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doc

    • 资源ID:2888519       资源大小:64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doc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申报表学校名称:徐州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网址:公 章: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九年一、实验教学中心基本情况实验中心名称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简况实验课程门数实验项目个数面向专业个数年实验人时数2018015360000基础条件实验室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备台件数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0万元以上设备台套数总值(万元)96502116106510159.03实验中心主任情况姓名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联系方式蔡国春43研究生博士研究员办公室:0516-83500226移动电话:13505217597电子信箱:caigc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7年9月开始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1996年以后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讲授本科生教育学、教育传播学,研究生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历任校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发展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校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徐州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同时承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教学科研成果目前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教育传播学与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承担的教育传播学课程为徐州师范大学重点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以来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著作3部。科研成果曾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六届、第七届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第八届高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徐州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主持完成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各1项,参与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实验中心人员情况实验教师总人数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其中兼职教师人数小计正高副高中级其他413799194实验技术人员总人数其中高级工程师/实验师人数其中工程师/实验师人数其他技术人员人数8242其他人数32006年以来实验中心经费投入和支出情况时间经费投入(万元)支出项目支出子项目支出金额(万元)备注2006145.4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经费仪器设备140.1课程建设2.1队伍建设1.5实验室改造1.72007110.3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经费仪器设备104.8课程建设1.9队伍建设1.7实验室改造1.92008139.3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经费仪器设备133.1课程建设1.6队伍建设1.8实验室改造2.8合计395.00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只列省级以上成果)1承担科研和教学建设项目项目、课题名称项目来源或级别起讫时间负责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院校研究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2008-2010蔡国春建构中国高等学校“院校研究”模式之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5-2007蔡国春网络文化对高校教与学的影响研究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04-2006杨 成苏南、苏中、苏北教育现代化比较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6-2008李子运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全员系统培训方案设计及实践省高校教改重点课题2005-2007陈 琳开放式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培训实验研究数字化、开放式学校教育系统教师培训的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2002-2005杨 成江苏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人民政府2006-2009陈 琳提高江苏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绩效环境的构建与开发研究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2006-2008杨 成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班类型及培训模式研究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2006-2008王树良基于MOODLE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2006-2008宋子强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建设教育厅2003-2005陈 琳江苏教育技术30年发展史研究:1978-2008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2008-2010杨 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聋童言语训练研究省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2006-2007胡永斌苏北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6-2008陈 琳江苏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省高校哲学社科计划项目2007-2009陈明立社会认知的理论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省高校哲学社科计划项目2007-2009贾林祥基于实践知识论的中小学校本教研范式构建省高校哲学社科指导项目2007-2009吴义昌2公开发表论文(部分)论文名称作 者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院校研究”: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蔡国春高等教育研究2004/05“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蔡国春比较教育研究2005/11院校研究的历史发展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蔡国春等比较教育研究2004/02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蔡国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04我国推进“院校研究”的宏观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基于中美两国比较研究的视角蔡国春等辽宁教育研究2007/04必要的张力:知识观的冲突与高等教育的价值整合蔡国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蔡国春等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4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陈明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3基于LFT和DAG方式的IPv6路由查找算法马 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5多维一体课程综合主体范型建构的价值探询代建军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讨张谢华福建电脑2008/7教师专业化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段作章煤炭高等教育 2007/5自主建构学习模式的冷思考段作章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7/3基于高中新课程结构的新高考科目设置体系构想潘苏东湖北招生考试 2007/6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情感教育对策佟雪峰思想理论教育 2007/7基于实践知识论的校本教研范式构建吴义昌当代教育科学 2007/17人本取向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熊岚高校教育管理 2007/1人本取向的高校教师评价的价值追求熊岚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认识观学习动机研究新视野林文毅考试周刊 2008/4外语焦虑的独特性研究陈武英教育导刊 2008/9大学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高田钦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2混沌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实践张新立教育探索 2008/6思维模式与文化影响下的语言特点和英语教学张新立教学与管理 2008/1基于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建构段作章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高校教师评价问题的根源剖析熊 岚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1浅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刘晓莲当代教育论坛 2008/9教师信息素质探新何 勤科技创新导报 2008/12教师自我反思之反思吴义昌教育评论2008/4运用“干线式”方法优化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张 琪现代教育技术2008/4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文特征分析李 静教育传播研究2008/4校园网格教学系统应用研究徐 静福建电脑2008/2运用概念图开展网络协作学习的探究以CmapTools为例聂黎生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8基于Web访问的数据挖掘刘敏娴电子知识与技术2007/10英特尔®未来教育对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启示张 琪现代教育技术2007/1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聂黎生扬州大学学报2005/6利用Visual Basic设计多媒体程序聂黎生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0基于P2P的分布式VOD系统的研究张谢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11基于JSP技术的网上考试系统设计李 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4 基于VB的计算机一级考试与阅卷系统开发李 胜教育新发展2004/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鹿卉芬成材之路2004/12信息时代的教师元认知及其培养汪 颖中国电化教育2004.1教师评价中反馈的意义与策略探讨熊 岚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7PGPComp技术及其应用刘 啸计算机科学2006Web框架外观的动态管理刘 啸计算机科学2006教师培训何以回潮?