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图内容的制图综合.ppt.ppt
第八章 地图内容的制图综合,讲授主要内容,8.1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8.2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8.3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8.4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8.1,8.2,8.3,8.4,8.1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一、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二、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概念的变化三、制图综合的目的四、制图综合分类,一、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1、进行制图综合的原因将实地复杂的客观存在抽象概括为缩小、简化了的地图模型,将较大比例尺地图转换为较小比例尺地图的过程需要制图综合。实现地图内容的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实现地图要素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2、一般意义的综合通俗意义上的综合是思维的抽象化过程,从细到粗的思维过程,在非地图研究领域也存在,如人物漫画、卡通画、文章摘要、长篇小说改编体现两方面:保留重要内容,保留的内容以简化形式表达。,3、制图综合的传统概念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选取的方法来实现的。,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区别: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选取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应表示或舍去。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地图/GIS数据综合,随着比例尺缩小,保留重要地物,以概括的形式表达,去掉次要地物目标 地图综合是地图设计制作的核心环节,蕴含着创造性思维,是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行为。,4、制图综合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制图综合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5、制图综合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明显、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二、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概念的变化1、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概念地理信息综合就是对空间数据库中的地理实体(图形、属性)信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进行抽象与概括处理,实质是对空间数据库的综合。而地物图形再现是对已综合了的空间数据库中的地理物体按给定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进行图形表示。,2、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内容的变化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更侧重于基于地图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数据表达、数据分析和数据库派生的数据综合及GIS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达和显示问题,并且作用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集成、存储、传输、分析、显示的整个过程。