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ppt
列举各种灾害现象(天灾、人祸),辨析自然灾害概念。强化关键词:危及人类、自然变异。由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灾害,并证明其属于自然灾害。分析一些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地域(地球圈层),进而推理出其自然属性。,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教学建议,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必须源于自然灾害事实;案例要精选,必须有典型意义;案例要适应教学改革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建议学生参与调查、举例分析让学生调查家乡某一自然灾害现象,并分析其特点。或以某一自然灾害为例,分析其特点。从分析中得出结论,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建议,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从空间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地区分布不均,地图册-P1,例,从时间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发生频繁、不确定有周期、不重复,地图册-P1,教材-P6,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例,从影响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联系性,地图册-P2,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例,从影响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严重,教材-P7,学习目标: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例,能理解和解释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运用地图能说出世界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学要求,重点介绍一种分类方法,同时简要介绍别的分类方法,以培养学生用多角度思维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学习目标:能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教学建议,学习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分布及表述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的原因(联系必修一相关内容),教学建议,学习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地图册-P4,例,世界干旱地区分布规律集中区域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与世界降水图对应),能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辩证关系。,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要求,学习目标: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本节所陈述一些现象与必修内容关联密切,许多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表演、辩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示等形式。以案例形式展示一些由人类活动引发的触目惊心的自然灾害现象,引发学生讨论。,教学建议,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第三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选材依据:要与自然灾害搏斗就必须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减灾意识,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内容安排:从空间和时间分布角度,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选择三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对每一类自然灾害有所侧重地分别分析其成因、发生、发展和主要危害。,能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明确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原因。,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学要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图册中有关图像进行分析归纳。运用案例分析法,分别分析出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教学建议,课程标准中没有这条内容。但课标解读中指出,有必要以序言或附录的形式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句话,这个内容还是重要的。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为了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目标: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教学中可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学活用教材知识。注重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对各类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理解。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应属于区域学习的一项内容,宜采用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结合中国地形图,重点讲解三大自然灾害带(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位置、具体灾害类型。若深入一步,还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这三个自然灾害带。,教学建议,能明确和理解影响我国四大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与分布。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治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学要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图2-1所设的活动,并增加相应的分析内容。通过案例(干旱灾害分布图、发生频率数据等)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分析的主要成因(可从供需关系进行分析)。,教学建议,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干旱范围广东部季风区干旱等效频度高于西北干旱地区,教材-P35,例,为什么南部沿海和西南多雨地区干旱频度很高?东部季风区干旱等效频度高于西北干旱地区旱灾与干旱地区为什么不十分关联?,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时空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图2-3,地图册P9,归纳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教材P38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要充分与必修一及八年级教材相关联。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上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教学建议,学习目标:了解影响我国的寒潮及其危害,明确寒潮的概念。通过读图说出我国的寒潮来源、路径、分别影响我国的地区。与锋面知识关联,结合P42活动,明确寒潮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温、气压、降水)通过案例分析寒潮对农业、牧业的危害。,教学建议,学习目标:了解影响我国的台风及其危害,台风的成因,比较复杂,不必细究。但学生应掌握两点:广阔的高温洋面。有利的流场低空辐合与高空辐散。通过读图了解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源地、主要影响我国地区、主要影响时间。通过案例分析台风的主要危害,教学建议,了解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树立抗灾意识和环保意识。,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要求,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及我国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讲述一些地震基本概念、构造地震发生的机制。可通过一系列资料(教参P104-106)分析,得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通过分析我国所处的板块位置分析我国地震灾害特点的原因。讲解一些地震前兆。,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