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汾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
-
资源ID:2889449
资源大小:365K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西省襄汾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
山西省襄汾县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名称:襄汾县西贾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1.2 项目呈报单位: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3 项目实施单位: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 项目建设年限:1年1.6 项目负责人:郭忠民(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1.7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1.7.1 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襄汾县西南的西贾乡和永固乡,距离县城15公里,毗邻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西毛、兴隆庄和永固乡的丰亨3个行政村。1.7.2 建设规模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开发面积1.05万亩。1.7.3 建设内容1.7.3.1 水利措施(1)新建、改造提灌站各1座;(2)更新井2眼,修复配套旧井7眼;(3)架设高低压线路2.3公里,安装80KVA变压器4台,200KVA变压器1台;(4)埋设管道51.37公里(塑料管道39.4公里,砼管道11.97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644处。1.7.3.2 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0.59万亩;(2)购良种6.2万公斤,其中小麦良种5.68万公斤(石麦15、舜麦1718各2.84万公斤),玉米良种0.52万公斤(登海3622、君实8号各0.26万公斤);(3)购置福田4LZ-2(麦客)联合收割机5台。1.7.3.3 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191.5亩(植树19150株);建设苗圃120亩。1.7.3.4 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2000人次(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各培训1000人次);(2)购置土壤养分速测仪4台,农药残留检测仪1台;(3)示范推广良星99优质小麦400亩,先玉335优质高产玉米400亩,农业节水灌溉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新建小麦、玉米展示基地各150亩。1.7.3.4 田间道路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5.51公里,其中干道11.05公里(砂石路5.09公里,水泥硬化路面5.96公里),支路4.46公里。1.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35.93万元。中央财政资金840万元,占总投资的58.5;省财政配套资金336万元(含监理费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3.4;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占总投资的1.74;县财政配套资金59万元,占总投资的4.11;自筹资金175.93万元(现金68万元,实物折资37.64万元,投劳折资70.29万元),占总投资的12.25。水利措施投资795.18万元,占总投资的55.38,其中:财政资金740.75万元(含监理费6.64万元),自筹54.43万元;农业措施投资132.58万元,占总投资的9.23,其中:财政资金78.57万元,自筹54.0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119.87万元,占总投资的8.35,其中:财政资金89.96万元(含监理费0.84万元),自筹29.91万元;科技推广措施70.56万元,占总投资的4.91;管理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1.74;工程管护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0.84%;田间道路投资280.74万元,占总投资的19.55%,其中:财政资金243.16万元(含监理费2.52万元),自筹37.58万元。1.9 效益1.9.1 经济效益该项目工程兴建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2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7万亩,年节约水量78万方,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78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94.9万公斤,三撄椒28.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02.26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321.5万元。1.9.2 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通过对田、林、路、水、电的综合治理,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土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地调动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稳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促进项目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3 生态效益项目区建成后,可新增农田防护林网面积0.78万亩,改善农业区域性小气候,增强防风抗灾(主要为干热风)、保持水土的能力,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为农业生产建起一道绿色屏障。