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

    • 资源ID:2866391       资源大小:2.47M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

    国民经济核算,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杨文雪,The 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章前阅读,由于有了“投入产出表”,“我们在经济学中有了理论和事实之间的桥梁,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经济学中的远距离作用一点也不比物理学中的少。在任何一点上,一个事件的影响都是通过把整个体系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交易链条,而一步一步地送到其他经济部门的。一个有关整个经济的比率表,可以是我们尽量详细地从数量关系方面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内部结构。这样就有可能详细地预测受理论问题或眼前的实际问题启发而改革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后果。资料来源:瓦西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问题,1,一个部门如何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在一起?,2,部门间所存在的全部依存关系是指什么?,3,投入产出表是如何对之进行描述的?,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3.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3.1.1 投入和产出的含义3.1.2 投入产出核算的含义3.1.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3.1.4 消耗系数,3.1.1 投入和产出的含义,投入是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耗费”(一)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1.成本消耗:即不包括“利润”在内的各项生产费用。2.全要素消耗:是指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全部生产要素,包括全部物化劳动消耗和全部活劳动消耗。(二)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消耗(投入)”则是指“全要素投入”,亦即: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服务,以及固定资产和投入的活劳动等。(三)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投入”包括两部分内容:1.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货物和服务。2.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一、投入的含义,二、产出的含义,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些“成果”具体指“生产出的产品”货物和服务“。分为:(一)中间产出即:“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二)最终产出即:“最终产品”,是指已经完成生产工序、可以满足社会消费和投资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3.1.2 投入产出核算的含义,所谓“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系统反映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是“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投入产出核算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提出的旨在:探索和解释国民经济的结构及运行的一种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列昂惕夫所创立的“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这是一项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杰作。经过60多年的发展,正如列昂惕夫本人所预言的那样,投入产出表已经成为联系经济理论和现实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其应用极为广泛。,3.1.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含义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恒等关系四、投入产出表的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含义,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直观地反映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统计表”,随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不同,由多种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产业投入产出表、劳动投入产出表、供给表、使用表等。1.按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2.按所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3.按“表式结构”不同,分为:“对称型投入产出表”和“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组成部分的“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静态宏观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一)第象限,位于表“左上方”,由“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构成的象限,它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数要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中的数据具有“双重意义”,既反映生产,又反映消费;既反映产出又反映投入。这些数据描述了各个部门中间产品的使用周转情况,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故也叫“中间产品流量象限”。,1.从横向上看,每一个数据表明:每个产业部门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耗费使用的产品数量”。如: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行“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亿元中有4036亿元的产品提供给本部门作为当期生产过程使用,如作为种子或饲料。,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亿元中有8799亿元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产业部门作为当期生产过程使用,如提供给食品等制造业作为原材料使用。,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亿元中有8799亿元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当期服务生产过程使用,如提供给餐饮业等。,2.从纵向上看,每一个数据表明:每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以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列“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一产业部门自身的产品4036亿元。,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5473亿元。,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1644亿元。