%,体温调节中枢不发达.低温会造成肝糖的迅速分解。3低温会影响仔猪吃初乳,而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低温会使受体细胞关闭,使仔猪免疫系统受到伤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及时吃足初乳和固定奶头 仔猪出生后1020分钟内,必须吃到初乳以获得免疫力。在吃过1次初乳后方可进行剪牙、断尾、剪耳号等工作,否则会降低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做好固定乳头工作原则: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其容易够得着且泌乳量与其需求量相当的乳头并在其旁边不能有比它强壮得多的仔猪。“控强扶弱”是固定乳头的基本原则。在产后23天内每次哺乳都要经常调整,直到建立起固定的次序。,新生仔猪免疫进程,从初乳中吸收 r-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母猪产后30小时内。被动吸收6小时内的胞饮作用所吸收的初乳数量与存活率及21天内日增重有很强的正相关。出生后6小时内的危害,可对动物以后的生命有着显著的影响。被动免疫的半衰期9天,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内慢慢分解。,仔猪免疫保护能力差,仔猪由初乳中吸收的免疫球蛋白生后急剧下降,9天进入半衰期。因此,10-18日龄仔猪免疫保护能力很差,需要为其提供尽可能清洁的环境,确保病原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 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3周龄为97。4周龄37。5周龄28。因此,只有成功训练仔猪早开食,才能缓解3周龄后的营养供求矛盾,刺激仔猪胃肠发育及其分泌机能的完善,提高仔猪成活率。,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3周龄前仔猪无意采食饲料,训练其早期开食有很大难度,但须耐心做好。一是要早,从仔猪35日龄起训练饮水,57日龄起训练吃料。诱食在仔猪活跃期进行。每次哺乳后和每天的下午到傍晚是仔猪的活跃期,补料要量少而新鲜,每天补料6次以上。,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二是必须采用高品质的仔猪料(高能量、优质蛋白质、易消化、适口性好),采用自配料或低档商品开食料常难以成功。品质好的仔猪料不但能补充母乳的不足提高仔猪的断奶重,还能减少断奶后的应激性腹泻使断奶后仔猪能很快适应乳与料的转换,迅速恢复并增加采食量,提高生长速度。,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补铁和寄养 仔猪在2-3日龄肌注补铁150200毫克,这是防止贫血、下痢,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必要措施。初产母猪以带仔10头为宜,经产母猪可带仔1012头。由于母猪产仔有多有少,经常需要匀窝寄养。寄养的两窝仔猪日龄相差不能太大,以2日内为宜:寄养前仔猪一定要吃足母亲的初乳。,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寄养的原则:寄养仔猪新定的乳头位置尽可能与原来的相近,这样易于固定;寄养之初要挡住母猪的头部不让其嗅出被寄养仔猪的异味,同时挤取母猪乳汁抹于仔猪身上,以防被母猪攻击。,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预防下痢 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于产前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疫苗以提高母源抗体水平,预防仔猪下痢。猪舍内保持清洁、干燥也是预防下痢的关键。有下痢情况时应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新生仔猪可口服链霉素溶液12滴,预防下痢。,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 仔猪28日龄断奶,断奶时采用“去母留仔”的办法,即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23天。对个别断奶后体重低于5千克的仔猪必要时可重新寄养,以提高育成率。,28天仔猪断奶目标体重,28天断奶体重不小于8千克,大的断奶体重,是保证断奶后成功过渡的基本条件,也是决定育肥阶段生长速度的关键指标。,提高断奶体重的重要技术措施,28天平均断奶体重不小于8千克。解决方案:一 1500-1600克出生重是必备的基本条 件。二 营养达标的哺乳母猪料。三 湿拌料。四 日喂4次。五 把哺乳母猪料的含盐量提高到0.6-0.7。六 注意母猪饮水条件。,限制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因素,1 消化酶分泌水平不足2 由于绒毛结构的变化使吸收能力下降3 胃酸分泌能力下降4 失去母乳中的有利因素5 采食量不足6 饮水量不足7 日粮的抗原性,吸收能力下降,在哺乳阶段,小肠绒毛较长,消化和吸收过程效率很高。断奶后,绒毛脱落,腺管凹陷加深,使小肠吸收的表面积显著下降。因此,早期断奶仔猪提供的日粮中必需含有高度可消化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物质不会对消化道产生抗原性。