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凝油开采工艺技术PPT.ppt

    • 资源ID:2868307       资源大小:9.69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凝油开采工艺技术PPT.ppt

    高凝油开采工艺技术,汇 报 提 纲,一、基本概况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配套工艺问题三、配套工艺技术及应用,一、基本概况,1971年发现1986年开发动用含油面积:83.64km2动用地质储量:19191.33104t可采储量:4559.37104t标定采收率:23.76%油藏埋深:-1350-3720m,静安堡油田,高凝油油田构 造 位 置 图,边台油田,综合柱状图,静北潜山,安1-安97潜山,东胜堡潜山,沈95块,沈84-安12块,高凝油油田储量面积图,边台潜山,静35块,高凝油田主要含油区块分类,中高渗(沈84-安12块),高凝油油田,砂岩油藏,中低渗(沈95块、静35块、257砂岩),碳酸盐岩油藏,中深层(静北潜山、沈259、沈253),深 层(沈625潜山、沈257潜山),变质岩油藏,较强底水(东胜堡潜山),弱底水(安1-安97潜山、边台潜山、沈628块),潜山油藏,N:9161.2104t,N:10030.13104t,N:19191.33104t,N:6374104t,N:2787.2104t,N:1791.71104t,N:3601.42104t,N:1509104t,N:3128104t,N:5393.13X104t,N:4637104t,高凝油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含蜡量高,一般为3045,最高达53.52。(2)凝固点高,一般为42以上,最高达67。(3)析蜡点高,一般为5461。(4)蜡熔点高,一般为5875。,油品性质特殊,高凝油区块油品性质表,上产阶段,稳产阶段,递减阶段,低速稳产阶段,建产能200104t,平均年产油225104t,年均递减17.0104t,年均产油87.5104t,高凝油油田开发阶段划分,高凝油开发现状表,高凝油主力区块开发现状表,汇 报 提 纲,一、基本概况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配套工艺问题三、配套工艺技术及应用,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配套工艺问题,高凝油开发初期,受油品性质的影响,自喷井及抽油井管柱结蜡现象严重,常常造成管柱堵死、油井停产现象。,1、井筒举升中原油析蜡凝固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2、注水井分注和分层测试遇到的问题,1)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导致分注井管柱出现弯曲现象;2)分注井数和分注层段多,分层测试和动态调配的工作量较大;3)由于井筒死油影响,注水井分注和进行分层测试受到很大影响,分注管柱遇阻及测试下井仪器遇阻现象频繁发生。,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配套工艺问题,3、修井作业困难,由于高凝油凝固点高的特性,修井作业过程中常常遇到管柱凝死提不动、工具下井遇阻等现象。,对于油藏埋藏较深、渗透率较低的油井,为提高单井产量,需要加大压裂施工规模。,4、深层潜山压裂问题,5、油井措施易对油层造成冷伤害,大型措施或修井作业,外来液的侵入,近井地带暂时温降,高凝油中的重质成份析出,油层渗透率降低,高凝油与外来液形成乳化现象,润湿性改变表面张力提高,油流动性变差,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配套工艺问题,汇 报 提 纲,一、基本概况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工艺问题三、配套工艺技术及应用,(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二)注水工艺技术(三)修井作业技术(四)措 施 工 艺,三、配套工艺技术及应用,第一阶段:水力活塞泵、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第二阶段:闭式热水循环、空心杆热线、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第三阶段:空心杆热线、潜油电泵、电热油管、化学加药冷采、常规冷采采油工艺,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1、井筒举升工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1986年-1995年):高凝油田1986年投入开发,初期以自喷井为主,为保证出油温度,先后设计应用了井下掺热油、掺热水循环管柱,对自喷油流进行加热,延长自喷生产期。为提高油田采油速度,研究应用了系统开式水力活塞泵采油工艺、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为沈阳油田的加速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沈阳油田建成300万吨产能规模的目标于1991年得以实现。