,3、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模式和方法的变化传统的方法:选取、化简、概括和位移数字制图环境:三算子(选取、概括、位移)、四算子(选取、概括、位移、合并)、七算子(几何综合选取、概括、位移,和几何/概念综合选取、合并、类型化、强调)数字制图综合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反展。,4、数字环境下制图综合比例尺概念的变化比例尺作为地图的数学基础之一,在传统地图制图综合中,它是一个关键要素,它决定地图上所能包含的信息极限量与它所能描述的详细程度。数字制图环境中,比例尺的概念发生淡化,但数据源比例尺和出图比例尺亦需要注意。,三、制图综合的目的 突出 抽象 清晰,类型特征,基本规律,传递信息,四、制图综合分类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式和读图效果出发,制图综合分为: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生的选取和概括目的综合:由编图者对制图物体重要性的认识来确定是否选取。规格化和标准化制图学发展的趋势。感受综合:从读者的实际感受出发,由于视觉和记忆的因素产生的无意识的综合。记忆综合和消除综合。,8.2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一、地图用途二、地图比例尺三、制图区域特点(景观特点)四、地图资料(数据)的质量五、图解限制,一、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选择,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地理图,地势图,国内表示详细国外表示粗略,二、地图比例尺,三、制图区域特点(景观特点),制约着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决定着制图综合原则,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同样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意义,因而影响对区域的表达。,四、地图资料(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资料数据,它本身具有较大的详细程度和较多的细部,给制图综合提供了可靠基础和综合余地,制图者的才能这时才有意义。,五、图解限制为了表达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地图需要使用各种基本图形要素或它们的组合。但当我们认定地图的读者对象是人而不是机器时,这种运用基本图形要素的能力就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即 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地图上常常采用的图形尺寸、规格、色彩的亮度差以及地图的适宜容量,这对制图者成功地掌握制图综合的数量和程度是极其重要的。,8.3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位移,选取,化简,概括,方法,一、地图内容的选取(一)选取的方式类别(地图内容)选取: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舍弃选取,地图内容设计的任务;级别(同类制图物体)选取:舍弃某一级别信息,弃次要的、等级低的对象。主要次要等级高等级低整体局部,选取多少、选取哪些、怎样选取,(二)选取的方法1、资格法(1)概念: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2)选取标志:数量标志(长度、面积、产值等),质量标志(等级、品种、性质等)。(3)优缺点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缺点: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如:小湖泊,在不同的地区,其重要程度不同。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2、定额法(1)概念 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2)方法回归模型法方根模型法,二、地图内容要素图形的化简(一)化简的内容外部、内部轮廓化简,对于线状地物主要是减少弯曲,对于面状地物既要化简其外部轮廓,又要化简其内部结构。删除制图对象图形的不重要的碎部,保留和适当扩大其重要的特征,使制图对象构成更具有本质特性的明晰的轮廓。(二)形状化简的基本方法删除夸大合并分割,(三)形状化简的基本方法删除 删去制图物体图形中的某些碎部,使线状物体图形平滑,面状物体图形轮廓清晰。