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1篇总论(1、2章)110321.ppt

    • 资源ID:2868149       资源大小:1.99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篇总论(1、2章)110321.ppt

    农 业 经 济 学,一、课程的研究对象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关于课程研究对象的补充说明四、课程性质和课程地位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六、课程考核办法,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 论,顾名思义,农业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部门经济学问题的一门学科。课程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而非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农业部门的现象和问题。观察和研究哪些现象和问题?教材表述如下:“现代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研究对象,观察和研究哪些现象和问题?教材表述如下:“现代农业经济学是研究现代农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既要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的组织,也要研究现代农业生产中生产关系的协调”。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农业经济管理学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关系发展运动和农业中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经济规律及其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方天堃、陈仙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经济学“泛指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规律,确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现代经济学词典第63页,刘树成主编,凤凰出版社,2005“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I第1页,许涤新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Paul.A Samuelson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原理第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罗宾斯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目标同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之间的关系的科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4卷,第223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研究对象,“从亚当斯密(AdamSmith)以来,经济学已经从一粒小小的橡果长成一颗繁茂的大树”!Paul.A Samuelson,从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发表国富论(1776年)开始,经济学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已形成东西方两大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对经济学的分析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对本质层次的分析,偏重于对生产关系的分析;而西方经济学则偏重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偏重于对微观与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当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会涉及经济运行的变量,但重点是分析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调整;西方经济学也会涉及经济制度的分析,但是在把资本主义作为永恒的社会制度前提下分析其具体体制的。,显然,国内多数教材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语境,而非西方经济学的语境。问题:国内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为什么采用了这样一种语境?这种表述方式(或理论指导的选择)是否体现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别?首先来思考:东西方经济学界是如何界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两者是一致的吗?,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科学,具体可表述为以下3个方面:生产什么What?(产品市场、供需平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如何生产How?(企业组织、规模的选择、市场应对、风险分担、博弈论、企业决策)为谁生产Who?(劳动力市场、土地和资本市场、税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效率与公平)“事实上,经济组织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在今天与人类文明之初一样地关键”。Paul.A Samuelson,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经济学是干什么的?西方经济学的表述,一、课程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能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导因素,生产工具是标志。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有形的物的方面。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无形的非物的方面。,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东方经济学的表述,一、课程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区分是一种人为的抽象。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与生产力三要素其实是融为一体的,这种区分只是出于认识问题和解释问题的方便,人为的把本来是“物”与“非物”融为一体的经济活动抽象为“物的因素”和“非物的关系的方面”。不难理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恰好对应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三个问题。无论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结为四个方面,还是三个方面,其实都是基于经济运行过程的前后继起关系,即生产和再生产,的角度去总结和界定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东方经济学的表述,一、课程的研究对象,东西方学界对经济问题的观察,区别主要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大致来看,西方经济学关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三个问题的总结,更多是基于经济活动的具体运行层次;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结,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把握。究其实质,东西方学界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都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仅是说法不同而已,因此,是殊途同归的!那么,国内学界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采用了这样一种语境,除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东西方是相通的吗?,一、课程的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内容的安排主要是沿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条主线:1、生产力层面的问题: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能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生产力首先表现为物的因素:土地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生产力各要素的配置和组合过程:从生产者角度看,表现为决策行为;从生产过程看,表现为生产结构的调整(要素的替代);从配置结果看则表现为一定的产品结构或者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过程,还体现为生产方式的选择,比如,经营规模的选择(要素间量的组合)、生产方式的选择(集约与粗放)、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2、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集中体现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微观生产经营主体内部体现的更为充分,所以,须首先观察该部门最微观的经济组织单位。非农部门的微观经济组织单位是企业,农业部门是农户或者农场。以农户为起点,能延伸和分化出很多问题:人地关系、农业经营制度、农村产业组织、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分配,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本课程安排了四篇共十二章的授课内容: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农业、农村、农民第二篇 农业部门的微观经济组织第三章 农业部门的家庭经营第四章 农业部门的农工商一体化第五章 农业部门的合作社运动第三篇 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第六章 农业部门的自然资源:土地第七章 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资源第八章 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第九章 农业部门的资金第四篇 农业发展与农业保护与第十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第十一章 农业产业结构第十二章 农业保护政策能够看出,本课程不可能也没有涵盖经济学的全部。