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doc

    • 资源ID:2888584       资源大小:10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doc

    1. 方法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2. 薄层板2.1手工自制板2.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2.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2.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2.2.1板的尺寸20x20cm 10x20cm 20x10cm 10x10cm图1 不同的板尺寸TLC/HPTLC预制板有不同的规格供应。常用的尺寸为20 x 20,10 x 20,20 x 10,或10 x 10 cm。使用的规格取决于TLC或HPTLC的类别和样品的数目。2.2.3 TLC/HPTLC板的预洗及活化一般来说,色谱板应用溶剂如氯仿-甲醇(8:2),甚至用更强的洗脱溶剂的混合物进行预洗。具体操作可通过空白色谱展开来实现。色谱板预洗完后,应在105°C加热1小时进行干燥,再在室温下置放至少2小时(需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实验室空气中的污染物重新附着在其上面,如放置在空的干燥器中)。3. 样品点样31点状点样和条带状点样每次点样前,TLC/HPTLC板应在正常光线下和紫外灯下用肉眼检查薄层的损伤情况和杂质,只有无损伤、清洁的TLC/HPTLC板方可使用。样品可进行点状或条带状点样。要想获得最佳的薄层分辨率,必须保证移行方向中的起点要小,常规的TLC薄层点状点样每次点0.5至5微升,相比之下,HPTLC薄层最大点样量为1微升。点样量较大的样品可使用自动化装置点样,喷雾成条带状是一种可以点样量大而同时又能促成最有效分离的点样方法。在常规操作过程中,人工点样一般使用微量毛细管(0.5/1/2/3和5 µl),点样时毛细管必须完全充满和完全排空,要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触TLC/HPTLC板面,不要损伤薄层,受损的薄层会导致溶剂不规律地流动而在色谱上产生失真的TLC谱带。人工点样建议使用Nanomat。它点样位置精确并安全,使薄层免于受损。用适当的介质干燥Nanomat也可用作单个量的多次点样。样品体积大于5 µl,通常用如Linomat或Automatic TLC Sampler III的方法用氮气喷雾成窄条。若(就是)要求点状样品点样,Linomat 和Automatic TLC Sampler III应将条长度设定在1至2 mm。3.2 样品点样位置起点的最佳位置如图2和3所示。起点下缘的最小距离b取决于溶剂量。两个起点之间的距离c必须令平行移行的主成份不会相互触及。点状点样时原点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3mm(高效板原点的直径应更小),条带的长度d由点样样品体积或样品的种类和相对于板的尺寸点样的数目来决定。到板侧边的距离a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分离区失真变形(见图2和3)。图2: 斑状样品点样的一般点样位置(a = 20mm, b = 10mm, c =两起点之间的距离。)图3: 条状样品点样的一般点样位置(a = 20mm, b = 10mm, c = 两起点之间的距离,d = 条的长度)。4.层析4.1展开室4.1.1直立式双槽展开室 具有节省溶剂、便于预平衡、可控制展开箱内的湿度等优点。4.1.2 水平展开室 可以从薄层板的两侧向中间水平地展开,这样可使一块薄层板所承受的样品个数比常规上行展开的薄层板增加一倍。4.1.3 自动展开室(AMD) 可使用五种溶剂对同一薄层进行多次展开,自动控制预饱和、展开方式、展开距离和干燥条件,分离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三倍(可在80mm之内分离40种成分),符合GLP/GMP要求。4.2. 溶剂使用的溶剂必须是“分析纯”或“色谱纯”,溶剂组成采用体积量比(如正丁醇 - 冰乙酸 - 水 = 4:1:1,V/V/V),或者绝对量(如18ml甲苯 + 2 ml甲醇)。其总量应足以使TLC/HPTLC板的浸入深度约为5mm。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在双槽展开室中,对每种类型和规格和层析板,每槽通常注入的溶剂数量如表3。表3:板的规格 板的尺寸(宽×高) 溶剂量预制板 20×20cm20×10cm10×10cm 25ml15ml8ml高效板 20×10cm10×10cm 10ml5ml (1) 硫酸(sulphuri acid)通用显色剂。 试液: a、5%浓硫酸乙醇或乙酐溶液 b、浓硫酸与甲醇或乙醇等体积混合 c、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 方法:用以上任一试液喷洒或浸湿晾干,于110摄氏度加热至呈色,或达最强荧光。 (2)碘(iodine) 通用显色剂。 试液: a:0.5%碘的氯仿溶液。 