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电大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复习资料小抄参考.doc

    • 资源ID:2894028       资源大小:18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大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复习资料小抄参考.doc

    给老师的建议:一般来说,本课程的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与现代学校建构、教师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学校品牌策划、教育组织危机管理、教育管理的方法论和教育管理创新的方法论等章节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容易涉及到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这种题型,所以希望老师们组织学生把每章课后的练习以及形考的作业都好好学习一下,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分值大,老师们一定要帮助学生们掌握做此类题的思路和方法.终结考为开卷笔试,时限90分钟。考题内容均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范围之内,考题内容涉及到教材所有的章节,难易程度适中。 本课程侧重于基本知识的理解、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问题的认识以及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 (1)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 (2)判断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判断正误2分,简要说明对错理由4分。可以是教材上你认为具说服力的观点或理论,要简要回答。 以上两项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理解的程度和分辨、判断能力。 (3)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了解或理解程度,不需要展开论述,亦可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要点。 (4)论述题,16分。两道题任意选做一题。着重考核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理论准确、叙事翔实。 教师评分标准:观点正确4分;论述清楚4分;联系实际8分。 (5)案例分析题,22分。重点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恰当,观点明晰准确、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500字。 将判断题原有的三道题减为两道;简答题增加分值,三道题,共30分。第一章复习内容重点: 1.现代教育管理的含义; 2.当代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3.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式。 难点: 1.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式。 需要理解的内容: 1.东方“以德治教”与西方“依法治教”比较 现代教育管理有两个思想源流,一是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以德治教”的教育管理思想,一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的“以法治教”的教育管理思想。孔子主张通过“学而优则仕” 保证“官有德”,通过“教化”保证“民有德”。西方“法治”思想源于“权力观念”,通过“让渡”和“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公共权力,并通过“三权分立”,防止权力滥用。 东西方管理之不同在于:从管理核心上看,东方侧重于管民,西方侧重于管官;从人性假设上看,东方相信人性善,西方相信人性恶;从管理特点上看,东方强调上线道德,西方强调底线道德;从管理重点上看,东方重视管理人的思想,西方重视管理人的行为。 2现代教育管理的内涵变迁 现代教育管理含义先后经历十次重大变迁,依次是: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教育管理就是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教育管理就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教育管理就是使教育系统的效能持续放大,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决策,教育管理就是教育领导艺术,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务,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组织文化,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经营,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创新。对教育管理含义的理解,应是动态的、综合的,而不能是单一的。 3当代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建设、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给现代教育管理带来挑战。课程改革的校本化管理、研究性管理、开放式管理和人本化管理要求,使传统的教育管理不相适应;现代学校“重建”运动中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重塑现代学校精神的呼唤,要求加快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挑战着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校园数字鸿沟也加剧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趋势;知识经济使知识成为社会竞争的核心力量,但传统的知识观、人才观和学习观遇到了新的问题。 4当代中国教育管理学的使命 中国教育管理学在新世纪肩负着本土化、教育化、现代化和实务化的重大使命。 5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评价 传统的教育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经验型、行政型和科学型。经验型教育管理完全以个人或组织的经验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它是后象征文化时代的产物,是面向过去、向后看的文化。在前象征文化时代,经验管理应让位于知识管理。行政型教育管理完全以上级的行政命令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但除此之外,教育管理还有市场和道德其他两种调节力量。科学型教育管理完全以科学的教育管理规律为依据来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但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和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对规律的盲目信从也会走向宿命论。 6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 所谓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实施研究性管理可运用系统分析法。该法由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构成。事实研究是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是关于“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关于规范研究所提出的行动方案“是否行得通”问题的研究。第二章重点: 1.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政府在义务教育发展中责任; 2.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 3.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4.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5.校长职级制。 难点: 1.