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美文美读——语文教学艺术探究.doc
美文 . 美读语文教学艺术探究长沙外国语学校 范玉影一、美文:(一)美文的发展 :美文,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1、狭义的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2、广义的美文。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带有实用目的之写作,例如新闻、公文、论述等可统称为杂文。美文重感性,长于抒情;杂文重知性,长于达意。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好了,可以当美文来欣赏,而美文也往往为实用目的而写作。3、现代的美文。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二)美文的圈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怎样提高公民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体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求把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语文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相等”,大语文观告诉我们,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因而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大教材观,大课堂观的思想,将适合学生阅读的一切素材当作材料,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的阅读。换言之,能贴近学生生活,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能感悟生活真谛的一切材料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对象。什么是美文?辞源说了一句很简短的话:美好的文辞。(三)美文的功效: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这里,我要说:读美文使人精神鼓舞。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在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他会给我们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他会带我们向光明的前程。”古人为饱餐圣贤之书而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为了达到“蓦然回首”而能“望天涯,终无悔”,因而有了“管宁割席绝交”的美谈,有了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滋味”的佳话,他们这种看似迷失自我,实际上是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美文的作用。 古今中外,不少名人作家都赋予了“美文”之赞誉: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富斯德说:“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池莉说:“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总而言之,读美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才干,陶冶我们的性情,启迪我们的智慧,放飞我们的梦想。二、美读:(一)用美育原则来指导教学,用美育思想来感染学生美读的原则。 美文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必然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唯物辩证法对美的最本质的要求完整、和谐与统一。教学的目的就是向学生解释美文内在固有的美,以便同学们掌握阅读的美文的方法。(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美读的方法。一部红楼,流过百年韶光,牵动万人心扉。一首“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因而有人断定: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颂歌,它真正道出了中国女子千年来的苦痛宿命,也艺术地刻画出众多鲜活而美好的花儿形象。 一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因而有人推测:红楼梦是作者怀才不遇、心中忧愤积怨而成。 一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据此有人认为:红楼梦是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实写照,是黛玉爱情无望内心痛苦孤独的的悲吟,更是对强大的封建势力抨击的战斗檄文。 一部红楼,万种风情, 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中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解读?下面主要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案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美文的方法,希望能真正取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阅读美文的方法如下:1.语言的美:古人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美的语言可以唤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文章语言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1)语言美,美在准确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背影”描写,并把它转化为一篇艺术美的佳作。父亲在火车站爬月台时“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的背影为什么在此刻如此感人?这个背影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平实的动作描写,父亲的艰难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背影上:其次,父子离别时的爱也凝聚在这一背影上,在这一背影上凝聚着“天涯沦落共此间”的感情。父亲对他的爱可谓“鞠躬尽瘁”矣!再者,父亲后来故作轻松的表情与艰难翻越站台的强烈反差,读后怎不让人潸然泪下,读后,同学们怎能不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呐喊。(2)语言美,美在形象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流畅、醇厚的语言功底更有利于情感的流露与思想的表达。这种流畅醇厚的语言功底,主要表现在生动、形象两方面,而要做到语言的形象化,除了积累生活,认真读书,丰富词汇,咀嚼名篇之外,还可以采用合理想象。 莫怀戚在散步中写到:“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一个“背”字形象的揭示出了重大的社会主题。(3)语言美,美在修辞 语言的修辞不但可以让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可以营造美的画面。安塞腰鼓:“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修辞的作用在哪里?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营造了美的力的画图。(4)语言美,美在得体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运用要“简明、连贯、得体”。得体,标志着用语在简明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有分寸。 春暖花开之季,四望亭旁的文津园内,芍药盛开,一位中年妇女,正准备摘芍药花。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劝说她不要摘花?美不是摘来的。请问您听见花儿呻吟的声音吗?春天你摘芍药花,夏天你能摘什么!请在公园留下一丝芬芳!(5)语言美,美在内涵 语文的阅读,要求学生透过字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语句中的含义:鲁迅在小说孔乙己的结尾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与“的确”是否相矛盾? “的确”一词表明, 孔乙己必死无疑。从前的孔乙己尚且生活不能无虞,更何况现在还拖着伤残的身躯呢? “大约”一词表明,孔乙己死于何时何地何因,无人知晓,可见他是一个多余的人,照应了前文中的“没有他,别人也是这样过的”语句。一对矛盾的词语,深刻的揭示了人们的冷漠无情,鲁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放声呐喊,唤醒沉睡中的国民意识。2.主题的美 美的主题,是作者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体现,因而美文的责任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引导人们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在教学实践中揭示主题美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指导学生归纳主题思想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通过对标题的理解来领会主题的美。