喷后处理:待薄层上过量碘挥散,喷1%淀粉溶液,斑点转为兰色,如有过量碘留在薄层上,则背景也呈兰色。 b:碘蒸气:将少许碘晶体放入一密闭的容器内,使之充满饱和碘蒸气,将薄层放入容器片刻或数分钟即显色。有时在容器内放一小杯水增加湿度,可提高显色的灵敏度,可提高显色的灵敏度。在化合物斑点处显黄-棕色。 (3)磷钼酸(molybdophosphoric acid) 用于还原性化合物、类脂、甾体化合物等。 试液:5%或10%磷钼酸乙醇溶液喷或浸后处理:于120摄氏度加热至最佳颜色形成,如将薄层放入含25%氢氧化铵溶液的容器内,可使背景颜色消退。 (4)香草醛-硫酸(vanillin-sulphuric acid)用于精油、高级醇、酚等 试液:香草醛1g溶于100ml硫酸或香草醛0.5g溶于100ml硫酸-乙醇(1:1)溶液。 喷或浸后处理:于120摄氏度加热至颜色最深。 (5)三氯化铁(ferric chloride)用于酚类、羟酰胺酸。 试液:1%5%三氯化铁的0.5mol/L盐酸溶液。 注:酚类呈兰色或绿色,羟酰胺酸呈红色。 (6)三氯化铝(aluminium chloride)用于黄酮类化合物。 试液: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紫外光长波下斑点显黄色荧光。 (7)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 reagent)用于生物碱和某些含氮化合物。 试液:a:次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乙酸与40ml水中。 b:碘化钾8g溶于20ml水中。 方法:试液a和b等量混合,置棕色瓶保存试液。用前将试液1ml加2ml冰乙酸和10ml水混合。 注:显色斑点呈橙红色。 (8)茚三酮(ninhydrin)用于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 试液:茚三酮0.2g溶于乙醇100ml或溶于100ml正丁醇,加乙酸3ml。 喷或浸后处理:于110摄氏度加热至最佳颜色出现。 (9)邻苯二甲酸苯胺用于还原糖。 试液:苯胺0.93g和邻苯二甲酸1.66g溶于100ml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中。 喷或浸后处理:于105摄氏度加热10min,醛己糖及甲基戊糖呈棕色,醛戊糖呈樱桃红色(10) 硫酸铈:用于生物碱 配制方法 :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 (11)桑色素(羟基黄酮) 通用显色剂, 有荧光活性 配制方法 :0.1% 桑色素+甲醇 (13) 二硝基苯肼(DNP) 用于醛和酮 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 80mL 水 + 200mL 乙醇 (14)高锰酸钾 用于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 配制方法 :1.5g KMnO4+ 10g K2CO3+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3个月(15)溴甲酚绿 用于羧酸,pKa<=5.0 配制方法 :在100ml乙醇中,加入0.04g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16)钼酸铈 通用显色剂 配制方法 :235mL 水 + 12g 钼酸氨 + 0.5g 钼酸铈氨 + 15mL 浓硫酸 (17)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 通用显色剂 配制方法 :135乙醇 + 5mL 浓硫酸 + 1.5mL of 冰醋酸 + 3.7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 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 用于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 配制方法 :茴香醛:HClO4:丙酮:水 (1:10:20:80) (18)醋酸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的配制:A取次硝酸铋0.52g加冰醋酸6ml,纯化水24ml;B取碘化钾12g加纯化水30ml。将A、B两液混合,再加纯化水120ml,冰醋酸160ml即得。实例谈薄层色谱展开剂选择 根据本人的几年薄层层析经验,参考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和有关文献,将 2000版药典一部里部分有代表性的对照品的薄层层实例按展开剂极性排序,并对其规律做一些分析。以下的分析和介绍是总体描述性的,目的是快速、简便地选择展开剂。如果想了解展开剂选择的各种理论,请参考其他专著。 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E( 5LQ3Y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环已烷 :-0.2、石油醚(类,3060)、石油醚(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1 。