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巴金《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861919       资源大小:62.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巴金《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

    【标题】论巴金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王霞 【关键词】悲剧  女性形象  封建礼教 【指导老师】魏洪丘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小引巴金在家中以诚挚的感情和抒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之中有的被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夺去了生命, 有的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屈辱而痛苦地活着, 也有的经历过艰难曲折的斗争, 而终于冲破封建牢笼走向了新生活。在这些女性的身上, 寄托着作者的美学理想, 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为那些美丽而纯洁的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感到痛苦和压抑, 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感到无比的愤慨。作者在谈到创作家的体会时说:“我写梅,我写瑞珏,我写鸣凤,我心里充满着同情和悲愤,我深自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里面,我代那许多作了不必要的牺牲品的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1(p449)家中的高公馆,就是一个罪恶的封建家庭,封建的法规、礼教如罗网一样严密地统治着这个家。“家”这个牢笼扼杀了鸣凤、梅、瑞珏等女性。她们在阴森的、凄惨的“家”中受苦、挣扎,被地狱一般的环境包围着,封建制度和旧礼教摧残着她们,没有自由,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任凭宰割和戕害,面对一切他们忍气吞声,默默地忍受一切。不自觉中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最后不得不以悲剧告终。她们由于年龄的不同,人生经历和境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追求,然而她们却有着相同的命运,面对着同样的悲剧结果。她们深受封建礼教和专制制度的束缚和毒害,最终惨死在封建制度的魔爪之下。透过她们的血泪史深刻地揭露、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毁灭人性、毁灭美、毁灭青春的罪恶。一、 奴性与挣扎:鸣凤 婉儿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婢女是大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人物。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她们地位低下,没有追求独立人格和婚姻自由的权利,甚至丧失了人身自由,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一切都只能听从主人的安排,任凭主子对自己命运的摆布。由于从小受到封建制度的残害,她们只知道遵从主子的意愿行事。她们从来不知道也从来不去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了自己的苦难。她们身上仅有是奴性的思想,逆来顺受,自我生存价值观薄弱,不知道怎样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作为婢女她们有血有肉,有感有情,对生活充满的幻想,但身为女仆,她们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人格,人性被任意地扭曲和泯灭。只要主子的一句,便可以随意地决定她们的命运。主子们可以把女奴当做物品随意的买卖,任意地指配给男人,或者收为自己屋里的人,作为贱妾。然而作为人基本的尊严和羞耻感让她们对主子过分的安排产生反抗。在奴性和尊严的较量下,她们的悲剧成了偶然中的必然。婢女的悲剧既是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压迫,又是自己的奴性思想所造成的。鸣凤和婉儿同是婢女,可是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她们不同的命运。鸣凤性格刚烈,在主子过分的要求下最终她投湖自尽,性格教养的不同才逼着鸣凤踏上了和婉儿不同的路径。婉儿性格温顺,逆来顺受,她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忍辱负重的活着,选择了和鸣凤不同的道路。鸣凤,是一个被压在高公馆最底层的人,处于被奴役地位的婢女。