,(二)第象限,位于表的“右上方”,即“中间投入最终产品”构成的象限。它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去向和结构。,1.从横向上看,反映各部门总产出中作为“最终产品”提供给全社会最终使用的规模和构成。如: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行“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居民部门消费了10956亿元(农产品),724亿元形成了固定资产,农产品存货净增加了385亿元,另有585亿元出口到了国外。上述第一产业部门产品的各种使用量中,既包括了“对本国产品的使用”,也包括了“进口产品的使用”,如食品制造业所需的小麦就有一部分需要进口,所以将“中间使用的总量”与“最终使用的总量”的合计减去“进口的543亿元”,再加上“统计误差357亿元”,才是2000年的第一产业总产出26488亿元。即:,2.纵向上:反映了最终产品及其各要素的部门构成。,这个第象限描述了各个社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三)第象限,位于表的“左下方”,即“最初投入中间使用”构成的象限。又称之为“最初投入象限”或“增加值象限”,反映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情况。1.横向上,反映增加值及其各要素的部门构成。2.纵向上,反映各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及其构成,主要是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系。,(四)第象限,是“再分配象限”,位于“表的右下方”,是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经过多次在分配之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例如:劳动者取得收入之后有多少用于消费,有多少用于储蓄和投资。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数据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比较困难,因而现实中的投入产出表并没有这一象限,它只是在理论意义上存在。,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恒等关系,(一)横向上看,由第象限和第象限反映社会生产各部门产品的实物使用状况和最终去向:一部分是提供给生产部门继续生产的中间产品,另一部分是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因此,横向来看的经济意义是:,(二)纵向上看,由第象限和第象限反映生产要素的消耗情况:第象限是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第象限是最初投入(增加值投入)。因此,纵向的经济意义是:,四、投入产出表的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模型表达式为:,一般地,第i部门有:,3.1,3.2,简记为:,3.3,对全社会有:,3.4,以上方程反映了任何部门和全社会的总产出都等与它们向各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和,故称之为“实物平衡方程”或“产出方程”。,(二)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产品价值平衡方程,模型表达式为:,3.5,一般地,第i部门有:,式中:,3.6,简记为:,3.8,对全社会有:,以上方程反映了任何部门和全社会的总投入等于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之和,即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故而反映了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称为“产品价值平衡方程”或“消耗方程”或“投入方程”。,3.9,(三)投入产出表数学模型的几条重要推论,推论1,当i=j时,有:,表明任何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推论2,表明全社会的“总投入=总产出”。,推论3,表明全社会的“增加值=最终产品的价值”。,推论4,当i=j时,一般有:,表明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等于其增加值。,以上介绍的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说明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为国民经济产业的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3.1.4 消耗系数,一、消耗的概念二、直接消耗系数三、完全消耗系数,一、消耗的概念,这里的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中间产品的消耗。包括:(一)直接消耗是指在生产一种产品过程中,对另一种产品的直接耗费。例如:“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耗费。(二)间接消耗是指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过程中对另一种产品的各轮间接耗费。例如:汽车生产 钢材 生铁 铁矿石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直接消耗)(第1轮间接耗电)(第2轮间接耗电)(第3轮间接耗电)(三)完全消耗=直接消耗+各轮间接消耗,二、直接消耗系数,(一)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定义,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之为“中间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产品的价值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为了清楚地表现这个系数的性质,下面举例进行说明:,例,假定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为40亿元,而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工业产品为7亿元,则单位农业产品所消耗的工业品为0.175院(=7亿元40亿元)。这就是农业部门单位产品对工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它反映了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令,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出”所耗费的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表示第j部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i部门产品数量;,表示第j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则,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若将第象限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分别除以本部门的总投入,便可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各种产品在生产中的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直接消耗结构。aij越大,表明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需求和依赖性越强。,3.10,(三)直接消耗系数的性质,1,2,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即:,纵向上,每一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之和小于等于1。即:,想一想,为什么?,(四)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行模型为:,把直接消耗系数变形为:,行模型可以变形为:,3.11,写成矩阵形式为:,3.12,其中,这就是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提供了通过“总产出(X)”来求“最终产品(Y)”的方法。