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K #;' #I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Ni'-yl&lt;y_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SNZ ;V"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 (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5$d|fE'=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bJuHg.HVq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比如:冰片:石油醚 (3060)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2rkf $)Q M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比如: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 (8:1)、丹参酮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 bt 6o 7Z皂苷类。人参皂苷:氯仿甲醇水 (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或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或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芍药苷: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黄芩苷: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橙皮苷:苯醋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葛根素:氯仿甲醇水(14:5:0.5)、芦丁:醋酸乙酯甲酸水(8:1:1)。这类物质,由于存在糖的多羟基结构,苷元的结构影响变小。展开剂中使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正丁醇)和水。乙酸和甲酸的使用,一方面增大展开剂极性,另外也可以抑制硅胶羟基的作用,减少拖尾。由于混溶性和硅胶耐酸能力的限制,水和酸的使用是有限度的。 C B 4 d极性大的小分子有机酸。没食子酸:氯仿醋酸乙酯甲酸 (5:4:1)、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异绿原酸。这类物质多数是苯乙烯母核的,这个结构的极性本身比较大,另外有酚羟基和羧酸基团,个别有多羟基配基。皂苷的展开剂差不多,极性大。注意甲酸通常指的是浓度85%左右的,含有水。 CbcnSr3 EJ含氮有机物。盐酸小檗碱: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0.6)(氨蒸气饱和) 或正丁醇冰醋酸-水(7:1:2)、麻黄碱: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0.5)或正丁醇冰醋酸水(8:2:1)、甘草酸铵: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由于NH2硅醇基的作用很强,在强极性展开剂加有机酸、有机碱扫尾。对于极性化合物,使用正丁醇对斑点扩散影响较小,因为化合物和硅胶的作用强。 D B#kvL:进行薄层分析基本可以根据母核、基团,选择相似的化合物对号入座。当然,具体的条件优化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了。遇到较困难的分离,需要使用到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情,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需要使用到设计优化方法的,已经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了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1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薄层层析(一)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二) 固定相支持剂的选择和处理 在薄层层析时,对支持剂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支持剂的性质与适用范围;二是支持剂的颗粒大小。