吴晓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张 琪电化教育研究2006浅谈教师课程意识及其培养策略张 琪科技信息2006VB教学如何面向实际应用刘敏娴福建电脑2006VBA基于ADO访问SQL的策略刘敏娴电化教育研究2006基于VB的计算机二级考试练习系统设计许 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论教育技术教学中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孔惠洁中国现代教育技术学报2004/2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孔惠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5论教育技术教学中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孔惠洁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教育技术学若干问题的反思李子运电化教育研究2006.10略论网络用语中的语言接触现象林 纲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5对基于校园网内教师网上学科课堂系统框架的理性思考傅 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9试论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途径张 政文教研究英汉拟声词对比研究张 政语言文学研究翻译和翻译问题的哲学思考鲍继平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冲突美”艺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鲍继平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基于领域本体的e-Learning学习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邱 波福建电脑2006数据挖掘在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李 静科技信息2006网络课程质量速度统一观陈 琳电化教育研究2004.1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定位的探讨于素云电化教育研究2005.8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于素云教育理论与实践04.12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探讨于素云中国远程教育2005.6基于实时交互的课后辅导平台设计与开发杨 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10网络教育环境的安全性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杨 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3出版著作、教材著作、教材名称作 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备注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蔡国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蔡国春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9现代教育技术陈 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传播用语的语用分析林 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1试析网络用语及其规范化林 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敢说媒体英语苗新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李子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计算机等级考试同步训练与考前复习真题题析李 胜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24主要获奖奖项名称获奖作者颁奖单位获奖时间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蔡国春等教育厅2009.4数字媒体技术导论网络课堂,一等奖胡永斌等教育厅2009.4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二等奖张 琪等教育厅2009.4Death of a Pig严敏芬教育厅2009.4遗传学教学系列课件,一等奖潘沈元、李健教育厅2009.4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黄如民等教育部2005年“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三等奖于素云等教育厅2005年推广普通话公益电视广告片一等奖刘永宁等省语委2005年现代教育技术全国优秀畅销书二等奖陈 琳全国高校出版协会2005年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贾林祥教育厅2007年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培训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厅2007年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总论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是学校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计划,加强师范类学生教学实践和教师能力培养,强化教师教育特色而设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践基地。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9650平方米,仪器设备2116台件,总价值达到1065万元。本着“立足本校,面向苏北,服务全省”的原则,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以优秀的师资为保障、以先进的设施为支撑,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面向师范生的入职教育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完成近万名职前与职后教师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等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是依托徐州师范大学15个教师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美术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体育教育等)而设立的,教师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较强的实力。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次)省级优秀课程,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点。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教学媒体应用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网络教学实验室、心理素质测评实验室、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实验室等。教学媒体应用实验室可开展各种媒体的演示、操作、数据采集制作等实验与实践活动,能提高师范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微格教学实验室用于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网络教学实验室是让师范生更好地了解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心理素质测评实验室主要用于对师范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研究、心理数据分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实验室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有着受益面广、影响面宽、共享度高、示范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在实验教学体制、实验室管理体制、教学和管理队伍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建设意义和必要性:教师教育是我校多年来凝练的办学特色,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加快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培养的需要具有职业特征的师范生从教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标准的核心要素,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加强师范生从教技能是建立发展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关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特殊的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可以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通过对常规教学媒体的熟练操作、微格教室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普通话的培训,可以初步达到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通过对多媒体的课件制作应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对远程教学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自动录播分析,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对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和教师素养。