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889968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
论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艺术 【内容提要】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抗战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揭露国统区黑暗、丑恶、腐败现象的小说,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便是其中之一。这篇小说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讽刺艺术成就。沙汀是现实主义作家,为了讽刺批判丑恶,在作品中,他将讽刺、批判寓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采用让讽刺批判在情节推进中自然流露的现实主义手法让讽刺对象自我暴露。他还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暴露任务的“丑”,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方治国、邢么吵吵、新县长、茶客等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言行来实现的。结构方面,作者截取一个高度集中的场景,精心布局,采用回叙补充与人物对话相结合,并安排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可谓独具匠心。此外,以“丑”讽“丑”、细节描写等巧妙构思,都使得作品洋溢着炽热的讽刺力量。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因取得很高的讽刺艺术成就,而成为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的标志作品。沙汀成熟的讽刺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键词】:(讽刺艺术):冷峻的现实主义 个性化的言行 独具匠心的结构 以“丑”讽“丑 ” 细节30年代初,沙汀在“左联”的旗帜下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已成为具有独特风格与广泛影响的小说家。沙汀是一位非常敏锐的作家。抗战期间,作者就发现:“这些新的东西是底面不符的。表面上是为了抗战,而实质上,它们的作用却不过是一种新的手段,或者是一批批心的供人们你争我夺的饭碗,”因此,作者决心用小说将一切“新的和旧的痼疾,一切阻碍抗战、阻碍改革的不良现象指明出来。”其创作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政权,揭示国统区黑暗、丑恶、腐败现象及其根源。创作于1940年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便是其诸多作品之一。小说反映的是川北回龙镇围绕兵役问题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读了这篇小说,给我们留下深思的不仅是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更有作者令人叫绝的讽刺艺术。作者令人叫绝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里呢?下面,本人将就这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美学认为:讽刺,亦称“讥讽”、“嘲讽”。是以愤怒、轻蔑的态度,讽刺、嘲讽的方式对丑恶现象的揭露、鞭挞。是喜剧性的表现形态之一,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讽刺是人对否定性对象进行审美评价的特殊方式。其对象是社会上具有普遍性的弊端和人们的乖讹、丑恶、虚伪、荒诞的思想、言行。其手法既可描绘对象的表里不一、自相矛盾、虚伪、荒唐、无价值,让对象进行自我暴露;又可通过冷嘲、热讽、夸张、挖苦、幽默、诙谐、反唇相讥等进行揭露、鞭挞。目的是暴露丑和恶的本质,使人警醒、憎恶、戒备。审美价值在于从否定假恶丑中肯定真善美,使人产生优越感,愉悦感。