这个十六岁的婢女善良、美丽。“七年以前,也是在下雪的时候,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人从死了妻子的她父亲那里领走了她,送她到这个公馆里来”,从此开始了她受凌辱折磨的苦难生活。“听命令,做事情,流眼泪,吃打骂”,是她生活里的重要事情和平凡生活的点缀。在她眼前只有“一片茫茫的荒野,看不见一个光明的去处”,没有人来关心她,爱护她。“要是大小姐还在的话,那么还有一个关心我的人。她教我明白许多事情,又教我读书认字。她现在死了。真可怜,好人活不长!”她自言自语地说,泪水湿了她的眼睛。她也无法解释自己怎么会有这般悲苦的身世,只能归结为“命啊,一切都是命里决定的了”。2(p167)她认为到了今天这种地步都是命里注定的,所以她忍受着所有的一切,不曾抗争。她从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喜爱那些把仆人当成人一样看待的出身地主阶级的成员大小姐和觉慧。在和三少爷觉慧的接触中,萌发了爱情。她逾越阶级单纯地爱着觉慧。她与觉慧属于两个不同的阶级,一个是少爷,一个是婢女。来自不同阶级的爱情,注定要毁灭,也注定这种爱是一段悲剧。在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礼教的思想控制下,鸣凤深知她和三少爷不可能有婚姻的结果,但是她没有退缩,没有害怕。鸣凤勇敢地发自内心地爱着高家三少爷。深刻的奴性思想在她心里面已经打上烙印,她只求做他身边的一个婢女。“我一辈子做你的丫头不是更好吗?这样太太也不会生气,你也不会得罪人。”1(p88)她盼望着有朝一日“他会把她从这种生活里拯救出来”。她把觉慧视为天上的月亮,尽管她知道这月亮是用手触不到的,尽管她常常感叹这不过是一场梦罢了,但这是她在黑暗世界的唯一的一丝光亮,是支撑她生存的唯一希望。可是在那种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中,达官贵人的婚姻都要讲究门当户对,决对不允许觉慧对阶级地位不顾的爱情,更不谈有什么婚姻结果。所以觉慧常常怀着希望地发出一个疑问;“假使她处在琴姐那样的环境里面呢?”在那样的黑暗社会里,鸣凤连做丫头的愿望都不能实现,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当老婆,这是对超越阶级的叛逆爱情的抹杀。鸣凤在周氏面前痛哭,她说;“我宁愿在公馆里做一辈子丫头,服侍太太,服侍小姐,服侍少爷太太, 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在公馆里的事情还没有做得够!我才做了八年!”“太太,可怜我,我年纪轻!你打我,骂我我都可以, 只是不要把我送到冯家去”这些话真的是字字见血,它们都是违心的,也是真心的。八年的女婢生活在鸣凤心灵和肉体上都留下了斑斑痕迹,她从内心诅咒这种生活,可是拿冯乐山的霸占相比,又显得那么地“美好”。当她绝望的时候,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口里却说:“太太,我听你的话”1(p251)这是她违心的话,可是当人们听她这样说的时候,不是可以看到此时的她内心那汹涌愤激而又悲苦无告的痛苦心情吗?当鸣凤得知自己被许配冯乐山的时候,她失魂落魄唯一想到的人就是三少爷,她去到三少爷的房前,轻轻地瞧着窗户,可是三少爷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听见鸣凤敲窗的声音,除了落笔声的回应,鸣凤什么希望都没有了。她一个孤独无助地思索着一切,在黑暗中摸索着回到自己的房间。孤独和无助紧紧地压迫着她,在这黑暗的房间里没有人安慰她,她独自哭泣,当哭声惊醒了黄妈的时候,老黄妈也只是劝说两次翻身熟睡,毕竟老太爷的命令下人是不敢违抗了。鸣凤把希望全全地寄托于觉慧,她期待着这个机会的到来。可是三少爷在那几天每天早上绝早就出去上学,下午很迟才回家吃饭,吃过饭马上又出去,往往到九十点钟才回家,回来就关在房里写文章,读书。她难得见到觉慧一面,即使两个人相遇了,三少爷也不过是温和地看她几眼,或者对她微笑,难得对她讲上几句话。时间一天一天的逼近,在她命运就要决定的那一天里,鸣凤颤抖着心情等着跟觉慧见面。她自己也知道,自然她满心希望觉慧来拯救她,让她永远和他厮守在一起;但是他们两个人的中间横着一睹不能推到的墙,使他们不能接近。她的命运似乎已经决定了,是不可挽回的了。可是她还是不能放弃最后的希望,她不能甘心情愿地走到毁灭的路上去,而没有留恋。她也想好好地活下去,她要抓住任何希望。可是三少爷总是忙碌着,最后留给他的却是:“过两天”厄运当头,她遭到拒绝后,只能悄悄地向他道别。觉慧却浑然不知道内情,鸣凤也不抱怨他,反而更加爱他。鸣凤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驯化,奴性的思想让她把一切的不幸都归之于命运,于是逆来顺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把自己的求生希望寄托在神明、主人和觉慧等人的身上,而不曾想过要做回自己的主人,争取自己的幸福。她生命中唯一的“光明”不能救她出火坑,唯一求助的失望也无能为力,她陷入了悲凉的绝境。为了做一个清白的女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选择逃脱与挣扎,她只有走不是路的路投湖自尽。