2加快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传统教育是以社会为本,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识发展规律,也就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认知规律,课程体系过于古老,课程内容比较陈旧,课程管理相对落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与自由选择,课程结构设置要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的结构体系要有利于学生的多种发展、全面发展,课程的内容要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以培养创新型的教师为起点,重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要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加快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3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 按照省招生计划,每年我校招生人数为6000人左右,实验教学中心要面向所有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大学英语语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语言实验教学课程;面向15个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课程;面向部分专业开设办公自动化、应用性软件实验教学课程;面向本校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培训而开设的各种实验教学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基础性和公共性,决定了其实验教学资源的公共性,经过多年建设,目前该实验教学中心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并随时向师生开放,供其使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2008学年度实验人时数达到360000,仪器设备利用率高,受益面广,使用效益高。由于实验教学中心是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设备费使用效率。如果实验教学中心能作为“示范中心”建设点,我们将根据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方面改革的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水平,优化配置,使仪器设备发挥更高的使用效益。 现有建设基础(包括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实验队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环境与设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隶属徐州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从成立之日起 ,本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建设理念,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基础,重能力,不断强化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与时俱进地进行建设与改革,保证了实验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努力和持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该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1. 初步建立了较为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是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二级管理,设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具有较为全面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学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中心规划和建设,指导各实验室制定实验室经费使用规划、课程设置规划和实验开放规划。中心设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和相关院系主管教学领导组成,协调实验教学和其它工作。实验教学中心设学术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指导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该中心始终将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严格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本着“方便使用、管理有序”的原则,一方面规范报废仪器的鉴定、报批程序,另一方面严格仪器设备的账、物的核对工作,使仪器设备管理有总账,各室有分账,总账和分账均有专人管理,做到了仪器设备帐物相符,完善了仪器设备的借用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基本信息化,初步实现了基础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2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验证性实验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打破,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型、设计性、应用性、研究创新型实验并存的合理格局已逐步形成;按照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一方面创造条件尽可能更新实验内容,以使内容具有时代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是弘扬教师教育的特色,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于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和针对性,使学生不出校门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深刻体会;再一方面实时跟踪实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使实验教学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课程体系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根据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真正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体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2)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分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实行学生自主选题、自行制定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作针对性的指导。中心除了确保演示性、验证性实验100%的开出率,还增设了大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课件制作、微格试讲、自动录播、远程教学、语言训练等。(3)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分层教学模式。各种实验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数据采集入手,要求学生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简洁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它信息源获得信息,培养学生正确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等)的能力。实验教学中心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网络课程,多数实验教学课程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实验教学。(4)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考评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考核方式主要有实验操作考试、实验理论综合考试、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课件、论文等)。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规范性等要素进行成绩评定。实验的成绩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总之,对实验成绩的考评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并鼓励创新。(5)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时开展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更新,每学年立项一批实验教学改革的题目,并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研究成果。(6)实验教材实验教学中心有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材和中长期编制实验教材计划。教材注意多样化,并有广阔的覆盖面和足够的实验项目,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先进性,既体现学科内涵,又有反映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教材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3.拥有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实验教学中心由实验教师41名,实验技术人员8名,管理人员3名,大部分具有中、高级职称。他们面向全校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心理健康教育、口话教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中心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定期或不定期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进修、访问,为教师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制定详细的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经过几年努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获奖、科研立项、论文论著的数量都有显著增加。一支数量适当、富有活力、专兼结合,能满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教研科研需要的创新团队正在形成。