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要求改进初中生物教学.ppt
落实课标要求,改进初中生物教学,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2011年版课标实施现状,加大培训力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大有助益。多版本教材经过全面修订和严格审查,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教师在加强概念教学、追求教学实际效益方面有明显改进。在落实2011版课标新要求上尚不尽如人意。如体现课程性质、落实课程目标、把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实施评价检测等。,一、从课标看教学新要求,1.从“课程性质”的变化看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关于课程性质,实验稿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课程性质(2011),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自然科学属性,特殊性,基础性,过程性,应用性,学科的性质,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知识、过程、方法等,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对教学的新要求,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从目标和内容上看,不仅要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家的观念、态度和方法,养成科学态度、理性思维的习惯;从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现状的差距,由于课时紧等因素,不少教师的教学主要目标仍是完成教材中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在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态度、理性思维等关注不够,急于让学生得出标准答案。评价、考试环节也主要是考查知识掌握情况。,改进的建议,教学设计:将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从内容选择上,对教材中知识内容要精选,课堂上主要解决重点和难点,不必面面俱到。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悟科学家的观念、态度和方法,通过学生参与的分析、讨论、实验等活动,促进态度的养成、进行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实施中,多给学生质疑、思考、辩论等机会,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在评价、检测环节,题目内容应涵盖三维目标。,2.从课标的“课程内容”看对教学的新要求,“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1:强调重要概念,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一条建议:“(三)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对教学的新要求: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关于重要概念及其教学的常见问题,什么是重要概念?(与原理和规律的关系)什么是概念?(“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是事实还是概念?)概念是否都有相对应的名称(术语)?(如“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概念是否都有明确的定义?(如生物、人)概念都是自主建构的吗?是否具有客观性?概念的教学应遵循什么基本规律?,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什么是“重要概念”,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标P32),费德恩(Feden)等人认为,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以“花”为例)。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 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 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统领本主题的上位概念,细胞自身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是通过细胞实现的,在结构上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对本主题的教学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等认识到细胞具有完成生命活动的各种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植物、单细胞生物,认识到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讲和资料分析等,认识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是靠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完成的,进而建立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本主题最基本的概念。概念不一定对应一定的名称(术语)。,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生物圈的概念,对“生物与环境”主题的教学建议,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核心,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是基础,生物圈的概念形成是最终目标。教学分以下三步:首先要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通过实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事实性材料理解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密切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生物圈。,“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题的重要概念,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而获得。,运动的意义和本质,行为的意义,行为的产生机制,对本主题的教学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等了解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肌肉收缩牵拉着骨围绕着关节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及其他系统的配合)通过事实了解行为大多是靠运动完成的。重点是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适应意义和产生机制。具体的行为如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都是供学生理解行为的适应意义和产生机制的事实性材料,是建构概念的素材,其本身不是要掌握的重要概念,也不需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只是大致的区分,不要绝对化。,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2:增加动物的类群,如何落实课标关于动物类群的新要求,相关“重要概念”的表述:“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因此,关于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应形成的重要概念是“不同类群的动物各有其特征”,这就要求对每个类群的特征的掌握不必面面俱到,能根据有限的主要特征将各类群区分开就可以。此外,要关注各类群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与人类的关系),关注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回到上个世纪全面讲述各类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和生理特征的做法,以免增加学生负担,3、从课标中“教学建议”看如何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课标中“教学建议”的相关内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清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上述教学建议涉及的理论知识,概念形成的理论(事实抽象、概括概念)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头脑中的概念与词典中的概念概念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关系,1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事实)。