一般来说,所选吸附剂应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它对欲分离的不同物质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即有足够的分辨力;所选吸附剂与溶剂及样品组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力的强弱规律可概括如下:吸附力与两相间界面张力的降低成正比,某物质溶液中被吸附的程度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成反比。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同族化合物的吸附程度有一定的变化方向,例如,同系物极性递减,而被非极性表面吸附的能力将递增。1支持物的性质与适用范围薄层层析的支持剂较常用的是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纤维素、聚酰胺及DEAE纤维素。(1)硅胶 硅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极性吸附剂。它的主要优点是化学惰性,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易制备成不同类型、孔径、表面积的多孔性硅胶,一般以SiO2xH2O通式表示。硅胶的吸附活性取决于含水量,吸附层析一般采用含水量为1012的硅胶,含水量小于1的活性最高,而大于20时,吸附活性最低。用加热脱水法可使硅胶活化,降低吸附活性的硅胶能显著改善分离性能,增加样品的负载量。硅胶适用于分离酸性和中性物质,碱性物质能与硅胶作用,因此如用中性溶剂展开,碱性物质有时留在原点不动,或者斑点拖尾,而不能很好地分离。为了使某一类化合物得到满意的分离,可改变硅胶酸碱性。例如,可用稀酸或稀碱液(0105molL)或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代替水制备酸性、碱性或某一pH值的薄层;也可在硅胶中加入氧化铝(碱性)制成薄层;或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进行展层。使用硅胶和硅藻土时,通常要先加入粘合剂再在支持板上涂布。常用的粘合剂为煅石膏和淀粉,在硅胶、氧化铝和硅藻土中分别加入520石膏后,称为硅胶G、氧化铝G和硅藻土G。用煅石膏为粘合剂的薄层易从玻璃板上脱落,但具有耐腐蚀性试剂的优点。加淀粉制成的薄层,机械性能较好,但不宜用腐蚀性强的试剂。(2)氧化铝 氧化铝为微碱性吸附剂,适用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制备,氧化铝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价格低廉,分离效果好,因此应用也较广泛。在使用氧化铝作吸附层析时,要注意选择适当活性及适当酸碱度的产品。氧化铝通常可按制备方法不同而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碱性氧化铝可应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分离;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醛、酮、醌、某些苷类及酸碱溶液中不稳定的酯、内酯等化合物的分离;酸性氧化铝适用于天然及合成的酸性色素以及醛、酸的分离。(3)聚酰胺 聚酰胺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也可用己内酰胺聚合而成,因它们都含有大量酰胺基团,故统称聚酰胺。聚酰胺薄膜层析是1966年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薄层层析方法,用此方法分析氨基酸衍生物DNP一氨基酸、PTH一氨基酸、DNS一氨基酸及DABTH一氨基酸时,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展层迅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目前由国产原料制成的聚酰胺薄膜性能良好、效果满意,已用于酚类、醌类、硝基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酸碱基、核苷、核苷酸、杂环化合物、合成染料;磺胺、抗菌素、环酮、杀虫剂及维生素B等16类化合物的分析。(4)硅藻土和纤维素 它们是中性支持剂,需在吸附水、缓冲溶液或甲酰胺等之后,才能用于薄层层析。2支持剂的颗粒大小用作薄层层析固定相的支持剂颗粒,要求大小适当、均匀。颗粒过大,展开时溶剂推进速率太快,分离效果不好;颗粒太小,展开太漫,斑点拖尾不集中,分离效果也差。颗粒大小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薄层厚度均匀一致时,每次得出的Rf值即可保持恒定。无机类支持剂的颗粒以150200目(直径为00701mm)、薄层厚度为0251mm较合适。有机吸附剂如纤维素等的颗粒为70140目(直径0102mm)、薄层厚度为12mm最恰当。(三)薄层板制作薄层板制作简称制板,是指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被均匀地涂布在玻板上,形成一薄层。所用的玻板要求表面平滑、清洁。玻板的大小按需要选定,常用的规格为6cm×20cm、20cm×20cm及25cm×75cm。1软板制作软板也称干板,是不加粘合剂,将支持剂干粉直接均匀地铺在玻板上制成的。