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作者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黑暗、丑恶、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鞭挞,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手法达到嘲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讽刺批判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 沙汀是一位写实的社会剖析派作家,他在现实主义刻画中,态度是冷峻的。在这篇小说中,国统区的黑暗、腐败和丑恶,作者并没有直接对其进行主观的批判和讽刺,而是通过对联保主任主治国、地方实力派土豪邢么吵吵等反面人物及小说所反映事件本身的写实描绘,显示其反动和丑恶,是让描绘对象的虚伪、荒唐,无价值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与演进中进行自我暴露,达到讽刺效果。 回到作品中,小说一开始就将两个主要人物方治国和邢么吵吵推向读者。地方实力派邢么吵吵因自己的二儿子被告密抓了壮丁而对地方官吏联保主任方治国进行猛烈攻击,方治国则忍气吞声,以软克硬。接着邢么吵吵在新老爷的“调解”、“支招”下,开始妥协,但方治国不承诺拿钱赎人,激怒了邢么吵吵。邢么吵吵“气得胡子发抖”,“一把扭牢他(方治国)的领口就朝街面上拖”,双方大打出手,以致两人打得鼻青眼肿。正当方、邢二人闹得不可开交时,小说又通过他人之口,描绘了声称要“整顿兵役”的新县长与邢大老爷勾结交易成功,把早该服兵役的邢么吵吵的二儿子以“报数报错了”、 “没资格打国仗”的罪名“开革”出来。统观全篇,没有一处直接表达作者讽刺、批判的文字,但“讽刺”、“批判”又无处不在。正是这种冷峻的、不动声色的现实主义刻画,才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腐败本质,说明新任县长的“整顿役政”,仍是一个骗局,是一种打着“整顿役政”的幌子,达到自己接受吃请目的的新手段;也正是这种冷峻的、不动声色的现实刻画,才把聚集在茶馆中的各色丑态人物的虚伪、荒唐、无价值充分暴露出来。作者的这种寓讽刺、批判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的风格,与同时代的作家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风格颇为相似。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也是从生活中取材,采用让倾向从人事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现实主义原则,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使人物自我暴露,达到讽刺目的。他写于抗战初期的名篇华威先生,就是采用这种让倾向“自然流露”、“自我暴露”的现实主义原则,达到讽刺目的。两位作家的这种风格如出一辙。这种让讽刺、批判在情节推进中自然流露的现实主义手法,比作者直接对丑恶现象进行冷嘲热讽、夸张挖苦的讽刺效果更为强烈。 二、通过寓有个性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暴露人物的“丑”,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小说中强烈的讽刺性还体现在富有特色的人物塑造中。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小说中的各种人物,不仅写出了他们的反动共性,而且揭示了各个人物的独特性格,让各种人物争相亮相,形成一幅“群丑”图,使作品洋溢着炽热的讽刺力量。 1、联保主任方治国的形象刻画。方治国的性格典型特征是“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呢,他又变成了老虎了。”作者正是用他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他这一性格特征的。一开始,当方治国看到扰嚷不休的邢么吵吵正从东头走来时,他的反应是“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当邢么吵吵走进茶馆大吵大嚷时,方治国是“苦笑”着说:“这回可把蜂窝戳破了。”接着,邢么吵吵对他又是一阵攻击,而他却总是一口一声的“邢表叔”、“邢么老爷”,并出现“假装的笑容”,“你发气做啥啊,都不是外人”当邢么吵吵反问他:“你既知道不是外人,就不该搞我了,告我的密了!”方治国“又一下站起来了,而他的笑容更加充满一种讨好的意味,”“态度装得异常诚恳”;当他看见邢么吵吵松了劲,感觉到说理的机会到了,作者这样描写他:“于是就势坐向俞视学侧面去,赌咒发誓地分辩起来,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做出这样胆大糊涂的事情来的!”