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伟大的悲剧,根据标题就可以确定文章的主题为:“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因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2)通过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来体会主题的美。鲁迅先生在他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乡的篇末写道“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决定了文章的主题不止是对帝官封的血泪控诉和广大农民悲惨命运的极大同情,更主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对改造就社会,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坚定信念。 郑振铎在猫一文的开头述说:“我家养了好几次,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概述了三只猫的不同经历即给他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导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3)通过文章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来领悟主题的美.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前面诉说自己身处困境的艰难,并不是要获得人们的深深同情。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勇于牺牲自我,普度众生的伟大人格得以彰显。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也是以抒情议论的句式来抒发一个英姿勃勃的女英雄的理想和愿望。(4)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的描写来领会主题的美。一些写人文章,中心含而不露,但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再现的是菲利普夫妇在于勒贫富时的不同嘴脸的刻画,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篇课文的主题是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来揭示出来的。(5)通过故事情节的对比来揭示文章主题的美。 最典型的篇目要数范进中举了。范进中举前,作为丈人的胡屠夫对范进动辄骂之,骂得范进一个狗血喷头,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卑躬屈膝,极力巴结讨好的奴才嘴脸跃然纸上。再看,范进邻居的表现:中举前,范进家已是无下炊之米,一个堂堂八尺之躯的大男人竟然怀抱着一只老母鸡在沿街叫卖,真是辱没了诗文,对此,他们的邻人是熟视无睹,冷漠;范进中举了,他们的邻人是那样的热心,一时不知都从哪儿冒了出来,都想争先恐后的将这一喜讯第一时间通报给范进,范进疯了,他们又热心的想办法,拿主意,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时乡亲们的盛情可谓难却。再看,那平日素无来往的张乡绅等,又是送房、又是送钱。范进本人呢?中举前的唯唯诺诺,中举后的道貌岸然。小说借不同人物前后迥异的的不同表演,来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鲁迅先生评它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6)通过综合文章各段段意来领会主题的美。大自然的语言是通过综合各段段意来领会主题之美的典型之作。全文分为四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用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的诗意般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物候现象,接着,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文章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纵观全文,我们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物候学?它对农业生产有何重要意义。其实这种手法常见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这两种文体。(7)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来领会主题的美。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醉翁亭记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个“乐”字,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心情。但在了解其时代背景后,我们觉得更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许多人认为岳阳楼记是作者借题发挥,表现自己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但我却认为是“范仲淹是借写“记”之名,来讴歌友人在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怀。为什么会这么说,有材料为证。在文中开头时代背景的交代中有这样几句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若滕子京没有范仲淹所说的远大抱负,何来此伟大政绩?再者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作者为在那个时代有滕子京这样“穷则兼济天下”的志同道合的人而感到庆幸。3.材料的美 美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在体味其主题美,语言美的同时,还要体会材料的美。材料的美具体可感,一般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但如果要轻松地掌握作品中包容的思想,特别是蕴含在名家名著中的深层次的美的精华,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欣赏作品中题材美的方法。(1)在事物历史发展的比较中挖掘文章题材的美。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些文章其题材的深远意义,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凸显出其光辉。例如: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天国:环境优美、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个个亲如一家,描绘出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_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如果将东西方的历史发展相比较,就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公元4-5世纪的陶渊明,提出的乌托邦的理想要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早700年,在发展比较中,能让学生领悟到题材中所闪耀出的民族智慧的光芒。 再如,花木兰替父从军,转战沙场,屡立奇功,花木兰的故事既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又是中国二千多年来儒家“百事孝为先”思想的闪烁。现在,巾帼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不止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自古忠孝难两全,但花木兰集忠孝于一身,她不仅感动了中国,而且感动了世界。通过历史的比较,东西文化的比较,这朵空谷的幽兰,将绽放着隽永的奇葩。这就是题材所散发的魅力之所在。(2)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大的社会主题美。 一粒沙子能成就一个世界,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凡的小事也能反映出社会重大的主题。 一首乡愁,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道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希望海峡两岸的人民早日携手相牵,共接连理。 一篇散步,一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跃然纸上。一只羚羊木雕,两个不同世界,人性的光辉纯真的友谊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读后,我们不禁要感叹,真是一花一草一世界。(3)在跌宕起伏的波澜中领略其审美情趣。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登上地球之巅:年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队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这样一个名字同学们不应该忘记为之献身的刘连满,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战友。