杜勃罗留波夫在评论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时说:“极端一定会得到极端的报复,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而一旦这种抗议出现,就说明了专制制度自己已经逼近无法避免的毁灭,以为这种专横顽固甚至在最软弱的人们中间也越来越引起怨愤和抗议了。”3(p35)鸣凤的死唤醒了地主阶级叛逆者觉慧的醒悟,从此这个家庭不断出现新的叛逆者,高公馆也就此走上了崩溃没落的道路。鸣凤的死是对广大婢女悲惨命运的不平和反抗, 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愤怒控诉, 她死得悲惨也死得刚烈; 鸣凤的死也是对爱情忠贞的表现和自我牺牲的表现。但是她的死是盲目的,毫无价值的,与其说她勇敢地选择了殉情,不如说他是糊涂地选择自亡。鲁迅早就叹息:“中国女子的牺牲是最无价值的,是美的毁灭。”鸣凤以死控诉黑暗社会的罪恶,那么她的这种令人可敬的美的性格,正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她是一个孤立不幸的反抗者,赤手空拳,一无凭藉却要抵抗着所有的压迫和暴力。她连思想上的一点慰藉也没有,有的只是一个单纯的信念,一种悲壮的决心,死是她唯一的武器,也是她最后的反抗。鸣凤的悲剧在于她根本不知道造成她悲剧的是封建的专制和礼教,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驯化,把一切的不幸都归之于命运而逆来顺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把自己的求生希望寄托在神明、主人和觉慧等人的身上,而不曾想过要做回自己的主人,争取自己的幸福。她最大的愿望、最美的理想就是做觉慧一个人的奴隶,一辈子服侍他,这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剧。但是在鸣风的身上也有一定的反抗性,她不顾礼教的限制,与觉慧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并且至死不渝,为了捍卫人的尊严拒绝像货物似的被送来送去而以死抗争。这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性,只不过这些反抗是出于本能的不自觉的,并非是觉醒后的自觉的斗争,因此结局也是悲剧性的。婉儿是与鸣凤处于同一地位的婢女,出身于一个穷苦人民的家庭,她善良与勤劳,但这些优良的品质丝毫不能帮助她摆脱旧制度的压迫、摧残。她代替鸣凤嫁给了冯乐山,成了另一个牺牲品。 与鸣凤比较起来, 她的反抗要弱得多, 她没有反抗, 只有服从, 只有痛苦, 只有默默的流泪。婉儿临走时请倩儿在为鸣凤烧纸时也给她烧一份去,可见此时的婉儿, 人虽活着, 但已心灰意冷, 只等待命运的拨弄。虽然,婉儿还活着,但正如她自己说的“就当作我已经死了”,这是多么可悲、多么绝望呀!婉儿在冯家她受尽打骂和蹂躏,她也曾想过走鸣凤的路一死了之。但生活的折磨逐渐使她坚强起来,她虽然活着,她却是痛苦的。除了忍受皮肉之苦外,她还要忍受别人的唾骂指着,在封建社会里,给人家做小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她以活下去的勇气笑看统治者的残暴,生活在召唤她, 未来在吸引她, 她不想死, 她要活。“既然都是命, 我何必怕他们,该死就该死, 不该死就活下去。他们欺负我, 我也不在乎。我心想我年轻, 今年还不到20 岁, 我总会死在你们后头。我会看到你们一个一个的结果。”4(p182)鸣凤的死,婉儿的出嫁很快就被人忘记了,这两件事并没有给高家带来什么影响,大家只知道少了两个婢女,主人们又添了两个新丫环。由此,不仅可以看出高老太爷他们根本没把她们的生命当作一回事,只是一件物品,可有可无的物品而已,也更让我们看出了旧制度的残酷无情。二、追求与忍受:梅 瑞珏 琴 淑贞巴金不仅在小说中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残害,同时作者用更为深刻的笔触描写了封建家庭里的小姐、少奶奶的不幸,“在崩溃的途中它还会捕获更多的食物,牺牲品”1(98)。梅、瑞珏、淑贞、琴就是典型,虽然她们不像奴婢丫环一样整天干家务,挨打骂,受上层阶级的压迫,但她们同样失去了做人的权力和自由。她们在这黑暗的王国里,永远见不到广阔的天空,她们一生来就是男人的玩物。最后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吞噬了她们的灵魂,要了她们的命。她们是从肉体到精神完全被旧制度和旧礼教严重戕害并彻底吞噬了的青年女性。她们热爱生活却不能正常地生活, 她们有爱的渴望却没有追求爱的权利, 她们人性的一面被泯灭, 性格被彻底扭曲。她们是生活的弱小者, 是命运的顺从者, 是旧制度和旧礼教的牺牲品。梅、瑞珏、琴虽然她们处于同样的地位,但在面对封建制度的摧残下,她们表现出不同的接受方式。梅和瑞珏都属于同一性格类型的人,她们美丽善良、宽容、信命、任命、忍让、处处顺从,在婚姻上,恪守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义而不敢逾越一步。她们情愿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也不会积极的改变自己的人生际遇,争取爱情的自由和权利,她们潜意识中的奴性与自卑心理,使她们产生了出于本能而依附男性的心理,她们由此丧失了人格的独立,缺乏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就失去了反抗和自卫能力,这是她们性格上的缺憾。梅和瑞珏性格上的共同点在于听凭恶势力对自己的摧残和戕害,她们没发出一声微弱的呼喊和愤怒的控诉。