,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上述内容几乎涵盖了国内“三农”问题的所有热点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的家庭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三、关于课程研究对象的补充说明,问题:能否单纯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去观察和解释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和基本视角:“经济学就是一门选择的科学”,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资源配置的基本逻辑是“边际递减原则”。资源优化配置以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为前提。就中国国情而言,能按照“边际”的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吗?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而言,其他要素几乎都是昂贵的;短期内难以实现替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劳动力转移是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土地:只能减少,不会增加。资金:逐利本性决定了其缺乏进入农业部们的动力。制度前提:市场尚未在要素配置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农户自给性比重还很高。,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三、关于课程研究对象的补充说明,引申两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界定须考虑国情特征(人地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特征、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经济学的差别主要来源于学派的差别,而农业经济学的差别,除了学术观点的不同之外,更多的是源于各国具体情况的差别。(朱道华,P6)偏重于对制度(生产关系)层面问题的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农业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会有所调整。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学。”P18,“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不同于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四、课程性质,课程性质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部门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兼有研究性质的课程,内容和深度具有一定弹性。课程地位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我校其他涉农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和阅读书目:钟甫宁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谭向勇等主编:农业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1924.中央编译出版社,萧正洪(译)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W.W.威尔科克斯:美国农业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参考期刊和网站: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局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农业部中国农村研究网 http:/,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六、关于课程考核,课堂出勤率(10%):随机抽查点名,无故缺勤3次不及格。祝你好运课堂提问(10%):最优和最差者将会被记录。中考(课程论文,开卷)20%期末(闭卷)60%,第一节 农业 农业的概念、特点、地位和作用 农业份额下降规律第二节 农村 农村的界定、农村问题的实质 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三节 农民 农民的界定、农民问题的实质 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章 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其本质是人们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制品,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把握四点:第一,农业是第一产业部门,以提供食品为主要目标。关于农业部门的界定:农业关联产业?(农前部门、农后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一、二、三次产业划分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一、农业的概念,理解概念,把握以下四点:第二,农业生产部门包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部门: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从该部门涵盖的产业内容来看)两个基本部门包括了四个具体的生产部门:种植业(农)、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区分“大农业”和“小农业”;“大农业”统计口径的调整。比较而言,植物栽培业是第一性的,其中的种植业居于更基础性地位。应动态的理解:人造食品已初现端倪;能源农业技术已经出现。,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一、农业的概念,理解概念,把握以下四点:第三,以生物体为劳动对象,最终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从该部门的劳动对象来看)。劳动对象是“活体”,决定了对该部门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实施监督的困难。劳动对象是“活体”,意味着产品质量取决于生命过程的质量。第四,人类劳动、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是农业的三大基本要素。(从该部门包含的要件来看)提供了衡量和界定农业的“标准”。经济学角度界定农业概念,必须考虑人类劳动干预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深度,不同于自然科学。,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二、农业的基本特点,1、农业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本质特点)自然再生产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的自然条件,比如,光照、温度、湿度、降水、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难以控制,只能抵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是农业根本上不同于工业之处。经济再生产指价值的不断弥补和更新过程,其实现有赖于“交换”这“惊险的一跳”。含义:农业遭受双重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启示:解决农业问题,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二、农业的基本特点,2、土地是最基本的无可替代的生产要素。从生产资料的特点来看土地在农业部门的作用完全不同于其他部门(劳动工具)。如何理解“无可替代”?“无土栽培”意味着什么?启示: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充分合理利用土地。3、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明显。从生产的空间维度来看地区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项目及产品特色差别很大。差异性源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于工业。启示: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二、农业的基本特点,4、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生产的时间维度来看 农产品生产必须严格“守时”。合理安排劳动,不能延误农时;合理安排种子、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合理安排农业资金;正确处理农产品的季节性生产和常年性消费之间的关系(冷库储藏,反季节生产等)。,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春分前后,种瓜点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七月里枣,八月里梨,九月里柿子红了皮”;“农历四月八,可吃鲜黄瓜”;“九月秧子十月薯”。(豫西),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二、农业的基本特点,5、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从农业的劳动特点来看分散性,是指劳动力在空间上的分散性。流动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流动性启示:农业生产必须建立一种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合理组织劳动,尽量减少劳作半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以酒为例理解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之间的位次关系。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历史的来看,农业是其他一切部门发展的渊源或起点。“农业是其它技艺的母亲和保姆。”