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doc

    • 资源ID:2862857       资源大小:23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doc

    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中国文字的形态千变万化,字数多达五万余个,但基本构件,不仅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八种,即所谓永字八法,来源说法有三如下:一、崔瑗、锺繇、王羲之、所说。唐人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二、僧智永说。宋人陈思书苑精华,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秘监世南,自芝兹传授遂广彰焉。三、张旭说。出自宋、朱长文墨池编张旭传永字八法,但也有人说,出自柳宗元,颜真卿等,莫衷一是。     所谓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包括了八种笔画;但永字是否包括所有汉字之笔画呢?也未必,如卧钩、竖    曲钩、斜钩、等:不在其内、不过永字奉为圭臬。使初学者懂得学习书法之要领。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3.横法  横,也就是“勒”。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4.竖法  竖,也就是“努”。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6.捺法  捺,也就是“磔”。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与“ ”末端相似。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永字八法基本笔法分解:一、侧一 即是一点。笔用侧锋,上尖下半圆收。二、勒一短横。用笔要斩截。如勒马用缰,不可平卧。三、努一 长竖。竖笔长而徐行,全神惯注,犹如引弩待发一般。四、趯一 即是钩。势如蹲下而踢起,先蹲锋得势然后出锋。五、策一斜上小横。运笔有如用鞭策马,要仰送仰收。六、掠一撇也。笔锋侧出,须力道,用斜撇尖出。七、啄一捺也。下笔如截物之势,要求随蹲随提,随押随放。因此习书者如能勤练许老师之习书八字法假以时日,必可悟出书写要领,永、千、中、已、心、成、家、凤八个字写得好,其余都在掌握之中,当然这八个字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之笔画,如钩即有中钩、左钩、右钩、平钩、横钩、背抛钩之别,习书八字法中就未全括,那永字八法更略而不谈。        习字之基本在于笔法,没有笔法的字,等于缺乏规矩,写出来的字就没有意境。我们习书临帖,是临他的笔法,不是临他的笔势,笔法可以学任何人,笔势则属于自己,就像电视模仿秀,可以学某人的声音,举止动作(笔法),但学不到别人的个性(笔势),写字笔势不可以学别人的,学也学不像。      临帖紧要在临字之中笔画写法要领,将基础的笔画都写好,任何一个字都会中规中矩,字的架构都会很美。学楷书如此,学篆、隶、行草亦然。欧体有欧体的写法,颜体有颜体的写法,不管学什么体,都得先将一种基本笔法写好,才能写字有体,执笔成章。       要想成为书法家,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天、力、法。天即天赋,力即工夫,法即法帖,离了法帖,天赋再高,苦练再久,也难成功。有志于书艺者,将习书八字法好好研究,用心体会,勤加练习,保证三年即可成小书法家,十年必有傲人之成绩展示在世人面前,心动不如行动,不妨一试。一如何学习书法一许老师说:字要写得好,坐姿必须端正,歪身斜纸,写不出好字,必须养成正确坐姿或立姿,一般写小字用坐姿,两脚须与肩同宽,脚板着地平放,两手自然平放桌面,胸部离桌二、三寸,腰背伸直,头稍向前俯,左手押纸,右手执笔,笔杆对正胸膛,两眼正视,不偏不斜,才会写出好字。