2工业污染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深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概念)。,事实性知识本身不能迁移,它是构建概念的基础,只有形成概念后,才能迁移。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被描述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概念。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材料多少与概念建构的关系:并非一定正 相关,如花的概念。,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区别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经过专门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或道听途说而获得的概念,称为日常概念或前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属于科学概念。前概念中往往包含科学的成分,但不够准确。前概念有时是错误概念。如“鲸是鱼”“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就是呼气和吸气”。前概念(包括错误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例如,呼吸运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前概念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吸气导致胸廓缩小。利用前概念提出问题,再用演示实验证明科学的结论,教学有效性会提高。,利用前概念的教学建议,前概念(包括错误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教学准备阶段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前概念在科学视野中的不足之处,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提供或让学生直接观察科学事实,是由前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的关键。例如,动物的概念,前概念是能运动的生物就是动物。衣藻能运动,却不是动物,珊瑚虫、海葵等营固着生活,却是动物。由此引发认知冲突。呼吸运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前概念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呼气导致胸廓缩小。利用前概念提出问题,再用演示实验证明科学的结论,教学有效性会提高。,区别头脑中的概念与词典中的概念,“白马非马”。人人头脑中都有马的概念,但不同人头脑中马的概念是有差别的。其他:如生物、科学等概念。词典中也有马的概念,是唯一的。教学中讲述的概念是“词典中的概念”,学生建构的是头脑中的概念。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接近于“词典中的概念”的概念。仅靠讲述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观察、实验、思维才能更好地建构头脑中的概念。,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教师讲授),也可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资料分析、讨论、实验等)。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不可偏废。,强化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二、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以问题驱动学习过程(思考、讨论、资料分析、观察、实验等)三、让学生感知事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四、准确、清晰地表述概念的内涵。五、利用练习题,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新 的情境中应用概念。,二、从实践案例看教学改进空间,问题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少教师制订教学目标时追求“大而全”,看上去很全面,实际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没有实质性作用。,教学目标确定-案例,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方面:(1)说出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案例改进版,知识方面:(1)说出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能力方面(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2)进行对照实验,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3)运用表格准确地记录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 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2)如实记录观察数据。,小结: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知、能、情三方面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各有侧重情感目标多属于内隐性的,不一定明确写出表述明确具体用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表述,少用课标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如确立、形成、养成。尽量不用课标中未列出的目标动词,如培养、提高、发展等。注意目标的阶段性。每一节课都是有限目标。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改为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的能力目标。,问题2 概念教学应更加到位,课例1:合理营养导入:方便面呈现学习目标 1.什么叫合理营养?2.怎样做到合理营养?3.为家长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展开:目标1 什么叫合理营养?自主学习P32、P33图并思考:图中主人公怎样做的?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这样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做么影响?学生分析不吃早饭的危害、偏食的危害等。什么叫合理营养?让学生看书,划重点。强调两个关键词:全面、平衡。目标2 怎样做到合理营养?让学生分析膳食平衡宝塔,做学案上的选择题。展示课前作业:前一天晚上的食谱,分析营养是否合理。目标3:设计食谱。设计完成后,展示,评选最佳营养师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总结本节课收获。,课例分析,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亲切自然,贴近主题。学习目标明确,围绕三个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体现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清晰简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阅读图文,思考和讨论,并标记重要概念,老师在此基础上强调关键词。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为家长设计午餐食谱,体现人文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教育。,课例分析,概念教学应进一步落实到位 1.全面: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各类要齐全。此处应回忆营养物质有哪六类,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作用是什么。2.平衡:摄取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应明确指出,“全面”是指营养物质的种类,“平衡”是指营养物质的量。本节课强调“量”不够。任何营养物质少了都不好,这容易理解,无需多讲,但多了也不好(需要举例说明),关键是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因人而异)。,教学建议,“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2011版课标)本节课,教师首先要把“合理营养”的概念搞清楚,然后再围绕概念的内涵来设计教学活动,每个活动素材都说明这个概念某一方面的内涵。这样,学生最后设计食谱时就不会只考虑“种类”不考虑“量”,甚至还会考虑家长的健康状况了!,问题2 概念教学应更加到位,课例2:食物的消化 导入:早餐吃了什么?吃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马上被吸收了?