,第二阶段(1995年-2003年):随着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单井产量下降,水力泵及闭式热水循环系统的高能耗与油井低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随着抽油机井管柱电加热技术日益发展成熟,从安全生产、油井资料测取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水力活塞泵和闭式热水循环生产方式逐步被空心杆热线、电热油管等管柱电伴热生产方式取代。,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高凝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实现了以高凝油冷采冷输、深抽提液和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为主要内容的采油工艺优化。采油方式以抽油机、螺杆泵、电泵为主,抽油机方式中冷抽、加药冷抽、空心杆热线、电热油管并存。,(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为实现高凝油热采,1985-1987年进行了水力泵试验,取得了成功。1988年推广应用,1993年应用规模达到最高279口井,产油量占全油田的54。由于该工艺存在油井资料录取困难、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1996年起逐步转化,到1998年已全部实现工艺转化。,(1)水力活塞泵采油工艺,2、加热举升工艺,(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优点:泵效高,总效率可达40-60%;液力起、下泵方便;排量大,国外最大排量已达1245方/天;对定向井、斜井有较好的适应性。缺点:换向机构在井下,检修时必须起出;地面设备较为复杂。,(2)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1984年试验成功,到1987年闭式热水循环抽油井为181口,占高凝油生产井总数的70.9。由于该工艺无法测试油井液面资料,且系统老化采油成本高,1997年开始逐步被其它采油工艺所取代,到2003年全部转化。,(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优点:由于闭抽油水不混,减去了原油脱水工作量;因地面设备等因素停产,井下循环后很快复产,生产管理方便;检泵方便,仅动1/2“油管,不动4”管柱封隔器就可完成;井口采用大四通,保证采油树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缺点:地面泵循环排量较大,设备无用功增加;采用水基动力液,管壁结垢严重,腐蚀严重;由于套管环空形成循环液通道,不能测流压、静压、动液面等地质资料。,(3)空心杆热线采油工艺,1995年在静35块开始试验应用。1996年开始在油田得到规模推广应用,到2008年采用该工艺的总开井数255口,日产液2248吨,日产油1046吨,综合含水53%。,优点:对低产液、低含水油井加热效果好。缺点:一次性投资大;耗电量大(日平均耗电849kW.h)、运行成本高;加热电缆使用寿命短,一般为年或年半左右,维护及更新费用高。,(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4)电热油管采油工艺,2002年3月引入沈阳油田,很好地替代了闭抽及部分热线生产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先后进行了绝缘短节、接触器、高压密封器等研究改进,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到2005年现场应用规模达到196口井,目前有82口井。,(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日产液高于20吨,含水超过90%的高凝油井,(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3、冷采举升工艺,(1)常规冷采工艺,高凝油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含水原油的粘度降低,给油井的冷采创造了条件。经现场实践,日产液高于20吨,含水超过90%的多数高凝油井,井口出液温度保持在34以上,可以实现冷采,配合定期热洗可保持长期连续冷采。通过提液等措施,增加油井产液量,扩大了常规冷采井的规模,目前高凝油区块已有324口井实现了常规冷采,占高凝油总井数的45.5。,(2)化学加药采油工艺,从1996年开始研究试验,通过套管环空点滴加药,与油层产出液混合,利用药剂润湿分散作用,减小混合液的流动阻力,防止凝固,实现冷采。从2005年开始规模应用,最大应用规模达到84口井,年累节电量700万度以上。,产液量在10吨以上、含水在50%以上的高凝油井,3、冷采举升工艺,(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3)井下平行双管掺水冷采工艺,通过井下掺入热水,增加产液量与含水实现冷采。2008年开始研究试验,现已试验4口井,获得成功,可以取代电伴热技术,实现节电目的。