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第七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ppt
第七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掌握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及其发育特点;婴幼儿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以及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熟悉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及应对方法。了解婴幼儿基本情绪发育及几种婴幼儿情绪情感的阶段发育理论;婴幼儿情绪及社会功能的评定原则与方法。,目的与要求,目录,第一节 情绪情感发育的规律第二节 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 及异常发育第三节 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 评定,第二节 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1)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 大脑额叶及边缘系统一般支配人类的理性或突发情绪,是情绪的中枢部分。(2)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联系 人在情绪状态下表现出许多生理反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与肌肉组织,内分泌腺、外分泌腺体,以及代谢过程的活动,在情绪状态中都发生变化。,(3)内分泌腺的变化与情绪状态有直接联系。而且许多方面的生理变化与内分泌腺的变化有关。(4)母孕期状况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也可影响婴幼儿情绪和行为,母孕期情绪和精神状况差,婴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率高。2.遗传因素遗传上气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情绪行为的不同。,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各种有害因素的反应较为敏感,尤其是有遗传易感素质的个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背景因素 2.亲子关系和养育态度 3.家庭环境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二)环境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所有婴幼儿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都体验过恐惧、恐怖、担忧、焦虑、羞怯等情绪情感变化,但对于不能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过度的、削弱身体机能的态度体验,则会出现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婴幼儿依恋障碍包括反应性依恋障碍和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两种类型。均是由于与抚养者依恋关系的改变所导致的儿童早期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一)婴幼儿依恋障碍(infant attachment disorder),指已形成特殊依恋关系的婴幼儿,由于抚养者和抚养方式的突然变动,产生强烈而持续的情绪反应和依恋行为改变,并可伴有生长发育的停滞。多发生于:(1)6、7个月以后,已产生了特殊依恋的婴幼儿;(2)原有的依恋对象少而固定、且依恋较强烈时,如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3)由于领养、寄养、住院等情况,导致依恋对象和养育方式、环境突然改变时发生。,1.反应性依恋障碍(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又称为福利院儿童综合征。这类问题常常发生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类集体性养育的环境。由于抚养者的经常变更,不能形成固定的依恋关系,从而导致泛化的、无选择性的依恋行为。,2.童年脱抑制型依恋障碍(disinhibited attachment disorder),指与父母分离或离开家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二)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AD),指对某些物体或某些特殊环境明知不存在对自身具有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怖,伴有焦虑情绪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并有回避行为以期达到解除恐怖所致的痛苦,持续至少6个月。,(三)儿童恐怖症(phobia),指起病于童年早期,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情绪和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言语障碍。,(四)选择性缄默症(elective mutism),指儿童因发脾气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一般认为该行为是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五)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包括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该病通常在3岁前起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男性多见,比例约49:1。,(六)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