她们既可怜又可悲的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琴虽然也深受封建旧制度、旧礼教的摧残,但是她敢于去反抗,敢于抗争。跨越牺牲者的尸骸,无畏的向前迈进,有着坚强性格。谈到梅的悲剧,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梅的爱情悲剧,她与表兄觉新的爱情纠葛, 几乎贯穿家的始终。可以说梅的悲剧形象注定了梅和觉新爱情的悲剧,而他们的爱情悲剧使得梅的悲剧形象更为鲜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毒害下, 她的命运是一幕悲剧,虽然梅与鸣凤、婉儿的出生不同,也没有那种受尽屈辱受尽打骂的生活经历,但在精神上。鸣凤深爱着觉慧,却不能和他在一起。梅也深爱着觉新,她也没能和他结合,没有恋爱自由的权利。梅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很有诗人气质的女性。在五四时期,受到新文化、新思潮的熏陶,受到民主革命的教育洗涤。她在思想上,从封建陋习的故纸堆中解脱出来,走进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行列,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在感情的触须中,她和表兄觉新大胆相爱,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他们双双倾吐了自己的爱慕。梅和觉新自幼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地相爱着,他们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用旧的婚姻标准来衡量他们也是非常合适的一对。可是造化弄人,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闹了意见, 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便轻而易举地被断送了。这绝非仅仅指两位母亲的意气相争, 它体现着几千年来“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强大威力。在追求自己的恋爱自由失败后她选着了忍受,选着母亲安排的“合理”婚姻。按照“天经地义”的旧礼教嫁给了一个不认识的男人, 更为不幸的是梅结婚后不久就守寡了,而且婆家对她十分不好。 最后只好回到亲手扼杀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顽固的母亲身边。虽然人回来了,但她的思想被封建的贞洁观束缚着,她以恪守封建礼教为己任,陪着母亲痛苦地过着尼姑庵式孤寂的日子。当她守寡回家后,第一次遇见觉新时,一腔感情,满腹心事,她是多么想向他诉说她的辛酸,但是由于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在她的灵魂深处,也还有着对自由与幸福的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但封建礼教的吞噬与摧残,她只能承受着一切不幸,任凭家长的摆布,默默地吞噬着辛酸,她任由心滴着鲜血,却从来不敢也不想以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自己的幸福。无论谁的劝说也激不起她丝毫的激情了,觉慧他们鼓励她应该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幸福斗争时,反到增加了她的痛苦。她却觉得这一切都与她是没有联系的:“一切都无可挽回的了,不管时代怎样如何改变,我的境遇是不可改变的。”1(p141) “读了这些书,就如一个乞丐站在富家花园墙外听见里面的欢笑声,或者走过饭馆门口,闻着里面的肉香、饭香,心里不知道如何的难受!”5(p381)她只能靠着“痛苦的回忆”来过活,是多么的可怜啊,“你们都有明天,我哪儿还有明天呢?我只有昨天。昨天的事固然很使人伤心,但是只有它可以安慰我。”一个人心就死了,还有什么希望呢?她完全麻木了,再也不能自拔。在黑暗的社会里她感到自己太渺小了,无力抗争,不得不屈服于这黑暗的现象。她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她欲爱不能、欲言不尽、欲求又缺乏勇气,只得在无终极的痛苦与涕泣中煎熬自己。平日,她连一个跟她说话、诉苦的人也找不到。一个人在房间里孤苦无望地消磨时光,慢慢地她变得更加多愁善感:“看见花落要流泪,看见月缺要伤心”,她已是未老先衰了,在她的生活中没有明天,她只是在回忆中打发这痛苦的日子,最终她忧郁成疾, 凄惨地死去。在她生命结束的前一刻,她仍渴望能见到自己心爱的人,甚至希望能说上最后的一句话。她在悲哀,孤寂中离开了没有爱的人世。当觉新来到她的面前时,她已经悄悄地告别了人间,她只能以:“嘴唇微微张开,好像要说说什么话没有说出来就断气了似的”悲哀,留在人间,而自己却向天国走去。梅的死启示人们,温柔敦厚的梅与世无争,这本是她的美德,当然也成了她性格的弱点。在那个社会里,这些美德不仅得不到社会和人们的爱护,却把她送进了坟墓。梅的悲剧从表面上看来最直接的祸首是梅的母亲,而事实上是封建宗法制破坏了她的爱情,剥夺了她的婚姻自由的权利,摧残了她的生命。柔弱的她根本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梅芬渴望拥有自主的爱情,但她的思想追求仍然是朦胧的,因而理智上并不明确应如何冲破精神的枷锁。