整理之后可得:,3.13,式中,单位矩阵I:,(I-A)的经济意义,从矩阵的列来看,说明了每种产品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若用“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则该矩阵的每一列含义说明:为生产一个单位的各种产品需要消耗(或投入)其他产品(包括自身产品)的数量。该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则表示“产品扣除自身消耗的净产出比重。矩阵的行元素则没有什么经济含义。,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可以证明:(I-A)是一个“非奇异矩阵”。(证明从略)即:行列式|I-A|0 所以,(I-A)可逆。于是:行模型(I-A)X=Y 可以改写为:,3.14,利用这个变形可以通过“最终产品(Y)”求出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总产出”。,式中,是(I-A)的逆矩阵。,(五)列模型(产品价值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列模型为:,把直接消耗系数变形为:,列模型可以变形为:,3.15,于是得到价值平衡方程:,3.16,写成矩阵形式为:,3.17,令:Ac表示该矩阵的“对角矩阵”则:前面的矩阵公式可以简化为:ACX+N=X于是可得:(I-Ac)X=N 这便是“列模型”的重要变形公式,它提供了通过“总产出”求“增加值的方法。其中:对角矩阵Ac,其实就是中间消耗系数矩阵。根据“对角矩阵”的性质可以证明(I-Ac)矩阵可逆,于是上述变形公式又可进一步变形为:该式提供了通过“增加值”求“总产出”的方法。,3.19,3.18,3.20,三、完全消耗系数,(一)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和定义,“完全消耗系数”是指两种产品之间“完全消耗关系”的数量表现。若记:bij为“完全消耗系数”,它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全部数量”完全消耗=直接消耗+无数次间接消耗可以采用“无穷级数”的形式,建立“完全消耗系数”公式。(具体推导见下面),以“汽车生产(j)”对“电力(i)”的消耗为例:,汽车生产,钢材,生铁,铁矿石,轮胎,橡胶,煤,引擎,钢材,生铁,直接消耗,第1轮间接消耗,第2轮间接消耗,第3轮间接消耗,电力,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汽车生产对其他中间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图3-1 汽车生产的直接和间接消耗,1.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电力(i),(k),2.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1轮间接消耗:,3.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2轮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k),生铁(1),橡胶(2),钢材(3),(s),电力(i),4.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3轮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k),生铁(1),橡胶(2),钢材(3),(s),铁矿石(1),煤(2),生铁(3),(h),电力(i),其余以此类推。,5.汽车生产对电力的完全消耗:,即,(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出每一个“完全消耗系数(bij)”,如:便可以构成“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3.21,3.22,从“完全消耗系数(bij)”的公式可以看出:bij包含了一轮一轮的间接消耗。而且包含次数越多的消耗,则涉及的产品越多。故:bij比aij更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所以,完全消耗系数的公式,可以改写成矩阵形式:,3.23,式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其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的计算展开,就是计算bij的形式,两种计算方法是等价的。由于矩阵乘方运算复杂,为了简化运算过程,在3.24式两边同时加上“单位矩阵I”,有:,3.24,(这里利用了微积分中的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已经超出了范围,故不赘述。),于是得,3.25,3.26,这样,只要求出(I-A)-1,就可以比较简便地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例:已知A,求B,(三)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又一重要变形,于是行模型:,可以变形为:,该式提供了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和“最终产品”求“总产出”方法。,3.27,国外将,称之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国内则将,称之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四)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B)的公式和意义,(I+B)矩阵的经济意义在于:“完全需要”而不是“完全消耗”。(1)从“列”来看,每一列中的bij,反映了一个部门生产一种最终产品所直接和间接地消耗各种中间产品的全部数量,反映了社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2)主对角线上的那个1,反映的就是“一件最终产品本身”;(3)整个纵列,既反映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又反映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故称为“完全需求”。,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3.2.4 进口的处理,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第1章曾经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涉及的两类部门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机构部门基于“机构单位”来定义,一般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和居民住户等部门,这与“以产品分类为基础的投入产出表”无关。投入产出核算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一、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一)产业部门(industry),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所谓“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根据联合国SNA-1993的定义,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产业部门,就是指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构成的部门。,产品部门则是基于“同质生产单位(homogeneous unit)”来界定的。即:产品部门是指从事相同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构成的部门。“同质生产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区别在于:,(二)产品部门(homogeneous industry),同质生产单位,既包括,也包括,主要生产活动,次要生产活动,基层单位,只能包括,一种生产活动,例如:,某企业,主要生产活动,炼焦,次要生产活动,发电,供热,则只要次要生产活动“发电”和“供热”的规模较小,这家企业整体上仍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不是一个“同质生产单位”。因为:根据定义,其主要生产活动“炼焦”将单独构成一个“同质生产单位”;两项次要生产活动“发电”和“供热”应分别作为“两个同质生产单位”。所以,这家企业要分解成“三个同质生产单位”。,三个同质生产单位,(三)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异同,1.共同点:二者都是按照“生产活动的类型”来划分部门,且划分出的各部门名称一般也相同。