“他坐下,故意不注意邢么吵吵,仿佛视学他们倒是他的对手。”还有,当邢么吵吵向他宣告:“闲话少讲!方大主任,说不清楚你今天走不掉的!”他的反应是:“好呀!” “回龙镇只有这样大一个地方哩,我会往哪里跑?就是跑也跑不脱的。”这就把方大主任这个地方官吏在老虎(邢么吵吵)面前的“绵羊”性格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当然,方治国的性格也有“硬”的一面,那就是当他碰到“绵羊”时,他才会有“老虎”的性格。这一点,也可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看出来。在邢么吵吵强大的攻势下,方治国向他辩解时,作者这样写道:“别的不讲,就拿救国公债说吧,别人写的多少,你又写的多少?”“他随又把嘴凑近视学的耳朵边呻唤道:连丁八字都五百元呀!在方治国的眼里,“别人”、“丁八字”等都是好欺负的、可欺负的“绵羊”,因此,要狠狠地征收一把。这是他的“老虎”性格。在新老爷的“调解”下,邢么吵吵终于让步时,方治国却又“硬”了起来。“我负不了这个责。”“你想,我怎么能负这个责呢?”“笑话!”“我怕什么?又不是我的事。”他之所以这么“硬”,是因为如果答应拿钱赎人,他面对的将是新县长“整顿役政”的法令。邢么吵吵虽是地方豪绅,但和新县长相比,仍是一只可怜的“绵羊”。方治国怎么能因为这样一件不关自己的事而得罪新县长这只“老虎”呢? 此外,作品还通过他人(邢么吵吵)之口,完成方治国的形象塑造。这也是通过语言来塑造的。如:“么吵吵简直在咆哮了,去年蒋家寡母子的儿子五百,你放了;陈二靴子两百,你也放了!你比土匪头儿肖大个子还要厉害,钱也拿了,脑袋也保住了。”这个不顾一切的泼皮无赖邢么吵吵,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勾画出方治国这个“两眼墨黑,见钱就拿”的形象。 2、邢么吵吵形象的刻画。小说中,邢么吵吵是地方实力派,“地头蛇”,他有着强有力的后台,粗鄙蛮横,是一个不顾一切的泼皮无赖。这个形象的塑造,作者也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作品一开始,邢么吵吵出场,“嘴里照例扰嚷不休”,“跨上其香居的阶沿,拖了把圈椅坐下,一面直着嗓子,干笑着嚷叫”。一开始就让读者领略其蛮横刻薄的威力。接着,邢么吵吵便对方治国进行“隐射”攻击:“嗨,对!看阳沟里还把船翻了么!”并“横着眼睛嚷道”:“我要那么舒服做甚么哇?”“你知道么,我坐上席会头昏的,没有那个资格!”可见邢么吵吵仗势欺人,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不相信“阳沟”会把自己的这条大船给翻了,同时,对方治国进行尖酸刻薄的嘲讽。方治国对其没有理睬,这时,邢么吵吵“已经拍着桌子,放开嗓子在叫嚷”:“搞到我名下来了!”“好得很!老子今天就要看他是甚么东西做出来的:人吗?狗吗?你们见过狗起草么,嗨,那才有趣!”并且“又比又说地形容起来”。当方治国与之正面交锋之时,作品这样用其言行刻画邢么吵吵:“不是吗?,么吵吵拍了一巴掌桌子,嗓子更加高了,兵役科的人亲自对我老大说的!你的报告真做得好呢。我今天倒要看你长的几个卵子!”这些言行,非常符合邢么吵吵的个性特征,一方面可见其横行霸道,同时,也可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粗鄙、下流的家伙。象“闲话少讲!方大主任,说不清你今天走不掉的!”“我告诉你,赖,你今天无论如何赖不脱的!”这些话均出自邢么吵吵之口,这也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无赖,对方治国纠缠不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土绅形象。最后,联保主任方治国不答应拿钱赎人,这个有着强有力后台的地方实力派邢么吵吵是“冲过来”,而且“气得胡子发抖”,“一把扭牢他的领口就朝街面上拖。”“我晓得你是个软硬人!老子今天跟你拼了!”双方大打出手,“你嘴巴硬吧! 么吵吵气喘吁吁地唾着牙血。”“老子还没有打够!”并且“吐着牙血”。这样,一个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不顾一切的泼皮无赖形象便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3、新县长形象的刻画。新任县长在作品中是采用暗写手法,虽笔墨不多,但形象依然清晰可见。作者同样是用人物的语言来刻画的,只不过是利用他人之口刻画出这一形象的。邢么吵吵为了避免人们误会,以为他的大哥没面子,向人们解释:“新县长的脾气又没有摸到,叫他怎么办呢?常言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是闹起要整顿役政的,谁知道他会发些什么猫儿毛病?”可见,这位新县长一上任,是要做出一些“政绩”的,“整顿役政”是其“新举措”之一,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力度不小”。