写三寸以上的字宜用立姿,尤其大字大草,非立姿很难运笔,桌面大约与腰高,两脚立姿与肩同宽,身靠桌边,距离与坐姿雷同,右手执笔,左手押纸,上身微俯,心情放轻松自然,精神集中。一、运笔之方法一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二、写小字用一枕腕法腕部不悬空,将腕贴着桌面或纸面,握管严谨,活动以手指为主。三、写中字用一提腕法仅用指运,无法行转自如,倘以肘着案,将腕虚提,四用腕运笔,即可为之。四、写大字用一悬腕法活动范围更大,用枕腕法与提腕法,无法施展,须将腕肘悬虚,以肘运笔宜为适当。许老师说:初学书法应自楷书入门,因为楷书笔划横平竖直,间架平正,结构严谨,有规范可循,笔法具备,待楷书有了基础后,再学隶行草篆,须随兴趣学亦可。至于大、中、小楷先学那一种,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一般而言,小孩宜先大字后小字,大人三种都可学,其实小字用得最广,最普遍,但创作方面不宜。一、大楷较重于间架与结构,儿童肌肉活动尚未成熟,练习大字不适当,因大字多费纸张,用途不广,是       其缺点。二、中楷比大字适合儿童写作,惟中楷书写较慢,用途尚不及小字普遍。三、小楷书写速度较快,惟小楷之结构与间架练习效果较差,初学儿童不宜写小楷,也不宜写大楷,以中楷为佳,成人则不受限制。笔锋分析:一、逆锋与回锋一 逆锋用于起笔,回锋用于收笔。写横画时,笔势先逆锋向左,起笔处然后向右行笔,至        尾处先做回锋收笔。二、提锋与蹲锋一提锋用提笔,蹲锋用顿笔。笔画要细、或是尖或弯须用提笔,是谓提锋。笔画要      粗,或由细转粗,须用顿笔,是谓顿锋。停点状,随即向左收笔。三、藏锋与露锋一 藏锋又称敛锋,乃藏头护尾,笔锋不使外露之、露锋则锋芒锯利,恰与藏锋相反。四、中锋与偏锋一 笔尖在画中行,谓之中锋。笔尖在字画之一边运行,只用笔毫一面,横毫侧管,称为偏锋。五、侧锋与折锋一行笔用中锋,遇有转弯处,笔毫转弯而笔之轴心不转,便侧锋。横竖两笔连成一笔,如末端提高,再将笔蹲下作竖起之势称折锋。六、方笔与圆笔:圆笔应提、方笔应顿。如何临摹:(初学者宜先摹后临)(临)是以将帖放置纸旁,观察字形,笔画临着写。(摹)                           是将纸覆盖在帖上,随着字笔画结构,描着写。一、映印法一将碑帖放置一旁,用笔临写帖中字,先求笔意,再求神韵。三、移临法一 用九宫格薄纸,依字大小而定,覆于字帖上面,每写一字须移动九宫格一次。 四、背临法一写字不用看帖,凭记忆在帖中依样写出,背临法须临帖至相当成熟阶段、亦称为自运。毛笔写法运用:     书法所以成为艺术,因它是用毛笔写成,用毛笔写字,轻按则细,重按则粗,提按挥运,造成千变万化线条,才能呈现其美。毛笔大致可分硬、中性、软三种,硬性的笔,有紫毫,狼毫,弹性很强。中性的笔是兼毫,中心用硬毛,外包羊毛,兼毫弹性柔。软性笔是羊毛,弹性小,不宜作书法。一、运笔 三动式,按提、使转运笔也就是写字时使用毛笔之方法。(三动式)第一动一 入笔,就是将毛笔的笔毫按落纸上。入笔按下笔毫时,笔尖应朝左上角,无论那一种笔画,如横、竖、撇、捺、点、都一样。第二动一 作笔画,将按下的笔毫拉动,写出线条,或点画。如横由左向右拉,竖由上向下拉,或圆或方,或尖等。第三动一 收笔,就是笔画写到结尾处,或作停顿止状,如横或竖,或作渐瘦消失状,如撇,或作稍牵消失状,如点,如果这一笔画,中间有转折,如写口字,第二画是横而转竖。这样便应该用两次三动,第一次写横,到第三动时,不要收笔,而改为提,提就是将笔往高提起,成为未按笔毫的第一动以前情况,然后再按,按就是第二次的第一动,随之向下拉成竖,再收笔,这一转折的写法就是使转。二、运腕和悬腕作字实祇在腕 指司执笔 腕司运笔。许多书家用手指运笔,用中指为主力向下写竖,向左下写撇,向右下写捺,写横则须摇掌,以向右,此乃大错之法。又有要主张悬臂者,高悬全臂,每一点一画都是悬臂动作,谓如此才见功夫,此亦乃大错误之法,写大字,则需全臂皆悬,而掌不必竖,腕掌伸平,笔与掌臂大致成直角,以腕运笔,以臂运腕,方为正确。日常写字,总以二寸大小最多,掌竖腕平起肘浮臂,为日常练之要务。