她把生命交给了爱情,把自我托付给了爱情,在爱情中挣扎,但是这种挣扎是那么的软弱无力,尽管悲伤、愤怒、不满,但她还是忍耐了,她的自我最终还是在沉沦中毁灭了。虽然她没有去反抗,却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我们却不能责怪她,因为她本身就是在这种罪恶的旧制度下成长的,她已深受毒害,因此我们应该指责造成这一悲剧的旧制度。瑞珏,和梅一样也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小姐,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能书会画,心灵手巧,知书达理,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的贤妻良母。她的婚姻是在“家长主婚,幼辈不得过问”的封建礼教下,由家长们近乎游戏的“拈阄”方式决定的,偶然地碰到了觉新这样忠厚的人。和梅芬相比,瑞珏唯一庆幸的是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尊重女性的青年。她的忠厚老实、贤惠能干,在进入高公馆不久便得到了高家的欢心,日子倒也过得顺畅。但作为长孙媳妇的她,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家中大大小小的家务。在大家庭的矛盾中,她一忍再忍,处处所做均符合封建礼教的一切规范。尽管如此,家中上上下下还是对她有很大的意见,不说她的好,而她总是温和的笑着,宽容的对待一切。在婚姻上,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个她深爱,也深爱她的善良的丈夫。她看到丈夫爱梅花,自己也不问原因地爱屋及乌,把屋中的所有的花瓶都插上梅花,并且倾注心血地为觉新画了花帳檐。当她知道丈夫爱梅花是因为梅的缘故,不仅为他们觉得惋惜,反倒责怪自己的不是,而且还和梅还建立起了很好的感情,这都充分表现了她的大度和善良。但即使是这样一位符合“三从四德”规范的善良的弱女子,却成了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封建家庭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牺牲品,最终也没能逃脱被封建专制这个恶魔所吞噬的悲惨命运。觉新“长房长孙”这一特殊位置,使高家其他几房的人异常眼红嫉妒,觉慧和觉民的叛逆,更遭到其他房的不满嫉恨。另外觉新的母亲周氏与其他房的关系不好。她们把这些统统迁怒到善良的觉新和瑞珏身上,他们都想迫害他们。当高老太爷死时,可怜的瑞珏正待产。可恶的陈姨太等人利用“血光之灾”,借口瑞珏的“生产”会与高老太爷的刚刚死去产生冲突的鬼话来迫害他们,迫使觉新把瑞珏搬到城郊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间待产。善良软弱的瑞珏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她“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却还在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分娩时,她在极度痛苦和恐慌中苦苦地哀求,希望能见见心爱的丈夫觉新,希望从他那里找到她的精神支柱,找到精神些许安慰。然而,按封建禁忌,觉新不得进“月房”,于是一道木板门充当了他们夫妻二人的生死界碑。瑞珏任是死命地一声声呼唤丈夫,却至死也未能与近在咫尺的觉新见上一面。瑞珏的死看似是偶然的,实际上是早已注定了的。她的过份善良与贤惠,其放松了对陈姨太等卑鄙小人的防范。古云“人善被欺,马善被骑”。她的善良倒给她的悲剧结局增加了几分重量。“避血光之灾”只是一个封建迷信的借口而已。实质上,她的死是封建家庭内部相互斗争、勾心斗角的牺牲品。即使没有“避血光之灾”的借口,陈姨太他们也会趁机找其它借口,向她伸向罪恶的魔爪。瑞钰“没有力量保护自己”,她的丈夫同样没有力量保护她,死亡成为她唯一的选择。“血光之灾”的谬说充分的体现着作为封建势力代表高老太爷的势力,他不仅生前统治者这个家,就是死后也主宰着人们的一切。 瑞钰的悲剧进一步暴露了封建专制和礼教的荒谬与残忍。从头到尾她唯一的反抗就是她的哀求和哭声,但这有什么用呢?导致这些悲剧的不是别的,正是觉新说的,是那一道封建礼教的门。表面上看,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造成了瑞珏的悲剧,但从本质上看,她作为女性从始至终没有取得人的地位才是她悲剧的根源。她逆来顺受,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甘愿退让,甘愿牺牲,她的生命中同样没有自我,没有个人生存价值,可以说她是死在自己的贤惠和厚道之下,贤惠和厚道迷失了双眼,她看不到自己的位置,看不到自我的价值,只清楚丈夫和家庭的最要性。她服从他们的安排,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忍受和顺从。正是她的非人地位使她需要给死人让路,给死人作殉葬品。作为生殖工具而存在的女性,瑞珏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又一桩血案。它有力的控诉了封建专制社会物化女性的罪恶。不仅扼杀了她的爱情和青春,也葬送了她如花的生命。琴则是与梅、瑞珏性格不同的一个典型,可以算作家中的一个希望。