2.不同点:二者的核算口径不一样。,例如:,1997年,产业部门口径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出”为1989.37亿元。,产品部门口径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出”为1631.39亿元。,皆因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非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也!,概而言之,一个产业部门是由按照“主要生产活动分类的基层单位”组成,“基层单位”一般都会有“次要生产活动”,所以“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往往会包含“一部分在性质上应属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值”。例如:“石油加工和炼焦业”的“总产出”中会有一部分“电力供应活动的产值”。而“产品部门”则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正是在各个意义上,“产业部门”又可以称之为“混合部门或企业部门”;而“产品部门”则可以称之为“纯部门”。,示例,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假设:一个经济体只有两家企业。,(1)按照“产业部门口径”,“电力供应业的总产出”应该是以“发电”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的产出合计”。本例中:,同理:“炼焦业的总产出”应该是以“炼焦”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的产出合计”。本例中:,(2)按照“产品部门口径”,此时,需要将“次要生产活动”按其“生产性质”分离出来。所以:,二、投入产出表的类型,因“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口径不同,投入产出表的表现也不同,一般地可以有以下四种类型:,是指“行”和“列”的部门分类都采用“产品部门”口径的投入产出表。,(一)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commodity commodity),(二)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commodity industry),是指“行标题的部门”是“产品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则是“产业部门口径“的投入产出表。,(三)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industry commodity),是指“行标题的部门”是“产业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则是“产品部门口径”的投入产出表。,(四)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industry industry),是指“行”和“列”的部门分类都使用“产业部门口径”的投入产出表。,在不同口径的投入产出表中,相同位置的数据具有不同的含义。以前面介绍的“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第一产业行和第二产业列的数据,它的含义是:纯粹的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在技术意义上消耗的农产品数量是8799亿元,是“产品对产品的消耗”。,(1)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则:,(2)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则:,第一产业行和第二产业列的数据,它的含义是:那些以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所总共消耗的第一产业(农业)产品的数量是8799亿元,是“产业对产品的消耗”。,(1)、(2)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要包括因那些主要生产活动不是工业、建筑业活动的基层单位进行工业、建筑业活动而对农产品的消耗,而不包括那些主要生产活动是工业、建筑业活动的基层单位进行非工业、非建筑业活动而对农产品的消耗。,(3)如果该表是“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则:,第一产业行和第二产业列的数据,含义与上述完全不同。它不表示一个产品部门口径的部门所消耗的产业部门口径的产品数量,因为:一个产业部门会生产出完全性质不同的产品,这样的消耗关系并没有多少意义。它的真实含义是:从行的方向上看是技术意义上以农业活动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总共生产出了8799亿元的工业、建筑业产品。从列的方向上看则是8799亿元的工业、建筑业产品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注意:并非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情况)。,“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故其含义不再赘述。,三、三类投入产出表的适用范围,(一)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由于最符合投入产出建模所必需的“产品工艺假定(同质性计假定)”(后面介绍),因而在投入产出表的建模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二)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和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由于其编制所需数据可以从“现有统计体系”中比较容易地获得(“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需要的是各产业部门投入结构的信息;“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需要的则是各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结构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以“产业部门”为基准的现行统计体系中都有现成的数据),故这两类型的投入产出表在投入产出核算中使用也比较广泛。实际上,“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与“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正是采用“间接推导法(UV表法)”推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基础,前者称为“U表”,后者称为“V表”。所以,从分析的意义上说,U表和V表不过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只有“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才是最终的“投入产出表”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特别注意:我国公布的是“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而美国公布的只是“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和“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不同国家情况不同,因此应用投入产出数据时应注意表的部门口径,否则就可能造成对数据的错误理解。,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一、与投入产出核算有关的价格,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投入产出核算有关的价格主要有三种:,(一)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实际支付的价格。,(二)生产者价格,是指“购买者价格”扣除“商业附加费、运输费”后的余额。,(三)基本价格,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者所支付的产税净额”后的余额。,简言之,“基本价格”是生产者销售单位产品时即可得到的收入,而“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销售单位产品的“税前收入”,“购买者价格”则是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的花费。