三、墨法笔酣墨色敷墨生韵作书不仅要会用笔,更要会用墨,会用墨者,点画会呈现优美润厚流畅,不会用墨者,往往笔毫被牵制,使点画失去笔意,僵滞枯涩,无生动之意,草率粗糙,全无美感,总之,墨过浓则滞笔,墨过淡则催笔,笔上墨少则笔画枯,墨太多则笔画侵淫,笔太慢则墨淫,纸太厚则墨枯,故习惯于笔快者,宜多醮墨,习惯于笔慢者,宜少醮墨,纸厚多醮墨,纸薄少醮墨,乃见用墨之法。一文房四宝之选用一壹、笔之分别:1、软毛笔:如羊毫笔 2、硬毫笔:如狼毫笔 3、软硬适中笔:如兼毫笔新笔使用前须用清水或冷水、不能洗热水、先将笔毛全部泡开、洗开黏质、再将水分吸干、然后沾墨、称为开笔。旧笔须书写前先用清水润湿、再插干沾墨、称为润笔。     书写时、要顺毫沾墨、要让整支笔毫完全沾墨、书写完再顺毫洗干净、吸干水份、挂在笔架上或笔卷内、干净是保养之好方法。贰、墨之分别:2、墨分为松烟墨、化学墨、油烟墨、以质细、胶轻、色黑为佳、要方便以墨汁使用。      墨在砚台如何使用、磨墨时、要重按慢移、顺方向转圆、要小心避免墨汁外流、磨到墨汁稍成连黏状、再用墨条推回砚台池内、即可书写、写完后擦干砚台放在阴凉处、防晒、防潮、是最佳保养方法。叁、砚之分别:3、砚分为端砚、螺溪砚、歙砚、石砚等使用时墨汁要倒在砚台池内、砚台表面要保持干净、以方便整体笔毛、写完后将剩余下来墨汁倒掉、砚台洗干净即可。一、姿势:以五正基本要领为标准、头正、身正、腿正、心正、纸正、起先两手手臂向外张开、使身体与两手成三角形态左手按纸撑住身体重心、右手执笔、肘关节不要贴住桌面、身体离桌距离约三吋、自然坐正、毛笔之位置要对正 右眼、才能看到运笔方向、纸张需随书写位置左右移动调整。二、用笔要领:1、注意起笔、下笔、行笔、收笔之角度。2、提笔要轻而能挺拔、按笔要重而不痴肥。3、转笔要圆、折笔要方。4、辨别藏锋、裹锋、回锋、露锋之写法。5、中锋与侧锋之转换。三、执笔分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向内弯曲、略似握拳状、拇指朝上、放在食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将毛笔置于食指与拇指之间、轻轻握住、不要太用力或太松、并视各人手掌大小来握拿执笔高度、以笔尖与手腕皆能接触纸面为适、且注意掌竖、腕平、掌虚、指实、运笔才能生动灵活、以上称为枕腕法、若要书写较大字时、则可悬腕法、悬腕法手掌要放平、掌心要放虚一些。四、运笔:书写时、以手腕作支点、用手臂运笔、以手腕移动毛笔、随线笔划上下行笔、左右书写、切勿用手指运笔、写字时必须一气呵成、从下笔到收笔一笔完成、气韵十足、不可以修饰填补、描头画脚、变成画字。不是写字。成为败笔而拖泥带水。   运笔时要注意笔到、力到、意到三原则、起笔藏锋、行笔含蓄、收笔回锋。   此外应熟练各基本笔法、并勤加练习、以求每一笔线条干净、利落、优美。五、结构:字结构而言、分为单体字与合体字。单体前缀先要注意笔画之横平竖直、并观察字之中心与重心所在、主笔和副笔之长短配置、并且注意笔画间之平行、平均、平衡分配、分别字长、方、扁、圆、斜、正、向背、俯仰、高低、聚散之变化、而合体字更注意偏旁上下左右笔画多少排列、更要抓住字之中心线、不要把字写得或大或小、字之格子需八分满、字和字间大小要均匀。一基本笔法练习与要领一1、一:笔切齐按下去、行笔细长过去收笔、按不痴肥。2、十:笔切齐按下去、行笔细长过去收笔、横画与直画交接的时候、基本上横画比较细、直画比较粗类似房屋的柱子一样、提时挺拔有力。3、三:上面两横比较短、一画、两画、第三画比较长、行笔过去收笔、按不痴肥。 4、上:竖画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样写的比较粗、横画比较细、尤其横细长行笔过去收笔、这样看起来才能粗细有致分。5、土:横画先写、竖画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样写的比较粗、尤其横细长行笔过去收笔、这样看起来才能粗细有分。6、正:横画先写、竖画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样写的比较粗、横画比较短细 、竖画同样比较粗、尤其横细长行笔过去收笔、这样看起来才能粗细有分、看起来有点像三角型。7、口:按往内下先写直画稍往往内收笔、横画比较细 、直画会比较粗而细才好看、横画要比直画低一点、行笔过去不要刚刚好、要 凸一 点出去才正确。