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 2.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教育管理体制含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趋势 (1)从政治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分权化特点。它针对的是由威尔逊和韦伯所确定的官僚科层制。分权主要有分权、授权和放权三种形式。在教育分权化运动中,有两个理论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是政府治理理论,二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分权的同时,还要对权力进行制衡,制衡的两种:一是道德的约束,二是权力的约束。(2)从经济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市场化特点。教育领域之所以开始相信市场,可能与政府职能的过渡膨胀和面对复杂问题日益无能有关。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一般采取了放松政府管制、对学校赋权、实行开放的入学政策等策略。教育市场化改革有三个理论基础,即新自由主义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时,政府不能放弃应该承担的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责任。(3)从社会学的视域审视,教育管理体制具有自治化特点。因为教育是一种专业性活动,教师和校长都是专业人员;另外在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的情况下,第三部门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教育管理自治化的理论依据有专业自治理论、第三部门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政府遵循的是“公平原则”,市场遵循的是“效率原则”,第三部门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三者是相互补充的。 3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及其类型 “多元化办学体制”概念是针对过去政府单一办学格局提出的,指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产业性和事业性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只要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运行方式都可以使用。这一认识的突破,是办学体制改革多元化的理论起由。在办学体制结构中,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公办学校,二是民办学校,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学校。(1)从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看,有公立学校“转制”模式、名校“创办”民校模式、社会“承包”公校模式、“大学城”制模式。(2)从民办教育内部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看,有教育股份制办学模式、教育集团制办学模式、学校租赁制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制办学模式和第三部门制办学模式。当然,现实中的办学模式更为丰富。 4校本管理和校本管理体制改革 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以权力下放、学校自主、共同决策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安排。校本管理理论相信:只要把办学权力下放给学校,就会使教育资源得到更为经济、合理的运用,就会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就会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校本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以“校内权力重新分配”为核心的改革、以“学校学业成绩承诺政府特许”为核心的改革,以及以“学区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改革三大阶段,从中突显出来的校本管理运行机制是政府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学校,转变自身职能;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承担更多责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民主决策。 5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6校长职级制的内涵与意义 校长职级是指专为从事普通中小学校长职务的人所设置的岗位等级系列。所谓校长职级制是针对校长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校长职级是从事校长职务人员的能力标志,也是校长资历、学识、水平和实绩的综合体现。实行校长职级制,(1)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校长管理体制,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2)有利于突破校长任职制度,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3)有利于突破校长评价机制,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在实践中,(1)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2)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施办法。第三章学习重点: 1.教育组织理论与学校观; 2.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效能的提升; 3.学校文化重建; 4.提升学校效能; 5.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 学习难点: 1.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 2.提升学校效能; 3.学校组织文化分析; 4.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不同组织理论的学校观 在古典组织理念下,学校被视为工厂,学校管理沿用工业化的操作模式。在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学校被视为家庭,是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快乐场所。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学校是联盟的集合体。权变理论强调环境需求的变化,学校被视为松散联合系统,经常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而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用单一的组织理论去认识学校都有其局限性,我们要按学校本来的复杂面目去认识和把握学校。 2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 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学校组织要在稳定中求变革。因此,学校变革要注意适度。适度的变革要注意变革速度、变革规模、变革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学校变革要要了解变革阻力,变阻力为动力。为了把阻力变为动力,要注意构筑信任,增强稳定感;构建组织变革的科学策略;以沟通促进变革;成员参与和卷入。 3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全局性、适应性、个性化特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制定战略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运用SWOT分析法,在背景分析时采用PEST模型,在校内分析时运用7S理论模型,并注意规划的运作与评价。 4学校效能的提升 学校效能的核心价值是指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它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与学校效率不同,有效率的学校不一定有效能。