,形状概括时的删除,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形状概括时的夸大,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要特征。,形状概括时的合并,分割采用合并方法,有时会歪曲制图物体的特征,常常需要辅之以分割的方法。,(三)外部轮廓形状的化简1、外部轮廓形状的化简要求保持弯曲形状轮廓图形的基本特征,保持弯曲特征转折点的精确性,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2、外部轮廓形状的化简方法按分界尺度化简形状,按选取规律公式化简形状,(四)内部结构的化简内部结构是指制图物体内部或某一具有显著特征的景观单元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分布和相互联系的格局。化简的方法:合并相邻的各组成部分,必要时辅之其他方法。,三、地图内容要素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概括(一)几个概念制图物体的分类与分级制图物体的数量特征:指物体的长度、面积、高度、深度、坡度、密度等可以用数量表达的标志特征(分级)。制图物体质量特征:指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分类)。随着比例尺缩小,要相应地减少制图物体(现象)的类别和等级,即对制图物体的质量、数量特征进行概括。实施方法有:等级合并方法、概念转换方法、图形转换方法。,(二)等级合并方法等级合并是通过合并制图对象的质量、数量等级,即减少按质量、数量特征分级的数目,实现质量、数量特征的概括。等级合并表现为地物质量等级或顺序等级的合并。,(三)概念转换方法指由一种目标的本来质量概念转换为另一种目标的质量概念。,(四)制图物体的图形等级转换方法对于同类地物来说,地物质量的差异是通过与地物质量相应的图形分级来体现的。图形等级转换是通过轮廓图形和符号图形的转换来实现地物质量、数量特征概括。,四、位移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以符号表示的各个物体之间相互亚盖,损坏了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的适应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为此需要采用位移的方法,维护各要素正常位置关系。,(一)位移解决的问题哪个位移,哪个不位移(谁动)往哪个方向位移位移多少,(二)位移的条件毗邻地物之间没有必要的最小间隔但又必须放大地物本身的轮廓;加粗线条,加宽符号;在不破坏毗邻地物图形的情况下必须放大地物本身的轮廓;由于毗邻地物的位移不允许改变彼此的相对位置。,(三)位移的大小以两符号间关系能够清晰表达且留有最小间隔(0.2mm)较为适宜。,(四)位移的基本要求1、一般原则是保证重要物体位置准确,移动次要物体。1)海、湖、大河流等大的水系物体与岸边地物发生矛盾时,海、湖等不位移。2)海、湖、河岸线与岸边道路发生矛盾时,保持岸线位置不动,平移道路,或保持岸线、道路走向不变,断开岸线。3)海、湖、河岸线与岸边人工堤发生矛盾。堤为主时,堤坝基线不动,堤坝基线代替岸线;岸线为主时,岸线不动,向内陆方向平移堤坝,堤坝与岸线保持间隔02mm。4)城市中河流、铁路与居民地街区矛盾时,河流、铁路位置不动,移动或缩小居民地街区,或河流不动,移动铁路和街区。5)高级道路与居民地发生矛盾时,保持相离、相切居民地。,2、特殊情况下,要考虑地区特点、各要素制约关系、图形特征、位移难易等条件。1)峡谷中各要素关系处理,保持谷底河流位置正确,依次移动铁路、公路。2)位于等高线稀疏开阔地区的单线河与高级道路,应保持高级道路位置不动,而移动单线河。3)沿海、湖狭长陆地延伸的高级道路与岸线的关系,应移动岸线,保持高级道路的完整而准确地绘出。4)狭长海湾与道路、居民地毗邻时,应保持道路位置和走向及居民地位置不变,而平移河流,扩大海湾的弯曲。5)海、湖、河岸线与独立地物的关系,应保持独立地物的点位准确,而中断或移动岸线。,3、相同要素不同等级地物间图解关系的处理。1)同一平面上相交时:等级相同的高级道路,应断开高级道路叉口内的交叉边线;等级不同的高级道路,应保持高一级道路符号的完整连续,其他等级的道路在交叉点处衔接;低级道路均以实线相交,并保持交点位置准确。2)同一平面上平行时:高级道路及桥梁采用共边线的方法,或保持高一级道路不动,移动低一级的道路;相同等级的道路则视情况,移动一条,或者两条同时向两侧移动。3)不同平面上相交时:位于上面的道路,不论等级高低,一律压盖下面的道路;对于立体交叉的道路可作适当化简。