一个新近从城里回来的小商人对新县长的印象是:“新县长怕难说话”,“看样子就晓得了:随常一个人在街上串,戴他妈副黑眼镜子”这话非常符合小商人的身份特征。他对新县长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他“随常一个人在街上串,戴他妈副黑眼镜子”。仅凭这一点信息,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新县长“不务政业”、空虚无聊,是一位戴着黑眼镜的“不易接近”的“官痞子”。最后,蒋米贩子对新县长精采描述:“起初都讲新县长厉害,其实很好说话。前天大老爷请客,一个人老早就跑去了:戴他妈副黑眼镜子”使新县长的形象清晰起来:原来,新县长精心经营的“整顿役政”,只不过是自己的“生财之道”,尽管他“戴他妈副黑眼镜子”,我们也能认清他的本质。 4、茶客形象的刻画。小说中不仅成功地刻画了方治国、邢么吵吵等主要人物形象,而且也成功地刻画出了不少富有个性特征的茶客形象。这些茶客形象的塑造,作者也是通过各自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如俞视学见到邢么吵吵来到茶馆时,就非常客气道:“坐下来好吧,这里要舒服些。”粗俗的邢么吵吵说下流话时,他插嘴道:“少造点口孽呵!有道理讲得清的。”当他被联保主任的态度感动时,又开始劝解邢么吵吵:“么哥!我看这样啊:人不抓,已经抓了,横竖是为国家”每当他劝解邢么吵吵而被邢么吵吵尖酸刻薄的话语反驳时,他总是“禁不住红起脸来”或“满脸通红,故意勾下脑袋喝茶去了。”这些言行把俞视学那种“斯文”、“好好先生”的国民党文人形象勾画了出来。当方、邢二人大打出手时,他的反应是:“我管不了!”“看血喷在我身上。”并且“边说”“边往街上溜去”。这样,俞视学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一面也清晰地呈现了出来。象张三监爷,在紧要关头,他总会给主任进点忠告:“我看要赶紧缝啊!”并且“皱着脸沉吟”:“另外找一个人去抵怎样?”当他认为事情很严重时,他总是那句话:“不行不行,事情不同了。”并且“叹着气”,唯一的建设性忠告就是“去找找新老爷是对的!”看来,他虽是方治国的军师,但只是“跟主任坐坐酒馆,在紧要关头进点不着边际的忠告”的“废物”。方治国被打时,他在“四处向人求援,昏头昏脑地胡乱打着漩子”,“摇头叹气”说:“这太不成话了!”“大家把他们分开吧!”几个动作、几句话就把这个在紧要关头,束手无策的无能“军师”形象描绘出来。此外,象黄毛牛肉的个性也很有特色。他是主任的“重要助手”,“虽然并无多少才干,唯一的本领就是毫无顾忌。”这从他的言行中也可清楚地看出来。他常常说的话是“现在的事你管那么多做甚么哇?”“拿得到手的就拿!”当邢么吵吵向主任发起攻击时,他的建议是“你不要管他的,发神经!”“管他做甚么呵!”“是他妈个火炮性子。”“我白还懒得答呢,你就让他吵去!”“不要管他!这么快县长就叫他们喂家了么?”这些都能说明他“毫无顾忌”而又“没有多少才干”的个性特征。小说除刻画了这些有名有姓的茶客形象外,还刻画了一些不知名的茶客形象,这也是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刻画的。如:新老爷来到茶堂时,作者描写了茶客们的反应:“茶堂里响起一片零乱的呼唤声,有照旧坐在座位上向堂倌叫喊的,有站起来叫喊的,有的一面挥着钞票一面叫喊,但是都把声音提得很高很高,深恐新老爷听不见。”“其间一个茶客,甚至于怒气冲冲地吼道:不准乱收钱啦!嗨!这个龟儿子听到没有?于是立刻跑去塞一张钞票在堂倌手里。”这些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就把众茶客在新老爷面前趋炎附势、讨好巴结的丑态勾画了出来。 纵观全篇,小说中塑造了各个人物的独特性格。虽然个性毫不雷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丑恶”、“虚伪”、“荒唐”、“无价值”。作者正是让这些“丑恶”、“虚伪”、“荒唐”、“无价值”的否定对象集中在一起,构成一幅“群丑”图,让其自我剥露,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独具匠心的结构,达到强烈的喜剧讽刺效果。 为了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作者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 1、作者截取一个高度集中的场景茶馆,精心布局,让其充分暴露。 茶馆是各种人物的会聚之所,来此饮茶休闲的人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茶馆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作者截取这样的场景来展开故事,是再集中不过的了。