Lindiman等1986报道,仔猪在0-4周龄期间,胃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成倍增长,4周龄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导致仔猪不能适应植物为主的饲料,这也是仔猪断奶后2周内消化不良,生长受阻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对断奶仔猪的影响,在断奶后第一周应该由22-23度升至26-28度,第二周降至22-24度(温度过低会影响免疫应答能力)。群体大小和饲养面积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仔猪生长性能,每头仔猪应有0.25-0.3平方米的面积,每降低0.1平方米的面积食物摄入每天会降低45克。,断奶日龄与所需维持的环境温度 断奶周龄 必需维持的温度 3 28 4 26 5 23,仔猪断奶时常遇到的应激因素,断奶后将不同窝的乳猪混养足以导致乳猪患病。液体改为固体饲料会出现拒食的现象12-15小时,然后饱餐一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导致仔猪腹泻。贼风:9m/min的风速将使乳猪受寒,相当气温下降4度。28m/min时相当气温下降10度。在无风环境中生长的乳猪比暴露在贼风环境里的乳猪增重速度提高6%,饲料消耗减少26%。断奶:任何时候离乳对乳猪都是一种应激,但离乳时越小,对猪的应激就越大。寒冷:89KG仔猪最佳温度需要为2830度,仔猪从常有保育的母猪旁,突然来到20度的空间内,显然是温差太大,明显的温度变化对仔猪本身是个应激。,仔猪断奶时常遇到的应激因素,消毒:因为乳猪的免疫系统在离乳时还未安全健全,离乳后常发生腹泻。为将腹泻问题减至最少,在离乳时,乳猪必须移至清洁、无菌、干燥、温暖无风的舍内。要尽一切努力防止来自外部的致病的微生物的传入。这些预防措施和减弱应激程度将极大的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湿度:潮湿的水泥地同样会增加乳猪的寒冷,潮湿的地面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69度。垫草可以补偿由潮湿造成的温度下降程度。但垫草如果不是定期更换或不能保持新鲜的话,也会隐藏致病微生物。最好的做法是保持地面干燥和环境无风。房舍: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会大大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断奶仔猪早期饲养方案值得关注(国际养猪2003.12),我们只有一个机会使新断奶的仔猪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作好这件事,就可使猪从断奶到育肥整个阶段都受益无穷。,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保育猪饲养管理的重点:控制腹泻,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新鲜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如何减少和预防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PMWS病原猪圆环病毒病,无疫苗,抗生 素无效,仅能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唯一方法是改进饲养管理方法,减少应激。防止过早断奶,推迟到28或35天断奶,断奶后喂断奶前日粮至少10天。采用小群或小栏原窝原群饲养,实体隔墙,减少相互间的争斗和传染。减少过早或多次注射疫苗免疫应激会促使仔猪产生临床症状,应按猪场或周边的疫病情况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降低饲养密度,提供舒适环境。以减少环境应激,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时一般个体差异不超过2千克在适当的饲养密度下进行分群饲养。在分群后10天内应给予断奶前同样的饲粮,如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哺乳仔猪料,要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和保健计划,做好消毒、环境卫生、防疫等工作。,60日龄平均体重是衡量标准,60日龄仔猪体重能否达标(23千克),是衡量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解决方案,1 从仔猪能够正式采食开始使用高标准仔猪料(18-21天),使用时间一直到42日龄(断奶后两周)。2 注意断奶后仔猪的温度管理。3 保育阶段高投入也可以获得高产出。4 在断奶第一周内增加喂饲次数(12次以上),可以增加仔猪采食量,同时可以改善饲料效率。,不同仔猪料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高质量料 普通料23-33日龄日增重 195 80肉料比 1.18 1.45日采食量 230 116饲料单价(元/千克)5.6 2.923-33日龄投入 12.88 3.7723-33增重效益 48.75 20增加的经济效益48.75-12.88-(20-3.77)=19.64,断奶仔猪爱吃柔软饲料,美国堪萨斯大学J.D.Hancock的研究仔猪的保育阶段颗粒的硬度大,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会随着硬度的增加而下降。