他身上折射出的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才是文章题材所呈现的美育教育。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车站的一段描写:父亲考虑再三,觉得非亲自送儿子不可,可儿子却不以为然,他想的是自己“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对父亲的送行并不怎么在意;父亲和脚夫讲价钱,儿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父亲嘱托车上的茶房,儿子又暗笑他的“迂”。认为“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以致腹有所诽。做儿子的根本不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后来儿子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买橘子的工作时,终于流下了眼泪,这是交织着感激、悔恨、惭愧的泪。文章中的“我”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剪影吗?而那个父亲难道不是为你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父母的真实写真集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激。中国几千年“血浓于水”的亲情美的题材美在此再次上演。4.结构的美(1)双线结构之美: 所谓双线结构法,就是指写作的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彼此映照、对比、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小说药用两条线索来分别描写华、夏两家的命运。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华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明线用以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用来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他的血被做成了人血馒头,他的英勇斗争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现象刚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与发动群众不深入的两个致命的弱点。 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为:东京(作者前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北京(对先生的怀念)暗线:对东京留学生的厌恶,前往仙台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仙台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和看电影实践,于是作者决定弃医从文。作者通过表达自己对先生的崇敬与感谢之情,把先生的名字与自己的爱国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战争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已是虎视眈眈,藤野先生却能毫无民族偏见,无私地帮助一个落后国家的留学生,其伟大的精神定然会激励作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走拯救国家的弃医从文之路。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明线是:菲利普一家盼于勒骂于勒赞于勒躲于勒。 暗线:于勒富于勒穷于勒富于勒穷。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2)简单重复之美:在语文教学艺术中,不能忽略许多看似平凡的结构安排,因为正是这些往往看来故事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安排并不出奇的作品,读后常常让人赞叹不已,久久难忘。它是以情节的简单重复,取得美的艺术效果。达到了主题的升华。勇气叙述一位飞行员两次来到法国农人家,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动作、一个简单的情节重复,却彰显了美国青年伞兵机智勇敢拼搏的勇气和法国妇女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变色龙中沙俄统治下的走狗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善于改变自己的态度,具体的表现在他对小狗的六次不同的态度与称谓上,但无论他多么善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他那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3)复叠咏叹之美: 作者在作品中采用乐曲的主旋律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不仅使作品具有音乐美,同时还能强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余光中在乡愁中的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将作者的情感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但能将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处的却在诗的结尾:“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它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了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所以我们说: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再看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在主体部分的每一个层次之末都单独设计了“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每个咏叹之中都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作者的“一唱四叹”,不仅仅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不同寻常的感叹真正揭示了陕北农民真正的内心世界! 看!“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好一个安塞腰鼓!听!“隆隆隆隆”,既是“豪迈的抒情”,又是“严峻的思索,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三个搏击“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曾经一度拥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辉煌文明的西北,在现代文明的社会,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围绕“好一个安塞腰鼓”让学生充分理解这生命迸发出的能量,感受这古老而厚积的黄土高原。 (4) 提纲挈领之美: 语文教学对课文处理的突破口是要善于抓住题眼,以一字、一词、或一句带动全篇。通过它们,领悟全文的主旨和构思特点。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全篇的题眼。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作者在三四段叙述了“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两种情感,而“物喜则己喜,物悲则己悲”的情感似乎是人之常情,与“异”毫无瓜葛,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阅读第三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句将全文又引回到“异”上,从而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揭示“异”的含义,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出“异”的结论。由一“异”字,而让我们领略到其中深邃的凝结着我国人民传统美德与人生哲理的名言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乙己一文中说“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什么“君子故穷”,什么“之乎也者”“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其中包含的“笑”字是文章的题眼,这个“笑”字伴随他一同出场,又伴随他一同谢幕。“笑”字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引人深思,他迂腐无能又自命清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孤芳自赏,咬文嚼字,文过饰非,造成这一切的都是那害人的封建科举制度,作者在“笑”声中表达了自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5) 情节巧安排之美: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安排,不但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如果情节安排的巧妙的话,还可以直接强化小说主题思想。