8、田:田字跟口字一样、按往内下先写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 、直画会比较粗而长一点才好看、再写里面十字、横画细一点、直画粗一点、最后横画连接要比右直画高一点。9、中:中字跟口字一样写法比口扁一点、按往内下先写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 、直画比较粗转细才好看、横画要比直画低一点、行笔过去不要刚刚好、要凸一点出去、然后写直画(柱子)比横画粗一点、提时挺拔有力收笔。10、日:按往内下先写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 、右边直画会比较粗长、短横收笔、最后一笔横画前面要凸出去一点才好看。11、甲:甲字跟田字一样、按向往内下先写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 、直画比较粗长、再写里面十字、横画细一点、最后直画粗长写柱子提时挺拔有力收笔、这样才能把字撑起来。12、由:由字跟田字一样、按往内下先写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 、直画会比较粗而细长一点才好看、 再写里面十字、然后写 直画(柱子)粗一点要出头 、横画细一点、横画收笔。13、人:撇起笔逆向撇出去、撇短捺长、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 捺 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14、入:撇起笔逆向撇出去、撇短捺长、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 捺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 15、大:横画起笔收笔、那么撇先写直一点、再左弯过来、如一开始就写歪、纸也会跟着歪、捺行笔划下来、像溜滑梯一样拉出 去、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16、天:天字跟大字一样、多一横画、横画起笔收笔那么撇先写直一点、再左弯过来、如一开始就写歪、纸也会跟着歪、捺行笔划下来、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17、夫:夫字跟天字一样 、横画起笔收笔、那么撇写直要出头、再直下左弯过来、如一开始就写歪、纸也会跟着歪、撇行笔逆向撇出去、捺行笔划下来、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 捺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18、更:更字跟田字一样、先横画行笔收笔、那么撇先写直一点、再左弯过来、如一开始就弯、纸也会跟着歪、捺行笔划下来、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起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19、玉:横画收笔、再横画收笔、直画比较粗类似房屋的柱子、第四笔横画、利用最后一点来平衡整个字。20、太:太字跟大字一样、横画起笔收笔、那么撇先写直一点、再左右弯过来、如一开始就写歪、纸也会跟着歪、捺行笔划下来、像溜滑梯一样拉出去、行笔送到尾巴、捺呢细到粗、捺到底。21、下:横画细长收笔、直画比较粗类似房屋的柱子、最后一点收笔。22、公:按左逆向撇出、右边写个点就可以、粗到细、粗到细、再点一点。 23、不:横画细长收笔、按左逆向撇出、交叉直下垂露收笔、最后长点收笔。24、其:横画收笔、两边直画左边较细、右边较粗、 短横收笔、再短横收笔、 横画细长收笔、左撇出、写右点。25、水:按直画比较粗提时挺拔有力收笔、做好角度钩起来、挑上去、撇下来、再撇下来、捺出去。