通过平田整地、秸杆还田等措施的运用,加大水分的入渗系数,改善土壤水肥和理化性状,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该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后,经分析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9.88%,大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基准收益率8;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069万元,财务净现值应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1.55;投资回收期为4.67年,投资利润率22.39%,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总体评价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襄汾县西南的西贾乡和永固乡,距离县城15公里,毗邻七一水库南岸,赵永二级公路西侧,涉及西贾乡的西毛、兴隆庄和永固乡的丰亨3个行政村。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2.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年平均无霜期2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28.8mm,年最大降水量874.1mm,最小降水量329.1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482516米,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耕作层20厘米,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容重1.28克/立方厘米,pH值7.98.2,田间最大含水率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3.5克/公斤,全氮含量平均1.04克/公斤,有效磷含量平均17.18毫克 /公斤,速效钾含量平均211.17毫克/公斤,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土壤宜耕作、宜灌溉,适种性好。2.1.4 水资源根据襄汾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襄汾县2009-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资源条件鉴定意见,2009-2011年项目区水资源主要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量324.41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227.51万立方米年;地表水指七一水库,项目区可利用量660万立方米年。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10628亩,人均耕地2.64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37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56%,盛产小麦、玉米。根据表2-1可以看出,项目区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随年份的增加总体呈递增趋势,2009年小麦产量平均350公斤/亩,玉米的产量平均400公斤/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麦产量达到450公斤/亩,玉米产量将达到550公斤/亩,增产潜力巨大。表2-1 项目区内近4年小麦和玉米产量(公斤亩)村 别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玉米西 毛334392341408353424368492兴隆庄323383341416348460369488丰 亨2943493253753273853524152.1.6 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和虫害。其中干旱发生频率高,严重年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季节性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危害也较大,减产幅度达40%左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总户数1009户,农业人口5025人,劳力2249个。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2339亩,其中耕地面积1062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6.13%,林地和其它用地171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87%。2.2.3 农业生产水平2009年襄汾县粮食总产量为3.1亿公斤,项目区粮食产量为701.36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投入及生产水平见表2-2。可以看出项目区水浇地的投入和产出较旱地均高,水浇地中,投入占产出58.55%,旱地中,投入占产出53.37%。说明大力发展水浇地,可提高产出,增加收入。表2-2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投入及产出情况(kg/亩、元/亩)作物水浇地旱地亩投入(元)亩产出亩投入亩产出化肥农药机械良种人工水费元亩产元化肥农药机械种子人工元亩产元玉米15090303080380450675110903030260320480小麦1601004530904253507001201004530295280560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7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项目区为纯农业区,资源贫乏,2009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984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5391元低407元。