,产液量低于10吨、含水50%以下的高凝油井,有利条件:177.8mm套管与73mm油管空间;地面掺水伴热系统完善。主要原理:利用污水(70)通过下入48mm油管向井下掺入,产出液与掺入热水一起采出,从而替代热线或电热油管伴热,实现冷采。,(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第一阶段:油田开发初期,注水工作以投转注为主,实现主力区块注水开发,注水方式以笼统注水为主。,第二阶段:随注水矛盾日益突出,在主力砂岩油藏实施分注配套技术,主要以低级别分注、小剂量调剖、增压注水为主。,第三阶段:为进一步解决注水矛盾,实现注好水的目标,实施细化注水技术。主要以多级分注、大剂量调驱、控量增压注水技术为主。,(二)注水工艺技术,1、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2、多级分注工艺管柱,GY341-II型分注工艺2000年2001年,GY341-III型分注工艺2001年目前,(二)注水工艺技术,管柱组合:GY341封隔器+偏心配水器+坐封反洗阀,配套镍磷镀油管及配水器。,2000年引进偏心多级分注管柱,并研究改进,在139.7mm套管及177.8mm套管井推广应用,最高分注级数达6级6层。目前油田共有分注井320口,三级以上分注井146口,占分注井的45.6。,3、多级分注管柱防弯配套工艺,平衡式管柱,止推锚定式管柱,加强式管柱,下拉锚定式管柱,随着多级细分注水技术的规模实施,在177.8mm套管井出现了管柱弯曲问题。为此研究配套了防弯工具并优化了管柱组合,现场应用下拉式防弯锚及4油管防弯措施效果较好。2003年以来累计实施43口井,有效缓解了管柱弯曲对测试的影响。,(二)注水工艺技术,4、测调联动工艺,为减少测试工作量,提高分注水平,引进测调联动注水工艺。该套工艺实现层段测试、分层配注、地面可控、数据采集自动化,不仅缩短动态调配周期,而且提高了分层配注效果。2009年现场应用测试27口井,测试成功率100,层段合格率达到97,对比常规测试有大幅提高。,测调联动与常规测试对比表,(二)注水工艺技术,针对井筒死油影响,解决办法主要采用大排量热洗管柱,近年引进密闭循环洗井工艺,清除管柱死油影响。,设备构成:电加热装置、两级旋流除砂器、高效低阻液-液旋流除油器、卧式聚结沉降器、一级深床过滤器、二级精细过滤器及两套气动加药装置。,循环洗井工艺流程框图,(二)注水工艺技术,5、密闭循环洗井工艺,针对高凝油特点和修井作业难点,通过实践和技术攻关,逐步形成以下修井作业配套工艺。,1、热冲洗套管解堵修井工艺,下73mm油管,采用热洗车连续冲洗至1200m,冲洗水温保持在8090;循环建立热场,起出井内冲下管柱;下入153mm通井规(177.8mm套管)或116mm通井规(139.7mm套管)彻底通井。,热冲洗套管解堵管柱示意图,(三)修井作业技术,在油管内下入25mm或30mm连续油管,采用热洗车和水泥车连续冲洗,洗净油管内高凝油,冲洗水温保持在8090;循环建立热场,将环套内的高凝油熔化;用水泥车在原井油管及环套间建立循环,替出环套内高凝油;分别起出连续油管和原井管柱。,2、连续油管车解堵修井工艺,连续油管车解堵管柱示意图,(三)修井作业技术,倒扣起出部分井内管杆;在油套环空冲下入114mm油管至1200m;循环并洗净循环通道内的死油,水温保持在8090;建热场,熔化73mm油管内的死油;洗出73mm油管内的死油;起出114mm油管;起出原井的抽油杆和73mm油管。,3、套冲解堵修井工艺,套冲解堵管柱示意图,(三)修井作业技术,1、油井措施工艺的发展,第一阶段:油井产能建设阶段,主要以油井补层、提液措施为主。,第二阶段:随油藏地层能量下降,储层伤害现象增加;同时提液造成油井出砂加剧、含水上升迅速,此阶段油井措施以解堵、防砂、找堵水为主。,第三阶段:主力中高渗砂岩区块进入高含水期,低渗区块注水见效基础差。此阶段油井措施以有效提液、低渗压裂改造为主。,(四)措施工艺,2004年以前深井压裂加砂量小、成功率较低,2004年后攻克了深层潜山变质岩大型压裂难题,单井平均加砂量从20.5m338.4m3,最大达到80m3。施工成功率从63%94%。,使用复合交联高温压裂液,适用温度90-140,保证耐高温强携砂性能。,在前置液中低砂比(一般在10%左右)分段加入100目粉砂。封堵天然微裂隙及主裂缝两侧的微裂缝,降低压裂液滤失。,携砂液中分段加入原胶段塞补充携砂过程压裂液的滤失;变台阶式加砂为坡阶式加砂,增加砂浆运移平稳性,避免砂堵。,抗砂堵工艺,降滤失工艺,抗高温工艺,2、深层潜山变质岩大型压裂技术,(四)措施工艺,2003-2008年老井压裂措施效果统计表,(四)措施工艺,3、热压裂工艺,热基压裂液,压裂液温度8085破胶温度 40选用液体胍胶高温稳定剂,入井温度超过75,井底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压裂解决了冷伤害,在曹台低潜山近年来实施了3口井,单井最大加砂量达到80m3。累增油2431吨。,(四)措施工艺,溶剂:混合苯与 水乳化形成,溶剂酸解堵技术,该技术解决冷伤害,年实施超过40井次,有效率83以上,实现增油超过11000吨。,酸液:无机酸,洗油破乳和溶解胶质、沥青质,对有机沉积物有润湿、渗透、分散直至剥离等作用,解除机杂、岩石碎屑造成的无机堵塞,防止酸液与原油接触,避免形成二次污染,4、油井解堵工艺,(四)措施工艺,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高凝油开采工艺技术PPT.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