琴也出生于封建大家庭, 但侥幸的是琴无专制的父兄, 比起同龄人来说, 她的思想、行为自由得多; 更幸运的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正是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形成时期。她聪明美丽又富有反抗性,是深受“五四”思想启蒙而觉醒的封建家庭中的知识女性。虽有慈母护佑, 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也时时冷箭一般射来, 使得她的母亲不敢过多的依从女儿的要求。当琴提出要进男女同学的学堂读书时, 她的母亲也因为惧怕亲戚们的闲话而拒绝了她。在当母亲告诉她钱伯母给她做媒的事情时,琴眼前就幻现出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这条路是几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泪,她们被人拿镣铐锁住,赶上这条路来,让她们跪在那里用她们的血泪灌溉土地让野兽们撕裂、吞食她们的身体从遥远的几千年前到现在,这条路上,不知断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泡了多少女子的血泪。”鲁迅先生更是将几千年的旧中国称作“人肉的筵宴”。他说:“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孩。”琴在梅的身上看到了所有的的悲剧,她勇敢地同觉民一起反抗封建专制的束缚,追求恋爱婚姻自由,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她比其他女性的进步性就在于她不仅敢于反抗,而且她的反抗已从自发上升到了自觉。她曾对觉慧说:“我的事情应该由我自己决定,因为我跟你们一样,我也是人。”“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她拿起了个性主义的思想武器,坚决地叛逆了封建的束缚,勇敢地和觉民走在了一起。从这个角度看,琴比梅、鸣风要进步得多。但琴并非就是一位彻底反封建的勇士,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千金大小姐的琴本身就是矛盾的。她一方面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写文章鼓动青年人抗争,鼓动女青年剪发;另一方面自己又受传统观念的熏染和礼教的约束,为了尊重母亲的意愿,不让母亲受人嘲讽,她连一举手就能做到的剪发,她也不敢亲自实践,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没有许倩如那种彻底反封建的勇气。而且在她身上还有许多大小姐的性格特点,对穷苦人也非常的冷漠。在观看耍龙灯的情节中,作者通过觉慧强烈的同情心,和琴无动于衷的表情的尖锐的对比,刻画了琴的思想觉悟还仅仅停留在“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的“一个千金小姐”的水平上。在她看来,现存的封建秩序是天经地义的,“五舅他们得到了满足,玩龙灯的人得到了赏钱。各人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这不好吗?”她不仅不认为这场以娱乐为名的恶作剧是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具体反映,而且还认为这场悲喜剧里富人和穷人都“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是一种“好”事情。通过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琴这一叛逆女性在思想深处对劳苦大众毫不关心的根本弱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琴也是一个悲剧形象,她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因袭着封建传统的重负,而且她只在追求爱情上反抗得比较坚决,满足于暂时获得的个人幸福,却没有进一步去谋求经济和人格的独立,没有认清真正的自由解放是解构整个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那么当她和觉民走入家庭后,她会不会因循传统变成第二个子君呢? 当强大的封建权力机制进行围攻时,她是否还有勇气做命运的抗争,而不是依附于觉民或回到传统中去呢? 所以我们觉得琴的未来无论如何,她自身的矛盾已为这个形象蒙上了悲剧的色彩。淑贞是一个更为可怜的、个性完全被泯灭了的、带有神经质的女孩。对于封建思想严重,盼子之心急切的她的父母来说,她的出生便是她不幸的开始,她的出生就是一种罪过, 而且她“生下来就被放在一只巨大的手掌里,直到现在还没脱出手心一步, 所以始终受别人拨弄”, 她活在世上的意义就在于她可以作为父母的出气筒。因为自己是女孩子,父亲克定不喜欢她,母亲沈氏也因生育她而受气。她活在世上的意义就在于她可以作为父母的出气筒,她常被母亲骂到深夜,她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不仅如此,她“挨了许多次鞭子, 受了长期的痛苦, 流了很多眼泪, 而且还有过一些不眠长夜,”裹成了一双畸形的小脚。这双小脚成为母亲炫耀的东西,在哥哥姐姐面前她的小脚又成了被嘲笑的资料。