色诺芬“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卡尔马克思 3、截面的来看,农业是其他各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反例:一些国家,如中东石油国、日本等国,(部分)农产品难以自给,但是经济发展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库兹涅茨提出的“四个贡献”分析框架: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要素贡献(Factor Contribution)市场贡献(Market Contribution)外汇贡献(Foreign Exchange Contributio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把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全过程,研究了国民生产总值、生产率、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在经济增长中的变化趋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建立了把经济增长与制度、结构、意识形态等因素联系起来的经济增长理论。,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1)概念: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2)产品贡献大小的静态衡量静态总量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静态相对贡献: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静态总量贡献,:非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比重 静态相对贡献,关于农业“产品贡献”大小的衡量,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2-1 2-2 19522011年中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及比重(百度文库),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3)产品贡献大小的动态衡量用“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一指标来衡量,是指国民经济增长中来源于农业增长的份额。计算办法:,上式中:G: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Ga和Gn:分别代表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Wa和Wn:分别代表农业部门和非农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Ga*Wa:国民经济增长中源于农业的部分。Gn*Wn:国民经济增长中源于非农产业的部分。那么,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用下式表示:,关于农业“产品贡献”大小的衡量,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4)农业份额下降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份额、贡献率、就业份额、出口份额)呈普遍下降趋势(下页表)。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商务出版社,1985)如何解释?农业部门在萎缩吗?,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农业份额普遍下降趋势的解释:缘因农产品特点的自然因素农产品需求特点决定了需求对农业部门的拉动作用较小(恩格尔定律)缘因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正常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条件)现代经济增长中中间产品比重上升规律对加工食品和方便食品的需求(食品制造业比重)缘因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的非正常因素 不完全竞争中的农产品独家买主 农民集团与非农民集团力量失衡,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要素贡献(Factor Contribution)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包括资本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1)资本贡献资本贡献是指资金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发生背景?)。贡献方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纳税;二是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剪刀差:剪刀状价格差的简称。是对工农产品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概括。从工农交换比例观察,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多。从价格上考察,表现为工业品价格指数除以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商呈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指数除以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商呈下降趋势时。上述两种相反趋势在统计图上按时间序列绘制的两条曲线似剪刀状张开。故名剪刀差。,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要素贡献(Factor Contribution)要素贡献包括资本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2)劳动力贡献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和运营都离不开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内在甄别机制)。(3)土地贡献空间贡献(城市化、工业化);财政贡献解17届3中全会提出两个“最严格”: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用地节约制度。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农业的“要素贡献”:必然趋势;负面影响难以回避。,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市场贡献(Market Contribution)卖者?其贡献在于为非农部门提供食品和原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卖者,取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买者?其贡献在于拉动非农产品的市场需求。2010年中央1号文件:“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真正发挥买者巨大的“潜力”作用,取决于收入水平。,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表10-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城乡居民收入都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从2005年的3.22:1扩大到2010 年的3.33:1。陈锡文,中国农村通讯,2010(10),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外汇贡献(Foreign Exchange Contribution)外汇贡献是指由于出口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品为国民经济赚取的外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的外汇贡献份额普遍呈逐渐降低趋势。如何解释?,理解比较优势:鲁滨逊:一天时间,可以制作5个面包,或者可以砍5颗树。星期五:一天时间,可以制作2个面包,或者可以砍4颗树。鲁滨逊:少做一个面包,可以多砍1颗树。星期五:少做一个面包,可以多砍2颗树。可见,鲁滨逊具有智力优势,星期五具有体力优势。这种禀赋差异,就是“比较优势”。生产不同产品所需要的要素组合不同。而不同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拥有的要素禀赋是有差异的。较低发展水平下,劳动力和土地通常是比较丰富的要素。农业比较优势下降的实质是,与非农产业(比如制造业)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较慢(技术替代较慢),从而不再具有生产率优势。,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一节 农 业,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四个贡献”之外:非经济视角的作用生态功能: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文化功能:人文景观、精神家园休闲功能:田园风光、自然生活农业非经济功能的体现,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如果都是“空壳村”,依托于“农耕文化”的上述功能就失去了载体。,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由稻田的功能理解农业的生态作用: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稻田是保障生态安全的人工湿地系统,具有与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稻田的睡眠蒸发和叶面蒸腾能吸收带走大量热能,使周围的气温下降,有利于调节气温、减轻热岛效应。稻田可以起到临时水库的作用,能够有效蓄积雨水,避免减轻大雨引起的洪涝灾害。遇暴雨时有田埂阻挡,不会引起表土的冲刷和流失。水稻生产可以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对防止和减轻因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1991年评估:稻谷种植的经济价值,以大米计算是3万亿日元,而水田的外部效应用,赫多尼库法计算是12万亿日元,替代法计算是5万亿日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传统功能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新”功能 生态功能 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产品的特点、农业在国民经济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共同决定了: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基本的产业演进规律。各国政府对农业部门的基本态度和倾斜政策。农业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一、农村概念的界定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三、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农村是个空间的概念,与城市相对,相对偏僻、贫穷、落后;农村地域广阔,人们居住松散,生活悠闲,节奏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不便,没有灯红酒绿;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熟人社会,血缘关系更重要,法律不起绝对作用,一、农村的概念,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传统概念:农村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地区。