,8.4 地图上各要素的制图综合,三、交通网的制图综合,四、地貌的制图综合,一、水系的制图综合,二、居民地的制图综合,五、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六、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一、水系的制图综合(一)水系要素综合的基本要求(二)海洋要素的综合(三)陆地水系综合,水系的组成及其表示方法,地图表示点、线、面状符号质量、数量特征,(一)、水系要素综合的基本要求反映水系要素平面图形的结构特征指河系、海岸和湖泊等的平面图形类型,反映水系要素的密度对比河流密度、湖泊密度与降水量有关,岛屿群密度与地貌构造有关,综合时应灵活掌握选取指标,反映其密度对比。,反映水系要素不同地段弯曲程度对比岸线和河流弯曲受地形控制,综合时应灵活掌握弯曲取舍的分界尺度,反映不同地段弯曲程度对比。,保持轮廓形状基本形态的相似性,保持特征弯曲转折点保持水系要素的类型特征、密度对比特征、弯曲程度对比特征、轮廓图形基本形态特征、水系与地貌相互制约与联系的特征,特别是要保持特征弯曲转折点的准确性。,(二)海洋要素的综合1、海岸的制图综合,(1)海岸线图形概括的方法研究类型及图形特征找出转折点确定准确位置图形化简,海岸线图形概括的方法,(2)海岸线图形概括的基本原则 保持海岸线平面图形的类型特征侵蚀海岸:岩质海岸,海岸港汊、岛屿多,岸线多棱角弯曲;堆积海岸:多具有低平的后滨,岸线多平滑;生物海岸:珊瑚礁和红树林海岸,侵蚀海岸,堆积海岸,保持各段海岸线间的曲折对比保持海陆面积对比海角上,删去小海湾 扩大陆地面积海湾中,删去小海角 扩大海部面积,2、岛屿的综合(1)岛屿的形状概括 大岛屿同海岸线概括 小岛屿突出形态特征 岛屿只取舍,不合并(2)岛屿的选取原则 根据选取标准进行选取:如:0.5平方毫米 根据重要意义进行选取:如:标志国家领土主权、重要航道上,根据分布范围和密度进行选取,岛屿的选取,3、海底地貌的综合(1)水深注记的选取 首先选取浅滩上、航道上最浅水深注记;其次选取标志航道特征的水深注记;再次选取反映海底坡度变化的水深注记;补充水深注记到必要密度.(2)等深线勾绘 先判断地形的基本结构和走向,再内插。原则:判浅不判深,等深线的勾绘,(3)等深线的综合等深线的选择 根据深度表进行。浅海详细,深海概略。-20m和-200m等深线必须选择。对封闭等深线,浅海区海底洼地可舍去,深水区小浅部应保留。等深线的图形概括 原则:舍深扩浅,(三)陆地水系综合1、河流的制图综合(1)河流的选取 将实地河网按密度进行分级;在不同密度区中确定选取标准;不同类型的河系,采用不同的选取标准;如:羽毛状河系、格网状河系 低标准 平行状河系、辐射状河系 高标准,选取规律:河网密度大地区,选取标准低,舍去的河流条数多,反之则少;保持不同密度区的密度对比关系;随着比例尺缩小,选取标准的上限低于选取标准,但具有重要特性的小河流应选取;如:表明湖泊进、排水的小河流;连通湖泊的小河;直接入海的小河;干旱地区的常年河等。大于选取标准,但河流之间间隔较小,(小于3mm),通常舍去。,(2)河流的图形概括目的:舍去小弯曲、突出类型特征、保持各河段弯曲对比 河流弯曲形状 微弯曲 钝角形弯曲 套形弯曲 菌形弯曲 复杂弯曲,河流的简单弯曲,河流的复杂弯曲,概括河流弯曲的基本原则,保持河流弯曲的基本形状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3)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 表示主流和汊流的相对宽度及河床拓宽和收缩情况;河心岛单独存在时,只取舍,不合并,外部总轮廓一致时可适当合并;保持河流中心岛屿的固有特征;保持辫状河流中主汊流构成的网状结构及汊流的密度对比关系。,2、湖泊、水库的制图综合(1)湖泊的综合 湖泊的岸线概括 保持湖泊与陆地的面积对比;保持湖泊的固有形状及其同周围环境的联系;,湖泊的形状,湖泊的选取选取原则:湖泊只选取不合并选取标准:0.51mm2选取方法 独立湖泊:按选取标准选取;分布湖泊:分布范围、形状、密度对比等。,(2)水库的综合真形水库:形状概括时顾及与等高线的协调,采用取舍方法。记号性水库:取舍水库的大小标准划分(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为大型水库;1千万1亿立方米的为中型水库,小于1千万立方米的为小型水库。,3、井、泉和渠网的制图综合,(1)井、泉的选取居民地内部的井、泉和水网地区的井、泉:-大于12.5万的地图上部分表示-人烟稀少的荒漠地区尽可详细表示选取水量大的,有特殊性质的(如温泉、矿泉),处于重要位置上(如路口或路边)的井、泉。反映井、泉的分布特征。反映各地区间井、泉的密度对比关系。,(2)渠网的综合,以取舍为主选取渠道要从主要到次要;由主要渠道构成渠网的骨架,再选取连续性较好的支渠;注意渠间距和各局部区域的密度对比关系。,二、居民地的制图综合(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三)居民地的选取(四)居民地的名称注记,(一)居民地的形状概括 居民地:城镇式、农村式 1.