26、可:横画细长收笔、如口相同、提时挺拔有力收笔、直画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27、寺:短横、短竖、横画细长收笔、 横画较短、 按直画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最后短点收笔。28、泉:短撇、直画往内写、横画比较细 、直画会比较粗而细才好看、直画(柱子)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挑上去、撇下来、再撇下来、捺出去。29、利:短撇、短横、 直画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撇出、右点短一点 、以配合右直画紧密、直画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30、则:直画收笔、两直画左边较细、右边较粗、短横收笔 、再短横收笔、 横画收笔 、左边撇出、右点、以配合右直画紧密、直画比较粗做好角度钩起来。31、元:短横斜、再短横斜、左撇出去、为什么要斜、因为要配合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32、尤:短横斜、直长撇、上面为什么要斜、因为要配合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最后短点收笔。33、克:短横斜、撇下来、以口字相同、撇过去、上面也要带点斜、因为要配合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34、已:横画、竖折、横画收笔、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35、也:横画斜、竖折钩、直画短、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运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36、色:短撇、横折、横画转折、点画、横画、竖曲钩(浮鹅钩)、直转弯、向右行笔做好角度钩上去。37、代:短撇、直画垂露收笔、斜横收笔、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最后右点。38、成:横画先写、再写直撇、横折钩、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短撇、最后右点。39、我:先写短撇、再写横画、竖钩带点弯曲、挑钩出、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短撇出、最后右点收笔。40、或:先写横画、以口相同、再写往上挑出、竖钩带点弯曲、挑出、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短撇出、最后右点。41、城:横斜、直画短、再写往上挑出、横画、再写直撇、横折钩、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短撇、最后右点收笔。42、找:横画、直钩出、再往上挑出、斜钩细长(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短撇出、最后右点收笔。43、心: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44、思:上方与田相同、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45、忠:上方与中相同、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46、恩:按往内下直画收笔、横画比较细、直画会比较粗一点才好看、再写里面大字、最后横画连接要比右直画高、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47、意:直点、横画、出锋点、撇点、横画细长、再写曰、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48、应:直点、横画、直撇长、先写人部 、再写佳、左点入笔逆向收笔、卧钩 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钩、然后出锋点写出、右点收笔。