影响学校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层次的,学校领导的影响力、学校组织气氛的培育、教学的有效组织以及学校生存的外部环境影响等均是影响学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提升学校效能的现实策略是:(1)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2)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3)以团队学习与合作增进学校效能;(4)发挥校长领导作用,自主办学;(5)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5优质学校的组织特征 优质学校的核心组织特征表现为:参与型组织系统;独特的学校文化;优质的服务质量。 6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文化重建包括:(1)改善校园环境,重建学校物质文化;(2)塑造管理者新形象,重构制度文化;(3)重建学校精神文化,统领学校发展前景。 7组织学习及其障碍 所谓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为了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期发展,对其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一般组织学习经常有七项障碍:(1)局限思考;(2)归罪于外;(3)缺乏主动积极的整体思考;(4)专注于个别事件;(5)难以觉察到较慢的变化;(6)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7)管理团体的迷思。 8学习型组织的含义与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建构学习型学校,(1)构筑共同愿景;(2)创设支持性组织环境;(3)建构学习共享系统,形成教学共同体;(4)建立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5)组织结构和教育制度改革。第四章的复习内容: 学习重点: 1.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 2.教育政策分析的四个范畴、教育政策分析方法; 3.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分析; 4.农科教结合政策分析。 学习难点: 1.教育政策的内涵和本质; 2.教育政策分析的四个范畴、教育政策分析方法。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为什么需要教育政策(作用) 教育政策是一种资源;教育政策可以保证教育的国家属性;教育政策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 2教育政策的内涵与本质 内涵:教育政策在外在形态上表现为政策文本;教育政策表征为一种运行的动态过程;教育政策体现出特定的权力属性;教育问题是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教育政策强调对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 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说就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3教育政策分析的含义、意义与种类 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政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以保证教育政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维护和促进社会正义与公正的活动。教育政策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对照实践情况对原先的理论建构和假设进行反思和修正,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有助于适应教育市场不断放开和发展的形势。教育政策分析分为前瞻性分析、回溯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三种。 4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 教育政策分析的结构框架分为四步: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方案制定;政策实施分析;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5教育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 教育政策分析包括四个基本范畴: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事实分析需要回答是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程度是什么?有多少等等。事实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价值分析需要回答的是制定教育政策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人?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育政策承诺了什么?对此做何评价?应该优先考虑什么等,它决定着人们的选择方式和行为策略。规范分析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它的目的是寻求教育政策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行动和手段。可行性分析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人们是否会同意、允许这样做?它是对规范分析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实现方案目标的条件和能力。 6教育政策的司法式分析方法 司法式分析方法是在借用法律领域中的诉讼程序和行政听证方法的基础上,经过适当修改而形成的。司法式分析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第二步是选择问题;第三步是为辩论做准备;第四步是进行听证会讨论。司法式分析中有调查小组、分析者、问题提出者、会议主席、问题澄清小组和小组促进者六种关键角色。 7民办学校收费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现有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首先在价值取向上凸显出“公益”与“效率”的矛盾。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在政策目标和政策的技术可行性上存在不协调的现象。现时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还体现出强烈的政府规范意识。完善民办学校收费政策,其一,要通过改进或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民办学校“乱收费”的惩治力度,并规定相应的惩治办法。其二,在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制定过程中引入“听证会制度”。其三,从现在开始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制订民办学校法。 8实施农科教结合政策的难点及政策建议 其一,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城市取向”,不利于农科教结合的有效开展。其二,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造成了农科教政策实施的困难。其三,农村职业教育这个重点没抓好,是农科教结合实行困难的重要原因。其四,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的“游离”倾向,使得农科教结合缺少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其五,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仍是影响农科教结合实行的老问题、大问题。为此,建议(1)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手段降低农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对农科教结合实行的影响;(2)要理顺农科教结合的管理体制;(3)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重点;(4)强化高等教育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服务功能;(5)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确保农科教结合的经费投入。