城镇式居民地的形状概括 目的:保持居民地平面图形特征,内部结构,外部轮廓,(1)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原则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内部通行情况;街道、铁路和水上交通 随着比例尺缩小对街道取舍 选取连贯性强,对城镇平面图形结构有较大影响的街道;选取与公路,特别是两端都与公路连接的选取与车站、码头、机场、广场、桥梁及其他与重要标相连接的街道;,根据街道网的密度、形状等特征的要求,补充其他的街道。选取街道时首先应选取主要街道,再选取条件好的次要街道。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 街区的取舍合并街道,保持街区的平面图形特征,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街道密集地段:选取比例较小,但选取的绝对量和舍去绝对量较大;街道稀疏地段:选取比例较大,但选取数量和舍去的数量比密集地段小。,资料图,正确概括,错误概括,保持不同地段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建筑密集街区:合并为主、删除为辅,合并距离很近建筑物;删除远离独立建筑区的独立建筑或细小突出部。建筑稀疏区:选取、合并、删除进行概括。,建筑密集街区的图形概括,由独立建筑物构成的稀疏街区的概括,间有建筑密集地段的稀疏街区的图形概括,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保持轮廓上的明显拐角、弧线或折线形状 保持其外部轮廓图形与道路、河流、地形要素的联系。,城镇居民地外部轮廓形状的概括,用外部轮廓图形表示居民地,(2)城镇式居民地形状概括的一般程序选取居民地内部的方位物 选取铁路、车站及主要街道 选取次要街道概括街区内部结构 概括居民地外部轮廓形状 填绘其他说明符号,2农村居民地的形状概括,(1)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密集街区式,稀疏街区式,混合型街区式,密集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稀疏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混合街区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2)散列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特点:不依比例独立房屋,核心有少量依比例的街区建筑 方法:对独立房屋选取原则:选取位于重要位置上的独立房屋 选取反映居民地范围和形状特征的独立房屋;选取反映居民地内部分布密度对比的独立房屋,独立房屋的取舍,适当移位,以保持其相互方向和拓扑关系,独立房屋的选取和移位,(3)分散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 特点:散而有界、小而有名方法:取舍(4)特殊形式的农村居民地的概括 主要形式:窑 洞、蒙古包,窑洞式农村居民地的概括,(二)用圈形符号表示居民地,1.圈形符号的设计明显性:面积、结构、视觉黑度和颜色等。,圈形符号的设计,尺寸:最大尺寸、最小尺寸和适宜尺寸,最小尺寸,地图用途,使用方法,(1)平面图形结构呈面状均匀分布时,圈形符号定位于图形的中心;(2)居民地由街区和外围的独立房屋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街区图形的中心;(3)居民地图形由有街道结构和部分无街道结构的图形组成时,圈形符号配置在有街道结构部位的中心;(4)散列式居民地,圈形符号配置在房屋较集中部位的中心。(5)对于分散式居民地,首先应判明其范围,圈形符号配置在注记所指的主体位置的中心。,2圈形符号的定位,居民地圈形符号的定位,3、圈形符号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处理圈形符号和其他要素的关系:同线状要素具有相接、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同面状要素具有重叠、相切、相离三种关系:同离散的点状符号只有相切、相离的关系。,相接:当线状要素通过居民地时,圈形符号的中心配置在线状符号的中心线上;相切:当居民地紧靠在线状要素的一侧时,表现为相切关系,圈形符号切于线状符号的一侧;相离:居民地实际图形同线状物体离开一段距离,在地图上两种符号要离开0.2mm以上;,圈形符号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三)居民地的选取,1、选取指标的确定 图解法:通过样图试验确定居民地选取指标 的方法 图解解析法:根据制图区域实地上的居民地 密度,确定适宜的面积载负量,按 新编图上图形和名称注记的大小,通过计算获得居民地的选取指标。