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县农口各局设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服务站(所),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能够利用网络、报纸、黑板报、群众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农业科学实用技术。2.3 基础设施状况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全县水利工程包括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座,万亩以上自流灌区3处,有效灌溉面积13.96万亩。万亩以上提水泵站4处,小型泵站32处,有效灌溉面积13.17万亩。机电井2012眼,其中深井286眼,中浅井1726眼,有效灌溉面积20.24万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31.07万亩。近年来,先后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5处,解决271个自然村17.29万人的饮水困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9处高标准农业节水示范园区。项目区现有电灌站1座,机电井15眼(2眼井由于年代已久,钢管锈蚀破裂无法上水,现有输电线路工程也已全部损坏和丢失),现有塑料管道4.36km,土渠2.48公里,由于建设标准低,电灌站、机井、管道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老化失修破坏严重,无法正常运行。2.3.2 田间工程现状全县已完成了329个行政村、1380公里、490余万平方米的硬化任务,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让村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成果。项目区土地平整,道路框架工程已基本形成,现有田间机耕路4.46公里,宽窄不一,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与新农村建设不相符,连村主干路硬化3.5公里。林地面积0.01万亩,生态环境差,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截至2009年底,项目区农机总动力达到0.33万千瓦。其中拖拉机34台,农用三、四轮车、低速载货汽车152辆。作物播种、收获、加工机械达3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167台(件)。拖拉机配套机械29台(件),目前耕地、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 2.3.4 交通与电力项目区紧邻赵永二级公路,连村硬化道路3.5公里,基本上形成了路相通的格局。输变电线路基本配套,电力供应较为正常。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3.1 初步设计依据工程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高标准(试行)”、山西省襄汾县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图集、农用机井工程手册IBN7-5377-1037-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等有关规范进行编制。3.2 建设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及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工程投资标准依据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亩投资按1360元计算。3.2.1 综合标准(1)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建成后,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格局,实现“开发规模化、耕地园田化、土地肥沃化、灌溉节水化、道路硬质化、树木林网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的十化标准。3.2.2 水利措施(1)灌溉系统设计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保证率75,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0.85,提灌站灌区0.75,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管理等节水措施。(2)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输水、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井、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10KVA以下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基本农田规范标准。机电井。凿井深度230米,单井设计出水量达125立方米/小时,装置效率80%,单井控制面积500亩。输变电线路。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10m砼杆,间距80m;低压线路采用地埋电缆,槽深1.5m,宽0.8m;变压器安装规范。管道。塑料管亩均管道6m以上,5080米布置1个给水栓。砼管道100米左右布置1个出水池。(3)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3.2.3 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有林道路和生产路基准形成格田,格田面积200300亩,方便浇灌和机械耕作。(2)田间道路:布局合理,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设主干路和支路。路两边设排水沟,配套进地桥、涵,沟内植树。(3)土壤改良:通过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使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小麦秸秆还田率达到90%,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40%。(4)良种推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3.2.4 林业措施(1)适时、适地、适树进行造林,作到林相整齐,结构合理。(2)农田防护林的林网方格面积200300亩,每条林带栽植两行。机耕路两测树沟内各栽植两行,品字型栽植。