1、一、工、土(视平线) 2、平、千、羊(垂直线)3、中、正、不(中心与重心合一) 4、见、木、方(中心与重心分开)5、古、文、允(主笔拉长) 6、玉、重、言(横:平行、平均)7、川、门、世(直:平行、平均) 8、勿、玄、多(斜:平行、平均)9、米、求、衣(分布平均对称) 10、四、尚、以(扁形字)11、自、身、月(长形字) 12、同、固、因(方形字)13、立、夫、生(正三角形字) 14、可、下、市(倒三角形字)15、子、去、今(菱形字) 16、力、母、夕(平均四边形字)17、西、至、年(各横画俯仰变化) 18、非、风、兆(左右相背)19、功、好、沙(左右相同) 20、形、创、朝(左大右小)21、信、桃、情(左小右大) 22、往、诚、级(左小右大)23、相、明、县(左右相等) 24、记、敬、对(左右相等)25、冰、呼、场(左小右齐) 26、和、弘、细(右小位中)27、幼、新、即(左高右低) 28、微、谢、班(左中右均等)29、树、倾、乡(中间部位较短) 30、昌、皇、思(上下相等)31、悲、益、书(上长下短) 32、童、青、贵(上短下长)33、贤、皆、圣(上宽下窄、上下相等) 34、意、莫、器(上中下相等)35、林、品、晶(重复字形变化) 36、唱、歌、双(重复字形变化)37、乐、几、慈(重复字形变化) 38、喜、译、事(横画组合变化)39、带、与、前(竖画组合变化) 40、后、效、家(撇画组合变化)41、宗、谷、亦(点画组合变化) 42、为、然、无(点画组合变化)43、满、深、清(点画组合变化) 44、冷、于、冬(点画组合变化)45、业、堂、兼(点画组合变化) 46、当、寻、学(中间小、上大)47、国、团、园(四面包围) 48、叶、旧、齐(上小中下大)49、居、原、处(两面包围) 50、菊、司、句(两面包围)51、建、起、道(两面包围) 52、间、雨、周(三面包围)53、发、逢、食(捺不重复) 54、之、心、火(笔断意连)八病:牛头、鼠尾、蜂腰、鹤膝、折木、柴担、竹节、棱角。八德许瑞龙 七言绝句获好评2010/05/02 16:15打印本页   更多地方要闻.记者 陈宝印 大溪报导  八德市在地书法家许瑞龙,也是有名的诗人,最近他以八德市旧地名作成七言律诗,并将律诗写成隶书书法作品,极富意义,预计除了在个展时展出,未来这幅作品也会送给八德市公所,让八德市民知道八德市旧地名八块厝的由来。许瑞龙不仅是书法家,也是有名的诗人,至今他已经创作三百多首绝句、律诗,他预计在下半年在八德市综合大楼举行个展,展出八十多幅近年来的书法作品,配合这次作品展,他将庄头、庄尾等八个八块厝地名纳入七言律诗中,未来这幅作品将送给八德市公所永久保存。律诗内容如下,八德旧名八块厝、地灵人杰俊才多、三元宫庙文风盛、四季神明佑太和、庄尾庄头源永畅、连城桥接旧城河、城外租仓公馆地、稻埕头上供弥陀。律诗中提到的庄头、庄尾、稻埕头、连城、旧城、城外、公馆、租仓等八个旧地名,就是昔日八块厝,只是八地详细位置无法确定。目前仅知庄头在八德国小之西,庄尾在庄头之北,连城乃邱、廖二姓居所,因两幢堡垒型房屋而得名,如今长兴路上还有连城桥,至于城外在农会旁,租仓乃谷仓,稻埕头也与农作有关,这些地名都在兴仁里内。公馆为官仓所在,在更寮脚底,在瑞丰、瑞祥、瑞德里交接处,旧城在仑仔边,在福兴里。 八块厝另有一说,就是八大姓,包含谢、萧、邱、吕、赖、黄、吴、李,每姓各筑一屋,故称八块厝。 八德旧名八块厝地灵人杰俊才多 三元宫庙文风盛四季神明佑太和 庄尾庄头源永畅连城桥接旧城河 城外租仓公馆地稻埕头上供弥陀 八德市公所记载:八德又名(八块厝)分别: (庄头庄尾稻埕头连城旧城公馆租仓城外) 一牧孜一许瑞龙 学撰 李超哉大师曾指导许老师说:书法架构,上如天覆、下似地载,笔画多则匀整如理缰(密不通风),笔画少则疏散如亦棋(疏可走马),字体长则如顶天立地,字体短则中立而不倚。一点一撇、一横一竖都要有个性,都有来历,也要有自己的风格才是好字,如果一看便知非颜即柳、非欧即苏,那是模仿拷贝古人,与吟诗作对一样非李即杜脑袋没有自己创作,只是复印机而已,苦练一生亦无价值可言。

    注意事项

    本文(书法教学方法及基本要领.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