现代概念:农村是人们生产、生活聚集程度较低,又有特定自然景观的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古已有之。“城”,是指人口聚积的、有核心人物在内的区域,一般都有部队驻守;“市”,是指商品交换的区域。,一、农村的概念,对农村统计口径的界定,美国:凡人口在2500人以下或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500人以下的地区及城市郊区都算作农村。欧洲:一般以居住地在2000人以下的地方算作农村。我国:没有直接规定“农村”的统计口径。“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内全部人口。(“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的全部人口。),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发展中国家,明显地存在着两个差异悬殊的经济部门,一个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刚刚起步的现代工业部门。由这样两个情况截然不同的部门组成的经济,称为二元经济(dual economy)。二元经济结构的经典理论 刘易斯理论 费景汉拉尼斯理论 托达罗理论,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发展中国家一般含有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效率低的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效率比较高的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由于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MPL)为零甚至是负数,因此,把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只会促进工业的发展而不会影响农业。,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刘易斯的主要政策主张:只要工业部门支付略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应高出30-50),农业部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现代工业部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欠发达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拉尼斯和费景汉的主要观点:按照边际劳动生产率(MPL)的变化,大致可把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流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MPL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没有影响;第二阶段:MPL大于零但低于不变制度工资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有影响,但能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第三阶段:前两部分劳动力流出后留下来的劳动力的流动。这部分劳动力的MPL高于不变制度工资,要想吸引到工业部门,必须支付高于不变制度工资水平的报酬。,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拉尼斯和费景汉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经济由二元向一元转化,首先依赖于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剩余”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的物质基础,如果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农产品难以解决,或是“农业剩余”较少导致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价上升,将会使工业成本上升,从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业部门的扩张速度。提出:解决城乡二元差距问题,工业部门的扩张、劳动力的转移固然重要,但是,农业部门自身的发展一定不能忽视。,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托达罗(Todaro,M.P.)的主要观点: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应过多地强调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因为这样将会加重城市的就业负担,带来很多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住房、医疗、甚至社会治安等。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关键在于农村面貌的改观,比如,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等。,二、农村问题的实质: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1、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 城乡二元差距的核心是经济差距(见图)。二元差距还体现在社会的、文化的等很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国民待遇的差别上,比如:就业机会(户籍限制)教育机会(苏明娟)医疗条件(三座大山之一)社会保障(低保、医疗、失业)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三、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表10-2,图3历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多是国家特殊时期的政策所致。重工业发展时期严格配套的三项制度:农村的集体化生产模式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三、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3、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阻碍农村自身发展(资金;设施;劳力)阻碍城市工业自身发展(农村市场)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民的边缘化),三、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17届3中全会报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数据来源:马晓河等:“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管理世界,2005-7)。,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1、如何理解统筹城乡发展?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由农民工境况理解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工不同酬 同工同酬同工不同时 同工同时同工不同权 同工同权,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战略,始于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该文件确立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我国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减负、稳定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地位,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减负、稳定。各种补贴政策: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试点,2003年开始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发展农业保险,稳定农民收入。2007年提出要逐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的受教育制度2006年: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2008年:农民工输入地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收费与当地学生平等对待。,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发展农村义务教育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把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开始搞试点,2008年全国普遍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制度等。2008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2、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国民待遇:逐步建立和完善平等的就业制度2003年,重庆,熊德明事件。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中央1号文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二节 农 村,3、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先把蛋糕做大。二元差距不会自然消除,政府必须介入。关键是消除体制性障碍。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一元化是逐步消除二元化的基础和前提,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等。统筹的基本思路是“反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四、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学第一篇总论第二章农业、农村和农民,第三节 农 民,一、农民概念的界定二、农民问题的实质三、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潘光旦(1899-1967):圣剑撙节、贪小利、自私自利、公私不分、安土重迁 费孝通(1910-2005):私德、家

    注意事项

    本文(第1篇总论(1、2章)110321.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