第五章复习内容学习重点: 1.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彼德原理、优势理论与帕雷托定律; 2.教师管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激励问题; 3.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 学习难点: 1.彼德原理、优势理论与帕雷托定律; 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管理; 3.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将人们所蕴藏的潜在的、蛰伏的劳动能力组织、转换为现实的劳动能力的过程。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之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将教职工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开发;它贯穿的是人本理念;强调的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把主要注意力放到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内在价值和教学科研能力上来。 3彼德原理、优势理论与帕雷托定律 彼德原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将从某个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仍可胜任的更高阶层,最后将由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优势理论认为,每个人自身都有其优势领域,如行动、适应、分析、沟通等,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优势领域。帕雷托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4传统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激励机制上,重物质刺激,轻精神奖励;侧重于“管”,不重视教师发展和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第三,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上失调;第四,教师培训方面,在职培训学历泡沫严重;第五,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城乡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第六,教师任用制度还不健全,流动机制较差。 5教师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首先,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的过程。在这漫漫职业生涯中,教师要始终不渝地追求和致力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次,具有阶段性。由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教师要经历一系列的专业发展阶段,但发展阶段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点。第三,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关联性,都面临困难和抉择,如果能把握早期的阶段任务,对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十分有利。第四,每位教师成长所需经历的时间会因个人的个别差异及外部环境的冲击而有不同。第五,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发展的主要环境。第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时期的教师,关注的重点和需求不同,主要活动也不同。 6校本培训的含义与特点 校本培训就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它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而开展培训,培训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学校负责培训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式的确定和教师的组织,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一,任职教师所在学校是培训的基地,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师资,强调教师教育机构要与中小学建立一种伙伴关系。第二,学校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校长是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他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以及校情、师情出发,提出培训课题并组织实施。第三,培训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经验交流、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法,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第四,教师在岗培训,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7教师团队学习与成长的方式 (1)集体备课。(2)课例研究。(3)示范教学。(4)研习。(5)协作上课。(6)协作教研。 8校内晋升制度的特点 第一,教师的晋升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不仅关注教师聘任的等级,更注重教师高一级职称聘任后的激励和监督。第二,不受上级晋升名额的限制,只受标准限制。第三,充分发挥和加大了学校用人的自主权。 9末位淘汰制分析 “末位淘汰制”指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在后的人选淘汰的一种制度。其问题是:第一,末位淘汰的前提是要设定一个权威的、各方认同的“末位”标准和量化考评体系。第二,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角度来看,管理中绩效考评的目的是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学校要为末位淘汰制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第四,从学生发展和合作教学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发展,同时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五,从法律角度看,根据教师的表现和考评中所处的位置而淘汰教师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 10校长专业化的含义 理解校长专业化的内涵,需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首先,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其次,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校长个体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校长个体专业结构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伦理、专业意识等。再次,校长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11校长专业化与校长职业化的异同 “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的使用,在国内有一定的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是两回事。第二种观点认为,校长职业化的实质就是校长专业化。第三种观点认为,校长职业化是校长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校长专业化是校长职业发展的趋势,是校长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高级阶段。