生产性能 软颗粒 硬颗粒 差异日增重(克)183 162-11%日采食(克)212 184-13%,预防下痢,预防下痢 根据各猪场的实际情况,于产前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疫苗以提高母源抗体水平,预防仔猪下痢。猪舍内保持清洁、干燥也是预防下痢的关键。有下痢情况时应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新生仔猪可口服链霉素溶液12滴,预防下痢。,预防下痢,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若产房仔猪下痢严重,母猪产前产后两周投喂抗生素如,疾病控制,消毒 1)每批母猪转走后对产床、围栏、料槽及地面彻底冲洗、消毒,空栏57天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2)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一带猪消毒1次。3)产房门前设脚踏消毒盆(内盛2火碱),工作人员进产房时进脚踏消毒盆消毒,并用来苏儿消毒双手。4)母猪转入产房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全身消毒。,疾病控制,灌服或肌注抗菌药物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乳猪出生后未哺乳前,每头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国际单位;1015日龄时,每头再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国际单位和硫酸链霉素50万国际单位,或灌服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3毫升,均每天2次。连用2天。,疾病控制,灌服或肌注抗菌药物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2)在仔猪1、7、20、35日龄时分别肌注先锋霉素3毫克千克体重,可使仔猪断奶时成活率提高3070。,疾病控制,药物拌料 母猪产前35天和产后35天,投喂土霉素钙或土霉素粉,每头每次15克,每天2次,连用5天;,猪场疫病防制策略:,1.稳定地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2.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性疾病造成的损失;3.坚持不懈地做好慢性传染病的净化工作;4.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营养、代谢、中毒性疾病的发生。,防 制 要 点,管:早、全、多防:保、消、免,早 期 断 奶,仔猪在母源抗体还起作用时即断奶,并在断奶后将仔猪转移到远离母猪的保育舍。对许多疾病,母猪本身是安全和有免疫力的。但母猪也可使这些疾病在无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在仔猪出生后1020天靠吸吮初乳获得的免疫力逐渐下降时传给仔猪。早期断奶,会使仔猪感染疾病的机会大大降低。根据当前养猪条件和技术水平,仔猪采用4周龄断奶为宜。,全 进 全 出,全进全出,批量生产。尽可能做到同日龄范围的猪只全进全出。只要不重新引进猪只,在一定时间内出完,也算全出。分娩舍、保育舍应做到全进全出。全出后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洗和消毒。实践证明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多 点 式 生 产,两点式生产: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肥 三点式生产:现最流行的是三点式。配种怀孕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肥 各场之间的空间距离,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50米至几千米。这样除能避免疾病通过各种媒介的接触和传播外,各地之间空间上的距离也能有效地阻止车辆、人员、工具、设备的交换,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保 健 药 物,根据猪场实际,制订饲料添加保健药物计划:如妊娠母猪定期(每23个月);哺乳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仔猪断奶后一周;哺乳仔猪于第3、7、21天执行“三针”保健计划等。,消 毒,消毒工作应做到有效、彻底(卫康),避免流于形式。猪场应制订消毒计划和程序;空栏时应三次反复消毒;尽量减少分娩舍和保育舍的喷雾带猪消毒。,免 疫 接 种,根据当地实际和猪群健康情况,制订本场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猪场应做猪瘟、口蹄疫、伪狂犬、乙脑、细小病毒、腹泻二联苗、喘气病等疫苗工作。对有争议的疫苗(如PRRS)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另外,还应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年调整免疫程序,做到有的放矢。,不断的学习使你成为专家,未来的赢家一定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