麦琪的礼物中有这样一段话:一贫如洗的“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妇俩各有一件特别引以自豪的东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的传家宝;另一件则是德拉的秀发。如果示巴女王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黯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此时此刻,德拉的秀发泼撒在她的周围,微波起伏,闪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发长及膝下,仿佛是她的一件长袍。”但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而丈夫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发梳。双方看着对方送给自己的礼物都惊呆了,眼泪从他们的眼中流了下来。尽管彼此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却是无价的。“麦琪的礼物”成了爱的代名词。项链中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故事情节的巧妙就在结尾处点明项链是假的,通过此再次向路瓦载夫人的虚荣心作一次彻底的批判。因为路瓦载夫人还在时常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还沉醉在难以忘却的追忆之中,可见虚荣的资产阶级思想改造之艰巨。5. 写作技巧的美(1)白描手法的美: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用以描摹景物特征,能鲜明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如范进中举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2)细节描写的美: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最生动、最富有表现力的创作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一篇文章,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场景细节描写: 鲁迅故乡一文:“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我的故乡好的多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作者通过坏境对比的描绘,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后农村的凋零、衰败,昔日的幻想被打破,作者内心是无比的凄凉。服饰细节描写: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同时还说明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深深毒害五谷不分的他连最基本生存能力都不具备。至于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语言细节描写: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鲁迅故乡)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纯真人性的扭曲,让“我”痛心疾首,多么希望理想的人际关系再现。作者渴望的从未经生活过新生活再次呼之欲出。动作细节描写: 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里的一“脱”一“穿”,热而又冷,写出了他对权贵的畏惧,把奥楚蔑洛夫凌弱畏强,见风使舵的丑态暴露无遗。 (契诃夫变色龙) 心理细节描写: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对约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3)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之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描写事物的两个角度。正面描写是对描写对象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直接刻画。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林嗣环的口技可谓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经典之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的过程描摹得栩栩如生,效果如何?请看侧面描写:“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其中第二场更是迭起的高潮:从起火到救火,正面描写再现生活场景,而侧面的描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对其场景描写的进一步渲染。两者的结合,相宜得彰,分外妖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再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正面描写其服饰之美的语句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但是让读者为之销魂的恐怕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的侧面描写。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侧面描写,烘云托月,锦上添花。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文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范进的发疯,然后侧面烘托:一是众人积极的出谋划策,二是胡屠户掌其嘴为其治病,三是众人见其被掌嘴“忍不住的笑”,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示。(4) 叙议结合之美: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开宗明义,提挈全篇。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这种议论性的语句一般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又如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中这样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其语句过渡作用明显。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种议论出现在句尾,一般起着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鲁迅在故乡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可谓妙笔生花,意味深长。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彰显出人物的高贵品质。议论文文体的这一特定性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记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这是由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这是议论文的生命源泉所在;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5) 悬念设置之美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设置的目的,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读者爱不释手,热切关注后事如何;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人们都说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能运用巧妙的构思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人胜。下面请看他的作品麦琪的礼物: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否则她过不了这个节。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归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我们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他最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的成套的发梳。他们为爱全力以赴,倾其所有,让人感动,让人没齿难忘。如果没有悬念的设置,怎会有如此的效果? (6) 意象之美: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经常使用。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歌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前三个意象分别寄予了作者少年、青年、中年三个历程的骨肉之情、夫妻爱情、生死离情,而海峡这个意象将作者的“乡愁”这个主题由个人家庭的思念上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