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
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大数据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为加快建设数据强省,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重要机遇,落实大数据战略,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治理能力提升、数据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培育、数据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以完善发展环境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构建基础扎实、资源丰富、创新驱动、应用多元化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发展目标L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争创3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争取不少于3个国家级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培育3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100家省级大数据示范企业,30个省级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2、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大数据深入应用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大数据技术整合、业务整合、数据整合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政务服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3、产业生态基本成型。完善工业大数据融合平台,深化工业大数据应用。持续深化农业、金融、商务、物流、政务等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打造一批行业大数据产业平台和应用平台。4、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一批区域性、行业性大数据产业和应用联盟及行业组织,培育一批大数据咨询、测试评估、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公共服务机构。高速宽带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委QO5、数据安全保障有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安全技术支撑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三、重点任务(-)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夯实行动L统筹数据及算力中心建设。大力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运维和改造,引导新型数据中心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在都市圈内按需建设以低延时、高带宽应用为主的大型数据中心,充分优化整合现有大数据中心资源,加快提升大数据中心利用率。推动边缘数据中心发展较快的地区积极构建城市内的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提升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转发能力,满足极低时延的新型业务应用需求。2、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光网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光线路终端设备规模建设,实现家庭用户普遍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大型企业机构具备万兆接入能力。持续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IPv6网络质量,推进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用户终端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按需扩容大数据中心IPV6出口带宽,新建大数据中心全面支持IPV6。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一网多平面新型政务外网,为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一张网承载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数据治理能力提升行动L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建立公共数据目录体系,动态完善部门数据共享开放责任清单,扩大公共数据资源共享范围,以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支撑,依托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形成便捷高效率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合规开放。升级改造现有数据开放平台,对接各地数据开放平台,形成一体化公共数据开放体系。建设行业数据资源目录,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开放和融合。5、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推广DCMM贯标,鼓励相关单位主动与DCMM标准研制单位对接加快培育DCMM贯标咨询评估机构,打造高素质数据管理人才队伍,建立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专家库。开展DCMM评估试点示范,鼓励金融、电信、能源企业等率先开展DCMM贯标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数据治理软件研发,推广数据治理软件工具的应用,引导企业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6、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加强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相关基础规则和制度研究,推动数据标准化、资产化、资本化。率先在重点行业培育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支持各地开展数据交易试点,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数据交易模式。引进和建立大数据交易机构,培育壮大数据服务商,鼓励有关设区市参与省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三)实施数据融合应用行动L拓宽工业大数据应用。立足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大数据在重点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开展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专项行动,助推工业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企业管理等全流程利用大数据工具。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在行业规模化应用,加快生产制造环节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监控优化流水线作业,强化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经营管理大数据应用水平,提高人力、财务、生产制造、采购等经营管理环节业务集成水平,实现经营活动的智能化。2、完善政务大数据应用。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完善省、市两级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数据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系统的数据应用体系提供一体化的公共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完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建立共享业务管理系统。定期发布政务信息共享典型案例,推动开展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应用。深入推进平台升级和应用,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3、深化民生服务融合应用。支持打造移动城市生活,培育大数据APP等民生服务应用平台,推动民生领域大数据开放共享。实施社区服务大数据应用工程,加强小区基础设施大数据获取,提升社区大数据便民服务水平。推广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园区,以大数据为手段推动产城融合。推动人口、地理、社会救助、房产交易服务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对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的支撑。(四)实施产业生态培育行动L培育大数据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推动发展顾客对工厂等制造模式,提升制造过程智能化和柔性化程度。培育多层次、梯队化的产业主体,培育一批大数据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组建省级数字产业集团。利用大数据加快发展制造即服务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大数据企业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治理、挖掘、应用、运维、安全等研发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省级大数据示范企业培育工作。2、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统筹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引导各地大数据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关联产业向示范基地集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大数据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大数据产业测算统计方法,培育一批大数据产业基地。3、加强大数据技术创新。支持大数据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对承担重要课题、重要研发任务的大数据企业,按照有关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强化大数据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校企联合创建产业研究院,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大数据前沿技术。提升数值、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的多样化处理能力。加大大数据算法研究及应用推广,加速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优秀的大数据应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五)实施数据安全保障行动L推动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大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和标准制定,按照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关安全评估体系。针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园区、骨干企业等,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绩效评估机制,开展大数据平台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确保应用安全。建立健全大数据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义务,保护数据产权、安全和隐私,规范数据采集、流通与使用,维护市场效率与公平正义。构建完善大数据技术标准体系,制定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2、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加快安全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加速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和完整的信息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建设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及容灾备份基础设施,发展针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审查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安全评估服务能力。推动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鼓励行业、地方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共享使用,开展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数据安全管理认证。鼓励企业开展自身风险评估工作,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平台,抓好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协调处置。3、加大数据安全产品创新应用。加强数据安全产品研发,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中的应用。鼓励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推广和商业创新,重点支持关键产品创新应用。推进数据安全产品和自主软件在制造、能源、电力、交通、金融、智慧城市建设等关键领域应用。围绕数字化治理的信息安全需求,扩大信息安全产品采购,确保可靠适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广泛应用。四、保障措施(-)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强化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在政策、市场、监管、保障等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研发、重点领域应用、产业支撑服务、资源整合共享开放方面,实施一批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进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大数据政策环境,对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在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行业准入、电价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三腿全人才支撑体系。鼓励各地市制定大数据人才专项政策。鼓励省内高校优化大数据学科设置,加大相关专业建设力度,引导创建产业学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大数据培训和实习基地,培养一批大数据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大大数据尖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大数据领域企事业单位采取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特岗特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举办大数据交流活动,发挥第三方机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与大数据企业、机构加强合作,加速大数据重大项目引进。加强大数据高端资源导入,推动大数据企业与风投资金对接,推动大数据服务企业与需求应用单位对接,推动成果落地。推动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聚合企业、用户、投资机构、院校与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的力量,促进研讨交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