解析法:数学模型来计算居民地选取指标。,2、选取居民地的一般原则(1)按居民地的重要性选取(2)按居民地的分布特征选取(3)反映居民地密度的对比3、选取居民地的方法 定出全取线选取 按其他条件补充,(四)居民地的名称注记,1、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选取(1)位于城市郊区并和城市连成一体的农村居民地可以选注名称;(2)当居民地成群分布,有分名也有总名时,在注出总名的条件下,分名可以选注;(3)大居民地有正名和副名时,副名可按规定选注。,2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名、定级和配置(1)居民地的定名:以国家公布地名为主(2)居民地名称注记的定级:确定字体、字大(3)居民地名称注记的配置:不压盖同居民地联系的重要地物,三、交通网的制图综合,(一)陆地交通网(二)水上交通网的表示(三)其他交通运输要素的表示,(一)陆地交通网1、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铁路:按轨数分:单轨、双轨、多轨铁路 按轨宽分:标准轨铁路、窄轨铁路 按牵引方式分:电气化铁路、其他铁路,公路按通行能力分: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普通公路、简易公路;按综合标志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镇道路;按交通部标准分:汽车专用路、一般公路 其他道路:大路、乡村路、小路、时令路,2道路的选取,(1)选取道路的一般原则重要道路应优先选取 例:等级高的道路;作为区域分界线的道路;通向国境线的道路;沙漠区通向水源的道路;穿越沙漠、沼泽的道路;通向车站、机场、港口、渡口、矿山、隘口等重要目标的道路。,道路的取舍和居民地的取舍相适应 居民地密度 道路网的密度 居民地的等级 道路的等级 居民地的分布特征 道路网的结构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保持不同地区道路的密度对比,呈矩形网状结构道路的综合,(2)各种道路的选取,铁路的选取 公路的选取 其他道路的选取 道路附属物的选取,3道路的形状概括,(1)删除(2)夸大具有特征意义的弯曲(3)特殊的表示手法共线或缩小符号,道路符号的共边线,(二)水上交通线的表示水上交通包括内河航线和海上航线。内河航线只在城市图上完整绘出,地形图上一般只表示出通航起点,区分出定期通航的河段,表示出相应的码头设施,可以通行的水利设施及它们允许通过的吨位。海洋航线又分为近海航线和远洋定期或不定期通航的航线。近海航线沿大陆边缘用弧线绘出,但应避开岛屿和礁群。远洋航线常按两点间的大圆航线方向描绘,注出起终点和里程,大比例尺地图上还应绘出港口和码头符号。,(三)其他交通运输要素的表示管线运输是陆地交通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输送油、气、水、煤的管道,输送电能的高压线,输送信号的通讯线等。地图上要求准确反映其点位和走向。首先应注明其输送的物质和输送能力。,四、地貌的制图综合(一)地形图上的等高距(二)地貌等高线的形状化简(三)谷地的选取(四)山顶的选取和合并,(一)地形图上的等高距 等高距与地面倾斜角间的关系表示为 式中:h 以m为单位的地貌等高距;地面倾斜角;a以mm为单位的等高线间隔;M地图比例尺分母。,(二)地貌等高线的形状化简,1、形状化简的基本原则(1)以正向形态(可以删除谷地的地貌)为主的地貌,扩大正向形态,减少负向形态(2)以负向形态(可以删除小山脊的地貌)为主的地貌,扩大负向形态,减少正向形态,(以正向形态为主的地貌与等高线的化简),(以负向形态为主的地貌与等高线的化简),2等高线的协调,(删除谷地时,应使同一斜坡的等高线相互协调),3等高线的移位,(1)为保持地貌图形达到必需的最小尺寸时可进 行等高线移位;如:山顶的最小直径为0.3mm;山脊、最窄的鞍部的宽度都不应小 于0.5mm;谷地最窄不应小于0.3mm;等高线与河流的间隔必须大于0.2mm等。,(2)为了保持地貌形态特征而移动等高线,例如:强调局部的陡坡、阶地,显示主谷和支谷的关系,协调谷底线等而移动等高线。(3)为了协调等高线同其他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同国界线的关系所采用的移位,(三)谷地的选取 数量选取:选取谷地的数量 质量选取:谷地在地貌中的作用1、谷地选取的数量指标(1)按谷间距选取谷地 谷间距:指相邻两条谷地的谷底线之间的 距离,以mm计。规定:谷间距为2-5 mm,(2)按比例选取谷地,式中:nF新编图上选取谷地的条数;nA资料图上的谷地条数;MA资料图的比例尺分母;MF新编图的比例尺分母;x选取指数,它由不同的切割密度条件确定,x分别取0,1,2,3,相应于谷地的极稀区、稀疏区、中等密度区和稠密区。