对于“生产与消费合一”的服务类产品而言,“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不会有任何区别,但对于要经过运输以及批发零售环节的货物产品而言,流通费用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也不会相同。,二、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价格选择,尽管SNA-1993建议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使用“基本价格”,但实际的投入产出表大多采用“生产者价格”,我国也是如此。,选择1,“购买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的选择。,选择2,“生产者价格”与“基本价格”之间的选择。,由于投入产出表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数据,就产生了一个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在实际统计体系中,“各项最终使用数据”往往按“购买者价格”汇总,因此并不能直接放入“投入产出表”中。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必须从“购买者价格数据”中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将这些“费用”归入“货物运输与仓储”、“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个流通部门中。所以,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消费”尽管在“总量上”与一般统计是一致的,但由于一个采用“购买者价格”一个采用“生产者价格”,在“结构上”二者差异会比较大。,例如:,“生产者价格”与“基本价格”之间的选择。,对应投入产出表中的“食品制造业”的“居民消费”就会小于“一般统计中该部门产品的居民消费量”,因为:“流通费用”被归并到“流通部门的居民消费支出”中去了。,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投入产出表”非常重要。每一张实际的投入产出表都会注明自己使用的是何种价格,这是阅读和使用投入产出表要注意的问题。,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使用投入产出表需要了解和特别注意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是“部门分类(sectoral classification)”。前面介绍的“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出于简化的目的,使用的是最简单的“三次产业部门分类”。但在实际中,“部门分类”不会如此之粗,一般部门会在十个乃至上百个。“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的是“两级分类体系”,第一级分为40个部门,第二级则进一步细分为124个部门,例如“食品制造与烟草加工业”时40个部门之一,但在124部门表中,该部门又被进一步细分成8个部门。,如何进行具体的部门分类?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部门分类有两种: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ISIC),目前所使用的是其第三版。2.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部门分类体系,目前所使用的是其第二版。GTAP是由美国Purdue大学支持开发,通过与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的合作,GTAP已经建立了以“贸易流量”为记录重点的包括86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库,并不断进行更新。由于保证了统一的部门分类和口径,GTAP投入产出表已经成为应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贸易问题的首选,使用非常广泛。,一、引言,二、常用的部门分类,三、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往往不能简单转换,对应关系相当复杂。有时使ISIC的一个部门对应GTAP的多个部门,又时时GTAP的一个部门对应ISIC的多个部门,还有可能是交叉对应。即使使用相同的名称,也有可能包括不同的内容。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分类”但如果阅读国际文献,就很有可能遇到应用GTAP的投入产出表,了解二者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数据的错误阅读和应用。,示例,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与GTAP的对应关系,以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124部门)与GTAP(57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例,存在以下四种对应关系:(1)GTAP的一个部门对应于中国的多个部门。例如:GTAP的“纺织业”相当于中国124个部门中的“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其他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7个部门。(2)中国的一个部门对应于GTAP多个部门。例如:中国的“畜牧业”对应予GTAP中的“大牲畜(ctl)、其他动物产品(oap)、鲜奶(rmk)和羊毛桑蚕茧(wol)”等4个部门。(3)多个部门对应多个部门。如:中国的种植业与其他农业两个部门与GTAP的水稻、小麦等8个部门对应。(4)交叉对应。如中国“其他饮料制造业部门”中的“果菜汁饮料制造业”在GTAP中是“其他食物产品部门(ofd)”的一部分,而中国“其他饮料制造业部门”中的剩余部分又是GTAP“饮料和烟草制品部门(bt)”的一部分,而且GTAP“其他食品部门”不仅包括“菜果汁饮料制造”,还包括了中国124部门中其他3个部门的一部分或全部,GTAP”饮料和烟草制品部门“也不仅包括中国”其他饮料制造业部门“中的剩余部分,还包括了”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及”烟草加工业“。,3.2.4 进口的处理,一、引言二、进口的处理方式,一、引 言,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完全封闭,必然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这些往来反映在核算中,就是“出口与进口”,对部分国家而言,其数值占GDP的比重还可能相当大。既然如此,投入产出核算就必须面对和解决“对外贸易流量”的记录问题。,二、进口的处理方式,在投入产出表中,“出口”被当作“最终使用”处理,只记录“当期每种产品出口了多少”,至于其在国外的用途如何,则不在记录。这种处理方法符合国民经济核“以本国为主”的一般原则。但“进口”如何处理却不如此简单。尽管“进口品”来自何处、如何生产出来,基于“本国为主”的原则可以忽略,但“进口的使用”却完全发生在“本国”,必须考虑如何记录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进口品”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进口品”单独作为一列,前面介绍的“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就是采用了这种处理方法。投入产出表在“行”的方向上表示“产品的使用去向”,而每一个使用去向都会或多或少地包括“对进口品的使用”。因此,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在投入产出表的第象限设置一个“进口列”,用来记录“每种产品总共进口了多少”,它必然等于“各个使用方向所使用的进口品的总和”,通过对“进口列所有数据”都记为“负值(-)”,就可以抵消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所包含的进口品,从而保证“航合计=国内总产出”。,这种“进口品”的处理方法只需要“每种产品的进口总量”数据,而不需要知道“产品输入后都用到了何处”,在核算上比较容易实现,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在中国,从国家层面的投入产出表,还是地区层面上的投入产出表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在使用这类投入产出表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1)第象限以及第象限(进口列除外)中各个元素的数值都已包含了“进口”。