“职业化校长”倡导者立论的核心依托是学校的“市场化”运作,是建立在“教育产业化”理念基础之上的,它以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为前提,注重校长对学校的经营和运作。以“市场化”为主要基础界定中小学校长的职业性质是不适当的,它容易导致模糊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质。还有一种观点是“校长职业专业化”,即校长职业化是一种职业身份,校长专业化是校长在具备职业角色意识的前提下,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和精神的过程。 12校长的成长规律与校长任用制度 中小学校长成长要经历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职前预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24年)、称职期(需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校长的成长起点晚、成长周期长;成长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决定于他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改造的程度;校长的成长取决于他的必备素质与自身条件的完善与提高。校长任用制度可概括为四种:(1)委任制。(2)考任制。(3)聘任制。(4)选任制。(5)综合制。为了保障校长的合理使用,(1)建立严格的校长选拔机制。(2)规定任期,建立健全评价、监控机制和流动机制。(3)严格执行校长资格证书制度。 13校长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化培训 校长的职业角色主要是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这决定了校长专业结构的复杂性。校长开发项目应从校长所承担的职业角色出发,在个性品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领域进行设计。校长职前和职后培训模式主要有课堂讲授式、实习式、实践省思式、“现场”模拟式、案例研究式和研修培训式。第六章复习内容学习重点: 1.教育经费研究的三大课题; 2.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措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3.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与使用效率。 学习难点: 1.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措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 2.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与使用效率。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世界教育经费管理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经费的公平性、充分性和生产性。 2中国教育经费面临的问题解决策略 中国教育经费面临的问题:教育经费不公平;不充分;不效率;乱收费等问题。从体制上看,解决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建立教育经费底线标准,完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充分的问题,应打破所有教育均由政府完全承担的格局,完善包括个人、集体企业单位在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体制;解决教育经费使用不效率的问题,减少教育浪费,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要杜绝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3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纵向的转移支付和横向的转移支付。纵向转移支付又称垂直的转移支付,即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它包括中央对省县和省对县乡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这两个层次。横向转移支付,又称水平转移支付,即平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 4教育乱收费的表现 近些年教育乱收费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对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中小学校违反规定将捐资、赞助等费用与招生人数挂钩;高等学校违反规定向学生收取赞助费、点招费、扩招费、转专业费等费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规定向学校摊派费用,以及通过学校搭车收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平调、截流学校收费资金等乱收费行为;基层政府违规进行教育集资,等等。 5现代教育经费筹措理念的转变 现代教育经费筹措理念经历了从消费到生产、从一元到多、从单中心到多中心、从数量到质量、从策治到法治的转变。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主要有“财、税、费、产、社、基”。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筹集公共教育经费是教育投资的主体,是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教育财政发挥着教育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可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成本分担。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教育经费的分配与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包括国民经济对教育的经费分配(可分为统一分配和独立分配两种形式)和教育内部的经费分配两类。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有(1)均等原则。(2)效益原则。(3)弹性原则。(4)优先原则。(5)协调发展原则。 7教育经费的支出项目 教育经费按其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事业经费。教育事业经费是教育经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是教育机构开展经常性活动所需的经费。按开支对象又可分为个人部分的人员经费和用于公用部分的公用经费两类。第七章复习内容学习重点: 1.教育策划的独特性; 2.教育策划的程序与工具; 3.SWOT分析与学校品牌策划; 4.教育策划发展的几个前提性任务。 学习难点: 1.教育策划的程序、基本方法; 2.SWOT分析与学校品牌策划。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教育策划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呼唤教育策划。第二,民办教育的兴起呼唤教育策划。第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呼唤教育策划。第四,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呼唤教育策划。第五,教育管理创新呼唤教育策划。第六、教育投资风险的存在呼唤教育策划。教育策划的可能性:首先,教育管理权力下放为教育策划提供了空间。其次,其他行业的策划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借鉴。再次,现有的策划理论为教育策划提供了依据。最后,社会上一些人对策划的初步肯定为教育策划提供了基础。 2教育策划的内涵:学界在对教育策划的理解上达成了一些共识:(1)教育策划是面对教育未来的策划,是战略性的教育谋划,强调对教育全局、对未来的筹划,而不是就事论事,不以一时一事论得失,而是用超前的战略眼光、理性的全局谋略、务实的运作预料来把握教育的未来;(2)教育策划是对教育的运筹和谋略,简言之,就是为教育决策者出谋划策;(3)教育规律是教育策划的科学依据,在策划实践过程中要重视教育规律对教育策划的制约作用;(4)教育现状的分析与问题的诊断是教育策划的基础;(5)教育质量是教育策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策划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并推动教育持续平衡发展;(6)诚信是教育策划之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强调教育策划的道德性。