作品一开始,方、邢二人的矛盾冲突就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了,方治国已经上了“密告”,将邢么吵吵的二儿子捉进城了。邢么吵吵也因此大怒,决定找方治国的麻烦。当邢么吵吵来到茶馆攻击联保主任时,作者让镇上各种势力的人物都上场亮相:有“斯文”的“好好先生”俞视学,靠利金生活的黄光锐,有在“紧要关头进点不着边际的忠告”的张三监爷,有“毫无顾忌”的黄毛牛肉,有“当过十年团总、十年哥老会头目”,“八年前才退休的”“但他的意见还同团总时代一样有效”的陈新老爷,还有众多形形色色的茶客。作者这样安排,一方面为了让方、邢的“表演”在茶客(镇上各层人物)面前充分暴露,同时,也是为了让这样的“表演”及丑态百出的茶客们在读者面前充分暴露,犹如“现场直播”,达到强烈的讽刺批判效果。 2、必要的回叙补充与人物对话相结合,共同完成对批判对象的讽刺。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和展开主要是靠“闻其声如见其人”的人物对话来完成的,但光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讲的话,有些是人们听不明白的,说的事情有些是人们不明底细的。因此,作者就采用了必要的回叙、补充,而使人们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同时作品也得到了结构严谨、线索分明的妙处。这种必要的回叙补充也是作者批判讽刺的艺术手段,其功能是对人物对话未能涉及的范围进行暴露嘲讽。 在小说的回叙补充中,我们得知:联保主任原本是一个“糊涂而胆怯”的人。因为好些年前,“预征太多”,“许多人怕当公事”,在“实力派的阴谋下”,他接受了这个“头衔”,而对于他来说还是个“挑战”,因为他“糊涂而胆怯”。“起初老是垫钱”,但后来渐渐有了“甜头”:回扣、黑粮,并且在他走进茶馆时,“招呼茶钱的声音也来得响亮了”。就是这么一个贪赃枉法的地方官吏,居然还得到了县长“尽瘁桑梓”的美誉。这种极不协调的“美誉”有力地讽刺了国民党官场的黑暗腐败。 还有,作者为了暴露讽刺回龙镇上人们扭曲的价值观“凡是照规矩行事的,那就是平常人,重要人物都是站在一切规矩之外的”,也是在回叙补充的结构中呈现的。陈新老爷之所以“连打醮这类事情,他也没份”,并不是因为他“惜疼金钱”,而是因为他是科举时代的末代秀才,“当过十年团总,十年哥老会的头目”的“重量级”人物。他必须“站在一切规矩之外”,否则,人们就会大惊小怪,“以为新老爷失了面子,和一个平常人没多少区别了。”而这样的批判、讽刺在人物对话中是无法实现的。3、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曾说:“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他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归于消失。本文的结局,就很好地应证了这一学说。在阅读作品中,当蒋米贩子没有出现时,人们从方治国、邢么吵吵的争吵、厮打中都能感觉到事态的严重,都隐约觉察到县长“整顿役政”是认真的,邢么吵吵的二儿子也不会被放回来的。这是人们的心理期待。而蒋米贩子带来的消息却使人们紧张的心理期待突然消失。原来“人已经出来啦!”理由是点名他报错数了,“没资格打国仗”,被“开革”了,并且邢大老爷请客,新县长“一个人老早就跑去了”。这样的结局与事件本身是极不协调的。正是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得这场闹得不可开交的纠纷立刻变成一出无谓的笑剧。在读者的笑声中,国民党的兵役黑幕也揭露无遗,同时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以“丑”讽“丑”、特定的细节描写等巧妙地构思,增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1、 以“丑”讽“丑”,辛辣犀利,一箭双雕。作品中高妙的讽刺艺术还体现在作者用一类“丑”去讽刺挖苦另一类的“丑”,达到以丑否定丑的效果。这种手法不仅使被讽刺者受到揭露、鞭挞,而且也使讽刺者自身进行自我暴露,可谓“一箭双雕”。在作品中,联保主任方治国是一种类型的“丑”。他是“软硬人”,是一个“两眼墨黑,见钱就拿”的地方官吏。地方实力派刑幺吵吵是另一种类型的“丑”。他是一个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不顾一切而又粗鄙下流的泼皮无赖。小说中,作者正是用刑幺吵吵这一丑态人物对方治国这一丑态人物进行挖苦讽刺,从而使方治国的丑恶在受到揭露、鞭挞的同时,也是刑幺吵吵自己的丑态得以充分暴露。当刑幺吵吵一来到茶馆,就嚷道:“嗨,对!看阳沟里还把船翻了么!”