小分子 的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呢?展开:根据教科书P29图,说明吃进去的一粒西瓜籽所经过的器官。结合上节课所做唾液实验,说说唾液腺为什么有消化作用,为什么唾液只能分解淀粉?“演示实验 嫩肉粉对蛋白质的消化”讲述酶的概念和酶的专一性。小组合作学习1:消化道各器官各有什么酶?各消化什么物质?完成学案上的 填空内容。小组合作学习2: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和在哪儿被消化的?完成学案上的 填空内容。,课例分析,引入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亲切朴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的任务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来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先让学生弄清消化道不同器官含有的酶及其作用,再让学生梳理不同的有机物分别是在哪里消化的。知识梳理得比较清晰。,课例分析,通过讲述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吸收、大分子不能等,揭示了消化概念的本质,但教学过程未能围绕这一重要概念的中心内涵来展开。教学建议:应当呈现中心问题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怎样被分 解成小分子物质的呢?联系课前做的唾液实验,指出靠酶来分解。怎样才能被酶分解?要使食物团块中的物质能接触到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研磨等都有将食物团块磨碎的作用(可让学生对照书上的图文自己找答案)。酶是哪里来的呢?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可上学生从书上找答案)。本节课主要讲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了,至于酶的专一性可不讲或少讲,到高中再详细讲,否则教学思路不顺畅。,课例3: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师依次讲述了人体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种类和作用,以及相关疾病,但是对什么是激素、激素如何起作用却没讲清楚,甚至出现“胰岛素把葡萄糖分解了”这样的科学性错误。这样的教学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单纯记忆一些事实的层面,未能落实新课标强调概念教学的要求。,问题3 导入、展开(包括提问)、总结、等环节应各得其所并有机衔接,导入:有的课导入环节设置了很好的问题情境,但后续环节缺少回应,到本节课结束问题仍悬在那里。有的课用音乐、视频或游戏导入,表面生动热闹,实则牵强附会。展开过程提问过频,问题过于简单,多为齐问齐答,看似气氛活跃,实际未能激活学生思维。有的课虎头蛇尾,最后缺少总结,特别是对重要概念和方法的总结,未能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问题4 关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课例2 合作学习的目的:发挥团队成员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通过讨论互相启发;通过争论激活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前提:呈现个体不能或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探究课题。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自主(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自主的升华。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包括汇报环节,不一定要全组上台汇报)。,问题5 关于课下活动的布置,课例4 传染病及其预防 老师让学生课前做传染病调查,做成PPT在本节课开始时在班上汇报。由于时间限制,仅指定三位同学汇报展示。问题:1.这样的活动多了是否会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2.为什么指定这三位同学展示?建议:精选课下活动数量,如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进行某种植物的栽培等。活动结果汇报应尽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机会(可以有不同形式),并且体现机会公平。,问题6 如何应用学案,课例n: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 提出目标任务,让学生边看教材边填写学案中留出的空白或做学案上的题目。这种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有时会弱化教师的作用;体现了任务驱动,却弱化了兴趣驱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因材施教,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等作用。,问题7 关于习题(试题)命制,“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2011版课标)然而现状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部分试题举例,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5在植物的种子中,连接胚芽和胚根的结构是()A子叶 B胚乳 C胚轴 D种皮17从市场上买回的茄子,其果柄一端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这是茄子花的哪一部分存留下来的?()A花萼 B花冠 C雌蕊 D花药,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为主人拉车运菜属于()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力度。醉驾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下列是人体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现象,它们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分娩、受精、怀孕 B受精、分娩、怀孕C受精、怀孕、分娩 D怀孕、受精、分娩,30“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草场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A保护植被,禁止放牧B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C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D充分利用草原,扩大羊群数量,30(7分)“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在兔年唱 起这首童谣,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1)小白兔的一蹦一跳主要靠骨骼和 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2)小白兔听觉灵敏,一有危险马上逃跑的反应,属于(简单复杂)反射,这是其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合科学家 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3)兔子的毛色各异,如黑毛和白毛,它们是一对 性状。(4)兔子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具有 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5)相比狼的牙齿,爱吃萝卜的兔子没有_齿。(6)“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为了隐蔽洞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适应)。,问题8 关于课时紧张,课时紧是普遍反映的老问题,此次课标修订之后,这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建议:1.继续呼吁增加课时。2.教学中有限的课时主要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宜按教材面面俱到地讲。3.探究活动的取舍一要依据课标,二要权衡不同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统筹规划,三要根据学校实际条件。,结语,2011年版课标对初中生物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加强科学本质教育,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等等。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不断改进初中生物学教学,我们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升我国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