4实验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在2001年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达标验收后的八年时间内,学校持续加大投入,使设备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仅2006年、2007年、2008年学校投入实验经费高达145.4万元、110.3万元和139.3万元,到2008年底设备总值达到1065万元,部分仪器设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实验室环境及配套设施良好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现分有教学媒体应用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网络教学实验室、心里素质测评实验室、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筑面积9650平方米。现开设实验项目180项,年实验人时数达到360000。学校非常重视公共实验室建设,2004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本实验教学中心各个实验室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目前各实验室美观、实用、规范、标准。6实验室开放工作初见成效在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立足有利于教学、科研,有利于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各实验室实行定时与预约相结合,全面对教师和学生开放。在实验室开放方面制定了许多灵活措施,鼓励、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实验。公共计算机房、课件制作室、微格教室全天候面向学生开放,2008年师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课件制作、微格试讲等达到48万人时数。2004年以来师生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开展的工作及主要成果统计见下表。(一)举办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情况统计序号培训班次培训班性质举办时间报名培训人数考试合格人数1第七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4-3-285-302031592第八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4-8-158-2484623第九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4-8-208-292791974第十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4-11-72005-1-978605第十一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5-4-176-1984466第十二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提高班)2005-10.1612.1829127第十三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班(基础班)2006-4.26.44031(二) 全校师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奖情况统计序号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获奖级别获奖等第获奖时间1遗传学综合实验系统潘沈元省级二等奖2005.22机械原理电子教案韩继光省级二等奖2005.23液压与气压传动朱建年省级三等奖2005.24汉风鼓韵张惠春省级三等奖2005.25气象学与气候学江 敏省级好课件制作奖2005.26证卷投资学李锦生省级好课件制作奖2005.27机制工艺及夹具设计郭永环省级好课件制作奖2005.28毛泽东思想概论王为良省级三等奖2007.29摄影测量学网络课程林 卉省级三等奖2007.210远程教育学课程专题学习网站杨 成省级好课件奖2007.211分子生物学李宗芸省级好课件奖2007.212音乐欣赏齐 斌省级好课件奖2007.213刑法学多媒体网络课程刘瑞平省级好课件奖2007.214数据库系统概论孟 倩省级好课件奖2007.215园林树木学网络课程卢 芳省级好课件奖2007.216机制工艺及夹具设计郭永环校级一等奖2004.917液压与气压传动朱建年校级一等奖2004.918刑法学刘瑞平校级一等奖2004.919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课件江 敏校级一等奖2004.920遗传学实验计算机模拟及显微图像采集演示系统潘沈元校级一等奖2004.921植物生理学网站张 健校级一等奖2006.622音乐欣赏齐 斌校级一等奖2006.623遗传学课程网站潘沈元校级一等奖2006.6(三) 师范生校级科研立项统计序号课 题 名 称姓 名立项时间1实践教学的网上管理与研究陈 健侯双全20042音乐学专业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能力的研究陈大伟20043网络学习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情感交流的策略的研究章 乐20044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评价研究宋吉祥20045CMS网络考试平台开发陈 翔20056动漫文化传播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研究孟 祥20057信息技术下音乐教育改革田 园20058基于.NET的多功能.NET学习系统王 威20059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探究常 波200610基于RMXP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刁海军200611在校大学生运用博客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孙青青 时 静2006(四) 师范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部分获奖情况统计序号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获奖级别获奖等第获奖时间1特殊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高存波等校级一等奖2004.122多用户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平台鲁志建等校级二等奖2004.123基于 internet 的双语教学平台韩永丰等校级二等奖2004.124摄像与特技吴晓霞等校级二等奖2004.125摄影技术与艺术网络课程鲁志建等校级二等奖2004.127宇宙环境金鑫等校级三等奖2004.128电视摄像网络课程吴海军等校级三等奖2004.129电视编导与制作赵文菊等校级三等奖2004.1210中学地理课件水葛琳艳等校级三等奖2004.1211电视编导与制作之运动摄像王建锐等校级三等奖2004.12(五) 师范生部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序号论文(设计)题目姓 名获奖时间1浅谈动漫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张军辉2004.62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刘强林2004.63一种基于MVC模型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谢志胜2004.64基于ASP的网络交易平台刘元庆2004.65数字化成图技术多媒体课件王栋梁2004.66Blog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与革新顾 伟2004.67基于Breeze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沈建国2005.68MCSR在聋儿言语训练多媒体软件中的开发与应用彭 飞2005.69用AutoCAD制作亭桥模型林 刚2005.610虚拟校园的3dmax制作刘 徐2005.611基于WEB的在线教学测试系统朱少明2005.612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王建锐2005.613物理化学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李 涛2005.614网上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吴 宇2006.615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系统设计钟月云2006.6建设的目标与思路:1.目标在现有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优化组合,使实验教学中心在2009年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0达到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标准的要求,把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在苏北地区有影响力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思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拟开展以下工作:扩大开放程度,完善各项对外教学服务措施,满足校内外本科生、硕士生和进修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验需求。在教学仪器更新换代,实验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精选有代表性的仪器设备,精选实验内容,使其难度适中,并能反映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应用实际。出版实验和理论教材,编写自用的实验讲义,适应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需要。改善师资队伍职称和学位结构,安排理论教师上实验课,实验教师上理论课;派出教师到高水平高校学习、进修,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中心师资水平。扩大对外交流,适时组织苏北高校实验教学或管理的学术交流或经验讨论会,推广实验教学成果。建立实验教学及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有计划地自行开发网络课程,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通过信息技术逐渐改变学生课外学习的模式和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五个“培训基地”建设作出贡献。主要建设内容:拟从以下9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1)观念现代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所有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素质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自觉地将现代实验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中,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不断调整改革思路,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将改革落到实处,使实验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高度。(2)机制创新化。重在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探讨高档设备对周边兄弟高校开放的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