(3)造林苗木胸径达到5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4)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90%。3.2.5 科技措施(1)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农作物品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2)培训。对项目区农民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加强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4.1 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强农业基础施设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结合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幅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加快基本农田改造,统筹规划,连片开发,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项目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4.2 选项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年度计划,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对项目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优先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主导产业。(2)坚持综合投入,立体开发原则坚持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管理措施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农业水平。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连片开发,合理投入”的治理措施。(3)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依据项目区不同的环境条件、生态特点、肥力状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聚集多方力量,将基本农田建设成典型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管护主体”。4.3 建设规模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开发面积1.05万亩。4.3.1 水利措施新建、改造电灌站各1座,更新井2眼,修复配套旧井7眼;架设高低压线路2.3公里,安装200KVA变压器1台,80KVA变压器4台;埋设管道51.37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644座。4.3.2 农业措施改良土壤0.59万亩;购良种6.2万公斤(小麦良种5.68万公斤,玉米良种0.52万公斤);购置农业机械6台。4.3.3 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191.5亩;建设苗圃120亩。4.3.4 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00人次;购置土壤养分速测仪4台,农药残留检测仪1台;示范推广良星99(国审品种)优质小麦和先玉335(国审品种)优质高产玉米各400亩;示范推广农业节水灌溉0.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新建小麦、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各150亩。4.3.5 田间道路工程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5.51公里,其中干道11.05公里(砂石路5.09公里,水泥硬化路面5.96公里),支路4.46公里。4.4 规划布局在整个项目布局上,根据地形自然优势,依托项目区北紧邻的七一水库,河灌和井灌相结合;原有道路与实际需求新开道路相结合。表4-1表示项目区西毛、兴隆庄、丰亨村规划布局。表4-1 项目区规划总体布局工程类别布局内容西毛兴隆庄丰亨水利措施电灌站(个)11机电井(眼)621输变电线路(公里)0.40.41.5变压器(台)212埋设管道(公里)34.5279.85调节池(座)1农业措施改良土壤(万亩)0.380.10.11购良种(万公斤)4.41.160.64林业措施农田防护林(万株)1.3810.7950.506田间道路干道(公里)7.152.11.8支路(公里)2.21.11.16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5.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襄汾县2009-2011年项目区为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和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据2009年山西省襄汾县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报告,汾河冲积平原孔隙地下水区是指汾河的、级阶地,由洪积的黄土、卵砾石、粉砂、亚砂土组成。地下水的补给一是大气降水入渗,二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侧向补给,三是山区洪水在冲积平原的入渗,四是灌溉入渗,五是渠道渗漏补给,六是水库渗漏补给。汾阳岭黄土层中孔隙地下水区大部分地区含水层为Q2红色土,水量不丰,在区内的一些现代沟谷中,有一定的潜水,但含水层较薄,其补给主要为降雨入渗,其次为深部基岩裂隙水越流补给浅部黄土层地下水。该区域水资源分为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量342.41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227.51万立方米/年;地表水指七一水库,项目区可利用量660万立方米/年。