淑贞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步步走向痛苦的深渊,一滴滴消耗她的眼泪。她的身心无不受到封建思想和专制主义的摧残;与梅、瑞珏的形象比较起来, 她身上更典型更集中地体现出封建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暴虐力量对青年一代的无情摧残。从她身体的被扭曲到她心灵的被伤害, 从她作为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的被否定到她未成年便被夺去生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她是完全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塑造的人物, 她生来就胆小、软弱, 没有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没有也不敢有对今后的希望和打算, 更谈不上幸福, 她所希望的只是能允许她痛苦的活下去, 然而却不可得。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人物啊!三、毒害与压迫:陈姨太 沈氏等封建大家庭里还有一类妇女让人同情,她们就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老一辈妇女形象。她们的一生只是男人们的附庸,如善良懦弱的周氏、既开明又固执的张氏、目中无人的陈姨太、险恶奸诈的王氏、愚蠢的沈氏。这些女性虽然没有那些年轻的生命可爱,但这群人物也是值得我们去同情的。她们虽是家中有权势的长辈,也无力改变她们屈辱的地位。她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深受旧观念的毒害,但同时又用旧礼教、旧观念去扼杀他人。她们遭受着身心的摧残、灵魂的腐蚀、人性的扭曲,从这些角度来看她们的悲剧命运更甚。周氏、张氏、陈姨太、沈氏、王氏同样寂寞哀怨,她们或者空房独守,或者得不到丈夫的爱。她们人性中自然的情欲被强制压抑。爱与欲望的缺失引起她们的人性产生畸变和心理的失调。周氏婚后几年便失去丈夫,三十多岁守寡,被扼杀了正常的感情生活和人的欲求,一生孤寂凄凉。为维护这房人的安宁,她懦弱胆怯,逆来顺受,忠实地执行高老太爷的旨意。尽管鸣凤拒婚的哀哭使她的母性完全被触动了,使她觉得凄然,但她仍遵命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小,她时时劝觉慧等兄弟安份守已,息事宁人。另一方面,她心地善良,仁爱宽厚,有同情心。作为继母,她给觉新兄妹以厚爱。为鸣风的死“难过”、为瑞珏、梅、淑贞的不幸鸣不平。但是她只是高老太爷的爪牙,她只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工具,在那个封建大家庭里她没有说话的权利也受着封建礼教的摧残。陈姨太出身贫贱,被迫卖给高老太爷作小,畸形的婚姻埋葬了她的青春、爱情与幸福。处于小老婆地位,也不曾生儿育女,在这门第森严的高公馆内倍受歧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进入了角色,狐假虎威。利用高老太爷的权势发号施令,欺压他人,加以维护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个受封建婚姻、封建礼教迫害的牺牲品,自觉地作为传统观念的体现者,畸形的反抗使她的人性恶得到放纵膨胀。她变得没有良知,没有内疚,没有羞耻,也不爱他人。“血光之灾”历来被人们作为她充当杀人凶手的铁证之一。在这里,与其说她笃信迷信,死心塌地维护高老太爷的利益和旧礼教,不如说她是借死者的亡灵保护她自己,其行为固然可憎可恨,但也可悲可怜。正如巴金所说:“我在陈姨太的身上增加了一些教人厌恶的东西我的本意是通过人来鞭挞制度”。5(p382)陈姨太其实是一个旧社会的牺牲者 。沈氏虽身出名门却天生相貌丑陋,被丈夫冷落在家,倍尝孤独寂寞。她的悲剧也在于失去依附而产生心理变异,一度丧失人性。她因得不到丈夫的爱,便找自己的女儿当“出气筒”,没有尽到一个作为母亲应该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心。她是一个愚蠢的女人,丈夫克定在外面找别的女人、在家里和婢女喜儿私通。面对这些,她只知道同丈夫大吵大闹,到最后她并没有为自己赢得作为女人的尊严。由于封建礼教与男权的迫害,这些女性的心理失调与人性畸变使她们又成为新的悲剧制造者。她们以虐待他人来满足自尊心与虚荣心,来发泄她们扭曲的欲望,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这种将痛苦转嫁给他人甚至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卑劣行为,表现在她们对儿女的虐待上。如沈氏对女儿淑贞的虐杀,陈姨太逼死瑞珏,梅的母亲只因与周氏牌桌不和,便拆散觉新与梅的婚姻,并强迫梅在守寡后过着无欲无求的尼姑式生活等。透过这些女性的悲剧,我们不仅再一次看到社会的丑恶,也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与阴暗面。恩格斯说“悲剧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6(p193)鲁迅认为“悲剧是将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7(p98)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中,通过正义和邪恶、光明与黑暗、美与丑、现实与理想的尖锐冲突, 反映人类高尚的毁灭,这是悲剧美的一个重要属性。