例如:第二产业消耗了8799亿元农产品,这8799亿元,并不一定都是“本国产品”,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进口农产品”,但到底“进口品有多少”则并不知道;同样,“居民消费”了10956亿元农产品,其中可能也有一部分是“进口农产品”。(2)“进口列”虽然放在“第象限”,但其所记录的数据并非仅和“最终使用”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被生产过程当期被消耗掉了”,属于“中间使用”。,(二)“进口品”详细列成“矩阵”,采用这种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所谓“将进口商品详细列为矩阵”,是指把“总进口”按照“各种进口的使用方向”扩展成矩阵,只要保证其使用方向分类与投入产出表的使用方向分类一致,就可以把“进口品矩阵”直接加在原第、第象限的下方。,两种处理方式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种处理方式(“进口品作为一列”,如前“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第、第象限(进口列除外)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包含了“最少为0、最多为该元素数值的对进口品的是用”(部分元素可能完全由本地产品构成,那么对进口品的使用即为0)。因此,直接将每个元素中“进口品”部分拿出,就会形成一张“行标题”和“列标题”与原来完全相同的新表,而原来的第、第象限的含义也就发生了变化,其中的各元素仅仅表示“本地区产品的使用情况”。把两张含义不同但形式完全一样的使用表并列起来,“本地区产品使用表的行合计”就是“总产出”,“进口品使用表的行合计”就是“总进口”,因此再将第一种处理方式中代表“总进口”的“进口列”移到“进口品使用表”中和“总产出”并列的位置,就成了第二种处理方式。,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处理“进口品”,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都不会改变。例如:第、第象限的列合计是不会改变的,第二种处理方式得到的“投入产出表”看似内容多了一倍,其实它不过是将已经包含在第一种处理方式表中的“进口品使用”部分单独显示出来,此增彼减,合计不会变化;同样,第、第象限的“行合计”也不会改变,只不过地一种处理方式的表中将“总进口”作一次性扣除,而在第二种处理方式的表中,是在每种用途上分别扣除而已。,显然,第二种处理方式的投入产出表比第一种处理方式的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通过第二种处理方式的投入产出表,不仅可以知道以供使用了多少“进口品”,而且还可以知道“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中各种进口品所占的比例”。这些信息对于建模分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很多大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库也都采用类似于第二种方式的处理方法处理“进口品”。例如:GTAP的投入产出数据库。但是,与第一种处理方式的投入产出表相比,将进口详列为矩阵,结果将使投入产出表的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而且,要编制该矩阵,需要掌握各种进口品的不同使用去向的数据资料,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编表的难度和工作量。所以,绝大多数投入产出表都只对“进口”作一次性扣除,中国就是如此。,专栏,中国的投入产出表,中国第一张投入产出表是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编制。此后,又先后编制了1981年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1983年延长表。,从1987年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开始,中国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开始规范化,确定以后逢2、逢7年份编制“调查表”,逢0、逢5年份结合调查与非调查方法编制“延长表”。迄今为止,已经编制了1987年、1992年和1997年投入产出表和1990年、1995年和200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199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共有119个部门,1997年则发展为124个部门。延长表的部门数一般要大大少于调查表,例如1995年延长表为33个部门。中国是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不仅编制了国家投入产出表,还有大量的地区表、行业表、企业表。在地区表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省级行政取除西藏和海南外,都已经与国家表同步编制了本地区投入产出表;在行业表方面,先后编制了1987年全国农业投入产出表、1999年全国以及九大流域水利投入产出表等;在企业表方面,也已经编制了部分大型企业的投入产出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编制的1981年、1983年、1987年、1990年、1992年和1995年6个年度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进行时序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在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资料来源:参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3.3.1 引言3.3.2 直接分解法3.3.3 间接推导法,3.3.1 引 言,投入产出表,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特征的信息,但也正因为如此,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项耗时、耗财、耗力的工作。正如列昂惕夫曾经感慨:“一个投入产出表,虽然应用起来简单,但其编制却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第一步是不需要发挥什么理论上的想象力的,即搜集和整理浩瀚的数量资料。由于任何一年的数据从积累到核对都不可避免地要花费一段时间,投入产出表将总是一种历史文献”。(瓦西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P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投入产出表数据具有自己独特的口径,不能直接由现有核算体系得到,这是造成编表工作繁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节将介绍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正规方法。此种方法由于完全依据“实际调查资料”来编制投入投入产出表,所以称之为“调查法”。调查法,又分为“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两种主要模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间接推导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其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需要依赖一定特定的假设。中国使用的则是“直接分解法”,这是最纯粹的调查方法,在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3.3.2 直接分解法,一、直接分解法的基本思路二、总产出的分解三、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的分解四、最终使用的分解五、出口、进口的分解六、扣除流通费用,一、直接分解法的基本思路,首先按照“纯部门”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和调整,以满足“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的数据口径。如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则进一步组织重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