5.2 项目区灌溉制度的确定5.2.1 农业用水5.2.1.1 井灌区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拟定采用以下公式:m=1000rsh(12)/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3/hm2;r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取14.5KN/m3;h计划湿润层深度,大田作物取0.4米;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率的(80%);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取田间持水率的(60%);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m=1000rsh(12)/=1000×45×0.4×(0.80.2)/0.85=663.4(m3/hm2 )即44.23 m3/亩,取45m3/亩;5.2.1.2 泵站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该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三樱椒等,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作物田间需水量: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70%、三樱椒14%、经济作物10%、复播60%,其中:小麦生长期为10月11日至次年6月15日,三樱椒生长期为4月11日至10月31日,复播生长期为6月16日至9月30日,作物单产与田间耗水量关系见表5-1。表5-1 作物单产与田间需水量表名 称单位小麦三樱椒经济作物复播产 量Kg/亩450350400550田间耗水量M3/亩240180250180作物生长期雨量:主要作物生育期降雨量是按照我县气象局资料进行分析,我们采用偏干旱年75%的保证率进行分析计算。作物生长期有效降雨量采用降水量系数分别为:小麦80%、三樱椒70%、经济作物85%、复播76%。表5-2 作物生长期内降雨量保证率名 称小 麦复 播三樱椒经济作物75%降雨量(mm)154.4122.6132.9135.3有效降雨量(mm)123.593.293115折成每亩(m3)82.462.16276.7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根据农作物田间需水量和生育期降雨量,计算出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表5-3 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表项 目作物耗水量(方)75%有效雨量(方)灌溉定额(方)次数小 麦240831574玉 米180621182三樱椒180621183经济作物23076.71533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及灌水次数即可确定该项目区75%保证率的灌溉制度。表5-4 项目区灌溉制度及灌水率(保证率75%)名称种植 比例灌溉 定额次数灌水 定额灌水时间灌水 天数灌水率(升/秒/万亩)起至小麦70%16015021/1120/123016224023/39/41821634012/429/4182164302/519/518162三樱椒14%12014511/416/46522406/812/874033528/82/9640经济 作物10%16016020/524/5528325017/620/6429535011/714/74295玉米(复播)60%12016020/75/81729426012/828/817294综 合216.8150综合灌溉定额:综合灌溉定额根据作物不同种植比例进行计算,公式为:M综 =a1M1+a2M2+anMn式中:M综净综合净灌溉定额(方/亩)a1、a2an作物种植比例(%)M1、M2Mn作物灌溉定额(方/亩)泵站灌区灌溉面积按0.39万亩计算M综 =0.7×160+0.14×120+0.10×160+0.6×120=216.8方/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建设标准,确定电灌站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5。M综毛=M毛净/水=216.8/0.75=289.07方/亩5.2.2林业用水项目区植树19150株,房前屋后及四周植树11270株,据调查,每株树每年用水量0.2方,年用水量0.61万方。年总用水量计算: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按75%保证率计算,灌溉用水量和项目区年总用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表5-5 年总用水量保证率灌溉面积 (万亩)灌溉毛定额(方/亩)灌溉用水量(万立方米)林业用水 (万立方米)年总用水量(万立方米)井灌区85%0.66280184.80.61298.14电灌站灌区75%0.39289.07112.735.3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根据襄汾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襄汾县2009-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资源签定意见,2009-2011年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总量342.41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227.51万立方米年;地表水指七一水库水源,可利用量660万立方米年,总可利用量887.51立方米年,全部工程完成后需水量为770.89万立方米年,而2010年项目区工程完成后需水量为298.14万立方米年,2010年项目区据水资源评价完全可满足灌溉要求。第六章 工程规划设计6.1 水利工程6.1.1 提灌站工程项目区西毛村改造提灌站1座,丰亨村新建提灌站1座位于双龙湖,即双龙湖提灌站。西毛、双龙湖提灌站均以七一水库为水源。6.1.1.1 西毛提灌站西毛电灌站2007年自筹资金只完成了水泵及配套电机的更新改造,而未解决管理房、管坡、浮船更新改造及取水水源不足的问题。本次设计主要解决管理房、管坡、浮船更新。水源不足的问题,采取砌筑施工围堰,进行土方开挖,埋设600钢筋砼引水管道。6.1.1.2 双龙湖提灌站采用两级提水,零级站为移动式浮船,一级站在适宜位置建固定站,经引水管道、前池、压力管道输水至最高点处的出水池。1、零级站设计零级设备的确定零级站为移动式泵站,适应库水位的变化,而一级站为固定式泵站,水库最高限制水位为464m,为使一级水泵及配套电机等不被淹没,以高程466m以上作为一级站设置位置的依据,据此,推算出零级站各水力参数。a、设计流量的确定:Q=601.2m3/hb、设计净扬程H净的确定水库死水位449m零级站出水池设计水位495.43m则:净扬程H净=46.43mc、损失扬程h损的计算,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局部损失取其沿程损失的10%计。根据设计,压力管道采用377壁厚8mm钢管,长度L=487m。