,2选取谷地的质量指标,谷地在地貌中作用大的应优先选取,如:作为主要河源的谷地;有河流的谷地;组成重要鞍部的谷地;构成汇水地形的谷地;反映山脊形状和走向的谷地。,(谷地选取示例),(四)山顶的选取,(1)标志山体最高的山顶必须选取,当它的面 积很小时,要夸大到必要的程度;如:0.5mm2(2)优先选取山体结构方向上的山顶。(3)反映山顶的分布密度。,五、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一)境界的制图综合(二)独立地物的制图综合,(一)境界的制图综合1、境界的分类境界是区域的范围线,包括 政区境界 和 其它区域界限 2地图上表示境界的方法 地图上的境界线是不同的点线符号表示,为了增强其明显性,还可以配合色带符号。,(1)境界线的形状按实地位置描绘,其转折处用点或实线段绘出,境界交会处也应当是点或实线;(2)陆地上不与其它地物重合的境界线应连续绘出,其符号轴线为境界的正确位置;(3)不同等级的境界重合时只绘高级境界的符号;(4)境界沿河延伸时的境界符号。以河流中心线分界,当河流内能容纳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应连续不间断绘出;河内绘不下境界符号时,应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但色带应按河流中心连续绘出。沿河流一侧分界时,境界符号都不绘在河流中,而交替绘出河流的两侧,河中的岛屿用注记标明。共有河流,不论河流图形的宽窄,境界符号都不绘在河中,而交替绘在河流的两侧,河中的岛屿用注记标明。(5)境界两侧的地物符号及其注记都不要跨越境界线,保持在各自的一方。,3国界的表示(1)国界线应以我国政府公布或承认的正式边界条约、协议、议定书及其附图为准。没有条约、协议和议定书时,按传统习惯划法描绘。这些规定都体现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标准国界图上,其它单位都应以该图为准描绘国界。(2)编绘国界时应保持位置高度精确,不得对标准国界图进行图形概括。(3)保持国界界标的精确性,并注出其编号。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还可以精确绘出双立或三界标的位置,当地图比例尺缩小后不能表示分立符号时,该用一个界标符号表示。,4、国内行政境界的表示 国内行政境界也应在地图上精确表示,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纠纷。国内行政境界的画法应符合描绘境界线的一般原则。出图廓外的境界符号应在内外图廓间标注界端注记,标明其行政区域名称。飞地指插入到邻区同本区隔断的区域,其境界线同其隶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一致,并在其范围内加注表面注记。5、其它区域界线的表示 例如自然保护区,用单独设计的符号描绘,并在其区域范围内加表面注记。,二、独立地物的制图综合 独立地物用独立符号表示,它包括发电厂、变电所、粮仓、科学观测站、体育场、电视发射塔、纪念碑、庙宇、教堂等。选取这些地物根据其重要性而定。这取决于其质量特征、功能、方位意义及密度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有些独立地物可以用依比例尺的平面图形表示,如学校、医院等,当地图比例尺缩小后不再能以比例表示时,可以改用独立符号表示。,六、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一、轮廓形状的化简 地形图上的森林、稻田、园地等都是用地类界加颜色或说明符号表示的。地类界常常不像具有实体的如岸线、道路等那样明显和固定。会有穿插、交错、渗透等现象存在,其精度受到很大的限制。概括程度可以相对大一些。根据植被要素本身的特点,其选取指标有所变动。例如,森林的最小面积和林间空地的最小面积应为10平方毫米,草地的最小面积可以定位100平方毫米或更大。,当地类界与岸线、道路、境界线、通讯线符号重合时,可不表示地类界符号。有些植被类型不表示地类界,如小面积森林,狭长林带、草地和草原等,只是用符号表示其分布范围,有的还有一定的定位意义,但都显得很概略。,二、植被特征的概括 1、用概括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例: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林地分为森林、矮林、幼林等,中小比例尺地图上则只用统一的林地符号表示。2、将面积小的植被类型并入邻近面积较大的植被类型之中3、混杂生长的植被通过选择其说明符号和注记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