这种薄层板制作简单,展开快,但极易吹散。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1)选用直径约为05cm的玻璃管一根,根据薄层的厚度(一般为041mm)在其两端绕胶布数圈。(2)将支持物干粉倒在玻板上,固定玻板一端以防玻璃推进时移动。(3)将玻璃管压在玻板上,将支持剂干粉由一端推向另一端即成薄层。2硬板制作硬板或称湿板,是将支持剂加粘合剂和水或其他液体后,均匀地铺在玻璃板上,再经烘干而成的薄层板。制作方法可用专门的薄层制板器,也可用手工,均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下面介绍三种手工涂布制板的方法:(1)玻棒涂布 将支持剂用水或适当溶剂调成胶浆,倒在玻板上,然后依软板制作相同方法,用玻棒在玻板上将支持剂由一端向另一端推动,即成薄层。(2)玻片涂布 在玻板两旁放置两块稍厚的玻板,把支持剂胶浆倒在中间的玻板上,然后用另一块玻片的边缘将胶浆刮向另一端,即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干燥后用刀刮去薄板两侧的支持剂。更换玻板两旁不同厚度的玻片,即可调节薄层的厚度。(3)倾斜涂布 将支持剂胶浆倒在玻片上,然后将玻板倾斜,使胶浆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将支持剂均匀涂布于玻板上后,静置片刻,待薄层表面无水渍后,置烘箱中,让温度升到100,持续1小时。关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取出薄层板,放入干燥器备用。此一步骤称为活化。(四)点样点样是将经处理后的样品点加在薄层的特定部位,这是一项需要十分仔细的操作步骤,点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分离效果。点样可用玻璃毛细管,如作定量测定,应使用微量移液管或微量注射器,市售血球计数管经加工磨尖头部并标定体积后使用也甚理想。点样的位置,上行展开法一般点样在离薄层下端45cm处,下行展开法在离上端68cm处。如作双相纸层析分离,点样处应位于距薄层右侧边5cm与距底边5cm直线的交点。薄层层析点样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最好用具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等)溶解,不应用水溶液,因水分子与吸附剂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当它占据了吸附剂表面上的活性位置时,就使吸附剂的活性降低,而使斑点扩散。(2)点样量不宜太多,否则会降低Rf值,一般为几到几十g,体积为120g。(3)原点直径要控制在2mm以内。欲达此目的,就须分次点样,边点样,边用冷、热风交替吹干。(4)薄层板在空气中不能放置太久,否则会因吸潮降低活性。(五)展层1展开剂的选择选择展开剂须视被分离物的极性及支持剂的性质而定。对初选展开剂合适与否的评价,要根据其分离有效成分的效果来确定。如果不合适,还需进行极性调整,直到达到对有效成分的完全分离为止。如果薄层层析所用的支持剂是吸附剂,在同一吸附剂上,不同化合物的吸附性质有如下规律:饱和碳氢化合物不易被吸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易被吸附,分子中双键愈多,则吸附得愈紧密;当碳氢化合物被一个功能基取代后,吸附性增大。吸附性较大的化合物,一般需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才能推动它。选择展开剂的另一个依据是溶剂的极性大小。一般而论,在同一种支持剂上,凡溶剂的极性愈大,则对同一性质的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愈大,即在薄层上能把此化合物推进得愈远,Rf值也愈大。如果用一种溶剂去展开某一成分,当发现它的Rf值太小时,可考虑换用一种极性较大的溶剂,或在原来的溶剂中加入一定量极性较大的溶剂进行层层。溶剂极性大小的次序是: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水。2展层展层装置种类较多,根据展层方式基本上可分上行、下行、连续及水平式四种。不加粘合剂的薄层只能作近水平式(板与水平成10度20度角)的上行或下行展开。不论何种展层方式,展层容器必须关闭,并事先要使展开剂蒸气达到饱和。容器的体积大小要视薄层板的面积而定,因为大容器要达到溶剂蒸气饱和所需的时间比小的长。根据实验证明,在不饱和的展层装置中,由于混合展开剂内含有几种挥发性试剂,致使薄层板边缘与中间的试剂比例不同,因此样品在边缘和中间展层的距离也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严重时会影响分离效果。薄层层析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可采用双向展层和分次展层。分次展层是先用一种溶剂展开至一定距离后,将薄层板取出,待溶剂挥发后再按同一方向用第二种溶剂展开。(六)显色和定量薄层板展开完成后,从展开装置中取出,于室温或烘箱中干燥,然后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种类和性质,选用相应的显色剂喷雾显色,或用紫外灯检测被分离的物质斑点,测量和计算各斑点的Rf值。