同时,要区分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教育策划与教育计划、教育策划与教育咨询、教育策划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 3教育策划的独特性 首先,教育策划在目标上具有教育性。其次,教育策划在效果上具有迟效性。再次,教育策划在影响上具有社会性。最后,教育策划在操作上具有谨慎性。 4教育策划的要素与功能 一个完整的教育策划包括策划目标、策划主体、策划客体、策划环境和策划技术五个要素。教育策划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策划可以增强各教育主体的竞争能力。其次,教育策划保证了各项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再次,教育策划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最后,教育策划能够促进教育管理创新。 5教育策划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教育策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创新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效益性原则;(4)时效性原则;(5)参与性原则;(6)特色性原则;(7)动态性原则。教育策划的基本程序包括设定问题和目标、界定位势、制作方案、选择方案和实施反馈几个阶段。教育策划的基本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类比法、德尔斐法等。 6创建学校品牌的意义 首先,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学校无形资产的运营。其次,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构筑竞争防线,实现竞争优势。最后,学校品牌策划有利于树立学校形象,吸引优秀人才。 7学校品牌策划的方法与任务 学校品牌策划的起点是SWTO环境分析,学校品牌策划有两大任务,一是“内修功力”,二是“外塑形象”。“内修功力”关键是做好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和学生发展三方面的工作,“外塑形象”要加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和听觉识别建设,也要处理好学校信誉、学校危机与学校形象策划之间的关系。 8教育策划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教育策划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急功近利、忽视教育价值追求;盲目效仿,忽视教育策划创新;重内轻外,忽视自身能力建设;散兵游勇,忽视专业品质发展。教育策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取向上,欠缺对教育价值本性的深层关怀。在组织方面,未能形成坚强的研究团体和独立的研究机构。在学术刊物方面,不能涵盖教育策划的全部内容。 未来的教育策划应该追求的方向是:教育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合理关照;学理研究与实战运作的不断深化;综合拓展与专业水平的同步推进;国际力量与本土力量的合作竞争。克服和改进这些问题,需要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具体包括:合理引导,树立教育策划意识;加强研究,创建教育策划理论;强调自律,塑造良好行业形象;重视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环境,提供宽松成长氛围。第八章复习内容学习重点: 1.教育公共关系的特征和实质; 2.教育组织形象的诊断和塑造; 3.学校和社区互动的策略; 4.政府学校在处理教育突发事件中的公关。 学习难点: 1.教育组织的形象建设; 2.教育危机事件处理中的公共关系。 需要理解以下内容: 1教育公共关系的含义与实质:教育公共关系是教育组织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协调双方利益和行为,塑造良好的教育组织形象,谋求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并实现双方利益的一种关系行为。教育公共关系的实质就是教育组织协调和其公众的利益,达到双赢、多赢。 2教育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教育公共关系构成的三要素是教育组织(主体)、公众(对象)和传播(中介),其中沟通是特殊的传播行为,沟通是教育组织和公众的双向循环活动。 3教育组织对外传播的策略:对外传播要注重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时机的选择,还要和职业新闻传播机构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关系。 4教育组织形象的特征与塑造 所谓教育组织形象是指教育组织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行为在公众中所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状况,它具有主客观双重性、多维性、相对稳定性和相对性的特点。它包括内涵形象和外延形象两方面。教育组织的内涵形象包括六个方面:管理形象、人员形象、科研形象、资本形象、实力形象和产品形象。教育组织的形象外延主要表现为知名度、美誉度两个方面。塑造教育组织形象的策略是由对教育组织形象的诊断和形象塑造的途径构成。 5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学校要和社区“互动”,就是学校主动向社区开放,吸纳、辐射、服务于社区;社区也要积极向学校开放,渗透、参与学校发展,建立多维度、开放式的新的平衡状态。 6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的含义、特征、类型与成因 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是指危及教育组织的利益、形象和生存,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件,它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关注性的特征。从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看,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由不可抗力导致的自然灾害、人为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巨变引发的事件。第二,教育组织内外部人员恶意造成的事件。第三,因教育组织工作失误引发的事件。第四,教育组织与公众矛盾冲突引起的事件。第五,多种原因引发的事件。 7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管理 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管理是针对组织情况和外部环境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化解危机的过程,它是一个从预测、计划到执行和控制以及善后的过程。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管理包括对教育组织的危机事件的预防和业已发生的教育组织危机事件的处理两个方面。 8政府危机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不断满足公众在危机中的信息知情权,恢复社会稳定,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的过程。 9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 学校危机事件的处理包括危机的控制和善后。在控制方面如果没有预警机制,就要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向有关部门求助;(2)立即向领导报告情况,领导率领专业人员亲赴现场指挥,调查事实真相,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做好情况记录;(3)由学校领导、公关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危机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处理危机有关工作;(4)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5)适时、适式指定新闻发言人向公众、上级部门、新闻媒介公布事件真相,了解公众反应、社会舆论。(6)学校与当事人无法沟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复习资料小抄参考.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