任何悲剧形象撇开这一重要属性,离开这种强烈反差的对应,都不可能产生悲剧美,更不能诱发读者情感的共鸣。巴金正是基于自己的美学追求,从悲剧美的根本属性出发,将女性形象理想化、审美化,塑造成真、善、美的化身,同时又痛苦地展示出真、善、美被摧残、毁灭的结局,从而产生悲剧美,引发读者对丑恶现实的激烈控诉和彻底否定。家中的青年女性美丽、善良,是美的象征。她们生活在罪恶、污浊的高公馆这一丑的世界,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鸣凤、梅、瑞珏等人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她们都具有美丽动人的容貌和一颗善良的心。但是封建旧礼教,旧制度摧残迫害他们,即使他们再美好也逃脱不了旧礼教的摧残。巴金怀着对被迫害者的深切同情,用饱含泪水的笔触和满腔的悲愤,成功地塑造了梅、鸣凤、瑞珏这些美好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激烈控诉和彻底否定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巴金的全部人格观念、思想感情和他的实践创作中。女性在封建社会里是弱者,巴金更是用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给于了她们更多的关心和同情。小说通过对鸣凤,梅和瑞珏等人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以及维持它生存的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在她们身上着重反映了封建制度,族权,夫权,神权对女性的压迫。小说中的悲剧女性的命运是让人深思的,鸣凤因“自我”意识薄弱,导致她丧失了人身自由,没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地位,更没有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自我价值,只知为别人付出,而且这种付出毫无意义,她自己贬低自己,只是别人的奴仆,所以,最后用“死”来消极反抗这个不合理的制度。如果当今女性一遇到问题,就用这种消极的态度来反抗,那么女性的地位是永远也不会得到提高的。同时小说中的大多数女性受“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思想的影响很深,如梅、周氏等女性,这些女性的命运告诉我们,女性要解放自己,必须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观念。女性要获得真正的社会地位,必须自觉地形成女性的自主意识,为了理想和自由努力奋斗。不能向封建专制和封建婚姻妥协, 必须把自己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 反抗黑暗的现实社会, 参加民族解放斗争, 取得男女平等的权利, 争取独立的经济权和自由意志, 这才是妇女解放的真正道路。参考文献1巴金.巴金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汪应果.巴金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3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文学论文选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4陆文彩.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5李存光.巴金研究资料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6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鲁迅.鲁迅杂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致      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毕业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魏洪丘老师。魏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等整个过程中魏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魏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论文的同学们,他们在本次论文写作中勤奋工作,团结互助,一起查阅资料,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中文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最后感谢长江师范学院对我大学四年来的大力栽培。

    注意事项

    本文(论巴金《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