通过薄层层析被分离的各种溶质组分在滤纸上移动的速率通常用Rf表示:Rf组分移动的距离溶剂前沿移动的距离原点至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在薄层、溶剂、温度等各项实验条件恒定的情况下,各物质的Rf值是不变的,它不随溶剂移动距离的改变而变化。Rf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Rf1(1+K),是由薄层性质决定的一个常数。由此可见,K值愈大,溶质分配于固定相的趋势愈大,而Rf值愈小;反之,K值愈小,则分配于流动相的趋势愈大,Rf值是定性分析的重要指标。在样品所含溶质较多或某些组分在单相薄层层析中的Rf比较接近,不易明显分离时,可采用双相薄层层析法。该法是将滤纸在某一特殊的溶剂系统中按一个方向展层以后,即予以干燥,再转向90度,在另一溶剂系统中进行展层,待溶剂到达所要求的距离后,取出薄层,干燥显色,从而获得双相层析谱。应用这种方法,如果溶质在第一种溶剂中不能完全分开,而经过第二种溶剂的层析能得以完全分开,大大地提高了分离效果。由于薄层层析在分析定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喷雾显色时,不加粘合剂的薄层要小心操作,以免吹散吸附剂。(2)薄层层析还可以用强腐蚀性显色剂,如硫酸、硝酸、铬酸或其他混合溶液。这些显色剂几乎可以使所有的有机化合物转变为碳,如果支持剂是无机吸附剂,薄层板经此类显色剂喷雾后,被分离的有机物斑点即显示黑色。此类显色剂不适用于定量测定或制备用的薄层上。(3)如果样品斑点本身在紫外光下不显荧光,可采用荧光薄层检测法,即在吸附剂中加入荧光物质,或在制备好的薄层上喷雾荧光物质,制成荧光薄层。这样在紫外光下薄层本身显示荧光,而样品斑点不显荧光。吸附剂中加入的荧光物质常用的有15硅酸锌镉粉,或在薄层上喷雾004荧光素钠、05硫酸奎宁醇溶液或1磺基水杨酸的丙酮溶液。(4)由于薄层边缘含水量不一致,薄层的厚度、溶剂展开距离的增大,均会影响Rf值,因此在鉴定样品的某一成分时,应用已知标准样作对照。(5)定量时,可对斑点作光密度测定,也可将一个斑点显色,而将与其相同Rf值的另一未显色斑点从薄层板上连同吸附剂一起刮下,然后用适当的溶剂将被分离的物质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进行定量测定。(七)薄层层析法的近代发展薄层层析法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许多优点,几十年来,在混合物的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并逐渐取代了纸层析分离技术。为了克服薄层层析法存在的某些不足,获得更有效的分离效果,在薄层制备、展开方式、分析鉴定手段以及相配套的仪器设备等方面近年来进行了许多革新,其中最根本的是支持剂的改进。以一种直径更小的支持剂颗粒替代常规的支持剂剂型所制备的薄层,比常规的薄层具有所需样品少、展开速率快、距离短、分辨力高等优点;而且此种新型的薄层具有较好的光学特性,更有利于对分离斑点进行光密度扫描。为了区别于常规的薄层层析分析法,通常将此种新方法称为高效薄层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thinlayerchromatography,HPTLC),也称现代薄层层析法(modernTLC)。在进行HPTLC时,为了保证恒定的吸附剂活性和薄层板的相对湿度,预制板可用固定相浸渍剂加以处理。经处理后的薄层板一般不再受外界湿度的影响。固定相浸渍剂分两类:亲水性固定相,多数用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或不同种类的盐溶液浸渍;亲脂性固定相,一般作反向层析用,多数用液体石蜡、十一烷、十四烷、矿物油、硅酮油或乙基油酸盐等浸渍。也有利用与浸渍剂形成络合物或加成物得以分离的,如经三硝基苯或苦味酸浸渍的,可利用络合反应分离多环化合物。用NaHSO2浸渍,可与含有羰基化合物生成加成物而得以分离。1.取样品1g,研细,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少量,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20ml,密塞,超声15分钟,放置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2.取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mg、2 mg、2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得比较好,不错,有一点遗憾就是供试品的背景色太深,如果制剂中的上述被检成分含量稍低的话可能主斑的就不容易检查出来,建议楼主将样品处理方法做进一步改进,可以将正丁醇层蒸干后的残渣上D101树脂后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洗脱,样品背景色可能会浅一点.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

    注意事项

    本文(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