又开始就表现出对方治国的季度轻蔑,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因为有着强有力的后台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丑恶心理;俞视学诚邀刑幺吵吵坐上茶桌时,他又对方治国进行挖苦讽刺:“你知道么,我坐上席会头昏的,没有那个资格!”表面上贬低自己,而实质上是嘲讽对方:你一个联保主任在我刑幺吵吵面前又算得了什么!与此同时,刑幺吵吵钠尖酸刻薄的一面也清晰地呈现出来;接着,刑幺吵吵对方治国由尖酸刻薄的讽刺变成了恶毒的辱骂:好得很!老子今天就要看他是什么东西做出来的:人吗?狗吗?你们见过够起草么,嗨,那才有趣!方治国最大的忌讳是别人骂他为“狗”,因为他的外祖父曾经当过衙役。这一辱骂,对方治国来说是极大的“伤害”,而对刑幺吵吵来说也许最解心头之恨。刑幺吵吵自身那恶毒下流的卑劣灵魂也暴露无疑;当俞视学劝解刑幺吵吵时,刑幺吵吵仍不忘对方治国进行挖苦讽刺:“有道理,我也早当了什么主任了。两眼墨黑,见钱就拿!”方治国一口一声“刑表叔”,刑幺吵吵却故意模拟着他的声调,让其出丑,表现对这样的称呼不以为然;后来,直揭方治国在兵役问题上的老底:去年蒋家寡母子的儿子五百,你放了;陈二靴子两百,你也放了!由讽刺辱骂变为揭露鞭挞。这样,方治国那“两眼墨黑,见钱就拿”的形象及刑幺吵吵尖酸刻薄、恶毒下流、不顾一切的形象便在以“丑”讽“丑”中得以暴露。 作者这种以“丑”讽“丑”、以“丑”否定“丑”的艺术构思,不仅辛辣犀利,更有“一箭双雕”的妙处。 2、特定的细节描写具有讽刺意味。 细节,是指作品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虽小,但在作品中也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邢么吵吵“大发其火”,要和联保主任“到场子前大河里去喝水”时,作者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一个站在阶沿下人堆里的看客,大声回绝着朋友的催促道: “你走你的嘛,我还要玩一会!” 提着茶壶穿堂走过的堂倌,也在兴高采烈叫道:“让开一点,看把脑袋烫肿!” 这个细节描写,对作品的情节发展没有多大意义,但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方、邢二人在大庭广众面前的相互攻击,对于别人来说,只不过是当作一出“精采节目”来“欣赏”。“看客”也好,“堂倌”也好,他们在“欣赏”这出“精采节目”时产生了“优越感、愉悦感”,表现出对方、邢二人丑恶的鄙弃,而讽刺的审美价值也在于此。 还有,蒋米贩子在叙说打听的消息时,忽然注意到了邢么吵吵和联保主任。“你们是怎么搞的?你牙齿痛吗?你的眼睛怎么肿啦?”这也是作品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读后让人觉得十分搞笑。蒋米贩子哪里知道,邢么吵吵和联保主任因为这件事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和厮打。而如此激烈的争吵和厮打与蒋米贩子带来的消息又是多么的不相称。这样的细微处,有力地嘲讽了方、邢二人行为的荒唐。 总之,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了使描绘的对象得到充分的暴露和讽刺,可以说是“极尽讽刺暴露之能事”:他将讽刺、批判寓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并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同时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以“丑”讽“丑”、细节描写等,使得作品洋溢着炽热的讽刺力量。正因为如此,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也成为沙汀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的标志作品。 有人说,在文学的殿堂里,能够牢牢占得一个席位,让人时时提起的作家,是那些拥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作家,因为“风格就是生命”。沙汀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成熟的讽刺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考书目】:(1)中国现代文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2)美学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3)美学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