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ppt.ppt
皖南事变,皖南事变,背景经过结局,背景,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背景国际形势,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形成,英美希望中国战场能够牵制更多的日军。蒋介石感到自身的重要性,认为英美不会过多的干涉中国。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正面战场难以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国民党军得以腾出手来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武装力量。,背景国内形势,在皖南事变前,国共之间就已经爆发过几次军事摩擦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力迅速壮大。从抗战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不足10万人到1940年的50万人,共产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警惕和仇视。,背景国内形势,1939年12月,山西的阎锡山就发动了对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的军事进攻,但最后被击败,史称“十二月事变”。新四军在南方的发展同国民党军在地盘上发生了摩擦。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所部在江苏黄桥歼灭了国民党韩德勤部15000人,史称“黄桥战役”。,阎锡山,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陈毅、粟裕,经过,1940年10月,国民党害怕江南的新四军的发展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中共要求将皖南的新四军全部调到黄河以北,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剿共”军事部署。当时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形势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国民党军不会在此时发动军事进攻。,经过,一直拖到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在率领新四军军部、教导团和第3支队约9000余人由皖南泾县云岭出发向江北移动。而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完成一切的军事部署。1月7日,新四军遭到了预先埋伏的顾祝同部7个师80000万多人的袭击,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只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顾祝同,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经过,新四军其余或死或被俘或走失或投降。军长叶挺前去同国民党谈判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突围成功后被叛徒杀害。1月17,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对新四军的进攻是为“整饬军纪”,取消新四军的番号,同时将叶挺“革职”,交由军事法庭审判。,结局,中国共产党的反击:1月20日,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紧接着中共提出了临时解决问题的12条作为出席国民参政会的先决条件,争取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支持。各民主党派也纷纷表示事情严重,必须设法解决。,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左起:项英、周恩来、叶挺,结局,美国政府表示在国共纠纷没有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助中国,中美之间经济、财政等各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国民党不愿意接受中共提出的12条,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做出“保证”以后绝没有“剿”共军事。,结局,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之间最大的军事摩擦皖南事变中虽然中共在舆论上占了上风,但中共确实是吃亏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