根据公式式中:Q=601.2m3/h,L=487m,C=110,D=361mm得:h沿=3.93(m) h损= h沿+10%h沿 =4.32(m)d、总扬程H确定H=h净+h损=50.75m经查长沙泵业有限公司资料,选用IS125-100-250B和ISW200-500B水泵各1台。零级浮船的设计浮船船体有钢筋砼船体,金属结构船体,由于钢筋砼船体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较高,使用年限长,投资较大,而金属结构船体施工较易,工艺要求易掌握,投资较小,但易生锈,使用年限没有钢筋砼船体长,综合考虑,浮船设计为金属结构。a、浮船载重计算水泵及配套电机机组2套重3.9T,钢管重1.41T,管道内水重1.47T,电气设备0.5T,管理人员0.2T,其它1.5T,合计8.98T。b、金属船体自重骨架重(槽钢)重7.25T,钢板重8.33T,上部结构及其它重0.95T,合计16.53T。c、船体载重与自重合计5.51T。d、船体排水重计算船长10m,船上口宽5m,船下底宽4m,船高2m,船淹没深度按1.5m考虑,排水总量为60T。安全系数K取值为2计算即:60T>2×25.51(T)浮船设计参数取值合理,上部结构采用保温铝塑板,顶部为彩钢瓦。管坡与压力管道的设计a、管坡设计根据实际地形、工程量大小及受力等诸多因素,确定管坡为1:6.13,宽度为2m。b、压力管道设计其进口部分布置采用二并一的形式,为适应水位的变化,每15m设一三通,用软管钢丝胶管与其连接,设砼管墩,尺寸见设计图纸,支墩每12米设置一个,其尺寸为长×宽×高50×50×30cm。该站的设计流量601.2m3/h,据公式D=13D:管道的直径mmQ:流量601.2 m3/h,则D=363.3(mm)选用内径为369mm,厚8mm的377钢管,钢管做防腐、防锈处理。出水池设计设计为一正向淹没出流型式。根据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一书中出水池设计的有关规定要求,计算出池宽1.5m,池长1.75m,池高2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M10水泥砂浆抹面,池底、池壁厚均为25cm,池底C25钢筋砼底部为50cm厚3:7灰土垫层,详见设计图纸。2、一级枢纽设计一级站设备的确定a、设计流量601.2m3/hb、净扬程H净的确定进水池的最低水位为492.75m,出水池的设计水位为507.13m,则:H净14.38m。c、损失扬程的计算根据设计,一级扬程管采用600钢筋砼管,长度846m,据公式:式中:Q= 601.2 m3/h,C110,L=846m,D=361mm代入式中得h沿1.03(m)局部损失取沿程损失的10%计,h局0.1(m)总损失h损1.13md、总扬程H的确定H=H净+h损15.51m经查长沙泵业有限公司资料,选用IS150-125-250A和IS200-150-250B水泵各1台一级前池设计根据地形、厂房机组要求,前池拟采用正向进水前池。前池进口宽度1.0m,出口宽5m,池长3m,底坡i0.27。采用C25钢筋砼现浇,厚25cm,M10水泥砂浆抹面,池底钢筋砼下部为3:7灰土垫层,厚度50cm。一级进水池设计设计为正向长方形开敞式水池,池宽1.75m,池长5m,池高2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厚25cm,M10水泥砂浆抹面,池底砼下部为3:7灰土垫层,厚50cm。详见设计图。设备的布置一级站设备为两台机组,采用一列式布置,机组间距3m。配电设备布置于配电间,配电柜至电机的电缆经电缆沟进入机房,抽空充水设备采用SZB-8型环式真空泵两台,布置于机房迎水面,泵室内的排水采用室内明沟排于进水池。厂房设计厂房的设计拟采用砖砼结构,设有检修间、配电间,建筑面积75m2。厂房基础采用C25钢筋砼现浇,长×宽×高2×1×0.5,下部为3:7灰土垫层,厚0.5m,基础圈梁窗过梁,厂房大梁均为C25钢筋砼,断面尺寸分别为37×25、37×25、40×25。墙体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厚0.37m,外贴瓷砖装饰,窗为铝合金外加防盗处理,门采用铁门。屋面板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厚0.12m,屋面处理采用3:7白灰炉渣作保温层,米石砼找平,并铺设SBS,各部分具体尺寸见设计图纸。机墩根据机组型号及安装尺寸,拟定真空机墩尺寸为长×宽×高0.5×0.25×0.25m、采用C20砼现浇,M10水泥砂浆抹面;机墩尺寸为长×宽×高2.084×1.09×1.0m,采用C25砼现浇,M10水泥砂浆抹面,机墩顶高程为466.86m,底高程为465.86m。管坡及压力管道a、管坡根据实测资料,考虑到地形、工程量等诸多因素,确定管坡坡比为1:2,。因管坡较长,在管坡的坡角处设置镇墩,镇墩间设伸缩节,布置在上端,经计算,镇墩的尺寸见设计图纸,管坡每12米设一支墩,采用C20砼予制,厚度30cm,为防止雨水及管道漏水冲毁管坡,采用C20砼现浇护坡,留有排水通道,右侧为砖砌台阶通道,两岸削坡为1:0.3。b、压力管道进口部分采用二并一的形式,出口处设置断流设施拍门,采用377钢管,壁厚8mm,钢管做防腐、防锈处理。出水池出水池结构、尺寸及零级站出水池相同,池宽1.5m,池长1.75m,池高2m,采用C25钢筋砼现浇,厚度25cm,池壁、池底M10水泥砂浆抹面,池底C25钢筋砼底部50cm,厚3:7灰土垫层。表6-1 提灌站设计参数表名称工程项目设计参数双龙湖提灌站提水级数2灌溉面积(亩)4050设计流量(m3/s)0.167零级站净扬程(m)46.43总扬程(m)50.75水库最高水位(m)466水库最低水位(m)499水泵型号IS125-100-250BISW200-500B电机型号Y225M-2/Y280M-4轴功率(kw)39.63/80.35配套功率(kw)45/90压力管直径(mm)377(钢管)压力管长度(m)487一级站净扬程(m)14.38总扬程(m)15.51水泵型号IS150-125-250AIS200-150-250B电机型号Y160L-4/Y180L-4轴功率(kw)12.76/13.8配套功率(kw)15/22进水池水位(m)495.583水泵安装高程(m)496.583出水池水位(m)507.713压力管道直径(mm)600(砼管)压力管道长(m)846表6-2 提灌站机电设备配套表名称水泵配套电机型号台数型号台数双龙湖提灌站零级站IS125-100-250B1Y225M-21 ISW200-500B1Y280M-41一级站IS150-125-250A1Y160L-41IS200-150-250B1Y180L-41表6-3 提灌站枢纽建筑物设计参数表建筑物名称设计参数双龙湖提灌站前 池进口宽(m)1.0出口宽(m)5.0池 长(m)3.0进水池池 宽(m)1.75池 长(m)5.0池底高程(m)494.083池顶高程(m)496.083出水池池 宽(m)1.5池 长(m)1.75池底高程(m)506.213池顶高程(m)508.213机 房间 数(间)4建筑面积(m2)756.1.2机电井工程6.1.2.1更新井(1)井深确定a开采深度的确定经电测资料知,项目区地下水埋深150280米,单井涌水量60150立方米/小时,确定机井开采深度为230米.b单井控制面积在灌溉制度拟定中已经确定井灌区灌水定额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